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9573B -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9573B
CN116019573B CN202310328296.9A CN202310328296A CN116019573B CN 116019573 B CN116019573 B CN 116019573B CN 202310328296 A CN202310328296 A CN 202310328296A CN 116019573 B CN116019573 B CN 116019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 bit
cutting device
hole
cavity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82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19573A (zh
Inventor
安敬滨
李娟娟
田雷
兀宁军
王玉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nshijian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nshijian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nshijian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nshijian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82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9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9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9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19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9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属于植牙钻孔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驱动套(6)可转动的安装在切孔装置主体的钻取腔(105)内,钻头(5)可滑动的设置在驱动套(6)内,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流道以及进给流道(204),驱动流道设置在驱动套(6)的一侧,进给流道(204)与驱动套(6)远离钻头(5)尖部的一端连通,钻头(5)上设置有冷却流道(501),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流道(501)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与钻头(5)正对设置。本发明的密封部对钻头的冷却流道进行了密封,在将切孔装置移出过程中使冷却流道维持负压状态,进而使钻头与密封部结合牢固,避免钻头再次伸出切孔装置主体。

Description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技术领域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属于植牙钻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植牙是将纯钛金属经过精密的电脑设计,制造成牙根型的圆柱体,植入牙床骨内的手术。经过三、四个月后,当人工牙根与牙床骨密合后,再于人工牙根上制作假牙。由于人工牙根深植于牙骨内,不需要藉自然牙齿的力量就可有承受正常的咀嚼力量,功能和美观上几乎和自然牙一样,因此已经成为缺牙的主要治疗方式。
人工植牙需要在牙床骨上钻孔,以安装人工牙根。人工植牙需要在牙床骨上钻孔,以安装人工牙根。公开号为CN21049426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植牙装置的底座,其依靠液体实现了钻头的驱动,在钻孔过程中实现了冲洗降温,该植牙装置的底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钻头的回转运动和进给运动是通过不同的液路驱动的,当钻孔完成后需要通过负压将钻头吸回至座体内,钻头吸回座体后再将植牙装置底座取出,在将植牙装置底座取出时,在负压作用下组织液会沿钻头的流道回流,由于组织液进入到抽负压的管道会影响对负压度,导致钻头很容易再次由底座伸出,很容易与患者口腔发生碰撞,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将钻头吸回后能够对钻头上的冷却流道进行密封,避免钻头再次由切孔装置主体内掉落的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孔装置主体、钻头以及驱动套,驱动套可转动的安装在切孔装置主体的钻取腔内,钻头可滑动的设置在驱动套内,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流道以及进给流道,驱动流道设置在驱动套的一侧,进给流道与驱动套远离钻头尖部的一端连通,钻头上设置有冷却流道,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流道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与钻头正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进给流道设置在密封部的一侧。进给流道设置在密封部的一侧,能够避免进给流道对钻头与密封部的配合造成妨碍。
优选的,所述的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钻头容纳腔,钻头容纳腔与钻头正对设置,密封部设置在钻头容纳腔的底部。密封部设置在钻头容纳腔的底部,保证钻头的冷却流道与密封部正对。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套的内孔为花键孔或多棱柱状内孔,钻头上设置有与驱动套内孔相配合的驱动部。
优选的,所述的钻头上设置有与冷却流道连通的侧部排液孔和端部排液孔,侧部排液孔的出液端设置在钻头的尖部一侧的排屑槽内,端部排液孔的出液端设置在钻头的尖部。侧部排液孔能够持续将液体送出,既能够将钻孔产生的血水和碎屑冲出,又能够保证冷却效果,端部排液孔在对上侧的牙齿钻孔时,当钻至口腔与鼻腔的隔膜处时,通过端部排液孔排出水能够将隔膜推离主体,避免主体对隔膜造成损伤,且由于端部排液孔的出液端位于主体尖部,由端部排液孔排出的液体的压力大,能够保证隔膜与主体的尖部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隔。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冷却流道或进给流道内的压力传感器。在对上侧的牙齿进行钻孔时,钻至隔膜处时,由于端部排液孔的出液流量突然增大,会使冷却流道和进给流道内的流量发生突变,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突变时,即控制进给流道的液体停止,进而停止钻头的进给,以避免对隔膜造成损坏。
优选的,所述的钻头底部为中部外凸的半球形。
优选的,所述的切孔装置主体包括座体以及盖体,盖体扣合在座体的上侧,驱动流道设置在座体上,进给流道设置在盖体上。
优选的,所述的盖体的底部设置有对接槽,座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凸的对接部,对接部伸入到对接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切孔装置主体还包括卡接件,盖体的侧部设置有盖体卡接台,座体的侧部设置有座体卡接台,卡接件为槽型,盖体卡接台和座体卡接台均伸入到卡接件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的驱动流道内的液体流动,能够带动驱动套转动,驱动套带动钻头转动,进而使钻头完成了回转运动,进给流道内的液体进入到驱动套内,利用液体的压力推动钻头沿驱动套滑动,进而实现了钻头的进给,以完成了在牙齿上钻孔,当钻孔完成后,通过对进给流道吸负压,即可将钻头吸回至驱动套内,当钻头与密封部贴合后,密封部对钻头的冷却流道进行了密封,避免组织液由冷却流道回流,进给流道保持抽负压状态,使冷却流道维持负压状态,进而使钻头与密封部结合牢固,避免钻头再次伸出切孔装置主体,进而避免钻头与口腔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座体与盖体连接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盖体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座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钻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座体 101、支撑台 102、吸附口 103、排污口 104、排污腔 105、钻取腔106、输出流道 107、座体卡接台 108、驱动排液腔 109、负压腔 110、驱动进液腔 2、盖体201、盖体卡接台 202、驱动套容纳腔 203、钻头容纳腔 204、进给流道 205、对接槽 3、卡接件 4、插销 5、钻头 501、冷却流道 502、驱动部 503、颈部 504、钻孔部 505、侧部排液孔506、端部排液孔 6、驱动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9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包括切孔装置主体、钻头5以及驱动套6,驱动套6可转动的安装在切孔装置主体的钻取腔105内,钻头5可滑动的设置在驱动套6内,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流道以及进给流道204,驱动流道设置在驱动套6的一侧,进给流道204与驱动套6远离钻头5尖部的一端连通,钻头5上设置有冷却流道501,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流道501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与钻头5正对设置。本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的驱动流道内的液体流动,能够带动驱动套6转动,驱动套6带动钻头5转动,进而使钻头5完成了回转运动,进给流道204内的液体进入到驱动套6内,利用液体的压力推动钻头5沿驱动套6滑动,进而实现了钻头5的进给,以完成了在牙齿上钻孔,当钻孔完成后,通过对进给流道204吸负压,即可将钻头5吸回至驱动套6内,当钻头5与密封部贴合后,密封部对钻头5的冷却流道501进行了密封,由于进给流道204保持抽负压状态,使冷却流道501维持负压状态,进而使钻头5与密封部结合牢固,避免钻头5再次伸出切孔装置主体,进而避免钻头5与口腔发生碰撞。
具体的:如图1~3所示:座体1上设置有钻取腔105、驱动流道以及排污流道,座体1上还设置有排污口103,座体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台101,两支撑台101之间间隔设置,并在两支撑台101之间形成内凹部,钻取腔105设置在两支撑台101之间,排污流道的输入端与钻取腔105的下部一侧连通,排污口103的输出端与排污流道连通,输入端与内凹部连通。钻取腔105设置在两支撑台101之间,能够使钻孔时排出的血水和碎屑及时的流出,避免对钻头5的工作造成妨碍,排污流道能够将进入到钻取腔105下部的血水和碎屑吸走,排污口103能够将内凹部的血水和碎屑吸走,能够避免内凹部内的血水和碎屑来不及吸走而进入到口腔内,还能够避免血水和碎屑来不及吸走而对钻头5的钻孔造成妨碍。
钻取腔105沿竖向贯穿座体1的通孔,钻取腔105的底部的直径小于上部的直径,并在钻取腔105的底部形成排污腔104,钻取腔105的肩部能够对驱动套6进行限位,避免驱动套6由钻取腔105的底部脱离座体1。排污腔104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在座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凸的支撑台10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台101有设置在座体1两侧的两个,且两支撑台101间隔设置,并在两支撑台101之间形成内凹部,钻取腔105设置在两支撑台101之间,且钻取腔105的底端设置在内凹部的中部。钻取腔105有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钻取腔105有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台101与座体1一体设置。
各支撑台101上侧的座体1上均设置有排污流道,排污流道的输入端与排污腔104的对应侧连通,以将排污腔104内的血水和碎屑吸走。
各支撑台101的底部均设置有吸附部,吸附部与对应侧的排污流道连通,以将座体1吸附在牙齿上。吸附部为设置在支撑台101底部的吸附口102,吸附口102与排污流道连通,各支撑台101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吸附口102,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台101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吸附口102。
驱动套6为圆柱状,驱动套6上设置有贯穿驱动套的通孔,驱动套6的内孔为花键孔或正多棱柱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套6的内孔为正八棱柱状。驱动套6的底部设置有内凸的限位部,以避免钻头5由驱动套6的底部掉落。驱动套6的中部设置有若干叶片,形成涡轮,驱动流道通过涡轮来推动驱动套6转动。
各钻取腔105内均可转动的安装有驱动套6,驱动套6的上端向上凸出于座体1,并伸入到盖体2内,驱动套6的内腔与盖体2上的进给流道204连通,钻头5可滑动的设置在驱动套6内,钻头5随驱动套6同步转动,进而实现了钻头5的回转运动和钻头5的进给运动。
如图3、4、5所示:盖体2的外侧设置有盖体卡接台201,盖体卡接台201上设置有贯穿盖体卡接台201的盖体插销孔,盖体2的底部设置有对接槽205。盖体卡接台201为盖体2与座体1之间的卡接实现了条件,且盖体卡接台201上的盖体插接孔方便盖体2与卡接件3之间的连接,盖体2与座体1之间可以通过卡接件3实现连接,使盖体2与座体1之间连接更加可靠。
盖体2的底部水平设置,方便盖体2与座体1之间的对接和密封,盖体2的顶部水平设置,方便患者将盖体2和座体1咬住。
在盖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盖体卡接台201,盖体卡接台201与盖体2一体设置,盖体卡接台201的外侧竖直设置,盖体卡接台201的底部与盖体2的底部平齐,以方便与座体1之间的对接和密封。盖体卡接台201的顶部低于盖体2的顶部设置,方便卡接件3伸入到盖体卡接台201的上侧,且在卡接件3伸入到盖体卡接台201上侧后,卡接件3的顶部与盖体2的顶部平齐。
各盖体卡接台201的中部均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盖体卡接台201的盖体插销孔,盖体插销孔方便对卡接件3与盖体卡接台201之间的锁止。盖体插销孔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盖体插销孔由上至下逐渐向靠近盖体2的中部的方向倾斜,插销4在插入到盖体插销孔内时,能够对卡接件3、盖体卡接台201之间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还能够使卡接件3向靠近盖体2的方向运动,保证卡接件3与盖体卡接台201之间的卡接更加可靠。
盖体2的底部设置有内凹的对接槽205,对接槽205用于与座体1顶部上凸的对接部对接,对接槽205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套容纳腔202,驱动套容纳腔202的底部设置有钻头容纳腔203,钻头容纳腔203和驱动套容纳腔202均为圆柱状,钻头容纳腔203的直径小于驱动套容纳腔202的直径,钻头容纳腔203与驱动套容纳腔202同轴设置,驱动套6的上端可转动的伸入到驱动套容纳腔202内,钻头5的顶部可转动的伸入到钻头容纳腔203内。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槽205的底部即为对接槽205的封闭端,驱动套容纳腔202的底部为驱动套容纳腔202的封闭端。
钻头容纳腔203的底部,即钻头容纳腔203的封闭端为平面,当钻头5上端进入到钻头容纳腔203钻头容纳腔203即可对钻头5上端进行封闭,进而使钻头5与盖体2之间相对固定。
驱动套容纳腔202与钻取腔105一一对应,并设置在对应的钻取腔105的正上方,驱动套容纳腔202的直径与钻取腔105的直径相等。钻头容纳腔203与驱动套容纳腔202一一对应。驱动套6的顶部可转动的伸入到对应的驱动套容纳腔202内。
进给流道204包括设置在盖体2的侧部设置有进出孔和连通孔,进出孔与驱动套容纳腔202一一对应,并设置在驱动套容纳腔202的一侧,进出孔的直径由外至内逐渐增大,各进出孔均通过连通孔与对应的钻头容纳腔203的顶部一侧连通,能够避免连通孔对钻头5的上升造成妨碍。
既能够通过进出孔向钻头容纳腔203内注入带有压力的生理盐水,以驱动钻头5进给,又能够在钻孔时进行冷却,还能够将钻孔产生的碎屑和血水冲走,又能够在钻孔完成后通过进出孔抽负压,将钻头5吸回到驱动套6内。
盖体2扣合在座体1的上侧,座体1的侧部设置有与盖体卡接台201正对的座体卡接台107,座体卡接台107上设置有座体插销孔,卡接件3为开口朝向座体1的槽型,盖体卡接台201和座体卡接台107均伸入到卡接件3内,插销4穿过卡接件3的上部并伸入到盖体插销孔和座体插销孔内。卡接件3通过座体卡接台107和盖体卡接台201实现了对盖体2和座体1之间的压紧和卡接,使盖体2与座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高,能够避免盖体2与座体1之间松动而出现泄漏,插销4对盖体卡接台201、座体卡接台107和卡接件3之间进行限位,使卡接件3与盖体2和座体1之间连接牢固,避免卡接件3松动甚至脱落。
座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座体卡接台107,座体卡接台107的底部与座体1的顶部平齐。座体卡接台107上设置有座体插销孔,座体插销孔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座体插销孔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内的倾斜状。
当盖体2扣合在座体1上时,座体1的对接部伸入到盖体2的对接槽205内。且各座体卡接台107均设置在盖体卡接台201的正下方,且各盖体插销孔均与对应侧的座体插销孔正对设置。
各座体卡接台107与盖体卡接台201之间均设置有卡接件3,卡接件3为开口朝向座体1的槽型,座体卡接台107和盖体卡接台201均伸入到卡接件3内,卡接件3的顶部和底部将座体卡接台107和盖体卡接台201压紧,进而实现了座体1和盖体2的压紧。且由于采用卡接件3对座体卡接台107和盖体卡接台201压紧,对盖体2和座体1的卡接更加可靠,避免盖体2和座体1之间泄漏,且盖体2和座体1之间拆装方便。卡接件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卡接件插销孔。
插销4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插销4的下端依次穿过卡接件3的顶部的卡接件插销孔、盖体插销孔和座体插销孔后伸入到卡接件3的下部的卡接件插销孔内,从而既能够使座体1与盖体2之间对正,又能够产生推动卡接件3向靠近座体1的方向运动的力,从而将卡接件3压紧在盖体2和座体1上。
如图6~7所示:排污流道设置在座体1的下部,排污流道包括负压腔109、输出流道106以及抽负压口,负压腔109设置在支撑台101上侧的座体1上,抽负压口设置在对应侧的负压腔109的上侧,抽负压口的一端设置在座体1的侧部,另一端与负压腔109连通,以对负压腔109抽负压。输出流道106设置在排污腔104与对应侧的负压腔109之间,输出流道106的一端与对应侧的负压腔109连通,另一端与排污腔104的对应侧连通,以将钻孔产生的血水和碎屑吸走。吸附口102与对应侧的负压腔109连通,以通过使吸附口102产生负压,从而将支撑台101吸附在牙齿上。
座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103,排污口103与输出流道106一一对应,排污口103的上端与输出流道106连通,下端设置在支撑台101靠近排污腔104的一侧,以辅助对血水和碎屑吸走,避免由于血水和碎屑来不及进入到排污腔104而进入到待植牙人的口腔内。
驱动流道包括驱动排液腔108、驱动进液腔110、驱动排液口以及驱动进液口,驱动进液腔110和驱动排液腔108分别设置在钻取腔105的两侧,驱动进液腔110和驱动排液腔108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负压腔109的上侧,驱动进液腔110同时与各钻取腔105的中部一侧连通,使驱动进液腔110内的液体沿钻取腔105的切线进入到钻取腔105内。驱动排液腔108与驱动进液腔110位于同一高度,且驱动排液腔108同时与各钻取腔105的中部一侧连通,使钻取腔105内的液体沿切向进入到驱动排液腔108内。驱动进液口与驱动进液腔110设置在座体1的同一侧,驱动进液口设置在对应侧的抽负压口的上侧,驱动进液口与驱动进液腔110连通。驱动排液口设置在对应侧的抽负压口的上侧,驱动排液口与驱动排液腔108连通。
驱动流道与进给流道204是完全隔离的,蒸馏水通过驱动进液腔110进入钻取腔105内,并由钻取腔105流入到驱动排液腔108排出,进而通过驱动套6上的涡轮推动驱动套6转动,进而驱动钻头5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排液口在竖直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排液口分别与驱动排液腔108的顶部和底部连通。
如图8~9所示:钻头5内设置有冷却流道501,还包括设置在钻头5上的侧部排液孔505以及端部排液孔506,侧部排液孔505和端部排液孔506均与冷却流道501连通,其中侧部排液孔505的出液端设置在钻头5的排屑槽内,端部排液孔506的出液端设置在钻头5的尖部。侧部排液孔505和端部排液孔506均与冷却流道501连通,侧部排液孔505的出液端设置在排屑槽内,能够保证液体排出顺畅,通过侧部排液孔505排出的液体能够对牙齿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端部排液孔506的出液端设置在钻头的尖部,在对上侧的牙齿钻孔时,当钻至口腔与鼻腔的隔膜处时,通过端部排液孔506排出水能够将隔膜推离钻头5,避免钻头5对隔膜造成损伤,且由于端部排液孔506的出液端位于钻头5尖部,由端部排液孔506排出的液体的压力大,能够保证隔膜与钻头5的尖部之间留有间隔。
钻头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驱动部502、颈部503以及钻孔部504,驱动部502、颈部503以及钻孔部504一体设置。颈部503为圆柱状,驱动部502的截面为正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502为正八棱柱,驱动部502的中心线与颈部503的中心线重合,驱动部502的下端面与颈部503的上端面重合。钻孔部504设置在颈部503的下侧,钻孔部504的中心线与颈部503的中心线重合,钻孔部504的顶部与颈部503的下端面连接。驱动部502的回转半径大于颈部503的回转半径和钻孔部504的回转半径。
驱动部502可滑动的设置在驱动套6内,且驱动部502能够随驱动套6同步转动,进而使钻头5随驱动套6同步转动。
钻孔部504的侧部设置有切刃,切刃环绕钻孔部504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切环绕钻孔部504间隔均布有四个,并在每相邻的两个切刃之间形成排屑槽。
钻头5的尖部指的是钻头5用于钻孔的一端,钻头5的进给方向指的是沿钻孔深度的方向。
钻头5的尖部为中部外凸的半球形,使钻头5的端部为圆弧状,配合端部排液孔506,能够更好的避免对口腔与鼻腔之间的隔膜造成损坏。
在钻头5内设置有冷却流道501,冷却流道501为沿钻头5的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盲孔,冷却流道501的上端设置在主体的顶面上。
侧部排液孔505设置在钻头5的下部,侧部排液孔505的进液端与冷却流道501连通,侧部排液孔505的出液端设置在排屑槽内,使侧部排液孔505的出液端与钻孔的内壁保留一定的间隔,保证液体能够通过侧部排液孔505顺畅的排出。
侧部排液孔505环绕钻头5的中心线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侧部排液孔505环绕钻头5间隔均布有四个,即每相邻的两切刃之间的排屑槽内均设置有侧部排液孔505,保证液体的流量充足,且能够保证将各排屑槽内的血水和碎屑冲出,还能够保证钻孔过程中的冷却效果好。
各侧部排液孔505均为沿钻头5进给方向逐渐靠近钻头5中心线的倾斜状,即各侧部排液孔505均为出液端高于进液端的倾斜状,使经侧部排液孔505排出的液体沿排屑槽向上流动,进而能够将钻孔产生的血水和碎屑冲出,保证钻孔更加顺畅。
端部排液孔506沿钻头5的进给方向设置,即端部排液孔506沿钻头5的中心线的方向设置,端部排液孔506的进液端与冷却流道501连通,出液端设置在钻头5的底部。
更进一步的,端部排液孔506设置有若干个,各端部排液孔506均分布在与钻头5的横截面同心的圆环上,在本实施例中,端部排液孔506设置有四个,即各切刃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端部排液孔506。
在冷却流道501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本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对负压腔109抽负压,使本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通过吸附口102吸附在牙齿上,同时患者将本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咬住,以保证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固定可靠。
蒸馏水进入到驱动进液腔110内,并流经钻取腔105后进入到驱动排液腔108内,蒸馏水的流动通过驱动套6的涡轮带动驱动套6转动,驱动套6带动钻头5转动。
通过进出孔向驱动套6内通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推动钻头5沿驱动套6向下运动,进而实现了钻头5的进给。同时生理盐水进入到钻头5的冷却流道501内,并通过冷却流道501进入到侧部排液孔505和端部排液孔506内,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钻头5的端部与牙齿接触,因此冷却流道501内的液体主要是通过侧部排液孔505流动至对应的排屑槽内,液体由排屑槽内向上流动,既能够起到冷却的效果,又能够将钻孔过程中产生的血水和碎屑冲出,避免对钻孔工作造成妨碍。
当钻至口腔与鼻腔的隔膜时,冷却流道501内的液体在压力作用下经端部排液孔506排出,由端部排液孔506排出的液体将隔膜推开,使隔膜与钻头5的尖部存在一定的间隔,同时由于钻头5的尖部为半球形,能够避免钻头5对隔膜造成损坏。
同时,在钻至隔膜时,由于液体经端部排液孔506排出,此时冷却流道501内的压力会有一个突变,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上传给控制器,此时控制器能够快速的控制钻头5停止钻孔,进一步避免了对隔膜造成损坏。
钻孔完成后,通过进出孔抽负压,能够使钻头5向上运动,直至钻头5的上端面与钻头容纳腔203的底部贴合,阻碍组织液返流,保证负压度足够进而避免钻头5再次伸出座体1,将本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由空腔内取出,同时停止对负压腔109抽负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孔装置主体、钻头(5)以及驱动套(6),驱动套(6)可转动的安装在切孔装置主体的钻取腔(105)内,钻头(5)可滑动的设置在驱动套(6)内,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流道以及进给流道(204),驱动流道设置在驱动套(6)的一侧,进给流道(204)与驱动套(6)远离钻头(5)尖部的一端连通,钻头(5)上设置有冷却流道(501),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流道(501)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与钻头(5)正对设置;
所述的钻头(5)上设置有与冷却流道(501)连通的侧部排液孔(505)和端部排液孔(506),侧部排液孔(505)的出液端设置在钻头(5)的尖部一侧的排屑槽内,端部排液孔(506)的出液端设置在钻头(5)的尖部,端部排液孔(506)沿钻头(5)的进给方向设置;
所述的切孔装置主体包括座体(1)以及盖体(2),盖体(2)扣合在座体(1)的上侧,驱动流道设置在座体(1)上,进给流道(204)设置在盖体(2)上;
座体(1)上还设置有排污口(103),座体(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台(101),两支撑台(101)之间间隔设置,并在两支撑台(101)之间形成内凹部,钻取腔(105)设置在两支撑台(101)之间,排污流道的输入端与钻取腔(105)的下部一侧连通,排污口(103)的输出端与排污流道连通,输入端与内凹部连通, 排污口(103)能够将内凹部的血水和碎屑吸走;各支撑台(101)的底部均设置有吸附部,吸附部与对应侧的排污流道连通,以将座体(1)吸附在牙齿上;
钻取腔(105)的底部的直径小于上部的直径,并在钻取腔(105)的底部形成排污腔(104),排污腔(104)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排污流道的输入端与排污腔(104)的对应侧连通,以将排污腔(104)内的血水和碎屑吸走;
吸附部为设置在支撑台(101)底部的吸附口(102),吸附口(102)与排污流道连通,各支撑台(101)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吸附口(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给流道(204)设置在密封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孔装置主体上设置有钻头容纳腔(203),钻头容纳腔(203)与钻头(5)正对设置,密封部设置在钻头容纳腔(20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套(6)的内孔为花键孔或多棱柱状内孔,钻头(5)上设置有与驱动套(6)内孔相配合的驱动部(5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冷却流道(501)或进给流道(204)内的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头(5)底部为中部外凸的半球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2)的底部设置有对接槽(205),座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凸的对接部,对接部伸入到对接槽(205)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孔装置主体还包括卡接件(3),盖体(2)的侧部设置有盖体卡接台(201),座体(1)的侧部设置有座体卡接台(107),卡接件(3)为槽型,盖体卡接台(201)和座体卡接台(107)均伸入到卡接件(3)内。
CN202310328296.9A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Active CN116019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8296.9A CN116019573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8296.9A CN116019573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9573A CN116019573A (zh) 2023-04-28
CN116019573B true CN116019573B (zh) 2023-07-11

Family

ID=86074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8296.9A Active CN116019573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957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2990B (zh) * 2016-05-30 2017-02-22 北京东博气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次性高速涡轮牙钻手机零回吸装置
KR20190010996A (ko) * 2017-07-24 2019-02-01 (주)예스바이오테크 치과 시술용 드릴
CN209091674U (zh) * 2018-07-18 2019-07-12 温世政 植牙安全切削装置
CN109771061B (zh) * 2019-03-21 2024-03-15 山东迈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牙根骨钻孔装置
CN210044153U (zh) * 2019-03-21 2020-02-11 山东迈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牙科钻孔装置的外壳
CN217827996U (zh) * 2022-03-16 2022-11-18 范明骥 一种骨科用钻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9573A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3707B2 (en) Method and tool for creating a perforation or cavity in a bone or bone structure in contact with a membrane
CN102227193A (zh) 用于窦抬高和侧嵴扩增的种植体、工具和方法
US9730774B2 (en) Bone graft injection device
CN116019573B (zh)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
CN107837116A (zh) 齿科种植导板、钻头及其应用方法
CN219846851U (zh)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的切孔座
CN113456924A (zh) 一种骨髓炎治疗方法及其冲洗引流装置
CN116138904B (zh) 一种植牙切孔装置的切孔座
ES2445877T3 (es) Herramienta para crear una perforación o cavidad en la estructura ósea en contacto con la membrana sinusal
CN208851663U (zh) 一种齿科定位导板
CN209808571U (zh) 一种牙根骨钻孔装置
CN219397653U (zh)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的切孔盖及其固定结构
CN219397654U (zh) 一种内冷式多孔定形骨骼切孔装置的切孔钻
CN109771061B (zh) 一种牙根骨钻孔装置
CN107822720A (zh) 齿科钻头、种植导板及其使用方法
CN208910525U (zh) 一种用于种植牙的导板
CN210494269U (zh) 一种钻头转速的检测装置
CN214966964U (zh) 一种用于穿牙槽嵴上颌窦底黏膜水压提升工具
RU18205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аспирационно-ретракционное с прикусным блоком
CN219148332U (zh) 一种口腔种植钻孔辅助装置
CN110772673A (zh) 一种无菌负压持续吸痰装置
CN2576198Y (zh) 防回吸安全牙钻
CN216167929U (zh) 一种低噪音的牙科用扩孔钻
CN213787941U (zh) 一种牙科牙齿种植用口腔清洗装置
CN204599717U (zh) 预防保健用清洁护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