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6852A - 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6852A
CN116066852A CN202211681712.5A CN202211681712A CN116066852A CN 116066852 A CN116066852 A CN 116066852A CN 202211681712 A CN202211681712 A CN 202211681712A CN 116066852 A CN116066852 A CN 116066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l
time
preset
air supply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17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良
刘洪宇
邓正鑫
沈玉玲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Yichun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Yichun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Yichun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Yichun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17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68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6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68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23N1/06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draught
    • F23N1/062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draught using electron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火电厂锅炉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包括:根据锅炉的历史运行参数生成燃烧模型;预设燃烧周期,获取当前燃烧周期内的实时燃烧负荷量,并根据实时燃烧负荷量和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获取锅炉实时监测数据,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通过预设燃烧负荷量矩阵设定实时的煤粉浓度值和实时送风量,减避免炉膛中煤气含量过高氧气含量低造成燃烧不充分,保证锅炉燃烧效率,同时根据实时的煤粉颗粒大小,修正实时的送风量,避免煤粉在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就被吹入到烟囱排出炉体,造成燃烧效率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火电厂锅炉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电站锅炉以煤代油和节油的需求日益增强,同时,燃烧产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燃用高硫煤时出现的高温腐蚀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
同时,锅炉作为电厂的3大核心设备之一,对于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锅炉效率每提高1%,整套机组的效率可以提高0.3—0.4个百分点,供电煤耗可以降低0.7%—1%,因此,通过对锅炉燃烧进行优化控制,可以使得锅炉的燃烧效率高效、环境污染少。
而现阶段的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因炉膛含氧量不足造成燃烧不充分,其次如果锅炉含氧量过多同样会引起锅炉热量损失的问题,与此同时,送风量需要和引风量也需要相互匹配,以维持平稳的炉膛负压。一旦负压降低,炉膛烟气排放直接危害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反之,一旦负压升高,造成大量冷空气进入炉膛,会使加大炉膛热损失,锅炉燃烧效率必然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旨在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燃烧负荷量矩阵设定实时的煤粉浓度值和实时送风量,减避免炉膛中煤气含量过高氧气含量低造成燃烧不充分,保证锅炉燃烧效率,同时根据实时的煤粉颗粒大小,修正实时的送风量,避免煤粉在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就被吹入到烟囱排出炉体,造成燃烧效率降低。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实时送风量变化值和送风量变化趋势,设定引风量补偿系数,避免因送风系统的变化而引起炉膛负压波动,通过对于引风机的超前调节,避免炉膛负压太小造成炉膛内火焰和烟气外溢,危及操作人员安全。同时也避免炉膛负压过大使大量冷空气进入炉内,加重引风机负荷和排烟烟气热损失,引起炉膛爆炸,保证燃烧系统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监测实时的炉膛烟气含氧量,及时对送风量进行动态调节,锅炉燃烧时达到最佳空气-燃料比,提高燃烧效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包括:
根据锅炉的历史运行参数生成燃烧模型;
预设燃烧周期,获取当前燃烧周期内的实时燃烧负荷量,并根据所述实时燃烧负荷量和所述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
获取锅炉实时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
其中,控制参数包括:煤粉浓度,送风量和引风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实时燃烧负荷量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包括:
预设燃烧负荷量矩阵A,设定A(A1,A2,A3,A4),其中,A1为预设第一燃烧负荷量,A2为预设第二燃烧负荷量,A3为预设第三燃烧负荷量,A4为预设第四燃烧负荷量,且A1<A2<A3<A4;
预设煤粉浓度值矩阵B,设定B(B1,B2,B3,B4),其中,B1为预设第一煤粉浓度值,B2为预设第二煤粉浓度值,B3为预设第三煤粉浓度值,B4为预设第四煤粉浓度值,且B1<B2<B3<B4;
获取实时燃烧负荷量a,并根据所述实时燃烧负荷量a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
若a<A1,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一煤粉浓度值B1,即b=B1;
若A1<a<A2,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二煤粉浓度值B2,即b=B2;
若A2<a<A3,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三煤粉浓度值B3,即b=B3;
若A3<a<A4,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四煤粉浓度值B4,即b=B4。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包括:
预设送风量矩阵C,设定C(C1,C2,C3,C4),其中,C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C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C3为预设第三送风量,C4为预设第四送风量,且C1<C2C<C3<C4;
获取实时煤粉浓度值b,并根据所述实时煤粉浓度值b设定实时送风量c;
若b=B1,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一送风量C1,即c=C1;
若b=B2,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二送风量C2,即c=C2;
若b=B3,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三送风量C3,即c=C3;
若b=B4,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四送风量C4,即c=C4。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还包括:
预设煤粉颗粒直径矩阵D,设定D(D1,D2,D3,D4),其中,D1为预设第一煤粉颗粒直径,D2为预设第二煤粉颗粒直径,且D1<D2;
预设第一送风量补偿系数n1和第二送风量补偿系数n2,其中,0.8<n1<1<n2<1.2;
获取实时煤粉颗粒直径d,并根据所述实时煤粉颗粒直径d设定送风量补偿系数n,并修正实时送风量b;
若a<A1,设定实时送风量补偿系数n为预设第一送风量补偿系数n1,修正后实时送风量b1=n1*b;
若A1<a<A2,不进行修正;
若a>A2,设定实时送风量补偿系数n为预设第二送风量补偿系数n2,修正后实时送风量b1=n2*b。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包括:
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送风量变化趋势和实时引风量F1;
根据所述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和所述送风量变化趋势,设定引风量补偿系数m,获取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时,包括:
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送风量变化趋势和实时引风量F1;
预设引风量补偿系数矩阵M,设定M(m1,m2,m3,m4),其中,m1为预设第一引风量补偿系数,m2为预设第二引风量补偿系数,m3为预设第三引风量补偿系数,m4为预设第四引风量补偿系数,且0.8<m1<m2<1<m3<m4<1.2;
预设送风量变化值矩阵E,设定E(E1,E2),其中,E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变化值,E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变化值,且E1<E2;
当送风量变化趋势为增大趋势时,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
若E1<e<E2,设定m=m2,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2*F1;
若e>E2,设定m=m1,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1*F1;
当送风量变化趋势为减小趋势时,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
若E1<e<E2,设定m=m3,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3*F1;
若e>E2,设定m=m4,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4*F1。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包括:
预设炉膛负压阈值G3;
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值G4,并根据所述实时炉膛负压值G4和所述炉膛负压阈值G3的差值g修正实时引风量F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实时炉膛负压值E2和所述炉膛负压阈值G1的差值g修正实时引风量F2,包括:
预设引风量修正系数矩阵H,设定H(h1,h2,h3,h4),其中,h1为预设第一引风量修正系数,h2为预设第二引风量修正系数,h3为预设第三引风量修正系数,h4为预设第四引风量修正系数,且0.8<h1<h2<1<h3<h4<1.2;
预设炉膛负压差值矩阵G,设定G(G1,G2),其中,G1为预设第一炉膛负压差值,G2为预设第二炉膛负压差值,且G1<G2;
当G3>G4时,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差值g,并设定实时引风量修正系数h
若G1<g<G2,设定h=h3,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3*F2;
若g>G2,设定h=h4,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4*F2;
当G3<G4时,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差值g,并设定实时引风量修正系数h
若G1<g<G2,设定h=h2,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2*F2;
若g>G2,设定h=h1,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1*F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还包括:
获取实时炉膛烟气含氧量t,并根据所述实时炉膛烟气含氧量t设定实时送风量修正系数j,并设定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定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时,包括:
预设送风量修正系数矩阵J,设定J(j1,j2),其中,j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修正系数,j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修正系数,且j1<1<j2;
预设炉膛烟气含氧量矩阵T,设定T(T1,T2),其中,T1为预设第一炉膛烟气含氧量,T2为预设第二炉膛烟气含氧量,且T1<T2;
若t<T1,设定j=j2,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j2*b1;
若T1<t<T2,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b1;
若t>T2,设定j=j1,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j1*b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预设燃烧负荷量矩阵设定实时的煤粉浓度值和实时送风量,减避免炉膛中煤气含量过高氧气含量低造成燃烧不充分,保证锅炉燃烧效率,同时根据实时的煤粉颗粒大小,修正实时的送风量,避免煤粉在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就被吹入到烟囱排出炉体,造成燃烧效率降低。
通过实时送风量变化值和送风量变化趋势,设定引风量补偿系数,避免因送风系统的变化而引起炉膛负压波动,通过对于引风机的超前调节,避免炉膛负压太小造成炉膛内火焰和烟气外溢,危及操作人员安全。同时也避免炉膛负压过大使大量冷空气进入炉内,加重引风机负荷和排烟烟气热损失,引起炉膛爆炸,保证燃烧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监测实时的炉膛烟气含氧量,及时对送风量进行动态调节,锅炉燃烧时达到最佳空气-燃料比,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实施例中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参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包括:
S101:根据锅炉的历史运行参数生成燃烧模型;
S102:预设燃烧周期,获取当前燃烧周期内的实时燃烧负荷量,并根据实时燃烧负荷量和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
S103:获取锅炉实时监测数据,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
其中,控制参数包括:煤粉浓度,送风量和引风量。
具体而言,通过改变挡板开度来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从而保证送风量和煤粉燃料量处在合适的比例。
具体而言,引风量通过引风机的入口挡板(离心式)或动叶(轴流式)来控制,通过调节引风量可以实现对于炉膛负压的动态调节。
具体而言,根据实时燃烧负荷量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包括:预设燃烧负荷量矩阵A,设定A(A1,A2,A3,A4),其中,A1为预设第一燃烧负荷量,A2为预设第二燃烧负荷量,A3为预设第三燃烧负荷量,A4为预设第四燃烧负荷量,且A1<A2<A3<A4;
预设煤粉浓度值矩阵B,设定B(B1,B2,B3,B4),其中,B1为预设第一煤粉浓度值,B2为预设第二煤粉浓度值,B3为预设第三煤粉浓度值,B4为预设第四煤粉浓度值,且B1<B2<B3<B4;
获取实时燃烧负荷量a,并根据实时燃烧负荷量a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
若a<A1,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一煤粉浓度值B1,即b=B1;
若A1<a<A2,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二煤粉浓度值B2,即b=B2;
若A2<a<A3,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三煤粉浓度值B3,即b=B3;
若A3<a<A4,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四煤粉浓度值B4,即b=B4。
具体而言,根据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包括:
预设送风量矩阵C,设定C(C1,C2,C3,C4),其中,C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C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C3为预设第三送风量,C4为预设第四送风量,且C1<C2C<C3<C4;
获取实时煤粉浓度值b,并根据实时煤粉浓度值b设定实时送风量c;
若b=B1,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一送风量C1,即c=C1;
若b=B2,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二送风量C2,即c=C2;
若b=B3,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三送风量C3,即c=C3;
若b=B4,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四送风量C4,即c=C4。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燃烧负荷量矩阵设定实时的煤粉浓度值,并根据历史运行数据生成燃烧模型设定实时送风量,从而保证送风量和煤粉燃料量处在合适的比例。减避免炉膛中煤气含量过高氧气含量低造成燃烧不充分,保证锅炉燃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实施例中,根据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还包括:
预设煤粉颗粒直径矩阵D,设定D(D1,D2,D3,D4),其中,D1为预设第一煤粉颗粒直径,D2为预设第二煤粉颗粒直径,且D1<D2;
预设第一送风量补偿系数n1和第二送风量补偿系数n2,其中,0.8<n1<1<n2<1.2;
获取实时煤粉颗粒直径d,并根据实时煤粉颗粒直径d设定送风量补偿系数n,并修正实时送风量b;
若a<A1,设定实时送风量补偿系数n为预设第一送风量补偿系数n1,修正后实时送风量b1=n1*b;
若A1<a<A2,不进行修正;
若a>A2,设定实时送风量补偿系数n为预设第二送风量补偿系数n2,修正后实时送风量b1=n2*b。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同时根据实时的煤粉颗粒大小,修正实时的送风量,避免煤粉在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就被吹入到烟囱排出炉体,造成燃烧效率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实施例中,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包括:
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送风量变化趋势和实时引风量F1;
根据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和送风量变化趋势,设定引风量补偿系数m,获取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
具体而言,获取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时,包括:
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送风量变化趋势和实时引风量F1;
预设引风量补偿系数矩阵M,设定M(m1,m2,m3,m4),其中,m1为预设第一引风量补偿系数,m2为预设第二引风量补偿系数,m3为预设第三引风量补偿系数,m4为预设第四引风量补偿系数,且0.8<m1<m2<1<m3<m4<1.2;
预设送风量变化值矩阵E,设定E(E1,E2),其中,E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变化值,E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变化值,且E1<E2;
当送风量变化趋势为增大趋势时,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
若E1<e<E2,设定m=m2,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2*F1;
若e>E2,设定m=m1,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1*F1;
当送风量变化趋势为减小趋势时,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
若E1<e<E2,设定m=m3,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3*F1;
若e>E2,设定m=m4,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4*F1。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实时送风量变化值和送风量变化趋势,设定引风量补偿系数,避免因送风系统的变化而引起炉膛负压波动,通过对于引风机的超前调节,避免炉膛负压太小造成炉膛内火焰和烟气外溢,危及操作人员安全。同时也避免炉膛负压过大使大量冷空气进入炉内,加重引风机负荷和排烟烟气热损失,引起炉膛爆炸,保证燃烧系统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实施例中,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包括:
预设炉膛负压阈值G3;
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值G4,并根据实时炉膛负压值G4和炉膛负压阈值G3的差值g修正实时引风量F2。
具体而言,根据实时炉膛负压值E2和炉膛负压阈值G1的差值g修正实时引风量F2,包括:
预设引风量修正系数矩阵H,设定H(h1,h2,h3,h4),其中,h1为预设第一引风量修正系数,h2为预设第二引风量修正系数,h3为预设第三引风量修正系数,h4为预设第四引风量修正系数,且0.8<h1<h2<1<h3<h4<1.2;
预设炉膛负压差值矩阵G,设定G(G1,G2),其中,G1为预设第一炉膛负压差值,G2为预设第二炉膛负压差值,且G1<G2;
当G3>G4时,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差值g,并设定实时引风量修正系数h
若G1<g<G2,设定h=h3,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3*F2;
若g>G2,设定h=h4,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4*F2;
当G3<G4时,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差值g,并设定实时引风量修正系数h
若G1<g<G2,设定h=h2,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2*F2;
若g>G2,设定h=h1,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1*F2。
具体而言,炉膛负压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一般在-20Pa左右。通过对于炉膛负压的实时监测,并及时调节引风机的引风量,炉膛负压控制在设定值附近,保证锅炉燃烧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炉膛内火焰和烟气外溢或加重引风机负荷和排烟烟气热损失的问题,提高燃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实施例中,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还包括:
获取实时炉膛烟气含氧量t,并根据实时炉膛烟气含氧量t设定实时送风量修正系数j,并设定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
具体而言,设定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时,包括:
预设送风量修正系数矩阵J,设定J(j1,j2),其中,j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修正系数,j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修正系数,且j1<1<j2;
预设炉膛烟气含氧量矩阵T,设定T(T1,T2),其中,T1为预设第一炉膛烟气含氧量,T2为预设第二炉膛烟气含氧量,且T1<T2;
若t<T1,设定j=j2,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j2*b1;
若T1<t<T2,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b1;
若t>T2,设定j=j1,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j1*b1。
具体而言,当锅炉里的煤粉燃烧时,炉膛中的氧气含量需维持在3%—6%,这样既可以实现煤气的经济燃烧又可以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通过监测实时的炉膛烟气含氧量动态调节送风量,保证锅炉燃烧时达到最佳空气-燃料比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通过预设燃烧负荷量矩阵设定实时的煤粉浓度值和实时送风量,减避免炉膛中煤气含量过高氧气含量低造成燃烧不充分,保证锅炉燃烧效率,同时根据实时的煤粉颗粒大小,修正实时的送风量,避免煤粉在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就被吹入到烟囱排出炉体,造成燃烧效率降低。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通过实时送风量变化值和送风量变化趋势,设定引风量补偿系数,避免因送风系统的变化而引起炉膛负压波动,通过对于引风机的超前调节,避免炉膛负压太小造成炉膛内火焰和烟气外溢,危及操作人员安全。同时也避免炉膛负压过大使大量冷空气进入炉内,加重引风机负荷和排烟烟气热损失,引起炉膛爆炸,保证燃烧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锅炉的历史运行参数生成燃烧模型;
预设燃烧周期,获取当前燃烧周期内的实时燃烧负荷量,并根据所述实时燃烧负荷量和所述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
获取锅炉实时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
其中,控制参数包括:煤粉浓度,送风量和引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时燃烧负荷量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包括:
预设燃烧负荷量矩阵A,设定A(A1,A2,A3,A4),其中,A1为预设第一燃烧负荷量,A2为预设第二燃烧负荷量,A3为预设第三燃烧负荷量,A4为预设第四燃烧负荷量,且A1<A2<A3<A4;
预设煤粉浓度值矩阵B,设定B(B1,B2,B3,B4),其中,B1为预设第一煤粉浓度值,B2为预设第二煤粉浓度值,B3为预设第三煤粉浓度值,B4为预设第四煤粉浓度值,且B1<B2<B3<B4;
获取实时燃烧负荷量a,并根据所述实时燃烧负荷量a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
若a<A1,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一煤粉浓度值B1,即b=B1;
若A1<a<A2,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二煤粉浓度值B2,即b=B2;
若A2<a<A3,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三煤粉浓度值B3,即b=B3;
若A3<a<A4,设定实时煤粉浓度值b为预设第四煤粉浓度值B4,即b=B4。
3.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包括:
预设送风量矩阵C,设定C(C1,C2,C3,C4),其中,C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C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C3为预设第三送风量,C4为预设第四送风量,且C1<C2C<C3<C4;
获取实时煤粉浓度值b,并根据所述实时煤粉浓度值b设定实时送风量c;
若b=B1,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一送风量C1,即c=C1;
若b=B2,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二送风量C2,即c=C2;
若b=B3,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三送风量C3,即c=C3;
若b=B4,设定实时送风量b为预设第四送风量C4,即c=C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燃烧模型设定锅炉初始控制参数时,还包括:
预设煤粉颗粒直径矩阵D,设定D(D1,D2,D3,D4),其中,D1为预设第一煤粉颗粒直径,D2为预设第二煤粉颗粒直径,且D1<D2;
预设第一送风量补偿系数n1和第二送风量补偿系数n2,其中,0.8<n1<1<n2<1.2;
获取实时煤粉颗粒直径d,并根据所述实时煤粉颗粒直径d设定送风量补偿系数n,并修正实时送风量b;
若a<A1,设定实时送风量补偿系数n为预设第一送风量补偿系数n1,修正后实时送风量b1=n1*b;
若A1<a<A2,不进行修正;
若a>A2,设定实时送风量补偿系数n为预设第二送风量补偿系数n2,修正后实时送风量b1=n2*b。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包括:
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送风量变化趋势和实时引风量F1;
根据所述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和所述送风量变化趋势,设定引风量补偿系数m,获取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时,包括:
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送风量变化趋势和实时引风量F1;
预设引风量补偿系数矩阵M,设定M(m1,m2,m3,m4),其中,m1为预设第一引风量补偿系数,m2为预设第二引风量补偿系数,m3为预设第三引风量补偿系数,m4为预设第四引风量补偿系数,且0.8<m1<m2<1<m3<m4<1.2;
预设送风量变化值矩阵E,设定E(E1,E2),其中,E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变化值,E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变化值,且E1<E2;
当送风量变化趋势为增大趋势时,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
若E1<e<E2,设定m=m2,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2*F1;
若e>E2,设定m=m1,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1*F1;
当送风量变化趋势为减小趋势时,获取实时送风量变化值e;
若E1<e<E2,设定m=m3,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3*F1;
若e>E2,设定m=m4,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2=m4*F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包括:
预设炉膛负压阈值G3;
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值G4,并根据所述实时炉膛负压值G4和所述炉膛负压阈值G3的差值g修正实时引风量F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时炉膛负压值E2和所述炉膛负压阈值G1的差值g修正实时引风量F2,包括:
预设引风量修正系数矩阵H,设定H(h1,h2,h3,h4),其中,h1为预设第一引风量修正系数,h2为预设第二引风量修正系数,h3为预设第三引风量修正系数,h4为预设第四引风量修正系数,且0.8<h1<h2<1<h3<h4<1.2;
预设炉膛负压差值矩阵G,设定G(G1,G2),其中,G1为预设第一炉膛负压差值,G2为预设第二炉膛负压差值,且G1<G2;
当G3>G4时,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差值g,并设定实时引风量修正系数h
若G1<g<G2,设定h=h3,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3*F2;
若g>G2,设定h=h4,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4*F2;
当G3<G4时,获取实时炉膛负压差值g,并设定实时引风量修正系数h
若G1<g<G2,设定h=h2,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2*F2;
若g>G2,设定h=h1,修正后实时引风量F3=h1*F2。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修正锅炉控制参数时,还包括:
获取实时炉膛烟气含氧量t,并根据所述实时炉膛烟气含氧量t设定实时送风量修正系数j,并设定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时,包括:
预设送风量修正系数矩阵J,设定J(j1,j2),其中,j1为预设第一送风量修正系数,j2为预设第二送风量修正系数,且j1<1<j2;
预设炉膛烟气含氧量矩阵T,设定T(T1,T2),其中,T1为预设第一炉膛烟气含氧量,T2为预设第二炉膛烟气含氧量,且T1<T2;
若t<T1,设定j=j2,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j2*b1;
若T1<t<T2,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b1;
若t>T2,设定j=j1,修正后的实时送风量b2=j1*b1。
CN202211681712.5A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Pending CN1160668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1712.5A CN116066852A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1712.5A CN116066852A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6852A true CN116066852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6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1712.5A Pending CN116066852A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68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4324B (zh) 生物质锅炉的燃烧风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17133316A1 (zh) 对冲燃烧进风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
WO2021169326A1 (zh) 一种适用于中低热值燃料的低氮气体燃烧器
CN110511768B (zh) 一种焦炉加热燃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8382139U (zh) 一种低氮燃烧的烟气再循环系统
CN103672950B (zh) 拱下二次风下倾角度可调的w型火焰炉的燃烧调整方法
CN112212322B (zh) 热力循环流化床锅炉优化燃烧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6066852A (zh) 一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方法
CN101334172B (zh) 中储粉仓式煤粉锅炉引风智能控制方法
CN108592015A (zh) 一种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及其方法
CN107166428B (zh) 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层燃锅炉烟气含氧量控制系统
CN208652613U (zh) 一种锅炉二次风分管道送风系统
CN215259928U (zh) 一种天然气制乙炔装置预热炉燃烧控制系统
CN214370141U (zh) 一种应用于墙式切圆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
CN209876904U (zh) 一种锅炉低温烟气再循环燃烧系统
CN110006034B (zh) 降低W型火焰炉NOx排放和炉渣结焦的优化配风方法
CN114046517A (zh) 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配风系统控制方法
CN202074509U (zh) 一种适用于难燃煤种的气固两相串并联点火稳燃燃烧器
EP1387985B1 (en) Non condensing premix gas burners
CN116221767B (zh) 一种煤粉分配率确定方法及系统
CN217103618U (zh) 一种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套筒石灰窑装置
CN116951424B (zh) 基于数据驱动的焚烧锅炉阀门自适应调节方法
CN1587798A (zh) 锅炉低负荷时保持二次风速稳燃技术
CN209819528U (zh) 具有降低氮氧化物的生物质锅炉多级配风系统
CN213272612U (zh) 一种蓄热烧嘴自动调整空燃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