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8225A -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8225A
CN116088225A CN202310368995.6A CN202310368995A CN116088225A CN 116088225 A CN116088225 A CN 116088225A CN 202310368995 A CN202310368995 A CN 202310368995A CN 116088225 A CN116088225 A CN 116088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backlight module
substrate
light
dh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89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明
黎嘉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 Great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 Great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 Great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 Great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689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82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8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82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件和膜材,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发光件设置于第一表面,膜材覆盖发光件,且膜材具有朝向基板的第二表面,背光模组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DHR为相邻发光件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以上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相比于在LED上设置透镜获得相对较大的DHR值,本方案可以将背光模组的OD值减小至10mm以下,实现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超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TV显示器、电竞显示器一般需求大DHR值(背光模组中相邻LED的中心间距与光学距离的比值)的背光模组,以实现显示器的薄型化设计。为实现大DHR值,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在LED 上设置透镜的方式获得相对较大的DHR值,但这种方式,需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以达到亮度均匀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超薄化。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基板,具有第一表面;
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膜材,覆盖所述发光件,且所述膜材具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背光模组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DHR为相邻所述发光件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包括透明壳体和发光芯片,所述透明壳体开设有凹槽,所述发光芯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芯片周向的所述透明壳体的透光率大于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壳体具有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且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80度-12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包括填充于所述凹槽内且覆盖所述发光芯片的光学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还包括覆盖所述光学胶以及所述凹槽槽口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相混合的二氧化钛和胶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10微米-300微米,所述二氧化钛与胶水的质量比为1:1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灯板,每一所述灯板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颗所述发光件;或者,所述多颗所述发光件阵列排布于同一所述基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抵接于所述膜材。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层、支撑架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基板叠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液晶层叠置于所述膜材的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以上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发光件和膜材,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发光件设置于第一表面,膜材覆盖发光件,且膜材具有朝向基板的第二表面,背光模组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DHR为相邻发光件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相比于在LED 上设置透镜获得相对较大的DHR值,本方案可以将背光模组的OD值减小至10mm以下,实现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超薄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件的剖视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发光件与膜材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光件与膜材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相关技术中DHR为0.8的发光件的光场图;
图8为相关技术中DHR为1.2的发光件的光场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DHR≧1.2的发光件的光场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面板;11、液晶层;12、支撑架;13、背光模组;131、基板;131a、第一表面;1311、支撑柱;133、发光件;1331、透明壳体;1331a、凹槽;13311、底壁;13313、侧壁;1333、发光芯片;1335、电极板;1337、光学胶;1339、反射层;135、膜材;135a、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可用于TV显示器或者电竞显示器或者其他类型的显示器,其可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在结合触控技术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还可具备触控操作的功能。
显示面板10包括液晶层11、支撑架12和背光模组13,支撑架12可用于为整个结构提供刚性,并对背光模组13和液晶层11起到定位和保护作用。背光模组13叠置于支撑架12,液晶层11叠置于背光模组13的背向支撑架12的一侧。液晶层11的背向支撑架12的一侧还可叠置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背光模组13通电发光后,经液晶层11内液晶分子的取向开关作用,光线可以从彩色滤光片和偏光片透出,进而显示信息。
继续参考图1,背光模组13包括基板131、发光件133和膜材135,在一实施例中,基板131呈矩形薄板状,且具有第一表面131a,发光件133呈矩形阵列排布的方式设置于第一表面131a。膜材135覆盖发光件133并与基板131的第一表面131a形成用于容置发光件133的空间,且膜材135具有朝向基板131的第二表面135a,背光模组13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第一表面131a与第二表面135a之间的距离,又称光学距离,DHR为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
基板131可用于布设发光件133的线路,以方便对发光件133进行控制。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133为LED灯珠,基板131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灯板,每一灯板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颗发光件133。相邻灯板之间可以存在间距,以节省基板131的材料,并在水平面内与灯板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方便控制相邻发光件133之间的距离。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2可以开设用于嵌装灯板的槽,以使得灯板能够在支撑架12更精准的定位。进一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相邻LED灯珠的中心距离基本相等,从而保证整个背光的均匀性。
参考图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颗发光件133呈矩形阵列排布于同一基板131,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距离基本相等,从而保证整个背光模组13发光的均匀性。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基板131的结构较为简洁,方便加工成型,并提升基板131与支撑架12的组装效率。
膜材135可以包括用于起到均匀光线作用的光学膜片,也可包括用于汇聚大角度光供正面观察等作用的光学膜片。基板131的第一表面131a可以设有支撑柱1311,支撑柱1311抵接于膜材135。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矩形基板131或者呈矩形阵列排布的发光件133的四个转角处可以分别设置高度相等的支撑柱1311,利用支撑柱1311对膜材135的支撑作用,可以保证膜材135与基板131的第一表面131a之间的间距。当然,矩形基板131或者矩形阵列排布的支撑柱1311的中部区域,也可以设置支撑柱1311,以用于为膜材135提供更多的支撑点,从而保持膜材135与基板131的第一表面131a之间的间距。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133包括透明壳体1331、发光芯片1333和电极板1335,透明壳体1331开设有凹槽1331a,发光芯片1333设置于凹槽1331a内,电极板1335贴合于透明壳体1331的背向凹槽1331a的一侧。发光芯片1333安装于凹槽1331a后,可通过引线与透明壳体1331背面的电极板1335电性连接,电极板1335再与基板131的线路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发光芯片1333的通电发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壳体1331在基板131的第一表面131a的投影呈矩形状,也即透明壳体1331大致呈矩形块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明壳体1331在基板131的第一表面131a的投影可以呈圆形状或者六边形状等。
进一步,发光芯片1333周向的透明壳体1331的透光率大于80%,例如,透明壳体1331的透光率可以为85%,或者90%,或者95%。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发光芯片1333通电发光时,光线可以从穿透透明壳体1331并射出。当然,在透明壳体1331的凹槽1331a的槽壁处,以及在透明壳体1331的背向凹槽1331a的表面处,也即在两种介质层的交界处,光线可以发生折射现象,从而利用透明壳体1331扩展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由于采用透明壳体1331扩展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透明壳体1331还可起到均匀光线的作用,使得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可以适当增加,减小发光件133的密度,降低背光模组13的能耗,并降低材料成本。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无需增加OD值即可提升DHR值。或者说,由于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增加了,OD值可以不变或者适当减小,以提升DHR值;透明壳体1331的均匀光线作用还可缩减背光模组13的厚度,且在缩减适当厚度后的背光模组13中,发光件133的中心区域的光强与相邻两个发光件13的中部区域的光强差异不会太大,满足出光均匀性的要求,实现显示面板10的超薄化设计。
透明壳体1331可以具有底壁13311和连接于底壁13311且环绕底壁13311设置的侧壁13313,底壁13311与侧壁13313围合形成凹槽1331a,侧壁13313与底壁13311之间的夹角为80度-120度。例如,侧壁13313与底壁1331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度,或者100度,或者110度,或者120度。以矩形块状的透明壳体1331为例,凹槽1331a可以大致呈矩形槽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凹槽1331a的侧壁13313可以为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1331a的侧壁13313可以呈圆锥面或圆柱面状,侧壁13313与底壁13311的夹角即为侧壁13313的母线与底壁13311的夹角。这种实施方式中,侧壁13313与底壁13311之间的夹角处于上述范围时,可提高发光件133边缘出光的均匀性,也有利于缩减发光件133的密度并缩减背光模组13的厚度,使得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可以适当增加,降低背光模组13的能耗,并降低材料成本。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增加了,OD值可以保持不变或适当减小,以提升DHR值;侧壁13313与底壁13311之间的夹角设置,所起到的均匀光线作用,还可缩减背光模组13的厚度,且在缩减适当厚度后的背光模组13中,发光件133的中心区域的光强与相邻两个发光件13的中部区域的光强差异不会太大,满足出光均匀性的要求,可以更进一步缩减背光模组13的厚度,实现显示面板10的超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133包括填充于凹槽1331a内且覆盖发光芯片1333的光学胶1337。光学胶1337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例如其透光率可以在85%以上。光学胶1337可以对发光芯片1333起到保护和限位作用。
继续参考图3和图4,背光模组13还包括覆盖光学胶1337以及凹槽1331a槽口的反射层1339,反射层1339包括相混合的二氧化钛和胶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层1339的厚度为10微米-300微米,且二氧化钛与胶水的质量比为1:10-2:1。反射层1339中的二氧化钛与胶水的质量比处于上述范围,且发光芯片1333通电发光时,可以实现部分光线从反射层1339透射,部分光线被反射层1339反射的效果。换言之,在本方案中,发光芯片1333的中心高亮区覆盖反射层1339后,反射层1339可以减弱发光件133中心区域的亮度。参考图5,在缺少具备上述功能的反射层1339的实施方式中,发光件133的中心区域的光强较大,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需要减小,才能使得相邻两个发光件133的中部区域的光强与单一发光件133的中心区域的光强差异不至于过大,从而保证出光的均匀性,因此DHR会减小;参考图6,在设置具备上述功能的反射层1339后,反射层1339将发光芯片1333的部分光线向发光芯片1333的周向反射,削弱了发光芯片1333中心区域的光强,从而可提升出光的均匀性。
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可以增大,OD值可以保持不变或适当减小,以提升DHR值;反射层1339所起到的均匀光线作用,还可缩减背光模组13的厚度,且在缩减适当厚度后的背光模组13中,发光件133的中心区域的光强与相邻两个发光件13的中部区域的光强差异不会太大,满足出光均匀性的要求,可以更进一步缩减背光模组13的厚度,实现显示面板10的超薄化设计。
相关技术中,要实现薄型化设计,也即OD减小时,为保证出光的均匀性,通常需要缩减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以避免相邻两个发光件133的中部区域的光强与单一发光件133的中心区域的光强差异过大。也即这种薄型化设计的思路会增大发光件133的密度,增加背光模组13的能耗,提升背光模组13的成本,而且对DHR值提升不明显。而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通过透明壳体1331、反光层1339,以及侧壁13313与底壁13311的夹角设计,对发光芯片1333发出的光线可以起到较好的均光作用,因此可以增大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并缩减OD值,从而显著提升DHR值,实现背光模组13以及显示面板10的超薄化设计。
以上背光模组13及显示面板10,背光模组13包括基板131、发光件133和膜材135,基板131具有第一表面131a,发光件133设置于第一表面131a,膜材135覆盖发光件133,且膜材135具有朝向基板131的第二表面135a,背光模组13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第一表面131a与第二表面135a之间的距离,DHR为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相比于在LED 上设置透镜获得相对较大的DHR值,本方案可以将背光模组13的OD值减小至10mm以下,实现背光模组13和显示面板10的超薄化设计。
参考图7至图9,图7和图8为相关技术中,缺少本方案的反射层1339和透明壳体1331相关特征的发光件133的光场图,其中图7为DHR为0.8的发光件133的光场图,图8为DHR为1.2的发光件133的光场图。图9为本发明的具备反射层1339和透明壳体1331的DHR≥1.2的发光件133的光场图。在光场图中,横轴(半径坐标)表示中心光强的百分比,角坐标为发光角度。
从图7中可见,相关技术中,对于DHR为0.8的发光件133,以中心光强60%为测量基准时,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约为105度;以中心光强的70%为测量基准时,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约为90度。对于DHR为1.2的发光件133,以中心光强60%为测量基准时,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约为130度;以中心光强的70%为测量基准时,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约为120度。
而采用本发明方案后,对于DHR大于等于1.2的发光件133,以中心光强60%为测量基准时,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约为160度;以中心光强的70%为测量基准时,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约为150度。换言之,采用本发明方案后,发光件133的发光角度得以显著增大,相邻发光件133的中心间距可以缩减,并可缩减光学距离OD值,既有利于背光模组13和显示面板10的超薄化设计,又可防止发光件133的中心区域过亮、相邻发光件133的中部区域出现暗区的问题,也即使得背光模组13的出光更为均匀,提升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第一表面;
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膜材,覆盖所述发光件,且所述膜材具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背光模组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DHR为相邻所述发光件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透明壳体和发光芯片,所述透明壳体开设有凹槽,所述发光芯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周向的所述透明壳体的透光率大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壳体具有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且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80度-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填充于所述凹槽内且覆盖所述发光芯片的光学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还包括覆盖所述光学胶以及所述凹槽槽口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相混合的二氧化钛和胶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10微米-300微米,所述二氧化钛与胶水的质量比为1:10-2: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灯板,每一所述灯板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颗发光件;或者,所述多颗所述发光件阵列排布于同一所述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抵接于所述膜材。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层、支撑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基板叠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液晶层叠置于所述膜材的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CN202310368995.6A 2023-04-10 2023-04-10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6088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8995.6A CN116088225A (zh) 2023-04-10 2023-04-10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8995.6A CN116088225A (zh) 2023-04-10 2023-04-10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8225A true CN116088225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4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8995.6A Pending CN116088225A (zh) 2023-04-10 2023-04-10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82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5179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237579U (zh) * 2019-12-25 2020-08-11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880333A (zh) * 2020-07-16 2020-11-03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211980636U (zh) * 2019-12-25 2020-11-20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220214492A1 (en) * 2021-01-07 2022-07-07 Dura-Chip (Nantong) Limited Light mixing modu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light mixing module and design method for the light mixing module
CN115347105A (zh) * 2022-08-08 2022-11-15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237579U (zh) * 2019-12-25 2020-08-11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980636U (zh) * 2019-12-25 2020-11-20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880333A (zh) * 2020-07-16 2020-11-03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US20220214492A1 (en) * 2021-01-07 2022-07-07 Dura-Chip (Nantong) Limited Light mixing modu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light mixing module and design method for the light mixing module
CN115347105A (zh) * 2022-08-08 2022-11-15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5179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CN117555179B (zh) * 2024-01-11 2024-05-10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382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357063B (zh) 显示装置与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拼接显示设备
JP4256738B2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る表示装置
US10133121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6932958B (zh) 背光单元以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120262631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9116387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8985799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20200379298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16143666A (ja) 表示装置
JPH11316553A (ja) 携帯用電子機器
JPWO2012081187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143217A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WO201107786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234051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221479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153095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WO2012081186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レンズ
JPWO2012081184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レンズ
EP3851906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6088225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JP583070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77864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EP3908781A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backlighting of display screen
WO2012032998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