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8745A - 旋转电机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8745A
CN116018745A CN202080104064.XA CN202080104064A CN116018745A CN 116018745 A CN116018745 A CN 116018745A CN 202080104064 A CN202080104064 A CN 202080104064A CN 116018745 A CN116018745 A CN 116018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us bar
rib
busbar
rotating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40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石直弘
川口贵久
瓜本贤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018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87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1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shielding from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e.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shields
    • H02K11/014Shields associated with stationary parts, e.g. stator cores
    • H02K11/0141Shields associated with casings, enclosures or br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ground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7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在旋转电机装置(100)中,在将控制基板(14)组装至保持有母线(38)的母线支架(61)时,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突起部,能够实现母线支架(61)的小型化,使旋转电机装置(100)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小型化。在母线支架(61)的第一突起部(611)设置有柱状部(611a)以及在其外周面与中心轴平行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第一肋(611c)、多个第二肋(611b),第一肋(611c)与控制基板(14)的第一通孔(143)的内周面接触,第二肋(611b)与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的内周面接触。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转电机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一种旋转电机装置,控制单元在旋转电机的转轴的轴向上相邻并一体化。在旋转电机的外壳内内置有定子、转子等。在旋转电机的轴向上相邻地设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具有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安装有逆变器和控制电路,所述逆变器使电流在定子绕组中流动,所述控制电路对逆变器进行控制。旋转电机装置包括供电流流动的母线和对母线进行保持的母线支架。
已知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为了进行母线的固定,在母线支架设置突起部,并且在母线设置通孔,通过将突起部压入通孔,将母线保持于支架。突起部具有柱状部和多个肋,所述多个肋与柱状部的中心轴平行地设置于外周面。多个肋分别与母线的通孔的内表面接触。(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614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母线支架的突起部是用于将母线安装至母线支架的结构,并未涉及其他部件的固定。有时,在控制单元的内部,要进一步使其他部件、例如配线基板等保持于保持有母线的母线支架。此时,需要在母线支架设置新的突起部,并且在配线基板设置与上述新的突起部对应的通孔。
由于设置新的突起部,会导致母线支架大型化。此外,在配线基板处,除了需要设置用于使配线基板保持于母线支架的通孔以外,还需要设置用于避开用于使母线保持于母线支架的突起部的通孔。因此,在控制基板上通孔所占的面积变大,控制基板上的配线部和电子部件的安装面积变小。为了确保所需的配线部和电子部件的安装面积,最终的结果是,基板的总面积变大。其结果是,形成为阻碍旋转电机的小型化、低成本化的主要因素。
为此,本申请的旋转电机装置的目的在于,在将配线基板组装至保持有母线的母线支架时,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突起部,实现母线支架以及配线基板的小型化、低成本化,使旋转电机装置小型化、低成本化。
此外,其目的在于使包括上述旋转电机装置的助力转向装置小型化、低成本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旋转电机装置包括:
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具有转轴;
配线基板,所述配线基板相对于旋转电机配置于转轴的轴向一侧,具有第一通孔;
母线,所述母线的一个面设置成与配线基板的一面接触,所述母线具有第二通孔;以及
母线支架,所述母线支架设置成与母线的另一个面接触,具有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突起部,其中,
突起部具有柱状部、多个第一肋以及多个第二肋,多个第一肋与柱状部的中心轴平行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柱状部的外周面,多个第二肋与柱状部的中心轴平行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柱状部的外周面,
第一肋与配线基板的第一通孔的内周面接触,第二肋与母线的第二通孔的内周面接触。
本公开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上述旋转电机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旋转电机装置,在将配线基板组装至保持有母线的母线支架时,可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突起部。因此,能够使母线支架以及配线基板小型化、低成本化,能够实现旋转电机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此外,能够实现包括本申请的旋转电机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的侧方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的上表面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的截面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的电磁屏蔽件的俯视图。
图6是比较例的母线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比较例的母线支架的主视图。
图8是比较例的母线的立体图。
图9是比较例的母线单元的主视图。
图10是比较例的母线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比较例的控制基板的第一立体图。
图12是比较例的控制基板的第二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的主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一的母线支架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一的母线支架的主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一的母线支架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一的母线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一的母线的主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一的母线单元的主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一的母线单元的剖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一的控制基板的立体图。
图22是实施方式一的控制基板的主视图。
图23是实施方式一的控制基板的剖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一的控制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5是实施方式二的控制单元的主视图。
图26是实施方式二的母线支架的立体图。
图27是实施方式二的母线支架的主视图。
图28是实施方式二的母线的立体图。
图29是实施方式二的母线的主视图。
图30是实施方式二的母线单元的立体图。
图31是实施方式二的母线单元的主视图。
图32是实施方式二的控制基板的第一立体图。
图33是实施方式二的控制基板的第二立体图。
图34是实施方式三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一
<电路结构>
图1的旋转电机装置100的电路图记载有控制单元1和旋转电机2。旋转电机装置100可以是Y形接线或Δ形接线的三相无刷旋转电机2与控制电路一体型的旋转电机装置,也可以是具有在负载的驱动下发电并将再生电力用于电池充电的功能的旋转电机装置。旋转电机装置100不仅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还用于包含用于驱动车辆的车轮在内的各种用途。
控制单元1由向旋转电机2供给电流的逆变器电路3、装设有CPU(中央处理单元)10的控制电路部4、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滤波器部17构成。滤波器部17是为了抑制由逆变器电路3产生的噪声而设置的。
滤波器部17从装设于车辆的电池6连接有电源以及接地端。通过点火开关7,电源被供应给控制电路部4的电源电路13。传感器类8连接于控制电路部4的输入电路12。传感器类例如是装设在方向盘附近并检测操纵角的操纵角传感器、对操纵转矩进行检测的转矩传感器、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检测的速度传感器。由于来自电源电路13的信号而经由滤波器部17以及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的电源构成逆变器电路3的电流源。滤波器部17由线圈17a、X电容器17b、Y电容器17c、17d构成。根据旋转电机装置100产生的噪声,可以加入未图示的共模线圈,能够移除线圈17a,进一步地,还能增加、减少电容器的个数。
来自传感器类8的信息经由控制电路部4的输入电路12被传递至CPU10。CPU10根据这些信息对相当于用于使旋转电机2旋转的电流的控制量进行运算并将其输出。CPU10的输出信号经由构成输出电路的驱动电路11向逆变器电路3传递。驱动电路11由于只流动有小电流而配置在控制电路部4内,和CPU10、电源电路13、输入电路12一起物理地安装在控制基板14上。不过,驱动电路11也可与逆变器电路3一起配置在功率模块35内。
逆变器电路3主要包括用于旋转电机2的三相绕组U、V、W的上侧臂用开关元件31U、31V、31W以及下侧臂用开关元件32U、32V、32W、将该逆变器电路3与旋转电机2的绕组之间的配线连接、断开的旋转电机继电器用开关元件34U、34V、34W。此外,逆变器电路3包括用于电流检测的分流电阻33U、33V、33W以及平滑电容器30U、30V、30W。对于各相绕组,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电流能够独立地供给至各相绕组。
此外,虽然并未图示,但分流电阻33U、33V、33W两端间的电位差以及旋转电机2的绕组端子电压等也被反馈至输入电路12。这些信息还被输入至CPU10,对算出的电流值与对应于该算出的电流值的检测值的差值进行运算并进行反馈控制,从而对用于旋转电机2的期望的电流进行供给,对旋转电机2进行操作。
此外,从驱动电路11还输出有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的驱动信号,所述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作为将电池6与逆变器电路3的电源线连接、断开的继电器工作。通过该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能够将向旋转电机2自身的电流供给切断。旋转电机继电器用开关元件34U、34V、34W还配设于逆变器电路3,能够将各相分别断开。另外,由于在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也流动有大电流而伴随有发热,因此,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可以配置于包含逆变器电路3的功率模块35而非控制基板14。控制基板14是印刷配线板,在单面或双面安装有电子部件。
CPU10具有对传感器类8、驱动电路11、逆变器电路3、旋转电机2的绕组等的异常进行检测的异常检测功能。在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CPU10根据该异常、例如为了仅将规定相的电流供给切断,将该相的上侧臂用开关元件31U、31V、31W、下侧臂用开关元件32U、32V、32W或旋转电机继电器用开关元件34U、34V、34W关断。此外,为了将全部电流切断,还能够以从源头上将电源自身切断的方式将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关断。
旋转电机2是三相绕组呈Δ形接线的无刷旋转电机。由于是无刷旋转电机,因此,装设有用于检测转子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传感器9。该旋转信息还被反馈至输入电路12。另外,也可不是三相呈Δ形接线的无刷旋转电机,而可以是Y形接线的,此外,也可以是两极两对的有刷旋转电机。此外,绕组规格与现有装置一样,能够采用分布卷绕或集中卷绕。
接着,滤波器部17的周边进行说明。由于控制单元1的逆变器电路3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会产生开关噪声。以该开关噪声不会从旋转电机装置100传递至外部的方式设置有滤波器部17。线圈17a用于常模噪声而被称为常模线圈。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加入用于共模噪声的被称为共模线圈的线圈。
此外,X电容器17b被称为跨接电容器或X电容器。Y电容器17c、17d被称为旁路电容器或Y电容器。通过这些滤波元件对传导噪声以及辐射噪声进行抑制,被称为EMI(电磁干扰)滤波器。另外,Y电容器17c、17d的电容器之间的中点17e是车身接地,电气性地经由旋转电机装置100的一部分与车身连接而接地。
<物理结构>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100的物理结构的侧方的剖视图,控制单元1在包含旋转电机2的轴心的截面处被剖切。在图2的下侧配置有旋转电机2,在上侧配置有控制单元1,两者在旋转电机2的转轴21的轴向上相邻并一体化。旋转电机2与现有装置一样内置于旋转电机壳体25,在转轴21的周围配置有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配置有未图示的多个磁极对的永磁体,所述定子与上述转子具有间隙且卷绕有绕组。绕组分别卷绕安装为三相,各相的端部向控制单元1延伸以用于连接(未图示)。
控制单元1的上部以及外周被外壳40覆盖,在该外壳的上部配置有电源用连接器42和信号用连接器43,所述电源用连接器42供电源系统的较大的电流流动,所述信号用连接器43供信号系统的较小的电流流动。该电源用连接器42、信号用连接器43以及外壳40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100的上表面的剖视图,是从电源连接器侧观察的控制单元1的在电磁屏蔽件37的顶面之下被剖切开的下表面的图。在控制单元1中,在外壳40的内部的中央部配置有散热器34。
在散热器34的中央配置有截面形成为长方形的柱状的柱部341。控制基板14沿着散热器34的柱部341的长边侧的一个侧面纵向地配置。母线单元36配置于散热器34的柱部341的长边侧的另一侧面。
沿着散热器34的柱部341的短边侧的一个侧面纵向地配置有功率模块35。功率模块35沿着短边在一侧具有用于连接控制基板的端子,在另一侧具有用于连接母线单元的端子。用于连接控制基板的端子通过软钎焊等方式连接,用于连接母线单元的端子通过TIG(非熔化极气体)焊接等方式连接。另外,在图2中,功率模块35设置于散热器的背侧,配置于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
散热器34由上述柱部341、固定于该柱部34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环状的基部342构成。散热器34的柱部341以长度方向沿着控制单元1的外壳40的轴线的方式配置于外壳40的中央部。散热器34的基部342以其外周面与旋转电机壳体25的内周面内接而支承于旋转电机壳体25。即,散热器34配置成其基部342固定于旋转电机壳体25,且悬臂支承于基部342的柱部341突出至外壳40的内部空间。
此外,在散热器34的基部342设置有插通孔。旋转电机2的三相绕组的端部穿过插通孔而与控制单元1的母线单元36的母线连接(未图示)。
散热器34的基部342构成为台阶形状。在基部342的直径大的部分的外周部固定有旋转电机壳体25。基部342的直径小的部分的外周部固定有用于抑制噪声释放的金属制的圆筒状电磁屏蔽件37。
电磁屏蔽件37以覆盖散热器34的柱部341、控制基板14、母线单元36以及功率模块35的方式配置,控制基板14的一部分穿过电磁屏蔽件的上部的通孔371而突出至电磁屏蔽件外。图2中,仅控制基板14从电磁屏蔽件的上部的通孔371突出。不过,散热器34、母线单元36的一部分也可从通孔371突出。
母线单元36由将母线361埋设于树脂构件的母线支架362、平滑电容器30U、30V、30W以及线圈17a构成。母线361与旋转电机2的三相绕组的端部、功率模块35的连接端子、平滑电容器30U、30V、30W以及线圈17a的端子、从电源用连接器42延伸的电源、接地端的端子连接。
<滤波器电路>
控制基板14安装有图1的控制电路部4、电源继电器用开关元件5、滤波器部17。控制基板14装设有用于控制逆变器电路3的电路部件,所述逆变器电路3用于向旋转电机2供给电流。在控制基板14的从电磁屏蔽件37的上部的通孔371突出的突出部141配置有构成滤波器的X电容器17b和Y电容器17c、17d。此外,在控制基板14的突出部141连接有从电源用连接器42延伸的电源和接地的外部连接端子,滤波器部17防止噪声通过这些连接端子向外部泄漏。另外,在图2中,X电容器、Y电容器配置于突出部141的外周侧,不过,也可配置于突出部141的内周侧。此外,线圈17a在上文中配置于母线单元36,不过,也可配置于突出部141。由于不需要设置滤波器电路专用的基板,或者不需要设置滤波器电路专用的电路支承结构,因此,能够以小型化且低成本化的方式构成控制单元。此外,这些部件收纳于外壳40而受到保护。由于收纳于外壳40,因此,部件能够免于破损,作为旋转电机装置100,其处理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一中,由于将滤波器电路的X电容器17b、Y电容器17c、17d配置于控制基板14的上部,因而不需要设置滤波器电路专用的基板,或者不需要设置滤波器电路专用的电路支承结构,因此,能够以小型化且低成本化的方式构成控制单元。此外,通过在电磁屏蔽件37的通孔371的外侧设置具有噪声去除能力的滤波器部17,能够实施有效的噪声措施。由于将滤波器电路的X电容器和Y电容器并非经由与噪声源即功率模块路径接近的散热器而是经由电磁屏蔽件37接地,因此,能够抑制噪声。
此外,突出部141配置于设置在外壳40上部的凸部40a的内侧的凹部,抑制旋转电机装置100的大型化。即,除了旋转电机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的外壳40的凸部40a、电源用连接器42、信号用连接器43这样的凸部以外,能够将控制单元1的顶面维持得紧凑,成功实现小型化。
<接地用母线>
此外,在控制基板14的外周侧的面和电磁屏蔽件37的顶面下侧的位置配置有L字形的接地用母线38。
图4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100的沿着轴心的侧方截面的放大图。图4示出了控制基板14与电磁屏蔽件37的连接。接地用母线38设为L字形,水平面与电磁屏蔽件37的上表面的内侧抵接并电连接。垂直面与控制基板14的接地图案142抵接并电连接。
在接地用母线38的与电磁屏蔽件37接触的部分的下部配置有六角螺母39,并且该六角螺母39通过树脂制的母线支架61支承。螺钉60a从电磁屏蔽件37的上表面的上侧被螺纹紧固,通过使接地用母线38与电磁屏蔽件37的下表面紧贴而电连接。六角螺母39通过配置于接地用母线38之下的母线支架61保持,防止其转动。另外,保持有六角螺母39的母线支架61通过压入等方式组装于接地用母线38。
从上表面按照电磁屏蔽件37、接地用母线38、六角螺母39这一顺序组装,螺钉60a从最上面被紧固。通过上述方式进行组装,在实现了电磁屏蔽件37与接地用母线38的电连接的同时,没有任何阻挠性结构物从螺钉60a突出至上方的空间。不需要确保控制单元1的电磁屏蔽件37到外壳40的距离,有助于控制单元1在轴向上的小型化。
接地用母线38的垂直面与控制基板14侧的接地图案142电连接。接地图案142与配置在控制基板上的X电容器17b、Y电容器17c、17d一起构成滤波器部17。接地用母线38的与控制基板14接触的面通过螺钉60b从外周侧被螺纹紧固。通过螺钉60b,母线支架61的垂直部、接地用母线38的垂直部以及控制基板14固定于散热器34的螺纹紧固基座343。接地用母线38与滤波器部17的接地图案142通过螺钉60b的紧固而电连接。通过接地图案142构成滤波器部17,因此,能够进行可靠性高且低成本的连接。
螺钉60b通过螺纹紧固的方式与散热器34电连接。不过,母线支架61和控制基板14的散热器34侧均实现了绝缘,因此,电磁屏蔽件37和控制基板14的接地图案142未与螺钉60b以及散热器34电连接。由于将滤波器电路的X电容器17b、Y电容器17c、17d配置于控制基板14的上部,因此,不需要设置滤波器电路专用的基板,或者不需要设置滤波器电路专用的电路支承结构。因此,能够以小型化且低成本的方式构成控制单元。此外,由于将滤波器电路的X电容器和Y电容器并非经由与噪声源即功率模块路径接近的散热器而是经由电磁屏蔽件37接地,因此,能够抑制噪声。
形成了通过螺钉60b从旋转电机2的中心轴的外周侧紧固的结构,在控制基板14的外周侧配置有接地用母线38的垂直面。由此,用于连接电磁屏蔽件37与接地用母线38的结构部分不会在散热器34的上表面突出而浪费空间,有助于控制单元1的小型化。
<电磁屏蔽件>
图5中示出了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100的电磁屏蔽件37的俯视图。在电磁屏蔽件37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供控制基板14突出的通孔371和供螺钉60a穿过的螺钉插通孔372。虽然未图示,但也可预留用于组装时定位的孔。此外,也可扩大通孔371而使得散热器34或母线单元36的上部的一部分从电磁屏蔽件37突出。
<比较例的说明>
接着,对根据比较例的方法将接地用母线380以及控制基板140组装至母线支架610的情况进行说明。图6是比较例的母线支架610的立体图。图6是从能够看到母线支架610的与接地用母线380抵接的抵接面X的方向观察母线支架610的立体图。在母线支架610设置有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用于螺纹紧固的支架通孔6105、六角螺母收纳部6110。
图7中示出了正面观察比较例的母线支架610的抵接面X的主视图。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和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用于母线支架610和接地用母线380的组装。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和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具有相同长度的第一支架柱状部6101a和第二支架柱状部6102a。柱状部的长度是指从柱状部的根部朝向柱状部的前端延伸的柱状部的全长。
此外,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和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分别具有设置于第一支架柱状部6101a和第二支架柱状部6102a的外周面的相同长度且相同外径的多个肋。肋的长度是指从柱状部的根部朝向柱状部的前端延伸的肋的全长。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具有等间隔地设置的四个第一支架肋6101b。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两个第二支架肋6102b。
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和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用于和控制基板140的组装。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和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具有相同长度的第三支架柱状部6103a和第四支架柱状部6104a。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和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分别具有设置于第三支架柱状部6103a和第四支架柱状部6104a的外周面的相同长度且相同外径的多个肋。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具有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等间隔设置的四个第三支架肋6103b。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两个第四支架肋6104b。
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和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的柱状部和肋的长度比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和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的柱状部和肋的长度长。此外,在第一突起部至第四突起部的接地用母线抵接面X的周边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凹部6106、第二支架凹部6107、第三支架凹部6108、第四支架凹部6109。此处,在第一突起部到第四突起部中,柱状部的外径、肋的外径、凹部的外径全部相同,不过,这些部分只要适于压入对应的接地用母线的通孔即可,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图8中示出了比较例的接地用母线380的立体图。图8是从能够看到接地用母线380的与控制基板140抵接的抵接面Y1的方向观察接地用母线380的立体图。接地用母线380设为L字形。在接地用母线380的与控制基板140抵接的抵接面Y1设置有供母线支架610的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插通的第一母线通孔3801、供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插通的第二母线通孔3802、供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插通的第三母线通孔3803、供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插通的第四母线通孔3804以及供螺钉插通的第五母线通孔3805。在接地用母线380的与电磁屏蔽件37抵接的面设置有供螺钉60a插通且用于与六角螺母39螺纹紧固的第六母线通孔3806。
第一母线通孔3801、第二母线通孔3802的直径分别是适于供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的第一支架肋6101b、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的第二支架肋6102b压入的直径。此外,第三母线通孔3803的直径大于第三支架肋6103b的肋外径以不与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的第三支架肋6103b接触,第四母线通孔3804的直径大于第四支架肋6104b的肋外径以不与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的第四支架肋6104b接触。此外,第五母线通孔3805的直径设定为大于母线支架610的用于螺纹紧固的支架通孔6105的直径以避免与螺钉60b的导通。
图9是正面观察比较例的母线单元620的抵接面Y1的主视图。母线单元620是将接地用母线380组装至母线支架610而成的组装品。图10是从能够看到母线单元620的与控制基板140抵接的抵接面Y1的方向观察母线单元620的立体图。将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压入第一母线通孔3801时产生的第一支架肋6101b的被削下来的部分收纳于设置在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的根部周边的第一支架凹部6106。关于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也同样如此,第二支架肋6102b的被削下来的部分收纳于设置在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的根部周边的第二支架凹部6107。第三母线通孔3803的外径比第三支架肋6103b的肋的外径大以不与第三支架肋6103b接触,第四母线通孔3804的外径比第四支架肋6104b的肋的外径大以不与第四支架肋6104b接触。
图11是从能够看到控制基板140的与接地用母线380的抵接面Y2的方向观察控制基板140的第一立体图。在控制基板140设置有由铜箔形成的接地图案1402、与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对应的控制基板140的第一基板通孔1403、与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对应的控制基板140的第二基板通孔1404、与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对应的控制基板140的第三基板通孔1405、与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对应的控制基板140的第四基板通孔1406、控制基板140的用于螺钉插通的第五基板通孔1407。
图12是从散热器340侧观察将控制基板140组装至母线单元620的状态下的控制基板140的第二立体图(未图示散热器340)。控制基板140的第一基板通孔1403和第二基板通孔1404具有比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的第一支架肋6101b的外径、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的第二支架肋6102b的外径大的内径。由此,第一基板通孔1403和第二基板通孔1404不与第一支架肋6101b和第二支架肋6102b接触。将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和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以压入的状态插通于控制基板140的第三基板通孔1405和第四基板通孔1406。此外,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至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形成为其前端突出至控制基板140的散热器340侧的状态。此处虽然没有图示,但由于需要避开从控制基板140突出至散热器340侧的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至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因此,在散热器340的接收部设置有用于避开突起部的退避孔。
如此,在比较例的方法中,在将控制基板140组装至保持有母线单元620的母线支架610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设置用于组装接地用母线380的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和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用于组装控制基板140的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和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此外,需要与之相应地在接地用母线380、控制基板140、散热器340分别设置通孔或退避孔。因此,由于增设了突起部,会导致母线支架610大型化。此外,由于向控制基板140增设通孔,能够供控制基板的连接线和部件配置的面积减少,因此,需要使控制基板大型化。此外,由于需要向散热器340增设退避孔,因此,散热器340的形状自由度降低。其结果是,会导致旋转电机装置100的大型化和成本增加,并且,会导致装设了该旋转电机装置100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的大型化和成本增加。
<实施方式一的母线单元>
对向实施方式一的母线支架61组装接地用母线38、控制基板14进行说明。图13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装置100的主视图。图13是拆除了控制单元的外壳40和电磁屏蔽件37并从正面观察控制基板14的图。此处,未图示说明中不需要的部件。将控制基板14与电磁屏蔽件37连接的接地用母线38和母线支架61配置在控制基板14的中心线附近,通过螺钉60b固定于散热器34。
图14是从能够看到实施方式一的母线支架61的与接地用母线抵接的抵接面P的方向观察该母线支架61的立体图。图15是将母线支架61的抵接面P设为正面的主视图。图16是在ⅩⅥ截面处将图15的母线支架61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在母线支架61设置有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用于螺纹紧固的第七通孔613、六角螺母收纳部614。在第一突起部611设置有柱状部611a,在柱状部611a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肋。在第一突起部611分别设置有直径和长度不同的第一肋611c和第二肋611b各三个。肋的长度是指从柱状部的根部朝向柱状部的前端延伸的肋的全长。
此处,将直径大且长度长的肋设为第一肋611c,将直径小且长度短的肋设为第二肋611b。第一肋611c用于朝向控制基板14的压入,第二肋611b用于朝向接地用母线38的压入。
此外,在母线支架61的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P的第一突起部611的根部周边设置有外部被圆状包围的第一凹部615。此外,第二突起部612设为水平方向长且截面为菱形的棱柱形状。在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P的第二突起部612的根部周边设置有将菱形的第二突起部围住的第二凹部616。
图17是从能够看到实施方式一中使用的接地用母线38的与控制基板14抵接的抵接面Q1的方向观察该接地用母线38的立体图。图18是将实施方式一中使用的接地用母线38的抵接面Q1设为正面的主视图。
接地用母线38形成为L字形,在与控制基板抵接的抵接面Q1设置有供母线支架61的第一突起部611插通的第二通孔381、供第二突起部612插通的第四通孔382、供螺钉插通的第六通孔383。在与电磁屏蔽件抵接的面设置有供螺钉60a插通且用于与六角螺母39螺纹紧固的第八通孔384。
第二通孔381具有圆形部381a和多个缺口部381b,其中,圆形部381a具备与第一突起部611的第二肋611b的压入对应的直径,多个缺口部381b是为了避开第一肋611c而设置的。由此,能够在不对第一肋611c的形状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母线支架61和接地用母线38的压入。此外,第四通孔382构成为缺口孔。通过设为缺口孔,能够节省部件的材料,此外,易于向母线支架61组装接地用母线38。此外,第六通孔383的直径设定为大于母线支架61的用于螺纹紧固的第七通孔613的直径以避免与螺钉60b的导通。另外,在实施方式一中,将母线的第四通孔382设为缺口孔形状,不过,也可设为圆形孔形状。圆形孔形状的加工容易,为了限制第二突起部612的移动,较为理想的是,第四通孔382的形状不是缺口孔形状而是无缺口的通孔。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将接地用母线38组装至母线支架61的状态下的母线单元62的主视图。图19是将供母线支架61和控制基板14抵接的抵接面Q1设为正面的图。图20是图19的母线单元62的ⅩⅩ截面的剖视图。有时,在将第一突起部611压入第二通孔381时,弹性变形的第二肋611b的一部分被削下来的部分残留于母线支架61的抵接面P。若被削下来的部分附着于母线支架61的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P,那么,由于第一肋611c的被削下来的部分,接地用母线38会上浮。为了防止该情况,设置有外周为圆形的第一凹部615。肋的被削下来的部分被收纳于第一凹部615内,能够抑制接地用母线38的上浮。此外,由于是树脂成型的,因此,在第二突起部612的根部产生有倒圆角部。有时,接地用母线38与该倒圆角部碰撞而在抵接面P处上浮。为了防止该情况,在第二突起部612的根部周围还设置有第二凹部616。由于第二突起部612未被压入接地用母线38的第四通孔382,因此,第二凹部616的一部分也可不被构成抵接面P的内壁围住。
图21是从能够看到实施方式一的控制基板14的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Q2的方向观察该控制基板14的立体图。在控制基板14设置有由铜箔形成的接地图案142、与第一突起部611对应的第一通孔143、与第二突起部612对应的第三通孔144、用于螺钉60b插通的第五通孔145。
图22是将控制基板14组装至实施方式一的母线单元62的状态下的控制基板14的主视图。图23是图22的ⅩⅩⅢ截面的主要部分周边的剖视图。
当被压入控制基板14的第一通孔143时,第一肋611c与第一通孔143的内周部接触。有时,在将第一肋611c压入第一通孔143时,弹性变形的第一肋611c的一部分被削下来,从而被削下来的部分残留于控制基板14的接地用母线38侧。若被削下来的部分附着于控制基板14和接地用母线38的抵接面Q1,那么,由于被削下来的部分,接地用母线38相对于控制基板14上浮。该情况对于控制基板14的接地图案142与接地用母线38的导通也是不利的。为了防止该情况,设置于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的缺口部381b构成为避开第一肋611c的形状,被削下来的部分收纳于缺口部381以及母线支架61的第一凹部615,能够防止接地用母线38的上浮。
图24是图13的ⅩⅩⅣ截面的主要部分周边的剖视图。在散热器34的接收部343设置有用于避开第一突起部611的退避孔343a、用于避开第二突起部612的退避孔343b、螺纹紧固孔343c。第一突起部611以收纳于退避孔343a的方式组装,第二突起部612以收纳于退避孔343b的方式组装。
在图6至图12所示的比较例中,母线支架610需要设置四个突起部即第一支架突起部6101、第二支架突起部6102、第三支架突起部6103、第四支架突起部6104。与之相对地,在实施方式一中,如图13至图24所示的那样,能够利用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这两个突起部来固定接地用母线38和控制基板14。因此,设置于控制基板14、接地用母线38的通孔、设置于散热器34的退避孔只要分别为两个即可。因此,能够减少各部件的复杂度、体积、组装工序,能够促进小型化、低成本化。各部件的小型化也会致使轻量化。此外,控制基板的通孔的占有面积减小,有助于控制基板的小型化,进一步地,有助于控制单元的小型化。因此,能够促进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100以及包括旋转电机装置100的助力转向装置的小型化,也有助于轻量化、成本降低。
图13至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一的母线支架61示出了具有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这两个突起部的例子。不过,也可省略第二突起部612,而是仅通过第一突起部611将接地用母线38和控制基板14组装至母线支架61。如此,能够省略第二突起部612、控制基板的第三通孔144、接地用母线的第四通孔382。其结果是,能够促进旋转电机装置100以及包括旋转电机装置100的助力转向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也有助于轻量化、成本降低。
如图14所示,对在第一突起部611分别设置有直径和长度不同的第一肋611c和第二肋611b各三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第一肋611c和第二肋611b的个数未必是三个,只要是多个即可。这是因为,只要能够将接地用母线38和控制基板14压入并固定至母线支架61即可。
较为理想的是,第一肋611c和第二肋611b设置三个以上。这是因为,若是三个以上,则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基于压入的固定,同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基于压入的中心对齐。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多个肋在第一突起部611的柱状部611a的周围等间隔地设置。这是因为,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基于压入的固定,同时,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基于压入的中心对齐。
也可以是,将第一肋611c的长度设定为接地用母线38的厚度和控制基板14的厚度的总和以上,将第二肋611b的长度设定为接地用母线38的厚度以下,将第二肋611b的直径设定为大于第一肋611c的直径。在该情况下,将控制基板14的第一通孔143的直径设定为与第一肋611c的直径紧固嵌合,将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的直径设定为与第二肋611b的直径紧固嵌合。其结果是,即使在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不设置缺口部381b,也能够将接地用母线38和控制基板14压入母线支架61。由于不需要在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设置缺口部381b,因此,有助于成本降低。
此外,虽然对第一肋611c和第二肋611b的直径不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设为相同的直径。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的直径设定为与第一肋611c、第二肋611b的直径较缓地紧固嵌合,将控制基板14的第一通孔143的直径设定为较强地紧固嵌合,即使在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不设置缺口部381b,也能够将接地用母线38和控制基板14压入母线支架61。由于不需要在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设置缺口部381b,因此,有助于成本降低。
在实施方式一中,对向母线支架61固定接地用母线38的事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母线不限于接地用。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朝向母线支架61的固定技术也能应用于电源用母线、用于传递旋转电机驱动电流的母线等其他用途的母线。此外,此时,与母线压接而导通的控制基板14的图案可以不是接地用的配线图案,而是设为高电压侧的电源图案、用于旋转电机驱动电流的图案等。
在实施方式一中,对向母线支架61固定控制基板14的事例进行了说明。不过,固定于母线支架61的基板不限定于控制基板14。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朝向母线支架61的固定技术也能应用于旋转电机驱动配线用的配线基板、旋转传感器信号传递用配线基板等控制基板以外的配线基板。
在实施方式一中,对第二突起部612设为图15中将水平方向设得较长的菱形截面的棱柱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相对于多个肋在柱状部611a的周围等间隔地设置的第一突起部611,第二突起部612被设为菱形形状,因此,以在使母线支架61、接地用母线38、控制基板14的相对位置错误地旋转了180度的情况下无法插入的方式设定尺寸,从而防止压入变得容易。此外,通过将第二突起部612设为菱形形状的截面,通过将接地用母线38的第四通孔382和控制基板14的第三通孔144的形状设为相同形状的菱形、长圆形等,对于第二突起部612,也能有效地防止错误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压入。
在实施方式一中,对设置有第二突起部6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除了设置第一突起部611,还设置第二突起部612,由此,具有防止旋转的功能,以使得母线支架61、接地用母线38、控制基板14的相对位置不会以第一突起部611为中心而旋转。在利用螺钉60b进行最终固定之前,利用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进行位置对齐,由此,组装性提高,有助于成本降低。此外,还能够防止下述情况:向母线支架61压入接地用母线38、控制基板14后,由于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导致肋被刮削而使得压入固定力变差。此外,利用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进行位置对齐,产品的组装精度有望得到提高。
在实施方式一中,示出了向母线支架61组装接地用母线38、控制基板14并通过螺钉60b固定于散热器34的结构。利用母线支架61的第一突起部611将接地用母线38、控制基板14压入并组装,通过螺钉60b从母线支架61的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经由接地用母线的第六通孔383、控制基板14的第五通孔145牢固地螺纹固定至散热器34。通过上述方式构成,能够以小型、简单且高精度的方式进行旋转电机装置100的部件的高强度固定。由于能够实现基于散热器34的控制基板14的高效冷却,并且通过控制基板14的接地图案142与基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Q2确保了电气性导通,能够确保高物理强度的接合,因此,这是有意义的。
在实施方式一中,对设置有第二突起部6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除了设置第一突起部611,还设置第二突起部612,由此,具有高精度地确定母线支架61、接地用母线38、控制基板14的相对位置的功能。此外,在第一突起部611与第二突起部612之间设置有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在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与第四通孔382之间设置有第六通孔383,在控制基板14的第一通孔143与第三通孔144之间设置有第五通孔145。此外,通过螺钉60b从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经由第四通孔382、第五通孔145螺纹固定至散热器34的螺纹紧固孔343c。通过该结构,能够将通过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定位好的母线支架61、接地用母线38、控制基板14就这样固定至散热器34。由于螺纹固定于第一突起部611与第二突起部612之间的通孔,因此,不会因为螺纹固定产生的应力产生应变而使得部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离,能够将部件固定在准确的位置,因此,是有意义的。
在实施方式一中,设置将控制单元1包围的电磁屏蔽件37,装入控制单元1的控制基板14和接地用母线38通过母线支架61固定在一起,接地用母线38与电磁屏蔽件37接触。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母线支架61的作用下,控制基板14与接地用母线38紧凑地固定在一起,能够确保与接地用母线38的接触。因此,能够以小型的方式实施高效的固定,有助于旋转电机装置100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此外,有助于使用该旋转电机装置100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
在实施方式一中,如图4所示,控制基板14在与接地用母线38接触的抵接面Q2具有接地图案142,通过压接的方式电连接。此外,接地用母线38与电磁屏蔽件37接触并电连接。由此,控制基板14的接地图案142与电磁屏蔽件37电连接,能够通过小型的母线支架61利用有效的电磁屏蔽对噪声进行密封。
在实施方式一中,如图4所示,接地用母线38设为L字形,水平面与电磁屏蔽件37的顶部的内侧抵接并电连接。垂直面与控制基板14的接地图案142抵接并电连接。根据该结构,实现了电磁屏蔽件37与接地用母线38的电连接,同时,能够高效地将控制单元1周围的电磁屏蔽件36设置得小型,有助于控制单元1在轴向上的小型化。
在实施方式一中,如图2、图4所示,控制基板14的突出部141穿过电磁屏蔽件的上部的通孔371而突出至电磁屏蔽件外。在控制基板14的突出部141设置有外部连接端子,能够防止噪声向外部传播以及外部噪声入侵,能够进行紧凑的外部连接。
2.实施方式二
在实施方式一中,将母线支架61的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沿旋转电机2的转轴21并排配置。此外,在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设置在第一突起部611与第二突起部612之间。与之相对地,实施方式二中记载的母线支架61的不同点在于,将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沿着旋转电机2的转轴21的旋转方向并排配置。此外,将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设置在第一突起部611与第二突起部612之间,沿着旋转电机2的转轴21的旋转方向排列。在实施方式二中,在存在与实施方式一对应的部件的情况下,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25是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装置100的主视图。图25是拆除了控制单元的外壳40和电磁屏蔽件37并从正面观察控制基板14的图。此处,未图示说明中不需要的部件。将控制基板14与电磁屏蔽件37连接的接地用母线38和母线支架61跨越控制基板14的中心线而配置,通过螺钉60b进行固定。
在实施方式一中,母线支架61的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配置于六角螺母收纳部614之下,与之相对地,在实施方式二中,母线支架61的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在六角螺母收纳部614的横向上配置。如此,通过将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的位置和六角螺母收纳部614的位置在旋转电机2的转轴21的旋转方向上并排配置,能够减小母线单元62在旋转电机2的转轴21的轴向上的尺寸。由此,旋转电机装置100的设计自由度增大,避免与其他部件的碰撞变得容易。其结果是,有助于旋转电机装置100的小型化、成本降低。
图26是从能够看到实施方式二的母线支架61的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P的方向观察该母线支架61的立体图。图27是以将抵接面P设为正面的方式设置实施方式二的母线支架61的主视图。
在母线支架61设置有第一突起部611和第二突起部612、用于螺纹紧固的第七通孔613、六角螺母收纳部614。第一突起部具有柱状部611a、设置于柱状部611a的外周面的多个肋。在第一突起部611分别设置有直径和长度不同的第一肋611c和第二肋611b各三个。此处,将直径大且长度长的肋设为第一肋611c,将直径小且长度短的肋设为第二肋611b。第一肋611c用于朝向控制基板14的压入,第二肋611b用于朝向接地用母线38的压入。
此外,在第一突出部611的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的周边设置有将外部圆状包围的第一凹部615。此外,第二突起部612设为图26、图27的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菱形形状。在第二突起部612的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的周边设置有将菱形的第二突起部围住的第二凹部616。
图28是从能够看到实施方式二的接地用母线38的与控制基板14抵接的抵接面Q1的方向观察该接地用母线38的立体图。图29是将实施方式二的接地用母线38的抵接面Q1设为正面的主视图。
接地用母线38设为L字形。接地用母线38的与控制基板14抵接的面设置有供母线支架61的第一突起部611插通的第二通孔381、供第二突起部612插通的第四通孔382、供螺钉插通的第六通孔383。在与电磁屏蔽件37抵接的面设置有供螺钉60a插通且用于与六角螺母39螺纹紧固的第八通孔384。
第二通孔381具有圆形部381a和多个缺口部381b,其中,圆形部381a具备与第一突起部611的第二肋611b的压入对应的直径,多个缺口部381b是为了避开第二肋而设置的。此外,第四通孔382构成为缺口孔。此外,第六通孔383的直径设定为大于母线支架61的用于螺纹紧固的第七通孔613的直径以避免与螺钉的导通。另外,在实施方式二中,以接地用母线38的第四通孔382设为缺口孔形状,不过,也可设为圆形孔形状。
图30是实施方式二的、将母线支架61和接地用母线38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的母线单元62的立体图。图30是从能够看到母线单元62的与控制基板抵接的抵接面Q1的方向观察该母线单元62的立体图。图31是将抵接面Q1设为正面的实施方式二的母线单元62的主视图。
有时,在将第一突起部611压入第二通孔381时,弹性变形的第二肋611b的一部分被削下来,被削下来的部分残留于母线支架61的抵接面。若第二肋611b的被削下来的部分附着于母线支架61的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P,那么,由于被削下来的肋的一部分,接地用母线38相对于母线支架61上浮。为了防止该情况,外周为圆形的第一凹部615设置于母线支架61。被削下来的肋的一部分被收纳于第一凹部615内,能够抑制接地用母线38的上浮。
此外,由于受到树脂成型的限制,因此,在第二突起部612的根部产生有倒圆角部。因此,有时,接地用母线38会在抵接面上浮。为了防止该情况,在第二突起部612的周边还设置有第二凹部616。在第二突起部,由于未将接地用母线38压入母线支架61,因此,凹部的一部分也可不被内壁围住。
图32是实施方式二的控制基板14的第一立体图。图32是从能够看到控制基板14的与接地用母线抵接的抵接面Q2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在控制基板14设置有由铜箔形成的接地图案142、与第一突起部对应的第一通孔143、与第二突起部对应的第三通孔144、用于螺钉插通的第五通孔145。
图33是在将母线支架61组装至实施方式二的控制基板14的状态下从散热器侧观察到的控制基板14的第二立体图。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地,当压入第一通孔143时,第一肋611c与控制基板14的第一通孔143的内周部接触。有时,在将第一肋611c压入第一通孔143时,弹性变形的第一肋611c的一部分被削下来,肋的被削下来的部分残留于控制基板14的接地用母线38侧。若肋的被削下来的部分附着于控制基板14的与接地用母线38抵接的抵接面Q2,那么,由于肋的被削下来的部分,接地用母线38相对于控制基板14上浮。该情况对于控制基板14的接地图案142与接地用母线38的导通也是不利的。为了防止该情况,设置于接地用母线38的第二通孔381的缺口部381b构成为避开第二肋611b的形状,肋的被削下来的部分收纳于缺口部381以及母线支架61的第一凹部615,能够防止接地用母线38的上浮。
虽然未图示,但在散热器34的接收部343设置有用于避开第一突起部611的退避孔343a、用于避开第二突起部612的退避孔343b、螺纹紧固孔343c。第一突起部611以收纳于退避孔343a的方式组装,第二突起部612以收纳于退避孔343b的方式组装。
在实施方式二记载的旋转电机装置100中,同样能够实现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效果。此外,在实施方式二中,由于将母线支架61的第一突起部611、螺纹紧固用的第七通孔613、第二突起部612在旋转电机2的转轴21的旋转方向上并排设置,因此,能够减小母线单元62在旋转电机2的转轴21的轴向上的尺寸。由此,有助于旋转电机装置100的进一步小型化。
3.实施方式三
图34是实施方式三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的结构图。对将旋转电机装置100应用于装设于车辆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34是齿条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的例子。当驾驶员通过方向盘150使车辆的转向机构产生操纵转矩时,转矩传感器152对该操纵转矩进行检测并输出至旋转电机装置100。此外,速度传感器153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并输出至旋转电机装置100。旋转电机装置100根据来自转速传感器152和速度传感器153的输入产生对操纵转矩进行辅助的辅助转矩,并将其供给至车辆的前轮154的转向机构。转矩传感器152和速度传感器153是图1中的传感器类8的一部分。旋转电机装置100也可根据转矩传感器152和速度传感器153以外的输入来产生辅助转矩。
通过使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的旋转电机装置100小型化,向车辆的装设性提高。此外,通过使旋转电机装置100小型化,使得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小型化,也有助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的轻量化,还使得车辆的燃料消耗率得到改善。通过使旋转电机装置100成本降低,还使得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0整体的成本降低。
本申请记载有各种各样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方式以及功能并不局限于应用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单独或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应用于实施方式。因此,未被例示的无数变形例被设想在本申请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包含对至少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省略的情况,另外,还包含将至少一个构成要素抽出并与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
符号说明
1控制单元;2旋转电机;14控制基板;142接地图案;143第一通孔;144第三通孔;145第五通孔;17滤波器部;21转轴;34散热器;37电磁屏蔽件;38接地用母线;60b螺钉;61母线支架;62母线单元;100旋转电机装置;150电动助力转向装置;381第二通孔;381a圆形部;381b缺口部;382第四通孔;383第六通孔;611第一突起部;611a柱状部;611b第二肋;611c第一肋;612第二突起部;613第七通孔。

Claims (18)

1.一种旋转电机装置,包括:
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具有转轴;
配线基板,所述配线基板相对于所述旋转电机配置于所述转轴的轴向一侧,具有第一通孔;
母线,所述母线的一个面设置成与所述配线基板的一面接触,所述母线具有第二通孔;以及
母线支架,所述母线支架设置成与所述母线的另一个面接触,具有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突起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具有柱状部、多个第一肋以及多个第二肋,多个所述第一肋与所述柱状部的中心轴平行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柱状部的外周面,多个所述第二肋与所述柱状部的中心轴平行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柱状部的外周面,
所述第一肋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面接触,所述第二肋与所述母线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肋从所述柱状部的根部朝向所述柱状部的前端以与所述第一肋不同的长度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肋从所述柱状部的外周面在径向上以与所述第一肋不同的外径突出。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具有三个以上的所述第一肋和三个以上的所述第二肋。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具有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柱状部的外周面的第一肋以及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柱状部的外周面的第二肋。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具有通过内周面与所述第二肋接触的圆形部以及设置有避开所述第一肋的缺口部的所述第二通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具有第三通孔,
所述母线具有第四通孔,
所述母线支架具有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第二突起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有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平行的安装面,
所述配线基板设置成一个面与所述母线接触,另一个面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安装面接触,所述配线基板具有第五通孔,
所述母线具有第六通孔,
所述母线支架具有第七通孔,经由所述第五通孔至所述第七通孔螺纹固定于所述散热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于所述转轴的轴向一侧,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控制;以及
电磁屏蔽件,所述电磁屏蔽件将所述控制单元包围,
所述配线基板装入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母线具有与所述电磁屏蔽件接触的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在与所述母线接触的面具有配线图案,
所述电磁屏蔽件通过所述母线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配线图案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具有L字形状,在L字形的一面与所述配线基板接触,在与所述一面垂直的面与所述电磁屏蔽件接触。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具有设置有外部连接端子的突出部,
所述电磁屏蔽件具有供所述配线基板的突出部贯穿的开口部。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有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平行的安装面,
所述配线基板设置成一个面与所述母线接触,另一个面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安装面接触,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具有第五通孔,
所述母线在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之间具有第六通孔,
所述母线支架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突起部之间具有第七通孔,所述母线支架经由所述第五通孔至所述第七通孔螺纹固定于所述散热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支架的所述突起部、所述第七通孔、所述第二突起部在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上配置成一列。
15.如权利要求7、13或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支架的所述第二突起部的截面是菱形形状。
16.如权利要求7、13、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的第四通孔是缺口形状的。
17.如权利要求7、13、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的第四通孔是圆形的。
18.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
CN202080104064.XA 2020-08-17 2020-08-17 旋转电机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Pending CN1160187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30946 WO2022038650A1 (ja) 2020-08-17 2020-08-17 回転電機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8745A true CN116018745A (zh) 2023-04-25

Family

ID=80322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4064.XA Pending CN116018745A (zh) 2020-08-17 2020-08-17 旋转电机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8387A1 (zh)
EP (1) EP4199314A4 (zh)
JP (1) JP7357802B2 (zh)
CN (1) CN116018745A (zh)
WO (1) WO20220386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847Y2 (zh) * 1986-03-31 1991-04-05
WO2018062006A1 (ja) 2016-09-30 2018-04-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465669B2 (en) * 2017-09-28 2022-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n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7000780B2 (ja) * 2017-09-29 2022-01-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
WO2019102643A1 (ja) * 2017-11-27 2019-05-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JP6608555B1 (ja) * 2019-05-17 2019-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57802B2 (ja) 2023-10-06
JPWO2022038650A1 (zh) 2022-02-24
EP4199314A4 (en) 2023-10-04
WO2022038650A1 (ja) 2022-02-24
US20230318387A1 (en) 2023-10-05
EP4199314A1 (en) 202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7084B (zh) 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63037A1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9070933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8299664B2 (en) Drive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module
JP7067339B2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30257193A1 (en)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004289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1920992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WO2016075821A1 (ja) 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932324B2 (en) Electric drive device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CN108778897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11530700B2 (en) Electric oil pump
US20200308999A1 (en) Electric oil pump
CN111264021A (zh)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20220385144A1 (en) Drive device
CN111971880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11956900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US20220278587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CN116018745A (zh) 旋转电机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7321361B2 (ja) 回転電機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8290675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4161174A (ja) モータ装置
CN113169627A (zh) 电动驱动装置
US1136257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194519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