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3776B -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3776B
CN116043776B CN202310159796.4A CN202310159796A CN116043776B CN 116043776 B CN116043776 B CN 116043776B CN 202310159796 A CN202310159796 A CN 202310159796A CN 116043776 B CN116043776 B CN 116043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te
fixed
bottom end
inj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597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43776A (zh
Inventor
刁乐
李道广
刘香君
王守敏
花玉凤
祁鹏
王志华
和宛琳
田家兴
李彬
朱家宏
李文亮
张金辉
单强
鲍捷
刘春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Water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Water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Water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Water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597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3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3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3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43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3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02B3/122Flexible prefabricated covering elements, e.g. mats, stri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76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箱,两个所述安装箱之间设有护坡网,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均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插脚。本发明通过多个防脱杆之间的外扩增加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当固定柱和插脚受到向上的拉力时必须克服防脱杆与土壤之间的作用力,避免传统装置在面对较大冲击时,因接触面积有限容易导致松动的问题,同时该装置在水位下降后即防脱组件的内部不存在水流时可自动进行复位,不影响后续的拆卸过程,显著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不影响整体拆装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背景技术
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在众多水利设施中,工程护坡可有效方式水位上涨导致的洪水现象,在一些江河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护坡中常会安装护坡装置来对坡面进行防护。
常规的生态坡面主要为主要为土壤构成,通过土壤修建成梯形结构的护坡来实现防汛,为了加强坡面自身的结构常会在坡面上栽培植物以加强坡面的稳定性,常规的护坡装置主要为防护网和固定锥组成,编织形成的防护网铺设在坡面的表面,并通过防护网四角的固定锥与坡面之间进行插接完成安装,这种结构形式虽能一定程度上防止坡面上的水土流失,但直插式的固定锥在面对较大的冲击时,固定锥附近的土壤可能会出现松动,由于固定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限,极易导致固定锥出现松动进而造成防护网的松动,影响护坡效果。
护坡装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网状的防护网与坡面之间的接触,来防止坡面上土壤出现大规模的松动,进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坡面的整体强度,所以防护网与土壤之间的接触以及防护网的防护面积是至关重要的,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网铺设在坡面上时,当水流速度过高或水位过高时,此时水流冲击较大对防护网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极易导致防护网自身出现一定的松动或发生变形现象,对水流的缓冲效果较差,亟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箱,两个所述安装箱之间设有护坡网,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均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插脚,两个所述固定板上方的中部设有四通阀,所述固定柱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通槽,所述固定柱的内部设有防脱组件,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前面设有警示箱,所述警示箱背面靠近上方的位置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警示箱的一端与四通阀顶端的中部相连通,所述防脱组件包括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与固定柱内腔的顶端固定套接,所述四通阀的底端等距离固定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注水管的顶端相连通。
在对该装置进行安装使用时,首先需向两侧拉动两个固定板使得两个固定板相对远离,此时两个固定板之间的护坡网即可处于平铺状态,通过将护坡网平铺在坡面上,并通过固定板底端的固定柱与坡面的土壤之间进行插接,即利用固定柱底端的插脚插入土壤的内部,直至固定板的底端与坡面之间相接触,在插接时可使用击打锤将固定柱锤入土壤的内部完成安装过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警示箱底端的中部固定连通有进水阀,所述警示箱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浮板,所述浮板为轻质泡沫制成,所述浮板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排水口的下方。
当完成装置的安装后,此时警示箱应距离正常水面一定的高度,即正常状态下警示箱的内部并不存在积水,且浮板位于警示箱的最底端,而随着水位的增加,水流则通过进水阀进入警示箱的内部,此时浮板受到浮力作用发生上升,直至浮板的底端运动至排水口的上方,此时则代表水位已经超过预定阈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脚的外侧面等间距开设有排土槽,所述注水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注水管内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贯穿注水管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活动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塞板的底端以及注水管内腔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注水管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气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脱组件还包括位于活动板下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固定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贯穿固定套的顶端且与活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套内部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底端与固定套内腔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远离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防脱杆,所述防脱杆位于通槽的内部,所述活动板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座,所述防脱杆与通槽的数量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固定座远离活动板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防脱杆内侧面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座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由于水位的增加,水流可通过排水口输出并通过输水管输入至四通阀的内部,此时即可通过四通阀底端的三个支管输入至三个防脱组件的内部,此时水流即可进入注水管的内部,并对活塞板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活塞板和活塞杆随之向下位移,第一复位弹簧随之被压缩,注水管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口排出,活动板随之向下位移,此时位于活动板外侧面的连杆随之向外侧发生偏转,连杆与防脱杆之间的夹角增加,此时连杆随之受到向外侧的张力,防脱杆随之相对第一固定座发生旋转,此时活动杆底端的第二复位弹簧随之被压缩,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减小,此时多个防脱杆随之同步外扩,离开通槽的内部,并与固定柱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提高固定柱的稳定性。
通过利用水位的升高,并利用水流的流动,将增加的水流作为动力对活塞板进行施压,进而将竖直状态下的防脱杆转变为外扩式的防脱杆,通过多个防脱杆之间的外扩增加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当固定柱和插脚受到向上的拉力时必须克服防脱杆与土壤之间的作用力,避免传统装置在面对较大冲击时,因接触面积有限容易导致松动的问题,同时该装置在水位下降后即防脱组件的内部不存在水流时可自动进行复位,不影响后续的拆卸过程,显著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不影响整体拆装过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浮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警示箱内部的指示板,所述指示板的顶端贯穿警示箱顶端的中部且与警示箱之间活动套接,所述指示板的正面印刷有刻度,所述浮板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的输出端与外部的警报器相连接。
当水位增加时,此时整个坡面受到的冲击显著增加,随着水位的增加,水流可持续从进水阀的底端进入,并对浮板的顶端施加向上的浮力,随着浮板的上升可同步带动指示板上升,此时指示板正面的印刷区即可指示当前水位,同时当浮板顶端的轻触开关上升至与警示箱内腔的顶端相接触时,此时浮板无法继续上升,即浮板上升至最高点,轻触开关的开关被接通随即打开报警器的开关,发出警报,提示水位过高。
通过对水位的上升和水流的流动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利用水位的升高所提供的浮力实现水位的指示,并利用增加的水位实现水位过高的自动报警,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进行辅助,有效避免了传统护坡装置当发现水位过高时,应对时间较短的问题,可以较快的速度发现水位过高,提高后续的应对时间,安全系数较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箱的中部活动安装有安装轴,所述护坡网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轴之间绕卷连接,两个所述安装箱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蓄水罐,两个所述安装轴均贯穿安装箱的底端且位于蓄水罐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安装轴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蓄水罐内部的叶轮,位于左右两个蓄水罐内部的叶轮旋转方向相反,所述蓄水罐的正面开设有进水管,所述蓄水罐的背面开设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以及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
随着水位的上升以及水流速度的增加,水利对护坡网的冲击力随之增加,而部分水流则可通过蓄水罐正面的进水管进入并通过排水管导出,此时即可推动蓄水罐内部的叶轮旋转,并带动上方的安装轴发生转动,由于左右两个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当左侧的叶轮逆时针旋转时,此时右侧的叶轮则顺时针旋转,此时护坡网的两端随时受到两侧的拉力,并持续保持紧绷状态,避免因冲击过大造成的松动或变形现象。
通过对水流的流动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利用水流的冲击实现叶轮的旋转,并利用两个相反叶轮的旋转,实现护坡网的绷紧状态,使得护坡网在面对较大的水流冲击时不会发生松动现象,避免了传统装置因水流冲击过大,易造成护坡网发生松动或变形的问题,有效降低因护坡网松动造成的缓冲效果变差的问题,且无需额外的动力进行辅助,利用水流的冲击即可完成护坡网的紧绷,反应较为迅速,且安全可靠,适合汛期进行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利用水位的升高,并利用水流的流动,将增加的水流作为动力对活塞板进行施压,进而将竖直状态下的防脱杆转变为外扩式的防脱杆,通过多个防脱杆之间的外扩增加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当固定柱和插脚受到向上的拉力时必须克服防脱杆与土壤之间的作用力,避免传统装置在面对较大冲击时,因接触面积有限容易导致松动的问题,同时该装置在水位下降后即防脱组件的内部不存在水流时可自动进行复位,不影响后续的拆卸过程,显著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不影响整体拆装过程。
2、本发明通过对水位的上升和水流的流动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利用水位的升高所提供的浮力实现水位的指示,并利用增加的水位实现水位过高的自动报警,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进行辅助,有效避免了传统护坡装置当发现水位过高时,应对时间较短的问题,可以较快的速度发现水位过高,提高后续的应对时间,安全系数较高。
3、本发明通过对水流的流动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利用水流的冲击实现叶轮的旋转,并利用两个相反叶轮的旋转,实现护坡网的绷紧状态,使得护坡网在面对较大的水流冲击时不会发生松动现象,避免了传统装置因水流冲击过大,易造成护坡网发生松动或变形的问题,有效降低因护坡网松动造成的缓冲效果变差的问题,且无需额外的动力进行辅助,利用水流的冲击即可完成护坡网的紧绷,反应较为迅速,且安全可靠,适合汛期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箱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蓄水罐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板和固定柱内部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警示箱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固定柱和插脚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固定柱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防脱组件结构的单独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安装箱;3、安装轴;4、护坡网;5、蓄水罐;6、进水管;7、排水管;8、叶轮;9、固定柱;10、插脚;11、防脱组件;111、注水管;112、活塞板;113、活塞杆;114、第一复位弹簧;115、排气口;116、活动板;117、活动杆;118、固定套;119、第二复位弹簧;1110、固定板;1111、第一固定座;1112、防脱杆;1113、第二固定座;1114、第三固定座;1115、连杆;12、通槽;13、四通阀;14、输水管;15、支管;16、警示箱;17、进水阀;18、浮板;19、指示板;20、轻触开关;21、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1,两个固定板1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箱2,两个安装箱2之间设有护坡网4,两个固定板1的内部均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插脚10,两个固定板1上方的中部设有四通阀13,固定柱9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通槽12,固定柱9的内部设有防脱组件11,两个固定板1的前面设有警示箱16,警示箱16背面靠近上方的位置上开设有排水口21,排水口2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输水管14,输水管14远离警示箱16的一端与四通阀13顶端的中部相连通,防脱组件11包括注水管111,注水管111与固定柱9内腔的顶端固定套接,四通阀13的底端等距离固定连通有支管15,支管15的另一端与注水管111的顶端相连通。
在对该装置进行安装使用时,首先需向两侧拉动两个固定板1使得两个固定板1相对远离,此时两个固定板1之间的护坡网4即可处于平铺状态,通过将护坡网4平铺在坡面上,并通过固定板1底端的固定柱9与坡面的土壤之间进行插接,即利用固定柱9底端的插脚10插入土壤的内部,直至固定板1的底端与坡面之间相接触,在插接时可使用击打锤将固定柱9锤入土壤的内部完成安装过程。
如图6所示,警示箱16底端的中部固定连通有进水阀17,警示箱1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浮板18,浮板18为轻质泡沫制成,浮板18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排水口21的下方。
当完成装置的安装后,此时警示箱16应距离正常水面一定的高度,即正常状态下警示箱16的内部并不存在积水,且浮板18位于警示箱16的最底端,而随着水位的增加,水流则通过进水阀17进入警示箱16的内部,此时浮板18受到浮力作用发生上升,直至浮板18的底端运动至排水口21的上方,此时则代表水位已经超过预定阈值。
如图5和图7以及图8和图9所示,插脚10的外侧面等间距开设有排土槽,注水管11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塞板112,活塞板1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注水管111内部的活塞杆113,活塞杆113的底端贯穿注水管111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16,活塞杆113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14,第一复位弹簧1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塞板112的底端以及注水管111内腔的底端固定连接,注水管111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气口115,防脱组件11还包括位于活动板116下方的固定板1110,固定板1110与固定柱9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110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套118,固定套118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117,活动杆117的顶端贯穿固定套118的顶端且与活动板116的底端固定连接,活动杆11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套118内部的第二复位弹簧119,第二复位弹簧119的底端与固定套118内腔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110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1111,第一固定座1111远离固定板1110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防脱杆1112,防脱杆1112位于通槽12的内部,活动板116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座1114,防脱杆1112与通槽12的数量相同,第三固定座1114远离活动板116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1115,防脱杆1112内侧面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1113,连杆1115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座1113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实施例一:
由于水位的增加,水流可通过排水口21输出并通过输水管14输入至四通阀13的内部,此时即可通过四通阀13底端的三个支管15输入至三个防脱组件11的内部,此时水流即可进入注水管111的内部,并对活塞板112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活塞板112和活塞杆113随之向下位移,第一复位弹簧114随之被压缩,注水管111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口115排出,活动板116随之向下位移,此时位于活动板116外侧面的连杆1115随之向外侧发生偏转,连杆1115与防脱杆1112之间的夹角增加,此时连杆1115随之受到向外侧的张力,防脱杆1112随之相对第一固定座1111发生旋转,此时活动杆117底端的第二复位弹簧119随之被压缩,活动板116与固定板1110之间的间距减小,此时多个防脱杆1112随之同步外扩,离开通槽12的内部,并与固定柱9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提高固定柱9的稳定性。
通过利用水位的升高,并利用水流的流动,将增加的水流作为动力对活塞板112进行施压,进而将竖直状态下的防脱杆1112转变为外扩式的防脱杆1112,通过多个防脱杆1112之间的外扩增加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当固定柱9和插脚10受到向上的拉力时必须克服防脱杆1112与土壤之间的作用力,避免传统装置在面对较大冲击时,因接触面积有限容易导致松动的问题,同时该装置在水位下降后即防脱组件11的内部不存在水流时可自动进行复位,不影响后续的拆卸过程,显著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不影响整体拆装过程。
如图1和图2以及图6所示,浮板18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警示箱16内部的指示板19,指示板19的顶端贯穿警示箱16顶端的中部且与警示箱16之间活动套接,指示板19的正面印刷有刻度,浮板18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轻触开关20,轻触开关20的输出端与外部的警报器相连接。
当水位增加时,此时整个坡面受到的冲击显著增加,随着水位的增加,水流可持续从进水阀17的底端进入,并对浮板18的顶端施加向上的浮力,随着浮板18的上升可同步带动指示板19上升,此时指示板19正面的印刷区即可指示当前水位,同时当浮板18顶端的轻触开关20上升至与警示箱16内腔的顶端相接触时,此时浮板18无法继续上升,即浮板18上升至最高点,轻触开关20的开关被接通随即打开报警器的开关,发出警报,提示水位过高。
通过对水位的上升和水流的流动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利用水位的升高所提供的浮力实现水位的指示,并利用增加的水位实现水位过高的自动报警,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进行辅助,有效避免了传统护坡装置当发现水位过高时,应对时间较短的问题,可以较快的速度发现水位过高,提高后续的应对时间,安全系数较高。
如图1和图3以及图4所示,安装箱2的中部活动安装有安装轴3,护坡网4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轴3之间绕卷连接,两个安装箱2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蓄水罐5,两个安装轴3均贯穿安装箱2的底端且位于蓄水罐5的内部,两个安装轴3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蓄水罐5内部的叶轮8,位于左右两个蓄水罐5内部的叶轮8旋转方向相反,蓄水罐5的正面开设有进水管6,蓄水罐5的背面开设有排水管7,进水管6和排水管7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以及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
实施例二:
随着水位的上升以及水流速度的增加,水利对护坡网4的冲击力随之增加,而部分水流则可通过蓄水罐5正面的进水管6进入并通过排水管7导出,此时即可推动蓄水罐5内部的叶轮8旋转,并带动上方的安装轴3发生转动,由于左右两个叶轮8的旋转方向相反,当左侧的叶轮8逆时针旋转时,此时右侧的叶轮8则顺时针旋转,此时护坡网4的两端随时受到两侧的拉力,并持续保持紧绷状态,避免因冲击过大造成的松动或变形现象。
通过对水流的流动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利用水流的冲击实现叶轮8的旋转,并利用两个相反叶轮8的旋转,实现护坡网4的绷紧状态,使得护坡网4在面对较大的水流冲击时不会发生松动现象,避免了传统装置因水流冲击过大,易造成护坡网4发生松动或变形的问题,有效降低因护坡网4松动造成的缓冲效果变差的问题,且无需额外的动力进行辅助,利用水流的冲击即可完成护坡网4的紧绷,反应较为迅速,且安全可靠,适合汛期进行使用。
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当完成装置的安装后,此时警示箱16应距离正常水面一定的高度,即正常状态下警示箱16的内部并不存在积水,且浮板18位于警示箱16的最底端,而随着水位的增加,水流则通过进水阀17进入警示箱16的内部,此时浮板18受到浮力作用发生上升,直至浮板18的底端运动至排水口21的上方,此时则代表水位已经超过预定阈值;
由于水位的增加,水流可通过排水口21输出并通过输水管14输入至四通阀13的内部,此时即可通过四通阀13底端的三个支管15输入至三个防脱组件11的内部,此时水流即可进入注水管111的内部,并对活塞板112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活塞板112和活塞杆113随之向下位移,第一复位弹簧114随之被压缩,注水管111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口115排出,活动板116随之向下位移,此时位于活动板116外侧面的连杆1115随之向外侧发生偏转,连杆1115与防脱杆1112之间的夹角增加,此时连杆1115随之受到向外侧的张力,防脱杆1112随之相对第一固定座1111发生旋转,此时活动杆117底端的第二复位弹簧119随之被压缩,活动板116与固定板1110之间的间距减小,此时多个防脱杆1112随之同步外扩,离开通槽12的内部,并与固定柱9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提高固定柱9的稳定性;
当水位增加时,此时整个坡面受到的冲击显著增加,随着水位的增加,水流可持续从进水阀17的底端进入,并对浮板18的顶端施加向上的浮力,随着浮板18的上升可同步带动指示板19上升,此时指示板19正面的印刷区即可指示当前水位,同时当浮板18顶端的轻触开关20上升至与警示箱16内腔的顶端相接触时,此时浮板18无法继续上升,即浮板18上升至最高点,轻触开关20的开关被接通随即打开报警器的开关,发出警报,提示水位过高;
随着水位的上升以及水流速度的增加,水利对护坡网4的冲击力随之增加,而部分水流则可通过蓄水罐5正面的进水管6进入并通过排水管7导出,此时即可推动蓄水罐5内部的叶轮8旋转,并带动上方的安装轴3发生转动,由于左右两个叶轮8的旋转方向相反,当左侧的叶轮8逆时针旋转时,此时右侧的叶轮8则顺时针旋转,此时护坡网4的两端随时受到两侧的拉力,并持续保持紧绷状态,避免因冲击过大造成的松动或变形现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板(1)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箱(2),两个所述安装箱(2)之间设有护坡网(4),两个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均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插脚(10),两个所述固定板(1)上方的中部设有四通阀(13),所述固定柱(9)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通槽(12),所述固定柱(9)的内部设有防脱组件(11),两个所述固定板(1)的前面设有警示箱(16),所述警示箱(16)背面靠近上方的位置上开设有排水口(21),所述排水口(2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输水管(14),所述输水管(14)远离警示箱(16)的一端与四通阀(13)顶端的中部相连通,所述防脱组件(11)包括注水管(111),所述注水管(111)与固定柱(9)内腔的顶端固定套接,所述四通阀(13)的底端等距离固定连通有支管(15),所述支管(15)的另一端与注水管(111)的顶端相连通,
所述插脚(10)的外侧面等间距开设有排土槽,所述注水管(11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塞板(112),所述活塞板(1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注水管(111)内部的活塞杆(113),所述活塞杆(113)的底端贯穿注水管(111)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16),
所述活塞杆(113)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14),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塞板(112)的底端以及注水管(111)内腔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注水管(111)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气口(115),
所述防脱组件(11)还包括位于活动板(116)下方的固定板(1110),所述固定板(1110)与固定柱(9)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110)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套(118),所述固定套(118)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117),所述活动杆(117)的顶端贯穿固定套(118)的顶端且与活动板(11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1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套(118)内部的第二复位弹簧(119),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19)的底端与固定套(118)内腔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1110)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1111),所述第一固定座(1111)远离固定板(1110)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防脱杆(1112),所述防脱杆(1112)位于通槽(12)的内部,所述活动板(116)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座(1114),所述防脱杆(1112)与通槽(12)的数量相同,
所述第三固定座(1114)远离活动板(116)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1115),所述防脱杆(1112)内侧面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1113),所述连杆(1115)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座(1113)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所述安装箱(2)的中部活动安装有安装轴(3),所述护坡网(4)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轴(3)之间绕卷连接,两个所述安装箱(2)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蓄水罐(5),两个所述安装轴(3)均贯穿安装箱(2)的底端且位于蓄水罐(5)的内部,
两个所述安装轴(3)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蓄水罐(5)内部的叶轮(8),位于左右两个蓄水罐(5)内部的叶轮(8)旋转方向相反,所述蓄水罐(5)的正面开设有进水管(6),所述蓄水罐(5)的背面开设有排水管(7),所述进水管(6)和排水管(7)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以及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箱(16)底端的中部固定连通有进水阀(17),所述警示箱(1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浮板(18),所述浮板(18)为轻质泡沫制成,所述浮板(18)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排水口(2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18)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警示箱(16)内部的指示板(19),所述指示板(19)的顶端贯穿警示箱(16)顶端的中部且与警示箱(16)之间活动套接,所述指示板(19)的正面印刷有刻度,所述浮板(18)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轻触开关(20),所述轻触开关(20)的输出端与外部的警报器相连接。
CN202310159796.4A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Active CN116043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9796.4A CN116043776B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9796.4A CN116043776B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3776A CN116043776A (zh) 2023-05-02
CN116043776B true CN116043776B (zh) 2023-08-15

Family

ID=86125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59796.4A Active CN116043776B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377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500A (ja) * 1994-07-04 1996-01-16 Studio Kiyabu:Kk 排水路の法面保護ネット
CN205530128U (zh) * 2016-04-15 2016-08-31 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减轻水流冲击力的护坡水利网
CN206928244U (zh) * 2017-10-16 2018-01-26 李新建 一种护坡水利网
CN111828900A (zh) * 2020-08-04 2020-10-27 洪付刚 一种智慧园区用智能led景观灯
CN216765757U (zh) * 2022-01-18 2022-06-17 张秀敏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防护装置
CN114858041A (zh) * 2022-06-02 2022-08-05 刘力增 一种水利工程用测量尺及使用方法
CN217710562U (zh) * 2022-07-08 2022-11-01 杨春梅 一种生态格网绿滨垫护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500A (ja) * 1994-07-04 1996-01-16 Studio Kiyabu:Kk 排水路の法面保護ネット
CN205530128U (zh) * 2016-04-15 2016-08-31 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减轻水流冲击力的护坡水利网
CN206928244U (zh) * 2017-10-16 2018-01-26 李新建 一种护坡水利网
CN111828900A (zh) * 2020-08-04 2020-10-27 洪付刚 一种智慧园区用智能led景观灯
CN216765757U (zh) * 2022-01-18 2022-06-17 张秀敏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防护装置
CN114858041A (zh) * 2022-06-02 2022-08-05 刘力增 一种水利工程用测量尺及使用方法
CN217710562U (zh) * 2022-07-08 2022-11-01 杨春梅 一种生态格网绿滨垫护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3776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43776B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CN102966076B (zh) 一种可用于大型电站进水口的可升降式刚性拦漂系统
CN114541327B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挡土止水效果的生态护岸
CN214783650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河道护岸结构
CN109778776A (zh) 隐藏式结构的水利护坡
CN206693147U (zh) 河床植被修复系统
CN21094684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挡水墙
CN213508271U (zh) 一种河堤加固结构
CN202899089U (zh) 一种可用于大型电站进水口的可升降式刚性拦漂系统
CN209368775U (zh) 一种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
CN213867618U (zh) 一种防冲击水利堤坝
CN218880746U (zh) 一种水利边坡结构
CN220538552U (zh) 一种凹凸型砼埂框格砌石护坡
CN213978853U (zh) 一种组合式防渗漏水坝
CN113109528B (zh) 一种降低坝下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的工程措施
CN209384194U (zh) 一种高效护坡水利网
CN216765774U (zh) 一种水利设施框架式拦河坝体结构
CN218712599U (zh) 自升式防汛系统
CN21152308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土保持网
CN214272092U (zh) 一种水利施工围堰装置
CN218116538U (zh) 一种生态透水板
CN212200298U (zh) 一种水电站拦污栅进水口自动升降式拦漂排
CN221030009U (zh) 一种水库泄洪安全防护网
CN219772879U (zh) 一种降低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生态环保护坡结构
CN216194846U (zh) 一种水利施工围堰用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