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9480A - 压缩式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压缩式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9480A
CN116059480A CN202111296816.XA CN202111296816A CN116059480A CN 116059480 A CN116059480 A CN 116059480A CN 202111296816 A CN202111296816 A CN 202111296816A CN 116059480 A CN116059480 A CN 116059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er
housing
heat dissipation
outlet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68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齐鑫
方甲华
田畑信
王东梅
王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68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9480A/zh
Priority to PCT/JP2022/038516 priority patent/WO2023079930A1/ja
Publication of CN116059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94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2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air or other gas pressure applied to the liquid or other product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6Cooling; Heating; Prevention of freez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42Reducing noi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式雾化器。所述压缩式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壳体、压缩机和风扇,所述压缩式雾化器还包括:压缩机壳体,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内,且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封闭,风扇壳体,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内,并容纳所述风扇,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第一散热入口,所述风扇壳体具有进风口和第一散热出口,沿着所述第一散热入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散热出口形成风道结构。由此,能够有效降低散热气流带来的噪音,改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传播到雾化器外部的机械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压缩式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式雾化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中,使用雾化器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中,压缩式雾化器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雾化器。
图1是现有的压缩式雾化器在隐藏了上部壳体状态下的俯视视角的一立体图,图2是现有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一个剖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式雾化器10包括雾化器壳体11、压缩机12和风扇13,在雾化器壳体11的两侧设置有散热入口14和散热出口15,通过风扇13将空气从散热入口14吸入雾化器壳体11内,然后通过散热出口15排出空气,从而对压缩机12进行散热。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但是,发明人发现,当风扇13将空气从散热入口14吸入雾化器壳体11内时,由于没有风道构造,导致扇叶两侧的空气都会被扇叶吸入,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扇叶右侧部分的热空气会被重新吸回扇叶,形成一个小循环,即漩涡,从而导致散热气流噪音变大,散热效果下降的问题。
并且,发明人还发现,散热入口14和散热出口15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的两侧,压缩机12产生的机械噪音直接从壳体的两侧传出,导致产生的噪音大,用户体验不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式雾化器,能够有效降低散热气流带来的噪音,改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传播到雾化器外部的机械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式雾化器,所述压缩式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壳体、压缩机和风扇,其中,所述压缩式雾化器还包括:压缩机壳体,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内,且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封闭,风扇壳体,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内,并容纳所述风扇,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第一散热入口,所述风扇壳体具有进风口和第一散热出口,沿着所述第一散热入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散热出口形成风道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雾化器壳体具有第二散热入口和第二散热出口,所述第一散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重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入口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底部或后部,所述第一散热出口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的底部或后部,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或后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在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的情况下,所述雾化器壳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周边的沟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相对于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的表面向所述雾化器壳体内凹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在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的情况下,所述压缩式雾化器还包括导风挡板壳体,所述导风挡板壳体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的外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所述风扇是离心风扇,其引导散热气流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部向所述第一散热出口排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所述雾化器壳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压缩式雾化器还包括:消音器,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器的进气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其中,所述消音器是扩张室消音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方面,其中,所述消音器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消音器的同一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其中,所述消音器与所述压缩机壳体形成为一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其中,所述雾化器壳体包括第一上壳体和第一下壳体,所述压缩机壳体包括第二上壳体和第二下壳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其中,所述雾化器壳体的所述第一下壳体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所述第二下壳体形成为一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四方面,其中,所述压缩机壳体和所述风扇壳体形成为一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五方面,其中,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的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侧部。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通过压缩机壳体对压缩机进行封闭,能够有效隔绝压缩机产生的机械噪音扩散到雾化器外,从而实现降噪效果;另外,借助风扇的引导,沿着压缩机壳体的第一散热入口、风扇壳体的进风口和第一散热出口形成固定的风道结构,由此避免散热气流形成漩涡,从而改善散热效果并降低散热气流产生的噪音。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以及示出的特征信息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信息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信息。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信息、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信息、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的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很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申请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申请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在本申请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信息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信息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
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压缩式雾化器在隐藏了上部壳体状态下的俯视视角的一立体图。
图2是现有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一个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在隐藏了部分雾化器外壳状态下的从底面观察的一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压缩式雾化器在隐藏了部分压缩机外壳状态下的从底面观察的一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一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另一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其他视角的又一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从正面观察的一个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从底面观察的一个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从底面观察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消音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消音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机壳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式雾化器。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在隐藏了部分雾化器外壳状态下的从底面观察的一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压缩式雾化器在隐藏了部分压缩机外壳状态下的从底面观察的一立体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一剖视图。
如图3至图5所示,压缩式雾化器100包括雾化器壳体110、压缩机120(图4、图5示出)和风扇130。此外,压缩式雾化器100还包括压缩机壳体121(图3、图5示出)和风扇壳体131(图3、图5示出),压缩机壳体121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内,且对压缩机120进行封闭。由此,能够有效隔绝压缩机产生的噪音,避免噪音扩散到雾化器外,从而实现降噪效果。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缩机壳体121对压缩机120进行封闭不代表完全的密闭,例如,在压缩机壳体121上设置散热口。
另外,压缩机壳体121和风扇壳体131可以形成为一体,由此,减少了构件数量,能够降低成本,另外,还可以提高降噪效果。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压缩机壳体121和风扇壳体131也可以相互独立形成。
如图3和图5所示,风扇壳体131也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内,并容纳风扇130。在图3中,去除了风扇壳体131的顶部。
如图5所示,风扇壳体131具有进风口132和第一散热出口124,压缩机壳体121具有第一散热入口123,沿着第一散热入口123、进风口132和第一散热出口124形成风道结构。例如,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借助风扇130的引导,沿着压缩机壳体121的第一散热入口123、风扇壳体131的进气口132和第一散热出口124形成固定的风道结构。由此,避免散热气流形成漩涡,并且能够改善散热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风扇壳体131的进风口132设置在风扇壳体131的靠近压缩机120的侧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固定的风道结构,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例如,如图5所示,风扇壳体131的进风口132设置在风扇壳体131的靠近压缩机120的侧部的中间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雾化器壳体110具有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风扇壳体131的第一散热出口124可以与雾化器壳体110的第二散热出口112重合。
例如,风扇壳体131的第一散热出口124与雾化器壳体110的第二散热出口112为同一个开口,或者,第一散热出口124与第二散热出口112是在沿着散热路径的方向上相互邻近地设置的两个散热出口。由此,能够进一步保证在压缩机壳体121内的散热气流能够仅通过单一的出口被排出,而不会从另外的路径重新被吸入风扇,从而进一步避免散热气流形成漩涡,改善散热效果并降低散热气流产生的噪音。
此外,图5中示出了压缩机壳体121的第一散热入口123和雾化器壳体110的第二散热入口111重合,但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散热入口123和第二散热入口111也可以不重合,本申请对二者是否重合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一散热入口123、第一散热出口124、第二散热入口111、第二散热出口112的数量进行限制。
例如,第一散热入口123、第一散热出口124、第二散热入口111、第二散热出口112可以分别设置一个;
又例如,第一散热入口123、第一散热出口124、第二散热入口111、第二散热出口112可以分别设置多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具有多个第一散热入口123、多个第一散热出口124、多个第二散热入口111以及多个第二散热出口112时,沿着多个第二散热入口111、多个第一散热入口123、进气口132、多个第一散热出口124、多个第二散热出口112分别形成固定的风道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散热入口123设置在压缩机壳体121的底部,第一散热出口124设置在风扇壳体131的底部,并且,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这样,能够避免噪音直接朝向用户传出,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散热入口123也可以设置在压缩机壳体121的后部,第一散热出口124也可以设置在风扇壳体131的后部,并且,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也可以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后部;或者,第一散热入口123设置在压缩机壳体121的后部,第一散热出口124设置在风扇壳体131的底部,并且,第二散热入口111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后部,第二散热出口112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或者,第一散热入口123设置在压缩机壳体121的底部,第一散热出口124设置在风扇壳体131的后部,并且,第二散热入口111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第二散热出口112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后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后部”是指在使用雾化器时,压缩机壳体121或雾化器壳体110不面对用户的侧部。由此,也能够避免噪音直接朝向用户传出,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另一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的情况下,例如,压缩式雾化器100还包括导风挡板壳体150,导风挡板壳体150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的外侧。另外,导风挡板壳体150与雾化器壳体110之间在底部具有间隙,以及在侧面或顶部具有间隙,以导入或排出气流。
由此,能够将底部的进出气流引导到侧面或顶部,从而防止底部被堵塞而引起散热困难。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通过导风挡板壳体150,将室外的空气从侧面引入后再从底部进入雾化器壳体110、压缩机壳体121和风扇壳体131内部,并且,将从底部排出的散热气流引导至侧面排出,从而,能够防止底部被堵塞而引起散热困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其他视角的又一剖视图。如图7所示,风扇130是离心风扇,用于引导散热气流从压缩机壳体121和风扇壳体131的内部向第一散热出口124排出。此外,由于在压缩机壳体121内形成了固定的风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压缩机的散热方式为向外抽气,这种散热方式与常规的向内吹气的散热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漩涡的形成,并且进一步降低风扇以及散热气流产生的噪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离心风扇的扇叶可以是后倾式离心扇叶或前倾式扇叶,也可以是径向式离心扇叶。
与径向式离心扇叶相比,后倾式离心扇叶或前倾式离心扇叶所产生的噪音更低。并且,由于在压缩机壳体121内形成了固定的风道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改善散热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壳体内部间隙比较小、散热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前倾式离心扇叶,能够获得更大的风压,从而使散热气流顺利排出。由此,在保证散热效果的情况下利于产品小型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压缩式雾化器100还可以包括消音器140。例如,消音器140设置在雾化器100的进气侧,用于在进气侧降低进入压缩机的气流的噪音。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从正面观察的一个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从底面观察的一个示意图。如图8和图3所示,雾化器壳体110具有第一进气口113和第一出气口114。如图9和图5所示,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从底面观察的另一个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设置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的情况下,雾化器壳体110还具有设置在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周边的沟槽117。由此,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沟槽117设置在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的周边,其具体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
例如,如图10所示,沟槽117连接了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并横跨整个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相对于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的表面向内凹陷。由此,能够避免散热口被堵塞,并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例如,在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面与柔软物品接触时,如果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与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那么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有可能被柔软物品堵塞而导致散热不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相对于雾化器壳体110的底部的表面向内凹陷,并增加沟槽117,能够避免第二散热入口111和第二散热出口112被堵塞,并且,能够使散热气流沿沟槽117顺利排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消音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1和图3所示,消音器140具有第二进气口141和第二出气口142。
此外,如图3所示,压缩机120还具有第三进气口125和第三出气口126。雾化器壳体110的第一进气口113和第一出气口114、消音器140的第二进气口141和第二出气口142以及压缩机120的第三进气口125和第三出气口126之间可以通过硅胶管进行连接,从而形成气路。
下面将以图3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式雾化器的气路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气体从雾化器壳体110的第一进气口113通过硅胶管进入消音器140的第二进气口141,然后从消音器140的第二出气口142通过硅胶管进入压缩机120的第三进气口125,然后从压缩机120的第三出气口126通过硅胶管排出到雾化器壳体110的第一出气口114,从第一出气口114排出的气体例如被输送到药液瓶,从而对药液进行雾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音器140可以是扩张室消音器。扩张室消音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但是,在本领域中,为了匹配压缩机吸气噪音的频率,常规设计的扩张室消音器长度比较长,而在小型雾化器中,由于雾化器内部空间有限,常规设计的扩张室消音器难以装入小型雾化器内,除非扩大雾化器的体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扩张室消音器的长度可以根据雾化器体积来设定,扩张室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根据雾化器的形状自由设计。例如,如图11所示,扩张室消音器的扩张室的横截面可以为圆角矩形,由此,可以在消音频率与噪音频率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扩张比来满足消音效果。但本申请不以此为限制,在保证扩张室的截面的面积大小的情况下,扩张室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计。
另外,可以将消音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在消音器的同一侧,例如,如图11所示,第二进气口141和第二出气口142设置在消音器140的同一侧。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雾化器壳体的内部空间。
此外,消音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内径可以根据测试,在保证消音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压缩机进气流量的情况下得出。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消音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消音器140的第二进气口141和第二出气口142也可以设置在消音器140的相对的两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音器140与压缩机壳体110可以形成为一体,由此,在保证降噪效果的同时,由于减少了部件数量,能够降低成本。此外,消音器140与压缩机壳体110也可以分体设计,本申请对消音器的位置不作限制,消音器可以自由放置在雾化器壳体内。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机壳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8和图9所示,雾化器壳体110可以包括第一上壳体115和第一下壳体116。如图13所示,压缩机壳体121可以包括第二上壳体127和第二下壳体128。
此外,雾化器壳体110的第一下壳体116可以与压缩机壳体121的第二下壳体128形成为一体。由此,在保证降噪效果的同时,由于减少了一层壳体,能够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并且,雾化器壳体110的第一下壳体116与压缩机壳体121的第二下壳体128形成为一个构件,减少了构件数量,能够降低成本。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压缩机壳体对压缩机进行封闭,能够有效隔绝压缩机产生的机械噪音扩散到雾化器外,从而实现降噪效果;另外,压缩机壳体也对风扇进行封闭,从而通过风扇,在压缩机壳体的散热入口和散热出口之间形成单一的散热路径,由此避免散热气流形成漩涡,从而改善散热效果并降低散热气流产生的噪音。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压缩式雾化器,所述压缩式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壳体、压缩机和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式雾化器还包括:
压缩机壳体,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内,且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封闭,
风扇壳体,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内,并容纳所述风扇,
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第一散热入口,所述风扇壳体具有进风口和第一散热出口,沿着所述第一散热入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散热出口形成风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壳体具有第二散热入口和第二散热出口,所述第一散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入口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底部或后部,
所述第一散热出口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的底部或后部,
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或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的情况下,所述雾化器壳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周边的沟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相对于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的表面向所述雾化器壳体内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散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的情况下,所述压缩式雾化器还包括导风挡板壳体,所述导风挡板壳体设置在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底部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是离心风扇,其引导散热气流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部向所述第一散热出口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壳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所述压缩式雾化器还包括:
消音器,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器的进气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器是扩张室消音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器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消音器的同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器与所述压缩机壳体形成为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壳体包括第一上壳体和第一下壳体,所述压缩机壳体包括第二上壳体和第二下壳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壳体的所述第一下壳体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所述第二下壳体形成为一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壳体和所述风扇壳体形成为一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的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侧部。
CN202111296816.XA 2021-11-02 2021-11-02 压缩式雾化器 Pending CN1160594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6816.XA CN116059480A (zh) 2021-11-02 2021-11-02 压缩式雾化器
PCT/JP2022/038516 WO2023079930A1 (ja) 2021-11-02 2022-10-17 圧縮式アトマイ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6816.XA CN116059480A (zh) 2021-11-02 2021-11-02 压缩式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9480A true CN116059480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7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6816.XA Pending CN116059480A (zh) 2021-11-02 2021-11-02 压缩式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9480A (zh)
WO (1) WO20230799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769Y2 (zh) * 1987-02-17 1993-08-06
JPH09234403A (ja) * 1996-02-29 1997-09-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噴霧装置
JPH1030594A (ja) * 1996-07-15 1998-02-03 Kobe Steel Ltd 空冷パッケージ形圧縮機
JP6913517B2 (ja) * 2017-06-02 2021-08-0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パッケージ型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9930A1 (ja)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99377A1 (en) Flow generator
US20190307977A1 (en) Blower and pap system
JP6337231B2 (ja) 送風機
JP4185654B2 (ja) 遠心式の多翼送風機
JP5548720B2 (ja) 単段式ブロワ又は多段式ブロワ及び入れ子式渦形室及び/又は該渦形室のための羽根車
US11719256B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terminal
US20100232948A1 (en) Fan Housing
EP4059529A1 (en) Nasal mucus suction device and channel forming method thereof
JP7287517B2 (ja) Cpap装置
CN116059480A (zh) 压缩式雾化器
CN115247662A (zh) 降噪装置及呼吸机
JP6114912B2 (ja) 送風機
CN211174608U (zh) 消音组件、排气系统及涡旋压缩机
KR100272540B1 (ko) 시로코팬의벨마우스구조
JP3242490U (ja) 小型給気装置
CN216278363U (zh) 消音器、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JP2014238195A (ja) 送風装置
US11992612B2 (en)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device
JP6205564B2 (ja) 呼吸補助装置
CN216702373U (zh) 风道组件、电机组件、机体组件及料理机
CN220955965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具有特性消声性能的吸气消声器
CN219282076U (zh) 涡轮风机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16044627U (zh) 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3483394U (zh) 一种消音模块和扩香器
JP5255490B2 (ja) ファン用ケーシ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