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0005A -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0005A
CN116050005A CN202211501719.4A CN202211501719A CN116050005A CN 116050005 A CN116050005 A CN 116050005A CN 202211501719 A CN202211501719 A CN 202211501719A CN 116050005 A CN116050005 A CN 116050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hole cover
pipeline
flow
calcul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17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0005B (zh
Inventor
王义成
余晓
邵蕊
甘醇
张秀丽
吕映
赵月芬
王燕晓
李冰
焦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22115017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0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0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0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0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0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4P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设计暴雨历时的时长T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段Δt,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每个时段Δt内的降雨强度I(n);将雨水管网划分成若干管道段,计算从地表流入管道段的径流量Qs(t);计算整个管网的管道内水位H;建立排气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把作用在人孔盖上的相当于人孔盖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空气压作为该人孔盖的临界空气压P,将P代入排气方程计算出人孔盖上应设计出的最小排气孔面积。本发明能有效适应不同地区降雨量的大小而针对性地设计出人孔盖上的排气孔尺寸,为街道上人孔盖的安全提供保障,增加人孔盖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下水管道排水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沿海城市或者填海造地所形成的海边城市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导致该地区的下水道坡度平缓。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海边地区是重要旅游区之一,为了考虑景观,下水道或雨水管道的出口一般位于海水位以下。因此,在暴雨期间,雨水管道内的水位迅速上升,水流从自由流变为有压管道流,从而使得管道和人孔内的空气体积突然减少,空气压激剧增大。当人孔内的空气压超过人孔盖所能承受的临界压力时,会引起人孔盖飞散,威胁道路上行人和交通的安全。市面上有多种排水管道的人孔盖,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降雨量不同,不是所有的人孔盖均适用,所以,亟需提供一种适合特定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和雨型的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和雨型对下水道管网的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进行计算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设计暴雨历时的时长T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段Δt,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每个时段Δt内的降雨强度I(n);将雨水管网划分成若干管道段,计算从地表流入管道段的径流量Qs(t);
S2:将流入管道段的径流量Qs(t)作为相应管道段的入流,计算整个管网的管道内水位H;
S3:根据水位H计算整个管网的管道内部的空气体积;建立排气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把作用在人孔盖上的相当于人孔盖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空气压作为该人孔盖的临界空气压P,将P代入排气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中,计算出人孔盖上应设计出的最小排气孔面积,避免出现人孔盖向人孔盖上方飞散的情况,以确保道路上行人和交通的安全。
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
S11:将设计暴雨的历时时长T划分成N个相等的时段Δt,N=T/Δt;
S12:雨水管网划分成若干个相同管径的管道段;
S13: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每个时段Δt内的降雨强度I(n),n∈[1,N];
S14: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代表性雨型,确定降雨强度I(n)在雨型分布中出现的时间,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对N个降雨强度I(n)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新的降雨强度序列i(m),i(m)为由N个降雨强度组成的序列中的任意一个;
S15:利用推理公式计算降雨强度i(m)产生的洪峰流量Qp(m):
其中,f为径流系数,A为任意一个管道段对应的流域面积;
S16:将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线简化为等腰三角形,以洪峰流量Qp(m)作为等腰三角形的高,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Δt,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即为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线;
S17:根据S16,第m个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的数学表达式为:
S18:利用S17中的数学表达式计算每个降雨强度产生的径流量,并将所有径流量相加,得到流入管道段的地表径流QS(t):
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
S21:建立自由水流和有压管道水流条件下的一维非恒定流方程:
自由水流条件下的连续方程为:
有压管道水流条件下的连续方程为:
运动方程为:
其中,A0为过水断面面积,Q为过水断面的流量,a为压力波转播速度,q为管道段单位长度的最大入流量,q=Qs/L,L为管道段的长度,n为曼宁糙率系数,R为水力半径,f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hL为单位长度的局部水头损失,v1为水的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S22:每个管道段的管径大小相同,且坡度的变化是连续的;以每个管道段的中点为水位计算点,两端为流量计算点,对两个相邻管道段的水位及连接处的水位进行线性内插,利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计算每一个管道段两端的流量Q2和Q1以及管道段中部的水位H,Q2为管道段的入流流量,Q1为管道段的出流流量。
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
S31:根据管道内的水位H计算管道内的水的体积V,并利用V计算管道内和人孔内的空气体积V:
V=V-V
其中,V为管道及人孔的总体积;
S32:建立自由水流条件下人孔盖的排气连续方程:
其中,A1为人孔盖排气孔的面积,A2为空气流出管道的断面面积,C0为人孔盖排气孔的空气流出系数,C1为管道的空气流出系数,v2为空气流出速度;
S33:根据排气连续方程建立人孔盖排气的运动方程:
ρ(C0∑A1+C1∑A2)·v2 2=(P1-P0)·(∑A1+∑A2)
其中,ρ为空气密度,P0为大气压,P1为人孔盖受到的管道内部的空气压;
S34:把作用在人孔盖上的相当于人孔盖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空气压作为临界空气压P,临界空气压P由人孔盖的重力和面积决定:P=mg/(A'-A1),A'为人孔盖的设计面积;
S35:将P作为人孔盖受到的管道段内部的空气压P1,带入运动方程中,计算出A1,A1即为人孔盖上应设计出的最小排气孔面积;
S36:根据面积A1在需要选用的人孔盖上设计出对应排气孔的尺寸,避免出现人孔盖向人孔盖上方飞散的情况,以确保道路上行人和交通的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根据特定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和雨型,计算出进入下水管道内的径流量,通过建立管道内的空气压与人孔盖排气孔面积的关系,进而在确保人孔盖不向上飞出或移动的情况下,对人孔盖上的排气孔尺寸进行设计和计算,并且将下水管道进行分段计算,对每段管道上的人孔盖均能进行合理设计,能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强度和雨型而有效地设计出人孔盖上的排气孔尺寸,为街道上人孔盖的安全提供保障,增加人孔盖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计算的流程图。
图2为径流过程线的示意图。
图3为水位和流量计算模型的示意图。
图4为整个管网中某一具有自由水面的管道区间的人孔盖所承受空气压力的计算模型示意图。
图5为研究区下水道管道的模式图。
图6为研究区下水道管道的人孔位置图。
图7为中央集中型降雨分布图。
图8为研究区部分流量计算点的流量过程线图。
图9为研究区部分人孔的水位过程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本方案的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设计暴雨历时的时长T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段Δt,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每个时段Δt内的降雨强度I(n);将雨水管网划分成若干管道段,计算从地表流入管道段的径流量Qs(t);具体包括:
S11:将设计暴雨的历时时长T划分成N个相等的时段Δt,N=T/Δt;
S12:雨水管网划分成若干个相同管径的管道段;
S13: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每个时段内的降雨强度I(n),n∈[1,N];
S14: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代表性雨型,确定降雨强度I(n)在雨型分布中出现的时间,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对N个降雨强度I(n)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新的降雨强度序列i(m),i(m)为由N个降雨强度组成的序列中的任意一个;
S15:利用推理公式计算降雨强度i(m)产生的洪峰流量Qp(m):
其中,f为径流系数,A为任意一个管道段对应的流域面积;
S16:将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线简化为等腰三角形,以洪峰流量Qp(m)作为等腰三角形的高,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Δt,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即为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线,如图2所示;
S17:根据S16,第m个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的数学表达式为:
S18:利用S17中的数学表达式计算每个降雨强度产生的径流量,并将所有径流量相加,得到流入管道段的地表径流QS(t):
S2:将流入管道段的径流量Qs(t)作为一维非恒定流的计算条件,计算整个管网的管道内水位H;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建立自由水流和有压管道水流条件下的一维非恒定流方程,使用一维非恒定流作为求解下水道内水位和流量的基础,当它被用来求解下水道管道水流问题时,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1.与河道不一样,下水道管道的大小和底面标高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即两个相互连接的管道的大小和底面标高可能相差很大。
2.自由水流(无压水流)和有压管道水流会交替出现。
对于问题1,在一维非恒定流的运动方程式中,除了考虑摩擦损失水头以外,同时考虑局部水头损失,并使用两个相邻管道的水位对其连接处的水位进行线性内插。
对于问题2,将分别使用自由水流和有压管道水流的连续方程式。
自由水流条件下的连续方程为:
有压管道水流条件下的连续方程为:
运动方程为:
其中,A0为过水断面面积,Q为过水断面的流量,a为压力波转播速度,q为管道段单位长度的最大入流量,q=Qs/L,L为管道段的长度,n为曼宁糙率系数,R为水力半径,f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hL为单位长度的局部水头损失,v1为水的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S22:每个管道段的管径大小相同,且坡度的变化是连续的;以每个管道段的中点为水位计算点,两端为流量计算点,如图3所示,,对两个相邻管道段的水位及连接处的水位进行线性内插,利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计算每一个管道段两端的流量Q2和Q1以及管道段中部的水位H,Q2为管道段的入流流量,Q1为管道段的出流流量。
S3:根据水位H计算整个管网的管道内部的空气体积;建立排气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把作用在人孔盖上的相当于人孔盖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空气压作为该人孔盖的临界空气压P,将P代入排气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中,计算出人孔盖上应设计出的最小排气孔面积,避免出现人孔盖向人孔盖上方飞散的情况,以确保道路上行人和交通的安全。步骤S3具体包括:
S31:根据管道内的水位H计算管道内的水的体积V,并利用V计算管道内和人孔内的空气体积V:
V=V-V
其中,V为管道及人孔的总体积;
S32:建立自由水流条件下人孔盖的排气连续方程:
其中,A1为人孔盖排气孔的面积,A2为空气流出管道的断面面积,C0为人孔盖排气孔的空气流出系数,C1为管道的空气流出系数,v2为空气流出速度;
S33:如图4所示,根据排气连续方程建立人孔盖排气的运动方程:
ρ(C0∑A1+C1∑A2)·v2 2=(P1-P0)·(∑A1+∑A2)
其中,ρ为空气密度,P0为大气压,P1为人孔盖受到的管道内部的空气压;
S34:把作用在人孔盖上的相当于人孔盖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空气压作为临界空气压P,临界空气压P由人孔盖的重力和面积决定:P=mg/(A'-A1),A'为人孔盖的设计面积;
S35:将P作为人孔盖受到的管道段内部的空气压P1,带入运动方程中,计算出A1,A1即为人孔盖上应设计出的最小排气孔面积;
S36:根据面积A1在需要选用的人孔盖上设计出对应排气孔的尺寸,避免出现人孔盖向人孔盖上方飞散的情况,以确保道路上行人和交通的安全。
以某区域为例,对研究区内的整个下水道管网的水流和空气压进行了计算。以下介绍研究区内的计算结果,图5和图6分别为该地区的下水道管道模式图和人孔位置图。
如图7所示,计算出该地区△t=5分钟的中央集中型降雨分布图。
下表1中h=0(即人孔盖没有向上移动)所对应的空气压为临界空气压。h=0.05m、0.5m表示人孔盖的飞散高度,其对应的空气压为达到这些飞散高度所需要的人孔内空气压。
表-1人孔盖空气压
计算结果:
下水管道内部分流量计算点的流量过程线如图7所示。部分人孔的水位过程线如图8所示。将表1中的人孔盖临界空气压代入到排气方程,计算人孔盖排气孔的设计尺寸。为了进行比较,使用两种材质的人孔盖作为参考,计算出相应材质的人孔盖排气孔的设计尺寸,表2列出了其排气孔面积。
表2人孔盖的排气孔面积
人孔盖种类 <![CDATA[排气孔面积(m<sup>2</sup>)]]>
1 标准盖 <![CDATA[4.92x10<sup>3</sup>]]>
2 陶瓷盖 <![CDATA[1.53x10<sup>3</sup>]]>
本发明根据特定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和雨型,计算出进入下水管道内的径流量,通过建立管道内的空气压与人孔盖排气孔面积的关系,进而在确保人孔盖不向上飞出或移动的情况下,对人孔盖上的排气孔尺寸进行设计和计算,并且将下水管道进行分段计算,对每段管道上的人孔盖均能进行合理设计,能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强度和雨型而有效地设计出人孔盖上的排气孔尺寸,为街道上人孔盖的安全提供保障,增加人孔盖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Claims (4)

1.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设计暴雨历时的时长T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段Δt,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每个时段Δt内的降雨强度I(n);将雨水管网划分成若干管道段,计算从地表流入管道段的径流量Qs(t);
S2:将流入管道段的径流量Qs(t)作为一维非恒定流的计算条件,计算整个管网的管道内水位H;
S3:根据水位H计算整个管网的管道内部的空气体积;把作用在人孔盖上的相当于人孔盖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空气压作为该人孔盖的临界空气压P,将P代入排气方程计算出人孔盖上应设计出的最小排气孔面积,避免出现人孔盖向人孔盖上方飞散的情况,以确保道路上行人和交通的安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S11:将设计暴雨的历时时长T划分成N个相等的时段Δt,N=T/Δt;
S12:雨水管网划分成若干个相同管径的管道段;
S13: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每个时段Δt内的降雨强度I(n),n∈[1,N];
S14: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代表性雨型,确定降雨强度I(n)在雨型分布中出现的时间,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对N个降雨强度I(n)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新的降雨强度序列i(m),i(m)为由N个降雨强度组成的序列中的任意一个;
S15:利用推理公式计算降雨强度i(m)产生的洪峰流量Qp(m):
Figure FDA0003967970000000021
其中,f为径流系数,A为任意一个管道段对应的流域面积;
S16:将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线简化为等腰三角形,以洪峰流量Qp(m)作为等腰三角形的高,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Δt,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即为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线;
S17:根据S16,第m个降雨强度i(m)产生的径流过程的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967970000000022
S18:利用S17中的数学表达式计算每个降雨强度产生的径流量,并将所有径流量相加,得到流入管道段的地表径流QS(t):
Figure FDA00039679700000000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建立自由水流和有压管道水流条件下的一维非恒定流方程:
自由水流条件下的连续方程为:
Figure FDA0003967970000000024
有压管道水流条件下的连续方程为:
Figure FDA0003967970000000025
运动方程为:
Figure FDA0003967970000000031
其中,A0为过水断面面积,Q为过水断面的流量,a为压力波转播速度,q为管道段单位长度的最大入流量,q=Qs/L,L为管道段的长度,n为曼宁糙率系数,R为水力半径,f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hL为单位长度的局部水头损失,v1为水的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S22:每个管道段的管径大小相同,且坡度的变化是连续的;以每个管道段的中点为水位计算点,两端为流量计算点,对两个相邻管道段的水位及连接处的水位进行线性内插,利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计算每一个管道段两端的流量Q2和Q1以及管道段中部的水位H,Q2为管道段的入流流量,Q1为管道段的出流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S31:根据管道内的水位H计算管道内的水的体积V,并利用V计算管道内和人孔内的空气体积V:
V=V-V
其中,V为管道及人孔的总体积;
S32:建立自由水流条件下人孔盖的排气连续方程:
Figure FDA0003967970000000032
其中,A1为人孔盖排气孔的面积,A2为空气流出管道的断面面积,C0为人孔盖排气孔的空气流出系数,C1为管道的空气流出系数,v2为空气流出速度;
S33:根据排气连续方程建立人孔盖排气的运动方程:
ρ(C0∑A1+C1∑A2)·v2 2=(P1-P0)·(∑A1+∑A2)
其中,ρ为空气密度,P0为大气压,P1为人孔盖受到的管道内部的空气压;
S34:把作用在人孔盖上的相当于人孔盖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空气压作为临界空气压P,临界空气压P由人孔盖的重力和面积决定:P=mg/(A'-A1),A'为人孔盖的设计面积;
S35:将P作为人孔盖受到的管道段内部的空气压P1,带入运动方程中,计算出A1,A1即为人孔盖上应设计出的最小排气孔面积;
S36:根据面积A1在需要选用的人孔盖上设计出对应排气孔的尺寸,避免出现人孔盖向人孔盖上方飞散的情况,以确保道路上行人和交通的安全。
CN202211501719.4A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16050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1719.4A CN116050005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1719.4A CN116050005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0005A true CN116050005A (zh) 2023-05-02
CN116050005B CN116050005B (zh) 2024-05-07

Family

ID=8611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1719.4A Active CN116050005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000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3509A (ja) * 2001-06-21 2003-01-08 Tokyo Metropolis 人孔蓋受枠、マンホールの人孔蓋飛散防止構造
CN104615883A (zh) * 2015-02-03 2015-05-13 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降雨过程理论的城市内河洪峰流量的计算方法
CN109056825A (zh) * 2018-08-21 2018-12-2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次降雨强度的城市绿地排水井盖自动启闭系统
CN110866648A (zh) * 2019-11-19 2020-03-06 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短历时暴雨雨型构建方法
US20200370284A1 (en) * 2019-05-22 2020-11-26 Matthew F. Russell Distributed integrate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CN113536444A (zh) * 2021-08-11 2021-10-22 肖鹤 一种面向水灾害防控的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方法
CN114118884A (zh) * 2021-10-28 2022-03-0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城市暴雨内涝区域风险识别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86337A (zh) * 2021-12-06 2022-04-22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区域汇流和排水模拟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3509A (ja) * 2001-06-21 2003-01-08 Tokyo Metropolis 人孔蓋受枠、マンホールの人孔蓋飛散防止構造
CN104615883A (zh) * 2015-02-03 2015-05-13 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降雨过程理论的城市内河洪峰流量的计算方法
CN109056825A (zh) * 2018-08-21 2018-12-2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次降雨强度的城市绿地排水井盖自动启闭系统
US20200370284A1 (en) * 2019-05-22 2020-11-26 Matthew F. Russell Distributed integrate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CN110866648A (zh) * 2019-11-19 2020-03-06 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短历时暴雨雨型构建方法
CN113536444A (zh) * 2021-08-11 2021-10-22 肖鹤 一种面向水灾害防控的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方法
CN114118884A (zh) * 2021-10-28 2022-03-0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城市暴雨内涝区域风险识别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86337A (zh) * 2021-12-06 2022-04-22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区域汇流和排水模拟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杭华,郭帅,王秋萍等: "城市道路雨水口泄流的水力特性分析",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vol. 35, no. 1, 21 January 2021 (2021-01-21) *
王丹绮;王隆昌;: "人行道透水性铺面之效果评估――以台北市北安路为例",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no. 02, 15 April 2010 (2010-04-15) *
耿傥;: "保定站房屋面虹吸雨水系统应用探讨", 价值工程, no. 19, 5 July 2018 (2018-07-05) *
郭永鑫;杨开林;郭新蕾;付辉;王涛;: "长输水管道充水的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水利水电技术, no. 09, 20 September 2016 (2016-09-20) *
陆国锋;黄天寅;吴玮;顾静霞;吕晓辉;: "压力流状态下雨水管道流量计算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no. 19, 1 October 2016 (2016-10-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0005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Seepage and soil erosion for a clay loam soil
CN109345777B (zh) 基于陡坡汇流和断面流量计算的山洪泥石流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07338758B (zh) 河网交汇区复杂河床下水沙运动的实验系统及其模拟方法
CN105951969B (zh) 一种蓄水排洪系统及蓄排方法
CN111931330B (zh) 一种无管网资料城区的管网排水过程概化计算方法
KR102543203B1 (ko) 홍수 대응을 위한 홍수 시뮬레이터 장치
CN108797533B (zh)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圆形泄流孔的设计方法
CN111400643A (zh) 基于雨-水-沙变化的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方法
Krug et al.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streamflow, sediment loads, and channel morphology in Pheasant Branch basin near Middleton, Wisconsin
CN109736259B (zh) 山区河流复式滩地利用范围及防洪安全位置的水力学确定方法
CN116050005B (zh)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
Wiitala Some aspects of the effect of urban and suburban development upon runoff
CN115796453B (zh) 一种市政下水管道人孔盖排气效果评估方法
CN204064365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径流特性监测装置
CN113449983B (zh) 一种新型城市湿地规划设计方法
Horton Erosional development of streams: quantitative physiographic factors
CN114659569A (zh) 一种渠道流量确定方法
CN110728019B (zh) 基于山区河流形态与洪水位变化的宽窄相间河段山洪淹没灾害易灾区识别方法
CN117541452B (zh) 一种应用于公路稳定排水的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及方法
Gale et al.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loodwater farming system
CN112433029B (zh) 一种滩地树木糙率的计算方法
Jank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ver valleys from the Uecker to the Warnow
CN117523780B (zh) 一种基于不同降雨监测预报条件的山洪预警指标分析方法
CN110837692B (zh) 一种基于挟沙力变化的河漫滩平均高程确定方法
Crumpton et al. Floyd County CREP Wetland Monito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