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3891A - 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3891A
CN116043891A CN202310125495.XA CN202310125495A CN116043891A CN 116043891 A CN116043891 A CN 116043891A CN 202310125495 A CN202310125495 A CN 202310125495A CN 116043891 A CN116043891 A CN 116043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watering
pneumatic
basement
foundation pit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54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子英
刘宝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54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38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3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38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据地勘报告,通过计算确定降水半径从而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数量,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防土体流失降水井,并在防土体流失降水井内安装气动滤瓶,并连接DN25排水管至气动降水装置上。本发明能及时将地下水位降至规范要求的位置,通过串联降水井将地下室收集至集水井内,排至基坑外排水系统内,又能利用集水井里收集的地下水进行二次利用,用于混凝土养护或基层冲洗等,还能保证地下室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现场减少了大量水泵电缆的敷设,从根源上消除的用电安全隐患,从而实现项目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大型地下室基坑在土方开挖前,都会依据地勘报告所描述的土的类别、地下水水位高程等,制定施工现场降水方案,以防止因土的特性、地下水过高等原因致使基坑土方开不到位,而影响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
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并做到了人车分流,小区内也禁止停放各类车辆,而人们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为了方便出行,基本上都购置车辆,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地下室建筑面积越来越大(人防工程或地下停车场)。大型地下室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如何降低地下水位是确保地下室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首要条件。
在大型地下室基坑降水实践中,一般都会采取管井降水方案。常规做法是:通过计算,按一定的间距钻降水井,每个降水井均安装潜水泵,不间断的排水,直至将地下水位降至要求的水平面。但由于地下室范围较广,面积较大,且淤泥质土渗流系数小,需要降水井数量巨大,会导致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因排水管较多而影响施工,还会因磕磕绊绊造成排水管破裂,影响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每个降水井均设置一个电箱一根电缆线,用电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地勘报告,通过计算确定降水半径从而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数量,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防土体流失降水井,并在防土体流失降水井内安装气动滤瓶,并连接DN25排水管至气动降水装置上;
步骤二:基坑开挖前,通过气动降水装置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降抽排到基坑排水沟内;
步骤三: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在基坑周边设置的基坑排水沟一侧设置一个大的集水池;
步骤四:将气动降水装置抽出的地下水排入集水池内,再由集水池内安装的大功率潜水泵通过DN100排水管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里;
步骤五:在DN100排水管上安装三通闸阀,完成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依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地基土渗流系数进行计算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中,所述集水池的尺寸具体为3m*3m*1.5m。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中,所述气动滤瓶自带水位控制器。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中,所述气动降水装置安装在集水池内。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中,所述DN25排水管的下端伸入防土体流失降水井内,并与气动滤瓶固定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中,所述防土体流失降水井间隔等距分布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上。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中,所述DN100排水管的上端连接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中。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中,所述基坑排水沟和集水池间隔50米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通过设有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土体流失降水井、气动滤瓶、DN25排水管、DN100排水管、基坑排水沟、集水池、大功率潜水泵、三通闸阀和气动降水装置,依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地基土渗流系数,通过计算确定降水半径从而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数量,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防土体流失降水井,并在防土体流失降水井内安装气动滤瓶,并连接DN25排水管至气动降水装置上,在基坑开挖前,通过气动降水装置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降抽排到基坑排水沟内,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在基坑周边设置的基坑排水沟一侧设置一个大的集水池,将气动降水装置抽出的地下水排入集水池内,再由集水池内安装的大功率潜水泵通过DN100排水管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里,在DN100排水管上安装三通闸阀,完成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能及时将地下水位降至规范要求的位置,通过串联降水井将地下室收集至集水井内,排至基坑外排水系统内,又能利用集水井里收集的地下水进行二次利用,用于混凝土养护或基层冲洗等,还能保证地下室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又节约成本,现场减少了大量水泵电缆的敷设,从根源上消除的用电安全隐患,从而实现项目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及时将地下水位降至规范要求的位置,通过串联降水井将地下室收集至集水井内,排至基坑外排水系统内,又能利用集水井里收集的地下水进行二次利用,用于混凝土养护或基层冲洗等,还能保证地下室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又节约成本,现场减少了大量水泵电缆的敷设,从根源上消除的用电安全隐患,从而实现项目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的施工立面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的施工平面图。
图中: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2、防土体流失降水井;3、气动滤瓶;4、DN25排水管;5、DN100排水管;6、基坑排水沟;7、集水池;8、大功率潜水泵;9、三通闸阀;10、气动降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地勘报告,通过计算确定降水半径从而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数量,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1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并在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内安装气动滤瓶3,并连接DN25排水管4至气动降水装置10上;
步骤二:基坑开挖前,通过气动降水装置10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降抽排到基坑排水沟6内;
步骤三: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在基坑周边设置的基坑排水沟6一侧设置一个大的集水池7;
步骤四:将气动降水装置10抽出的地下水排入集水池7内,再由集水池7内安装的大功率潜水泵8通过DN100排水管5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里;
步骤五:在DN100排水管5上安装三通闸阀9,完成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
步骤一中依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地基土渗流系数进行计算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集水池7的尺寸具体为3m*3m*1.5m,气动滤瓶3自带水位控制器,气动降水装置10安装在集水池7内。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地勘报告,通过计算确定降水半径从而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数量,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1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并在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内安装气动滤瓶3,并连接DN25排水管4至气动降水装置10上;
步骤二:基坑开挖前,通过气动降水装置10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降抽排到基坑排水沟6内;
步骤三: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在基坑周边设置的基坑排水沟6一侧设置一个大的集水池7;
步骤四:将气动降水装置10抽出的地下水排入集水池7内,再由集水池7内安装的大功率潜水泵8通过DN100排水管5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里;
步骤五:在DN100排水管5上安装三通闸阀9,完成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
DN25排水管4的下端伸入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内,并与气动滤瓶3固定连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间隔等距分布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1上。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地勘报告,通过计算确定降水半径从而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数量,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1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并在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内安装气动滤瓶3,并连接DN25排水管4至气动降水装置10上;
步骤二:基坑开挖前,通过气动降水装置10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降抽排到基坑排水沟6内;
步骤三: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在基坑周边设置的基坑排水沟6一侧设置一个大的集水池7;
步骤四:将气动降水装置10抽出的地下水排入集水池7内,再由集水池7内安装的大功率潜水泵8通过DN100排水管5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里;
步骤五:在DN100排水管5上安装三通闸阀9,完成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
DN100排水管5的上端连接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中,基坑排水沟6和集水池7间隔50米设置。
现对本发明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通过设有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1、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气动滤瓶3、DN25排水管4、DN100排水管5、基坑排水沟6、集水池7、大功率潜水泵8、三通闸阀9和气动降水装置10,依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地基土渗流系数,通过计算确定降水半径从而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数量,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1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并在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内安装气动滤瓶3,并连接DN25排水管4至气动降水装置10上,在基坑开挖前,通过气动降水装置10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降抽排到基坑排水沟6内,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在基坑周边设置的基坑排水沟6一侧设置一个大的集水池7,将气动降水装置10抽出的地下水排入集水池7内,再由集水池7内安装的大功率潜水泵8通过DN100排水管5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里,在DN100排水管5上安装三通闸阀9,完成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能及时将地下水位降至规范要求的位置,通过串联降水井将地下室收集至集水井内,排至基坑外排水系统内,又能利用集水井里收集的地下水进行二次利用,用于混凝土养护或基层冲洗等,还能保证地下室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又节约成本,现场减少了大量水泵电缆的敷设,从根源上消除的用电安全隐患,从而实现项目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地勘报告,通过计算确定降水半径从而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数量,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1)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并在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内安装气动滤瓶(3),并连接DN25排水管(4)至气动降水装置(10)上;
步骤二:基坑开挖前,通过气动降水装置(10)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降抽排到基坑排水沟(6)内;
步骤三: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在基坑周边设置的基坑排水沟(6)一侧设置一个大的集水池(7);
步骤四:将气动降水装置(10)抽出的地下水排入集水池(7)内,再由集水池(7)内安装的大功率潜水泵(8)通过DN100排水管(5)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里;
步骤五:在DN100排水管(5)上安装三通闸阀(9),完成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依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地基土渗流系数进行计算确定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7)的尺寸具体为3m*3m*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滤瓶(3)自带水位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降水装置(10)安装在集水池(7)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N25排水管(4)的下端伸入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内,并与气动滤瓶(3)固定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土体流失降水井(2)间隔等距分布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N100排水管(5)的上端连接排至基坑以外的排水系统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排水沟(6)和集水池(7)间隔50米设置。
CN202310125495.XA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Pending CN1160438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5495.XA CN116043891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5495.XA CN116043891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3891A true CN116043891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6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5495.XA Pending CN116043891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38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7285B (zh)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CN102418347A (zh) 一种深基坑内盲沟和集水井排水施工方法
CN211228626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底板抗浮的自动泄压装置
CN110924509A (zh) 折返式超深检查井
CN214574125U (zh) 防止地下室在使用阶段整体上浮的施工结构
CN213267959U (zh) 一种地下水位上升后已完成基坑底部排水综合系统
CN210737511U (zh) 塔式地下水压力回灌设备
CN205224063U (zh) 一种低渗透性黏土的高效降水装置
CN114775666B (zh) 一种深基坑基坑底板施工中底板水压力的控制结构
CN215630124U (zh) 一种城市雨水管廊
CN116043891A (zh) 一种基于淤泥质土区的大型地下室多井点气动降水方法
CN214143998U (zh) 一种沿河住户污水收集管网布置结构
CN113914342A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肥槽降排水施工方法
CN114737589A (zh) 基坑浅层排水方法
CN114293578A (zh) 一种地下室降排水及水位监测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9508998U (zh) 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
CN216552030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肥槽降排水结构
CN219100250U (zh) 一种新型室外电缆井排水结构
CN220890254U (zh) 矿区排水系统
CN220486555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抗浮抽水一体化设备
CN216156737U (zh) 一种雨水管道排出口标高的抬高结构
CN216766172U (zh) 一种新型雨水收集池
CN220100103U (zh) 地埋式处理厂上盖建筑管道污染防护结构
CN212316962U (zh) 一种地下室降排水装置
CN214460675U (zh) 一种陈旧地下室安全使用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