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5269A -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5269A
CN116055269A CN202111266372.5A CN202111266372A CN116055269A CN 116055269 A CN116055269 A CN 116055269A CN 202111266372 A CN202111266372 A CN 202111266372A CN 116055269 A CN116055269 A CN 116055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difference
data
phase
difference valu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63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其文
孙寅龙
徐丽
李日欣
史永杰
范博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63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52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5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52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18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在通信网络上实现,用于频偏调整时减小业务流的资源占用。该方法具体包括: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然后获取目标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相位差值的相对偏差,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就可以根据相对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技术日渐成熟,最优适配行业用户各种需求的端到端逻辑“专用网络”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在多端口多业务流交叉场景下,设备间的数据发送存在频偏,例如发送端的发送频率和接收端的接收频率不一致,则需要基于每条业务流进行频偏调整,当出现频偏时,需要插入或删除缓存资源(buffer),例如闲置(idle)码块,从而调整发送时间,完成业务流的频偏调整。
但采用上述方案完成频偏调整时,为了防止报文被拉断,需要为每条业务流分配足够的buffer,所需的buffer与端口的业务流数据成正相关,即业务流数据越多,所需的buffer也越多,从而占用了业务流的缓存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通信网络频偏调整时减小业务流的资源占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等。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数据相位差值为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根据数据相位差值确定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相位差值偏差为每个设备在多个预设周期获取的数据相位差值之间的偏差;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
本申请中的预设周期可以是用户预先定义的,目标网络可以由多个设备组成,目标网络具体可以为在灵活以太网上提供更小粒度的管道带宽的网络。
本申请中的数据相位差值为数据在每个设备中停留的时间,相位差值偏差为每个设备自身的多个数据相位差值之间的偏差,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可以是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偏离预设值过大。
该第一方面,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然后获取目标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相位差值的相对偏差,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就可以根据相对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时延,由此通过在设备发送侧调整发送时延的方法来完成频偏调整,降低缓存资源的使用,减小了业务流的资源占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相位差值包括基准数据相位差值和其他数据相位差值,相位差值偏差为其他数据相位差值与基准数据相位差值的差。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位差值偏差为其他数据相位差值与基准数据相位差值的差,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准数据相位差值为在第一个预设周期获取的数据相位差值。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基准数据相位差值确定为在第一个预设周期获取的数据相位差值,即首先获取的数据相位差值,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上述步骤: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相位跟踪关系和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调整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相位。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目标网络的数据传输进行相位调整之前,可以先确定目标网络的网络级跟踪关系,来保证目标网络的相位稳定,当目标网络中的一个设备调整了相位后,其余设备可以跟踪调整来保持稳定,提升了目标网络的相位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确定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包括:接收用户指定的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由用户来指定相位跟踪关系,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确定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包括:在目标网络中指定参考设备,并设置参考设备的相位标识;基于参考设备发送的相位跟踪协商消息更新目标网络中其他设备的相位标识;基于相位标识确定目标网络的相位跟踪关系。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由协议交互方式来确定相位跟踪关系,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包括:按照预设周期在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获取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确定数据相位差值,数据相位差值为发送时刻与接收时刻的差值。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精确打时戳方式获取数据相位差值,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包括:按照预设周期在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时开始计数,并在下一次接收到数据时停止计数,得到发送计数值和接收计数值;确定数据相位差值,数据相位差值为发送计数值与接收计数值的差值。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计数器方式获取数据相位差值,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用于触发发送数据操作的计数器预设值;当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大于时间预设值时,将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差,相位调整值为数据相位差值与时间预设值的差值;当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小于时间预设值的负数时,将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和。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大于时间预设值或小于时间预设值的负数,都可以通过对计数器预设值更新完成相位偏差的调整,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时间预设值基于目标设备发送数据的发送用时和目标设备的时戳精度确定。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时间预设值是基于目标设备发送数据的发送用时和目标设备的时戳精度确定的,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包括: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流量,以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流量来间接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如:获取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和调整单元。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或指令,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当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然后获取目标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相位差值的相对偏差,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就可以根据相对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时延,由此通过在设备发送侧调整发送时延的方法来完成频偏调整,降低缓存资源的使用,减小了业务流的资源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5Gbps大颗粒管道承载小颗粒业务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硬专线小颗粒fgBU定长封装格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硬专线fgBU开销通用格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硬专线复用周期一种示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网络的拓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指定的相位跟踪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交互的相位跟踪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交互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精确打时戳方式获取数据相位差值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数器方式获取数据相位差值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相位进行自适应调整的原理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相位进行自适应调整的应用示意图;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码块增删方式对相位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示意图;
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发送流量方式对相位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装置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通信网络频偏调整时减小业务流的资源占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等。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灵活以太网(flex ethernet,FlexE)是光互联论坛标准化组织(opticalinternetworking forum,OIF)定义的标准协议,是一种轻量级增强以太网技术,支持端口绑定,支持通道化技术,能够构建端到端链路。基于若干个50/100/200/400G等以太网物理接口构成的物理链路组,每个接口支持一个或者多个FlexE实例,每个实例引入固定的周期帧结构,基于时分复用技术(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时分复用机制划分时隙,以一个或者多个时隙支持一个以太网业务流,或者承载灵活以太网客户信号。对100Gbps的FlexE实例,一个固定的周期帧结构包括20个时隙,每个时隙有1023*8=8184个66比特的传输窗口。由于一个时隙的带宽为5Gbps,因此每个66比特的传输窗口相当于5Gbps/8184=0.61Mbps的带宽资源。
城域传输网络(metro transport network,MTN)是在FlexE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通道转发和OAM等功能。其对应的时隙分配与FlexE一样,也是5G为粒度。FlexE/MTN时隙简称为“大颗粒时隙”。
以太硬专线技术是在MTN/FlexE技术的基础上,提供更小粒度的管道带宽,简称灵活小颗粒技术或小颗粒技术,针对高品质以太硬专线业务场景确定性低时延,硬隔离等需求。如图1所示,将MTN/FlexE一个时隙粒度5Gbps的通道称为大颗粒管道,小颗粒承载在大颗粒的管道中,即小颗粒业务占用N个5Gbps,暂时N为1,小颗粒业务带宽最小为10Mbps,5Gbps大颗粒管道提供480个小颗粒时隙来承载小颗粒业务,小颗粒业务在进入设备复用功能模块前需要按照小颗粒基帧(fine granularity basic unit,fgBU)的格式进行封装,例如在fgBU复帧m上用480个小颗粒时隙来承载小颗粒业务A、B、C、D。
进一步的,fgBU封装格式包括fgBU封装头(preamble)、fgBU开销(OH)、fgBU净荷(Payload)和fgBU封装尾(T7),fgBU封装头为fgBU边界定位,兼容以太网封装头,兼容X-Ethernet((泛在以太网))/MTN大颗粒管道以及以太网速率适配。fgBU净荷承载业务数据,考虑分组业务需要报文开始标识符(start of packet,SOP)/报文结束标识符(end ofpacket,EOP),引入对业务信号64B/65B封装,未来可按需扩展多种承载模式,例如:64B/65B、64B/66B转码、256B/257B、以及适应未来固定比特率业务(constant bit rate,CBR)业务承载等。fgBU封装尾兼容以太网标准T7码块(码块类型0xFF),建议在封装尾后增加一个空闲(idle)码块。如图2所示,以太硬专线小颗粒fgBU为固定长度,即197个64B/66B码块(编码前为1567字节),具体包含7字节的fgBU开销,1560字节fgBU净荷,另外加上8字节fgBU封装头、1字节的帧结束定界符(EFD)和8字节帧间系(IPG),典型速率下,每个编码后fgBU跟一个idle码块。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fgBU的开销位于S码块后的第一个数据码块中,总共占用前56比特。fgBU的开销的通用格式包含保留比特(reserve bit)、复帧指示(multiframeindication,MFI)、类型(Flag)、循环冗余校验码(CRC7)和协议协商交互码(ACK/REQ/CMT),保留比特位于比特0到比特1,此位置保留,作为未来扩展使用。复帧指示位于比特2到比特7。用于指示该开销所属的fgBU在复帧中的序号。复帧中的第一个fgBU的MFI域填0b000000,之后的fgBU MFI数值依次加1。当fgBU承载于X-Ethernet/MTN的5Gbps时隙内时,MFI有效值范围为0b000000~0b010011(0-19)。当fgBU承载于大颗粒的1Gbps时隙内时,MFI有效值范围为0b000000~0b000011(0-3)。当fgBU直接承载于以太网10GBASE-R物理层(PHY)时,MFI有效范围为0b000000~0b100111(0-39)。0b00101000-0b111111为保留值。类型位于比特8到比特9,用于指示比特10到比特55的消息类型。当Flag为0b00时,比特10到比特55携带时隙配置消息(calendar configuration)。当Flag为0b11时,比特10到比特55携带管理通道(general communication channel,GCC)。0b10和0b01为Flag的两个保留类型。循环冗余校验码为多项式为x7+x5+x4+x2+x+1,初始值为0。CRC7结果为[x6:x0]高位先发,CRC7只负责校验第8比特至第48比特。ACK/REQ/CMT在相邻设备节点间进行协议协商交互,具体含义及编码按需自行定义。
请参阅图4,在一个以太硬专线复用周期示例中,fgBU承载于5Gbps的X-Ethernet/MTN大颗粒管道,其中一个fgBU为一帧,二十个连续的fgBU构成一个完整的fgBU复帧,每一个fgBU采用MFI标识。每一个fgBU内包含24个细粒度时隙,因此一个fgBU复帧内总共包含480个细粒度时隙,CGB8指代码组块(code block group)为在物理编码子层(PCS)的8个64/66B的码块。客户信号根据预设的时隙配置信息,将客户信号业务流分配到相应的时隙上传输。
请参阅图5,在以太硬专线的应用过程中,其应用在的网络架构,即设备组网拓扑可以简化为4个设备分别为NODE0、NODE1、NODE2和NODE3,组成一个环网拓扑。
下面结合上述以太硬专线的介绍和其应用网络架构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601、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
目标网络可以为图5中的网络架构,则按照预设周期获取NODE0、NODE1、NODE2和NODE3的数据相位差值,其中数据相位差值为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预设周期可以是用户预先定义的,例如按照预设周期获取NODE3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即数据在NODE3中停留的时间,在T1时刻NODE3的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在T2时刻NODE3的发送端口接收到数据准备发送,则NODE3的数据相位差值Δ=T2-T1
602、根据数据相位差值确定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
按照预设周期获取到每个设备的多个数据相位差值后,可以根据数据相位差值确定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其中相位差值偏差为每个设备在多个预设周期获取的数据相位差值之间的偏差。
示例性的,按照预设周期获取到NODE3的多个数据相位差值分别为Δ1、Δ2、Δ3、Δ4,则可以确定多个相位差值偏差分别为Δn1=Δ21n2=Δ31n3=Δ41
603、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
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例如相位差值偏差超过了预设值时,说明目标设备的频偏较大需要调整,则可以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根据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对应调整,增加或减少数据的发送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然后获取目标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相位差值的相对偏差,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就可以根据相对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时延,由此通过在设备发送侧调整发送时延的方法来完成频偏调整,降低缓存资源的使用,减小了业务流的资源占用。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701、确定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
在对目标网络的数据传输进行相位调整之前,可以先确定目标网络的网络级跟踪关系,来保证目标网络的相位稳定,当目标网络中的一个设备调整了相位后,其余设备可以跟踪调整来保持稳定。根据目标网络的规模大小,具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确定网络级跟踪关系,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网络规模较小时,使用人工指定方式:
当目标网络的网络规模较小时,例如车载环网架构中由4-6个设备组成,此时可以接收用户指定的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如图8所示,用户直接以各设备的ID大小依次确定跟踪关系,且需要保证不能成环,主从相位跟踪关系为Node3为主跟踪节点,Node2跟踪Node3,Node1跟踪Node2,Node0跟踪Node1。
二、网络规模较大时,使用协议交互方式:
当目标网络的网络规模较大时,可以在帧格式开销中新定义相位跟踪消息,当各设备节点开启相位自适应功能后,在业务路径上,相位跟踪消息依次向下游节点传递,基于跟踪规则来确定业务路径上各节点的相位跟踪关系。
具体的,在在目标网络中指定参考设备,并设置参考设备的相位标识,然后基于参考设备发送的相位跟踪协商消息更新目标网络中其他设备的相位标识,就可以基于相位标识确定目标网络的相位跟踪关系。其中,在进行路径跟踪规划时,还可以采用全网广度优先搜索算法(breadth first search,BFS)或者深度优先搜索算法(depth first search,DFS)完成路径跟踪路径规划,实现在进行路径规划时避免跟踪成环,进而确定网络级相位跟踪关系。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指定参考设备A,设置其相位标识即ID=10,其余节点ID初始化时为0,通过业务码流的开销(OH)来传递自动跟踪协议,设备间协议交互消息格式如图10所示,Flag=2b01(表示相位跟踪自协商消息),ID字段携带本设备的ID。当开启相位自适应跟踪功能后,设备A将ID(10)按照指定格式封装进业务码流OH字段,发送至相邻设备B1和B2,B1和B2收到该消息后,和自身的ID最对比,假如小于ID(10),则修改本身ID(B1或B2)=ID(10)-1=9,此时可确定B1、B2与A的跟踪关系,B1和B2跟踪A。同理,B1和B2节点将本设备更新后的ID采用指定消息格式传递到下游,直到全网所有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确定。
702、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
获取数据相位差值具体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一、精确打时戳方式:
按照预设周期在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获取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然后确定数据相位差值,其中数据相位差值为发送时刻与接收时刻的差值。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在fgBU接收和发送复帧的OH处,按照预设周期进行打时戳,其中预设周期不能小于时钟精度,在单设备NODE3的复帧边界记录时戳Rt0、Tt0、Rt1、Tt1、Rt2、Tt2、Rt3、Tt3,根据以上时戳点,可计算出入口时间差,即数据相位差值分别为Δ0=Tt0-Rt01=Tt1-Rt12=Tt2-Rt2,Δ3=Tt3-Rt3。其中时戳精度与时钟精度相关,假设时钟精度为390.625MHz,时戳精度为1/390.625MHz约等于2.56纳秒。
二、计数器方式:
按照预设周期在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时开始计数,并在下一次接收到数据时停止计数,得到发送计数值和接收计数值,然后确定数据相位差值,其中数据相位差值为发送计数值与接收计数值的差值。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2,以单个网络设备NODE0为例,通过计数的方式完成出入口帧相位测量。在NODE0的接收(Rx)侧,以接收到的第一个OH为计数开始,第二个OH为计数结束,并记录Rx侧计数器(counter)0的计数值RCnt0,同理,在NODE0的发送(Tx)侧,记录Tx侧counter1的计数值TCnt0。可计算一次出入帧头相位差,即数据相位差值Δ0=TCnt0-RCnt0。每获取一次数据相位差值后,Rx和Tx侧计数器清零,进行下一次相位测量,此处相位测量位置点为连续两个复帧的OH,测量频度为每个复帧周期测量一次,相位测量位置点及测量频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703、根据数据相位差值确定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
在获得多个数据相位差值后,可以根据数据相位差值确定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具体的,获取的多个数据相位差值包括基准数据相位差值和其他数据相位差值,相位差值偏差为其他数据相位差值与基准数据相位差值的差,而基准数据相位差值为在第一个预设周期获取的数据相位差值。
示例性的,按照预设周期获取到NODE3的多个数据相位差值分别为Δ1、Δ2、Δ3、Δ4,而基准数据相位差值为Δ1,则可以确定多个相位差值偏差Δn分别为Δn1=Δ21n2=Δ31n3=Δ41
704、获取目标设备用于触发发送数据操作的计数器预设值。
705、当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大于时间预设值时,将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差。
706、当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小于时间预设值的负数时,将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和。
获取到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后,就可以根据相位差值偏差对相位进行自适应调整,其中相位调整值为数据相位差值与时间预设值的差值,如图13所示,首先获取到目标设备用于触发发送数据操作的计数器预设值Threshold,该时间预设值基于目标设备发送数据的发送用时和目标设备的时戳精度确定。当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大于时间预设值时,即Δn>Threshold时,说明设备Tx侧的发送时刻t需要向前调整,当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小于时间预设值的负数时,即Δn<-Threshold时,说明设备Tx侧的发送时刻t需要向后调整。
进一步的,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取数据相位差值,以设备本地时钟为基准,相位测量值Δ均可以转换成以时钟周期为最小单位的整数值i_value,即采用打时戳的方式时,i_value=Δ/时钟周期;采用计数器的方式时ivalue=Δ。如图14所示,Tx侧为启动调整时原发送时间为t,预期通过自适应调整的发送时间为t1或者t2。假设设备发送侧触发发送操作的计数器预设值为S(其为经验值或测量值),且其对应时刻点t,Δn>Threshold时,调整发送侧计数器的预设值S=S-(Δn-Threshold),即发送时刻从t提前至t2,当Δn<-Threshold时,调整发送侧计数器的预设值S=S+(Δn-Threshold),即发送时刻从t延后至t1,其中发送侧计数器的预设值S每次调整完后保持不变,作为下一次调整的预设值。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Tx侧的发送码流中增加/删除IDLE码块进行相位自适应调整,如图15A所示,Δn>Threshold时,说明发送变慢,在Tx侧删除即将出现的IDLE码块,当Δn<-Threshold时,说明发送侧变快,在Tx侧插入IDLE码块。此时的Threshold设定方式中,以5Gbps的设备为例,一个复帧的复用周期为12.67us,每个单码块(64/66B)的发送时间约等于6.6ns,假设设备节点时钟频率为390.625MHz,此时时戳精度为1/390.625MHz约等于2.56ns,可计算得到Threshold=6.6/2.56,约为3。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流量来间接进行相位自适应调整,如图15B所示,目标设备包括流控单元(TM),该流控单元采用基于信用(credit)的流量控制机制,数据通过流控单元到达发送侧的发送单元(Tx Unit)后,再发送给PHY,因此可以结合端口的数据发送速率和相位检测信息反馈的相位差值偏差计算获取流控单元需要补充或者减少的credit信号数量,通过控制数据生成方式,间接达到相位调整目的,具体根据相位差值偏差的偏差换算成需要补充或者减少的credit信号的个数,例如发送Tx侧的发送时刻t需要向后调整,则增加credit信号的数量,减少流控单元发送数据的流量。
707、基于相位跟踪关系和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调整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相位。
因最开始已确定了目标网络的相位跟踪关系,当调整了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后,就可以根据该相位跟踪关系对应调整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相位,使目标网络中的相位稳定。
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装置1600的一实施例包括:
获取单元1601,用于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数据相位差值为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该获取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601。
第一确定单元1602,用于根据数据相位差值确定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相位差值偏差为每个设备在多个预设周期获取的数据相位差值之间的偏差;该第一确定单元1602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602。
调整单元1603,用于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该调整单元1603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603。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601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然后第一确定单元1602获取目标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相位差值的相对偏差,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调整单元1603就可以根据相对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时延,由此通过在设备发送侧调整发送时延的方法来完成频偏调整,降低缓存资源的使用,减小了业务流的资源占用。
可选的,数据相位差值包括基准数据相位差值和其他数据相位差值,相位差值偏差为其他数据相位差值与基准数据相位差值的差。
可选的,基准数据相位差值为在第一个预设周期获取的数据相位差值。
可选的,该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装置1600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1604,第二确定单元1604用于确定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调整单元1603还用于基于相位跟踪关系和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调整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相位。
可选的,第二确定单元1604具体用于接收用户指定的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
可选的,第二确定单元1604具体还用于在目标网络中指定参考设备,并设置参考设备的相位标识;基于参考设备发送的相位跟踪协商消息更新目标网络中其他设备的相位标识;基于相位标识确定目标网络的相位跟踪关系。
可选的,获取单元1601具体用于按照预设周期在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获取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确定数据相位差值,数据相位差值为发送时刻与接收时刻的差值。
可选的,获取单元1601具体还用于按照预设周期在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时开始计数,并在下一次接收到数据时停止计数,得到发送计数值和接收计数值;确定数据相位差值,数据相位差值为发送计数值与接收计数值的差值。
可选的,调整单元1603具体用于获取目标设备用于触发发送数据操作的计数器预设值;当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大于时间预设值时,将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差,相位调整值为数据相位差值与时间预设值的差值;当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小于时间预设值的负数时,将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和。
可选的,调整单元1603具体用于当存在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相位差值偏差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流量,以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
参考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1700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1700包括:处理器1701和接口1703,处理器1701与接口1703耦合。接口1703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接口1703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接口1703例如可以是接口电路。可选地,该计算机设备1700还包括存储器1702,处理器1701与存储器1702耦合,存储器1702用于存储处理器1701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701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701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当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701执行时,使得处理器1701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4)

1.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为所述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
根据所述数据相位差值确定所述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为所述每个设备在多个所述预设周期获取的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之间的偏差;
当存在目标设备的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调整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相位差值包括基准数据相位差值和其他数据相位差值,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为所述其他数据相位差值与所述基准数据相位差值的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数据相位差值为在第一个所述预设周期获取的所述数据相位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调整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相位跟踪关系和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调整所述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包括:
接收用户指定的所述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包括:
在所述目标网络中指定参考设备,并设置所述参考设备的相位标识;
基于所述参考设备发送的相位跟踪协商消息更新所述目标网络中其他设备的相位标识;
基于所述相位标识确定所述目标网络的相位跟踪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在所述发送端口和所述接收端口获取所述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
确定所述数据相位差值,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为所述发送时刻与所述接收时刻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在所述发送端口和所述接收端口接收到所述数据时开始计数,并在下一次接收到所述数据时停止计数,得到发送计数值和接收计数值;
确定所述数据相位差值,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为所述发送计数值与所述接收计数值的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存在目标设备的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调整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用于触发发送所述数据操作的计数器预设值;
当所述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大于时间预设值时,将所述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所述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差,所述相位调整值为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与所述时间预设值的差值;
当所述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小于时间预设值的负数时,将所述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所述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和。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存在目标设备的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调整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包括:
当存在目标设备的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调整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流量,以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
11.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数据相位差值,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为所述每个设备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相位差值确定所述每个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为所述每个设备在多个所述预设周期获取的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之间的偏差;
调整单元,用于当存在目标设备的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调整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相位差值包括基准数据相位差值和其他数据相位差值,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为所述其他数据相位差值与所述基准数据相位差值的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数据相位差值为在第一个所述预设周期获取的所述数据相位差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相位跟踪关系和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调整所述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发送相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用户指定的所述目标网络中每个设备的相位跟踪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目标网络中指定参考设备,并设置所述参考设备的相位标识;基于所述参考设备发送的相位跟踪协商消息更新所述目标网络中其他设备的相位标识;基于所述相位标识确定所述目标网络的相位跟踪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在所述发送端口和所述接收端口获取所述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确定所述数据相位差值,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为所述发送时刻与所述接收时刻的差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还用于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在所述发送端口和所述接收端口接收到所述数据时开始计数,并在下一次接收到所述数据时停止计数,得到发送计数值和接收计数值;确定所述数据相位差值,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为所述发送计数值与所述接收计数值的差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用于触发发送所述数据操作的计数器预设值;当所述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大于时间预设值时,将所述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所述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差,所述相位调整值为所述数据相位差值与所述时间预设值的差值;当所述目标设备的相位差值偏差小于时间预设值的负数时,将所述计数器预设值更新为所述计数器预设值与相位调整值的和。
20.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目标设备的所述相位差值偏差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根据所述相位差值偏差调整所述目标设备的发送流量,以调整目标设备的发送相位。
2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66372.5A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60552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6372.5A CN116055269A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6372.5A CN116055269A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5269A true CN116055269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22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6372.5A Pending CN116055269A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52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8754B (zh) 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EP2127167B1 (en) Multiplexed data stream circuit architecture
CN109391461B (zh) 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和设备
US11785113B2 (en) Client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982897B2 (en) Data block output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block outpu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340101B2 (en) Multiplexed data stream payload format
US20090154475A1 (en) Transport of aggregated client packets
US972945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dit-based link level flow control
CN110875796B (zh) 物理层端口通道化的方法和装置
US8976796B2 (en) Bandwidth reuse in multiplexed data stream
CN113366805A (zh) 报文调度方法、调度器、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15378874B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JP3357282B2 (ja) パケット送信方法
US20230412446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Slot and Related Apparatus
JP2003518874A (ja) データ通信
US201001580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eiving burst data using multiple upstream channels based on upstream bandwidth 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hfc network
CN116055269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24746B (zh) 一种业务比特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515283B2 (en) Transparent fiber channel link management for protocol transport
US20210185562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207720A1 (zh) 报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865810B (zh) 一种时间敏感网络中信用值流量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8055076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13292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7354159A (zh) 切片方法、业务处理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