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3067B - 键盘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键盘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3067B
CN116053067B CN202210716989.0A CN202210716989A CN116053067B CN 116053067 B CN116053067 B CN 116053067B CN 202210716989 A CN202210716989 A CN 202210716989A CN 116053067 B CN116053067 B CN 116053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buffer
clamping
key cap
key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69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3067A (zh
Inventor
雷平平
李海涛
李匡
许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169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306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1146 priority patent/WO202324629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3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3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3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3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 H01H13/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characterised by tactile feedback featur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及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按压缓冲减噪。该按键包括支撑板和位于支撑板一侧的多个按键;按键包括键帽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位于支撑板和键帽之间;键帽包括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背的内表面;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一卡持部连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支撑板连接;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卡持部连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支撑板连接;键帽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缓冲结构;当按压键帽时,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一缓冲结构接触,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一缓冲结构接触。

Description

键盘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键盘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如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键盘作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的重要部分之一,其是作为办公、学习等使用场景的主要输入设备,用户对其各种特性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对于经常使用键盘输入进行工作和学习的用户来说,用户对于键盘不仅仅有手感的体验需求,对按键静音的体验要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如何降低按键时的按压声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键盘及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按压缓冲减噪。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包括支撑板和多个按键;多个按键位于支撑板的一侧;按键包括键帽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位于支撑板和键帽之间;键帽包括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背的内表面;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一卡持部连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支撑板连接;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卡持部连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支撑板连接;键帽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缓冲结构;当按压键帽时,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一缓冲结构接触,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一缓冲结构接触。
通过在键帽上设置第一缓冲结构,在按压键帽时,升降组件与键帽上的第一缓冲结构接触,这样一来,当用户敲击按键时,第一缓冲结构可以起到键帽和升降组件间的碰撞缓冲,进而降低按键敲击的声音,避免升降组件与键帽接触,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为实施例中的第一滑动端,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为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动端,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为实施例中的第二转动端,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为实施例中的第二滑动端。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卡持部包括位于内表面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卡持分部,第二卡持部包括位于内表面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卡持分部;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一转动端;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为第一滑动端,第一滑动端包括两个第一卡接轴,两个第一卡接轴与两个第一卡持分部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第一支架与支撑板连接的一端为第一转动端,第一转动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滑动端和第二转动端;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为第二转动端,第二转动端包括两个第二卡接轴,两个第二卡接轴与两个第二卡持分部一一对应转动连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为第二滑动端,第二滑动端与支撑板滑动连接。即升降组件包括剪刀脚式的支架,该支架在按键时手感较好。当然,升降组件并不限于剪刀脚式的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卡持部包括位于内表面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卡持分部,第二卡持部包括位于内表面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卡持分部的基础上,第一缓冲结构延伸至两个第一卡持分部之间,以及,延伸至两个第二卡持分部之间,这样一来,第一缓冲结构还可以缓冲第一支架的第一滑动端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二转动端与键帽产生的碰撞,进一步降低按键敲击的声音。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键帽包括第一凹槽,键帽自内表面沿内表面指向外表面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第一缓冲结构位于第一凹槽内,提高第一缓冲结构与键帽的粘结面积,避免第一缓冲结构与键帽的内表面脱离。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键帽包括第一凹槽,且第一缓冲结构位于第一凹槽内的基础上,第一缓冲结构的外表面可以与内表面持平,也可以凸出于内表面。当凸出于内表面时,可以基本避免支架与键帽接触,防撞击噪声更好。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多个缓冲条;当按压键帽时,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缓冲条接触,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缓冲条接触。当然,第一缓冲结构的形状并不限于条形结构,即并不限于缓冲条,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结构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形、正方形等。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多个缓冲条的基础上,多个缓冲条包括两个缓冲条,两个缓冲条包括第一缓冲条和第二缓冲条;当按压键帽时,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一缓冲条接触,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二缓冲条接触;且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到第一缓冲条的距离相同;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到第二缓冲条的距离相同。这样设置,缓冲条的数量较少,降低成本。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多个缓冲条的基础上,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四个缓冲条,其中两个缓冲条为第一缓冲条;另外两个缓冲条为第二缓冲条;当按压键帽时,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两个第一缓冲条接触,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两个第二缓冲条接触;且两个第一缓冲条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的距离相同;以及,两个第二缓冲条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的距离相同。这样设置,缓冲条的数量较少,降低成本,且可以提高第一转动端和第二滑动端在按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四个缓冲条的基础上,第一缓冲条延伸至两个第二卡持分部之间,以及,第二缓冲条延伸至两个第一卡持分部之间;第一缓冲条到第二卡持分部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2mm;以及,第二缓冲条到第一卡持分部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2mm。即缓冲条和第一卡持分部以及第二卡持分部有一定的距离,如此一来,不会影响第一滑动端的第一卡接轴在第一卡持分部中的滑槽滑动,也不会影响第一转动端的第二卡接轴在第二卡持分部的卡持槽内转动,避免出现卡键。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背离外表面的一侧;第二表面到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5mm。即第一缓冲结构的厚度较薄,如此设置,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同时还不会影响升降组件的运动。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通过点胶工艺或双色注塑工艺等形成第一缓冲结构。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均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当按压键帽时,支撑板与位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上的第二缓冲结构接触,以及,与位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的第二缓冲结构接触。避免第一支架的第一滑动端和第二支架的第二转动端可能会由于受到较大的冲击与支撑板产生碰撞,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均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的基础上,第一支架包括第三表面和与第三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且第四表面位于第三表面背离内表面的一侧;第二支架包括第五表面和与第五表面相背的第六表面,第六表面位于第五表面背离内表面的一侧;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支架自第四表面沿第四表面指向第三表面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第二凹槽;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支架自第六表面沿第六表面指向第五表面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第三凹槽;位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上的第二缓冲结构位于第二凹槽内;位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的第二缓冲结构位于第三凹槽内。以提高第二缓冲结构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粘结面积。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位于第一支架与支撑板连接的一端上的第二缓冲结构位于第二凹槽内;位于第二支架与支撑板连接的一端上的第二缓冲结构位于第三凹槽内的基础上,位于第二凹槽内的第二缓冲结构突出于第四表面;以及,位于第三凹槽内的第二缓冲结构突出于第六表面,使得第一支架的第一滑动端和第二支架的第二转动端可以不与支撑板接触,进而避免了碰撞的发生。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均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的基础上,位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上的第二缓冲结构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相对两侧的距离相同;位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的第二缓冲结构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相对两侧的距离相同。这样设置,第二缓冲结构的数量较少,降低成本,以及减少组装工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键盘,具有相同的具有效果。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用户在使用该笔记本电脑时,按键敲击的声音较小,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盖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键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键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键盘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的单键位处于展开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中各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8所示键帽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性线路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性线路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单键位处处于折叠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单键位处处于折叠态时的原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键帽和升降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的单键位处于展开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键帽和升降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的单键位处于展开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组件的爆炸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显示部;20-主体部;100-笔记本电脑;
21-主体壳;22-键盘;23-触摸板;24-支撑板;25-软性电路板;26-按键;27-键帽;28-升降组件;
241-第一挂钩;242-第二挂钩;
251-开关电路;252-硅胶触点;
271-外表面;272-内表面;273-第一卡持部;274-第二卡持部;275-第一缓冲结构;276-第一凹槽;
2731-第一卡持分部;2732-滑槽;2741-第二卡持分部;2741a-第一子部;2741b-第二子部;2741c-第三子部;2741d-卡持槽;2751-缓冲条;2751a-第一表面;2751b-第二表面;2751c-第一缓冲条;2751d-第二缓冲条;
281-第一支架;282-第二支架;283-第二缓冲结构;
2811-第一滑动端;2813-第一侧壁;2812-第一转动端;2814-第二侧壁;2815-第一容纳腔;2816-第一卡接轴;2817-第二卡接轴;2818-限位孔;2821-第二滑动端;2823-第三侧壁;2822-第二转动端;2824-第四侧壁;2825-第二容纳腔;2826-第一安装槽;2827-第二安装槽;2828-第三卡接轴;2829-第四卡接轴;2830-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键盘作为办公和学习等使用场景的主要输入设备,用户对其例如按键静音等特性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键盘通常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上的软性线路板、位于软性线路板背离支撑板一侧的多个按键。每个按键包括键帽以及位于键帽和软性线路板之间的升降组件。在按压键帽实现按压触发及键帽回位过程中,升降组件用于基本支撑。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当用户敲击键盘,即键帽和升降组件在被按压时,键帽和升降组件之间会产生碰撞,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用户体验差。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通过在键帽上设置第一缓冲结构,在按压键帽时,升降组件与键帽上的第一缓冲结构接触,这样一来,当用户敲击按键时,第一缓冲结构可以起到键帽和升降组件间的碰撞缓冲,进而降低按键敲击的声音,避免升降组件与键帽接触,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机、计算器或者游戏手柄等。换言之,键盘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台式电脑的超薄键盘、轻办公的平板电脑或者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的键盘套、或者适配手机的小型键盘、计算器或者游戏手柄上的按键盘等。
下面结合电子设备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结构和降低撞击噪声的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1为笔记本电脑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笔记本电脑盖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后续各结构特征及结构特征的位置关系,以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来规定笔记本电脑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其中,X轴方向为笔记本电脑盖合后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为笔记本电脑盖合后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为笔记本电脑盖合后的厚度方向。
参见图1和2,笔记本电脑100包括显示部10和主体部20。显示部10和主体部20例如通过转轴(图中未示出)连接。显示部10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例如用于将主体部20输出的视频信号转化为图像进行显示。主体部20用于处理信息和数据等。主体部20包括主体壳21、键盘22和触摸板23。主体壳21、键盘22和触摸屏23可围城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印刷电路板、处理器和电池(图中均未示出)等结构。
参见图3-图6,键盘22包括支撑板24、位于支撑板24一侧的软性电路板25和位于软性线路板25背离支撑板24一侧的多个按键26,其中,按键26包括键帽27和升降组件28,升降组件28位于键帽27和软性电路板25之间。
沿Z轴方向,键帽27包括外表面271和内表面272。外表面271位于内表面272背离升降组件28的一侧。外表面271即为用户按压时的按压面。
结合图7和图8,内表面272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273和第二卡持部274,沿Y轴方向,第一卡持部273和第二卡持部274位于内表面272相对的两端。在一些实施例中,键帽27的四周折起90°,以形成一具有腔体结构的键帽,如图8所示。
沿X轴方向,第一卡持部273包括位于内表面272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每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上均开设有滑槽2732。
沿X轴方向,第二卡持部274包括位于内表面272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第二卡持分部2741包括第一子部2741a、第二子部2741b和第三子部2741c,第二子部2741b连接于第一子部2741a和第三子部2741c之间,第二子部2741b与内表面272接触,第三子部2741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部2741b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一子部2741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部2741b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第三子部2741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部2741b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子部2741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部2741b的延伸方向垂直,以使第一子部2741a、第二子部2741b和第三子部2741c之间形成一卡持槽2741d。
键帽27的内表面272上还设置有第一缓冲结构275。第一缓冲结构275的具体位置将在下文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缓冲结构275例如包括多个缓冲条2751,缓冲条2751的延伸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
为了提高缓冲条2751与键帽27的粘结面积,避免缓冲条2751与内表面272脱离,结合图9,键帽27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276,键帽27自内表面272沿内表面272指向外表面271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276。多个缓冲条2751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多个第一凹槽276内。其中,缓冲条2751可以与第一凹槽276持平,即缓冲条2751暴露于外侧的表面与内表面272持平;也可以突出于第一凹槽276,即缓冲条2751暴露于外侧的表面高于内表面272。
当然,第一缓冲结构275的形状并不限于条形结构,即并不限于缓冲条,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结构275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形、正方形等。
参见图6和图10,升降组件28包括一个第一支架281和一个第二支架282。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例如呈X型交叉设置,且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当然,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铰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均以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呈X型交叉设置,且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为例进行的说明。
结合图11,第一支架281包括第一滑动端2811和第一转动端2812,还包括连接第一滑动端2811和第一转动端2812的第一侧壁2813和第二侧壁2814,其中,沿Y轴方向,第一滑动端2811和第一转动端2812相对设置,沿X轴方向,第一侧壁2813和第二侧壁2814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滑动端2811、第一侧壁2813、第一转动端2812和第二侧壁2814首尾相连,且第一滑动端2811、第一侧壁2813、第一转动端2812和第二侧壁2814围绕形成一第一容纳腔2815。第二支架282例如容纳在该第一容纳腔2815内。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端2811、第一侧壁2813、第一转动端2812和第二侧壁2814可以一体成型;第一滑动端2811、第一侧壁2813、第一转动端2812和第二侧壁2814也可以分开成型,并通过焊接或粘合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均以第一滑动端2811、第一侧壁2813、第一转动端2812和第二侧壁2814一体成型为例进行的说明。
继续参见图11,沿X轴方向,第一滑动端281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接轴2816,沿X轴方向,两个第一卡接轴2816分别设置于第一滑动端2811相背的两个侧面上且位置相对。例如,第一滑动端2811的局部凸起形成该第一卡接轴2816。沿X轴方向,第一转动端281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接轴2817,沿X轴方向,两个第二卡接轴2817分别设置于第一转动端2812相背的两个侧面上且位置相对。例如,第一转动端2812的局部凸起形成该第二卡接轴2817。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合等方式将第一卡接轴2816固定于第一滑动端2811,以及将第二卡接轴2817固定于第一转动端2812。
其中一个第一卡接轴2816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中的滑槽2732内,另一个第一卡接轴2816位于另一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中的滑槽2732内,以使两个第一卡接轴2816与两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图8所示)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亦即两个第一卡接轴2816可在两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中的滑槽2732沿Y轴滑动。此外,由于第一卡持分部2731对第一卡接轴2816的卡持,使得第一滑动端2811与内表面272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便第一卡接轴2816的滑动,避免出现卡键,影响手感。
两个第二卡接轴2817与支撑板24的第一挂钩(下文中详细介绍)转动连接。
继续参见图11,第一侧壁2813和第二侧壁2814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2818,两个限位孔2818的开口方向相对。
结合图12,第二支架282包括第二滑动端2821和第二转动端2822,还包括连接第二滑动端2821和第二转动端2822的第三侧壁2823和第四侧壁2824,其中,沿Y轴方向,第二滑动端2821和第二转动端2822,沿X轴方向,第三侧壁2823和第四侧壁2824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二滑动端2821、第三侧壁2823、第二转动端2822和第四侧壁2824首尾相连,且第二滑动端2821、第三侧壁2823、第二转动端2822和第四侧壁2824围绕形成一第二容纳腔2825。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滑动端2821、第三侧壁2823、第二转动端2822和第四侧壁2824可以一体成型;第二滑动端2821、第三侧壁2823、第二转动端2822和第四侧壁2824也可以分开成型,并通过焊接或粘合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均以第二滑动端2821、第三侧壁2823、第二转动端2822和第四侧壁2824一体成型为例进行的说明。
继续参见图12,沿X轴方向,第二滑动端2821相对的两端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2826,第二转动端2822相对的两端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槽2827。第一安装槽2826设置有第三卡接轴2828,以及,第二安装槽2827设置有第四卡接轴2829。
两个第三卡接轴2828与支撑板24的第二挂钩(下文中详细介绍)滑动连接。
其中一个第四卡接轴2829位于其中一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中的卡持槽2741d内,另一个第四卡接轴2829位于另一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中的卡持槽2741d内,以使两个第四卡接轴2829与两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图8所示)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亦即两个第四卡接轴2829可在两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中的卡持槽2741d内转动。此外,由于第二卡持分部2741对第四卡接轴2829的卡持,使得第二转动端2822与内表面272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便第四卡接轴2829的转动,避免出现卡键,影响手感。
继续参见图12,第三侧壁2823和第四侧壁2824上分别设置有转动轴2830,两个转动轴2830分别位于第三侧壁2823和第四侧壁2824相背的两个侧面上且位置相对。第二支架282的两个转动轴2830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架281的两个限位孔2818中,以实现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的连接,且转动轴2830可在限位孔2818转动,以使升降组件28可以根据所受到的作用力展开或折叠。
参见图13和图14,软性线路板25上设置有开关电路251,按键26在被按压的过程中,可将软性线路板25上的开关电路251中原本处于断路状态的触点接通,从而实现按键所对应的输入功能。为了提供按键弹力及手感,软性线路板25上还设置有硅胶触点252,位于软性线路板25和内表面272之间,且沿Z轴方向,硅胶触点252的一端与软性电路板25相抵接,另一端穿过升降支架28的第二容纳腔2825与内表面272相抵接。当按键26未被按压时,由于键帽27重量较轻,硅胶触点252发生微小形变,以为未被按压的键帽27提供弹性支撑力。按键26在被按压的过程中,硅胶触点252被压缩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可将软性线路板25上的开关电路251中原本处于断路状态的触点接通,并积蓄弹性力,以为键帽27提供回弹力。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硅胶触点252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示例,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弹簧或击发弹片等提供按键弹力。
参见图15和图16,沿Y轴方向,支撑板24相对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挂钩241和第二挂钩242。第一挂钩241和第二挂钩242的数量均为两个。沿X轴方向,两个第一挂钩241分别设置于支撑板24相对的两端,两个第二挂钩242设置于支撑板24相对的两端。
其中一个第二卡接轴2817位于其中一个第一挂钩241内,另一个第二卡接轴2817位于另一个第一挂钩241内,以使两个第二卡接轴2817(图10所示)与两个第一挂钩241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亦即两个第二卡接轴2817可在两个第一挂钩241上转动。
其中一个第三卡接轴2828位于其中一个第二挂钩242内,另一个第三卡接轴2828位于另一个第二挂钩242内,以使两个第三卡接轴2828(图10所示)与两个第二挂钩242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亦即两个第三卡接轴2828可在两个第二挂钩242上沿Y轴滑动。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6,当未按压键帽27,即未对键帽27施加作用力时,升降组件28处于竖向伸展、横向收回的展开态,此时键帽27与支撑板24之间的距离最大。参见图17,当按压键帽27,即对键帽27施加作用力时,第一滑动端2811的两个第一卡接轴2816在键帽27的内表面272上的两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中的滑槽2732沿Y轴滑动,第一转动端2812的两个第二卡接轴2817在支撑板24上的第一挂钩241上转动,第二滑动端2821的两个第三卡接轴2828在支撑板24上的第二挂钩242上沿Y轴滑动,以及,第二转动端2822的两个第四卡接轴2829在键帽27的内表面272上的两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的卡持槽2741d内转动,以使升降组件28处于竖向收回、横向展开的折叠态,此时键帽27与支撑板24之间的距离最小。当对键帽27施加作用力时,键帽27由静止状态变为快速的运动状态,即快速的朝向支撑板24的方向运动,当减速到零时,升降组件28处于竖向收回、横向展开的折叠态。在键帽27由运动直至减速到零的过程中,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可能会由于受到较大的冲击与键帽27产生碰撞,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
结合图18和图19,当升降组件28处于竖向收回、横向展开的折叠态时,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与缓冲条2751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交叠,这样一来,当对键帽27施加作用力时,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与缓冲条2751接触,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与缓冲条2751接触,通过缓冲条2751缓冲键帽27和升降组件28间的碰撞,进而降低按键敲击的声音,避免升降组件28与键帽27接触,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提高用户体验。
由上文可知,由于第一卡持分部2731对第一卡接轴2816的卡持,使得第一滑动端2811与内表面272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及,由于第二卡持分部2741对第四卡接轴2829的卡持,使得第二转动端2822与内表面272具有一定的间隙,因此,在键帽27由运动直至减速到零的过程中,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也可能会由于受到较大的冲击与键帽27产生碰撞,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
基于此,继续参见图18和图19,缓冲条2751延伸至两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之间,以及,延伸至两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之间。当缓冲条2751延伸至两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之间,以及,延伸至两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之间时,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也与缓冲条2751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交叠,这样一来,缓冲条2751还可以缓冲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与键帽27产生的碰撞,进一步降低按键敲击的声音。
为了避免缓冲条2751影响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的滑动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的转动。继续参见图18,沿Z轴方向,缓冲条2751包括第一表面2751a和与第一表面2751a相背的第二表面2751b,且第二表面2751b位于第一表面2751a背离外表面271的一侧;第二表面2751b到内表面272的距离H1小于或等于0.15mm。即缓冲条2751的厚度较薄,如此设置,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同时还不会影响升降组件28的运动。
对于缓冲条2751的形成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对缓冲条2751的形成过程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通过贴附背胶、点胶工艺或双色注塑工艺(例如参见图20)等形成缓冲条2751。其中,缓冲条2751的材料例如包括热熔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软胶或硅胶等。
对于缓冲条2751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个数,本申请实施例对缓冲条2751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个数不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续参见图19,第一缓冲结构275包括四个缓冲条2751,其中两个缓冲条为第一缓冲条2751c,另外两个缓冲条为第二缓冲条2751d。当升降组件28处于竖向收回、横向展开的折叠态时,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与第一缓冲条2751c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交叠,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与第二缓冲条2751d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交叠,这样一来,当按压键帽27时,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与两个第一缓冲条2751c接触,避免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与键帽27接触,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与两个第二缓冲条2751d接触,避免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与键帽27接触,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
此外,两个第一缓冲条2751c到第一转动端2812的相对的两侧的距离相同,即其中一个第一缓冲条2751c到第一转动端2812其中一侧的距离为H2,其中一个第一缓冲条2751c到第一转动端2812其中一侧的距离为H3,H2等于H3。以及,两个第二缓冲条2751d到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的相对的两侧的距离相同,即其中一个第二缓冲条2751d到第二滑动端2821其中一侧的距离为H4,其中一个第二缓冲条2751d到第二滑动端2821其中一侧的距离为H5,H4等于H5。这样设置,缓冲条2751的数量较少,降低成本,且可以提高第一转动端2812和第二滑动端2821在按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此情况下,继续参见图19,第一缓冲条2751c延伸至两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之间,以及,第二缓冲条2751d延伸至两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之间,两个第一缓冲条2751c到两个第二卡持分部2741的最近距离H6大于或等于2mm;以及,两个第二缓冲条2751d到两个第一卡持分部2731的最近距离H7大于或等于2mm。即缓冲条2751和第一卡持分部2731以及第二卡持分部2741有一定的距离,如此一来,不会影响第一滑动端2811的第一卡接轴2816在第一卡持分部2731中的滑槽2732沿Y轴滑动,也不会影响第一转动端2812的第二卡接轴2817在第二卡持分部2741的卡持槽2741d内转动,避免出现卡键。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1,多个缓冲条2751包括两个缓冲条2751,两个缓冲条包括一个第一缓冲条2751c和一个第二缓冲条2751d。当升降组件28处于竖向收回、横向展开的折叠态时,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与第一缓冲条2751c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交叠,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与第二缓冲条2751d在内表面272的正投影交叠,这样一来,当按压键帽27时,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与两个第一缓冲条2751c接触,避免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与键帽27接触,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与两个第二缓冲条2751d接触,避免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与键帽27接触,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
此外,第一支架281的第一转动端2812的相对的两侧到第一缓冲条2751c的距离相同,即第一转动端2812其中一侧到第一缓冲条2751c的距离为H8,第一转动端2812另一侧到第一缓冲条2751c的距离为H9,H8等于H9。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滑动端2821的相对的两侧到第二缓冲条2751d的距离相同,即第二滑动端2821其中一侧到第二缓冲条2751d的距离为H10,第二滑动端2821另一侧到第二缓冲条2751d的距离为H11,H10等于H11。这样设置,缓冲条2751的数量进一步较少,降低成本。
考虑到,键帽27和升降组件28在被按压时,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和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可能会与支撑板24产生碰撞,进而导致撞击噪声。基于此,参见图22和图23,沿Z轴方向,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以及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背离内表面272的一侧上均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283。当升降组件28处于竖向收回、横向展开的折叠态时,支撑板24与第一滑动端2811上的第二缓冲结构283接触,以及,与第二转动端2822上的第二缓冲结构283接触,在键帽27由运动直至减速到零的过程中,避免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和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可能会由于受到较大的冲击与支撑板24产生碰撞,进而导致较大的撞击噪声。
在此情况下,结合图24,为了提高第二缓冲结构283与第一支架281和第二支架282的粘结面积,沿Z轴方向,第一滑动端2811包括第三表面2811a和与第三表面2811a相背的第四表面2811b,且第四表面2811b位于第三表面2811a背离键帽27的内表面272的一侧。第二转动端2822包括第五表面2822a和与第五表面2822a相背的第六表面2822b,第六表面2822b位于第五表面2822a背离键帽27的内表面272的一侧。第一滑动端281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811c,第一滑动端2811自第四表面2811b沿第四表面2811b指向第三表面2811a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该第二凹槽第二凹槽2811c。第二转动端2822包括第三凹槽2822c,第二转动端2822自第六表面2822b沿第六表面2822b指向第五表面2822a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该第三凹槽2822c。位于第一滑动端2811上的第二缓冲结构283位于第二凹槽2811c内,位于第二转动端2822上的第二缓冲结构283位于第三凹槽2822c内。
在此情况下,位于第二凹槽2811c内的第二缓冲结构283可以与第四表面2811b持平;以及,位于第三凹槽2822c内的第二缓冲结构283与第六表面2822b持平。或者,位于第二凹槽2811c内的第二缓冲结构283突出于第四表面2811b;以及,位于第三凹槽2822c内的第二缓冲结构283突出于第六表面2822b。当位于第二凹槽2811c内的第二缓冲结构283突出于第四表面2811b;以及,位于第三凹槽2822c内的第二缓冲结构283突出于第六表面2822b时,使得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和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可以不与支撑板24接触,进而避免了碰撞的发生。
对于第二缓冲结构283的设置位置、形状以及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缓冲结构283的设置位置、形状以及数量进行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5,第二缓冲结构283为长条形,且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且位于第一支架281的第一滑动端2811上的第二缓冲结构283的数量以及位于第二支架282的第二转动端2822的第二缓冲结构283的数量均为一,且位于第一滑动端2811上的第二缓冲结构283到第一滑动端2811相对两侧的距离相同,即第一滑动端2811其中一侧到第二缓冲结构的距离为H12,第一滑动端2811另一侧到二缓冲结构的距离为H13,H12等于H13,以及,位于第二转动端2822上的第二缓冲结构到第二转动端2822相对两侧的距离相同,即第二转动端2822其中一侧到第二缓冲结构的距离为H14,第二转动端2822另一侧到第二缓冲结构的距离为H15,H14等于H15。这样设置,第二缓冲结构283的数量较少,降低成本,以及减少组装工艺。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
多个按键,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键帽之间;
所述键帽包括外表面和与所述外表面相背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持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所述键帽的所述内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缓冲结构;当按压所述键帽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接触,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接触;
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均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当按压所述键帽时,所述支撑板与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接触,以及,与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接触;
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位于所述内表面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卡持分部,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位于所述内表面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卡持分部;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一转动端;
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滑动端包括两个第一卡接轴,两个第一卡接轴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持分部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转动端,所述第一转动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滑动端和第二转动端;
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包括两个第二卡接轴,两个第二卡接轴与两个所述第二卡持分部一一对应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二滑动端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卡持分部之间,以及,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卡持分部之间;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且所述第四表面位于所述第三表面背离所述内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五表面和与所述第五表面相背的第六表面,所述第六表面位于所述第五表面背离所述内表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支架自所述第四表面沿所述第四表面指向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包括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支架自所述第六表面沿所述第六表面指向所述第五表面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三凹槽;
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包括第一凹槽,所述键帽自所述内表面沿所述内表面指向所述外表面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凸出于所述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多个缓冲条;
当按压所述键帽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缓冲条接触,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缓冲条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两个缓冲条,两个所述缓冲条包括第一缓冲条和第二缓冲条;
当按压所述键帽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缓冲条接触,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缓冲条接触;
且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到所述第一缓冲条的距离相同;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到所述第二缓冲条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缓冲条和两个第二缓冲条;
当按压所述键帽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条接触,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条接触;
且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条到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的距离相同;以及,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条到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的距离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条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卡持分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缓冲条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卡持分部之间;
所述第一缓冲条到所述第二卡持分部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2mm;以及,所述第二缓冲条到所述第一卡持分部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背离所述外表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表面到所述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通过点胶工艺或双色注塑工艺形成所述第一缓冲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突出于所述第四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突出于所述第六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到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相对两侧的距离相同;
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到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相对两侧的距离相同。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键盘。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
CN202210716989.0A 2022-06-23 2022-06-23 键盘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053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6989.0A CN116053067B (zh) 2022-06-23 2022-06-23 键盘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91146 WO2023246299A1 (zh) 2022-06-23 2023-04-27 键盘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6989.0A CN116053067B (zh) 2022-06-23 2022-06-23 键盘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3067A CN116053067A (zh) 2023-05-02
CN116053067B true CN116053067B (zh) 2023-11-24

Family

ID=8612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6989.0A Active CN116053067B (zh) 2022-06-23 2022-06-23 键盘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3067B (zh)
WO (1) WO20232462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3067B (zh) * 2022-06-23 2023-11-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键盘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2120U (en) * 2008-10-28 2009-03-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 button structure
CN101436481A (zh) * 2008-12-12 2009-05-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7492462A (zh) * 2017-07-31 2017-12-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给按键结构润滑的方法及具有润滑油膜的按键结构
TWI623955B (zh) * 2017-02-17 2018-05-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TWI763423B (zh) * 2021-04-12 2022-05-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減噪效果的按鍵與鍵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3547B (zh) * 2018-03-16 2019-03-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CN116053067B (zh) * 2022-06-23 2023-11-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键盘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2120U (en) * 2008-10-28 2009-03-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 button structure
CN101436481A (zh) * 2008-12-12 2009-05-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I623955B (zh) * 2017-02-17 2018-05-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CN107492462A (zh) * 2017-07-31 2017-12-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给按键结构润滑的方法及具有润滑油膜的按键结构
TWI763423B (zh) * 2021-04-12 2022-05-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減噪效果的按鍵與鍵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3067A (zh) 2023-05-02
WO2023246299A1 (zh)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28015A (en) Low profile keyboard keyswitch using a double scissor movement
CN116053067B (zh) 键盘及电子设备
US20170277227A1 (en) Keyboard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same
US5971637A (en) Low profile keyboard
TWI416564B (zh) 按鍵結構
US7782304B2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able keyboard arrangements
JP2014067396A (ja) 電子機器
CN214311665U (zh) 触控板结构
US20190244772A1 (en) Keyboard device
WO2023010938A1 (zh)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CN114185442A (zh) 触摸板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7768166B (zh) 键盘
WO2002063646A2 (en) Keyswitch
TW201832260A (zh) 鍵盤
CN111584279A (zh) 键盘装置
US11670465B2 (en) Key structure
CN112204691B (zh) 一种输入装置及含有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US20100288613A1 (en) Keypa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JP2003031067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CN211404376U (zh) 按键结构
US8253045B2 (en) Keypa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8461342A (zh) 键盘
CN108666162B (zh) 键盘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CN218769215U (zh) 按键及键盘
CN111526230B (zh) 柔性机壳组件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