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506A - 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3506A
CN116033506A CN202111246731.0A CN202111246731A CN116033506A CN 116033506 A CN116033506 A CN 116033506A CN 202111246731 A CN202111246731 A CN 202111246731A CN 116033506 A CN116033506 A CN 116033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network
cell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67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果
刘洋
刘海涛
杨涛
杨峰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67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35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3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网络用户迁移方法包括: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向所述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频段高的通信网络耗能较大的问题,在不影响用户速率需求的基础上可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高频段通信网络的信息承载量更大,传输速度也更快,相应的设备耗能也越大,例如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4G(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可承载更多的信息,传输速度也更快,相应的设备耗能也越大。在5G时代预计将会有80%的流量发生在室内,同时室内覆盖能有效为室外5G宏站补盲。另一方面,从网络部署的角度来说,5G需要与有着更广覆盖、更成熟的4G网络共同协作,融合发展。目前,5G室内覆盖主要采用了有源扩展型小站的三级架构,包括BBU(Base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HUB(扩展单元)以及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为了融合4G网络,在BBU侧会嵌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基带板卡。在RRU侧则是采用NR(New Radio,新空口)/LTE双频双模的RRU进行室内覆盖。5G由于频段高,信号衰减比LTE信号要更为严重。为了达到一定的覆盖效果,需要提高RRU的发射功率,因此,在5G网络下,设备耗能较为严重。据统计,目前基站电费占据了运营商运营成本的1/3。
可见,针对双模RRU中高频段通信模块进行合理有效的节能降耗,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中双模RRU中高频段通信模块功耗较高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包括: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向所述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可选的,所述第二速率阈值为所述小区对应的用户速率饱和值。
可选的,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持续监测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第一总用户速率以及第二用户的第二总用户速率;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总用户速率的均值,得到所述第一速率需求;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总用户速率的均值,得到所述第二速率需求。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向所述小区的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之后,待监测到所述小区内不存在处于活跃状态的所述第一用户时,通知所述RRU关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网络为5G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为4G通信网络。
可选的,所述双模RRU为NR/LTE双模RRU。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迁移至第二通信网络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之后,接收关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切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的电源。
可选的,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网络为NR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为LTE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用户迁移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向所述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用户迁移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迁移至第二通信网络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监测双模RRU单元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在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向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以通知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由高频段的第一通信网络迁移至低频段的第二通信网络,从而可在满足用户速率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节能降耗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确定NR/LTE双模RRU所覆盖小区内的NR用户速率需求以及LTE用户速率需求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NR/LTE双模RRU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可由网络侧设备执行,例如可由图2中所示的网管中的监控模块执行,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2:确定双模RRU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例如可以是5G网络,相应的,第二通信网络可以是4G网络,或者,第一通信网络可以是4G网络,相应的,第二通信网络可以是3G网络。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网络还可以是频段高于5G的网络,相应的第二通信网络也可以是频段高于4G的网络,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通信网络以5G网络,第二通信网络以4G网络为例,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所涉及的通信系统以图2所示为例,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如图2中所示的网管)、BBU、HUB以及RRU,其中,BBU侧可嵌入有LTE的基带板卡。在RRU侧则了可采用NR/LTE双频双模的RRU(为上述双频RRU的一个示例)进行室内覆盖。其中,NR为5G的一个示例,LTE为4G的一个示例。其中,4G还可以是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或LTE-FDD(Long Term Evolution-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长期演进-频分双工)。
例如,可以以一段时间内第一用户的平均总用户速率来表示上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相应的,可以以一段时间内第二用户的平均总用户速率来表示上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
步骤S104: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向所述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其中,可预先设置该第一速率阈值,可以第一通信网络的用户使用第一通信网络的速率需求对该第一速率阈值的数值进行设置。例如,当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低于某一速率阈值,第一用户无需使用第一通信网络,使用第二通信网络即可满足其通信需求,则该速率阈值即可被设置为上述第一速率阈值。相应的,也可预先设置上述第二速率阈值,通过判断第二用户速率需求是否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来确定第二通信网络容量是否有余,若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说明第二通信网络容量有余,可供第一用户使用,可确定允许第一用户迁移至第二通信网络,故,上述第二速率阈值例如可以根据小区对应的用户速率饱和值预先进行设置。
在上述步骤S104中,网络侧设备可将上述用户迁移消息发送给BBU,BBU再将该用户迁移消息发送给相应的RRU。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监测双模RRU单元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在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向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以通知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由高频段的第一通信网络迁移至低频段的第二通信网络,从而可在满足用户速率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节能降耗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速率阈值可为所述小区对应的用户速率饱和值。以第一通信网络以NR为例以及第二通信网络以LTE为例,在LTE用户速率需求(为上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的一个示例)不大于该小区的用户速率饱和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LTE容量有余,在LTE容量有余的情况下,将NR用户迁移至LTE网络可在不对LTE用户速率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将LTE余量提供给NR用户使用,可在保障用户速率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中还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例如,用户迁移消息中可包括重定向字段,或重定向标识。RRU在接收到该用户迁移消息之后,可将该用户迁移消息下发至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使得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以重定向的方式选择到第二通信网络。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由使用第一通信网络切换至使用第二通信网络,可以提高第一用户迁移的成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的小区内的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可包括:
步骤1022:在预设时长内持续监测所述小区内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总用户速率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总用户速率;
其中,第一用户即为所述小区内使用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用户,第二用户即为所述小区内使用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用户。
步骤1024: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总用户速率的均值,得到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
例如,可将第一总用户速率除以预设时长,得到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
步骤1026: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总用户速率的均值,得到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
例如,可将第二总用户速率除以预设时长,得到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
以下通过一个例子对图3所示的流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例如,监测小区内NR总用户速率(为上述第一总用户速率的一个示例)和LTE总用户的速率(为上述第二总用户速率的一个示例)VN及VL,持续时长为T(为上述预设时长的一个示例)。计算NR平均总用户速率VN/T,作为NR速率需求;计算LTE总用户速率VL/T,作为LTE用户速率需求。在该例子中,以一段时间内NR平均总用户速率作为NR用户该段时间内的NR速率需求,能够更好的体现NR用户在该段时间内的速率需求,同理,以一段时间内LTE平均总用户速率作为LTE用户该段时间内的LTE速率需求,能够更好的体现LTE用户在该段时间内的速率需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在图1所示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
步骤S402:在向所述小区的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之后,待监测到所述小区内不存在处于活跃状态的所述第一用户时,通知所述RRU关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例如,网络侧设备可监测RRU所覆盖小区下NR所用载波的活动用户数量(即处于活跃状态的第一用户的数量),故,在向小区的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之后,可监测小区内处于活跃状态的NR用户的数量,待确定小区内处于活跃状态的NR用户的数量为0时,即小区内所有的使用NR用户均成功迁移至LTE网络时,通知RRU关闭NR射频通道,例如,网络侧设备可向BBU发送关闭NR射频通道的消息,BBU将该消息发送至相应RRU。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RRU执行,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502: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迁移至第二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
步骤S504: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在网络侧设备监测到使用第一通信网络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使用第二通信网络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用户迁移消息,将该用户迁移消息发送至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以通知小区内的第一用户迁移至第二通信网络,从而可在满足用户速率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节能降耗的效果。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在图5所示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包括:
步骤S602:在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之后,接收关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的指令;
步骤S604:根据所述指令切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的电源。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NR/LTE双模RRU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NR模块和LTE模块拥有各自单独的射频通道,且由电源模块对各射频器件供电,故,在接收关闭NR射频通道的指令后,RRU可切断NR射频通道的电源,从而可在不影响LTE模块工作的基础上,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在图7中,DAC为数字模拟转换器、ADC为模拟数字转换器、TX为射频发射模块,PRX表示主集的接收模块,RX表示射频接收模块,PA表示功率放大器,LNA表示低噪声放大器,FPGA表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RM表示高级指令微处理器,CPRI表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中还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所述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例如,用户迁移消息中可包括重定向字段,或重定向标识。RRU在接收到该用户迁移消息之后,可将该用户迁移消息下发至NR用户的用户设备,使得NR用户的用户设备以重定向的方式选择到LTE网络。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选择到LTE网络,可以提高用户迁移的成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可为5G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可为4G通信网络。例如,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可为NR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可为LTE网络。基于此,双模RRU可以是NR/LTE双模RRU。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以NR网络为例,第二通信网络以LTE网络为例,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S802:监测RRU覆盖的小区内NR总用户速率VN和LTE总用户速率及VL,持续时长为T;
步骤S804:计算NR平均总用户速率VN/T以及LTE平均总用户速率VL/T;
步骤S806:判断VN是否小于第一速率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808;
步骤S808:判断VL是否小于第二速率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810;步骤S810: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NR用户重定向到LTE网络的命令;
步骤S812:网络侧设备监控小区内是否有5G活跃用户(即NR活跃用户),若否,执行步骤S814;
步骤S814:网络侧设备下发RRU关闭NR射频通道命令;
步骤S816:RRU关闭NR发射和接收通道的电源。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用户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910包括:
确定模块912,用于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
第一发送模块914,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向所述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速率阈值为所述小区对应的用户速率饱和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中还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所述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可用于:
在预设时长内持续监测所述小区内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总用户速率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总用户速率;
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总用户速率的均值,得到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
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总用户速率的均值,得到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在向所述小区的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之后,待监测到所述小区内不存在处于活跃状态的所述第一用户时,通知所述RRU关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可为5G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可为4G通信网络。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模RRU可为NR/LTE双模RRU。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用户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1010包括:
接收模块1012,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迁移至第二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
第二发送模块1012,用于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在向所述小区内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之后,接收关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的指令;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切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的电源。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中还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所述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指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可为5G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可为4G通信网络。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模RRU可为NR/LTE双模RRU。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任意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00。图11显示的电子设备11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11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1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1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1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120和处理单元1110)的总线11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1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1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存储单元11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1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1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1203。
存储单元11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1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1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1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1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1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2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1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1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10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1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160通过总线1130与电子设备11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1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向所述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速率阈值为所述小区对应的用户速率饱和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中还包括:
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持续监测所述小区内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总用户速率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总用户速率;
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总用户速率的均值,得到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
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总用户速率的均值,得到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小区的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之后,待监测到所述小区内不存在处于活跃状态的所述第一用户时,通知所述RRU关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为5G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为4G通信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RRU为NR/LTE双模RRU。
8.一种网络用户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迁移至第二通信网络,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
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之后,接收关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的指令;
根据所述指令切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射频通道的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迁移消息中还包括:
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所述第一用户以重定向的方式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指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为NR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为LTE网络。
12.一种网络用户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双模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覆盖的小区内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以及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速率需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一速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用户速率需求不高于第二速率阈值,向所述RRU发送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13.一种网络用户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用户迁移消息,其中,所述用户迁移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小区内的以第一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迁移至第二通信网络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高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段;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小区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迁移消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7或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或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用户迁移方法。
CN202111246731.0A 2021-10-26 2021-10-26 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0335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6731.0A CN116033506A (zh) 2021-10-26 2021-10-26 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6731.0A CN116033506A (zh) 2021-10-26 2021-10-26 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506A true CN116033506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0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6731.0A Pending CN116033506A (zh) 2021-10-26 2021-10-26 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35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0625B2 (en) Inter-rat coverage determination for energy saving management
US8538352B2 (en) Radio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power supplying method
US10827430B2 (en) Signaling for controlling power usage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WO2022062922A1 (zh) 5g终端在业务并发时的功耗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14150529A (ja) 基地局及びドーマント制御方法
EP4057552A1 (en) Ue capability repor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432175B2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201201553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wireless device with multiple radios
WO2016000349A1 (zh) 基站节电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15022814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CN116033506A (zh) 网络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6779042B2 (ja) 移動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5412967A (zh) 流量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10041204A (ko) 멀티밴드 멀티모드 무선 모뎀 및 그 무선 모뎀의 통신망 접속 방법
CN114630384A (zh) 基站底噪抑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347533A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19248068U (zh)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
US2023009749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236634A1 (zh) 客户前置装置
WO2022166942A1 (zh) 发射链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69906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419190A (zh) 拉远射频单元及天线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242719A (zh) 高空平台站-地面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
CN116233878A (zh) 搜索空间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138018A (ko) 각 대역 이중 업링크(ul) 캐리어 어그리게이션(ca)에 대한 송신기(tx) 전력의 이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