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2673A - 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2673A
CN116032673A CN202211654917.4A CN202211654917A CN116032673A CN 116032673 A CN116032673 A CN 116032673A CN 202211654917 A CN202211654917 A CN 202211654917A CN 116032673 A CN116032673 A CN 116032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node
bandwidth
real
time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49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袁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ilibi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ilibi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ilibi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ilibi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49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2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2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2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其中访问调度方法,应用于管理平台,包括: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获取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基于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在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可以提高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准确度,利用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精准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针对访问请求提供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切换服务节点,在让服务节点承载更多带宽的同时,保证访问调度质量,同时无需设置备用物理机器,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访问调度方法。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访问调度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平台越来越火爆,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直播逐渐成为受欢迎的实时互动形式。在直播系统中。通常由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承担用户观看直播,如商业CDN或者自建CDN。而CDN中承担用户观看直播的服务节点将会产生带宽。
带宽过高导致服务节点的负载高,且带宽还有超过服务节点带宽上限的风险,造成服务崩溃,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如果想要保证服务节点能正常服务用户,为用户提供直播视频,一般有两种常用解决方法:一是常备更充足的资源覆盖;二是在维护人员发现某个区域对应的服务节点负载高,则手动将低负载区域的服务节点进行调整,以覆盖高负载的区域。
然而,第一种方法需要常备的物理机器,对于备用的物理机器是否使用,都会产生成本,而在直播非突发时间内,物理机器处于空闲状态,资源利用率低,会造成浪费。第二种方法人为参与度高,需要在发现高负载的服务节点后,及时地去调整低负载的服务节点,待负载降低后,还需要再次调整进行恢复,过程复杂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访问调度方法。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访问调度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和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调度方法,应用于管理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
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
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目标统计时长,所述目标统计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统计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指定时长;
所述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并判断所述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阈值。
可选地,所述目标统计时长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服务统计时长和所述管理平台基于访问请求调度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调度统计时长;
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阈值,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判断所述服务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服务时长阈值;
判断所述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过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目标服务总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服务总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总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总时长和所述服务统计时长,计算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剩余服务时长;
根据所述剩余服务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过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从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到达所述预设带宽阈值的时长,作为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可选地,所述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并获取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
基于所述第二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流量计费信息;
所述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包括:
在所述第二流量计费信息未达到第二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
在所述第二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之前,还包括:
识别是否存在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
若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和设定数值,计算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调度装置,应用于管理平台,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
第一统计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实现所述访问调度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访问调度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访问调度方法,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通过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可以提高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准确度,利用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精准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针对所述访问请求提供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切换服务节点,在让服务节点承载更多带宽的同时,保证访问调度质量,同时无需设置备用物理机器,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以日95值月平均进行计费的带宽示意图;
图1B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普通流量和突发流量的带宽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普通流量和突发流量的带宽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方法中切换服务节点的示意图;
图3C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方法的整理流程示意图;
图3D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方法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直播场景的访问调度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直播流:直播音视频数据的传输,能够被作为一个稳定的和连续的流通过网络传输给观众观看。
然后,对申请提供的访问调度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平台越来越火爆,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直播逐渐成为受欢迎的实时互动形式。在直播系统中。通常由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承担用户观看直播,如商业CDN或者自建CDN。而CDN中承担用户观看直播的服务节点将会产生带宽。相应地,带宽成本也会随之而来。
带宽的计费方式通常是日95值月平均。参见图1A,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以日95值月平均进行计费的带宽示意图:日95值是指按照固定时间间隔为采样点,例如5分钟为一个计费点,日95值就是一天有60*24/5=288个点,按照带宽从低到高的第288*95%=273个点就是95计费点。而一个月中每天95计费点对应的带宽的成本的平均值,就是日95值月平均,即带宽成本。
针对相同单位成本的服务节点:假设一个月(30天)中,某一天的由于某个热门活动,导致产生突发流量,带动了当天的95计费点带宽上升,其他都是正常流量。热门活动当天的95计费点带宽为30G,其他29天的95计费点带宽为10G,则该月95计费点带宽为(29*10+30)/30=10.667G,则对于整个月的带宽成本就是10.667*30*N,其中N为1G带宽的单位成本。若没有突发流量,一个月的带宽成本就是10*30*N,则突发流量导致一个服务节点的这个月的带宽成本上涨0.667*30*N=20G*N。
由于服务节点的地域覆盖问题,例如A地区的服务节点只服务A地区的用户,一般不服务B地区的用户。如果用A地区的服务节点服务B地区的用户,这样进行跨区域服务,导致网络传输远,服务质量可能会比较差。
例如,在一场直播活动中,如果产生的带宽比较大,就很容易产生用户集中区域对用的服务节点带宽非常高,会超过95计费点,这样如果持续时间非常长,就会把该服务节点当天的95计费点带宽提高(相对于上个月来说),进而提高该服务节点的月带宽成本。但是一些用户不集中区域,服务节点的带宽当时没有达到95计费点,还是按照整个月的95计费点带宽计费,就产生了资源的浪费。其实,服务节点每个月本身的95计费点带宽差别并不大,因为用户数变化不大且人员流动不大,所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95计费点是固定的。参见图1B,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普通流量和突发流量的带宽示意图:上面虚线对应的弧线表征普通流量的带宽,虚线对应的横线就是普通流量的95计费点,实线对应的弧线表征突发流量的带宽,实现对应的横线就是突发流量的95计费点,突发流量对应的95计费点高于普通流量。
带宽过高导致服务节点的负载高,且带宽还有超过服务节点带宽上限的风险,造成服务崩溃,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如果想要保证服务节点能正常服务用户,为用户提供直播视频,一般有两种常用解决方法:一是常备更充足的资源覆盖;二是在维护人员发现某个区域对应的服务节点负载高,则手动将低负载区域的服务节点进行调整,以覆盖高负载的区域。
然而,第一种方法需要常备的物理机器,对于备用的物理机器是否使用,都会产生成本,而在直播非突发时间内,物理机器处于空闲状态,资源利用率低,会造成浪费。第二种方法人为参与度高,需要在发现高负载的服务节点后,及时地去调整低负载的服务节点,待负载降低后,还需要再次调整进行恢复,过程复杂且效率低。
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访问调度方法,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通过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可以提高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准确度,利用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精准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针对所述访问请求提供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切换服务节点,在让服务节点承载更多带宽的同时,保证访问调度质量,同时无需设置备用物理机器,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调度方法,可以应用于观看直播、在线会议、收听广播、视频聊天等场景,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访问调度方法,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访问调度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出了根据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管理平台,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
具体地,访问请求是指用户访问某多媒体流的请求,如用户进入某直播间观看直播所发起的请求。服务节点是指为用户反馈多媒体流的节点,是指CDN上的节点。第一服务节点也即主用服务节点,是指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所在区域的服务节点。
实际应用中,当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多媒体流,如进入直播间、加入视频会议、收听实时广播等,客户端会生成针对多媒体流的访问请求,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管理平台,相应地,管理平台接收到访问请求后,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
优选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位置信息,管理平台从多个服务节点中确定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例如,位置信息指向A地,则管理平台将为A地服务的服务节点确定为第一服务节点,如此,可以提高确定第一服务节点的效率和准确率。
步骤204: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
具体地,实时带宽是指服务节点当前为用户进行服务所占用的带宽。第一实时带宽是指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计费点是指用于计算带宽成本的点,如95计费点。计费点带宽是指计费点对应的带宽,如日95值(95计费点带宽)。第一计费点带宽是指第一服务节点的计费点带宽。
实际应用中,在确定了第一服务节点后,可以获取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
获取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有多种方法:可以获取第一服务节点向用户反馈的每个多媒体流所产生的带宽,然后将各多媒体流所产生的带宽相加,得到第一实时带宽;可以根据第一服务节点的标识,从用于监测各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的监控设备中,获取第一服务节点的标识对应的实时带宽,即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还可以是其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计费点带宽可以是预先为第一服务节点配置的,也可以获取第一服务节点的历史带宽成本,根据历史带宽成本计算得到的。
步骤206: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具体地,流量计费信息是指服务节点通过流量进行服务的过程中与计费带宽相关的信息,如服务时长、带宽等。
实际应用中,在获取了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之后,可以统计第一服务节点在设定时间内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例如,计费方式为日95值月平均,则设定时间为一天。
可选地,在获取了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之后,可以直接基于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如此,可以简化流程,提高访问调度的效率。
可选地,在获取了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之后,还可以先将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比较结果选择对应的调度策略。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比较结果为第一实时带宽达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统计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即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实际应用中,若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说明第一服务节点上可能有突发流量,造成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此时,可以基于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比较结果为第一实时带宽未达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说明此时第一服务节点还有充足的带宽可以为该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服务,则使用第一服务节点响应该访问请求。
如此,通过将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进行比较,可以快速确定第一服务节点的带宽是否充足,若充足,直接使用第一服务节点对访问请求进行响应,可以提高响应效率,缩减用户访问的时间,提供用户黏度;若不充足,则进一步判断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继续响应该访问请求,双重判断,提高确定的精度,进而提高访问调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哪个服务节点响应访问请求,其响应过程均相同:管理平台在确定了为响应访问请求的服务节点后,该服务节点对访问请求对应的目标多媒体流进行拉流,管理平台将该服务节点上目标多媒体流的播放地址反馈给客户端,客户端通过播放地址与该服务节点建立通信连接,该服务节点通过通信连接向客户端反馈目标多媒体流,以供用户观看。
在本说明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实时带宽达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基于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进一步判断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继续响应该访问请求,双重判断,提高确定的精度,进而提高访问调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本说明书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实时带宽达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其他服务节点的带宽是否充足,根据确定结果选择对应的调度策略。即所述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
在所述第二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具体地,第二服务节点可以是主用服务节点,如为一个区域设置了多个服务节点,第一个服务节点是其中的一个,第二个服务节点是多个服务节点中除第一个服务节点的任意一个服务节点;还可以是备用服务节点或临时服务节点,即第二服务节点是指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所在区域以外的服务节点,如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所在区域为A地,第二服务节点为所服务的区域为B地,由于B地所产生的带宽较低,临时调用第二服务节点为A地进行服务。第二实时带宽是指第二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第二计费点带宽是指第二服务节点的计费点带宽,其中,第二计费点带宽在数值上可以与第二计费点带宽相同,也可以不同。
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各服务节点的带宽均衡,在第一实时带宽达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即第一服务节点上的可用带宽不充足,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并判断第二实时带宽是否达到第二计费点带宽,若达到,则说明第二服务节点上的可用带宽也不充足,此时,再根据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如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均衡第一服务节点和第二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从而避免突发流量造成的计费点提升,进而降低带宽成本。
此外,在第二实时带宽达到第二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说明此时第二服务节点还有充足的带宽可以为该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服务,则使用第二服务节点响应该访问请求,即在所述第二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如此,可以为第一服务节点分担带宽,使各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均衡,避免突发流量造成某个服务节点的计费点带宽提高,从而降低带宽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访问请求存在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的情况下,才会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若不存在,则直接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即所述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之前,还包括:
识别是否存在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
若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步骤;
若是,执行所述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的步骤。
实际应用中,在第一实时带宽达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先判断访问请求是否有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如果有,则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进而判断第二服务节点是否有充足的带宽响应访问请求。如果没有,则需要进一步判断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继续响应该访问请求,即基于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如此,在存在第二服务节点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二服务节点为第一服务节点分担带宽,从而避免突发流量造成的计费点提升,进而降低带宽成本。在不存在第二服务节点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判断,不增加过多的数据量,提高访问调度精度,进而提高访问调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步骤208: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具体地,预设超量阈值是指用于衡量流量计费信息是否达到峰值,即衡量服务节点是否可以为当前的访问请求进行反馈。第二服务节点可以是主用服务节点,也可以是备用服务节点或临时服务节点。
实际应用中,如果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说明第一服务节点已经不能响应当前的访问请求进行反馈,如果继续使用第一服务节点响应当前的访问请求,可能会造成第一服务节点的计费点带宽升高,从而增加带宽成本。因此,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即使用第二服务节点响应当前的访问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存在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的情况下,可以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在不存在第二服务节点的情况下,将第一目标服务节点以外的服务节点作为第二服务节点,然后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先将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和第一预设超量阈值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比较结果选择对应的调度策略。即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目标统计时长,所述目标统计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统计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指定时长;所述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并判断所述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阈值。
具体地,目标统计时长是指第一实时带宽超过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统计的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指定时长,如服务时长、调度时长等。预设带宽阈值是指第一预设超量阈值中设定的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带宽峰值。预设时长阈值是指第一预设超量阈值中设定的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统计时长峰值。
实际应用中,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分为第一实时带宽和目标统计时长,第一预设超量阈值分为预设带宽阈值和预设时长阈值。在获取了第一流量计费信息之后,可以判断第一流量计费信息是否低于第一预设超量阈值,即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预设带宽阈值、且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预设时长阈值。若第一实时带宽低于预设带宽阈值且目标统计时长低于预设时长阈值,即第一流量计费信息低于第一预设超量阈值,则说明第一服务节点可以继续响应该访问请求,将第一服务节点作为该访问请求的服务节点。若第一实时带宽低于预设带宽阈值和/或目标统计时长低于预设时长阈值,即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了第一预设超量阈值,则说明第一服务节点不能可以继续响应该访问请求,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如此,通过两个条件判断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继续响应该访问请求,提高判断的精确度,进而提高了访问调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预设带宽阈值可以是根据人为经验设置的带宽阈值,还可以是基于第一计费点带宽计算得到的。即判断所述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和设定数值,计算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实际应用中,设定数值可以是设定的突发带宽,即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在超过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与第一计费点带宽的差值,即突发量。此时,可以将第一计费点带宽与设定数值相加,得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设定数值可以是设定的第一计费点带宽的倍数,即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在到达第一计费点带宽的倍数。此时,在倍数大于1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计费点带宽与设定数值相乘,得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例如,第一计费点带宽为20G,设定数值为1.25,则预设带宽阈值为25G=20G*1.25G。在倍数小于1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计费点带宽与设定数值相乘,再加上第一计费点带宽,得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例如,第一计费点带宽为20G,设定数值为0.25,其中0.25表征带宽的突发量是95计费点带宽的25%,则预设带宽阈值为25G=20G*0.25+20G。
如此,基于第一计费点带宽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考虑了带宽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可以使预设带宽阈值更加合理化,进而提高访问调度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统计时长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服务统计时长和所述管理平台基于访问请求调度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调度统计时长;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阈值,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判断所述服务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服务时长阈值;
判断所述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具体地,服务统计时长是指第一实时带宽超过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时长。调度统计时长是指第一实时带宽超过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管理平台调度第一服务节点的时长。预设服务时长阈值是指预设带宽阈值中设定的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服务时长峰值。预设调度时长阈值是指预设带宽阈值中设定的管理平台调度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调度时长峰值。
实际应用中,判断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阈值:可以为判断服务统计时长是否低于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服务时长阈值;可以为判断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也可以为判断服务统计时长是否低于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服务时长阈值,且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如此,通过服务统计时长和/或调度统计时长,更细粒度地判断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预设时长阈值,能够提高判断的精确度,进而提高了访问调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在判断所述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之前,还需要确定预设调度时长阈值。预设调度时长阈值可以是根据人为经验设置的带宽阈值,还可以是基于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信息确定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可实现的方法中,所述判断所述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过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目标服务总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服务总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总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总时长和所述服务统计时长,计算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剩余服务时长;
根据所述剩余服务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具体地,目标服务总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总时长,例如按照日95值月平均的计费方式,第一服务节点每天的目标服务总时长为75分钟。剩余服务时长是指在第一实时带宽超过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剩余时长。
实际应用中,先判断第一实时带宽在设定时间内是否达到过预设带宽阈值。如果没有,则根据第一服务节点的计费方式获取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目标服务总时长,或者直接获取为第一服务节点设置的目标服务总时长。然后目标服务总时长与服务统计时长相减,得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剩余服务时长。
进一步地,进而根据剩余服务时长,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可以将剩余服务时长与设定时长相减,得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也可以将剩余服务时长与设定百分比相乘,得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例如,剩余服务时长为30min,设定百分比为50%,则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为15min=30min*50%。
在本说明书另一个可实现的方法中,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过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从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到达所述预设带宽阈值的时长,作为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实际应用中,先判断第一实时带宽在设定时间内是否达到过预设带宽阈值。如果有,则将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从第一计费点带宽到达预设带宽阈值的时长,作为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如此,通过判断第一实时带宽在设定时间内是否达到过预设带宽阈值,选择不同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在不提高带宽成本的前提下,使服务节点为更多的访问请求进行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的成功率,在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之前,还需要判断第二服务节点是否可以继续响应该访问请求。即所述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并获取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
基于所述第二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流量计费信息;
所述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包括:
在所述第二流量计费信息未达到第二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获取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二流量计费信息的过程,与获取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过程相同,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所述第二流量计费信息未达到第二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三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其中,所述第三服务节点为实时带宽小于计费带宽的任一服务节点。
结合图3A-图3D,对本申请的提供请求调度方法进行说明。
假设带宽计费的方式是日95值月平均,需要取每天取273个点。如果为288-273(15*5=75分钟)个点都是非常高的,而第273个点是小的,则前面的高带宽就是相当于免费的。参见图3A,图3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普通流量和突发流量的带宽示意图:横线是95计费点,虚线对应的弧线和实线对应的弧线都是带宽的2种趋势,但是计费点是一样的,而明显实线对应的弧线能够使用的带宽更多,且带宽成本却和虚线对应的弧线一样的。因此一个服务节点上在不跑出服务节点承载带宽的规则下,在95计费点上使用的带宽越高,能够平摊的突发流量越多,越不会把整体计费点提升上去,则整体节省的成本越多。
假设有3台服务节点:A、B和C,95计费点带宽分别为20G,20G,20G,A服务节点覆盖了a地,B覆盖b地,C覆盖c地京。在不控制的情况下,一场直播中,A服务节点的带宽已经持续75分钟30G以上了,若在下一个5分钟计费点,还是30G以上,则95计费点带宽就变为了30G,B服务节点和C服务节点都只是15G使用带宽。如果在下一个5分钟,把A服务节点上的10G带宽,全部切给B服务节点,则B服务节点的带宽可以持续75分钟25G带宽,然后在第80分钟,把B服务节点的10G带宽切换给C服务节点,则C服务节点也可以服务75分钟的25G带宽。从整体上看,整个流程都没有超过95计费点带宽,但是实际上承担了30+15+15=60G的带宽,省去的带宽成本就是10G*75min*3*N,N为1G带宽的单位成本。
但是实际上,无法做到这么极端,因为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持续观看的过程,只能将新进入直播间的用户观看流量分配给B服务节点或者C,而不能直接把A上的观看链接直接断开。所以,为了实线对应的弧线尽可能的高,还要考虑持续观看的过程。
参见图3B,图3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方法中切换服务节点的示意图:左边为A服务节点,中间为B服务节点的带宽,右边为C服务节点的带宽。从10点开始,A服务节点带宽从20G上涨到25G后,则不再继续调度A服务节点,等待A服务节点的带宽自动下去(因为人会进出直播间,而总人数是差不多恒定的)。此时开始调度B服务节点,从15G慢慢上涨,可以承接到25G后,则不再继续调度B服务节点,开始调度C服务节点。
能调度的上限(预设带宽阈值)为25G=20G*25%+20G,突发量只能是95计费点的25%,因为要考虑流量下降的时间,不能突发过多。
能调度的突发的时间(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为:min(XG->25G的时间,75min/2),如果X->25G的时间过长比如80分钟,只默认能38min能够调度,否则就会超过计费点了。如果突发得太快,20分钟就到达了25G,则也不继续调度了。
承载突发流量的时间为:调度时间+25G->20G
总结而言,就是调度带宽的上限从配置带宽改变为95计费点带宽*1.25,并且要保证超过95带宽的时间,不超过75分钟。基于此,对访问调度方法的整理流程进行梳理。
参见图3C,图3C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方法的整理流程示意图:用户请求调度,携带自己的IP;调度系统(管理平台)从符合调度的服务节点列表中,选择服务节点给用户服务;用户获取播放地址后,和服务节点建立链接,即可正常观看了;采集服务定时从服务节点上采集实时带宽,并判断带宽是否超过95计费点,如果超过,则更新服务节点状态。
参见图3C和图3D,其中图3D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方法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①用户发出携带用户IP的访问请求,对用户IP解析,确定位置信息为a地区。
②调度系统筛选能覆盖a地区的服务节点。
③如果原来就有覆盖a地区的服务节点,例如A,判断A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是否小于计费点带宽,若A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小于计费点带宽的,说明当前是正常的带宽流量,则直接调度给用户。到此,流程结束。否则进入下一步。
④然后判断“临时服务节点列表!=空&&实时带宽<95计费点带宽”,如果临时覆盖的临时服务节点列表不为空,例如有B服务节点,且B的实时带宽小于95计费点带宽,则返回服务节点B进行服务,流程结束。这个时候,因为A服务节点带宽还足够,所以临时覆盖服务节点列表为空,直接进入下一步。
⑤随着观看人数的增多,③④都不满足了,此时走到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小于预设带宽阈值(95计费点带宽*1.25),并且该服务节点当天超过计费点带宽时间(服务统计时长)<75分钟(目标服务总时长),因为可能有很多个超过计费点带宽的时间段,但是时间比较短,比如上午超过计费点带宽有30分钟,则下午和晚上还可以用45分钟时间(剩余服务时长)。还要满足调度统计时长低于预设调度时长阈值,即min(计费点带宽->预设带宽阈值,剩余服务时长/2),这里就是45/2,就是本次可以调度的条件。刚刚开始A满足条件,则输出A,流程结束。
⑥随着人数的进步增多,③④⑤都不满足了,一个地区没有一个服务节点可以服务用户了。则筛选其他地区覆盖的服务节点。筛选出一个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95计费点带宽,则说明还可以承担更多流量。假设这里是b地区的B服务节点。
⑦把服务节点B覆盖的区域增加a地区,即覆盖修改,继续②的流程。
⑧此时②的条件不满足了,则进入到条件③。因为临时服务节点列表中有B服务节点了,B的实时带宽<95计费点带宽,则将B服务节点调度给用户,流程结束。
⑨随着人数增多,B服务节点也不满足的实时带宽<95计费点带宽了,则开始走⑤的逻辑。剩下流程都是一样的了。
⑩最后,随着A服务节点上的用户离开,会再次满足②的条件,则将服务节点B的覆盖修改回去,即覆盖修改恢复。这一步保证质量,上面的步骤保证质量且承载更多的带宽。
本申请提供的访问调度方法,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通过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可以提高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准确度,利用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精准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针对所述访问请求提供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切换服务节点,在让服务节点承载更多带宽的同时,保证访问调度质量,同时无需设置备用物理机器,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此外,通过最大化利用计费点带宽,精准计算可超过计费点带宽使用时间,自动化修改地区配置的方式,来让机器承载更多量的同时,保证直播质量,同时降低成本。
下述结合附图4,以本申请提供的访问调度方法在直播场景的应用为例,对所述访问调度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直播场景的访问调度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接收针对目标直播的访问请求,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并获取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
步骤404:判断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第一计费点带宽。
若是,执行步骤406,若否,执行步骤428。
步骤406:识别是否存在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
若是,执行步骤408,若否,执行步骤410。
步骤408: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判断第二实时带宽是否达到第二计费点带宽。
若是,执行步骤410,若否,执行步骤424。
步骤410:根据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一实时带宽、服务统计时长和调度统计时长。
步骤412:判断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过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若否,执行步骤414,若否,执行步骤416。
步骤414:获取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目标服务总时长,根据目标服务总时长和服务统计时长,计算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剩余服务时长;根据剩余服务时长,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其中,目标服务总时长为在第一实时带宽超过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允许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总时长。
步骤416:将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从第一计费点带宽到达预设带宽阈值的时长,作为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步骤418:判断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服务统计时长是否低于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服务时长阈值且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428,若否,执行步骤420。
步骤420: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并获取第二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基于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统计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流量计费信息。
步骤422:判断第二流量计费信息是否达到第二预设超量阈值。
若否,执行步骤424,若是,执行步骤426。
步骤424: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步骤426:切换第三服务节点作为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步骤428:将第一服务节点作为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本申请提供的访问调度方法,通过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可以提高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准确度,利用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精准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针对所述访问请求提供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切换服务节点,在让服务节点承载更多带宽的同时,保证访问调度质量,同时无需设置备用物理机器,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访问调度装置实施例,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应用于管理平台,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502,被配置为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
获取模块504,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
第一统计模块506,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切换模块508,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目标统计时长,所述目标统计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统计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指定时长;
所述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并判断所述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阈值。
可选地,所述目标统计时长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服务统计时长和所述管理平台基于访问请求调度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调度统计时长;
所述判断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以下至少一种:
判断所述服务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服务时长阈值;
判断所述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过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目标服务总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服务总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总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总时长和所述服务统计时长,计算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剩余服务时长;
根据所述剩余服务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从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到达所述预设带宽阈值的时长,作为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统计模块,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并获取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
基于所述第二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流量计费信息;
所述切换模块508,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流量计费信息未达到第二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统计模块506,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统计模块506,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
在所述第二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模块,被配置为:
识别是否存在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
若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计算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和设定数值,计算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本申请提供的访问调度装置,通过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可以提高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准确度,利用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精准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可以针对所述访问请求提供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切换服务节点,在让服务节点承载更多带宽的同时,保证访问调度质量,同时无需设置备用物理机器,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访问调度装置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访问调度装置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访问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访问调度装置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访问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6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610和处理器620。处理器620与存储器610通过总线630相连接,数据库6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600还包括接入设备640,接入设备640使得计算设备6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6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个域网(PAN,PersonalAreaNetwork)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6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InterfaceController))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 Access)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SerialBus)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接口,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6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6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6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6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6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其中,处理器620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实现所述的访问调度方法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访问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访问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访问调度方法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访问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访问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上述对本申请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申请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申请。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申请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申请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申请。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访问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管理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
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
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目标统计时长,所述目标统计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统计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指定时长;
所述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并判断所述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统计时长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服务统计时长和所述管理平台基于访问请求调度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调度统计时长;
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阈值,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判断所述服务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服务时长阈值;
判断所述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调度统计时长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过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目标服务总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服务总时长为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超过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总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总时长和所述服务统计时长,计算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剩余服务时长;
根据所述剩余服务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是否达到过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实时带宽从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到达所述预设带宽阈值的时长,作为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调度时长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并获取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
基于所述第二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流量计费信息;
所述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包括:
在所述第二流量计费信息未达到第二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
在所述第二实时带宽达到所述第二计费点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实时带宽和第二计费点带宽之前,还包括:
识别是否存在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服务节点;
若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实时带宽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和设定数值,计算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预设带宽阈值。
11.一种访问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管理平台,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访问请求,并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服务节点;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实时带宽和第一计费点带宽;
第一统计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实时带宽和所述第一计费点带宽,统计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流量计费信息;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流量计费信息达到第一预设超量阈值的情况下,切换第二服务节点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服务节点。
12.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1654917.4A 2022-12-22 2022-12-22 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032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4917.4A CN116032673A (zh) 2022-12-22 2022-12-22 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4917.4A CN116032673A (zh) 2022-12-22 2022-12-22 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2673A true CN116032673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78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4917.4A Pending CN116032673A (zh) 2022-12-22 2022-12-22 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26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38671A (zh) * 2024-03-21 2024-04-26 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cdn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38671A (zh) * 2024-03-21 2024-04-26 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cdn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237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data quota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CN106027586A (zh) 在对等网络中协商带宽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14604A (zh) 在通信网络中交换存在信息
CN111083519A (zh) 基于云和边缘计算的vr内容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13811013B (zh) 集群容量动态调节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JP7177729B2 (ja) ワイヤレス送信容量の管理
CN109348264B (zh) 视频资源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032673A (zh) 访问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3055692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94134B (zh) 节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784779A (zh)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
US8694641B2 (en) Image delivery management server and image delivery management system
CN113676754A (zh) 直播视频转码方法及装置
CN113328906B (zh) 一种流量实时监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417001B (zh) 视频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003790B (zh) 智能学校使用网络流量的分配方法
CN110996114B (zh) 一种直播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66790B (zh) 直播流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194759B (zh) 一种在前端降级的网络访问方法及系统
CN115942007A (zh) 直播流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4945097B (zh) 视频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760490A (zh) 视频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479137B (zh) 线路地址的提供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051232B2 (en) Manag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capacity
CN105338575B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