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0879A -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0879A
CN116050879A CN202211479182.6A CN202211479182A CN116050879A CN 116050879 A CN116050879 A CN 116050879A CN 202211479182 A CN202211479182 A CN 202211479182A CN 116050879 A CN116050879 A CN 116050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dat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city
urban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91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辉
马世文
姚光远
王倩倩
袁强
柳青
周文静
高屹
陈少乐
夏硼超
秦贺营
胡后亮
任梅梅
郭志强
高晓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Urban Planning & Architectur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Urban Planning & Architectur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Urban Planning & Architectur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Urban Planning & Architectur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791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08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0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08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构建多维度城市体检评估测度指标体系;提出城市更新专项指标;构建体检指标与城市更新的耦合关系;构建城市更新维度下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库;收集指标基础数据,对指标进行测算;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将各项体检结果在ArcGIS中与社区范围矢量数据在空间上进行关联,运用属性表计算功能,进行分类加权求和,分别得出单项城市体检指标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出各个社区的综合评估指标结果;依据城市体检评估结果,划定得分区间对应的更新标准;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根据城市体检结果无法定量合理有效利用于城市更新中的问题,能够依据城市体检评估结果,提高城市更新的精准度和精细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更新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体检工作是一套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城市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而开展的工作。是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解决“城市病”问题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通过城市体检识别城市更新重点和内容。
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复杂、系统协调的工作,但当前城市更新识别和诊断分析方式仍然是定性的、主观的判断,采取的更新方案往往大而全,缺乏定量的、精细化和精准化的技术应用方法,造成城市过度更新或更新不到位,粗放式的更新改造造成城市资源浪费的问题。
目前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工作缺乏有效衔接,出现城市体检指标不够精准,城市体检成果难以系统指导城市更新工作,造成城市体检对城市更新工作的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根据城市体检结果无法定量合理有效利用于城市更新中的问题,能够依据城市体检评估结果,提高城市更新的精准度和精细度,“精准把脉、精准施药”,既提高了城市更新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实现城市更新财政经费的结构优化。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步骤一,构建多维度城市体检评估测度指标体系;
步骤二,围绕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的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城市更新专项指标;
步骤三,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将城市体检指标与城市更新指标进行对应,构建体检指标与城市更新的耦合关系;
步骤四,以城市更新为主体,按照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多元包容、创新活力,构建城市更新维度下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库;
步骤五,按照数据来源对指标体系进行分解,以街道为工作统筹,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收集目标城市的统计数据、各部门各行业数据、互联网大数据、遥感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等现状体检指标基础数据,对指标进行测算;对应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库制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
步骤六,依据评价标准,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体检指标和满意度结果进行量化分析;
步骤七,将各项体检结果在ArcGIS中与社区范围矢量数据在空间上进行关联,运用属性表计算功能,对体检指标进行分类加权求和,分别得出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交通便捷、创新活力、多元包容单项城市体检指标结果;
步骤八,采用层次分析法,按照八项指标对城市更新的影响程度进行加权分析,对八项一级指标和满意度调查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各个社区的综合评估指标结果;
步骤九,依据城市体检评估结果,按照全面更新、局部更新、微更新、不更新四级构建城市更新四级测度区间范围指标,划分区间范围,划定得分区间对应的更新标准,识别各个社区城市更新任务类型;并明确各个更新单元的更新类型和重点任务。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的系统包括:
市级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官方统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录入;
社区数据填报模块:用于社区数据的填报和汇总;
问卷调查填报模块:用于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填报和汇总;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指标汇总、校核、自动分类、指标计算、指标量化和指标评价;
可视化模块:用于各项指标评价结果的空间落位和可视化展示模板;
结果应用模块:用于城市总体更新识别、专项更新识别和社区更新识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根据城市体检结果无法定量合理有效利用于城市更新中的问题,本申请是在城市体检指标获取和计算后,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的综合判断,对指标进行加权叠加,按照城市更新的侧重点形成若干级评分区间,根据区间判断结果提出相对应的更新类型和专项更新内容;
本申请通过社区级的城市体检评估,能够通过指标结果叠合/网络分析形成街道、区和城市的城市体检评估结果,生成城市更新任务清单,评估结果可以直接作为城市、区和街道级制定城市更新工作方案和城市更新计划的决策依据。
本申请通过八项一级指标的城市体检评估,能够从指标库提取涉及到城市更新的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等各个专项指标,通过叠加分析,同样能够指导城市开展不同方面的专项城市更新工作;
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法,能够依据城市体检评估结果,提高城市更新的精准度和精细度,“精准把脉、精准施药”,既提高了城市更新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实现城市更新财政经费的结构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耦合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城市更新维度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库;
图4为本发明实例中基于城市体检的城市更新类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中基于城市体检的城市专项更新建设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为了方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注意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为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流程步骤如图1所示,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中,具体过程中可能在体检指标选择等方面有不同的侧重,下面就结合一个本发明的实施实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步骤一,构建多维度城市体检评估测度指标体系;
例如生态宜居增加了海绵城市建设有效实施覆盖率、城市建成区区域噪声平均值、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等二级指标;
例如健康舒适增加了公共阅读设施覆盖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等二级指标;
例如安全韧性增加了人均人防面积、安全用水覆盖率、5G信号覆盖率、每千人社区安全事故率、公共厕所覆盖率等二级指标;
例如交通便捷增加了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的比例、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城市万人公共交通保有量等二级指标;
例如风貌特色增加了每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人数、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工业遗产利用率等二级指标;
例如多元包容增加了居住在棚户区和城中村中的人口数量占比等二级指标;
例如创新活力增加了青年人口所占比重(25-44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等二级指标;
步骤二,围绕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等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对重点任务进行解构,提出目标城市更新的“7+X”项专项指标;
健全体系明确不同城市战略定位和核心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例如提出沉浸式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人为本的美好幸福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强市、山水城文交融品质城市,是开展城市更新的总目标远景,贯穿剩余6项任务,不涉及具体指标问题;
优化布局核心就是协调山、水、城关系,调整城市空间、用地、产业结构,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开展城市生态修复,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例如提出社区绿化率、居住用地比例、产业用地比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态走廊内生态用地占比、滨河生态生活岸线占总岸线比例等二级指标;
完善功能重点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新改造,完善城市交通系统,提升城市服务和安全韧性水平;例如提出城市万人公共交通保有量、安全用水覆盖率、电力管网入地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供热覆盖率、供暖覆盖率、公交站点覆盖率、地铁覆盖率、公共停车占比、普惠幼儿园比例、小学毛入学率、二级及以上医院覆盖度、体育中心覆盖率、人均养老床位数、城市书房覆盖率、公共厕所覆盖率、沿街商业店铺空置率、社区道路网密度等二级指标;
管控底线是对城市规模、密度、强度、特色风貌、安全韧性等划定底线,限制城市无限扩张,严格管控建设超高层建设,防止大拆大建;例如提出社区人口规模、社区容积率、社区建筑密度、人均建筑面积、居住人口密度、超150米建筑数量、超100米建筑数量、超80米居住建筑数量、社区流动租住人数比例、社区青年人比例、社区老龄化比例、每千人社区安全事故率等二级指标;
提升品质是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管理,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推进城市适老化建设改造和既有建筑改造,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例如提出社区历史建筑数量(已公布的)、社区传统建筑(1978年之前)、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文物保护用地占比、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百年老字号数量、老旧小区(2000年以前)居住人口占比、老旧小区(2000年以前)建筑面积占比、背街小巷占比、适老化建设改造占比、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居住小区数量、常住人口住房保障服务覆盖率等二级指标;
提高效能是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市政、智慧社区、智能建造、智慧城管,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例如提出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的比例、社区给水管网监测覆盖率、社区污水管网监测覆盖率、社区热力管网监测覆盖率、社区燃气管网监测覆盖率、社区窨井盖监测覆盖率、5G信号覆盖率、社区智慧管理平台覆盖率等二级指标;
转变方式重点落实城乡建设领域目标任务,转变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方式,探索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例如提出社区绿色出行(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等)比例、社区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出行碳排放指数、新能源汽车比例、绿色建筑比例、装配式建筑比例、城市绿道长度、专用自行车道长度、公园绿地覆盖度、房租收入比、房价收入比、城市新增商品住宅与新增人口住房需求比、万人新增中小微企业数量、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数量、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中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等二级指标;
步骤三,运用vlookup模糊匹配等关联度分析方法,将“8+69+N”指标与城市体检和“7+X”城市更新指标进行关联匹配,构建体检指标与城市更新的耦合关系,如图3所示;
具体的,运用vlookup模糊匹配方法,通过建立“8+69+N”和“7+X”两个指标Excel数据库,例如匹配函数公式=VLOOKUP(A150,'D:基础数据库\[城市体检指标数据.xlsx]Sheet3'!$B:$C,2,0),其中A150,是选定的相同项的目标单元格;'D:基础数据库\[城市体检指标数据.xlsx]Sheet3'!$B:$C是相同项所在的目标表格,2是基数,0是定值;
步骤四,以社区为数据获取和评价基本单位,将城市更新按照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项一级指标进行分类筛选,构建城市更新维度下的“8+Y”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库,如图3所示;
步骤五,按照数据测算公式和来源对各项二级指标进行分解,从三个维度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第一个维度是通过收集目标城市的统计数据、各部门各行业数据、互联网大数据、遥感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等现状基础数据,将数据按照社区进行分解;第二个维度是以社区为单位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填报统计汇总;第三个维度是按照各项二级指标制作对应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形成满意度调查数据,对指标进行测算;
例如第一个维度获取的中心城区遥感数据,按照社区边界范围将遥感数据分解至各个社区;第二个维度获取的街道立杆、空中线路规整性,逐个社区进行填报;第三个维度对应满意度问题为“对社区内街道立杆、空中线路规整性满意度如何?”按照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没有/不了解进行评价;
步骤六,依据评价标准,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析;
具体的,对城市体检评估二级指标按照评价规则进行“很好、较好、一般、相对不足、不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标准划定分值区间,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一项二级指标进行具体打分;
进一步的,城市体检评估二级指标归一化和评分标准如下:
具体的,对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各个满意度结果,量化评价标准为:
回答选项 赋值
很满意/很适合/很友好/不严重/很轻/很低/很大/很方便/很规范 100
满意/适合/友好/不太严重/较轻/较低/较大/比较方便/比较规范 80
一般 60
不满意/不适合/不友好/有点严重/较高/较小/不太方便/不太规范 40
很不满意/很不适合/很不友好/很严重/很高/很小/不方便/很不规范 20
没有* 0
不了解 不计分
进一步的,根据上述满意度赋值原则,对二级指标的总体满意度Qt评价统一采用以下公式,即:Qti=(Ci*100+Di*80+Ei*60+Fi*40+Gi*20)/(Ii-Hi);其中Qti为第i个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分值,i=1,2,…,(分别代表i个分指标);Ci,Di,Ei,Fi,Gi分别表示针对第i个指标的全部有效问卷中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选项的样本数,i=1,2,…,i(分别代表63个分指标);100,80,…,20表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所代表的分值;Ii为调查总样本数;Hi为该指标全部问卷中选择“不了解”的样本数;i=1,2,…,63(分别代表63个分指标);
步骤七,将二级体检指标与社区范围矢量数据进行关联,综合计算八个一级指标的体检结果;经过归一化处理后体检指标的数据,利用EXCEL表格工具进行整理,使各项数据与社区单元编号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之后采用ArcGIS软件中属性表的连接和关联功能将体检指标与社区单元地理空间矢量数据进行关联;
具体的,针对评价体系确定的指标,根据指标类型将其分为关键指标、标准指标、相关指标三类,关键指标权重按1.2计算、标准指标权重按1.0计算、相关指标按0.8计算,综合确定各项体检指标在评价体系种的权重;
进一步的,运用ArcGIS属性表操作中的字段计算功能,结合加权求和公式Vj=∑ωj×Tj+Qj(其中ωi为第j种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Ti为第j种指标归一化处理后的指标值,Qj为第j种指标归一化处理后的指标值),分别计算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交通便捷、创新活力、多元包容各个方面的评价结果;
进一步的,依次针对八个方面,对各社区单元的八个方面分别按照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依据下表确定:
进一步的,按照八项指标对城市更新的影响程度进行加权分析,对八项一级指标和满意度调查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各个社区的综合评估指标结果;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交通便捷、创新活力、多元包容八项指标的权重结果;
具体的,利用ArcGIS种属性表计算功能,以社区单元为单位,将八项指标分别的得分加权求和,综合确定各社区单元最终的综合评分,并进行标准化计算,折算为百分制;
进一步的,依据城市体检评估结果,按照全面更新、局部更新、微更新、不更新四级构建城市更新四级测度区间范围指标,划定区间范围,划定得分区间对应的更新标准,识别各个社区城市更新任务类型;并明确各个更新单元的更新类型和重点任务;
进一步的,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下表规则确定社区单元的更新类型:
例如洛阳市体检数据,将最终确定的更新类型通过图示方式显示,最终评价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各社区单元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为一级指标中得到“中”、“差”评价的任务;
进一步的,以洛阳城区安全韧性专项更新为例,从指标库中提出安全韧性的相关指标,根据分项评价等级中的“优良中差”对各社区单元专项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不更新、安全韧性的微更新、安全韧性的局部更新、安全韧性的全面更新”四类社区单元,并将结果通过图示方式显示,以洛阳市各社区单元韧性城市专项更新评价为例,结果如图5所示;
如图6所示,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市级数据录入模块200,所述市级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将收集的官方统计数据、各部门各行业数据、互联网大数据、遥感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等现状基础数据的录入,生成各指标数据结果;
社区数据填报模块201:根据社区指标需求构建数据系统,用于社区数据的填报和汇总;
问卷调查填报模块202:制作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用于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填报和汇总;
数据分析模块203:汇总市级数据、社区数据和满意度调查数据,并对各类数据进行校核;设置耦合关系规则,将指标按照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多元包容、创新活力自动分类,进行指标计算、指标量化和指标评价,包含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子模块,生成以上8项一级指标评价结果;
可视化模块204:将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图示化展示,生成各项指标的可视化图,用于各项指标评价结果的空间落位和可视化展示;
结果应用模块205:包含城市总体更新识别、专项更新识别和社区更新识别三个子模块,城市总体更新识别用于市级、区级城市更新,专项更新识别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筑改造、风貌提升等专项问题更新;社区更新识别用于具体社区问题更新。

Claims (2)

1.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构建多维度城市体检评估测度指标体系;
步骤二,围绕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的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城市更新专项指标;
步骤三,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将城市体检指标与城市更新指标进行对应,构建体检指标与城市更新的耦合关系;
步骤四,以城市更新为主体,按照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多元包容、创新活力,构建城市更新维度下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库;
步骤五,按照数据来源对指标体系进行分解,以街道为工作统筹,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收集目标城市的统计数据、各部门各行业数据、互联网大数据、遥感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等现状体检指标基础数据,对指标进行测算;对应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库制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
步骤六,依据评价标准,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体检指标和满意度结果进行量化分析;
步骤七,将各项体检结果在ArcGIS中与社区范围矢量数据在空间上进行关联,运用属性表计算功能,对体检指标进行分类加权求和,分别得出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交通便捷、创新活力、多元包容单项城市体检指标结果;
步骤八,采用层次分析法,按照八项指标对城市更新的影响程度进行加权分析,对八项一级指标和满意度调查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各个社区的综合评估指标结果;
步骤九,依据城市体检评估结果,按照全面更新、局部更新、微更新、不更新四级构建城市更新四级测度区间范围指标,划分区间范围,划定得分区间对应的更新标准,识别各个社区城市更新任务类型;并明确各个更新单元的更新类型和重点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的系统包括:
市级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官方统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录入;
社区数据填报模块:用于社区数据的填报和汇总;
问卷调查填报模块:用于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填报和汇总;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指标汇总、校核、自动分类、指标计算、指标量化和指标评价;
可视化模块:用于各项指标评价结果的空间落位和可视化展示模板;
结果应用模块:用于城市总体更新识别、专项更新识别和社区更新识别。
CN202211479182.6A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60508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9182.6A CN116050879A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9182.6A CN116050879A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0879A true CN116050879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79182.6A Pending CN116050879A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087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7353A (zh) * 2023-05-06 2023-09-15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更新资源潜力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7077005A (zh) * 2023-08-21 2023-11-17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微更新潜力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17077005B (zh) * 2023-08-21 2024-05-10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微更新潜力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7353A (zh) * 2023-05-06 2023-09-15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更新资源潜力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7077005A (zh) * 2023-08-21 2023-11-17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微更新潜力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17077005B (zh) * 2023-08-21 2024-05-10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微更新潜力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ia et al. Analyzing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ban land use intensity and urban vitality at street block level: A case study of five Chinese megacities
Yurui et al. Towards the evaluation of rural livability in Chin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case study
Liu et al. Evaluating the disparity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park green space using a multi-dimensional spatial equ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Bostancı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satisfaction of citizens in municipality services using fuzzy modelling
Troy et al. Embodied and opera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city
WO2022198963A1 (zh)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空间品质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Steadman et al. Building stock energy modelling in the UK: the 3DStock method and the London Building Stock Model
CN106909692A (zh) 一种计算城市公共设施覆盖辐射指数的方法
CN112418690A (zh) 一种用于城市体检指标的分析诊断方法及系统
He et al. A “load-carrier” perspective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ourism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CN103337035A (zh) 基于定量评价的确定城市中心体系选址方法
CN112508332B (zh) 一种顾及多维特征的渐进式乡村聚落整治分区方法
CN107480859A (zh) 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方法和装置
CN112182951B (zh) 一种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CN108182196B (zh) 一种基于poi的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CN104318116A (zh) 乡村-城市变迁指数的评价方法
CN116050879A (zh) 一种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方法及系统
Buzási et al. Mixed approach to assess urban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A spatio-temporal perspective
Lan et al. Does the opening of high-speed rail enhance urba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
Dou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rural regional poverty type based on spatial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taking Gansu Province, an underdeveloped area in China, as an example
Peng et al. Study o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ing circle—A case study of Xiangyang High-tech Zone, China
CN113343164A (zh) 一种基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农村居民点社会网络建模方法
Ghosh et al. Typologies and basic descriptors of New Zealand residential urban forms
Y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Han et al. Residents’ Budget Preference, Private Willingness to Pay, and Budget Resource Allocation Satisfa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of J C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