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7285B -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57285B
CN108457285B CN201810047596.9A CN201810047596A CN108457285B CN 108457285 B CN108457285 B CN 108457285B CN 201810047596 A CN201810047596 A CN 201810047596A CN 108457285 B CN108457285 B CN 108457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precipitation
dewatering
water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75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57285A (zh
Inventor
闫相明
胡建明
张鹏
林长锋
张豪
李鹏鹏
张辉
陈忠信
叶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475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57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57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7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57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7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坑地质勘查(a)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场地资料,采用钻探取土试验结合多种现场原位测试综合进行,多种现场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和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本发明通过在保证基坑开挖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地下水的抽排量,周边地面沉降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了最佳降水效果,基坑整体降水的思路创新,其涉及的施工工艺均为常规工艺,技术成熟,工艺简单,施工容易,质量易于控制,能够大大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降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背景技术
根据以往相关基坑工程降水经验,超深基坑降水一般采用落底式竖向帷幕,切断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避免坑内降水对坑外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但对高透水性土质、深厚含水层条件下承压水头高的超大基坑,落底式封闭降水将需要极深的止水帷幕,同时坑底需要满堂封底加固以避免出现管涌、突涌等安全事故,工程投入大大增加。
因此,发明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坑地质勘查
(a)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场地资料,采用钻探取土试验结合多种现场原位测试综合进行,多种现场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和波速及地脉动测试;
(b)结合勘探结果,总结本工程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特点,分析基坑普挖区及塔楼区的降水技术难点,为降水方案确定提供基础依据,其中塔楼区包括坑中坑;
步骤二:降水方案比选
(a)降水方案在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确定阶段进行比选,根据各种支护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降水方案,降水方案以确保基坑支护安全和服务基坑施工;
(b)工程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含水层厚度大,厚度约38.10米,含水层埋深,基坑土体从上至下渗透系数逐渐增加,承压水层土质为细砂层,从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比较封闭式降水、敞开式降水、全基坑深井降水、分区分井深降水等方案及组合方案,最终确定非落底式止水帷幕+深井(管井)减压疏干降水方案为原则;
步骤三:降水井最适宜深度及结构确定
(a)分析基坑水文地质条件得知,承压含水层具有从上至下渗透系数逐渐增大的特点,因此在要求同样水位降深的情况下,降水井越深则单井涌水量就越大,如果采用完整井,则以下部含砾中砂层的给水量占绝大部分,该层水量丰富,渗透系数大,在基坑降深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抽水量将大幅上升,与之相配套的各种资源消耗也将随之增加,这对控制整个基坑工程的费用不利,且降水影响范围增大,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性增加;
(b)根据众多基坑工程经验,在设计降深相同的情况下,非完整井实际抽水量比完整井减少了1/3,合理控制了地下水的抽排量,使得降水工程的造价更经济合理,对周边地面沉降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因此,本基坑工程最终决定采用非完整井进行降水;
(c)坑中坑外的降水井深度确定
降水井的深度按下式确定:
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HW——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坑底要求的深度(m);
HW3——其值为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2;i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变幅(m);
HW5——降水井过滤管工作长度(m);
HW6——沉淀管长度(m);
因抽取承压水是为了降低承压水位,故在具体降水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抽水量,同时又要控制降水井的含砂量不超过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场区实际地质条件,确定普挖区和塔楼区降水井深度分别为38m和42m;
(d)按照下时计算基坑内部任意点水位降深
Figure BDA0001551374900000031
式中s—基坑内任意计算点水位降深(m)
Qi—i井出水量(m3/d);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K—渗透系数(m/d);
rp—任意计算点至各井点距离(m);
n—降水井数量;
d—含水层顶板至过滤管顶部的距离(m);
l—过滤管进水部分长度(m);
W(ui)、
Figure BDA0001551374900000032
—井函数;
(e)利用天汉软件试算坑中坑区域内的降水井深度为38m、40m、42m、44m和46m时对应土层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下基坑地下水水位及降深情况时的降水效果,最终确定坑中坑内部的降水井最优深度为42m;
(f)降水井结构确定
降水井的结构通常包括井管(井壁管)、过滤管(滤水管)、沉淀管及围填滤料,松散含水层的过滤管内径不宜小于250mm,同时为方便施工以及保证不同开挖深度对承压水降深的要求,对整个基坑内不同区域的降水井结构做适当的调整,最终确定普挖区38m降水井井径为250mm,井管长度为19m,过滤管长度为18m,沉淀管长度为1m,塔楼区42m降水井井径为300mm,井管长度为26m,过滤管长度为15m,沉淀管长度为1m,
步骤四:降水井数量确定
(a)计算涌水量:采用减压疏干降水进行计算,并以降低承压水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1-9m为标准。根据降水后水位控制高度要求及地层条件,按稳定流承压环形非完整井考虑,采用大井法对基坑最大涌水量进行概算。计算公式为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承压水-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均质含水层):
Figure BDA0001551374900000041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底面起算的承压水测压水位高度(m);
M—含水层厚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
r0—环形井点系统的引用半径(m);
(b)计算降水井数量
按普挖到裙楼底板底-19.0m考虑时Q=68060.59m3/d=2835.86m3/h,如果单井抽水量设计为50m3/h,则共需的井数分别为57口;如考虑纯塔楼区工程桩接桩需要按-26.70m验算时Q塔楼=40728.02m3/d=1697m3/h,则纯塔楼区需布置降水井34口,考虑基坑面积较大,综合采用50m3/h和80m3/h深井潜水泵进行抽排,同时考虑一定数量的安全储备,整个基坑共需降水井79口,其中普挖区38m降水井59口以及塔楼区42m降水井20口;
(c)观测井数量确定
为加强基坑水位观测,平均每6000-7000㎡布置一口观测井,结合普瓦区及塔楼区的情况,其中普挖区观测井设置2口、塔楼区观测井设置2口,井深同所在区域的降水井;
步骤五:降水井合理布置
(a)在进行降水井管布置时,井间距宜满足如下要求:
b≥5πD
式中b—降水管井之间的距离(m);
D—降水管井的井径(m);
(b)降水井平面布置
降水井应在满足计算间距的情况下尽量等距离布置,以提高整个降水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降水井布置应避开工程桩及地下室各层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最终确定布置图;
(c)降水井管道布置
降水井支管的布置综合考虑降水井及土方临时通道的位置,确定降水井支管的走向,在竖向设置灯笼架,解决由于基坑支护无内支撑,降水井竖向悬臂高度较高的问题,多根降水井支管共用灯笼架,并且根据现场情况优化降水井支管布置,将多根降水井支管汇入一处,并接入降水井总管,方便土方主通道两侧次要通道的设置,降水主管水先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一部分用于现场施工用水、另一部分排入市政管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对降水井支管的灯笼架进行换撑;
步骤六:基坑支护及降水井施工
(a)施工流程:普挖区及坑中坑周围支护结构施工(含止水帷幕)→土方逐层开挖→降水井跟进施工,并及时进行降水,实时对水位进行观测,确保水位位于土方开挖面以下1-2m;
(b)降水井成井施工:根据成熟的冲击钻成井施工工艺进行降水井施工,并应特别注意井孔垂直度、井深控制及成孔保护等关键工序的保障;
(c)降水井支管的灯笼架搭设及换撑:降水井的灯笼架必须确保确保降水井的稳定及降水井支管的布置,支撑架间距不大于10m,同时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
(d)桥架式降水主管施工:采用塔吊将降水主管吊装在基坑内原格构柱柱顶,采取措施焊接固定,然后将降水井支管按照就近原则与主管连接,降水主管与坑外排水系统相连;
步骤七:降水井开启及水位监测
(a)降水井的开启视土方开挖及水位监测而定;
(b)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天早晚分别进行水位监测,通过观测井观测实际水位情况确定降水井的开启数量,确保水位始终处于开挖面以下1-9m的深度;
(c)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可根据现场施工需要、降水天气影响、江河汛期等影响,调整开启降水井数量,确保地下水位维持在基底开挖标高以下大于1-9m的深度,避免地下水从后浇带中漫出;
(d)塔楼施工工期较长,后浇带封闭时间较晚,为避免后期施工期间后浇带突涌和翻水的发生,需要在底板及外墙结构施工期间对后浇带进行超前止水施工;
步骤八:降水井封堵:深井降水完毕后,采取有效措施封堵井孔,避免承压水沿井孔及井壁上涌,具体措施如下:
(a)承台底板施工时,在管壁加焊两层止水圈,阻挡承压水沿井壁上涌;
(b)±0.00施工完毕后,采取“以砂还砂,以土还土”的原则,封堵井孔,并加焊封口钢板。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工法通过理论分析、天汉软件试算不同降水井深度的降水效果、并结合武汉地区深基坑降水经验,确定降水井最适宜井深,并通过降水需求量计算降水井数量,结合基坑形式进行了合理布置,在保证基坑开挖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地下水的抽排量,周边地面沉降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了最佳降水效果;
2对普挖区、塔楼区及坑中坑区降水统筹考虑,采用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充分利用“群井效应”及“降深漏斗”效应,经济有效地解决了坑中坑超深降水难题;
3本工法坑中坑敞开式降水,使得坑中坑支护桩后砂土因含水率下降而产生了“似粘聚力”,对支护土体稳定性起到有益的作用;
4本工法发明了一种桥架式降水主管支撑方式,有效解决了深大基坑内降水主管布置难题,避免了在基坑周边;
5本工法重点在于基坑整体降水的思路创新,其涉及的施工工艺均为常规工艺,技术成熟,工艺简单,施工容易,质量易于控制,能够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坑降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降水井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降水井布置图;
图5为本发明的降水井支管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灯笼架换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桥架式降水主管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后浇带处理大样图;
图9为本发明的降水井封堵大样图;
图中:1普挖区、2塔楼区、3坑中坑、4降水井、5井管、6过滤管、7沉淀管、8围填滤料、9降水井支管、10灯笼架、11降水井总管、12深井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9所示的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坑地质勘查
(a)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场地资料,采用钻探取土试验结合多种现场原位测试综合进行,多种现场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和波速及地脉动测试;
(b)结合勘探结果,总结本工程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特点,分析基坑普挖区1及塔楼区2的降水技术难点,为降水方案确定提供基础依据,其中塔楼区2包括坑中坑3;
步骤二:降水方案比选
(a)降水方案在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确定阶段进行比选,根据各种支护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降水方案,降水方案以确保基坑支护安全和服务基坑施工;
(b)工程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含水层厚度大,厚度约38.10米,含水层埋深,基坑土体从上至下渗透系数逐渐增加,承压水层土质为细砂层,从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比较封闭式降水、敞开式降水、全基坑深井降水、分区分井深降水等方案及组合方案,最终确定非落底式止水帷幕+深井(管井)减压疏干降水方案为原则;
步骤三:降水井4最适宜深度及结构确定
(a)分析基坑水文地质条件得知,承压含水层具有从上至下渗透系数逐渐增大的特点,因此在要求同样水位降深的情况下,降水井4越深则单井涌水量就越大,如果采用完整井,则以下部含砾中砂层的给水量占绝大部分,该层水量丰富,渗透系数大,在基坑降深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抽水量将大幅上升,与之相配套的各种资源消耗也将随之增加,这对控制整个基坑工程的费用不利,且降水影响范围增大,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性增加;
(b)根据众多基坑工程经验,在设计降深相同的情况下,非完整井实际抽水量比完整井减少了1/3,合理控制了地下水的抽排量,使得降水工程的造价更经济合理,对周边地面沉降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因此,本基坑工程最终决定采用非完整井进行降水;
(c)坑中坑3外的降水井4深度确定
降水井4的深度按下式确定:
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HW——降水井4深度(m);
HW1——基坑深度(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坑底要求的深度(m);
HW3——其值为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4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2;i0为降水井4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4排间距的1/2(m);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变幅(m);
HW5——降水井4过滤管6工作长度(m);
HW6——沉淀管7长度(m);
因抽取承压水是为了降低承压水位,故在具体降水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抽水量,同时又要控制降水井4的含砂量不超过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场区实际地质条件,确定普挖区1和塔楼区2降水井4深度分别为38m和42m;
(d)按照下时计算基坑内部任意点水位降深
Figure BDA0001551374900000101
式中s—基坑内任意计算点水位降深(m)
Qi—i井出水量(m3/d);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K—渗透系数(m/d);
rp—任意计算点至各井点距离(m);
n—降水井4数量;
d—含水层顶板至过滤管6顶部的距离(m);
l—过滤管6进水部分长度(m);
W(ui)、
Figure BDA0001551374900000102
—井函数;
(e)利用天汉软件试算坑中坑3区域内的降水井4深度为38m、40m、42m、44m和46m时对应土层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下基坑地下水水位及降深情况时的降水效果,最终确定坑中坑3内部的降水井4最优深度为42m;
(f)降水井4结构确定
降水井4的结构通常包括井管5(井壁管)、过滤管6(滤水管)、沉淀管7及围填滤料8,松散含水层的过滤管6内径不宜小于250mm,同时为方便施工以及保证不同开挖深度对承压水降深的要求,对整个基坑内不同区域的降水井4结构做适当的调整,最终确定普挖区138m降水井4井径为250mm,井管5长度为19m,过滤管6长度为18m,沉淀管7长度为1m,塔楼区2(含坑中坑3)42m降水井4井径为300mm,井管5长度为26m,过滤管6长度为15m,沉淀管7长度为1m,降水井4结构示意图见图3;
步骤四:降水井4数量确定
(a)计算涌水量:采用减压疏干降水进行计算,并以降低承压水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1-9m为标准。根据降水后水位控制高度要求及地层条件,按稳定流承压环形非完整井考虑,采用大井法对基坑最大涌水量进行概算。计算公式为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承压水-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均质含水层):
Figure BDA0001551374900000111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底面起算的承压水测压水位高度(m);
M—含水层厚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
r0—环形井点系统的引用半径(m);
(b)计算降水井4数量
按普挖到裙楼底板底-19.0m考虑时Q=68060.59m3/d=2835.86m3/h,如果单井抽水量设计为50m3/h,则共需的井数分别为57口;如考虑纯塔楼区2工程桩接桩需要按-26.70m验算时Q塔楼=40728.02m3/d=1697m3/h,则纯塔楼区2需布置降水井434口,考虑基坑面积较大,综合采用50m3/h和80m3/h深井潜水泵12进行抽排,同时考虑一定数量的安全储备,整个基坑共需降水井479口,其中普挖区138m降水井459口以及塔楼区2(含坑中坑3)42m降水井420口;
(c)观测井数量确定
为加强基坑水位观测,平均每6000-7000㎡布置一口观测井,结合普瓦区及塔楼区2的情况,其中普挖区1观测井设置2口、塔楼区2观测井设置2口,井深同所在区域的降水井4;
步骤五:降水井4合理布置
(a)在进行降水井4管布置时,井间距宜满足如下要求:
b≥5πD
式中b—降水管井之间的距离(m);
D—降水管井的井径(m);
(b)降水井4平面布置
降水井4应在满足计算间距的情况下尽量等距离布置,以提高整个降水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降水井4布置应避开工程桩及地下室各层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最终确定布置图见图4;
(c)降水井4管道布置
降水井支管9的布置综合考虑降水井4及土方临时通道的位置,确定降水井支管9的走向,在竖向设置灯笼架10,解决由于基坑支护无内支撑,降水井4竖向悬臂高度较高的问题,多根降水井支管9共用灯笼架10,并且根据现场情况优化降水井支管9布置,将多根降水井支管9汇入一处,并接入降水井总管11,方便土方主通道两侧次要通道的设置,降水主管水先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一部分用于现场施工用水、另一部分排入市政管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对降水井支管9的灯笼架10进行换撑,降水井支管9布置示意图见图5,灯笼架10换撑示意图见图6;
步骤六:基坑支护及降水井4施工
(a)施工流程:普挖区1及坑中坑3周围支护结构施工(含止水帷幕)→土方逐层开挖→降水井4跟进施工,并及时进行降水,实时对水位进行观测,确保水位位于土方开挖面以下1-2m;
(b)降水井4成井施工:根据成熟的冲击钻成井施工工艺进行降水井4施工,并应特别注意井孔垂直度、井深控制及成孔保护等关键工序的保障;
(c)降水井支管9的灯笼架10搭设及换撑:降水井4的灯笼架10必须确保确保降水井4的稳定及降水井支管9的布置,支撑架间距不大于10m,同时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
(d)桥架式降水主管施工:采用塔吊将降水主管吊装在基坑内原格构柱柱顶,采取措施焊接固定,然后将降水井支管9按照就近原则与主管连接,降水主管与坑外排水系统相连,桥架式降水主管示意图见图7;
步骤七:降水井4开启及水位监测
(a)降水井4的开启视土方开挖及水位监测而定;
(b)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天早晚分别进行水位监测,通过观测井观测实际水位情况确定降水井4的开启数量,确保水位始终处于开挖面以下1-9m的深度;
(c)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可根据现场施工需要、降水天气影响、江河汛期等影响,调整开启降水井4数量,确保地下水位维持在基底开挖标高以下大于1-9m的深度,避免地下水从后浇带中漫出;
(d)塔楼施工工期较长,后浇带封闭时间较晚,为避免后期施工期间后浇带突涌和翻水的发生,需要在底板及外墙结构施工期间对后浇带进行超前止水施工,后浇带处理大样图见图8;
步骤八:降水井4封堵:深井降水完毕后,采取有效措施封堵井孔,避免承压水沿井孔及井壁上涌,具体措施如下:
(a)承台底板施工时,在管壁加焊两层止水圈,阻挡承压水沿井壁上涌;
(b)±0.00施工完毕后,采取“以砂还砂,以土还土”的原则,封堵井孔,从下往上依次埋设有中粗砂、粘土球、膨胀砼和钢板,所述钢板两侧与底板通过止水环连接,降水井4封堵大样图见图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坑地质勘查
(a)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场地资料,采用钻探取土试验结合多种现场原位测试综合进行,多种现场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和波速及地脉动测试;
(b)结合勘探结果,总结本工程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特点,分析普挖区(1)及塔楼区(2)的降水技术难点,为降水方案确定提供基础依据,其中塔楼区(2)包括坑中坑(3);
步骤二:降水方案比选
(a)降水方案在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确定阶段进行比选,根据各种支护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降水方案,降水方案以确保基坑支护安全和服务基坑施工;
(b)工程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含水层厚度大,厚度38.10米,含水层埋深,基坑土体从上至下渗透系数逐渐增加,承压水层土质为细砂层,从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方面综合比较封闭式降水、敞开式降水、全基坑深井降水、分区分井深降水方案及组合方案,最终确定非落底式止水帷幕+深井减压疏干降水方案为原则;
步骤三:降水井(4)深度及结构确定
(a)分析基坑水文地质条件得知,承压含水层具有从上至下渗透系数逐渐增大的特点,因此在要求同样水位降深的情况下,降水井(4)越深则单井涌水量就越大,如果采用完整井,则以下部含砾中砂层的给水量占绝大部分,该层水量丰富,渗透系数大,在基坑降深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抽水量将大幅上升,与之相配套的各种资源消耗也将随之增加,这对控制整个基坑工程的费用不利,且降水影响范围增大,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性增加;
(b)根据众多基坑工程经验,在设计降深相同的情况下,非完整井实际抽水量比完整井减少了1/3,合理控制了地下水的抽排量,使得降水工程的造价更经济合理,对周边地面沉降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因此,本基坑工程最终决定采用非完整井进行降水;
(c)坑中坑(3)外的降水井(4)深度确定
降水井(4)的深度按下式确定:
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HW——降水井(4)深度,单位为m;
HW1——基坑深度,单位为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坑底要求的深度,单位为m;
HW3——其值为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4)分布范围为1/10-1/12;i0为降水井(4)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4)排间距的1/2,单位为m;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变幅,单位为m;
HW5——降水井(4)过滤管(6)工作长度,单位为m;
HW6——沉淀管(7)长度,单位为m;
因抽取承压水是为了降低承压水位,故在具体降水过程中尽量减少抽水量,同时又要控制降水井(4)的含砂量不超过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场区实际地质条件,确定普挖区(1)和塔楼区(2)降水井(4)深度分别为38m和42m;
(d)按照下时计算基坑内部任意点水位降深
Figure FDA0002509261800000021
式中s—基坑内任意计算点水位降深,单位为m
Qi—i井出水量,单位为m3/d;
M—承压含水层厚度,单位为m;
K—渗透系数,单位为m/d;
rp—任意计算点至各井点距离,单位为m;
n—降水井(4)数量;
d—含水层顶板至过滤管(6)顶部的距离,单位为m;
l—过滤管(6)进水部分长度,单位为m;
W(ui)、
Figure FDA0002509261800000031
—井函数;
(e)利用天汉软件试算坑中坑(3)区域内的降水井(4)深度为38m、40m、42m、44m和46m时对应土层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下基坑地下水水位及降深情况时的降水效果,最终确定坑中坑(3)内部的降水井(4)深度为42m;
(f)降水井(4)结构确定
降水井(4)的结构包括井管(5)、过滤管(6)、沉淀管(7)及围填滤料(8),松散含水层的过滤管(6)内径不小于250mm,同时为方便施工以及保证不同开挖深度对承压水降深的要求,对整个基坑内不同区域的降水井(4)结构做适当的调整,最终确定普挖区(1)38m降水井(4)井径为250mm,井管(5)长度为19m,过滤管(6)长度为18m,沉淀管(7)长度为1m,塔楼区(2)42m降水井(4)井径为300mm,井管(5)长度为26m,过滤管(6)长度为15m,沉淀管(7)长度为1m,
步骤四:降水井(4)数量确定
(a)计算涌水量:采用减压疏干降水进行计算,并以降低承压水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1-9m为标准;根据降水后水位控制高度要求及地层条件,按稳定流承压环形非完整井考虑,采用大井法对基坑最大涌水量进行概算;计算公式为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2509261800000041
式中Q—基坑涌水量,单位为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单位为m/d;
H—含水层底面起算的承压水测压水位高度,单位为m;
M—含水层厚度,单位为m;
R—抽水影响半径,单位为m;
r0—环形井点系统的引用半径,单位为m;
(b)计算降水井(4)数量
按普挖到裙楼底板底-19.0m考虑时Q=68060.59m3/d=2835.86m3/h,如果单井抽水量设计为50m3/h,则共需的井数分别为57口;如考虑纯塔楼区(2)工程桩接桩需要按-26.70m验算时Q塔楼=40728.02m3/d=1697m3/h,则纯塔楼区(2)需布置降水井(4)34口,考虑基坑面积较大,综合采用50m3/h和80m 3/h深井潜水泵(12)进行抽排,同时考虑一定数量的安全储备,整个基坑共需降水井(4)79口,其中普挖区(1)38m降水井(4)59口以及塔楼区(2)42m降水井(4)20口;
(c)观测井数量确定
为加强基坑水位观测,平均每6000-7000㎡布置一口观测井,结合普挖区及塔楼区(2)的情况,其中普挖区(1)观测井设置2口、塔楼区(2)观测井设置2口,井深同所在区域的降水井(4);
步骤五:降水井(4)合理布置
(a)在进行降水井(4)管布置时,井间距满足如下要求:
b≥5πD
式中b—降水管井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
D—降水管井的井径,单位为m;
(b)降水井(4)平面布置
降水井(4)应在满足计算间距的情况下尽量等距离布置,以提高整个降水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降水井(4)布置应避开工程桩及地下室各层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最终确定布置图;
(c)降水井(4)管道布置
降水井支管(9)的布置综合考虑降水井(4)及土方临时通道的位置,确定降水井支管(9)的走向,在竖向设置灯笼架(10),解决由于基坑支护无内支撑,降水井(4)竖向悬臂高度较高的问题,多根降水井支管(9)共用灯笼架(10),并且根据现场情况优化降水井支管(9)布置,将多根降水井支管(9)汇入一处,并接入降水井总管(11),方便土方主通道两侧次要通道的设置,降水主管水先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一部分用于现场施工用水、另一部分排入市政管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对降水井支管(9)的灯笼架(10)进行换撑;
步骤六:基坑支护及降水井(4)施工
(a)施工流程:普挖区(1)及坑中坑(3)周围支护结构施工→土方逐层开挖→降水井(4)跟进施工,并及时进行降水,实时对水位进行观测,确保水位位于土方开挖面以下1-2m;
(b)降水井(4)成井施工:根据成熟的冲击钻成井施工工艺进行降水井(4)施工,并应特别注意井孔垂直度、井深控制及成孔保护关键工序的保障;
(c)降水井支管(9)的灯笼架(10)搭设及换撑:降水井(4)的灯笼架(10)必须确保降水井(4)的稳定及降水井支管(9)的布置,支撑架间距不大于10m,同时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
(d)桥架式降水主管施工:采用塔吊将降水主管吊装在基坑内原格构柱柱顶,采取措施焊接固定,然后将降水井支管(9)按照就近原则与主管连接,降水主管与坑外排水系统相连;
步骤七:降水井(4)开启及水位监测
(a)降水井(4)的开启视土方开挖及水位监测而定;
(b)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天早晚分别进行水位监测,通过观测井观测实际水位情况确定降水井(4)的开启数量,确保水位始终处于开挖面以下1-9m的深度;
(c)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根据现场施工需要、降水天气影响、江河汛期影响,调整开启降水井(4)数量,确保地下水位维持在基底开挖标高以下大于1-9m的深度,避免地下水从后浇带中漫出;
(d)塔楼施工工期较长,后浇带封闭时间较晚,为避免后期施工期间后浇带突涌和翻水的发生,需要在底板及外墙结构施工期间对后浇带进行超前止水施工;
步骤八:降水井(4)封堵:深井降水完毕后,采取有效措施封堵井孔,避免承压水沿井孔及井壁上涌,具体措施如下:
(a)承台底板施工时,在管壁加焊两层止水圈,阻挡承压水沿井壁上涌;
(b)±0.00施工完毕后,采取“以砂还砂,以土还土”的原则,封堵井孔,并加焊封口钢板。
CN201810047596.9A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Active CN108457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7596.9A CN108457285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7596.9A CN108457285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7285A CN108457285A (zh) 2018-08-28
CN108457285B true CN108457285B (zh) 2020-08-04

Family

ID=63220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7596.9A Active CN108457285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57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3552A (zh) * 2018-12-27 2019-05-17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础暗敷重力式排水再生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55986B (zh) * 2019-03-14 2020-10-16 姚燕明 一种用于确定基坑承压水控制方案的分类分级与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0016924A (zh) * 2019-04-23 2019-07-16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考虑降雨补给的隔断式基坑降水设计方法
CN110763400B (zh) * 2019-09-16 2021-08-27 光大环保(盐城)固废处置有限公司 一种用以检测垂直防渗帷幕缺陷的方法和系统
CN112081095A (zh) * 2020-09-18 2020-12-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改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排水井布设计算方法
CN112746625A (zh) * 2021-01-16 2021-05-04 张荣金 一种基坑降水水位控制系统
CN114250798B (zh) * 2021-12-30 2023-08-01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含层流补给源的地层中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CN116368984B (zh) * 2023-04-10 2023-11-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协同解决干旱区灌溉绿洲缺水与盐渍化的方法
CN117146928B (zh) * 2023-10-24 2024-02-02 陕西瀚泰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4393A (zh) * 2007-04-29 2008-10-29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外设置减压降水井的施工方法
CN100516380C (zh) * 2007-06-07 2009-07-22 上海交通大学 基坑潜水与承压含水层一井分层联合降水的方法
CN101280568A (zh) * 2008-05-28 2008-10-08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对相邻已运营地铁区间隧道形成保护的车站基坑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7285A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7285B (zh) 一种超深坑中坑敞开式降水工法
CN102454167B (zh) 大型超深沉井的施工方法
CN107587516B (zh) 一种跟进式高效止水阻砂降水复合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4032760A (zh) 一种基坑施工管井降水方法
CN110387884B (zh) 用于超深基坑防突涌的施工方法
CN110029680B (zh) 一种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CN105625483B (zh) 一种地下工程用水压控制方法
CN113175005B (zh) 暴雨时期地下车库防水底板防浮设计与施工方法
CN110397048A (zh) 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串联集水井的排水装置和方法
CN104762982A (zh) 一种富水红砂岩地质地下水位控制的施工方法
CN108867673A (zh) 一种基于抽水帷幕的基坑中地下水治理方法
CN105672370B (zh) 一种地下工程用水压控制系统
CN213267959U (zh) 一种地下水位上升后已完成基坑底部排水综合系统
CN204940314U (zh) 一种扩大端降压井及其深基坑结构
CN107023013A (zh) 一种充分利用水文地质特性的绿色降水方法
CN111287205A (zh) 一种深层多级动态的基坑降水系统及其降水方法
CN111851546A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疏干井封闭降水的施工方法
CN114293578B (zh) 一种地下室降排水及水位监测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75610A (zh) 一种扩大端降压井、深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658018A (zh) 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
CN114855822A (zh) 一种公路上雨污水管道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CN213448534U (zh) 一种封降结合的控制承压水系统
CN111851548A (zh) 一种深基坑内降水斜井及其施工方法
CN220487666U (zh) 一种大水矿井疏干放水结构
CN103711136B (zh) 桥梁深埋式承台帷幕结构的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