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5853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5853A
CN116095853A CN202111358112.0A CN202111358112A CN116095853A CN 116095853 A CN116095853 A CN 116095853A CN 202111358112 A CN202111358112 A CN 202111358112A CN 116095853 A CN116095853 A CN 116095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cell
monitored
maximum value
physical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81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梦
王轶
彭金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13002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7842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5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5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一种或两种;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通过上面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支持哪些方案,不同方案对应不同的监测上限,即对应不同的PDCCH个数的最大值以及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能够确定如何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搜索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11月05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111308863.1、申请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跨载波调度中,辅小区是不能跨载波调度主小区的,且一个被调小区只能有一个调度小区。考虑到主小区的负载有可能较高,目前协议正在讨论引入用辅小区调度主小区,且主小区可以被主小区自己和辅小区两个小区上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同时调度,也就是被调小区主小区会有两个调度小区,即辅小区和主小区自己。
当主小区和辅小区都可以调度主小区,如何确定终端设备在两个调度小区的实际盲检(blind detection,BD)/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监测上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当两个小区可以共同调度这两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时,如何确定在一个时间单元上监测的PDCCH候选个数的上限和/或不重叠的CCE个数的上限。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一种或两种;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其中,第一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
第二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或者,第二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第二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和第一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不同,和/或第二方案中预设的第二参数和第一方案中预设的第二参数不同;
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
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所述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所述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第四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所述第二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第四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通过上面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支持哪些方案,不同方案对应不同的监测上限,即对应不同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因此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能够确定如何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搜索空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的取值以及第二参数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
通过上面的方法,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明确指示采用哪一种方案,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准确的确定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个数的最大值以及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方案确定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一种或两种;
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分别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集的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其中,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其中,第一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
第二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或者,第二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第二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和第一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不同,和/或第二方案中预设的第二参数和第一方案中预设的第二参数不同;
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
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四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四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其中,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案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一数量确定,第一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不根据第一数量确定,第一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一数量,第一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二数量确定,第二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不根据第二数量确定,第二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二数量,第二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第三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第四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第三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第四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
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该方式可以实现用一个小区的PDCCH监测资源实现两个调度小区的PDCCH监测;
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该方式通过限制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在监测PDCCH候选时所需的存储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案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总数量确定,第一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二数量和第四总数量确定,第二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乘以第三参数,第三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乘以第三参数,第四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第三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第四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案中,第一参数的预设取值为1,第二参数的预设取值为0。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的取值以及第二参数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案中,第一参数的取值与第二参数的取值的和为1。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第三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第四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第三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第四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或任一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所示方法。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可以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相应功能,具体参见第一方面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能够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提供的任一方法或任一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所示方法。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可以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相应功能,具体参见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实现前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芯片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芯片实现前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前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前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如终端设备)以及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如接入网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可以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以及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等,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简称为终端。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中的芯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或智能家居设等等。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的通信,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或智慧城市等。本申请对终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节点B(NodeB)、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开放无线接入网(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O-RAN或open RAN)中的接入网设备、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或者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控制面(CU control plane,CU-CP)模块、或集中单元用户面(CU user plane,CU-UP)模块。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宏基站,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等。本申请中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以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与网络侧之间的交互,还可以应用于任意两个设备之间的交互中,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图1是本申请可以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并和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图1只是示意图,本申请对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信号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信号传输,还可以适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信号传输。对于下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接入网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对于上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接入网设备。对于D2D的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G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以下的频谱和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首先介绍本申请可能涉及的技术术语。
主小区和辅小区:终端设备可以和多个小区建立连接,这些小区分为两组: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和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MCG包括一个主小区,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小区;同样的,SCG包括一个主小区,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小区。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主小区可以是指MCG的主小区或SCG的主小区。
span可以译作“时间跨度”、“时间单元”、“子时间单元”等,是一个时隙里的一组连续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终端设备支持的任何一个PDCCH在监测时机(monitoring occasion)都包含在某一个span内。一个span的起始符号是一个PDCCH监测时机的起始符号,结束符号是一个PDCCH监测时间的结束,一个span的符号数最大为Y。如果一个终端设备在一个小区上使用组合(X,Y)进行PDCCH监测,则两个连续span的起始符号的间隔的最小值为X个符号,这两个连续span可以是同一个时隙内的,或者时隙间的。
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NR系统中有5种子载波间隔,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μ的取值0~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30KHz,60KHz,120KHz和240KHz。
小区和载波:小区是高层(例如无线资源控制层、媒体接入控制层等在物理层之上的协议层)从资源管理或移动性管理的角度来描述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可以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小区。NR系统中,一个小区可以被配置一个下行载波,可选地还被配置至少一个上行载波。小区是一个通用的名称,针对终端设备而言,为其提供服务的小区称为服务小区。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小区也可以是服务小区。
跨载波调度:一个小区上的数据用这个小区上的PDCCH进行调度,这称为自调度;一个小区的数据用另一个小区上的PDCCH进行调度,这称为跨载波调度。在跨载波调度中,承载PDCCH的小区被称为主调小区或者调度小区(scheduling cell),承载数据的小区被称为被调小区(scheduled cell)。
NR系统等系统中,一个终端设备在配置了PDCCH的下行激活带宽部分(bandwidthpart,BWP)上会监测一组PDCCH候选(candidates)。监测(monitor)是指在每个PDCCHcandidate上根据待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格式(format)进行PDCCH译码。接入网设备在一个PDCCH候选中,可能发送PDCCH,也有可能不发送PDCCH,因此终端设备监测的结果可能是检测(detect)到PDCCH,也可能是没检测到PDCCH。
一个PDCCH候选可以包含L={1,2,4,8,16}个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element,CCE)。这里L称为PDCCH的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AL)。一个CCE包含6个资源单元组(resource-element group,REG),每个REG对应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symbol)上的一个资源块(resourceblock,RB)。本申请中,可以将OFDM符号简称为符号。
一个AL为L的搜索空间(search space)定义为一组包含若干个大小为L个控制信道单元的PDCCH候选的集合。一个搜索空间集合(search space set)是一组包含不同的AL的search space的集合。一个search space set关联一个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
PDCCH监测中有两项工作对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影响比较大,一个是监测的PDCCH候选个数,有时也称为盲检(blind detection,BD)个数;一个是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个数,有时会简称为CCE个数。其中,关联在同一个CORESET上的,时频资源重叠的CCE被认为是重叠的CCE,其他CCE被认为是不重叠的CCE。终端设备需要监测的PDCCH候选越多,终端设备的译码复杂度就越高;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个数越多,终端设备的信道估计复杂度就越高。
协议预设了终端设备在一个小区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监测的PDCCH候选个数的上限和不重叠的CCE个数的上限,即BD/CCE上限。这里的时间单元可以是指时隙(slot),也可以是指时间跨度(span)。
接入网设备会给终端设备的每个服务小区配置PDCCH监测能力配置(PDCCH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这个参数可以有两种取值,即第三代伙伴计划(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版本15(release 15,R15)中定义的R15PDCCH监测能力(R15 PDCCH monitoring capability)和3GPP R16中定义的R16 PDCCH监测能力(R16 PDCCH monitoring capability)。
如果一个服务小区的PDCCH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5 PDCCHmonitoring capability,或者没有配置PDCCH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则在一个服务小区的BWP的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0,1,2,3}时,每个时隙终端设备在这个服务小区上监测PDCCH候选的最大个数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01
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最大个数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02
具体可以参考表1和表2所示。
表1:maximum number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03
of monitored PDCCH candidates per slot fora BWP with SCS configurationμ∈{0,1,2,3}for a single serving cell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04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1
表2:maximum number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2
of non-overlapped CCEs per slot for a BWPwith SCS configurationμ∈{0,1,2,3}for a single serving cell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3
如果一个服务小区的PDCCH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6 PDCCHmonitoring capability,则终端设备每个时间跨度在这个服务小区上监测PDCCH候选的最大个数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4
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最大个数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5
具体可以参考表3和表4所示。
表3:maximum number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6
of monitored PDCCH candidates in a spanfor combination(X,Y)for a BWP with SCS configurationμ∈{0,1}for a singleserving cell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7
表4:maximum number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8
of non-overlapped CCEs in a span forcombination(X,Y)for a BWP with SCS configurationμ∈{0,1}for a single servingcell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19
上面的表1至表4,规定了终端设备在一个小区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监测的PDCCH候选个数的上限和不重叠的CCE个数的上限,但是终端设备实际的检测能力可能小于上面表格中规定的数量。举例来说,在以下四种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确定实际需要在一个小区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监测的PDCCH候选个数的上限和不重叠的CCE个数的上限。
场景一:
UE的盲检能力,即UE能力以小区数的形式表征,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支持4个小区的盲检能力,或者上报支持6个小区的盲检能力。在R16引入了span后,即引入了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6后,终端设备会针对基于slot和基于span的盲检能力分别上报。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支持M个基于slot的盲检能力,支持N个基于span的盲检能力。
如果一个终端设备中的没有配置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6,或者配置了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6=r15monitoringcapability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数小于等于终端设备的对应的盲检能力(即基于slot的盲检能力),则在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调度小区上:
·当调度小区没有配置两个CORESETPoolIndex时,对于每个被调度小区,在调度小区的每个slot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
个PDCCH candidate,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2
个不重叠的CCE。
·当调度小区配置两个CORESETPoolIndex时,对于每个被调度小区,在调度小区的每个slot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3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4
个不重叠的CCE。这里γ是基站配置的参数,取值可以为1或者2。·当调度小区配置两个CORESETPoolIndex时,对于每个被调度小区,在调度小区的每个slot上,相同CORESETPoolIndex值的CORESET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5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6
个不重叠的CCE。
场景二:
如果一个终端设备中的没有配置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6,或者配置了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6=r15monitoringcapability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数大于UE的对应的盲检能力,则:
·在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所有调度小区上,在每个slot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7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8
个不重叠的CCE。
其中,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9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0
UE能力是指终端设备支持盲检的小区数,下面的公式中,如果出现“UE能力”,表达的也是相同的含义。·当调度小区没有配置两个CORESETPoolIndex时,对于每个被调度小区,在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调度小区的每个slot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1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2
个不重叠的CCE。
·当调度小区配置两个CORESETPoolIndex时,对于每个被调度小区,在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调度小区的每个slot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3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4
个不重叠的CCE。这里γ是基站配置的参数,取值可以为1或者2。
·当调度小区配置两个CORESETPoolIndex时,对于每个被调度小区,在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调度小区的每个slot上,相同CORESETPoolIndex值的CORESET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5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6
个不重叠的CCE。
场景三:
如果一个终端设备中的配置的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6=r16monitoringcapability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数小于等于对应的UE能力(即基于span的盲检能力),则在使用组合(X,Y)进行PDCCH监测且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调度小区上。
·对于每个被调度小区,在调度小区的每个span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7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218
个不重叠的CCE。
场景四:
如果一个终端设备中的配置的monitoringCapabilityConfig-r16=r16monitoringcapability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数大于对应UE能力,则:
·在一个span组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31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32
个不重叠的CCE。
其中,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33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34
·如果对于使用组合(X,Y)进行PDCCH监测且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所有调度小区,每个X符号中的任何一个span对都在Y个符号内,这里第一个X符号的起始符号在一个PDCCH监测机会内,下一个X符号的起始符号在一个PDCCH监测机会内,且不属于第一个X个符号,则这个span组是每个X符号中的所有span组成的span组。
·否则,这个span组是在使用组合(X,Y)进行PDCCH监测且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所有调度小区,每个小区至多一个span组成的任一个span组。
·在使用组合(X,Y)进行PDCCH监测且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为μ的调度小区上,对于每个被调度小区,在调度小区的每个span上,终端设备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35
个PDCCH候选,也需要监测不超过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36
个不重叠的CCE。
上面的场景一至场景四,描述的是在一个被调小区只能有一个调度小区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在调度小区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监测的PDCCH候选个数的上限和不重叠的CCE个数的上限。但是如果当两个小区可以共同调度这两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例如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如何确定在一个时间单元上监测的PDCCH候选个数的上限和不重叠的CCE个数的上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申请将提供一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2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S202: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S203: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一种或两种方案。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具体的,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可以是用来确定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本申请中,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可以不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例如,第一子载波间隔可以小于第二子载波间隔,例如,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子载波间隔为30KHz。
本申请中,时间单元可以是指时隙,也可以是指span。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并不限定,例如第一小区为主小区,第二小区为辅小区。
本申请中,第一方案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条件1-1,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预设的,例如第一参数的预设取值为1,第二参数的预设取值为0;
条件1-2,在确定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41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42
时,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43
个被调小区包含第一小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44
个被调小区不包含第一小区;或者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45
个调度小区包含第一小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46
个调度小区不包含作为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的第二小区,也就是第二小区不因为是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而在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47
中计数。其中,μ1为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配置参数,即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配置参数,μ2为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配置参数,即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配置参数,包含可以表示计数为1,不包含可以表示计数为0;
条件1-3,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一总数量为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
条件1-4,终端设备确定第三总数量,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
条件1-5,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一数量确定,第一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为第一数量;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一数量或者不根据第一数量确定;另外,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不根据第二总数量确定。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二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2,那么第一数量可以为在表1中与μ2对应的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48
例如,μ2为1,那么第一数量为36。
条件1-6,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二数量确定,第二数量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为第二数量;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二数量或者或者不根据第二数量确定;另外,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不根据第四总数量确定。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二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2,那么第二数量可以为在表2中与μ2对应的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51
例如,μ2为1,那么第二数量为56。
条件1-7,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也就是说,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上的需监测的PDCCH候选配置在第一小区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这里的3个符号是3个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3个OFDM符号。
条件1-8,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也就是说,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上的需监测的PDCCH候选,在第一小区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这里的3个符号是3个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3个OFDM符号。
条件1-9,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也就是说,所有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上的需监测的PDCCH候选,在第二小区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这里的3个符号是3个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3个OFDM符号。
本申请中,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方案中是否包括条件1-6至条件1-9中的一项或多项。
本申请中,第二方案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条件2-1,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
如果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的取值。
例如,如果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参数的取值以及第二参数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接入网设备没有配置第一参数或第二参数的取值,那么第一参数或第二参数的取值可以为默认值。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或第二参数的取值不存在对应的默认值,第一参数或第二参数的取值由接入网设备配置。如果接入网设备只指示其中一项,则协议预设了两者之和,例如为1。
如果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第二方案中,第一参数的取值与第二参数的取值的和为1。本申请中,还可以包括第三参数,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配置。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参数的取值配置为等于第三参数的取值,或者第一参数和第三参数作为同一个参数进行配置。本申请中,第一参数采用s1表示,第二参数采用s2表示,第三参数采用α表示,一种实现方式中,s1可以等于α,s2可以等于1-α。
如果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那么第二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和第一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不同,和/或第二方案中预设的第二参数和第一方案中预设的第二参数不同。例如,第一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为1,预设的第二参数为0;第二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为1,预设的第二参数为1,或者第二方案中预设的第一参数为0.5,预设的第二参数为0.5。
条件2-2,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总数量确定,例如可以为第一数量和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二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2,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61
其中,第一数量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62
第二总数量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63
min()为取最小值运算。
条件2-3,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二数量和第四总数量确定,例如可以为第二数量和第四总数量中的最小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二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2,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64
其中,第二数量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65
第四总数量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66
本申请中,第一方案以及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用于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具体确定过程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可选的,S204: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
其中,如果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则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一种方案,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确定最终采用哪一种方案。
如果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不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以及接入网设备默认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案,该默认的方案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约定的。
如果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的一种方案,则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采用该方案,或者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不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以及接入网设备默认采用终端设备支持的方案。
S205: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分别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集的配置。
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可以确定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从而可以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和/或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配置相应的搜索空间集,具体的配置过程,本申请并不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集的配置。
可选的,S206: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第三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三参数的取值。
当采用第二方案时,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的取值以及第二参数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另外,对于第二方案,实现方式一:接入网设备仅指示一个值,这个值即是第一参数的取值,又是第三参数的取值。
实现方式二:接入网设备独立配置第一参数的取值和第三参数的取值。
实现方式二:接入网设备独立配置第一参数的取值、第二参数的取值和第三参数的取值。
S207:终端设备确定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所述第一小区时,如果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方案确定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如果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默认的方案确定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如前所述,本申请中,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是用来确定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终端设备还需要确定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终端设还需要确定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假设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μ2。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为例,那么本申请中涉及到的以下参数可以分别表示为:
第一数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1
第二数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2
第三数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3
第四数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4
第一总数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5
第三总数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6
第二总数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7
第四总数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8
当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在第一小区上,对于自调度:
如果采用第一方案,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第三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那么第三数量可以为在表1中与μ1对应的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10
例如,μ1为1,那么第三数量为36。
结合上面的描述,如果采用第一方案,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79
α为第三参数,min()为取最小值运算。
如果采用第一方案,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第四数量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那么第四数量可以为在表2中与μ1对应的。例如,μ1为1,那么第四数量为56。
结合上面的描述,如果采用第一方案,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1
如果采用第二方案,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乘以第三参数。
结合上面的描述,如果采用第二方案,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2
如果采用第二方案,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乘以第三参数。
结合上面的描述,如果采用第二方案,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3
情况二,还分为两种实例:
实例一,如果采用第一方案: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一数量;或者,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一数量或者没有上限。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4
例如,μ2为1,那么第一数量为36。或者,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5
该最大值可以不根据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6
确定。
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二数量;或者,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二数量或者没有上限。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7
例如,μ2为1,那么第二数量为56。或者,该最大值可以大于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8
该最大值也可以不根据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9
确定。
实例一,如果采用第二方案: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一数量和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810
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二数量和第四总数量中的最小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91
实例二,如果采用第一方案,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92
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93
实例二,如果采用第二方案,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94
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95
在μ1<μ2时,因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所以,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96
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197
网络设备也可以采用终端设备同样的方法,确定终端设备在不同情况下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从而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相应的搜索空间配置。
进一步的,如前所述,第一方案以及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用于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下面分别描述如何确定上述数量。
本申请中,采用第一方案中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的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可以满足方式一中的描述,或者可以满足方式二中的描述;采用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的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可以满足方式一中的描述,或者可以满足方式二中的描述。
下面描述的方式一至方式四中的“调度小区”,为终端设备接入的小区中,调度本小区的小区,或者调度其它小区的小区。
方式一: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为第三总数量。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一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1,那么第一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01
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02
这里,公式中的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包含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和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
其中,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可以被认为是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被调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二参数。
对应于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也可以被认为是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调度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或者说第一小区作为自己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意味着,第二小区作为自调度或者调度其他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还会进行其它计数。UE能力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同时进行盲检测的小区个数,可以通过参数pdcch-BlindDetectionCA等形式上报。
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一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1,那么第三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03
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04
这里,公式中的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包含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和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
其中,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可以被认为是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被调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二参数。
对应于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也可以被认为是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调度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或者说第一小区作为自己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意味着,第二小区作为自调度或者调度其他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还会进行其它计数。UE能力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同时进行盲检测的小区个数,可以通过参数pdcch-BlindDetectionCA等形式上报。
方式二: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一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1,那么第一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11
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12
这里,公式中的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包含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和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
其中,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可以被认为是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被调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二参数。
对应于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也可以被认为是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调度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或者说第一小区作为自己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意味着,第二小区作为自调度或者调度其他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还会进行其它计数。UE能力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同时进行盲检测的小区个数,可以通过参数pdcch-BlindDetectionCA等形式上报。
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一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1,那么第三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13
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14
这里,公式中的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包含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和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
其中,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可以被认为是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被调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二参数。
对应于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也可以被认为是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调度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或者说第一小区作为自己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意味着,第二小区作为自调度或者调度其他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还会进行其它计数。UE能力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同时进行盲检测的小区个数,可以通过参数pdcch-BlindDetectionCA等形式上报。
举例来说,假设有6个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小区,其中包括第一小区,其它5个小区为自调度小区;有2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小区,其中包括第二小区,另一个小区为自调度小区,第二小区也为自调度小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μ2。
如果采用第一方案,s1=1,s2=0。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足方式二时,在计算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时,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8=6+2。
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为6=5+1,即对应于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6。其中,1表示s1,表示在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μ1的被调小区计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1,或者,表示在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μ1的调度小区计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1。
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为2=2+0,即对应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2。其中,0表示s2,表示在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μ2的被调小区计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0,或者,表示在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μ2的调度小区计数中,第二小区计数为0,更进一步说,是第二小区作为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时计数为0。
举例来说,假设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C,其中包括C1个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小区,C1个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中包括第一小区,其它小区为自调度小区;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C还包括C2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小区,C2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中包括第二小区,其它小区为自调度小区,第二小区也为自调度小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μ2。
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足方式二时,在计算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时,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C1+C2。
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为(C1-1)+s1,即对应于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C1-1)+s1。其中,s1表示在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μ1的被调小区计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s1,或者,表示在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μ1的调度小区计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s1。
此时,第一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21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22
第三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23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24
本申请中,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也就是说,采用第一方案中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可以满足方式三中的描述,或者可以满足方式四中的描述;采用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可以满足方式三中的描述,或者可以满足方式四中的描述。
方式三:
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四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二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2,那么第二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25
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31
这里,公式中的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包含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和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
其中,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可以被认为是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被调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二参数。
对应于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也可以被认为是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调度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或者说第一小区作为自己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意味着,第二小区作为自调度或者调度其他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还会进行其它计数。UE能力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同时进行盲检测的小区个数,可以通过参数pdcch-BlindDetectionCA等形式上报。
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二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2,那么第四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32
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33
这里,公式中的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包含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和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
其中,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可以被认为是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被调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二参数。
对应于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也可以被认为是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调度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或者说第一小区作为自己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意味着,第二小区作为自调度或者调度其他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还会进行其它计数。UE能力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同时进行盲检测的小区个数,可以通过参数pdcch-BlindDetectionCA等形式上报。
方式四:
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四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
举例来说,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二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2,那么第二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34
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41
这里,公式中的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包含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和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
其中,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可以被认为是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被调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二参数。
对应于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也可以被认为是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调度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或者说第一小区作为自己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意味着,第二小区作为自调度或者调度其他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还会进行其它计数。
UE能力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同时进行盲检测的小区个数,可以通过参数pdcch-BlindDetectionCA等形式上报。
时间单元为时隙时,如果第二子载波间隔的配置参数为μ2,那么第四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42
可以满足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43
这里,公式中的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包含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和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
其中,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可以被认为是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被调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二参数。
对应于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也可以被认为是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调度小区的个数,这时,在对应于μ1的小区个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第一参数,或者说第一小区作为自己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一参数;在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中,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小区作为调度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计数为第二参数,意味着,第二小区作为自调度或者调度其他小区的调度小区来说,还会进行其它计数。
UE能力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同时进行盲检测的小区个数,可以通过参数pdcch-BlindDetectionCA等形式上报。
举例来说,假设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C,其中包括C1个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小区,C1个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中包括第一小区,其它小区为自调度小区;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C还包括C2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小区,C2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中包括第二小区,其它小区为自调度小区,第二小区也为自调度小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μ2。
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足方式四时,在计算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时,对应于所有子载波间隔的小区个数为C1+C2。
对应于μ2的小区个数为C2+s2,其中,s2表示在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μ2的被调小区计数中,第一小区计数为s2,或者,表示在调度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μ2的调度小区计数中,第二小区计数为s2,更进一步说,是第二小区作为第一小区的调度小区时计数为s2。
此时,第二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51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52
第四总数量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53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54
本申请中,第一方案可以对应第一场景,即在第一场景下使用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可以对应第二场景,即在第二场景下使用第二方案。
第一场景:
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这两个小区的控制信道接收使用的都是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BD/CCE能力。
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2。因为两个小区的控制信道接收实际使用的是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BD/CCE能力,且两个小区调度的是一个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小区,即第一小区,所以在求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所有小区的BD/CCE上限时,s1取值为1;在求子载波间隔对应μ2的所有小区的BD/CCE上限时,s2取值为0,也就是实质上没有用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BD/CCE能力,即“s1=1,s2=0”。
而在确定第二小区的子载波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的BD/CCE监测上限时,就不需要考虑子载波间隔对应μ2的所有小区的BD/CCE上限
Figure BDA0003358053700000255
因此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的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采用第一方案确定。
在第一方案中,如果进一步,有一种能力的终端设备,需要接入网设备保证每个时间单元中,配置的搜索空间集都在相同的连续的3个OFDM符号内,那么就需要进一步限制第一方案中是否包括条件1-4至条件1-6中的一项或多项。
如果第二小区和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不同,例如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为30KHz,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为15Khz,那么在第一小区的3个符号内,对应第二小区的6个符号,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最多就需要存储6个符号的PDCCH,以进行PDCCH监测。如果限制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在第二小区的3个符号上,即限制在30KHz对应的3个符号上,那么终端设备在每个小区只需要存储3个符号的信号,以进行PDCCH监测,从而节省了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
第二场景:
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在这两个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两个小区的控制信道接收用不同子载波间隔的监测能力实现,即对应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BD/CCE能力。
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μ2。因为两个小区的控制信道接收实际使用不同子载波间隔的监测能力实现,所以在求子载波间隔对应μ1的所有小区的BD/CCE上限时的取值时,s1应该对应于在第一小区上配置的BD/CCE个数,和在求子载波间隔对应μ2的所有小区的BD/CCE上限时,s2应该对应于在第二小区上配置的BD/CCE个数,即“s1由高层配置,s1+s2=1(α和s1独立配置),或者s1=α,s2=1-α”。
而在确定第二小区的子载波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的BD/CCE监测上限时,就需要考虑子载波间隔对应μ2的所有小区的BD/CCE上限,因此在第二小区上,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PDCCH候选中的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采用第二方案确定。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3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的功能。该通信装置的形式不受限,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例如,该装置可以为软件模块或者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该装置3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301和通信单元302。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的发送和接收的步骤。
以下,结合图3至图4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装置。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或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通信单元302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通信单元302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通信单元302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通信单元有时可以实现为管脚、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处理单元有时可以实现为处理器、或处理单板等。接收单元有时可以实现为管脚、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可以实现为管脚、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通信装置300执行上面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流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通信单元,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一种或两种;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其中,第一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
第二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二方案包括: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所述第二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一参数不同,和/或所述第二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一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二参数不同;
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
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四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四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其中,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
以上只是示例,处理单元301和通信单元302还可以执行其他功能,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相关描述,这里不加赘述。
通信装置300执行上面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流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时: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一种或两种;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分别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集的配置;其中,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其中,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第一小区时,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其中,第一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
第二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二方案包括: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所述第二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一参数不同,和/或所述第二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一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二参数不同;
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和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
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三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四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第四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其中,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
以上只是示例,处理单元301和通信单元302还可以执行其他功能,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与接入网设备相关描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400,图4所示的装置可以为图3所示的装置的一种硬件电路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可适用于前面所示出的流程图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4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如图4所示,通信装置400包括处理器410和接口电路420。处理器410和接口电路4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420可以为收发器、管脚、接口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30,用于存储处理器4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4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4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可选地,存储器430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位于处理器410中。
当通信装置400用于实现图2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4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301的功能,接口电路420用于实现上述通信单元302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的。
上面的流程中,以终端设备不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为例进行描述。本申请中,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在该实现方式中,具体采用第一方案还是第二方案可以根据其他参数的配置确定,例如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配置确定,下面详细描述。
如图5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501: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确定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S502: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分别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集的配置。
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图2流程中相关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采用第一方案还是第二方案,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具体的:
满足第一条件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方案,确定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方案分别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集的配置;
满足第二条件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方案,确定需监测的PDCCH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PDCCH候选中不重叠的CCE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方案分别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集的配置。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参数的取值为1,第二参数的取值为0;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一参数的取值不为1,第二参数的取值不为0。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预设的,且第一参数的预设取值为1,第二参数的预设取值为0;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是被允许由接入网设备配置的。
其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即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第一参数或第二参数,也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没有配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第二条件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配置了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接入网设备配置了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即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第一参数或第二参数,也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接入网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配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参数的取值为0;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参数的取值不为0。
S501和S5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2流程中相关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第一方案和所述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所述第一小区时,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一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
所述第二方案包括: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二方案包括: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所述第二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一参数不同,和/或所述第二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一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二参数不同;
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
所述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所述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和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所述第三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和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
所述第一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第三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所述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所述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第四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所述第二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第四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案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不根据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一数量,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二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不根据第二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二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有用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
所有用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
所有用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案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总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二数量和所述第四总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第一参数的预设取值为1,所述第二参数的预设取值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的取值以及第二参数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一参数的取值与所述第二参数的取值的和为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所述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所述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配置;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所述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所述第四数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所述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所述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配置;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所述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所述第四数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所述第一方案或所述第二方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所述第一小区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方案确定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方案或所述第二方案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的搜索空间集的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案和所述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所述第一小区时,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一方案和所述第二方案均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共同调度所述第一小区时,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以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一方案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
所述第二方案包括: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是被允许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二方案包括: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是协议预设的,所述第二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一参数不同,和/或所述第二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一方案中预设的所述第二参数不同;
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总数量、第三总数量、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
所述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一总数量和第三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所述第一总数量是指在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和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所述第三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和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之和的最大值;
所述第一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第三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所述第一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二方案对应的第二总数量和第四总数量满以下任一项:
所述第二总数量是指在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第四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除在第二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外,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所述第二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第四总数量是指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在激活下行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所有调度小区上,所述终端设备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等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案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不根据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一数量,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二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不根据第二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第二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有用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
所有用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
所有用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搜索空间配置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的连续3个符号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案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总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根据第二数量和所述第四总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第一参数的预设取值为1,所述第二参数的预设取值为0。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参数的取值以及第二参数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一参数的取值与所述第二参数的取值的和为1。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所述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所述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配置;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所述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第三参数,所述第四数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三数量和所述第一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所述第三参数被允许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配置;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一个时间单元上,需监测的用来调度第一小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最大值为第四数量和所述第二总数量中的最小值乘以1与第三参数的差值,所述第四数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需监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中不重叠的控制信道元素的个数的预设最大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所述第一方案或所述第二方案。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358112.0A 2021-11-05 2021-11-16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0958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30028 WO2023078422A1 (zh) 2021-11-05 2022-1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863 2021-11-05
CN2021113088631 2021-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5853A true CN116095853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8112.0A Pending CN116095853A (zh) 2021-11-05 2021-11-16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5853A (zh)
WO (1) WO20230784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0216B (zh) * 2018-08-1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51224A1 (en) * 2020-01-29 2021-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from a secondary cell to a primary cell
CN111901869A (zh) * 2020-02-12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主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储存介质
CN113518343B (zh) * 2020-04-09 2023-05-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最大pdcch处理能力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8422A1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5191B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1726877B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0650473B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EP362773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JP7439290B2 (ja) 機能が縮小された新無線(nr)デバイスへのアクセスの有効化
KR102322471B1 (ko) 다운링크 데이터 송신에 사용되는 자원을 결정 및 구성하는 방법, 단말 및 기지국
CN109150463B (zh)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1818650A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盲检测次数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2399604A (zh) 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CN114451033A (zh) 一种资源的动态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488543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196529B2 (en) Indication method,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113077A1 (zh) 一种上行紧急业务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1274081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80310291A1 (en) Control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42466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38875A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16367319A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9150455A (zh) 一种指示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704070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31389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fallback mode
CN11609585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149191B (zh)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2835164B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同步资源分配指示信息次序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17207A1 (zh) 一种工作模式的指示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