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1758B -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1758B
CN116031758B CN202211661144.2A CN202211661144A CN116031758B CN 116031758 B CN116031758 B CN 116031758B CN 202211661144 A CN202211661144 A CN 202211661144A CN 116031758 B CN116031758 B CN 116031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ole
negative oxygen
spra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611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31758A (zh
Inventor
张龙
明雪桥
尹新华
陈世军
王柱麟
苏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k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k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k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k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611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1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1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1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31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1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包括液体供给组件、气体供给组件、负氧离子喷头和气液分离器,液体供给组件设有液体输出口;气体供给组件设有气体输出口;负氧离子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和喷管组件,喷头主体设有喷射端、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进液通道的入口与液体输出口连通,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气体输出口连通,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在喷射端处相连通;喷管组件安装于喷射端,并具有混合腔和喷出口,混合腔与喷射端连通,喷出口设于喷管组件的一端,混合腔内设有碰撞结构,碰撞结构位于喷射端和喷出口之间。气液分离器与喷出口连通,用于将从喷出口排出的混合流体中的液体分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增加高活性雾化小分子的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

Description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氧离子生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清除体自由基、镇静等作用,病人吸入高浓度生态级负氧离子(1万个/cm3以上)空气后,能加速伤口愈合,提早康复,同时还能净化室内空气,杀灭病毒细菌,有利于身体健康。
目前一些方案是通过双流体喷嘴产生负氧离子,双流体喷嘴按照气液混合的方式,可分为内部混合型喷嘴及外部混合型喷嘴,其中内部混合型喷嘴是气液在喷嘴内部混合,最后产生了负氧离子的混合流体一起从喷嘴喷出。外部混合型喷嘴是在喷嘴端部设置喷水口和喷气口,使得气液在喷嘴外部混合。而无论内部混合型喷嘴及外部混合型喷嘴,所产生的水的颗粒都较大,负氧离子生成数量少,且会产生较多正离子,同时向外排出的气体中通常携带较大颗粒的水雾,而正离子会随这些大颗粒水雾一起排放至室内空间,即排向室内空间的气体中具有大量大颗粒水雾和正离子,会导致产生负氧离子的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负氧离子喷头,旨在增加高活性雾化小分子的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提升负氧离子生成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负氧离子喷头,包括:
液体供给组件,设有液体输出口;
气体供给组件,设有气体输出口;
负氧离子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和喷管组件,所述喷头主体设有喷射端、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液体输出口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体输出口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出口和所述进气通道的出口在所述喷射端处相连通;所述喷管组件安装于所述喷射端,所述喷管组件设有混合腔和喷出口,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喷射端连通,所述喷出口设于所述喷管组件远离所述喷射端的一端,并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混合腔内设有碰撞结构,所述碰撞结构位于所述喷射端和所述喷出口之间;以及
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喷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将从所述喷出口排出的混合流体中的液体分离。
可选地,所述液体供给组件包括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设有补液口和所述液体输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液体排出口,所述液体排出口与所述补液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液体供给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连接于所述液体排出口和所述进液通道的入口之间,用于将所述液体容器中的液体输送至所述进液通道。
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生成装置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进液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液体输出口之间或者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体输出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负氧离子喷头和多个所述气液分离器,每个所述气液分离器对应与一个所述负氧离子喷头的喷出口连通,所述气体供给组件通过管路组件连接各个所述负氧离子喷头的进气通道。
可选地,所述喷头主体包括喷射头和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喷射头的一端,并形成所述喷射端,所述端盖与所述喷射头的端面之间形成导气腔;所述端盖设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连通所述导气腔和所述混合腔;所述喷射头朝向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中心孔内,并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孔壁间隔形成导气间隙;所述喷射头还设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贯穿所述延伸部的端面,所述第二孔道贯穿所述喷射头朝向所述端盖的端面,并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第一孔道构成部分所述进液通道,所述第二孔道、所述导气腔以及所述导气间隙构成部分所述进气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中心距大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碰撞结构包括第一膨胀件,所述第一膨胀件与所述喷射端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膨胀件设有第二中心孔和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外周,所述第二中心孔和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均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喷出口;所述碰撞结构还包括收缩件和第二膨胀件,所述收缩件位于所述第一膨胀件背离所述喷射端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膨胀件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膨胀件位于所述收缩件背离所述第一膨胀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收缩件之间形成第三空腔;所述收缩件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中心距;所述第二膨胀件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喷出口,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喷管组件包括套筒和尾管,所述套筒套接于所述喷头主体,并具有所述混合腔;所述尾管安装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喷头主体的一端,所述尾管具有渐缩段和渐扩段,所述渐缩段和所述渐扩段在远离所述喷头主体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渐扩段远离所述喷头主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喷出口。
可选地,所述喷头主体还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安装本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孔,另一端设有进液孔,所述安装本体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和第一通气槽,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喷射头远离所述喷管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第一通气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气槽与所述安装孔均贯穿所述安装本体的侧面,且相间隔设置,所述喷射头远离所述喷管组件的一端具有安装部和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环绕所述安装部设置,且所述安装部相较于所述台阶面凸出设置,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孔道贯穿所述安装部的端面,所述第二孔道贯穿所述台阶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贯穿所述喷射头远离所述喷管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孔段贯穿所述延伸部的端面,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安装孔还贯穿所述安装本体背向所述喷管组件的侧面,所述负氧离子喷头还包括调节阀芯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进液孔间隔,所述固定件内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所述调节阀芯螺接于所述螺纹通孔内,并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孔段处的调节端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喷头主体设有喷射端、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使得进液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通道的出口在喷射端处相连通;再在喷射端安装具有混合腔和喷出口的喷管组件,使得混合腔与喷射端连通,喷出口设于喷管组件远离喷射端的一端,并在混合腔内且于喷射端和喷出口之间设置碰撞结构。这样在持续向进液通道通入水,向进气通道通入压缩空气时,可以使得水和压缩空气在喷射端喷出后相互冲击,并在混合腔内进行混合,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得水内部的水分子产生摩擦、碰撞、剪切运动,从而形成具有负氧离子的水合微粒。当这些水合微粒在混合腔内冲击碰撞结构时,水合微粒进一步发生撞击破碎和混合,使得水合微粒在混合腔中运行时不断破碎和混合,从而使得混合腔中水在空气中飞溅分散的过程中,混合空气内的水雾被进一步细微化而变成非常小的粒子,负氧离子能以稳定的结合状态存在于这些细微的水粒子中。
通过在喷出口设置气液分离器后,气液分离器可以将喷出口排出的混合流体中的液体和大颗粒雾滴分离出来,而液体中包含的正离子随之分离,具有高活性的、雾化小分子的负氧离子的气体能正常排出。即气液分离器把混合流体中的水与空气分离开来,防止混合流体中的水以及正离子散发到空间内。由于负氧离子与空气中的被细微化了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因而能以稳定的状态存在,所以从气液分离器中排出来的高速空气中含有大量高活性的、雾化小分子的负氧离子,即可以增加高活性雾化小分子的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提升了负氧离子生成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负氧离子发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中负氧离子喷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负氧离子喷头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负氧离子喷头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喷射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安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10为本发明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11为本发明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12为本发明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13为本发明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氧离子喷头;10、喷头主体;103、喷射端;104、导气腔;105、导气间隙;11、喷射头;111、第一孔道;112、第一孔段;113、第二孔段;114、过渡孔段;115、第二孔道;116、延伸部;117、安装部;118、台阶面;119、第二通气槽;12、端盖;121、第一中心孔;13、安装本体;131、进液孔;132、进气孔;133、安装孔;134、第一通气槽;14、密封垫圈;141、气流过孔;20、喷管组件;201、混合腔;202、喷出口;203、第一空腔;204、第二空腔;205、第三空腔;21、套筒;211、限位凸部;22、尾管;221、渐缩段;222、渐扩段;230、碰撞结构;23、第一膨胀件;231、第二中心孔;232、第一通孔;24、收缩件;241、第二通孔;25、第二膨胀件;251、第三通孔;252、第三中心孔;31、调节阀芯;311、调节端部;312、操作部;32、固定件;321、螺纹通孔;322、限位部;323、第一螺接部;324、第二螺接部;33、紧固螺母;34、第一密封圈;35、第二密封圈;40、液体供给组件;41、液体容器;42、水泵;50、气体供给组件;60、气液分离器;70、温度调节装置;80、排污阀;90、负氧离子发生端。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该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包括液体供给组件40、气体供给组件50、负氧离子喷头100和气液分离器60,液体供给组件40设有液体输出口;气体供给组件50设有气体输出口;负氧离子喷头100包括喷头主体10和喷管组件20,喷头主体10设有喷射端103、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进液通道的入口与液体输出口连通,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气体输出口连通,进液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通道的出口在喷射端103处相连通;喷管组件20安装于喷射端103,喷管组件20设有混合腔201和喷出口202,混合腔201与喷射端103连通,喷出口202设于喷管组件20远离喷射端103的一端,并与混合腔201连通,混合腔201内设有碰撞结构230,碰撞结构230位于喷射端103和喷出口202之间。气液分离器60与喷出口202连通,气液分离器60用于将从喷出口202排出的混合流体中的液体分离。
本实施例中,液体供给组件40通过管路与进液通道连接,用于向进液通道中输送液体(以下以液体采用纯净水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添加了其它溶剂的水溶液)。气体供给组件50通过管路与进气通道连接,用于向进气通道中输送压缩气体(以下以气体采用空气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一种或几种气体的混合物)。
混合腔201与喷射端103连通,即从喷射端103处喷出的液体和气体能够进入混合腔201,可选地,喷射端103的端面位于混合腔201内。当水和压缩空气从喷射端103处的出口喷出时,压缩空气能冲击水,形成雾化流体,其中水内部的水分子产生摩擦、碰撞、剪切运动,从而形成包含H2O++e-、H-+OH-、OH-+H2、OH-(H2O)n、O 2 -、O-+O的水合微粒,随着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的持续输入,使得这些水合微粒对碰撞结构230做冲击碰撞运动,进一步对水合微粒进行撞击破碎和混合,这样水合微粒在混合腔201中运行时不断破碎和混合,使得气液体利用高效、水气能充分结合,从而混合腔201中水在空气中飞溅分散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更细小的负氧离子。
气液分离器60具有气液分离腔、接水腔、气液入口和气体出口,气液入口和气体出口均与气液分离腔连通,接水腔位于气液分离腔的下方,气液分离腔内设有分离结构,用于将混合流体中的液体分离,使得液体落入下方的接水腔,而气体从气体出口排出。其中,分离结构可以采用丝网分离结构、重力沉降分离结构、折流分离结构或微孔过滤分离结构等等。落入接水腔的凝结水可以暂存在接水腔中,当水量到达预设水位后,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排放出去。或者也可以通过管路将落入接水腔的凝结水直接排出。
另外,气体供给组件50可以采用风扇、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等等作为气源。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喷头主体10设有喷射端103、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使得进液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通道的出口在喷射端103处相连通;再在喷射端103安装具有混合腔201和喷出口202的喷管组件20,使得混合腔201与喷射端103连通,喷出口202设于喷管组件20远离喷射端103的一端,并在混合腔201内且于喷射端103和喷出口202之间设置碰撞结构230。这样在持续向进液通道通入水,向进气通道通入压缩空气时,可以使得水和压缩空气在喷射端103喷出后相互冲击,并在混合腔201内进行混合,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得水内部的水分子产生摩擦、碰撞、剪切运动,从而形成具有负氧离子的水合微粒。当这些水合微粒在混合腔201内冲击碰撞结构230时,水合微粒进一步发生撞击破碎和混合,使得水合微粒在混合腔201中运行时不断破碎和混合,从而使得混合腔201中水在空气中飞溅分散的过程中,混合空气内的水雾被进一步细微化而变成非常小的粒子,负氧离子能以稳定的结合状态存在于这些细微的水粒子中。
通过在喷出口202设置气液分离器60后,气液分离器60可以将喷出口202排出的混合流体中的液体和大颗粒雾滴分离出来,而液体中包含的正离子随之分离,具有高活性的、雾化小分子的负氧离子的气体能正常排出。即气液分离器60把混合流体中的水与空气分离开来,防止混合流体中的水以及正离子散发到空间内。由于负氧离子与空气中的被细微化了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因而能以稳定的状态存在,所以从气液分离器60中排出来的高速空气中含有大量高活性的、雾化小分子的负氧离子,即可以增加高活性雾化小分子的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提升了负氧离子生成效果。
而且采用空气和水作为原料时,这些原料都是可以直吸直饮的纯净空气和纯净水,由此产生的高活性、生态级小分子的负氧离子都是可直接吸入人体的,即直吸负氧离子。无臭氧、无氮氧化物及无静电效应等等,从而真正意义上利用好负氧离子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模拟自然界中森林瀑布周围负氧离子带来的净化与保健效果,安全性高。
这样生成的负氧离子,可以广泛应用在食品、药品、电子半导体制造、机械自动化、服装、印刷、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环保除尘、环境改善、喷涂电镀等行业;近年来,特别涉及应用在保健、美容、大健康(亚健康、护理)、给空气赋能(改善、净化)等领域。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头主体10包括喷射头11和端盖12,端盖12设于喷射头11的一端,并形成喷射端103,端盖12与喷射头11的端面之间形成导气腔104。端盖12设有第一中心孔121,第一中心孔121连通导气腔104和混合腔201,喷射头11朝向端盖12的一端设有延伸部116,延伸部116位于第一中心孔121内,并与第一中心孔121的孔壁间隔形成导气间隙105。喷射头11还设有第一孔道111和第二孔道115,第一孔道111贯穿延伸部116的端面,第二孔道115贯穿喷射头11朝向端盖12的端面,并与导气腔104连通。
第一孔道111构成部分进液通道,第二孔道115、导气腔104以及导气间隙105构成部分进气通道。即进气通道包括设于喷射头11的第二孔道115、端盖12与喷射头11的端面之间形成导气腔104、及延伸部116外周面与第一中心孔121的孔壁逐渐导气间隙105,进液通道包括第一孔道111。
具体地,延伸部116位于喷射头11端部的中心位置,并相对喷射头11的端面凸出,喷射头11的端面与端盖12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气腔104,延伸部116整体与端盖12间隔,第一孔道111与第二孔道115并行设置。当压缩气体从导气间隙105喷出时,可以均匀分布在延伸部116的周围,即可以均匀分布在水流的周围,喷出的水在高速气流作用下,可以更好地使水滴撕裂、破碎成水滴、水分子,并能产生速度接近于20米/秒雾化气流,即水合微粒,有利于增加负氧离子生成数量。而且可以使得第一孔道111和第二孔道115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化喷射头11的结构,降低喷射头11成型难度。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端盖12,将第一孔道111和第二孔道115的出口均设于喷射头11的端面,且第一孔道111和第二孔道115的轴线在喷射头11的端面前侧(以喷出口202所在方向为前,喷头主体10所在方向为后)相交,以使第一孔道111喷出的水和第二孔道115喷出的压缩气体能够相互冲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116的端面与端盖12的端面(即端盖12面向混合腔201的表面)间隔,且端盖12的端面相较延伸部116的端面更靠近碰撞结构230。这样可以使得喷射后的水雾的夹角在一定角度内(例如但不限于30°),能更好地也气流接触,更好地使水滴撕裂、破碎成水滴、水分子,并以一定夹角、产生速度接近于20米/秒雾化气流,能进一步增加负氧离子生成数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延伸部116的端面与端盖12的端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碰撞结构230包括第一膨胀件23,第一膨胀件23与喷射端103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空腔203,第一膨胀件23设有第二中心孔231和多个第一通孔232,多个第一通孔232位于第二中心孔231的外周,第二中心孔231和多个第一通孔232均连通第一空腔203和喷出口202。
具体地,第一通孔232与第二中心孔231的中心距大于第一中心孔121的半径。水气混合后产生的水合微粒在气压作用下/气液动能作用下,在第一空腔203中充分混合后,水合微粒对第一膨胀件23做冲击碰撞运动,进一步对水合微粒进行撞击破碎,对水合微粒分子细化。同样在反作用的推动下,水合微粒继续朝喷出口202运动。其中,第一通孔23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可选地,每个第一通孔232与第二中心孔231的中心距均相同,多个第一通孔232在第二中心孔23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空腔203中的水合微粒均匀朝前流动。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中心孔2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碰撞结构230还包括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收缩件24位于第一膨胀件23背离喷射端103的一侧,并与第一膨胀件2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204,第二膨胀件25位于收缩件24背离第一膨胀件23的一侧,并与收缩件24之间形成第三空腔205。收缩件24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41,第二通孔241连通第二空腔204和第三空腔205,第二通孔241的轴线与第二中心孔23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通孔232与第二中心孔231的中心距。
第二膨胀件25设有多个第三通孔251,第三通孔251连通第三空腔205和喷出口202,第三通孔251的轴线与第二中心孔23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孔241的轴线与第二中心孔23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如此设置,即可以使得第一通孔232和第二中心孔231均与第二通孔241错开设置,第二通孔241与第三通孔251错开设置。这样当气流从第一通孔232和第二中心孔231流向第二空腔204后,可以使得水合微粒对收缩件24做冲击碰撞运动,进一步对水合微粒进行撞击破碎,对水合微粒分子进行细化;同样地在反作用的推动下,水合微粒继续朝喷出口202运动。当气流从第二通孔241流向第三空腔205后,又可以使得水合微粒对第二膨胀件25做冲击碰撞运动,进一步对水合微粒进行撞击破碎。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膨胀件23、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的设置,将气液混合后产生的水合微粒进行多层次混合、多级发生碰撞,循环利用气液体动能,充分使水合微粒以多级、多次内循环冲击运动在混合腔201内部混合,混合效果更充分均匀,雾化后的微颗粒更小,数量更多,从而可以产生更多的负氧离子。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碰撞结构230仅具有第一膨胀件23或仅具有第一膨胀件23和收缩件24。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碰撞结构230还可以包括多个在喷射端103指向喷出口202的方向上纵横交错的横杆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膨胀件25设有第三中心孔252,第三通孔251位于第三中心孔252的外周,第三中心孔252连通第三空腔205和喷出口202。可选地,第二中心孔231与所有第一通孔232的总截面大于所有第二通孔241的总截面,第三中心孔252与所有第三通孔251的总截面大于所有第二通孔241的总截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2朝向喷射头11端面的内壁(第一中心孔121贯穿该内壁)呈朝喷出口202方向凹陷的弧面结构,第一膨胀件23朝向端盖12的内壁(第一通孔232和第二中心孔231贯穿该内壁)呈朝喷出口202方向凹陷的弧面结构,收缩件24朝向第一膨胀件23的内壁(第二通孔241贯穿该内壁)呈朝喷出口202方向凹陷的弧面结构,第二膨胀件25朝向收缩件24的内壁(第三通孔251和第三中心孔252贯穿该内壁)呈朝喷出口202方向凹陷的弧面结构。这样使得流体能尽可能地朝喷出口202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管组件20包括套筒21和尾管22,套筒21套接于喷头主体10,并具有混合腔201;尾管22安装于套筒21远离喷头主体10的一端,尾管22具有渐缩段221和渐扩段222,渐缩段221和渐扩段222在远离喷头主体10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渐扩段222远离喷头主体10的一端形成喷出口202。具体地,渐缩段221的小端与渐扩段222的小端相连接,且两者连接处呈圆弧过渡设置,即尾管22内部为拉瓦尔喷管结构。
总的来说,当水和压缩空气从喷射端103喷出后,水气混合后产生的水合微粒在气压作用下/气液动能作用下,在第一空腔203中充分混合后,水合微粒对第一膨胀件23做冲击碰撞运动,进一步对水合微粒进行第一阶段的撞击破碎,对水合微粒分子细化。同样在反作用的推动下,水合微粒通过第一通孔232和第二中心孔231继续朝第二空腔204运动。此过程中使得水合微粒前进的速度有所降低;此时,流体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
当水合微粒从第一通孔232和第二中心孔231流向第二空腔204后,可以使得水合微粒对收缩件24做冲击碰撞运动,进一步对水合微粒进行第二阶段的撞击破碎,对水合微粒分子进行细化;同样地在反作用的推动下,水合微粒通过第二通孔241继续朝第三空腔205运动。此过程中使得水合微粒前进的速度有所增加;此时,流体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的原理。
当水合微粒从第二通孔241流向第三空腔205后,同样可以使得水合微粒对第二膨胀件25做冲击碰撞运动,进一步对水合微粒进行第三阶段的撞击破碎,对水合微粒分子进一步地细化。同样地在反作用的推动下,水合微粒通过第三通孔251和第三中心孔252继续朝尾管22运动。此过程中使得水合微粒前进的速度有所降低;此时,流体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
当水合微粒流向渐缩段221时,流体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的原理,可以使得流体流速增大,而当流体在渐缩段221与渐扩段222连接处的流速超过音速时,流体在渐扩段222中的流速能够进一步增大。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膨胀件23、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将气液混合后的雾化流体进行多层次混合、三级发生碰撞,循环利用气液体动能,充分使水合气以多级、多次内循环冲击运动在其内部混合,混合效果更充分均匀,雾化后的微颗粒更小,数量更多。
且喷射头11与第一膨胀件23以及收缩件24与第二膨胀件25均构成拉瓦尔喷管结构,再加上尾管22的拉瓦尔喷管结构,形成了三级拉瓦尔喷管式加速器。这样在各个拉瓦尔喷管结构作用下可以使水雾产生相互作用形成谐振并产生音爆效应,能最大限度的使水滴破碎成1-5um的超细微颗粒,进一步提升混合效果,能产生雾化微粒更小、数量更多负氧离子。使得混合空气内的大量水雾更好地被细微化而变成非常小的粒子,使得更多负氧离子能以稳定的结合状态存在于这些细微的水粒子中。可以更好地应用在保健、美容、大健康(亚健康、护理)、给空气赋能(改善、净化)等需要更小的微颗粒的领域。其中水合微粒在经过该喷管组件20后,其流体速度被进一步加速,可达150米/秒,是原20米/秒的7至8倍,这样就给二次或以上的水雾提供了足够的动能。
可选地,套筒21和尾管22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套筒21和尾管22的装配工序,也能避免套筒21和尾管22之间存在缝隙。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套筒21和尾管22分体成型,套筒21和尾管22焊接或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尾管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21螺接于喷射头11,混合腔201的内壁设有限位凸部211,端盖12、第一膨胀件23、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抵接在喷射头11和限位凸部211之间。具体地,喷射头11的外周设有螺纹段,套筒21远离尾管22的一端设有与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喷射端103的周侧设有环形台阶,端盖12的开口端抵接在环形台阶处,端盖12的外径不大于喷射头11的外径。第一膨胀件23抵接在端盖12背离喷射头11的一侧,收缩件24抵接在第一膨胀件23背离端盖12的一侧,第二膨胀件25抵接在收缩件24背离第一膨胀件23的一侧,第二膨胀件25背离收缩件24的一侧抵接于限位凸部211。且端盖12、第一膨胀件23、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的外形与套筒21的内孔(混合腔201)形状相同。例如套筒21的内孔为圆孔时,端盖12、第一膨胀件23、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的外形均为圆筒形。这样通过将套筒21螺接在喷射头11上时,即可实现端盖12、第一膨胀件23、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的固定,即便于负氧离子喷头的组装,也能简化负氧离子喷头的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2、第一膨胀件23、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均具有直筒部和位于直筒部一端的挡板部,端盖12的直筒部远离其挡板部的一端即端盖12的开口端,端盖12的挡板部设有第一中心孔121,并与喷射头11的端面间隔,第一膨胀件23的挡板部设有第一通孔232和第二中心孔231,并与端盖12的挡板部间隔,收缩件24的挡板部设有第二通孔241,并与第一膨胀件23的挡板部间隔,第二膨胀件25的挡板部设有第三通孔251和第三中心孔252,并与收缩件24的挡板部间隔。端盖12、第一膨胀件23、收缩件24和第二膨胀件25背离喷射头11的一侧均设有环形台阶,第一膨胀件23的直筒部抵接于端盖12的环形台阶处,收缩件24的直筒部抵接于第一膨胀件23的环形台阶处,第二膨胀件25的直筒部抵接于收缩件24的环形台阶处,限位凸部211抵接于第二膨胀件25的环形台阶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头主体10还包括安装本体13,安装本体13的一端设有进气孔132、另一端设有进液孔131,安装本体13的中部设有安装孔133和第一通气槽134,进液孔131与安装孔133连通,第一通气槽134与进气孔132连通,喷射头11远离喷管组件20的一端安装于安装孔133内,第一孔道111与安装孔133连通,第二孔道115与第一通气槽134连通。即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32、第一通气槽134、第二孔道115、导气腔104以及导气间隙105依次连通,以构成进气通道。进液孔131、安装孔133和第一孔道111依次连通,以构成进液通道。进气孔132与进液孔131同轴设置,且均与安装孔133垂直,这样可以使得进气孔132与进液孔131距离较远,在安装管路时两者互不干涉,便于安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进气孔132和进水孔中的一者与安装孔133同轴设置,将另一者与安装孔133垂直或倾斜设置。或者将进气孔132和进水孔均相对安装孔133倾斜。
可选地,进气孔132和进水口均设有内螺纹,以供管路螺接固定,这样方便管路安装。喷射头11的外周面且位于套筒21和安装本体13之间的部分设有外六角结构,以便于在紧固时提供着力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气槽134与安装孔133均贯穿安装本体13的侧面,且相间隔设置,喷射头11远离喷管组件20的一端具有安装部117和台阶面118,台阶面118环绕安装部117设置,且安装部117相较于台阶面118凸出设置,安装部117安装于安装孔133内,第一孔道111贯穿安装部117的端面,第二孔道115贯穿台阶面118。如此设置,在台阶面118朝喷射头11另一端的端面钻孔,以形成第一孔道111,便于成型第一孔道111,可以简化喷射头11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可选地,安装部117螺接于安装孔133内,这样使得喷射头11和安装本体13可拆设计,能便于拆卸喷射头11进行维修或更换。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部117的外周面设置环槽,使第二孔道115与环槽连通,进气孔132贯穿安装孔133的内壁,安装部117安装于安装孔133内时,进气孔132与环槽连通,安装部117与进液孔131间隔,以避免遮挡进液孔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孔道115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多个第二孔道115环设于第一孔道111的外周,台阶面118设有第二通气槽119,第二通气槽119呈环绕安装部117设置的环状,多个第二孔道115均与第二通气槽119连通,第二通气槽119与第一通气槽134连通;第一通气槽134呈环绕安装孔133的环状。具体地,第一通气槽134与第二通气槽119相对应设置,这样设置多个第二孔道115,可以增加气体的通入量,有利于增加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而且通过设置环形的第二通气槽119和环形第二通气槽119,可以使得进气孔132进入的气体可以较为均匀地流向各个第二孔道115,从而使得延伸部116外周的导气间隙105喷出的气流更加均匀。第二孔道115的数量具体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可选地,多个第二孔道115在第一孔道111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二孔道115。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将第二通气槽119或第一通气槽134设置为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头主体10还包括密封垫圈14,密封垫圈14抵接于台阶面118和安装本体13之间,密封垫圈14设有连通第一通气槽134和第二通气槽119的气流过孔141。具体地,密封垫圈14套设在安装部117外,密封垫圈14设有多个气流过孔141,多个气流过孔141在密封垫圈14的周向间隔分布,并均连通第一通气槽134和第二通气槽119。这样可以提升第一通气槽134和第二通气槽119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安装本体13与喷射头11之间漏气的风险。可选地,密封垫圈14采用高分子材料或铁氟龙材质制成,以提升密封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安装本体13与喷射头11焊接固定;或者将安装本体13与喷射头11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道11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112和第二孔段113,第一孔段112贯穿喷射头11远离喷管组件20的一端(安装部117的端面),第二孔段113贯穿延伸部116的端面,第一孔段112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113的内径,安装孔133还贯穿安装本体13背向喷管组件20的侧面,负氧离子喷头还包括调节阀芯31和固定件32,固定件32安装于安装孔133内,并与进液孔131间隔,固定件32内设有螺纹通孔321,螺纹通孔321与安装孔133同轴设置,调节阀芯31螺接于螺纹通孔321内,并具有延伸至第二孔段113处的调节端部311。
具体地,调节端部311呈锥形针状结构,调节阀芯31的直径小于第一孔段112的内径,第二孔段113的内径小于调节端部311的最大直径。调节阀芯31远离喷管组件20的一端设有操作部312,以能够通过操作部312旋转调节阀芯31,通过旋转调节阀芯31,使得调节端部311朝靠近第二孔段113或远离第二孔段113的方向运动时,即可实现调节第二孔段113与调节端部311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控制流向第二孔段113的液体流量,即调节端部311与第二孔段113构成可调节液体流量大小的阀门,这样便于实际需要控制进液通道的液体喷射量。可选地,第一孔道111还包括过渡孔段114,过渡孔段114连接于第一孔段112和第二孔段113之间,且过渡孔段114的内径在靠近第二孔段113的方向渐缩设置。这样可以使得调节端部311更好地与第二孔段113配合。操作部312可以为旋钮结构,也可以为设置调节阀芯31端部的螺丝刀槽或内六角孔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2包括限位部322和连接于限位部322的第一螺接部323,螺纹通孔321贯穿限位部322和第一螺接部323,第一螺接部323螺接于安装孔133内,第一螺接部323外套设有第一密封圈34,第一密封圈34抵接于限位部322和安装本体1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2还包括第二螺接部324,第二螺接部324连接于限位部322远离第一螺接部323的一端,负氧离子喷头还包括紧固螺母33和第二密封圈35,第二螺母设有让位通孔,第二螺母通过让位通孔密封套设于调节阀芯31外,并螺接于第二螺接部324,第二密封圈35设于紧固螺母33和第二螺接部324之间。这样可以防止安装孔133内的液体从调节阀芯31和固定件32之间的缝隙中泄漏。
请参照图1、图9、图10或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供给组件40包括液体容器41,液体容器41设有补液口和液体输出口,气液分离器60具有液体排出口,液体排出口与补液口连通。这样可以通过液体容器41收集气液分离器60排出的凝结水,可重复二次利用,对于一体式负氧离子生成装置而言可以优化水路结构,有利于简化负氧离子生成装置的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管路将液体排出口排出的凝结水直接排放至室外或下水管中。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液体容器41,液体供给组件40包括管路和设于管路的阀门,通过管路连接水管(例如自来水管或储水罐的水管)。
请参照图9或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供给组件40还包括水泵42,水泵42连接于液体排出口和进液通道的入口之间,用于将液体容器41中的液体输送至进液通道。具体地,水泵42的进水端与液体排出口连通,水泵42的出水端与进液通道的入口连通,这样便于将液体容器41中的液体输送至进液通道,使得液体供给稳定可靠。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对液体容器41进行加压,从而使液体容器41中的水流向进液通道;或者,通过进气通道在喷射端103喷出气体时产生的虹吸效应将液体容器41中的水吸入进液通道,或者将液体容器41设置负氧离子喷头100的上方,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水箱内的水流向进液通道。
请参照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氧离子生成装置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70,温度调节装置70设于进液通道的入口与液体输出口之间。具体地,温度调节装置70具有控温流道,控温流道连接于进液通道的入口与液体输出口之间。当液体输出口流出的水流经控温流道时,可以通过温度调节装置70增加或降低控温流道内水的温度,即可以通过温度调节装置70加热或制冷流经控温流道的水的温度,也可以实现对流向进液通道的水进行恒温控制。以使流入进液通道的水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可以提升负氧离子生成效果。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相较于常温水,当压缩气体冲击低温水时,能够产生更多的负氧离子,有利于提升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1,负氧离子生成装置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70,温度调节装置70设于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气体输出口之间。具体地,温度调节装置70具有控温流道,控温流道连接于进气通道的入口与气体输出口之间。当气体输出口流出的气体流经控温流道时,可以通过温度调节装置70增加或降低控温流道内气体的温度,即可以通过温度调节装置70加热或制冷流经控温流道的气体的温度,也可以实现对流向进气通道的气体进行恒温控制。以使流入进气通道的气体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可以提升负氧离子生成效果。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相较于常温气体,当低温压缩气体冲击水时,能够产生更多的负氧离子,有利于提升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
请参照图1、图9、图10或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氧离子生成装置还包括排水三通接头,排水三通接头的第一通道与液体输出口连通,排水三通接头的第二通道与进液通道连通,排水三通接头的第三通道连接排污管道,排污管道设有排污阀80。这样在不需要排废水时,排污阀80处于常闭状态,而当液体容器41中的水需要排出时,打开排污阀80即可。这样可以仅设置一个液体输出口,可以简化液体容器41的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生成容器下部另设排污口供废水排出。
请参照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多个负氧离子喷头100和多个气液分离器60,每个气液分离器60对应与一个负氧离子喷头100的喷出口202连通,气体供给组件50通过管路组件连接各个负氧离子喷头100的进气通道。本实施例中,以气体供给组件50采用空气压缩机为气源为例。
为便于说明,以下将相互配合的负氧离子喷头100和气液分离器60定义为负氧离子发生端90,这样即可以通过空气压缩机50给多个负氧离子发生端90提供压缩气体,在使用时,可以将空气压缩机50安装在室外,而将一个或多个负氧离子发生端90安装在房间内,可以同时在多个房间中均安装有负氧离子发生端90。这样即可在多个房间的空间里同时产生负氧离子,由于空气压缩机50设置在室外,可以有效防止空气压缩机50的噪音传递到室内,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用户感受到的噪音,而且,只用一台空气压缩机50就能同时在多个房间的多个场所产生负氧离子,提高了使用效果。
在设置负氧离子发生端90的房间中,在使用时,根据负氧离子的特性,离子浓度高处的离子会逐渐向离子浓度稀薄处扩散,使其变得均匀。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负氧离子将向着离开负氧离子发生端90距离较远的方向扩散。因此,为了提高负氧离子的效果,与开放的空间相比,在各隔开的空间内设置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就能提高其效果。此外,在同一个房间里可以设置多个负氧离子发生端90,以提升负氧离子生成速度。
在已完成的实验中,在图13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当使用空气压缩机50产生每分钟40立升的压力为1.5kg/cm的压缩空气,并混入2.0cc/min定量的水时,在距离气液分离器60的气体出口的10cm处,可以检测到每立方厘米有约1000万个负氧离子,在距离气体出口一米处,可以检测到每立方厘米有约300万个负氧离子。另外,在气液分离器60的出口处,基本没有检测到正离子,而在混合流道中所产生的凝结水则借助于气液分离器60,可以回收到液体容器41或者排放到室外。
此外,上述负氧离子生成装置还可以用作其它用途,例如,可以向进液通道中输送药品(即把水替换为药品),使药品的颗粒细微化,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以均匀的状态扩散在室内空气中,从而在短时间内对室内的空间进行杀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供给组件,设有液体输出口;
气体供给组件,设有气体输出口;
负氧离子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和喷管组件,所述喷头主体设有喷射端、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液体输出口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体输出口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出口和所述进气通道的出口在所述喷射端处相连通;所述喷管组件安装于所述喷射端,所述喷管组件设有混合腔和喷出口,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喷射端连通,所述喷出口设于所述喷管组件远离所述喷射端的一端,并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混合腔内设有碰撞结构,所述碰撞结构位于所述喷射端和所述喷出口之间;以及
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喷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将从所述喷出口排出的混合流体中的液体分离;
所述喷头主体包括喷射头和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喷射头的一端,并形成所述喷射端,所述端盖与所述喷射头的端面之间形成导气腔;所述端盖设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连通所述导气腔和所述混合腔;所述喷射头朝向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中心孔内,并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孔壁间隔形成导气间隙;所述喷射头还设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贯穿所述延伸部的端面,所述第二孔道贯穿所述喷射头朝向所述端盖的端面,并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第一孔道构成部分所述进液通道,所述第二孔道、所述导气腔以及所述导气间隙构成部分所述进气通道;
所述碰撞结构包括第一膨胀件,所述第一膨胀件与所述喷射端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膨胀件设有第二中心孔和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外周,所述第二中心孔和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均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喷出口;
所述碰撞结构还包括收缩件和第二膨胀件,所述收缩件位于所述第一膨胀件背离所述喷射端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膨胀件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膨胀件位于所述收缩件背离所述第一膨胀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收缩件之间形成第三空腔;
所述收缩件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中心距;
所述第二膨胀件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喷出口,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中心距大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半径;
所述喷管组件包括套筒和尾管,所述套筒套接于所述喷头主体,并具有所述混合腔;所述尾管安装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喷头主体的一端,所述尾管具有渐缩段和渐扩段,所述渐缩段和所述渐扩段在远离所述喷头主体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渐扩段远离所述喷头主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喷出口,所述喷射头与所述第一膨胀件以及所述收缩件与所述第二膨胀件均构成拉瓦尔喷管结构,以与所述尾管的拉瓦尔喷管结构形成三级拉瓦尔喷管式加速器;
所述第二膨胀件设有第三中心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三中心孔的外周,所述第三中心孔连通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喷出口;所述第二中心孔与所有所述第一通孔的总截面大于所有所述第二通孔的总截面,所述第三中心孔与所有所述第三通孔的总截面大于所有所述第二通孔的总截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给组件包括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设有补液口和所述液体输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液体排出口,所述液体排出口与所述补液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给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连接于所述液体输出口和所述进液通道的入口之间,用于将所述液体容器中的液体输送至所述进液通道。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生成装置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进液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液体输出口之间或者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体输出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负氧离子喷头和多个所述气液分离器,每个所述气液分离器对应与一个所述负氧离子喷头的喷出口连通,所述气体供给组件通过管路组件连接各个所述负氧离子喷头的进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喷射头端面的内壁呈朝所述喷出口方向凹陷的弧面结构,所述第一膨胀件朝向所述端盖的内壁呈朝所述喷出口方向凹陷的弧面结构,所述收缩件朝向所述第一膨胀件的内壁呈朝所述喷出口方向凹陷的弧面结构,所述第二膨胀件朝向所述收缩件的内壁呈朝所述喷出口方向凹陷的弧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主体还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安装本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孔,另一端设有进液孔,所述安装本体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和第一通气槽,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与所述进气孔连通;
所述喷射头远离所述喷管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第一通气槽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槽与所述安装孔均贯穿所述安装本体的侧面,且相间隔设置,所述喷射头远离所述喷管组件的一端具有安装部和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环绕所述安装部设置,且所述安装部相较于所述台阶面凸出设置,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孔道贯穿所述安装部的端面,所述第二孔道贯穿所述台阶面;
所述第一孔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贯穿所述喷射头远离所述喷管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孔段贯穿所述延伸部的端面,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安装孔还贯穿所述安装本体背向所述喷管组件的侧面,所述负氧离子喷头还包括调节阀芯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进液孔间隔,所述固定件内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所述调节阀芯螺接于所述螺纹通孔内,并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孔段处的调节端部。
CN202211661144.2A 2022-12-23 2022-12-23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Active CN116031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1144.2A CN116031758B (zh) 2022-12-23 2022-12-23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1144.2A CN116031758B (zh) 2022-12-23 2022-12-23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1758A CN116031758A (zh) 2023-04-28
CN116031758B true CN116031758B (zh) 2024-01-05

Family

ID=8607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61144.2A Active CN116031758B (zh) 2022-12-23 2022-12-23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1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32661B (zh) * 2023-06-12 2024-01-26 深圳市宏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负氧离子发生器
CN116526306B (zh) * 2023-06-12 2023-11-07 深圳市宏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负氧离子发生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3126A (zh) * 2000-12-25 2004-03-17 ��Ұ��� 负氧离子产生装置,负氧离子产生系统和产生负氧离子的方法
CN104815774A (zh) * 2015-04-30 2015-08-05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外混式多气口混合夹角涂料喷嘴
CN106237368A (zh) * 2015-06-09 2016-12-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除菌喷雾装置
CN106423607A (zh) * 2016-10-19 2017-02-22 江苏大学 一种气液两相二级雾化喷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7405B2 (en) * 2002-09-23 2006-02-14 Spraying Systems Co. External mix air atomizing spray nozzl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3126A (zh) * 2000-12-25 2004-03-17 ��Ұ��� 负氧离子产生装置,负氧离子产生系统和产生负氧离子的方法
CN104815774A (zh) * 2015-04-30 2015-08-05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外混式多气口混合夹角涂料喷嘴
CN106237368A (zh) * 2015-06-09 2016-12-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除菌喷雾装置
CN106423607A (zh) * 2016-10-19 2017-02-22 江苏大学 一种气液两相二级雾化喷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1758A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31758B (zh)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CN101080255B (zh) 喷射介质的方法及喷嘴
JP3544350B2 (ja) 噴霧ノズル装置
GB1205035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decontaminating of gas streams
RU2008117344A (ru) Двойная распылительная насадка
KR101119211B1 (ko) 미립자 및 미세기포 생성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스템
CN102159326A (zh) 雾化装置
CN1309580A (zh) 用于天然气流湿法净化的方法及设备
RU2473396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форсунка кочетова
KR101965427B1 (ko) 이류체 포그 형성장치
CN113731664A (zh) 一种气助式两组分两级混合雾化喷头
US20220170249A1 (en) Aerator
RU2530790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форсунка кочетова
CN115212497B (zh) 用于灭火系统的压缩空气泡沫发生仓
CN115921147A (zh) 负氧离子喷头和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RU2737273C1 (ru) Кавитационный аэратор Волкова
US4063686A (en) Spray nozzle
RU2563751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форсунка кочетова
CN210861535U (zh) 一种空调箱的水洗及加湿设备
CN212679674U (zh) 一种纳米级干雾消毒器
RU2667857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форсунка
RU2667278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форсунка
CN210815811U (zh) 一种空气净化高分子喷涂螺旋气槽芯
CN214975229U (zh) 一种全封闭复合式纳米气溶胶高浓度雾化装置
CN219537258U (zh) 一种新式农药喷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