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6183A - 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56183A CN116056183A CN202111265780.9A CN202111265780A CN116056183A CN 116056183 A CN116056183 A CN 116056183A CN 202111265780 A CN202111265780 A CN 202111265780A CN 116056183 A CN116056183 A CN 1160561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link
- management node
- link
- access technology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切换方法。该切换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该切换方法包括: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采用的接入技术不同,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或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实现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接入到网络的设备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蜂窝网络解决了设备在广域范围的连接问题,而设备之间最后的几十米连接性能成为了制约端到端网络性能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星闪联盟推出了以提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时延,高效率并支持多业务并发为目标的新短距无线技术。
在星闪技术的网络架构中,系统内的节点包括管理节点(也叫G节点),被管理节点(也叫T节点)。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单个G节点管理一定数量的T节点,G节点和这些T节点连接共同完成特定的通信功能。单个G节点以及与其相连的T节点共同组成一个通信域。
如图1所示,星闪新短距技术的协议栈可以分为三个层,分别是基础应用层,基础服务层,星闪(Sparklink)接入层。星闪接入层可以采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接入技术,例如星闪基础(Sparklink Basic,SLB)、星闪低功耗(Sparklink Low Energy,SLE)等。其中,对于不同的接入层技术,基础服务层和基础应用层是基于统一的协议,采用这种协议架构设计方式,能够更好的支持终端厂商根据应用场景,成本,功耗等因素综合考虑后为星闪终端选择合适的接入层技术,而且对于使用不同星闪接入层技术的星闪终端,支持统一的基础服务层和基础应用层协议,可以获取相同的服务。但相关技术中仍未给出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未给出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方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该切换方法包括: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采用的接入技术不同,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或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该切换方法包括: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协助被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采用的接入技术不同,目标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相同或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被管理节点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采用的接入技术不同,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或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从而实现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星闪新短距技术的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S12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3中S13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图6中S22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九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切换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即T节点),其可包括以下步骤:
S11: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无线接入技术(RAT)切换,也可以被称为接入层切换,可以由被管理节点发起,也可以由管理节点发起。发起方可以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满足,则启动无线接入技术切换(为便于描述,以下简称为切换)过程。若由被管理节点发起切换,可以先向当前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具体可参考后续实施例的描述。
可选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进一步包括链路切换原因,例如在发起方为当前管理节点的情况下。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通信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例如第二通信链路周期广播消息的周期、跳频种子、带宽、帧类型(编码、非编码)、时频资源信息,第二通信链路扩展广播的起始位置、频点、带宽、帧类型(编码、非编码),链式广播消息个数,第二通信链路的频点等中的至少一种。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管理节点发起切换的情况下,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身份协商信息,用于与被管理节点协商谁作为目标管理节点。在被管理节点发起切换的情况下,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可以包括针对身份协商信息的响应信息,即目标管理节点协商响应,用于表明是否同意身份协商信息,即是否接受被管理节点提出的目标管理节点身份协商方案。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省略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此时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不携带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可选的,在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的情况下,默认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不携带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
S12: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采用的接入技术不同。例如,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SLB)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SLE)链路。或者,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
如图3所示,S12可以具体包括:
S131:向目标管理节点发送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通信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被管理节点可以基于广播消息指示获取发送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所需的资源。
具体的,如图4所示,S131可以包括:
S1311:基于第二通信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接收目标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
S1312:基于广播消息获取为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分配的公共资源的信息。
S1313:使用公共资源向目标管理节点发送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
S132:接收目标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的资源的信息。
目标管理节点收到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后,可以为被管理节点分配资源,并向被管理节点发送资源的信息。
这里资源的信息是指为被管理节点分配的资源的指示信息。
S133:使用分配的资源执行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流程。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实现了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扩展应用场景,提升空口性能,从而实现容量,覆盖,节能等方面的性能提升。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对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与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部分在此不再重复。
S100:判断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
被管理节点可以通过无线链路切换判决算法判断当前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若满足,则跳转到S110。
S110: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当前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包括链路切换原因。可选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进一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协商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省略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此时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可以不携带目标管理节点协商信息。此外,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可以进一步包括被管理节点的身份信息、被管理节点的能力信息、带宽需求、连接场景(例如GFSK帧,低时延、常规覆盖,扩展覆盖)等中的至少一种。
链路切换原因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切换、基于连接状态的切换、基于负载均衡的切换、基于覆盖的切换和基于干扰的切换。不同的链路切换原因对应的链路切换条件不同,以下分别描述。
原因一:基于业务特征的切换
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传输指标(例如传输速率、时延、功耗等)不同,因此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适合的业务不同。当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之间的传输业务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要进行RAT的切换。
举例说明,SLB与SLE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带宽,但SLE的功耗更低,同时由于采用半静态调度,具有更低的时延。相应的,高清视频传输业务的业务量大,需要高带宽和高速率的支持,SLE链路无法满足该业务的传输需求,只有SLB链路支持该业务;而无损音频传输业务的业务量小,对带宽和速率的要求不高,SLE链路即可满足该业务的传输需求,同时可以减低功耗和减小时延。因此,被管理节点和管理节点可以采用SLE链路进行无损音频传输,SLB链路进行高清视频传输,在业务发生变化时执行相应的RAT切换。例如,先采用SLB链路进行高清视频传输,视频传输结束后,新的业务需要无损音频传输,此时可以切换到SLE链路以进行无损音频传输。
原因二:基于连接状态的切换
星闪接入层基础协议中,被管理节点支持两种状态,连接态和非连接态,处于非连接态的被管理节点通过接收管理节点的广播消息和系统消息获取随机接入资源后,向管理节点发起星闪无线资源控制(XResource Control,XRC)连接建立,从而进入连接态。当被管理节点和管理节点之间的XRC连接释放后,被管理节点回到非连接态。
当前协议对于连接态的被管理节点短时间内没有业务传输需求时,通过配置非连续传输(DRX)节省被管理节点的功耗。被管理节点工作在DRX状态时,可以根据管理节点的配置的接收周期以及每个周期内的持续接收时间,有选择性的在被配置的无线帧/超帧上接听数据,从而节省被管理节点的功耗。
通过DRX实现被管理节点的节能有两方面不足,一是只适用于短时间内没有业务传输需求的终端,二是工作在DRX状态的终端需要维护ACK,SR等专用资源,会导致控制信道资源紧缺。
因此,对于支持星闪标准(SLB)接入层协议和星闪低功耗(SLE)接入层协议的被管理节点,如果当前处于SLB连接状态,且在一段时间没有业务传输需求时,可以执行RAT切换以切换到SLE连接状态。当管理节点和被管理节点之间有新的业务传输需求时,可根据业务特性判断是否需要切换到SLB,如果需要的话,再次执行RAT切换以切换到SLB链路。
原因三:基于负载均衡的切换
对于支持星闪标准接入层协议和星闪低功耗接入层协议的管理节点和被管理节点,它们之间的SLB链路和SLE链路天然就存在重叠覆盖,因此,当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之间通过SLB链路或SLE链路通信时,如果通信域的空口资源不够,无法满足通信域中所有连接态终端的业务需求时,可以执行RAT切换,将其切换到SLE链路或SLB链路。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对于支持同时建立SLB链路和SLE链路的管理节点和被管理节点,还可以根据业务特性将其分配到不同的链路上传输。
原因四:基于覆盖的切换
对于有移动性需求的终端,随着被管理节点和管理节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无线链路信号质量也会随之变化。当被管理节点移动到管理节点的覆盖边缘时,管理节点可以下发测量配置消息,指示被管理节点对另一条链路进行测量,如果另一条链路的信道条件好于当前信道条件,可通过RAT切换流程切换到信道条件更好的链路,从而维持管理节点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
原因五:基于干扰的切换
当管理节点或被管理节点在已建立的链路上检测到强干扰时,可通过RAT切换流程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从而避免强干扰带来的链路质量下降。
多域协调场景下,管理节点或被管理节点感知到链路上存在强干扰时,可以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从而避免多域环境下,不同域之间的同频干扰。
S120: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可以为目标管理节点协商响应。此外,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通信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和/或链路切换原因。
S130: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当前管理节点发送反馈消息。
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是否成功接收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若成功,则执行后续步骤,否则不执行后续步骤,当前管理节点可以重发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当前管理节点收到反馈消息后,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被管理节点能力、切换原因、业务需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维持第一链路,若不需要,则向被管理节点发送第一通信链路释放请求,被管理节点执行S140-S150,否则S140-S150可以被省略。
S140:接收来自于当前管理节点的第一通信链路释放请求。
S150:响应第一通信链路释放请求释放第一通信链路。
S160: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切换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即G节点),其可包括以下步骤:
S21: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无线接入技术(RAT)切换,也可以被称为接入层切换,可以由被管理节点发起,也可以由管理节点发起。本实施例中的管理节点作为当前管理节点,即已经与被管理节点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管理节点。发起方可以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满足,则启动无线接入技术切换(为便于描述,以下简称为切换)过程。若由被管理节点发起切换,可以先向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具体可参考后续实施例的描述。
可选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进一步包括链路切换原因,例如在发起方为当前管理节点的情况下。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通信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例如第二通信链路周期广播消息的周期、跳频种子、带宽、帧类型(编码、非编码)、时频资源信息,第二通信链路扩展广播的起始位置、频点、带宽、帧类型(编码、非编码),链式广播消息个数,第二通信链路的频点等中的至少一种。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管理节点发起切换的情况下,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的身份协商信息,用于与被管理节点协商谁作为目标管理节点。在被管理节点发起切换的情况下,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可以包括针对身份协商信息的响应信息,即目标管理节点协商响应,用于表明是否同意身份协商信息,即是否接受被管理节点提出的目标管理节点身份协商方案。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省略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此时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不携带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可选的,在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的情况下,默认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不携带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
可选的,在S21之后,管理节点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被管理节点能力、切换原因、业务需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维持第一通信链路,若不需要,则向被管理节点发送第一通信链路释放请求,然后释放第一通信链路。
S22:协助被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采用的接入技术不同。例如,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或者,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
若管理节点不是目标管理节点,即对于被管理节点而言,当前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不同,协助被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可参考移动性切换的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的,管理节点自身可以是目标管理节点。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S22可以具体包括:
S221:作为目标管理节点接收来自于被管理节点的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通信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被管理节点可以基于广播消息指示获取发送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所需的资源。具体过程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S222:响应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为被管理节点分配资源。
S223:向被管理节点发送为被管理节点分配的资源的信息。
S224:协助被管理节点执行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流程。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实现了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扩展应用场景,提升空口性能,从而实现容量,覆盖,节能等方面的性能提升。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对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与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部分在此不再重复。
S200:判断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
管理节点可以通过无线链路切换判决算法判断当前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若满足,则跳转到S210。
S210: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包括链路切换原因。可选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进一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协商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目标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省略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此时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不携带目标管理节点响应消息。
链路切换原因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切换、基于连接状态的切换、基于负载均衡的切换、基于覆盖的切换和基于干扰的切换。链路切换原因和链路切换条件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S220:接收被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反馈消息。
反馈消息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在此之后,管理节点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被管理节点能力、切换原因、业务需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维持第一通信链路,若不需要,则向被管理节点发送第一通信链路释放请求,然后释放第一通信链路,然后跳转到S230,否则直接跳转到S230。
S230:协助被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对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与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部分在此不再重复。
S250:接收被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
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由被管理节点而不是管理节点发起切换,其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部分不再赘述。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包括链路切换原因。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可以进一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协商信息,此时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中的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包括目标管理节点协商响应。
链路切换原因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切换、基于连接状态的切换、基于负载均衡的切换、基于覆盖的切换和基于干扰的切换。
管理节点可以根据链路切换原因、第二通信链路空口资源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同意切换,若同意,则跳转到S260。
S260: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S270:接收被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反馈消息。
若反馈消息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则跳转到S280。
S280:协助被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说明不同接入技术之间切换的具体流程。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六实施例包括:
S301:被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已建立SLB链路。
本实施例中由SLB切换到SLE,并且当前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不同。
S302:被管理节点判断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
满足则跳转到S303。
S303:被管理节点通过SLB链路向当前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可以包括链路切换原因、被管理节点的身份信息、目标管理节点协商信息、带宽需求、连接场景等信息。
当前管理节点可以根据链路切换原因、SLE链路空口资源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同意切换,若同意,则跳转到S304。
S304:当前管理节点通过SLB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SLE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以及目标管理节点协商响应。SLE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具体可以包括SLE链路周期广播消息的周期、跳频种子、带宽、帧类型(编码、非编码)等信息,以及SLE链路扩展广播的起始位置、频点、带宽、帧类型(编码、非编码),链式广播消息个数等信息。
S305:被管理节点通过SLB链路向当前管理节点发送反馈消息。
当前管理节点收到反馈消息后,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被管理节点能力、链路切换原因、业务需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维持SLB链路。本实施例中判定不需要,跳转到S306。
S306:当前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发送SLB链路释放请求。
S307:被管理节点与当前管理节点释放SLB链路。
S308:被管理节点基于SLE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接收目标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
S309:被管理节点基于广播消息获取为SLE链路建立请求分配的公共资源的信息。
S310:被管理节点使用公共资源向目标管理节点发送SLE链路建立请求。
S311:目标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资源。
S312:被管理节点使用分配的资源执行建立SLE链路的流程。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七实施例包括:
S401: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已建立SLB链路。
本实施例中由SLB切换到SLE,并且当前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相同。
S402:管理节点判断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
满足则跳转到S403。
S403:管理节点通过SLB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可以包括链路切换原因、管理节点协商信息、SLE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SLE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具体可以包括SLE链路周期广播消息的周期、跳频种子、带宽、帧类型(编码、非编码)等信息,以及SLE链路扩展广播的起始位置、频点、带宽、帧类型(编码、非编码),链式广播消息个数等信息。
S404:被管理节点通过SLB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反馈消息。
管理节点收到反馈消息后,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被管理节点能力、链路切换原因、业务需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维持SLB链路。本实施例中判定需要,因此SLB链路释放过程被省略。
S405:被管理节点基于SLE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
S406:被管理节点基于广播消息获取为SLE链路建立请求分配的公共资源的信息。
S407:被管理节点使用公共资源向管理节点发送SLE链路建立请求。
S408: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资源。
S409:被管理节点使用分配的资源执行建立SLE链路的流程。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八实施例包括:
S501: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已建立SLE链路。
本实施例中由SLE切换到SLB,并且当前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相同。
S502:被管理节点判断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
满足则跳转到S503。
S503:被管理节点通过SLE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可以包括链路切换原因、被管理节点的身份信息、被管理节点的能力信息(如是否支持同时维持SLE连接和SLB连接等)等信息。
管理节点可以根据链路切换原因、SLE链路空口资源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同意切换,若同意,则跳转到S504。
S504:管理节点通过SLE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SLB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SLB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具体可以包括SLB链路的频点信息、以及广播消息的时频资源信息。
S505:被管理节点通过SLE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反馈消息。
管理节点收到反馈消息后,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被管理节点能力、链路切换原因、业务需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维持SLB链路。本实施例中判定不需要,跳转到S506。
S506: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发送SLE链路释放请求。
S507: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释放SLE链路。
S508:被管理节点基于SLB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
S509:被管理节点基于广播消息获取为SLB链路建立请求分配的公共资源的信息。
S510:被管理节点使用公共资源向管理节点发送SLB链路建立请求。
S511: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资源。
S512:被管理节点使用分配的资源执行建立SLB链路的流程。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九实施例包括:
S601: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已建立SLE链路。
本实施例中由SLE切换到SLB,并且当前管理节点与目标管理节点相同。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由管理节点而不是被管理节点发起切换,与之相同或相近的部分不再重复。
S602:管理节点判断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
满足。
S603:管理节点通过SLE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链路切换原因以及SLB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SLB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具体可以包括SLB链路的频点信息、以及广播消息的时频资源信息。
S604:被管理节点通过SLE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反馈消息。
S605: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发送SLE链路释放请求。
S606: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释放SLE链路。
S607:被管理节点基于SLB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
S608:被管理节点基于广播消息获取为SLB链路建立请求分配的公共资源的信息。
S609:被管理节点使用公共资源向管理节点发送SLB链路建立请求。
S610: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资源。
S611:被管理节点使用分配的资源执行建立SLB链路的流程。
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
处理器110控制通信设备的操作,处理器1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序列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序列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120存储处理器110工作所需要的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以及可能的结合。
本实施例提及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前文提及的被管理节点,或者是被管理节点中的元件。
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
处理器210控制通信设备的操作,处理器2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2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序列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序列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220存储处理器210工作所需要的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2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切换方法第三至第五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以及可能的结合。
本实施例提及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前文提及的管理节点,或者是管理节点中的元件。
图16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存储有程序指令31,该程序指令31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中,该程序指令31可以形成程序文件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中,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与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二通信链路采用的接入技术不同,所述目标管理节点与所述当前管理节点相同或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进一步包括链路切换原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之前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当前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包括链路切换原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进一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协商信息,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中的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包括目标管理节点协商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当前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之前进一步包括:
判断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
若满足,则执行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当前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及之后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切换原因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切换、基于连接状态的切换、基于负载均衡的切换、基于覆盖的切换和基于干扰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之后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当前管理节点发送反馈消息,所述反馈消息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之后进一步包括:
接收来自于所述当前管理节点的第一通信链路释放请求;
响应所述第一通信链路释放请求释放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与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包括:
向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发送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
接收所述目标管理节点为所述被管理节点分配的资源的信息;
使用所述分配的资源执行建立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流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所述向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发送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广播消息指示接收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
基于所述广播消息获取为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分配的公共资源的信息;
使用所述公共资源向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或
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
12.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协助所述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二通信链路采用的接入技术不同,所述目标管理节点与所述管理节点相同或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进一步包括链路切换原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之前进一步包括:
判断是否满足链路切换条件;
若满足,则执行所述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及之后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之前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被管理节点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包括链路切换原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请求进一步包括目标管理节点协商信息,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中的目标管理节点的信息包括目标管理节点协商响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切换原因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切换、基于连接状态的切换、基于负载均衡的切换、基于覆盖的切换和基于干扰的切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被管理节点发送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之后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被管理节点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反馈消息,所述反馈消息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当前管理节点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响应消息之后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被管理节点发送第一通信链路释放请求;
释放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助所述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包括:
作为所述目标管理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被管理节点的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
响应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建立请求为所述被管理节点分配资源;
向所述被管理节点发送为所述被管理节点分配的资源的信息;
协助所述被管理节点执行建立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流程。
21.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或
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星闪低功耗链路,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为星闪基础链路。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5780.9A CN116056183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PCT/CN2022/123311 WO2023071709A1 (zh) | 2021-10-28 | 2022-09-30 | 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5780.9A CN116056183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56183A true CN116056183A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6124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65780.9A Pending CN116056183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56183A (zh) |
WO (1) | WO202307170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9696B (zh) * | 2007-04-30 | 2013-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局域网及其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
US20090141683A1 (en) * | 2007-11-30 | 2009-06-04 | Edward Grinshpun | Method of best effort handoff to maintain radio bearer and mip session continuity for multi-mode mobile units |
CN102457924B (zh) * | 2010-10-21 | 2014-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
WO2012065646A1 (en) * | 2010-11-18 | 2012-05-2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Enhanced connection recovery method for multi-rat deployments |
US8958799B2 (en) * | 2012-10-18 | 2015-02-17 | Apple Inc. | Wireless device based 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initiation |
US9854478B2 (en) * | 2014-01-17 | 2017-1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witching bearers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
US20160073316A1 (en) * | 2014-09-08 | 2016-03-1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ff |
-
2021
- 2021-10-28 CN CN202111265780.9A patent/CN11605618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9-30 WO PCT/CN2022/123311 patent/WO202307170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71709A1 (zh) | 2023-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80187B2 (en) |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
EP3836618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ervic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2384590B1 (en) | Method for device capability advertising and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KR101241905B1 (ko)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 |
US8558670B2 (en) |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device,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WO2017215275A1 (zh) |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1711987B (zh) |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装置 | |
WO2016161900A1 (zh) |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385910B (zh) | 一种数据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2789943B (zh) | 通信装置、其控制方法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0165464B2 (en) | NAN datapath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 |
CN116234069B (zh) | 多链路的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 |
US9942836B1 (en) | Simultaneous P2P and non-P2P communications | |
CN112913302A (zh) | 通信装置、用于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以及程序 | |
TWI643516B (zh)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4830813A (zh) | 用于高效rrc状态变化的早期状态处置辅助 | |
WO2017194104A1 (en) | Signaling towards core network with a bi-directional tunnel | |
CN116056183A (zh) | 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6965122A (zh) | 一种资源调控方法 | |
WO2023151033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drx | |
WO2022270006A1 (ja) | 通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
JP4645338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サービス変更方法 | |
WO2017198228A1 (zh) | 设备接入方法及装置 | |
EP3651543A1 (en) |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6074919A (zh)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