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4742B - 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4742B
CN116044742B CN202310310492.3A CN202310310492A CN116044742B CN 116044742 B CN116044742 B CN 116044742B CN 202310310492 A CN202310310492 A CN 202310310492A CN 116044742 B CN116044742 B CN 116044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il
pipe
buffer
oi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04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44742A (zh
Inventor
吴鹏
吕煌杰
秦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Kaipeng Hydro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Kaipeng Hydr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Kaipeng Hydro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Kaipeng Hydr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104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4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4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4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44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4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02Energy absorbers; Noise ab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B23/04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08Cooling; Hea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6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liners o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本散热器包括:当泵送机构预启动时,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做往复转动,以对出油管道的油液进行泄压;当泵送机构由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二位置处,启动缓冲机构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中;当泵送机构停机时,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三位置处,以截断出油管道;本发明通过设置启动缓冲机构代替电磁阀,同时启动缓冲机构具备泄压功能,能够克服液压泵预启动点动时不断冲击启动缓冲机构造成其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并且油液还能储存在启动缓冲机构中,启动缓冲机构中油液直接汇入出油管道中,保护启动缓冲机构及出油管道的内侧壁。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泵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液压泵启动时应先点动数次,油流方向和声音都正常后,然后投入正常运行。
传统液压泵在出油管道中设置电磁阀,在液压泵预启动点动时,电磁阀也需要跟着点动,但是液压泵在点动开启的一瞬间,油液由于压力会冲击电磁阀,并且电磁阀还不是处于静止状态,电磁阀会在冲力下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影响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并且电磁阀直接将油液阻断,当电磁阀打开的一瞬间,形成断流现象,油液蓄力朝向电磁阀及电磁阀处管壁溅射,造成电磁阀及电磁阀处管壁损伤。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其包括:泵送机构、散热机构、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和启动缓冲机构;其中所述泵送机构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泵送机构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启动缓冲机构与出油管道活动连接;当所述泵送机构预启动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做往复转动,以对所述泵送机构从出油管道送入散热机构的油液进行泄压;当所述泵送机构由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二位置处,所述启动缓冲机构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中;以及当所述泵送机构停机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三位置处,以截断所述出油管道。
进一步,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主液压泵;所述主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出油口连接,所述主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泵送机构还包括:备用液压泵;所述备用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备用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进油口通过出油管道连接泵送机构的出油口;所述散热器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道连接泵送机构的进油口。
进一步,所述启动缓冲机构包括:四通管、启动缓冲组件和泄压管;所述四通管开设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第四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第四管口呈对向设置,所述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呈对向设置,且所述四通管的相邻管口呈90°夹角设置;所述启动缓冲组件从第一管口伸入四通管内,所述第二管口、第三管口接入出油管道,所述泄压管连接第四管口;所述启动缓冲组件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一位置处,所述启动缓冲组件在四通管内做往复转动,所述出油管道内油液从四通管、启动缓冲组件流入泄压管进行泄压;所述启动缓冲组件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二位置处,所述启动缓冲组件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中;以及所述启动缓冲组件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三位置处,所述启动缓冲组件将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堵住,以截断所述出油管道。
进一步,所述启动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柱、往复转动单元和移动单元;所述缓冲柱上径向开设有泄压槽、泄压孔,所述缓冲柱上轴向开设有第一孔、第二孔,所述泄压槽通过第一孔与泄压孔连通,所述第二孔的一端连通泄压孔,所述第二孔的另一端从缓冲柱的端面露出;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当所述往复转动单元驱动缓冲柱转动以使泄压槽朝向第二管口时,所述往复转动单元驱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做往复转动,以使所述泄压槽间歇打开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且油液通过所述第一孔注入泄压孔中及油液通过第二孔注入泄压管内;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二位置处,且当所述往复转动单元驱动缓冲柱转动以使泄压孔两侧分别朝向第二管口、第三管口时,所述泄压孔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中;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三位置处,所述缓冲柱将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堵住;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动,以使所述泄压槽、泄压孔中油液润滑四通管的内侧壁。
进一步,所述往复转动单元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和磁条;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设置在四通管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呈90°夹角绕第四管口设置;所述磁条嵌设在缓冲柱内,且沿所述缓冲柱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按设定顺序进行通电,以驱动所述缓冲柱按设定方向转动;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通电时将油液中金属杂质吸附在缓冲柱的端面,即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三位置处,以将金属杂质推入所述泄压管中。
进一步,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移动气缸和轴承;所述移动气缸的输出部通过轴承连接缓冲柱的端部;所述移动气缸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动。
进一步,所述泄压管连接气泵;所述气泵控制泄压管内压力。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如上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的工作方法,其包括:当泵送机构预启动时,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做往复转动,以对泵送机构从出油管道送入散热机构的油液进行泄压;当泵送机构由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二位置处,启动缓冲机构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中;以及当泵送机构停机时,启动缓冲机构移至第三位置处,以截断出油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启动缓冲机构代替电磁阀,同时启动缓冲机构具备泄压功能,能够克服液压泵预启动点动时不断冲击启动缓冲机构造成其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并且油液还能储存在启动缓冲机构中,泵送机构正常工作时,启动缓冲机构中油液直接汇入出油管道中,避免产生断流现象,以保护启动缓冲机构及出油管道的内侧壁。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启动缓冲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启动缓冲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四通管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缓冲柱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启动缓冲组件处于四通管内第一位置处堵住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的状态图;
图8是本发明的启动缓冲组件处于四通管内第一位置处打开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的状态图;
图9是本发明的启动缓冲组件处于四通管内第二位置处打开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的状态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启动缓冲组件处于四通管内第三位置处堵住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的状态图。
图中:
1、泵送机构;11、主液压泵;12、备用液压泵;
2、散热机构;21、散热器;
3、进油管道;
4、出油管道;
5、启动缓冲机构;51、四通管;511、第一管口;512、第二管口;513、第三管口;514、第四管口;52、启动缓冲组件;521、缓冲柱;5211、泄压槽;5212、泄压孔;5213、第一孔;5214、第二孔;522、往复转动单元;5221、第一线圈;5222、第二线圈;5223、第三线圈;5224、第四线圈;523、移动单元;5231、移动气缸;5232、轴承;53、泄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21用油泵系统,其包括:泵送机构1、散热机构2、进油管道3、出油管道4和启动缓冲机构5;其中所述泵送机构1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3与散热机构2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泵送机构1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4与散热机构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启动缓冲机构5与出油管道4活动连接;当所述泵送机构1预启动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5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做往复转动,以对所述泵送机构1从出油管道4送入散热机构2的油液进行泄压;当所述泵送机构1由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5移至第二位置处,所述启动缓冲机构5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4中;以及当所述泵送机构1停机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5移至第三位置处,以截断所述出油管道4。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启动缓冲机构5代替电磁阀,同时启动缓冲机构5具备泄压功能,能够克服液压泵预启动点动时不断冲击启动缓冲机构5造成其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并且油液还能储存在启动缓冲机构5中,泵送机构1正常工作时,启动缓冲机构5中油液直接汇入出油管道4中,避免产生断流现象,以保护启动缓冲机构5及出油管道4的内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泵送机构1包括:主液压泵11;所述主液压泵11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3与散热机构2的出油口连接,所述主液压泵11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4与散热机构2的进油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液压泵11通过进油管道3进油及出油管道4储油,同时主液压泵11通过进油管道3、出油管道4与散热机构2连接,能够实现油液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泵送机构1还包括:备用液压泵12;所述备用液压泵12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3与散热机构2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备用液压泵12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4与散热机构2的进油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备用液压泵12直接错开启动缓冲机构5连接出油管道4进行冗余设置,能够保证本散热器21用油泵系统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散热器21;所述散热器21的进油口通过出油管道4连接泵送机构1的出油口;所述散热器21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道3连接泵送机构1的进油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启动缓冲机构5包括:四通管51、启动缓冲组件52和泄压管53;所述四通管51开设有第一管口511、第二管口512、第三管口513、第四管口514,所述第一管口511与第四管口514呈对向设置,所述第二管口512与第三管口513呈对向设置,且所述四通管51的相邻管口呈90°夹角设置;所述启动缓冲组件52从第一管口511伸入四通管51内,所述第二管口512、第三管口513接入出油管道4,所述泄压管53连接第四管口514;所述启动缓冲组件52在四通管51内移至第一位置处,所述启动缓冲组件52在四通管51内做往复转动,所述出油管道4内油液从四通管51、启动缓冲组件52流入泄压管53进行泄压;所述启动缓冲组件52在四通管51内移至第二位置处,所述启动缓冲组件52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4中;以及所述启动缓冲组件52在四通管51内移至第三位置处,所述启动缓冲组件52将第二管口512与第三管口513之间通道堵住,以截断所述出油管道4。
在本实施例中,四通管51呈十字管设置,即四通管51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且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连通,第一管口511、第四管口514为第一支管的两管口,第二支管、第三支管为第二支管的两管口,第二支管作为出油管道4的一端管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启动缓冲组件52在第一支管内位置,能够实现间歇打开第二支管,同时第二支管中油液能够从第一支管流至泄压管53中进行泄压,或者完全打开第二支管,或者堵住第二支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启动缓冲组件52包括:缓冲柱521、往复转动单元522和移动单元523;所述缓冲柱521上径向开设有泄压槽5211、泄压孔5212,所述缓冲柱521上轴向开设有第一孔5213、第二孔5214,所述泄压槽5211通过第一孔5213与泄压孔5212连通,所述第二孔5214的一端连通泄压孔5212,所述第二孔5214的另一端从缓冲柱521的端面露出;所述移动单元523推动缓冲柱521在四通管51内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当所述往复转动单元522驱动缓冲柱521转动以使泄压槽5211朝向第二管口512时,所述往复转动单元522驱动缓冲柱521在四通管51内做往复转动,以使所述泄压槽5211间歇打开第二管口512与第三管口513之间通道,且油液通过所述第一孔5213注入泄压孔5212中及油液通过第二孔5214注入泄压管53内;所述移动单元523推动缓冲柱521在四通管51内移至第二位置处,且当所述往复转动单元522驱动缓冲柱521转动以使泄压孔5212两侧分别朝向第二管口512、第三管口513时,所述泄压孔5212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4中;所述移动单元523推动缓冲柱521在四通管51内移至第三位置处,所述缓冲柱521将第二管口512与第三管口513之间通道堵住;所述移动单元523推动缓冲柱521在四通管51内移动,以使所述泄压槽5211、泄压孔5212中油液润滑四通管51的内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主液压泵11在预启动时需要点动数次,由于主液压泵11从停机状态变为开机状态,从主液压泵11喷出的油液,其油液压力较高,传统设置电磁阀随主液压泵11进行点动开启,间歇冲击电磁阀,并且电磁阀还处于打开与关闭交替状态,极易造成电磁阀疲劳而损伤,而缓冲柱521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缓冲柱521在第一位置处往复转动,泄压槽5211在转动时打开一道口子,能够使油液从第二支管中通过,同时由于泄压槽5211与泄压孔5212连通,泄压孔5212与泄压管53连通,同时泄压管53与四通管51存在压差,相当于泄压管53能够从四通管51中吸取油液,对第二支管中通过的油液进行泄压,同时油液从泄压槽5211、第一孔5213注入泄压孔5212与第一支管形成的腔室内进行缓存,当主液压泵11从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而缓冲柱52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此时泄压孔5212直接与第二支管连通,同时泄压孔5212中缓存的油液直接汇入第二支管中油液中,相当于第二支管中油液冲击泄压孔5212中缓存的油液,而油液本身就是流体,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若采用传统的电磁阀,电磁阀直接阻断第二支管中油液,在电磁阀打开一瞬间,被阻断的油液会直接冲击电磁阀及第二支管的内侧壁,而此时直接卸去冲力,能够保护缓冲柱521及第二支管,最后需要关闭第二支管,只需要将缓冲柱521移至第三位置,从而代替电磁阀实现阀门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往复转动单元522包括:第一线圈5221、第二线圈5222、第三线圈5223、第四线圈5224和磁条;所述第一线圈5221、第二线圈5222、第三线圈5223、第四线圈5224设置在四通管51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线圈5221、第二线圈5222、第三线圈5223、第四线圈5224呈90°夹角绕第四管口514设置;所述磁条嵌设在缓冲柱521内,且沿所述缓冲柱521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线圈5221、第二线圈5222、第三线圈5223、第四线圈5224按设定顺序进行通电,以驱动所述缓冲柱521按设定方向转动;所述第一线圈5221、第二线圈5222、第三线圈5223、第四线圈5224通电时将油液中金属杂质吸附在缓冲柱521的端面,即所述移动单元523推动缓冲柱521在四通管51内移至第三位置处,以将金属杂质推入所述泄压管53中。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柱521上对应泄压槽5211设置磁条,就能够保证泄压槽5211及泄压孔5212的朝向,当第一线圈5221通电时,磁条被第一线圈5221吸引转动,从而使泄压槽5211朝向第二管口512,然后按第一线圈5221至第二线圈5222至第一线圈5221这样的通电顺序,就能实现缓冲柱521往复转动90°,满足主液压泵11预启动时点动开启的需求,当然各线圈也能够按其他通电顺序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油液会冲击相应管道内侧壁,长时间会造成磨损,而将金属杂质带入油液中,第一线圈5221、第二线圈5222、第三线圈5223、第四线圈5224在通电时候能够对金属杂质产生吸力,将金属杂质吸附在缓冲柱521的端面,而随着缓冲柱521在四通管51内移至第三位置处,缓冲柱521将金属杂质推入泄压管53,方便从泄压管53中将金属杂质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单元523包括:移动气缸5231和轴承5232;所述移动气缸5231的输出部通过轴承5232连接缓冲柱521的端部;所述移动气缸5231推动缓冲柱521在四通管51内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气缸5231固定在机架上,移动气缸5231的活动部能够进行伸缩,但由于移动气缸5231的活动部通过轴承5232连接缓冲柱521,实现缓冲柱521转动而移动气缸5231不会随之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泄压管53连接气泵;所述气泵控制泄压管53内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泄压管53在气泵控制下与四通管51产生压力差,能够引导油液从缓冲柱521汇入泄压管53中,起到泄压作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如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器21用油泵系统的工作方法,其包括:当泵送机构1预启动时,启动缓冲机构5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做往复转动,以对泵送机构1从出油管道4送入散热机构2的油液进行泄压;当泵送机构1由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启动缓冲机构5移至第二位置处,启动缓冲机构5中油液续入出油管道4中;以及当泵送机构1停机时,启动缓冲机构5移至第三位置处,以截断出油管道4。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启动缓冲机构代替电磁阀,同时启动缓冲机构具备泄压功能,能够克服液压泵预启动点动时不断冲击启动缓冲机构造成其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并且油液还能储存在启动缓冲机构中,泵送机构正常工作时,启动缓冲机构中油液直接汇入出油管道中,避免产生断流现象,以保护启动缓冲机构及出油管道的内侧壁。
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送机构、散热机构、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和启动缓冲机构;其中
所述泵送机构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泵送机构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启动缓冲机构与出油管道活动连接;
当所述泵送机构预启动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对泵送机构从出油管道送入散热机构的油液进行泄压;
当所述泵送机构由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中油液汇入出油管道中;以及
当所述泵送机构停机时,所述启动缓冲机构截断出油管道;
所述启动缓冲机构包括:四通管、启动缓冲组件和泄压管;
所述启动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柱、往复转动单元和移动单元;
所述四通管开设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第四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第四管口呈对向设置,所述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呈对向设置,且所述四通管的相邻管口呈90°夹角设置;
所述启动缓冲组件的缓冲柱从第一管口伸入四通管内,所述第二管口、第三管口接入出油管道,所述泄压管连接第四管口;
所述缓冲柱上径向开设有泄压槽、泄压孔,所述缓冲柱上轴向开设有第一孔、第二孔,所述泄压槽通过第一孔与泄压孔连通,所述第二孔的一端连通泄压孔,所述第二孔的另一端从缓冲柱的端面露出;
当所述泵送机构预启动时,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当所述往复转动单元驱动缓冲柱转动以使泄压槽朝向第二管口时,所述往复转动单元驱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做往复转动,以使所述泄压槽间歇打开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且油液通过所述第一孔注入泄压孔中及油液通过第二孔注入泄压管内;
当所述泵送机构由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二位置处,且当所述往复转动单元驱动缓冲柱转动以使泄压孔两侧分别朝向第二管口、第三管口时,所述泄压孔中油液汇入出油管道中;
当所述泵送机构停机时,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三位置处,所述缓冲柱将第二管口与第三管口之间通道堵住;
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动,以使所述泄压槽、泄压孔中油液润滑四通管的内侧壁;
所述往复转动单元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和磁条;
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设置在四通管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绕第四管口设置;
所述磁条嵌设在缓冲柱内,且沿所述缓冲柱的轴向设置;
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按设定顺序进行通电,以驱动所述缓冲柱按设定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通电时将油液中金属杂质吸附在缓冲柱的端面,即
所述移动单元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至第三位置处,以将金属杂质推入所述泄压管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主液压泵;
所述主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出油口连接,所述主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进油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送机构还包括:备用液压泵;
所述备用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备用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与散热机构的进油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呈90°夹角绕第四管口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移动气缸和轴承;
所述移动气缸的输出部通过轴承连接缓冲柱的端部;
所述移动气缸推动缓冲柱在四通管内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动部进行伸缩,且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动部通过轴承连接缓冲柱,以使所述缓冲柱转动而移动气缸不会随之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管连接气泵;
所述气泵控制泄压管内压力。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泵送机构预启动时,启动缓冲机构的缓冲柱移至第一位置处且做往复转动,以对泵送机构从出油管道送入散热机构的油液进行泄压;
当泵送机构由预启动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瞬间时,启动缓冲机构的缓冲柱移至第二位置处,启动缓冲机构中油液汇入出油管道中;以及
当泵送机构停机时,启动缓冲机构的缓冲柱移至第三位置处,以截断出油管道。
CN202310310492.3A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16044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0492.3A CN116044742B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0492.3A CN116044742B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4742A CN116044742A (zh) 2023-05-02
CN116044742B true CN116044742B (zh) 2023-06-20

Family

ID=86133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0492.3A Active CN116044742B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474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4068B2 (ja) * 2001-07-27 2005-10-05 ザ ウエステイム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Elパネル
US8899031B2 (en) * 2011-02-16 2014-12-02 Deere & Company Cold start valve
CN105298996B (zh) * 2015-12-02 2017-09-22 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泵送液压系统和混凝土泵车
CN107725538A (zh) * 2017-11-15 2018-02-23 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 油缸的散热器回油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344077U (zh) * 2021-10-09 2022-04-19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冲击液压阀
CN216446989U (zh) * 2021-10-26 2022-05-06 常州科普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泄压功能的机油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4742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7526B2 (en) Gas well dewatering system
US5092744A (en) Intensifier
KR100716850B1 (ko) 로터리식 밀폐형 압축기와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US7984756B2 (en) Overpressure protection in gas well dewatering systems
CN101198772B (zh) 可变气门致动器
DE102005005699B3 (de) Linearkompressor
CN102348919B (zh) 电子控制的阀门
RU2573079C2 (ru) Привод с функцией аварийного закрытия
CN1788162B (zh) 隔膜泵
US5500113A (en) Reverse osmosis water system
CN116044742B (zh) 一种采用油泵系统的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937693Y (zh) 电磁四通换向阀先导阀
EP3698053A1 (en) Oscillation cylinder arrangement
EP0700502B1 (de) Refrigerator
KR101903357B1 (ko) 윤활유 자동공급구조가 내장된 유압 브레이커
US7300260B1 (en) Special fluids for use in a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CN202658513U (zh) 一种振动控制阀装置
CN105508623A (zh) 电子膨胀阀
CN109162898A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7191636A (zh) 锤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365431A (zh) 有减振器装置的阀组件
KR101421798B1 (ko) 서보 밸브 장치
CN102937087B (zh) 一种双斜盘结构柱塞泵
CN108087280A (zh) 压缩机
KR101149834B1 (ko) 공타방지장치가 구비된 유압브레이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