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6221B -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6221B
CN116056221B CN202211553934.9A CN202211553934A CN116056221B CN 116056221 B CN116056221 B CN 116056221B CN 202211553934 A CN202211553934 A CN 202211553934A CN 116056221 B CN116056221 B CN 116056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ubcarrier
data
frequency domain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39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6221A (zh
Inventor
李元平
曹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539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6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6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6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6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6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服务端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包括当前数据传输所占用的子载波信息以及数据格式信息,子载波信息为子载波编号;根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向接收端传输控制指令;控制接收端接收并解析控制指令,以获得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信息;从子载波编号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来自接受端生成的数据信息,并按照数据信息对应的数据格式信息解析数据信息,其中控制指令中指定的当前数据传输所占用的子载波至少为一个子载波。本发明通过对数据格式信息的自适应调整以及对接收子载波进行去噪,从而提高实用性。

Description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在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有利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多元化需求,3GPP组织于2004年底通过了关于3GPP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立项工作,加速制定新的空中接口和无线接入网络标准。3GLTE的目标是: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时延、改进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较低的成本。基于上述目标,LTE系统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减小多径衰落的影响,以及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LTE能够灵活配置频率,使用FDD系统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时隙转换点,提高下行时隙比例,能够很好地支持非对称业务;具有上下行信道一致性,基站的接收和发送可以共用部分射频单元,降低了设备成本;接收上下行数据时,不需要收发隔离器,只需要一个开关即可,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具有上下行信道互惠性,能够更好地采用传输预处理技术,有效地降低移动终端的处理复杂性。在现实生活中,LTE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面临着现实场景中干扰源过多,从而导致降低了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控制服务端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包括当前数据传输所占用的子载波信息以及数据格式信息,子载波信息为子载波编号;
步骤S2:根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向接收端传输控制指令;
步骤S3:控制接收端接收并解析控制指令,以获得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信息;
步骤S4:从子载波编号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来自接收端生成的数据信息,并按照数据信息对应的数据格式信息解析数据信息,其中控制指令中指定的当前数据传输所占用的子载波信息至少为一个子载波。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服务器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并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向接收端传输控制指令,以控制接收端接收并解析控制指令,从而在相应的子载波编号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来自接受端生成的数据信息,其中发送和接收数据都考虑到用户场景中干扰源的影响以自适应调整子载波频域以及数据格式信息,从而达到有效提高频域资源的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具体为:
步骤S11:获取接收端的数据传输请求信号;
步骤S12:对数据传输请求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生成去噪请求信号,其中去噪处理的步骤为根据去噪数据计算公式生成的杂散干扰预估值进行去噪处理;
步骤S13:根据去噪请求信号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
其中去噪数据计算公式具体为:
G为杂散干扰预估值,xi为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值,αi为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值的加权信息,u为杂散干扰源的平均历史值,σ为杂散干扰源的分布程度,ω为杂散干扰源的变化率,εi为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强度幅度,N为数据总段数,μ为计算公式的偏差值。
本实施例在接收数据传输请求信号时,进行去噪操作,从而避免用户场景中的干扰源中杂散干扰导致的接收系统的输入信噪比降低,通信质量恶化的问题,从而提高LTE在物联网的应用中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去噪数据计算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了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值xi、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值的加权信息αi、杂散干扰源的平均历史值u、杂散干扰源的分布程度σ、杂散干扰源的变化率ω、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强度幅度εi、数据总段数N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形成函数关系并通过偏差值μ进行修正,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为:
步骤S21:获取用户场景信息;
步骤S22:根据用户场景信息通过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生成频域位置权重信息;
步骤S23:根据频域位置权重信息通过预设的子载波频域位置集进行匹配生成子载波频域位置;
步骤S24:根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的数据;
其中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具体为:
S为频域位置权重信息,σi为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αi为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权重信息,ρi为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变化强度,i为帧数数值,z为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γ为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的权重信息,q为预估子载波带宽数值,u为偏差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场景信息以及根据用户场景信息通过频域位置权计算公式,生成频域位置权重信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从而减少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干扰源对子载波信息的干扰,以提高实用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了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σi、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权重信息αi、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变化强度ρi、帧数数值i、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z、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的权重信息z、预估子载波带宽数值q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函数关系并通过偏差项进行修正,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为:
控制接收端接收控制指令;
根据预设的解析方式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生成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接收端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预设的解析方式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生成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以使得接收端能够接收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具体为:
步骤S41通过子载波编号对应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数据信息;
步骤S42:根据数据信息对应的数据格式信息以及预设的解析数据格式方式集生成解析数据格式方式;
步骤S43:根据解析数据格式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解析。
本实施例根据预设的解析数据格式方式集生成解析数据格式方式进行数据信息解析,以提供一种可靠的数据信息解析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数据传输为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依据子载波信息载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数据的步骤由服务端执行,接收端为接收端,步骤S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4:根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进行初步时间序列排序,从而获得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
步骤S45:根据子载波编号通过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生成各层优先级数据格式;
步骤S46:根据各层优先级数据格式进行优先级处理,从而获得控制指令的优先处理序列;
其中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具体为:
S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优先级层数,ρ为子载波编号,为子载波编号的权重信息,σ为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δ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接收端任务的优先级,θ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t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对应的权重信息,T为修正项。
本实施例当中确定数据传输为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对控制质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子载波编号ρ、子载波编号的权重信息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σ、子载波编号对应的接收端任务的优先级δ、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θ、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对应的权重信息t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并通过修正项进行修正,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数据传输为上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依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数据的步骤由接收端执行,接收端为服务端,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其中第一设备阈值由设备阈值计算公式生成;
步骤S02: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时,根据预设的调度原则,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周期性的第一无线资源;
步骤S03: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其中第二设备阈值大于第一设备阈值;
步骤S04: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度原则,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周期性的第二无线资源。
本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与预设的不同的设备阈值进行比对,以生成不同的预分配通信资源的分配策略,其中该预分配通信资源的使用原则为直接使用无须申请的原则直接进行通信服务,通过第一设备阈值以及第二设备阈值的区分,针对不同用户设备使用通信情况下减少相应的申请周期,从而提高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设备阈值计算公式具体为:
P=∫(elog(β-α)/γu-β/δ)du+ε
P为第一设备阈值,α为设备通信负载,β为服务端最适负载,γ为通信最适负载,u为服务端运算总量与客户端运算总量的比值,δ为用户历史使用通信负载,ε为修正项。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阈值计算公式,其公式充分考虑了设备通信负载α、服务端最适负载β、通信最适负载γ、服务端运算总量与客户端运算总量的比值u、用户历史使用通信负载δ,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形成函数关系∫(elog(β-α)/γu-β/δ)du,并通过修正项ε进行修正,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格式信息包括调制编码方式,步骤S1中数据格式信息中的调制编码方式的生成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
步骤S15: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一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S16: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
步骤S17: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二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S18: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二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三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三调制编码方式,其中调制编码方式包括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第二调制编码方式以及第三调制编码方式。
本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进行实时判断,其中设备阈值根据设备阈值计算公式生成,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对不同的编码方式标记为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以提供在不同用户使用情况下的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以提高对带宽以及频道的使用率,以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
本发明针对不同的用户场景自适应调整去噪、编码以及调度通信资源原则,以更好地提供通信服务,降低信号干扰对通信服务质量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用户使用场景调整信号发送与接收的方法,以更好地利用现有通信资源,从而使得LTE更好地提供通信服务,以提高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的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的步骤流程图;
图3示出了一实施例的子载波信息传输方式的步骤流程图;
图4示出了一实施例的数据信息解析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示出了一实施例的优先处理序列生成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示出了一实施例的预分配资源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7示出了一实施例的调整编码方式生成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法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方法和/或微控制器方法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请参阅图1至图7,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控制服务端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包括当前数据传输所占用的子载波信息以及数据格式信息,子载波信息为子载波编号;
具体地,例如:控制服务端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如根据实际的参数配置,生成相应的传输帧。
步骤S2:根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向接收端传输控制指令;
具体地,例如在频域位置发送控制指令,如在790-806MHZ的频域进行发送作业。
步骤S3:控制接收端接收并解析控制指令,以获得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信息;
具体地,例如接收端更加预设的解析方式进行解析控制指令,以获得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信息,如预设的通讯协议进行解析,包括物理层解析子载波信息,传输层解析生成子载波编号以及数据格式信息。
步骤S4:从子载波编号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来自接受端生成的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信息对应的数据格式信息解析数据信息,其中控制指令中指定的当前数据传输所占用的子载波信息至少为一个子载波。
具体地,例如从子载波编号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来自接受端生成的数据信息,并按照当前数据对应的数据格式信息解析数据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服务器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并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向接收端传输控制指令,以控制接收端接收并解析控制指令,从而在相应的子载波编号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来自接受端生成的数据信息,其中发送和接收数据都考虑到用户场景中干扰源的影响以自适应调整子载波频域以及数据格式信息,从而达到有效提高频域资源的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步骤S1具体为:
步骤S11:获取接收端的数据传输请求信号;
具体地,例如用户设备具备信号接收器,可进行数据传输请求信号获取作业。
步骤S12:对数据传输请求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生成去噪请求信号,其中去噪处理的步骤为根据去噪数据计算公式生成的杂散干扰预估值进行去噪处理;
具体地,例如根据本实施例提供去噪数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生成去噪请求信号。
步骤S13:根据去噪请求信号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
具体地,例如根据去噪请求信号中的申请请求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
其中去噪数据计算公式具体为:
G为杂散干扰预估值,xi为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值,αi为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值的加权信息,u为杂散干扰源的平均历史值,σ为杂散干扰源的分布程度,ω为杂散干扰源的变化率,εi为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强度幅度,N为数据总段数,μ为计算公式的偏差值。
本实施例在接收数据传输请求信号时,进行去噪操作,从而避免用户场景中的干扰源中杂散干扰导致的接收系统的输入信噪比降低,通信质量恶化的问题,从而提高LTE在物联网的应用中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去噪数据计算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了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值xi、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值的加权信息αi、杂散干扰源的平均历史值u、杂散干扰源的分布程度σ、杂散干扰源的变化率ω、杂散干扰源在第i段数据段的历史强度幅度εi、数据总段数N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形成函数关系并通过偏差值μ进行修正,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步骤S2具体为:
步骤S21:获取用户场景信息;
具体地,例如预先进行配置用户场景信息。
具体地,例如通过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历史场景信息集,并根据实际场景信息,生成历史实际场景信息,如车站、办公室以及用户居住区。
步骤S22:根据用户场景信息通过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生成频域位置权重信息;
具体地,例如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步骤S23:根据频域位置权重信息通过预设的子载波频域位置集进行匹配生成子载波频域位置;
具体地,例如所述预设的子载波频域位置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提供频率区间,790-806,通过实际情况生成796.3MHZ的LTE信号。
步骤S24:根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的数据;
具体地,例如根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如796.3MHZ传输相应格式的数据。
其中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具体为:
S为频域位置权重信息,σi为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αi为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权重信息,ρi为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变化强度,i为帧数数值,z为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γ为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的权重信息,q为预估子载波带宽数值,u为偏差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场景信息以及根据用户场景信息通过频域位置权计算公式,生成频域位置权重信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从而减少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干扰源对子载波信息的干扰,以提高实用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了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σi、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权重信息αi、在第i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变化强度ρi、帧数数值i、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z、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的权重信息z、预估子载波带宽数值q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函数关系并通过偏差项进行修正,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为:
控制接收端接收控制指令;
具体地,例如接收端具备信号接收器,可进行控制指令接收作业。
根据预设的解析方式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生成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信息。
具体地,例如所述预设的解析方式为针对子载波的解码方式,如物理层或者数据链路层中对控制指令的解析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接收端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预设的解析方式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生成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以使得接收端能够接收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步骤S4具体为:
步骤S41通过子载波编号对应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数据信息;
具体地,例如在子载波编号对应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数据信息。
步骤S42:根据数据信息对应的数据格式信息以及预设的解析数据格式方式集生成解析数据格式方式;
具体地,例如预设的解析数据格式方式集为根据相应设定的链路层通信协议产生的解析数据方式。
具体地,例如预设的解析数据格式方式集为根据通信协议中的加密协议生成的解密方式。
步骤S43:根据解析数据格式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解析。
具体地,例如根据上个步骤生成的解析数据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解析。
本实施例根据预设的解析数据格式方式集生成解析数据格式方式进行数据信息解析,以提供一种可靠的数据信息解析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当数据传输为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依据子载波信息载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数据的步骤由服务端执行,接收端为接收端,步骤S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4:根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进行初步时间序列排序,从而获得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
具体地,例如根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进行初步时间序列排序,从而获得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其中时间序列分析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排序,确定出现时间相撞时,则根据地理位置远近的原则进行排序。
步骤S45:根据子载波编号通过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生成各层优先级数据格式;
具体地,例如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生成各层优先级数据格式。
步骤S46:根据各层优先级数据格式进行优先级处理,从而获得控制指令的优先处理序列;
具体地,例如根据上个步骤生成各层优先级数据格式进行优先级处理,从而获得控制指令的优先处理序列。
其中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具体为:
S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优先级层数,ρ为子载波编号,为子载波编号的权重信息,σ为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δ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接收端任务的优先级,θ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t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对应的权重信息,τ为修正项。
本实施例当中确定数据传输为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对控制质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子载波编号ρ、子载波编号的权重信息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σ、子载波编号对应的接收端任务的优先级δ、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θ、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对应的权重信息t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并通过修正项进行修正,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当数据传输为上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依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数据的步骤由接收端执行,接收端为服务端,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其中第一设备阈值由设备阈值计算公式生成;
具体地,例如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895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如1300。
步骤S02: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时,根据预设的调度原则,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周期性的第一无线资源;
具体地,例如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895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如1300时,根据预设的调度原则,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周期性的第一无线资源,如在15min以内提供75RB的PDSCH资源。
步骤S03: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其中第二设备阈值大于第一设备阈值;
具体地,例如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2520大于第一设备阈值如1560时,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2520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如3120,其中第二设备阈值为第一设备阈值的两倍倍数计算生成。
具体地,例如第二设备阈值为第一设备阈值进行加权计算生成。
步骤S04: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度原则,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周期性的第二无线资源。
具体地,例如: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2520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如3120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度原则,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周期性的第二无线资源,如10min以内提供50RB的PDSCH资源。
本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与预设的不同的设备阈值进行比对,以生成不同的预分配通信资源的分配策略,其中该预分配通信资源的使用原则为直接使用无须申请的原则直接进行通信服务,通过第一设备阈值以及第二设备阈值的区分,针对不同用户设备使用通信情况下减少相应的申请周期,从而提高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设备阈值计算公式具体为:
P=∫(elog(β-α)/γu-β/δ)du+ε
P为第一设备阈值,α为设备通信负载,β为服务端最适负载,γ为通信最适负载,u为服务端运算总量与客户端运算总量的比值,δ为用户历史使用通信负载,ε为修正项。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阈值计算公式,其公式充分考虑了设备通信负载α、服务端最适负载β、通信最适负载γ、服务端运算总量与客户端运算总量的比值u、用户历史使用通信负载δ,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形成函数关系∫(elog(β-α)/γu-β/δ)du,并通过修正项ε进行修正,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数据格式信息包括调制编码方式,步骤S1中数据格式信息中的调制编码方式的生成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
具体地,例如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895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如1300。
步骤S15: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一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具体地,例如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895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如1300时,将预设的第一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如64QAM调制。
步骤S16: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
具体地,例如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1689大于第一设备阈值如1300时,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1689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如2600,其中第二设备阈值根据第一设备阈值进行二倍数相乘计算生成。
具体地,例如第二设备阈值根据第一设备阈值进行加权计算生成。
步骤S17: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二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具体地,例如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1689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如2600时,将预设的第二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第二调制编码方式为16QAM调制。
步骤S18: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二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三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三调制编码方式,其中调制编码方式包括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第二调制编码方式以及第三调制编码方式。
具体地,例如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如2862大于第二设备阈值如2600时,将预设的第三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三调制编码方式。
具体地,例如第三调制编码方式为QPSK调制。
本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进行实时判断,其中设备阈值根据设备阈值计算公式生成,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对不同的编码方式标记为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以提供在不同用户使用情况下的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以提高对带宽以及频道的使用率,以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
本发明针对不同的用户场景自适应调整去噪、编码以及调度通信资源原则,以更好地提供通信服务,降低信号干扰对通信服务质量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用户使用场景调整信号发送与接收的方法,以更好地利用现有通信资源,从而使得LTE更好地提供通信服务,以提高其实用性。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关联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包括:
获取接收端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信号;
对数据传输请求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生成去噪请求信号,其中去噪处理的步骤为根据去噪数据计算公式生成的杂散干扰预估值进行去噪处理;
根据去噪请求信号生成数据传输的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包括当前数据传输所占用的子载波信息以及数据格式信息,子载波信息为子载波编号;
其中去噪数据计算公式具体为:
为杂散干扰预估值,/>为杂散干扰源在第/>段数据段的历史值,/>为杂散干扰源在第/>段数据段的历史值的加权信息,/>为杂散干扰源的平均历史值,/>为杂散干扰源的分布程度,/>为杂散干扰源的变化率,/>为杂散干扰源在第/>段数据段的历史强度幅度,/>为数据总段数,为计算公式的偏差值;
步骤S2,包括:
获取用户场景信息;
根据用户场景信息通过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生成频域位置权重信息;
根据频域位置权重信息通过预设的子载波频域位置集进行匹配生成子载波频域位置;
根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的数据;
其中频域位置权重计算公式具体为:
为频域位置权重信息,/>为在第/>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为在第/>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权重信息,/>为在第/>帧中用户场景信息中的历史干扰信息的变化强度,/>为帧数数值,/>为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为用户场景信息中的预估信号强度平均变化度的权重信息,/>为预估子载波带宽数值,/>为偏差值;
步骤S3,包括:
控制接收端接收控制指令;
根据预设的解析方式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生成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信息;
步骤S4,包括:
通过子载波编号对应的子载波频域接收数据信息;
根据数据信息对应的数据格式信息以及预设的解析数据格式方式集生成解析数据格式方式;
根据解析数据格式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解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数据传输为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依据子载波信息载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数据的步骤由服务端执行,接收端为接收端,步骤S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进行初步时间序列排序,从而获得子载波编号和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
根据子载波编号通过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生成各层优先级数据格式;
根据各层优先级数据格式进行优先级处理,从而获得控制指令的优先处理序列;
其中优先级层数计算公式具体为:
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优先级层数,/>为子载波编号,/>为子载波编号的权重信息,/>为数据格式的时间序列,/>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接收端任务的优先级,/>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为子载波编号对应的用户历史使用曲线对应的权重信息,/>为修正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数据传输为上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依据子载波信息在相应的子载波频域位置传输相应格式数据的步骤由接收端执行,接收端为服务端,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其中第一设备阈值由设备阈值计算公式生成;
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时,根据预设的调度原则,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周期性的第一无线资源;
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其中第二设备阈值大于第一设备阈值;
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度原则,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周期性的第二无线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设备阈值计算公式具体为:
为第一设备阈值,/>为设备通信负载,/>为服务端最适负载,/>为通信最适负载,/>为服务端运算总量与客户端运算总量的比值,/>为用户历史使用通信负载,/>为修正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格式信息包括调制编码方式,步骤S1中数据格式信息中的调制编码方式的生成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
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一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一设备阈值时,判断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
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二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确定终端设备的数量信息大于第二设备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三编码方式标记为第三调制编码方式,其中调制编码方式包括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第二调制编码方式以及第三调制编码方式。
6.一种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
CN202211553934.9A 2022-12-06 2022-12-06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056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3934.9A CN116056221B (zh) 2022-12-06 2022-12-06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3934.9A CN116056221B (zh) 2022-12-06 2022-12-06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6221A CN116056221A (zh) 2023-05-02
CN116056221B true CN116056221B (zh) 2024-03-22

Family

ID=8612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3934.9A Active CN116056221B (zh) 2022-12-06 2022-12-06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62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406A (zh) * 2010-01-15 2010-08-18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56974A (zh) * 2012-11-30 2014-06-11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长期演进系统中小区测量的方法与装置
KR20170131057A (ko) * 2016-05-20 201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260976A (zh) * 2020-10-16 2021-01-22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f-ofdm调制的宽带系统抗干扰方法
WO2022028309A1 (zh) * 2020-08-01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406A (zh) * 2010-01-15 2010-08-18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56974A (zh) * 2012-11-30 2014-06-11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长期演进系统中小区测量的方法与装置
KR20170131057A (ko) * 2016-05-20 201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22028309A1 (zh) * 2020-08-01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260976A (zh) * 2020-10-16 2021-01-22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f-ofdm调制的宽带系统抗干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6221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596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54283B2 (en) Self-organizing network control for PUCCH resources
US8064897B2 (en)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CN10276344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798667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feedback overhead in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US2007029738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EP3518428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1526674A1 (en)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and for modulation scheme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1503272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727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a downlink resource block among multiple users
US20100322073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090074214A (ko) Cqi 통지방법, 무선 리소스 할당방법, 기지국장치, 및 유저단말
US9660781B2 (en)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US923755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90028233A1 (en)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a cellular system
EP1903736B1 (en) Transmitting device using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receiving device
KR100932787B1 (ko) 광대역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사용자 단말에서의 채널상태정보전송 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기지국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US8588798B2 (en)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uplink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function
US20110319113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US2023016401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ulation system
Yildiz et al. A novel mobility aware downlink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LTE-A networks
US10681729B2 (en) Network node,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2011028650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quality information generating method
US927124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CN116056221B (zh) 改进频域资源分配实现lte在物联网的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