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3977A - 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3977A
CN116073977A CN202310139729.6A CN202310139729A CN116073977A CN 116073977 A CN116073977 A CN 116073977A CN 202310139729 A CN202310139729 A CN 202310139729A CN 116073977 A CN116073977 A CN 116073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hared
downlink
prese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97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3977B (zh
Inventor
刘洋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97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3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3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3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3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3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涉及数据传输技术,包括: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若确定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若确定终端状态信息,以及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本方案可以在下行时隙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符号作为共享资源,在满足条件时,将共享资源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可降低上下行时隙倒换带来的等待时延,进而降低空口时延。

Description

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超可靠低时延传输(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具有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等特性,主要为满足面向行业用户应用场景而生的,uRLLC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车联网、远程医疗等时延敏感且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空口时延分为用户面时延及控制面时延,用户面时延对2B业务影响更大,用户面时延主要受传输时隙间隔、资源调度时间、重传时间、终端和基站的处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满足uRLLC的低时延特性,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R15及R16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增强技术,主要包括智能预调度、上行免调度、下行抢占机制、Mini-slot技术等优化调度技术,特殊帧结构、更大子载波间隔等减少时间间隔技术,以及提高可靠性、减少重传次数等相关技术。
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制式中,上下行数据必须等待在相应的上下行时隙才能进行数据的发送,因此,TDD制式上下行时隙倒换间隔是影响空口时延的关键因素,但是,上述现有低时延技术都无法克服上下行时隙倒换带来的等待时延,时延有待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以降低空口时延。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所述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
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
若确定所述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
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符号更新单元,用于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所述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
设置单元,用于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
恢复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
根据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根据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包括: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若确定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本方案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中,可以在下行时隙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符号作为共享资源,并在终端状态信息满足条件时,将共享资源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下行时隙倒换带来的等待时延,进而降低空口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5G现网2.5ms双周期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服务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uRLLC具有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等特性,主要为满足2B应用场景而生的,是运营商切入垂直行业的突破口,uRLLC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车联网、远程医疗等时延敏感且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5G空口时延分为用户面时延及控制面时延,其中用户面时延为数据从基站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到终端PDCP层的时延(下行)或数据从终端PDCP层到基站PDCP层的时延(上行);控制面时延为终端在网络中注册或者状态转换(如从空闲态到连接态)所花费的时间。用户面时延对2B业务影响更大,用户面时延主要受传输时隙间隔、资源调度时间、重传时间、终端和基站的处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满足uRLLC的低时延特性,3GPP在R15及R16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增强技术,主要包括智能预调度、上行免调度、下行抢占机制、Mini-slot技术等优化调度技术,特殊帧结构、更大子载波间隔等减少时间间隔技术,以及提高可靠性、减少重传次数等相关技术。
TDD制式为上下行时分复用,上下行数据必须等待在相应的上下行时隙才能进行数据的发送。如图1所示,以5G现网2.5ms双周期的帧结构为例,在上行方向最大等待时间为4个时隙(slot)(2ms),在下行方向最大等待时间为2个slot,因此TDD制式上下行时隙倒换间隔成为影响空口时延的关键因素。且现有低时延技术都无法克服上下行时隙倒换带来的等待时延。另一方面,FDD制式无上下行等待时延,上层数据到达后可以及时发送,在低时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对于时延要求严格的远程控制、自动驾驶类应用通常优先考虑在FDD制式上部署。但是,FDD部署,上下行带宽对称,而现网通常下行业务流量高于上行,因此FDD部署可能造成上行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的方案中,基于TDD制式,在下行时隙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符号作为共享资源,并在终端状态信息满足条件时,将共享资源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下行时隙倒换带来的等待时延,进而降低空口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201,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
其中,本公开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
该基站可以利于预先设置的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先确定的数量的符号,作为共享资源。
具体的,该原始帧结构比如可以为2.5ms双周期的帧结构。
其中,预设第一时间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
具体的,该终端在基站覆盖范围下。该终端可以发送服务请求给基站,该服务请求中可以包括用于表征该终端状态的终端状态信息。基站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该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一次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
其中,该终端比如可以为手机、自动驾驶车辆、或者远程医疗设备等。
步骤202,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限制条件。
具体的,终端状态信息比如可以用于表征上行业务时延要求、业务优先级和下行负荷情况等。
具体的,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表征在上行业务时延要求、业务优先级和下行负荷情况等方面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可以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期间,终端可以利用该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而基站停止利用该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
步骤203,若确定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限制条件。
具体的,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之后,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表征上行业务时延要求、业务优先级和下行负荷情况等方面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或者此时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满足一定条件,则可以将共享资源重新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将共享资源重新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该共享资源可以用于正常的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且不再作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本公开提供的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包括: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若确定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本方案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在下行时隙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符号作为共享资源,并在终端状态信息满足条件时,将共享资源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下行时隙倒换带来的等待时延,减少上行等待时延,进而降低总体空口时延。
图3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301,以原始帧结构中每段连续的下行时隙中的最中间位置为起点,向两边均匀选取共计x个第一时隙;其中,x小于或者等于每段连续的下行时隙总数的一半。
具体的,可以选取原始帧结构中每段连续的下行间隙中的最中间位置为起点,向两边均匀分布来选取时隙,共计选取x个第一时隙。其中,x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每段连续的下行时隙总数的一半。
如图1所示,以dddsu和ddsuu的2.5ms双周期帧结构为例,对于dddsu,该段连续的下行时隙总数y=3,x只能取1,对于ddsuu,y=2,x=1。对于dddsu,共享符号位于第二个d时隙,ddsuu的共享时隙位于第一个d时隙或第二个d时隙均可。其中,d表示下行时隙,s表示特殊时隙,u表示上行时隙。
步骤302,选取第一时隙中,时域上的k个共享符号,以及相应的频域上的n个共享物理资源块;将在x个第一时隙中选取出的共享符号以及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共享资源。
具体的,可以在每个选取出的第一时隙中,利用预先设置的方式,选取时域上的k个共享符号,以及相应的频域上的n个共享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然后,将这x个第一时隙中选取出的共享符号以及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共享资源。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071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072
获取第一时隙中时域上的k个共享符号。
其中,k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设置为1,i为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进行更新的;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L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具体的,共享符号前后都有保护间隔;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081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
具体的,可以根据上述公式确定出每个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时域上的共享符号的总数。相应的,可以得到每个第一时隙中包含的频域上的享物理资源块的总数n,其中,n≤N,N为每个时隙包含的PRB总数。i的初始值设置为1,相应的,可以取n的初始值为N。
具体的,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来更新i的值,通过更新i的值来更新k的值,进而通过更新k的值更新了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数量。
步骤303,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具体的,可以根据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利用预先设置的方式,确定出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其中,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可以用于表征服务小区实际占用的下行物理资源块与所有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比值。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不可用物理资源块;将下行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总数,与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差值,确定为下行时隙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具体的,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可以将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然后,可以将下行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总数,与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差值,确定为下行时隙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然后,将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二时间内,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与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其中,预设第二时间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时间范围阈值。
其中,可以根据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出该服务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具体的,可以将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二时间内的,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与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步骤304,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接收的服务小区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确定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其中,相关邻小区指会对服务小区中的终端产生干扰的邻小区。具体的,可以根据小区分布进行相关邻小区的设定,也可以基于终端上报的邻区测量(邻区测量通常指的RSRP)进行设定。其中,服务小区的相关邻小区有多个。
具体的,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接收的服务小区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信息,来确定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不可用物理资源块;将下行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总数,与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差值,确定为下行时隙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具体的,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可以将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然后,可以将下行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总数,与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差值,确定为下行时隙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然后,根据接收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确定相关邻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具体的,可以根据接收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确定相关邻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具体的,接收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的信息可以包括相关邻小区以一定周期发送给服务小区的,进一步的,也可以包括事件性报送,即当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超过门限时,告知服务小区相关邻小区已过载。
将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三时间内,相关邻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与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其中,预设第三时间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时间范围阈值。
具体的,可以将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三时间内的,相关邻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与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具体的,利用过去时间来计算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可以缩小条件判定的时间。即基于相关邻小区之前报送的下行负荷情况,而不是进行条件判断时,实时向相关邻小区获取。
步骤305,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以及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
具体的,步骤305之后,可以执行步骤306或者步骤309。
具体的,可以根据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以及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以及预设的判定条件,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更新一次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若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一阈值,且每一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01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02
以实现利用i更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k。
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为1,i用于确定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11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L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
其中,预设第一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其中,预设第二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具体的,若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一阈值,且每一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可以通过上述公式更新i的值,然后通过更新后的i的值,来更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进而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
其中,p可以设置为2。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若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第三阈值,且每一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第四阈值,则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12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13
以实现利用i更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k。
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为1,i用于确定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14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L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
其中,预设第三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其中,预设第四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具体的,若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第三阈值,且每一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第四阈值,则可以通过上述公式更新i的值,然后通过更新后的i的值,来更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进而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
步骤306,根据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以及预设的第一配置表,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包括5G业务质量标识与业务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其中,终端状态信息包括:5G业务质量标识、以及其他状态信息。
其中,5G业务质量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是5G网络中标注终端与核心网之间一组QoS数据流的指示,包括了优先级、数据包延迟或数据包错误率等信息。
其中,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配置表。其中,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包括5G业务质量标识与业务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
其中,终端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以及终端的其他状态信息。
具体的,可以根据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查询预设的第一配置表,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
进一步的,若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不在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则继续执行获取终端状态信息的步骤。
步骤307,若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属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其他状态信息满足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三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每一业务质量等级都有与其对应的一组预先设定的判定条件。
具体的,若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属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确定其他状态信息满足与该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三预设条件,则可以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其他状态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无线环境信息、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若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为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无线环境信息表征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且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低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数据量门限、且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低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负荷门限,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其中,其他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无线环境信息、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其中,无线环境信息用于表征终端的无线环境情况。
其中,第一无线环境门限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阈值。其中,第一数据量门限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阈值。其中,第一负荷门限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阈值。
其中,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可以为由终端上报的上行缓存器中待传送的数据量大小。
具体的,若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为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确定无线环境信息表征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且确定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低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数据量门限、且确定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低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负荷门限,则可以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可选的,若确定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五阈值、且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六阈值,则确定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
其中,无线环境信息中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以及信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
其中,预设第五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预设第六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具体的,若确定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五阈值、且确定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六阈值,则可以确定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
步骤308,若确定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为0,或者,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四时间内,检测到的终端中所有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对应的5G业务质量标识都不在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或者,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连续m次上报的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都大于预设第九阈值、且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都大于预设第十阈值,m为预先设置的值;则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基站可以周期性的更新i的值,当满足相应条件,i值更新为0时,此时,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为0。
其中,第四预设时间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
其中,预设第九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预设第十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其中,m为正整数,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具体的,首先,若确定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然后,再通过判断,若确定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为0;或者,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四时间内,检测到的终端中所有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对应的5G业务质量标识都不在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或者,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连续m次上报的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都大于预设第九阈值、且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连续m次上报的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都大于预设第十阈值;m为预先设置的值;则可以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
步骤309,识别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根据识别出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以及预设的第二配置表,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优先传输集合;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包括业务类型与优先传输集合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业务类型来识别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若终端没有上报业务类型,也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其他信息来识别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
其中,终端的业务类型的种类比如可以为直播类业务、自动驾驶类业务、配电应用类业务等。
其中,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配置表。该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可以包括业务类型与优先传输集合的对应关系。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每一优先传输集合可以对应多个业务类型,每一业务类型只对应一个优先传输集合。
具体的,可以根据业务对空口时延的具体要求,以及业务的本身特性来划分优先传输集合。当业务类型对时延要求很高时,才有必要占用下行资源进行上行传输,不同业务类型对于传输时延的要求不同,例如远程驾驶对空口时延的要求是低于3ms,配电应用中的差动保护对空口时延的要求是6-7ms,为了降低对下行业务的影响,尽可能不占用共享时隙,对于不需要占用下行共享符号,也可以满足时延要求的业务类型,不激活对共享符号的占用。另一方面,有些业务类型传输数据量较大,例如直播类业务,即使占用共享符号,也不能明显提升总体时延,因此这类业务不激活对共享符号的占用。
进一步的,若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不在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则可以继续执行获取终端状态信息并识别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的步骤。
步骤310,若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终端状态信息满足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四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每一优先传输集合都有与其对应的一组预先设定的判定条件。
具体的,若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确定终端状态信息满足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四预设条件,则可以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终端状态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无线环境信息、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若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无线环境信息表征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且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低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量门限、且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低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负荷门限,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其中,终端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无线环境信息、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其中,无线环境信息用于表征终端的无线环境情况。
其中,第二无线环境门限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阈值。其中,第二数据量门限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阈值。其中,第二负荷门限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阈值。
具体的,若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确定无线环境信息表征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且确定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低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量门限、且确定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低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负荷门限,则可以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可选的,若确定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七阈值、且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八阈值,则确定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
其中,预设第七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预设第八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具体的,若确定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七阈值、且确定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八阈值,则可以确定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向终端发送激活指令,以实现终端根据激活指令,免调度通过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给基站;其中,共享资源包括在前的保护间隔和在后的用于传输数据的符号;同时,将共享资源进行标记,以实现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不再调度共享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且服务小区对应的相关邻小区也不再调度共享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可以通过向终端发送激活指令,同时将共享资源进行标记,来实现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向终端发送激活指令后,终端可以接收该激活指令并根据激活指令,免调度通过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给基站。其中,共享资源包括的每一下行时隙中的共享符号中,可以令在前的两个符号作为保护间隔,将在后的符号用于传输上行数据。
进一步的,此处共享资源可以作为免调度上行数据通道使用。此处的共享资源可以与现有的上行免调度资源联合使用,即可以同时分配给终端共享符号和上行免掉度资源,终端可以根据上行传输需求免掉度使用。
具体的,激活指令中可以包括共享符号的具体位置,包括子时隙号、符号位置(含频域域符号位置)。
同时,可以将共享资源进行标记,以实现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不再调度该共享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且服务小区对应的相关邻小区也不再调度共享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避免相关邻小区的下行传输对终端上行传输造成干扰。
步骤311,若确定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为0,或者,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四时间内,检测到的终端中所有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都不在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或者,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连续m次上报的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都大于预设第九阈值、且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都大于预设第十阈值,m为预先设置的值;则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第四预设时间可以根据业务类型来进行设定。
具体的,预设第九阈值可以根据业务类型来进行设定。预设第十阈值也可以根据业务类型来进行设定。
具体的,首先确定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之后再通过判断,若确定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为0;或者,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四时间内,检测到的终端中所有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都不在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或者,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连续m次上报的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都大于预设第九阈值、且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连续m次上报的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都大于预设第十阈值;m为预先设置的值;则可以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终端处于无线环境不理想的位置,空口时延会增大,因此需要减少传输时隙的等待来进行弥补,特别是无线环境差需要重传时,更需要减少上行等待时间以缩短时延。
具体的,对于上行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有较大数据量待传送的终端,占用共享符号并不能明显提升总体时延,或者说需要占用很多共享符号才能有效提升时延,但这样会对下行业务有明显影响,因此这类业务不激活对共享符号的占用。
具体的,激活对共享符号的占用,需要服务小区和可能对终端产生干扰的相关邻小区关闭相应符号的下行发射,当服务小区或相关邻小区下行负荷重载时,关闭发射将对下行业务用户体验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当服务小区或相关邻小区之一下行负荷超过门限时,不激活对共享符号的占用。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几个条件判定,只要判定过程中出现不满足条件,则不再继续判定其他条件,直接判定为不激活占用共享符号,例如如果判断业务类型不在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则不需要继续判定后续条件,直接判断为不激活占用共享符号。共享符号继续用于下行数据传输。具体的,对于共享符号,如果没有分配给终端用于上行传输,则该共享符号仍被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用于下行传输。即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仅在激活上行占用的符号上停止下行发射。
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应用于基站。
如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的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
符号更新单元410,用于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
设置单元420,用于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
恢复单元430,用于若确定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
符号更新单元410,具体用于以原始帧结构中每段连续的下行时隙中的最中间位置为起点,向两边均匀选取共计x个第一时隙;其中,x小于或者等于每段连续的下行时隙总数的一半;
选取第一时隙中,时域上的k个共享符号,以及相应的频域上的n个共享物理资源块;
将在x个第一时隙中选取出的共享符号以及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共享资源。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91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92
获取第一时隙中时域上的k个共享符号;
其中,k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设置为1,i为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进行更新的;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L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93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
符号更新单元410,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接收的服务小区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确定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根据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以及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
符号更新单元410,具体用于若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一阈值,且每一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94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95
以实现利用i更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k;
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为1,i用于确定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196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L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
或者,
若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第三阈值,且每一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第四阈值,则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201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202
以实现利用i更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k;
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为1,i用于确定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
Figure BDA0004087434170000203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L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
符号更新单元410,具体用于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不可用物理资源块;
将下行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总数,与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差值,确定为下行时隙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将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二时间内,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与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符号更新单元410,具体用于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不可用物理资源块;
将下行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总数,与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差值,确定为下行时隙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根据接收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确定相关邻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将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三时间内,相关邻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与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设置单元420,具体用于终端状态信息包括:5G业务质量标识、以及其他状态信息;根据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以及预设的第一配置表,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包括5G业务质量标识与业务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
若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属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其他状态信息满足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三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设置单元420,具体用于其他状态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无线环境信息、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若确定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为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无线环境信息表征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且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低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数据量门限、且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低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负荷门限,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设置单元420,具体用于若确定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五阈值、且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六阈值,则确定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
设置单元420,还用于识别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根据识别出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以及预设的第二配置表,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优先传输集合;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包括业务类型与优先传输集合的对应关系;
若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终端状态信息满足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四预设条件,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设置单元420,具体用于终端状态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无线环境信息、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若确定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无线环境信息表征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且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低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量门限、且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低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负荷门限,则将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设置单元420,具体用于若确定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七阈值、且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八阈值,则确定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
设置单元420,具体用于向终端发送激活指令,以实现终端根据激活指令,免调度通过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给基站;其中,共享资源包括在前的保护间隔和在后的用于传输数据的符号;
同时,将共享资源进行标记,以实现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不再调度共享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且服务小区对应的相关邻小区也不再调度共享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
恢复单元430,具体用于若确定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为0;
或者,
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四时间内,检测到的终端中所有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对应的5G业务质量标识都不在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
或者,
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连续m次上报的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都大于预设第九阈值、且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都大于预设第十阈值;m为预先设置的值;
则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恢复单元430,还用于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四时间内,检测到的终端中所有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都不在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则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服务器的结构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包括:
存储器501;
处理器502;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501中,并配置为由处理器502执行以实现如上的任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的任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包括:
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所述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
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
若确定所述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包括:
以所述原始帧结构中每段连续的下行时隙中的最中间位置为起点,向两边均匀选取共计x个第一时隙;其中,x小于或者等于每段连续的下行时隙总数的一半;
选取所述第一时隙中,时域上的k个共享符号,以及相应的频域上的n个共享物理资源块;
将在所述x个第一时隙中选取出的共享符号以及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共享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所述第一时隙中,时域上的k个共享符号,包括:
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11
i≤I;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12
获取所述第一时隙中时域上的k个共享符号;
其中,k表示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设置为1,i为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进行更新的;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L表示所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21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接收的所述服务小区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确定所述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根据所述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以及所述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更新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以及所述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更新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包括:
若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一阈值,且每一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有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22
i≤I;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23
以实现利用i更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k;
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为1;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24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L表示所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
或者,
若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第三阈值,且每一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第四阈值,则有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31
i≤I;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32
以实现利用i更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共享符号的总数k;
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i的初始值为1;j表示最小调度单位;p表示共享符号前或者共享符号后的保护间隔占用的符号数;
Figure FDA0004087434160000033
表示括号内的数向下取整;L表示所述第一时隙中包含的总符号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确定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包括:
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不可用物理资源块;
将下行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总数,与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差值,确定为下行时隙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将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二时间内,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与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终端所属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接收的所述服务小区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确定所述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包括:
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共享物理资源块确定为不可用物理资源块;
将下行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总数,与不可用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差值,确定为下行时隙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根据接收的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确定相关邻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
将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三时间内,所述相关邻小区对应的所有下行时隙的实际占用物理资源块数量与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相关邻小区对应的下行平均物理资源块占用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状态信息包括:5G业务质量标识、以及其他状态信息;
则所述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以及预设的第一配置表,确定所述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所述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包括5G业务质量标识与业务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
若确定所述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属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所述其他状态信息满足与所述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三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状态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无线环境信息、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
则所述若确定所述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属于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所述其他状态信息满足与所述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三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若确定所述终端的5G业务质量标识为第一业务质量等级,且所述无线环境信息表征所述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所述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且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低于与所述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数据量门限、且所述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低于所述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负荷门限,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无线环境信息表征所述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所述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包括:
若确定所述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五阈值、且所述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六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所述第一业务质量等级对应的第一无线环境门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所述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
则所述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根据识别出的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以及预设的第二配置表,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优先传输集合;所述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包括业务类型与优先传输集合的对应关系;
若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所述终端状态信息满足与所述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四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状态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无线环境信息、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
则所述若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所述终端状态信息满足与所述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四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若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属于第一优先传输集合,且所述无线环境信息表征所述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所述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且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量低于与所述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量门限、且所述服务小区和相关邻小区的下行负荷低于所述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负荷门限,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无线环境信息表征所述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所述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包括:
若确定所述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七阈值、且所述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八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环境差于与所述第一优先传输集合对应的第二无线环境门限。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指令,以实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激活指令,免调度通过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给基站;其中,所述共享资源包括在前的保护间隔和在后的用于传输数据的符号;
同时,将所述共享资源进行标记,以实现所述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不再调度所述共享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且所述服务小区对应的相关邻小区也不再调度所述共享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若确定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为0;
或者,
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四时间内,检测到的所述终端中所有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对应的5G业务质量标识都不在所述预设的第一配置表中;
或者,
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连续m次上报的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都大于预设第九阈值、且所述无线环境信息中包括的信噪比都大于预设第十阈值;m为预先设置的值;
则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若确定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第四时间内,检测到的所述终端中所有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都不在所述预设的第二配置表中,则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17.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包括:
符号更新单元,用于每隔预设第一时间,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更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符号数量;所述共享资源为根据预设方式,在原始帧结构中包含的下行时隙中选取预定数量的符号确定的;
设置单元,用于若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设置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上行数据;
恢复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共享资源为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且确定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中包括的终端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共享资源中包含的共享符号总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共享资源恢复为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利用所述共享资源传输下行数据。
1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根据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139729.6A 2023-02-13 2023-02-13 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Active CN116073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9729.6A CN116073977B (zh) 2023-02-13 2023-02-13 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9729.6A CN116073977B (zh) 2023-02-13 2023-02-13 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3977A true CN116073977A (zh) 2023-05-05
CN116073977B CN116073977B (zh) 2024-04-09

Family

ID=8616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9729.6A Active CN116073977B (zh) 2023-02-13 2023-02-13 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397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6407A1 (en) * 2010-11-03 2012-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Generation of harq-ack information and power control of harq-ack signals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of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5135178A1 (en) * 2014-03-13 2015-09-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serving station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sharing resour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8126932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90149365A1 (en) * 2018-01-12 2019-05-16 Intel Corporation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US20190174466A1 (en) * 2018-01-22 2019-06-06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CN112449427A (zh) * 2019-09-05 2021-03-0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子带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3558A (zh) * 2019-09-30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009124A (zh) * 2019-06-24 2022-02-01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085956A1 (en) * 2019-01-10 2022-03-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ow-latency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enhancements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CN114208323A (zh) * 2019-08-29 2022-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6407A1 (en) * 2010-11-03 2012-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Generation of harq-ack information and power control of harq-ack signals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of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5135178A1 (en) * 2014-03-13 2015-09-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serving station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sharing resour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8126932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90149365A1 (en) * 2018-01-12 2019-05-16 Intel Corporation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US20190174466A1 (en) * 2018-01-22 2019-06-06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US20220085956A1 (en) * 2019-01-10 2022-03-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ow-latency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enhancements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CN114009124A (zh) * 2019-06-24 2022-02-01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8323A (zh) * 2019-08-29 2022-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49427A (zh) * 2019-09-05 2021-03-0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子带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3558A (zh) * 2019-09-30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Doc_List_Meeting_RAN1#54-BIS"", 3GPP TSG_RAN\\WG1_RL1, 5 June 2017 (2017-06-05) *
RAN1: "RP-171137 "Status Report of WI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pporteur: NTT DOCOMO"", 3GPP TSG_RAN\\TSG_RAN, no. 76, 29 May 2017 (2017-05-29) *
WU TONG-HUI: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Shared Channel and Control Channel for LTE Downlink", 《2012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MEASUREMEN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4 January 2013 (2013-01-04) *
朱冰冰: "蜂窝网络中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库》, 15 March 2022 (2022-03-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3977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43576A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in selection period, subframe excluding subframe relating to subframe in which transmission has been performed during sensing peri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EP3562221B1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hannel
US10873931B2 (en) Downlin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70099615A1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KR2019002692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사이드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KR2018003358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v2x 동작을 위한 자원 선택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CN107343297A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94591A (zh) 信道占用概率的调整方法、调整系统和基站
CN110856270B (zh) 一种信道接入侦听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8207029B (zh) 一种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13097B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0445B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低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67226B (zh) 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01298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357032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 end, and receive end
CN110602796A (zh) 移动宽带共享信道上的资源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00367A (zh) 直连通信操作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16687A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感知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25461B (zh) 异构网络中随机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12385291B (zh)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035508B (zh) 一种移动通信下行多时隙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7396452A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73977B (zh) 基于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1841870A (zh) 用于软频率复用场景的接纳控制方法和装置
EP399883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channel state of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