CN116105215A -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5215A
CN116105215A CN202310397717.3A CN202310397717A CN116105215A CN 116105215 A CN116105215 A CN 116105215A CN 202310397717 A CN202310397717 A CN 202310397717A CN 116105215 A CN116105215 A CN 116105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ank body
heat accumulator
inner tank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77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05215B (zh
Inventor
陈青
陈骏
易高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hu Wa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hu W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hu Wa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hu W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77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5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5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5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05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5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5/00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 F24D15/02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consisting of self-contained heating units, e.g. storage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8/00Small-scale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gener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omestic heating, space heating or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101/00Electric generators of small-scale CHP systems
    • F24D2101/40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10Heat storage materials, e.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or static water enclosed in a 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联供技术,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包括光电组件和光热组件,其中光电组件用于光电转换,并通过供电线路对建筑进行供电,光热组件用于光热转换,并通过供热管道对建筑进行供热,还包括蓄能组件,蓄能组件位于供热管道上,用于对多余的热能进行储存蓄积;蓄能组件包括外罐体,同轴设于外罐体内部的内罐体,内罐体与外罐体之间还设有与内罐体同轴的第一蓄热体,第一蓄热体与内罐体之间存在环形间隙,内罐体的内部还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蓄热体,第二蓄热体的底端通过嵌设在内罐体底部的转盘与内罐体转动配合,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均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以此实现对高温介质进行多级蓄热,提升其蓄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联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背景技术
供热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作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暖行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并且逐渐成为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必备生活产品。近年来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的改善,我国的集中供暖行业的发展很快,而目前日趋完善的热电联供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人们供暖的一个主要方式。
而对于热电联供供热来说,其在对建筑进行供暖时,大多都是恒定供热的,但是由于建筑的供暖需求有时会出现波动,也即是在供热负荷较大时(如气温较低时),需要提供大量的热量,而在供热负荷较小时(气温较暖和),只需要供求少量的热能即可,而此时就需要通过蓄能组件对多余的热能进行储存蓄积,以满足在供热负荷较大时,将储存的热能释放出来,对住宅进行补充供热。但现有的供热蓄能组件,其蓄热量低,蓄热效果较差,且放热速率慢,实际使用效果较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特提出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发明内容
基于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包括光电组件和光热组件,其中光电组件用于光电转换,并通过供电线路对建筑进行供电,所述光热组件用于光热转换,并通过供热管道对建筑进行供热,还包括蓄能组件,所述蓄能组件位于供热管道上,用于对多余的热能进行储存蓄积;
所述蓄能组件包括外罐体,同轴设于外罐体内部的内罐体,所述内罐体与外罐体之间还设有与内罐体同轴的第一蓄热体,所述第一蓄热体与内罐体之间存在环形间隙,所述内罐体的内部还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蓄热体,所述第二蓄热体的底端通过嵌设在内罐体底部的转盘与内罐体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均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且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的内部均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所述内罐体与供热管道之间通过第一支管通断连接,且所述第一支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内罐体的内部并位于第二蓄热体的正上方,所述内罐体的罐壁上方开设有漏水孔,且漏水孔距内罐体罐底的距离大于第一支管出水端距内罐体罐底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供热蓄能组件,在对热能进行储存蓄积时,大多依然都是通过蓄热材料利用自身比热容的特性,通过温度变化进行蓄热与放热,也即是显热蓄热,而这种蓄热设备多采用的蓄热材料为水、碎石或土壤等,但是其蓄热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其蓄热温度不够,且蓄热量和蓄热效果低小,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有鉴于此,本申请特提出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其通过设置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且第二蓄热体位于内罐体内,而第一蓄热体同轴设于内罐体外,因此在高温介质进入至蓄能组件的内罐体中时,第二蓄热体可先与介质中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后在高温介质蓄满内罐体后通过漏水孔流出至第一蓄热体与内罐体之间的环形空隙时,第一蓄热体可再次对介质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以此实现对高温介质进行多级蓄热,同时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案中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均是通过相变材料进行相变蓄热的,因此其蓄热量比常规显热蓄热高一个数量级,且蓄热效果更好,放热速率快,且放热温度恒定。更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相变材料在进行相变蓄热时,其相变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在其相变蓄热时,其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的上端与高温介质先接触的部分会受热融合逐渐转为液相材料,而位于其下部的相变材料此时状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其相变材料整体分为两个状态(即液相-固相),并会使处于液相-固相分界面处的相变材料只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出现不连续的分层,进而使固相区域的相变材料只能依靠高温介质的自然导热方式进行融化蓄热(也就是吸热后逐渐由固相材料转换为液相材料),从而影响其蓄热速度,因此,在本方案中,为避免该问题,特设置驱动机构,并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在对高温介质蓄热时进行转动,以使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旋转后,使其内部的相变材料在融化蓄热时,即位于液相-固相分界面的材料可在离心力和自身重力以及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转动工作时其自身产生的细微抖动作用下相互配合协同下进行无序运动,并使液相材料与固相材料之间会相互融合(也即是实现对液相-固相的分界面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使固相材料在液相材料的侵蚀冲刷下快速融化,进而使其相变蓄热速度更快,大大提升蓄能组件的蓄热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蓄热体转动的驱动电机和用于带动第一蓄热体的传动组,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外罐体的底部,且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外罐体内部并与转盘相连接的转轴。基于上述结构,驱动电机在驱动第二蓄热体转动的同时可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一蓄热体转动,以使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同时转动,使其可与介质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改善供热蓄能组件的蓄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主动齿轮,设于第一蓄热体底部的齿圈,以及位于主动齿轮与齿圈之间、且底部通过转杆与外罐体相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传动齿轮、齿圈相互啮合并形成行星齿轮组,具体来说,传动组为行星齿轮组,且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蓄热体转动时会带动主动齿轮旋转,并使主动齿轮旋转后通过传动齿轮带动齿圈转动,进而使齿圈带动第一蓄热体转动,而在该结构中,主动齿轮作为驱动部件,齿圈作为从动部件,因此其旋转方向是相反的,进而使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的转动方向也为反向转动,基于此,可使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对高温介质进行分别蓄热,从而提升蓄热量。
较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的内壁均涂布有一层导热硅胶垫,所述第一蓄热体外环面与外罐体内壁之间相贴合并通过转动机构转动配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变材料在进行相变蓄热时,其由于形态发生变化,其体积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本方案通过在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内部设置导热硅胶垫,可在不影响其导热性的前提下,提升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的抗挤压能力,也即是在相变材料因形态变化而发生体积增大时,导热硅胶垫可作为缓冲层,使其通过自身弹性形变降低相变材料对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的挤压力,同时转动机构的设置有助于第一蓄热体在外罐体内壁上进行转动。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蓄热体包括多个阵列设置在转盘上的第二蓄热子体,且各相邻第二蓄热子体之间存在空隙。基于上述结构,有助于通过多个第二蓄热子体与介质进行充分接触,进而增加第二蓄热体与介质的接触面积。
具体地,所述内罐体的外壁对应漏水孔位置处均设有布水件,通过布水件将内罐体内通过漏水孔漏出的热水形成水幕沿内罐体外壁流入至内罐体与第一蓄热体之间形成的空隙中。便于第一蓄热体与介质进行充分热交换,改善其蓄热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布水件包括一侧与内罐体外壁相连接的挡板,一端与挡板远离内罐体外壁的一侧相连接、且另一端沿靠近内罐体外壁倾斜向下并与内罐体外壁贴近形成狭缝的斜板。以此通过狭缝将介质沿内罐体外壁形成水幕流下。
具体地,内罐体的顶端连接有延伸至外罐体外部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远离内罐体的一端通过三通调节阀与供热管道通断连接,所述外罐体的侧部上方通过第二支管与供热管道相连接。基于上述结构,可实现蓄能组件在供热负荷较小时(气温较暖和),对多余热能进行储存蓄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且第二蓄热体位于内罐体内,而第一蓄热体设于内罐体外,因此在高温介质进入至蓄能组件的内罐体中时,第二蓄热体可先与介质中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后在高温介质蓄满内罐体后并通过漏水孔流出时,第一蓄热体可再次对介质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以此实现对高温介质进行多级蓄热,提升其蓄热量;
2、同时本方案设置驱动机构,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在对高温介质蓄热时进行转动,以使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旋转后,使其内部的相变材料在融化蓄热时,即位于液相-固相分界面的材料可在离心力和自身重力以及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转动工作时其自身产生的细微抖动作用下相互配合协同下进行无序运动,并使液相材料与固相材料之间会相互融合(也即是实现对液相-固相的分界面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使固相材料在液相材料的侵蚀冲刷下快速融化,进而使其相变蓄热速度更快,大大提升蓄能组件的蓄热速率;
3、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内部设置导热硅胶垫,可在不影响其导热性的前提下,提升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的抗挤压能力,也即是在相变材料因形态变化而发生体积增大时,导热硅胶垫可作为缓冲层,使其通过自身弹性形变降低相变材料对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的挤压力,避免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损坏;
综上,本方案中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均是通过相变材料进行相变蓄热的,因此其蓄热量比常规蓄能组件的显热蓄热方式高一个数量级,且蓄热效果更好,放热速率快,且放热温度恒定,相较于传统蓄能组件来说,具有突出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图蓄能组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传动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蓄热体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5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蓄能组件接收示意图(实施例2)。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光电组件;2、光热组件;3、蓄能组件;30、外罐体;31、内罐体;32、第一蓄热体;33、第二蓄热体;330、第二蓄热子体;34、驱动机构;340、驱动电机;3400、转轴;341、传动组;3410、主动齿轮;3411、齿圈;3412、传动齿轮;35、转盘;36、导热硅胶垫;37、布水件;370、挡板;371、斜板;4、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包括光电组件1和光热组件2,其中光电组件1用于光电转换,并通过供电线路对建筑进行供电,光热组件2用于光热转换,并通过供热管道对建筑进行供热,还包括蓄能组件3,蓄能组件3位于供热管道上,用于对多余的热能进行储存蓄积;
蓄能组件3包括外罐体30和同轴设于外罐体30内部的内罐体31,在内罐体31的顶端连接有延伸至外罐体30外部的第一支管,第一支管远离内罐体31的一端通过三通调节阀与供热管道通断连接,第一支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内罐体31的内部并位于第二蓄热体33的正上方,内罐体31的罐壁上方开设有漏水孔,且漏水孔距内罐体31罐底的距离大于第一支管出水端距内罐体31罐底的距离,而外罐体30的侧部上方通过第二支管与供热管道相连接,以此可使高温介质通过第一支管进入至内罐体31时,会先蓄积在内罐体31底部,使其慢慢蓄满内罐体31后再通过漏水孔流出;
而内罐体31与外罐体30之间还设有与内罐体31同轴的第一蓄热体32,第一蓄热体32与内罐体31之间存在环形间隙,内罐体31的内部还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蓄热体33,第二蓄热体33的底端通过嵌设在内罐体31底部的转盘35与内罐体31转动配合,第一蓄热体32外环面与外罐体30内壁之间相贴合并通过转动机构转动配合,且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均通过驱动机构34驱动,同时在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内部均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且第二蓄热体33位于内罐体31内,而第一蓄热体32同轴设于内罐体31外,因此在高温介质进入至蓄能组件3的内罐体31中时,第二蓄热体33可先与介质中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后在高温介质蓄满内罐体31后通过漏水孔流出至第一蓄热体32与内罐体31之间的环形空隙时,第一蓄热体32可再次对介质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以此实现对高温介质进行多级蓄热,同时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案中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均是通过相变材料进行相变蓄热的,因此其蓄热量比常规显热蓄热高一个数量级,且蓄热效果更好,放热速率快,且放热温度恒定。更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相变材料在进行相变蓄热时,其相变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在其相变蓄热时,其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上端与高温介质先接触的部分会受热融合逐渐转为液相材料,而位于其下部的相变材料此时状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其相变材料整体分为两个状态(即液相-固相),并会使处于液相-固相分界面处的相变材料只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出现不连续的分层,进而使固相区域的相变材料只能依靠高温介质的自然导热方式进行融化蓄热(也就是吸热后逐渐由固相材料转换为液相材料),从而影响其蓄热速度,因此,在本方案中,为避免该问题,特设置驱动机构34,并使驱动机构34驱动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在对高温介质蓄热时进行转动,以使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旋转后,使其内部的相变材料在融化蓄热时,即位于液相-固相分界面的材料可在离心力和自身重力以及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转动工作时其自身产生的细微抖动作用下相互配合协同下进行无序运动,并使液相材料与固相材料之间会相互融合(也即是实现对液相-固相的分界面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使固相材料在液相材料的侵蚀冲刷下快速融化,进而使其相变蓄热速度更快,大大提升蓄能组件3的蓄热速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方案不唯一限定驱动机构34的具体结构,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案为,驱动机构34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蓄热体33转动的驱动电机340和用于带动第一蓄热体32的传动组341,驱动电机340设于外罐体30的底部,且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外罐体30内部并与转盘35相连接的转轴3400。基于上述结构,驱动电机340在驱动第二蓄热体33转动的同时可通过传动组341件带动第一蓄热体32转动,以使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同时转动,使其可与介质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改善供热蓄能组件3的蓄热效果。
优选地,传动组341包括套设在转轴3400上的主动齿轮3410,设于第一蓄热体32底部的齿圈3411,以及位于主动齿轮3410与齿圈3411之间、且底部通过转杆与外罐体30相连接的传动齿轮3412,主动齿轮3410、传动齿轮3412、齿圈3411相互啮合并形成行星齿轮组,具体来说,传动组341为行星齿轮组,且驱动电机340驱动第二蓄热体33转动时会带动主动齿轮3410旋转,并使主动齿轮3410旋转后通过传动齿轮3412带动齿圈3411转动,进而使齿圈3411带动第一蓄热体32转动,而在该结构中,主动齿轮3410作为驱动部件,齿圈3411作为从动部件,因此其旋转方向是相反的,进而使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转动方向也为反向转动,基于此,可使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对高温介质进行分别蓄热,从而提升蓄热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又一优选方式为:在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内壁均涂布有一层导热硅胶垫36,且第一蓄热体32外环面与外罐体30内壁之间相贴合并通过转动机构转动配合,本方案不唯一限定转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案为:滑块和滑槽,其中滑槽沿外罐体30内壁一圈开设,而滑块设于第一蓄热体32外环面对应位置处,并与滑槽适配,以此可实现第一蓄热体32通过滑块和滑槽在外罐体30内壁转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变材料在进行相变蓄热时,其由于形态发生变化,其体积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本方案通过在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内部设置导热硅胶垫36,可在不影响其导热性的前提下,提升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抗挤压能力,也即是在相变材料因形态变化而发生体积增大时,导热硅胶垫36可作为缓冲层,使其通过自身弹性形变降低相变材料对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挤压力,同时转动机构的设置有助于第一蓄热体32在外罐体30内壁上进行转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蓄热体33又一优选方式为:第二蓄热体33包括多个阵列设置在转盘35上的第二蓄热子体330,且各相邻第二蓄热子体330之间存在空隙。有助于通过多个第二蓄热子体330与介质进行充分接触,进而增加第二蓄热体33与介质的接触面积。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便于第一蓄热体32对进入其与内罐体31之间的空隙内的高温介质进行蓄热,在内罐体31的外壁对应漏水孔位置处均设有布水件37,通过布水件37将内罐体31内通过漏水孔漏出的热水形成水幕沿内罐体31外壁流入至内罐体31与第一蓄热体32之间形成的空隙中。便于第一蓄热体32与介质进行充分热交换,改善其蓄热效果,具体来说,布水件37包括一侧与内罐体31外壁相连接的挡板370,一端与挡板370远离内罐体31外壁的一侧相连接、且另一端沿靠近内罐体31外壁倾斜向下并与内罐体31外壁贴近形成狭缝的斜板371。以此通过狭缝将介质沿内罐体31外壁形成水幕流下。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出,因此仅描述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由于本方案所涉及的蓄热技术为潜热储存技术,也即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进行热量交换,弥补了显热储存不能长期保存热量的缺点,且本方案中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中填充的相变材料种类优选采用无机相变材料(即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类等)并添加其他高导热材料(如石墨等)制成的复合相变材料,因此其在相变过程中,容易因各组分密度不一致而发生相分离,进而限制其蓄能效果;
有鉴于此,本方案在通过驱动机构34分别驱动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转动蓄热时,还可在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内部交错设置多个肋板4,以此在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转动时,位于其内部的肋板4也可随之转动,以此通过肋板4转动后对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内的复合相变材料进行拌匀,也即是在肋板4转动时,其板边缘处会有一个速度趋势,从而对与其接触碰撞的复合相变材料进行搅拌搅拌分散,从而避免相变材料因相分离而出现分层问题,从而提高相变材料的蓄热和放热速率,以此改善蓄能组件3的使用效果。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包括光电组件(1)和光热组件(2),其中光电组件(1)用于光电转换,并通过供电线路对建筑进行供电,所述光热组件(2)用于光热转换,并通过供热管道对建筑进行供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组件(3),所述蓄能组件(3)位于供热管道上,用于对多余的热能进行储存蓄积;
所述蓄能组件(3)包括外罐体(30)和同轴设于外罐体(30)内部的内罐体(31),所述内罐体(31)与外罐体(30)之间还设有与内罐体(31)同轴的第一蓄热体(32),所述第一蓄热体(32)与内罐体(31)之间存在环形间隙,所述内罐体(31)的内部还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蓄热体(33),所述第二蓄热体(33)的底端通过嵌设在内罐体(31)底部的转盘(35)与内罐体(31)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均通过驱动机构(34)驱动,且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内部均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所述内罐体(31)与供热管道之间通过第一支管通断连接,且所述第一支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内罐体(31)的内部并位于第二蓄热体(33)的正上方,所述内罐体(31)的罐壁上方开设有漏水孔,且漏水孔距内罐体(31)罐底的距离大于第一支管出水端距内罐体(31)罐底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4)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蓄热体(33)转动的驱动电机(340)和用于带动第一蓄热体(32)的传动组(341),所述驱动电机(340)设于外罐体(30)的底部,且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外罐体(30)内部并与转盘(35)相连接的转轴(34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341)包括套设在转轴(3400)上的主动齿轮(3410),设于第一蓄热体(32)底部的齿圈(3411),以及位于主动齿轮(3410)与齿圈(3411)之间、且底部通过转杆与外罐体(30)相连接的传动齿轮(3412),所述主动齿轮(3410)、传动齿轮(3412)、齿圈(3411)相互啮合并形成行星齿轮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体(32)和第二蓄热体(33)的内壁均涂布有一层导热硅胶垫(36),所述第一蓄热体(32)外环面与外罐体(30)内壁之间相贴合并通过转动机构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热体(33)包括多个阵列设置在转盘(35)上的第二蓄热子体,且各相邻第二蓄热子体之间存在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体(31)的外壁对应漏水孔位置处均设有布水件(37),通过布水件(37)将内罐体(31)内通过漏水孔漏出的热水形成水幕沿内罐体(31)外壁流入至内罐体(31)与第一蓄热体(32)之间形成的空隙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件(37)包括一侧与内罐体(31)外壁相连接的挡板(370),一端与挡板(370)远离内罐体(31)外壁的一侧相连接、且另一端沿靠近内罐体(31)外壁倾斜向下并与内罐体(31)外壁贴近形成狭缝的斜板(37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远离内罐体(31)的一端设有三通调节阀,所述外罐体(30)的侧部上方通过第二支管与供热管道相连接。
CN202310397717.3A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Active CN116105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7717.3A CN11610521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7717.3A CN11610521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5215A true CN116105215A (zh) 2023-05-12
CN116105215B CN116105215B (zh) 2023-06-09

Family

ID=86264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7717.3A Active CN11610521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521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02644A (en) * 1977-10-21 1981-06-09 Carlyle S. Herrick Heat exchange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N201443833U (zh) * 2009-01-05 2010-04-28 郭海新 一种相变蓄能罐
WO2011012685A2 (de) * 2009-07-31 2011-02-03 Frank Trenkner Latent-hybridwärmespeicher mit verbesserter wärmeübertrag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latent-hybridwärmespeichers
GB201716353D0 (en) * 2017-10-06 2017-11-22 Bae Systems Plc Systems comprising an energy supply and a heat exchanger
CN111765792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超声波强化传热的相变储热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5235273A (zh) * 2021-04-23 2022-10-25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旋转电加热式相变蓄热器
CN115949926A (zh) * 2022-12-11 2023-04-11 高鹏展 一种混合能源蓄热锅炉节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02644A (en) * 1977-10-21 1981-06-09 Carlyle S. Herrick Heat exchange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N201443833U (zh) * 2009-01-05 2010-04-28 郭海新 一种相变蓄能罐
WO2011012685A2 (de) * 2009-07-31 2011-02-03 Frank Trenkner Latent-hybridwärmespeicher mit verbesserter wärmeübertrag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latent-hybridwärmespeichers
GB201716353D0 (en) * 2017-10-06 2017-11-22 Bae Systems Plc Systems comprising an energy supply and a heat exchanger
CN111765792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超声波强化传热的相变储热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5235273A (zh) * 2021-04-23 2022-10-25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旋转电加热式相变蓄热器
CN115949926A (zh) * 2022-12-11 2023-04-11 高鹏展 一种混合能源蓄热锅炉节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椿;王志华;王建春;王沣浩;郇超;: "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性能研究与场协同效应分析", 太阳能学报, no. 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5215B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7347B (zh) 一种用于月球基站的蓄能型温差发电装置
CN206583343U (zh) 一种夹套式多通道相变储热装置
CN203323228U (zh) 冷热一体化双层毛细管相变蓄能地板末端装置及应用系统
CN105222400A (zh) 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
CN108662797B (zh) 储热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CN110749226A (zh) 一种内置活动式换热器的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5037623U (zh) 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
CN107975951A (zh) 一种储热装置及储热系统
CN116105215B (zh)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建筑供热蓄能设备
CN108413795A (zh) 一种高低温熔融盐单罐储热装置
CN107749431A (zh) 复合相变材料辅助的光伏电池组件
JP6308051B2 (ja) 蓄熱システム
CN202221162U (zh) 热水/电能一体化相变蓄热水箱
WO2012139338A1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模块及电池包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9297335A (zh) 一种改良式混合蓄热单罐
CN206359231U (zh) 一种全自动锡膏灌装机
CN211651338U (zh) 一种内置活动式换热器的固-液相变储热装置
CN108321448B (zh) 一种高效的轨道交通储能热管理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
CN104764230B (zh) 防冻太阳能供水装置
CN206250210U (zh) 一种基于相变热管理的光伏光热集热器
CN109539612A (zh) 一种能够全年运行的地埋管换热系统
JP2005172342A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蓄熱材を用いた熱交換方法
CN110487096A (zh) 一种冷热流体介质自由分隔装置
CN110726319A (zh) 一种分散灌装熔盐的固液相变储能装置
CN109855462A (zh) 一种相变储热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