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2811A -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2811A
CN116052811A CN202211708533.6A CN202211708533A CN116052811A CN 116052811 A CN116052811 A CN 116052811A CN 202211708533 A CN202211708533 A CN 202211708533A CN 116052811 A CN116052811 A CN 116052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gim
unequal
asphalt concrete
bridge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085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2811B (zh
Inventor
杜江波
罗伟平
张振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outh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outh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outh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085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2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2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2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2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2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60/00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or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their design, synthesis, processing, characterisation or uti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30Prediction of properties of chemical compounds, compositions or mixtur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70Machine learning, data mining or chemometr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26Composi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切割处理不等厚钢板;成型不同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并测定其内部空隙率与各节段的开口空隙平均深度;结合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参数,计算其空隙量;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拟合得到粘结剂用量关于开口空隙平均深度和空隙量的曲面函数;根据曲面确定五种粘结剂用量;成型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并测定其剪切强度;判定最佳粘结剂用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空隙率与最佳粘结剂用量的关系曲线。本发明可有效改善铺装厚度过渡区的受力状态,解决铺装层间粘结性能临近最低设计要求的问题,提供合理具体的粘结剂用量取值依据,显著提升对工程成本的控制,符合现代社会的绿色环保理念。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新建钢结构桥梁通过根据结构应力分布对钢桥面板厚度进行调控的方法,得到不等厚钢桥面板,不等厚钢桥面包括相互连接的薄钢区、过渡钢区和厚钢区,其中过渡钢区位于薄钢区与厚钢区之间,这种设计实现了在应力集中节段提升钢桥面板刚度,降低钢桥面板挠曲变形量的目的。不等厚钢桥面板过渡钢区上方的铺装易因较高的内部应力而发生微小开裂,外界水侵入后将对钢桥面板产生侵蚀作用,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其次,不等厚钢桥面铺装较厚节段容易发生雨水集聚,层间粘结须抵御孔隙水的反复冲刷作用;再者,不等厚钢桥面板过渡钢区上方铺装还将承担车辆荷载的推挤作用,强效的层间粘结是避免过渡钢区上方铺装产生早期破坏的重要保障。
防水粘结剂的用量对钢桥面铺装服役性能的影响显著,层间粘结不仅是抵御外界水对钢板侵蚀作用的关键,还是构成铺装-钢桥面板牢固粘结体系的主体部分。现有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参考等厚式钢桥面铺装进行,主要可分为经验法与现场法两种,经验法依赖于同类型工程中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取值,而现场法则依赖于大量的重复性试验,二者均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现场试错,且缺乏科学依据,其既未将不等厚钢桥面铺装过渡钢区的特殊设计纳入考虑,也缺少对增强不等厚铺装雨水积聚节段的性能考虑,导致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各节段的层间粘结性能差异性大、防水能力不足,使其无法完全发挥不等厚设计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防水粘结剂用量过少,不易提供足够的粘结效果,不仅无法保护钢桥结构,也难以保证铺装与钢桥面板的有效粘结;防水粘结剂用量过高则会在铺装与钢桥面板之间存有富余的游离粘结剂,不但无法获得可靠粘结,更会徒增工程成本。
现有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确定方法较少,且暂无针对不等厚铺装设计的防水粘结剂用量确定方法,为实现不等厚钢桥面铺装的推广与应用,亟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水粘结剂用量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有效解决了不等厚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剂用量的确定缺乏依据的问题,以及通过现有方法所得粘结剂用量无法满足不等厚钢桥面铺装性能需求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高,耗费时间少的优点。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若干块桥面同型钢材,所述桥面同型钢材为与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钢材型号相同的钢材,通过抛丸除锈将若干块所述桥面同型钢材的表面状态处理至均与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状态一致,通过切割拼接得到若干块宽度为d的不等厚钢板;所述不等厚钢桥面与所述不等厚钢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薄钢区、厚钢区和过渡钢区,所述不等厚钢板的所述过渡钢区的长度l和正切值φ分别与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所述过渡钢区的长度l和正切值φ相同,所述若干块不等厚钢板包括若干块第一不等厚钢板、若干块第二不等厚钢板和若干块备用不等厚钢板;
采用碾压法分别在若干块所述第一不等厚钢板上成型不同标准空隙率VVi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得到若干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包括依次连接的薄沥青区,厚沥青区和过渡沥青区,养生脱模后分别测定若干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并分别通过测定与计算得到若干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所述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和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其中所述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和所述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通过测量得到,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通过计算得到;
分别计算若干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所述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以及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
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分别拟合若干块所述第一不等厚钢板的目标防水粘结剂用量mGi与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和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之间的曲面关系,分别得到若干mGi-f(DS,VO)曲面,所述mGi-f(DS,VO)曲面包括mGi-f(DSm,VOm)曲面、mGi-f(DSl,VOl)曲面和mGi-f(DSr,VOr)曲面;
分别在若干所述mGi-f(DS,VO)曲面的mGi-VO面中取中心点的mGi坐标mGim为基准,上下浮动30%和60%,分别得到若干组防水粘结剂用量mGim-60、mGim-30、mGim、mGim+30、mGim+60,按所述若干组防水粘结剂用量分别在若干块所述第二不等厚钢板的表面进行涂布,得到若干粘结层;
采用碾压法分别在若干所述粘结层的上方成型第二沥青混凝土层,若干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相同,待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养生脱模后,通过剪切试验分别对不同防水粘结剂用量下的若干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二不等厚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τ进行测量;
绘制所述剪切强度τ随所述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图,对所述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若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该mGim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均不在0.8~1.2的范围内时,若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mGim+30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以及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均不在0.8~1.2的范围内时,若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mGim-30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mGim+20和mGim-30均不适用于作为最佳粘结剂用量时,则以剪切强度τ的峰值对应的防水粘结剂用量为基准,上下浮动30%和60%,得到五种防水粘结剂用量,在若干所述备用不等厚钢板的表面进行涂布,得到若干新粘结剂层,接着采用碾压法分别在若干新粘结剂层上方成型与原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相同的第三沥青混凝土层,待养生脱模后,通过剪切试验测定所述五种防水粘结剂用量下的若干所述第三沥青混凝土层与所述备用不等厚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τ,绘制所述剪切强度τ随所述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图,重新对所述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和对应的最佳防水粘结剂用量mOi进行拟合,得到关系曲线VVi-mOi,此曲线即为所述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取值依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有效解决了不等厚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剂用量的确定缺乏依据的问题,以及通过现有方法所得粘结剂用量无法满足不等厚钢桥面铺装性能需求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高,耗费时间少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03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041
其中;lO为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在其厚度变化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长度lO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长度lOr、所述厚沥青区的长度lOl以及所述过渡沥青区的长度lOm
在计算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时,所述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采用所述薄沥青区的长度lOr进行计算,所述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采用所述厚沥青区的长度lOl进行计算,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采用所述过渡沥青区的长度lOm进行计算;
在所述mGi-f(DS,VO)曲面上,所述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与所述所述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对应,所述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与所述所述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对应,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与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碾压的次数与施工的温度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碾压的次数与施工的温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通过铺砂法测定,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的通过手持激光器扫描测定与计算。
前述30%和60%记为α和2α,α取值应基于粘结剂的高温黏度进行选取,溶剂型沥青粘结剂的α宜取10%~20%,环氧类粘结剂的α宜取20%~40%;优选地,不等厚钢桥面铺装一般采用环氧类粘结剂作为层间材料,取其α为30%。
前述范围0.8-1.2记为(1-β)~(1+β),β根据不等厚钢桥面铺装的设计要求来确定,取值范围为0.1~0.3;优选地,β取值一般为0.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实验方法可操作性高,耗费时间少,所需试验设备均包含在钢桥面铺装工程的项目实验室中,可于正式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在现场进行同步实验,为防水粘结剂的施工提供依据或工艺校准;
2.与现有防水粘结剂用量的确定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充分考虑不等厚的特殊设计,通过分节段考虑防水粘结剂的最佳用量,可充分保障不等厚钢桥面铺装与钢桥面板间的牢固粘结,有效抵御外界水在铺装中的侵蚀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不等厚钢桥面铺装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mGi-f(DS,VO)曲面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剪切强度随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空隙率VVi与对应的最佳防水粘结剂用量mOi的关系曲线VVi-mOi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所述的mGi-f(DS,VO)曲面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所述的剪切强度随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空隙率VVi与对应的最佳防水粘结剂用量mOi的关系曲线VVi-mOi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所述不等厚钢桥面包括薄钢区、厚钢区和过渡钢区,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底面为平面,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顶面为随厚度的变化而起伏的面,所述不等厚钢桥面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层间防水粘结剂,不等厚钢桥面过渡钢区的正切值φ为1:8,过渡钢区斜面长度l为8.06cm,设计表面粗糙度为40~80μm,由于该桥过渡钢区多达16处,且工程位于多雨地区,其铺装对防水与层间粘结性能的要求严苛,防水粘结剂的最佳用量采用传统的方法难以确定,但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若干块与不等厚钢桥面的钢材型号相同型号的钢材,即桥面同型钢材,通过抛丸除锈使若干块桥面同型钢材的表面状态均与不等厚钢桥面的状态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通过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至60μm,依照不等厚钢桥面的尺寸参数,通过切割拼接得到若干块不等厚钢板,且所述不等厚钢板也包括薄钢区、厚钢区和过渡钢区,不等厚钢板过渡钢区的长度l和正切值φ均与不等厚钢桥面的过渡钢区的长度l和正切值φ相同,若干块不等厚钢板包括若干块第一不等厚钢板、若干块第二不等厚钢板和若干块备用不等厚钢板;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切割拼接得到与不等厚钢桥比例相同的若干块不等厚钢板,以节省材料。所述过渡钢区的正切值φ是指过渡钢区的底面与斜面形成的锐角对应的正切值。
采用轮碾法在3块第一不等厚钢板上分别成型标准空隙率VVi为1.0%、2.0%与3.0%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一块第一不等厚钢板沿其厚度变化的方向平均分为3个部分,在3个部分分别成型标准空隙率VVi为1.0%、2.0%与3.0%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以节省测试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成型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养生脱模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表面为平面,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为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与第一不等厚钢板接触的面,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随不等厚钢桥面的顶面的起伏而起伏,第一沥青混凝土层按其自身的厚度进行分类后,包括薄沥青区,厚沥青区和过渡沥青区,薄沥青区位于厚钢区的上方,厚沥青区位于薄钢区的上方,过渡沥青区位于过渡钢区的上方,采用铺砂法测定3块第一不等厚钢板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采用手持激光扫描仪通过测定与计算得到3块第一不等厚钢板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包括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和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其中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和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可以通过手持激光扫描仪直接测量得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需通过计算得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061
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的测量及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062
基于测得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结合不等厚钢桥面的尺寸参数,计算若干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063
其中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所述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以及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lO为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长度,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长度是指所述第一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表面在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变化的方向上的长度,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长度lO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长度lOr、所述厚沥青区的长度lOl以及所述过渡沥青区的长度lOm;d为所述不等厚钢板的宽度。
在计算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时,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采用薄沥青区的长度lOr进行计算,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采用厚沥青区的长度lOl进行计算,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采用过渡沥青区的长度lOm进行计算;
在mGi-f(DS,VO)曲面上,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与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对应,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与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对应,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与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对应。
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的测试结果和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I相关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071
本实施例前述的内容提及了三种标准空隙率VVi,接下来的步骤以标准空隙率VVi=2.0%为例进行计算,其他两种标准空隙率VVi的计算不再赘述。
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拟合第一不等厚钢板的目标防水粘结剂用量mGi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和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之间的曲面关系,得到mGi-f(DS,VO)曲面,如图1所示。
在mGi-f(DS,VO)曲面的mGi-VO面中取中心点的mGi坐标mGim=0.55kg/m2为基准,上下浮动α、2α,其中0%<α<50%,得到一组共5种防水粘结剂用量mGim-2α、mGim-α、mGim、mGim+α、mGim+2α,其中所述mGim-2α为mGim×(1-2α),所述mGim-α为mGim×(1-α),mGim、mGim+α和mGim+2α的算法与mGim-2α、mGim-α类似,故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粘结剂为环氧树脂粘结剂,根据环氧树脂粘结剂的高温黏度取α为30%,依照0.22kg/m2、0.385kg/m2、0.55kg/m2、0.715kg/m2与0.88kg/m25种粘结剂用量分别在5个第二不等厚钢板的表面进行涂布,得到5个粘结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α基于所述粘结剂的种类进行选取,具体地,不同种类的粘结剂的高温粘度可能不同,α是根据粘结剂的高温粘度选取,所述粘结剂为乳化沥青粘结剂时,α取值为10%~20%,所述粘结剂为环氧类粘结剂时,α取值为20%~40%
待粘结层养生完成后,采用轮碾法在5个粘结层的上方成型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与对应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相同,均为2%,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碾压的次数与施工温度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碾压的次数与施工温度相同,待第二沥青混凝土层养生脱模后,通过剪切试验分别对5中防水粘结剂用量下的第二沥青混凝土层与第二不等厚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τ进行测量;
绘制剪切强度τ随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图,如图2所示,对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由于粘结剂用量mGim=0.55kg/m2对应剪切强度τ与粘结剂用量为mGim-α=0.385kg/m2对应剪切强度τ和mGim+α=0.715kg/m2对应剪切强度τ间的比值处于0.8~1.2的范围内,故取0.55kg/m2为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粘结剂的最佳用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的规则为:若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该mGim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均不在0.8~1.2的范围内时,若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mGim+30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以及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均不在0.8~1.2的范围内时,若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mGim-30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mGim+30和mGim-30均不适用于作为最佳粘结剂用量时,则以剪切强度τ的峰值对应的防水粘结剂用量为基准,上下浮动30%和60%,得到五种防水粘结剂用量,在若干备用不等厚钢板的表面进行涂布,得到若干新粘结剂层,接着采用碾压法分别在若干新粘结剂层上方成型与原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相同的第三沥青混凝土层,待养生脱模后,通过剪切试验测定五种防水粘结剂用量下的若干第三沥青混凝土层与备用不等厚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τ,绘制剪切强度τ随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图,重新对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采用前述方法得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为1.0%与3.0%时的最佳粘结剂用量mOi,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沥青混凝土的标准空隙率VVi和对应的最佳防水粘结剂用量mOi进行拟合,得到沥青混凝土的标准空隙率VVi与对应的最佳防水粘结剂用量mOi的关系曲线VVi-mOi,在本实施例中,出于对拟合结果的优化,本实施例还采用上述方法得到了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为1.5%与2.5%时的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并将其体现在前述关系曲线VVi-mOi中,如图3所示,此曲线即为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取值依据。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采用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和开口孔隙量作为防水粘结剂用量的确定基础,可以通过有限的试验与计算过程获取适用于不等厚钢桥面铺装的防水粘结剂用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实验方法可操作性高,耗费时间少,所需试验设备均包含在钢桥面铺装工程的项目实验室中,可于正式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在现场进行同步实验,为防水粘结剂的施工提供依据或工艺校准;
与现有防水粘结剂用量的确定方法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实验方法充分考虑不等厚的特殊设计,通过分节段考虑防水粘结剂的最佳用量,可充分保障不等厚钢桥面铺装与钢桥面板间的牢固粘结,有效抵御外界水在铺装中的侵蚀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不等厚钢桥面铺装的优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所述不等厚钢桥面包括薄钢区、厚钢区和过渡钢区,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底面为平面,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顶面为随厚度的变化而起伏的面,所述不等厚钢桥面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层间防水粘结剂,不等厚钢桥面过渡钢区的正切值φ为1:12,过渡钢区斜面长度l为12cm,设计表面粗糙度为50~80μm,由于该桥过渡钢区多达10处,不等厚钢桥面铺装所承担的重载比例高、交通量大,铺装层间剪应力集中显著,需科学选取层间粘结剂的用量,以降低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发生剪切破坏的风险。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若干块与不等厚钢桥面的钢材型号相同型号的钢材,即桥面同型钢材,通过抛丸除锈使若干块桥面同型钢材的表面状态均与不等厚钢桥面的状态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通过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至70μm,依照不等厚钢桥面的尺寸参数,通过切割拼接得到若干块不等厚钢板,且所述不等厚钢板也包括薄钢区、厚钢区和过渡钢区,不等厚钢板过渡钢区的长度l和正切值φ均与不等厚钢桥面的过渡钢区的长度l和正切值φ相同,若干块不等厚钢板包括若干块第一不等厚钢板、若干块第二不等厚钢板和若干块备用不等厚钢板;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切割拼接得到与不等厚钢桥比例相同的若干块不等厚钢板,以节省材料。所述过渡钢区的正切值φ是指过渡钢区的底面与斜面形成的锐角对应的正切值。
采用轮碾法在4块第一不等厚钢板上分别成型标准空隙率VVi为1.0%、2.0%、3.0%与4.0%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一块第一不等厚钢板沿其厚度变化的方向平均分为3个部分,在3个部分分别成型标准空隙率VVi为1.0%、2.0%、3.0%与4.0%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以节省测试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成型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养生脱模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表面为平面,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为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与第一不等厚钢板接触的面,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随不等厚钢桥面的顶面的起伏而起伏,第一沥青混凝土层按其自身的厚度进行分类后,包括薄沥青区,厚沥青区和过渡沥青区,薄沥青区位于厚钢区的上方,厚沥青区位于薄钢区的上方,过渡沥青区位于过渡钢区的上方,采用铺砂法测定4块第一不等厚钢板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采用手持激光扫描仪通过测定与计算得到4块第一不等厚钢板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包括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和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其中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和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可以通过手持激光扫描仪直接测量得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需通过计算得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101
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的测量及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102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111
基于测得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结合不等厚钢桥面的尺寸参数,计算若干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112
其中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所述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以及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lO为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长度,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长度是指所述第一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表面在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变化的方向上的长度,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长度lO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长度lOr、所述厚沥青区的长度lOl以及所述过渡沥青区的长度lOm;d为所述不等厚钢板的宽度。
在计算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时,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采用薄沥青区的长度lOr进行计算,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采用厚沥青区的长度lOl进行计算,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采用过渡沥青区的长度lOm进行计算;
在mGi-f(DS,VO)曲面上,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与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对应,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与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对应,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与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对应。
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的测试结果和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相关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113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121
本实施例前述的内容提及了三种标准空隙率VVi,接下来的步骤以标准空隙率VVi=3.0%为例进行计算,其他两种标准空隙率VVi的计算不再赘述。
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拟合第一不等厚钢板的目标防水粘结剂用量mGi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和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之间的曲面关系,得到mGi-f(DS,VO)曲面,如图4所示。
在mGi-f(DS,VO)曲面曲面的mGi-VO面中取中心点的mGi坐标mGim=0.62kg/m2为基准,上下浮动α、2α,其中0%<α<50%,得到一组共5种防水粘结剂用量mGim-2α、mGim-α、mGim、mGim+α、mGim+2α,其中所述mGim-2α为mGim×(1-2α),所述mGim-α为mGim×(1-α),mGim、mGim+α和mGim+2α的算法与mGim-2α、mGim-α类似,故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粘结剂为环氧树脂粘结剂,根据环氧树脂粘结剂的高温黏度取α为15%,依照0.434kg/m2、0.527kg/m2、0.62kg/m2、0.713kg/m2与0.806kg/m25种粘结剂用量分别在5个第二不等厚钢板的表面进行涂布,得到5个粘结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α基于所述粘结剂的种类进行选取,具体地,不同种类的粘结剂的高温粘度可能不同,α是根据粘结剂的高温粘度选取,所述粘结剂为乳化沥青粘结剂时,α取值为10%~20%,所述粘结剂为环氧类粘结剂时,α取值为20%~40%
待粘结层养生完成后,采用轮碾法在5个粘结层的上方成型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与对应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相同,均为2%,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碾压的次数与施工温度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碾压的次数与施工温度相同,待第二沥青混凝土层养生脱模后,通过剪切试验分别对5中防水粘结剂用量下的第二沥青混凝土层与第二不等厚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τ进行测量;
绘制剪切强度τ随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图,如图5所示,对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粘结剂用量mGim=0.62kg/m2对应剪切强度τ与粘结剂用量为mGim-α=0.527kg/m2对应剪切强度τ处于0.8~1.2的范围外,mGim+α=0.713kg/m2对应剪切强度τ处于0.8~1.2的范围故取0.713kg/m2为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粘结剂的最佳用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的规则为:若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该mGim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均不在0.8~1.2的范围内时,若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mGim+30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以及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均不在0.8~1.2的范围内时,若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mGim-30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mGim+30和mGim-30均不适用于作为最佳粘结剂用量时,则以剪切强度τ的峰值对应的防水粘结剂用量为基准,上下浮动30%和60%,得到五种防水粘结剂用量,在若干备用不等厚钢板的表面进行涂布,得到若干新粘结剂层,接着采用碾压法分别在若干新粘结剂层上方成型与原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相同的第三沥青混凝土层,待养生脱模后,通过剪切试验测定五种防水粘结剂用量下的若干第三沥青混凝土层与备用不等厚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τ,绘制剪切强度τ随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图,重新对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采用前述方法得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为1.0%、2.0%与4.0%时的最佳粘结剂用量moi,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沥青混凝土的标准空隙率VVi和对应的最佳防水粘结剂用量moi进行拟合,得到沥青混凝土的标准空隙率VVi与对应的最佳防水粘结剂用量moi的关系曲线VVi-moi,如图6所示,此曲线即为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取值依据。
采用传统方法确定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防水粘结剂,采用传统方法与本发明所述方法所得钢桥面铺装层间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131
Figure BDA0004026601250000141
与经验法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述防水粘结剂用量确定方法计算获得的用量值可有效提升不等厚钢桥面铺装竖向和水平向的粘结效果,铺装与不等厚钢桥面板间的拉拔强度与剪切强度均远高于经验法,同时也显著超过最低设计要求,明显提高了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粘结的可靠度,避免了经验法所得粘结剂用量下,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粘结性能指标临近最低设计要求,部分区域可能存在粘结性能不足而易损坏的问题。再者,与经验法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述防水粘结剂用量确定方法有益于粘结剂的涂布均匀性,且并未显著增加实验时间;更重要的是,本发明所述方法明确了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与粘结剂用量的关系,为不等厚钢桥面铺装施工提供合理且具体的粘结剂用量取值依据,有益于工程成本的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5)

1.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若干块桥面同型钢材,所述桥面同型钢材为与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钢材型号相同的钢材,通过抛丸除锈将若干块所述桥面同型钢材的表面状态处理至均与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状态一致,通过切割拼接得到若干块宽度为d的不等厚钢板;所述不等厚钢桥面与所述不等厚钢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薄钢区、厚钢区和过渡钢区,所述不等厚钢板的所述过渡钢区的长度1和正切值φ分别与所述不等厚钢桥面的所述过渡钢区的长度1和正切值φ相同,所述若干块不等厚钢板包括若干块第一不等厚钢板、若干块第二不等厚钢板和若干块备用不等厚钢板;
采用碾压法分别在若干块所述第一不等厚钢板上成型不同标准空隙率VVi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得到若干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包括依次连接的薄沥青区,厚沥青区和过渡沥青区,养生脱模后分别测定若干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并分别通过测定与计算得到若干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所述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和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其中所述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和所述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通过测量得到,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通过计算得到;
分别计算若干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所述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以及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
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分别拟合若干块所述第一不等厚钢板的目标防水粘结剂用量mGi与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和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之间的曲面关系,分别得到若干mGi-f(Ds,VO)曲面,所述mGi-f(Ds,VO)曲面包括mGi-f(Dsm,VOm)曲面、mGi-f(Dsl,VOl)曲面和mGi-f(Dsr,VOr)曲面;
分别在若干所述mGi-f(Ds,VO)曲面的mGi-VO面中取中心点的mGi坐标mGim为基准,上下浮动30%和60%,分别得到若干组防水粘结剂用量mGim-60、mGim-30、mGim、mGim+30、mGim+60,按所述若干组防水粘结剂用量分别在若干块所述第二不等厚钢板的表面进行涂布,得到若干粘结层;
采用碾压法分别在若干所述粘结层的上方成型第二沥青混凝土层,若干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相同,待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养生脱模后,通过剪切试验分别对不同防水粘结剂用量下的若干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二不等厚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τ进行测量;
绘制所述剪切强度τ随所述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图,对所述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若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该mGim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均不在0.8~1.2的范围内时,若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mGim+30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30和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以及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均不在0.8~1.2的范围内时,若mGim-30对应的剪切强度τ与mGim-60对应的剪切强度τ的比值在0.8~1.2范围内,则取mGim-30为最佳粘结剂用量moi;当mGim、mGim+30和mGim-30均不适用于作为最佳粘结剂用量时,则以剪切强度τ的峰值对应的防水粘结剂用量为基准,上下浮动30%和60%,得到五种防水粘结剂用量,在若干所述备用不等厚钢板的表面进行涂布,得到若干新粘结剂层,接着采用碾压法分别在若干新粘结剂层上方成型与原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相同的第三沥青混凝土层,待养生脱模后,通过剪切试验测定所述五种防水粘结剂用量下的若干所述第三沥青混凝土层与所述备用不等厚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τ,绘制所述剪切强度τ随所述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变化趋势图,重新对所述粘结剂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的标准空隙率VVi和对应的最佳防水粘结剂用量mOi进行拟合,得到关系曲线VVi-mOi,此曲线即为所述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取值依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266012400000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26601240000032
其中;lO为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在其厚度变化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长度lO包括所述薄沥青区的长度lOr、所述厚沥青区的长度lOl以及所述过渡沥青区的长度lOm
在计算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空隙量VO时,所述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采用所述薄沥青区的长度lOr进行计算,所述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采用所述厚沥青区的长度lOl进行计算,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采用所述过渡沥青区的长度lOm进行计算;
在所述mGi-f(DS,VO)曲面上,所述薄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r与所述所述薄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r对应,所述厚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l与所述所述厚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l对应,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m与所述过渡沥青区的底面空隙量VOm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沥青混凝土层碾压的次数与施工的温度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碾压的次数与施工的温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空隙率VI通过铺砂法测定,所述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的开口孔隙平均深度DS的通过手持激光器扫描测定与计算。
CN202211708533.6A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Active CN116052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8533.6A CN116052811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8533.6A CN116052811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2811A true CN116052811A (zh) 2023-05-02
CN116052811B CN116052811B (zh) 2023-11-21

Family

ID=8611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08533.6A Active CN116052811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281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7772A (ja) * 2010-02-03 2011-08-18 Fuji Giken:Kk 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の防水舗装構造、その防水施工方法及びその防水舗装の施工方法
KR101741798B1 (ko) * 2016-04-08 2017-05-30 곽현숙 콘크리트 교면의 방수층 구조
CN108086153A (zh) * 2018-01-31 2018-05-29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防爆防冲击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CN111077058A (zh) * 2020-01-13 2020-04-28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确定钢桥面铺装表面防水材料用量的实验方法
CN214143150U (zh) * 2020-10-20 2021-09-07 湖南大学 一种高温多雨地区混凝土桥梁沥青铺装层结构
CN114214946A (zh) * 2021-12-13 2022-03-22 中铁五局集团华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耐久不等厚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509317A (zh) * 2022-01-13 2022-05-17 东南大学 层间粘结剂用量选取方法及抗脱层桥面铺装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7772A (ja) * 2010-02-03 2011-08-18 Fuji Giken:Kk 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の防水舗装構造、その防水施工方法及びその防水舗装の施工方法
KR101741798B1 (ko) * 2016-04-08 2017-05-30 곽현숙 콘크리트 교면의 방수층 구조
CN108086153A (zh) * 2018-01-31 2018-05-29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防爆防冲击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CN111077058A (zh) * 2020-01-13 2020-04-28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确定钢桥面铺装表面防水材料用量的实验方法
CN214143150U (zh) * 2020-10-20 2021-09-07 湖南大学 一种高温多雨地区混凝土桥梁沥青铺装层结构
CN114214946A (zh) * 2021-12-13 2022-03-22 中铁五局集团华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耐久不等厚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509317A (zh) * 2022-01-13 2022-05-17 东南大学 层间粘结剂用量选取方法及抗脱层桥面铺装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NG GAO 等: "Materials and Performance of Asphalt-Based Waterproof Bonding Layers for Cement Concrete Bridge Decks: A Systematic Review", 《SUSTAINABILITY》, pages 1 - 22 *
刘 强: "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性能研究", 《青海交通科技》, pages 74 - 79 *
吴文军 等: "江津白沙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 《中国建筑防水》, pages 45 - 49 *
胡学敏: "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沥青铺装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pages 034 - 14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2811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rgan Compatibility of concrete repair materials and systems
Garbacz et al. Effect of concrete surface treatment on adhesion in repair systems
Perkins Repair, protection and waterproof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
CN116052811B (zh) 一种用于确定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层间防水粘结剂用量的方法
CN108729321B (zh) 一种预制正交异性板钢桥面铺装结构及其铺装方法
Abe et al. Proposition of thin-layer repairing methods using low-elasticity polymer portland cement materials and glue and study on the fatigue resist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CN107513940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环保型薄层沥青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Ha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rapid-hardening mortar for rigid small element pavement
CN207032918U (zh) 海砂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
CN210216147U (zh) 钢桥面板及钢桥
CN215593676U (zh) 一种大跨度钢桥面铺装结构
CN113235423B (zh) 一种耐疲劳和抗车辙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KR20140109022A (ko) 기능성 특수몰탈 조성물을 이용한 방수공법
WO2017177749A1 (zh) 建筑物加固结构及建筑物加固方法
CN104631485A (zh) 一种新型罐体及基础密封技术
KR101736261B1 (ko) 부직포,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및 부직포를 이용한 교량의 방수공법
JP2011149244A (ja) 床版上面増厚工法
CN109811656A (zh) 一种铺筑双层sma沥青钢箱梁桥面防水防腐施工工艺
CN205295931U (zh) 用于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多层防水结构
CN110080104A (zh) 一种混凝土桥梁面层结构及铺筑方法
JP6506113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補修方法
CN114737473B (zh) 桥梁简易型无缝伸缩缝结构
CN214613596U (zh) 一种灌注式钢桥面铺装结构
CN113356049A (zh) 铁路钢桥面铺装结构
Sheng et 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and adhesion behavior of ultrathin wearing course using calcined bauxite as aggreg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