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9284B - 投屏方法、硬件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投屏方法、硬件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9284B
CN116069284B CN202310171609.4A CN202310171609A CN116069284B CN 116069284 B CN116069284 B CN 116069284B CN 202310171609 A CN202310171609 A CN 202310171609A CN 116069284 B CN116069284 B CN 1160692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ware system
screen
address information
cach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716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69284A (zh
Inventor
崔尚
蔡汶楷
金恒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Semi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emi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emi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emi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716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92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9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9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69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9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4Buffers; Shared memory; Pip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9Control of the bit-mapped memory
    • G09G5/393Arrangements for upda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bit-mapped memo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9Control of the bit-mapped memory
    • G09G5/395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of the bit-mapped memory to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8Use of a frame buffer in a display terminal, inclusive of the display pan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2Networking asp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4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8Details of image data interface between the display device controller and the data line driver circu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屏方法、硬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屏幕分享系统和交通工具,涉及投屏技术领域。该投屏方法包括: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硬件系统与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获取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第一请求反馈的地址信息,地址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基于地址信息,将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经由总线发送至缓存空间,投屏数据用于第二硬件系统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具有较大的带宽,投屏数据传输速度较快,有益于提高投屏内容显示的流畅性,且生产成本较低,更无需占用车载以太网的带宽。

Description

投屏方法、硬件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屏方法、硬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屏幕分享系统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在交通工具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下,车载显示屏的数量越来越多。如部分交通工具上不仅限于在驾驶室的仪表盘区域设置显示屏,还可分别为副驾驶以及各个后排座位配备显示屏,以改善乘车体验。这也为车载显示屏之间屏幕贡献提供了可能,比如副驾分享有趣的视频流内容给后排乘客的显示屏上。通常情况下,车载显示屏之间通过车载以太网进行投屏内容的分享,不仅占用车载以太网的带宽,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硬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屏幕分享系统和交通工具,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
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反馈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
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所述投屏数据用于第二硬件系统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反馈的地址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反馈的所述地址信息;
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缓存单元;
将所述地址信息记录在所述缓存单元中;
将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第二环形链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
从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
基于从所述缓存单元中取出的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
将不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包括:
通过虚拟显示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不具有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的情况下,丢弃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不具有所述缓存单元的情况下,将获取的所述地址信息返还至所述第二硬件系统。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包括:
通过第二硬件系统获取第一硬件系统发送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第二硬件系统投屏;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
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基于所述地址信息经由所述总线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保存在相应的所述缓存空间中;
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在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内创建所述缓存空间;
将所述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硬件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包括:
通过虚拟摄像机从所述缓存空间中获取所述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单元;
通过所述显示单元基于所述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硬件系统,所述硬件系统作为第一硬件系统或第二硬件系统,至少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分享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
所述第一硬件系统配置为: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
所述第二硬件系统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
所述第一硬件系统还配置为: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
所述第二硬件系统还配置为: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屏幕分享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方法,在需要执行投屏操作时,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第一请求向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能够标识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经由总线发送至缓存空间中,通过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缓存空间中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以在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投屏,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具有较大的带宽,投屏数据传输速度较快,有益于提高投屏内容显示的流畅性,且生产成本较低,更无需占用车载以太网的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中步骤S120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中步骤S130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的硬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的屏幕分享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第一硬件系统。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S110,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均可包括多个硬件。例如,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均可包括处理器、内存和显示单元等硬件。在物理形式上,同一硬件系统中的多个硬件可集成在单一芯片上。同一硬件系统中的多个硬件也可采用分体式结构。例如,同一硬件系统中的互相独立的多个硬件均可安装在主板上。同一硬件系统中的多个硬件可通过系统内部的总线连接。例如,隶属于同一硬件系统的处理器、内存和显示单元可通过系统总线连接。
可选的,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可通过系统之间的总线连接。例如,第一硬件系统上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理器。第二硬件系统上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理器。第一连接管理器和第二连接管理器之间可通过系统之间的总线连接。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理器、第二连接管理器及该系统之间的总线能够进行数据交互。
可选的,该系统之间的总线可选用各种带宽能够满足投屏数据传输需求的总线。例如,该系统之间的总线包括但不限于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PCI-X (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 eXtended)总线、AGP(AcceleratedGraphicsPort)总线、PCIExpress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总线等等。
可选的,第一硬件系统可响应于操作指令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第一请求,以请求向第二硬件系统投屏。以该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应用在车辆上为例,第一硬件系统的触控显示单元可设置在副驾驶的前方,第二硬件系统的触控显示单元可设置在后排座位前方。例如,第二硬件系统的触控显示单元可设置在副驾驶的背侧。位于副驾的用户需要向后排座位的用户分享观看内容时,可操作面前的触控显示单元选取投屏选项,并选取投屏对象,也即第二硬件系统。触控显示单元可响应于用户操作生成投屏指令,所述投屏指令可用于指示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投屏。第一硬件系统可基于该投屏指令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第一请求。
S120,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反馈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
可选的,第二硬件系统获取到第一请求,可基于第一请求确定第二硬件系统自身的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将该地址信息反馈至第一硬件系统。例如,在需要执行投屏操作时,第一硬件系统可响应于操作指令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包含第一请求的套接字(Socket)信息,第二硬件系统可向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包含地址信息的Socket信息。
可选的,所述缓存空间可专用于存储本次投屏操作的投屏数据。如第二硬件系统可基于第一请求在第二硬件系统的内存中创建缓存空间,获取该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反馈给第一硬件系统。
可选的,所述缓存空间也可用于缓存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基于系统之间的总线传输的数据。也即,该缓存空间也可以是为系统之间的总线配备的缓存空间,基于该系统之间的总线发送的数据均可以缓存在该缓存空间中。或者,该缓存空间也可为其他能够缓存投屏数据的缓存空间。
可选的,所述缓存空间可以是第二硬件系统的内存中的缓存空间,也可以是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器中的缓存空间。例如,第二硬件系统可响应于第一请求在内存中申请一个或多个缓存空间。
S130,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所述投屏数据用于第二硬件系统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可选的,所述总线可包括多条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可基于一条数据通道传输第一请求和地址信息。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基于另一条数据通道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投屏数据,以确保两个硬件系统之间能够流畅且连续的传输地址信息和投屏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上可设置有虚拟显示控制器,该虚拟显示控制器可通过软件形成。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通过虚拟显示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可选的,第一硬件系统可在上电时启动该虚拟显示控制器,也可响应于指示执行投屏操作的操作指令启动该虚拟显示控制器。
可选的,第二硬件系统中可具有多个缓存空间。第二硬件系统可基于投屏规则循环的将多个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反馈给第一硬件系统。第一硬件系统连续的获取投屏数据,并依次基于各个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依次发送至相对应的各个缓存空间中。第二硬件系统可循环的从各个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通过自身的显示单元基于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以保证画面的流畅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上可设置有虚拟摄像机。第二硬件系统可通过虚拟摄像机从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基于投屏数据控制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与虚拟显示控制器类似,虚拟摄像机也可由软件形成。第二硬件系统可在上电时启动该虚拟摄像机,或者可响应于第一请求启动该虚拟摄像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硬件系统上也可设置虚拟摄像机,使得第一硬件系统可以接受包括第二硬件系统在内的其他硬件系统的投屏。第二硬件系统上也可设置有虚拟显示控制器,使得第二硬件系统也可以向包括第一硬件系统在内的其他硬件系统发送投屏数据。
此外,第一硬件系统不仅限于通过虚拟显示控制器获取投屏数据,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投屏数据。例如,第一硬件系统也可包括实体的控制器来获取投屏数据。第二硬件系统也不仅限于通过虚拟摄像机从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显示单元显示投屏内容。例如,第二硬件系统也可包括实体的控制器,通过该实体的控制器能够从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方法,在需要执行投屏操作时,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第一请求向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能够标识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经由总线发送至缓存空间中。通过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缓存空间中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以在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投屏。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具有较大的带宽,投屏数据传输速度较快,有益于提高投屏内容显示的流畅性,且生产成本较低,更无需占用车载以太网的带宽。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内可设置有用于缓存地址信息的缓存工具。第二硬件系统内可设置多个缓存空间,基于投屏规则循环的执行从缓存空间取出投屏数据,控制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显示内容,将相应的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发送至第一硬件系统的操作。第一硬件系统可将地址信息缓存在缓存工具中,待获取到投屏数据,基于缓存规则从缓存工具中取出地址信息,基于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相应的缓存空间中。如此,能够避免地址信息堵塞。
配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0,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反馈的地址信息,可包括如下步骤。
S121,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反馈的所述地址信息。
S122,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缓存单元。
S123,将所述地址信息记录在所述缓存单元中。
S124,将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第二环形链表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内可设置有第一环形链表和第二环形链表。所述第一环形链表用于存放不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所述第二环形链表用于存放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缓存单元用于记录地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响应于操作指令,创建第一环形链表、第二环形链表和接收线程。通过接收线程接收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的地址信息,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一个缓存单元,将获取的地址信息记录到该缓存单元中,将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第二环形链表中。如此,能够避免地址信息拥堵,而且环形链表取出缓存单元或添加缓存单元后,无需修改其他缓存单元的指针,有益于简化数据处理逻辑。当然,第一环形链表和第二环形链表也可预先创建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0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5,在获取到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反馈的所述地址信息之后,确定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是否具有缓存单元,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22,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26。
步骤S126,获取的所述地址信息返还至所述第二硬件系统。
可选的,接收线程获取到第二硬件系统反馈的地址信息之后,可判断第一环形链表中是否具有缓存单元。当第一环形链表中具有缓存单元时,则接收线程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缓存单元,将地址信息记录在该缓存单元中。当第一环形链表中不具有缓存单元时,则接收线程将获取的地址信息返还给第二硬件系统,避免系统阻塞。
配合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0,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可包括如下步骤。
S131,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
S132,从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
S133,基于从所述缓存单元中取出的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
S134,将不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响应于虚拟显示控制器获取到投屏数据,从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基于该缓存单元中记录的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经由总线发送至缓存空间。在地址信息取出之后,将不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返还至第一环形链表中。如此,能够确保第一硬件系统连续且有序的向第二硬件系统传输投屏数据,避免各帧投屏数据互相干扰,使得第二硬件系统能够流畅的显示投屏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可为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共享的缓存空间。也即,第一硬件系统享有该缓存空间的控制权。此时,第一硬件系统可基于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拷贝到该缓存空间中。当然,该缓存空间也可为非共享的缓存空间。此时,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硬件系统,由第二硬件系统自行将投屏数据缓存到缓存空间中。例如,第二硬件系统可创建另一接收线程,通过该另一接收线程将第一硬件系统发送的投屏数据缓存到缓存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0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135,在获取到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之后,确定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是否具有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32,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36。
S136,丢弃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响应于虚拟显示控制器获取到投屏数据,判断第二环形链表中是否具有缓存单元。如果第二环形链表中具有缓存单元,则从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从该缓存单元中取出地址信息,基于该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缓存空间。如果第二环形链表中不具有缓存单元,则丢弃当前帧的投屏数据,避免系统阻塞。
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第二硬件系统。图4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S210,通过第二硬件系统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发送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第二硬件系统投屏。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均可包括多个硬件。例如,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均可包括处理器、内存和显示单元等硬件。在物理形式上,同一硬件系统中的多个硬件可集成在单一芯片上,同一硬件系统中的多个硬件也可采用分体式结构。例如,同一硬件系统中的互相独立的多个硬件均可安装在主板上。同一硬件系统中的多个硬件可通过系统内部的总线连接。例如,隶属于同一硬件系统的处理器、内存和显示单元可通过系统总线连接。
可选的,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可通过系统之间的总线连接。例如,第一硬件系统上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理器,第二硬件系统上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理器,第一连接管理器和第二连接管理器之间可通过系统之间的总线连接。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理器、第二连接管理器及该系统之间的总线能够进行数据交互。
可选的,该系统之间的总线可选用各种带宽能够满足投屏数据的传输需求的总线。例如,该系统之间的总线包括但不限于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PCI-X (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 eXtended)总线、AGP(AcceleratedGraphics Port)总线、PCI Express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总线等等。
可选的,第一硬件系统可响应于操作指令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第一请求,以请求向第二硬件系统投屏。以该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应用在车辆上为例,第一硬件系统的触控显示单元可设置在副驾驶的前方,第二硬件系统的触控显示单元可设置在后排座位的前方。例如,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触控显示单元可设置在副驾驶座位的背侧。位于副驾的用户需要向后排座位的用户分享观看内容时,可操作面前的触控显示单元选取投屏选项,并选取投屏对象,也即第二硬件系统。触控显示单元可响应于用户操作生成投屏指令,所述投屏指令可用于指示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投屏。第一硬件系统可基于该投屏指令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第一请求。
S220,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
可选的,第二硬件系统获取到第一请求,可基于第一请求确定第二硬件系统自身的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将该地址信息反馈至第一硬件系统。例如,在需要执行投屏操作时,第一硬件系统可响应于操作指令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包含第一请求的套接字(Socket)信息,第二硬件系统可向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包含地址信息的Socket信息。
可选的,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第一请求生成提示信息,通过该提示信息提示用户确定是否接受投屏。如果用户选择接受投屏,则第二硬件系统可向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如果用户选择拒绝投屏,则第二硬件系统可向第一硬件系统反馈通知信息,通过该通知信息向第一硬件系统通知第二硬件系统拒绝投屏。
可选的,所述缓存空间可专用于存储投屏数据。或者,所述缓存空间也可用于缓存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基于系统之间的总线传输的数据。例如,该缓存空间可以是为系统之间的总线配备的缓存空间,基于该系统之间的总线发送的数据均可以缓存在该缓存空间中。亦或者,该缓存空间也可为其他能够缓存投屏数据的缓存空间。可选的,所述缓存空间可以是第二硬件系统的内存中的缓存空间,也可以是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器中的缓存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内可具有多个缓存空间。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可基于投屏规则循环的将各个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硬件系统。
S230,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基于所述地址信息经由所述总线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保存在相应的所述缓存空间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可为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共享的缓存空间。也即,第一硬件系统可享有该缓存空间的控制权。此时,第一硬件系统可基于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拷贝到该缓存空间中。当然,该缓存空间也可为非共享的缓存空间。此时,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硬件系统,由第二硬件系统自行将投屏数据缓存到缓存空间中。例如,第二硬件系统可创建另一接收线程,通过该另一接收线程将第一硬件系统发送的投屏数据缓存到缓存空间中。
可选的,所述总线可包括多条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可基于一条数据通道传输第一请求和地址信息。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基于另一条数据通道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投屏数据,以确保两个硬件系统之间能够流畅且连续的传输地址信息和投屏数据。
S240,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从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将投屏数据传输至第二硬件系统自身的显示单元,通过显示单元基于该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例如,第二硬件系统可将投屏数据传输至显示单元的显示控制器,通过显示控制器基于投屏数据控制显示屏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可包括多个缓存空间。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可基于投屏规则循环的从各个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控制显示单元基于各帧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在从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之后,还可基于投屏规则,将相应的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发送至第一硬件系统,以使投屏操作能够连续且流畅的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方法,在需要执行投屏操作时,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第一请求向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能够标识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投屏数据经由总线发送至缓存空间中。通过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缓存空间中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以在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投屏。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具有较大的带宽,投屏数据传输速度较快,有益于提高投屏内容显示的流畅性,且生产成本较低,更无需占用车载以太网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20,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可包括如下步骤。
S221,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在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内创建所述缓存空间。
S222,将所述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硬件系统。
如此,能够避免在未执行投屏操作时占用第二硬件系统的存储空间。可选的,第二硬件系统可基于第一请求,申请在第二硬件系统的内存中创建缓存空间,获取该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反馈给第一硬件系统。
可选的,该第二硬件系统可基于第一请求创建多个缓存空间,基于投屏规则循环的将各个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反馈给第一硬件系统。例如,第二硬件系统可基于投屏规则,将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传输至显示单元,通过显示单元基于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在将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传输至显示单元之后,可将相应的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发送至第一硬件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40,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可包括如下步骤。
S241,通过虚拟摄像机从所述缓存空间中获取所述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单元。
S242,通过所述显示单元基于所述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可选的,第二硬件系统可通过虚拟摄像机从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通过虚拟摄像机将投屏数据传输至显示单元的显示控制器,通过显示控制器基于投屏数据控制显示单元的显示屏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可选的,虚拟摄像机可由软件形成。第二硬件系统可在上电时启动该虚拟摄像机,或者可响应于第一请求启动该虚拟摄像机。通过虚拟摄像机将投屏数据传输给显示单元,不仅易于实现,且成本较低。
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屏幕分享系统。所述屏幕分享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二硬件系统通过总线连接。图5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的投屏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S311,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创建虚拟显示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可在启动之后创建虚拟显示控制器。
S312,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响应于指示执行投屏操作的操作指令,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二硬件系统投屏。
S313,通过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基于所述操作指令创建第一环形链表、第二环形链表和接收线程。所述第一环形链表用于存放不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所述第二环形链表用于存放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
S321,通过第二硬件系统创建虚拟摄像机。
可选的,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可在启动之后创建虚拟摄像机。
S322,通过第二硬件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在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内存中创建多个缓存空间。
S323,通过第二硬件系统循环的将各个所述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发送至第一硬件系统。
S331,通过接收线程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获取地址信息。
S332,通过接收线程确定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是否具有不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33,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34。
S333,通过接收线程将获取的地址信息返还至所述第二硬件系统。
S334,通过接收线程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缓存单元,将地址信息记录在缓存单元中,将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第二环形链表中。
S341,通过虚拟显示控制器获取投屏数据。
S342,确定第二环形链表中是否具有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43,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44。
S343,丢弃当前帧的投屏数据。
S344,从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
S345,基于从所述缓存单元中取出的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
S346,将不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
S351,通过虚拟摄像机循环的从各个缓存空间中取出投屏数据,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
S352,通过显示单元基于所述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在投屏过程中,循环的执行步骤S323至步骤S352。
S361,通过所述第一硬件系统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生成终止指令,所述终止指令用于指示停止投屏。
S362,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响应于终止指令停止投屏。
可选的,用户需要停止投屏时,可通过第一硬件系统或第二硬件系统选取停止投屏选项,使得第一硬件系统或第二硬件系统生成终止指令。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基于终止指令停止投屏。
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件系统,至少包括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所述存储器401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硬件系统作为第一硬件系统时,所述处理器402在执行所述存储器401上的程序时实现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投屏方法。或者,所述硬件系统作为第二硬件系统时,所述处理器402在执行所述存储器401上的程序时实现第二种实施例所述的投屏方法。
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投屏方法。
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一种屏幕分享系统,该屏幕分享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601和第二硬件系统602,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之间通过总线603连。
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配置为:向第二硬件系统602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
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
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还配置为: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的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603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
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还配置为: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具体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反馈的所述地址信息;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缓存单元;将所述地址信息记录在所述缓存单元中;将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第二环形链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具体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的投屏数据;从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基于从所述缓存单元中取出的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603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将不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具体配置为:通过虚拟显示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的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不具有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的情况下,丢弃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的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不具有所述缓存单元的情况下,将获取的所述地址信息返还至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在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内创建所述缓存空间;将所述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硬件系统6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硬件系统602具体配置为:通过虚拟摄像机从所述缓存空间中获取所述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单元;通过所述显示单元基于所述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本申请第七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该交通工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屏幕分享系统。可选的,所述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船舶及飞机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当通过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简称GAL)或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DVD、USB、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本申请对具体的存储介质形式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投屏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硬件系统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
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反馈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
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缓存单元;
将所述地址信息记录在所述缓存单元中;
将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第二环形链表中;
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
从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
基于从所述缓存单元中取出的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所述投屏数据用于第二硬件系统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将不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包括:
通过虚拟显示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不具有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的情况下,丢弃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不具有所述缓存单元的情况下,将获取的所述地址信息返还至所述第二硬件系统。
5.一种投屏方法,包括:
通过第二硬件系统获取第一硬件系统发送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第二硬件系统投屏;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所述地址信息能够触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缓存单元,将所述地址信息记录在所述缓存单元中,将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第二环形链表中,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从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基于从所述缓存单元中取出的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将不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
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基于所述地址信息经由所述总线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保存在相应的所述缓存空间中;
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在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内创建所述缓存空间;
将所述缓存空间的地址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硬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包括:
通过虚拟摄像机从所述缓存空间中获取所述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单元;
通过所述显示单元基于所述投屏数据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8.一种硬件系统,至少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程序;
所述硬件系统作为第一硬件系统,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所述硬件系统作为第二硬件系统,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屏幕分享系统,包括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二硬件系统,所述第一硬件系统与所述第二硬件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
所述第一硬件系统配置为:向第二硬件系统发送用于请求投屏的第一请求;
所述第二硬件系统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一硬件系统反馈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硬件系统的缓存空间;
所述第一硬件系统还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硬件系统反馈的所述地址信息;从第一环形链表中取出缓存单元;将所述地址信息记录在所述缓存单元中;将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第二环形链表中;获取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从所述第二环形链表中取出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基于从所述缓存单元中取出的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硬件系统的投屏数据经由所述总线发送至所述缓存空间;将不包含所述地址信息的缓存单元添加到所述第一环形链表中;
所述第二硬件系统还配置为:基于所述缓存空间中的投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硬件系统的显示单元显示相应的投屏内容。
11.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屏幕分享系统。
CN202310171609.4A 2023-02-27 2023-02-27 投屏方法、硬件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069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71609.4A CN116069284B (zh) 2023-02-27 2023-02-27 投屏方法、硬件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71609.4A CN116069284B (zh) 2023-02-27 2023-02-27 投屏方法、硬件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9284A CN116069284A (zh) 2023-05-05
CN116069284B true CN116069284B (zh) 2023-06-16

Family

ID=8617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71609.4A Active CN116069284B (zh) 2023-02-27 2023-02-27 投屏方法、硬件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928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0481A (zh) * 2019-11-13 2020-02-21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设备上网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629239B (zh) * 2020-04-29 2022-0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7392A (zh) * 2020-08-06 2020-10-1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42971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投屏方法、移动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42435B (zh) * 2021-04-13 2022-05-20 江苏视博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07517A (zh) * 2021-07-07 2021-10-1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460442B (zh) * 2022-08-11 2024-02-20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投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9284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8296B2 (en) Human-vehicle interaction
US9842565B2 (en) Controller for in-vehicle etherne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2830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graphics layers within a graphics display component
CN115857861B (zh) 显示控制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162865A1 (e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vehicle display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vehicle display program
US11704067B2 (en) Performing multiple point table lookups in a single cycle in a system on chip
CN116069284B (zh) 投屏方法、硬件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30076599A1 (en) Performing load and permute with a single instruct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CN113077747A (zh) 车载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US11934829B2 (en) Using a vector processor to configure a direct memory access system for feature tracking operations in a system on a chip
US20180246641A1 (en) Triggering control of a zone using a zone image overlay on an in-vehicle display
US20230153266A1 (en) Hardware accelerated anomaly detect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US20230125397A1 (en) Built-in self-test for a programmable vision accelerator of a system on a chip
CN114205663A (zh) 车载多屏互动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52370A1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for veh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8009159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module in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electronic module
CN114816142A (zh) 一种车载屏幕的控制方法、设备和智能汽车
CN110955399A (zh) 车载显示系统、图像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和主机
CN111775838B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车辆中控系统
US11954496B2 (en) Reduced memory write requirements in a system on a chip using automatic store predication
US20230047233A1 (en) Using per memory bank load caches for reducing power use in a system on a chip
WO2016059765A1 (ja)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車載映像処理システム
US20240020625A1 (en) Server and vehicle providing system
CN116028000B (zh) 跨多操作系统的显示特性处理方法、单元及交通设备
CN116331122A (zh) 车辆的娱乐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05, 5th Floor, Building 5, No. 2 Ronghua Sou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26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n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2268, Yingying Building, No. 99 Tuanjie Road, Yanchuangyuan,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Nanjing Area, Jiangsu Free Trade Pilot Zone, China)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Xin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ddress after: Room 2268, Yingying Building, No. 99 Tuanjie Road, Yanchuangyuan,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Nanjing Area, Jiangsu Free Trade Pilot Zone, China)

Patentee after: Nanjing Xin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2268, Yingying Building, No. 99 Tuanjie Road, Yanchuangyuan,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Nanjing Area, Jiangsu Free Trade Pilot Zone, China)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Xin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