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4905A - 一种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4905A
CN116014905A CN202111235013.3A CN202111235013A CN116014905A CN 116014905 A CN116014905 A CN 116014905A CN 202111235013 A CN202111235013 A CN 202111235013A CN 116014905 A CN116014905 A CN 116014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wireless
energy
module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50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锦清
李明
霍兆镜
岑长岸
张健彬
朱佰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50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49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0225 priority patent/WO20230657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4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4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储能装置以及无线空调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在接入市电时向外无线输电;所述无线储能装置,包括无线输电模块、与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电性连接的储能模块;其中,在所述无线储能装置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空调器建立通讯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和/或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用于将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向外无线输电;所述无线空调器,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或所述无线储能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由于无线空调器能够通过无线输电的方式获取电能,因此,无线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意移动,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用电器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相关技术中,对于部分家用电器来说,例如空调,在使用时均需要通过电源尾线连接市电以对空调进行直接供电,供电方式较为单一,并且空调在使用时会受到电源尾线的限制,不便于移动,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空调的供电方式单一,以及空调使用受电源尾线限制,不便于移动的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
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储能装置以及无线空调器;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在接入市电时向外无线输电;
所述无线储能装置,包括无线输电模块、与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电性连接的储能模块;其中,在所述无线储能装置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空调器建立通讯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和/或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用于将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向外无线输电;
所述无线空调器,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或所述无线储能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输电模块,包括:
储能接收线圈、以及与所述储能接收线圈电性连接的无线受电模块,所述无线受电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无线受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接收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对所述储能模块进行充电;
储能发射线圈、以及与所述储能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的无线供电模块,所述无线供电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无线供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并通过所述储能发射线圈向外无线输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储能装置,还包括:
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无线受电模块以及所述无线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接收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以及控制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包括:
桥式整流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接收线圈电性连接;
充电降压电路,所述充电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包括:
放电升压电路,所述放电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
桥式逆变电路,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发射线圈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储能模块,包括:
第一电池包;
第一滤波电容,与所述第一电池包电性连接,以及与所述无线受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无线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输电模块,包括:
收发复用线圈;
变换处理模块,与所述收发复用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变换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收发复用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以对所述储能模块进行充电,或对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并通过所述收发复用线圈向外无线输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储能装置,还包括:
第二充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变换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变换处理模块对所述收发复用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或控制所述变换处理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变换处理模块,包括:
收发复用电路,分别与所述收发复用线圈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收发复用电路用于将所述收发复用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或将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由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储能模块,包括:
第二电池包;
充放电调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包以及所述收发复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放电调压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收发复用电路输出的电流进行降压,或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电池包输出的电流进行升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空调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或所述无线储能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
控制装置,用于对所述空调接收线圈接收到的电能进行转换处理,以对所述无线空调器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用于容置蓄能材料的第一蓄能装置;
喷射驱动装置,装配于所述第一蓄能装置;
分流装置,通过所述喷射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蓄能装置连通,其中,所述喷射驱动装置作用于所述第一蓄能装置时,所述第一蓄能装置向所述分流装置喷射蓄能材料,喷射出的蓄能材料在所述分流装置分散出射以释放热能或冷能;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向所述分流装置喷射蓄能材料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热电装置;
第二蓄能装置,设置于所述热电装置的第一区域;
热交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热电装置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蓄能装置与所述热交换装置之间连通有放能管路;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热电装置以及所述放能管路的放能驱动件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放能管路的通断以及对所述热电装置的供电,以对应改变所述第二蓄能装置和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第三蓄能装置;
其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蓄能装置连通,所述第三蓄能装置通过载能电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载能电路中设置有载流剂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载流剂泵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载流剂泵的启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第四蓄能装置;
其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四蓄能装置连通,所述第四蓄能装置通过放能电路依次与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放能电路中设置有三通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三通阀的启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储能装置以及无线空调器;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在接入市电时向外无线输电;无线储能装置,包括无线输电模块、与无线输电模块电性连接的储能模块;其中,在无线储能装置与无线充电装置、无线空调器建立通讯连接的状态下,无线输电模块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和/或无线输电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向外无线输电;无线空调器,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装置或无线储能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由于无线空调器能够通过无线输电的方式获取电能,因此不需要通过电源尾线来进行供电,因此,无线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意移动,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空调机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线圈结构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线圈结构的无线储能装置的电路细化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单线圈结构的无线储能装置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单线圈结构的无线储能装置的电路细化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相关技术中空调的供电方式单一,以及空调使用受电源尾线限制,不便于移动的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机组的示意图,包括:无线充电装置100、无线储能装置200以及无线空调器300;无线充电装置100,用于在接入市电时向外无线输电;无线储能装置200,包括无线输电模块、与无线输电模块电性连接的储能模块240;其中,在无线储能装置200与无线充电装置100、无线空调器300建立通讯连接的状态下,无线输电模块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无线传输的电能,和/或无线输电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240释放的电能向外无线输电;无线空调器300,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装置或无线储能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空调机组,基于无线充电装置100、无线储能装置200以及无线空调器300之间的不同组合,能够提供多种使用形态。举例来讲,在无线充电装置100接入市电时,无线充电装置100能够对无线储能装置200充电,和/或对无线空调器300进行无线供电;在无线充电装置100未接入市电时,无线储能装置200能够通过储能模块240释放电能,以向无线空调器300进行无线供电。
如图2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无线充电装置100可以包括输入电源接口110、无线发射控制板160、发射线圈Ls1,输入电源接口110与发射线圈Ls1通过无线发射控制板160相连。
输入电源接口110用于接入电网,具体的,输入电源接口110可以用于接入220V市电,输入电源接口110在接入市电状态下向无线发射控制板160传输220V的市电电能。当然,输入电源接口110也可以接入其他的交流电源。
无线发射控制板160,为一种电子电路板,无线发射控制板160的具体电路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可以采用串联-串联(S-S)、串联-并联(S-P)、并联-串联(P-S)、并联-并联P-P、LCC、CLC等任意一种变换电路拓扑。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发射控制板160可以包括整流模块、无线发射模块、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各电路,能够实现交流-直流变换、直流-交流变换功能,将输入电源接口110输入的电能转换成电磁能并通过发射线圈Ls1向外传输供电。
另外,无线发射控制板160上还可以设置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模块、信号载波模块、红外收发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通信模块,无线发射控制板160可以获取无线储能装置200的状态以及无线空调器300的状态,例如获取无线储能装置200的电池包状态,以及无线空调器300的设备状态。具体来讲,电池包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待充电状态、饱和状态、可放电状态;设备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待受电状态、停止受电状态。
其中,待受电状态,可以为无线空调器300需要接收电能时所对应的状态。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空调器300的控制面板、遥控器或语音控制等方式向无线空调器300发送开机指令,无线空调器300接收到开机指令后,需要通过接收电能以进行开机,因此,在无线空调器300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无线空调器300的设备状态可以为待受电状态。或者,在无线空调器300的运行过程中,无线空调器也需要持续接收电能以实现运行,因此,在无线空调器300处于运行过程中时,无线空调器的设备状态为待受电状态。
相应的,停止受电状态,可以为无线空调器300不需要工作时所对应的状态。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空调器300的控制面板、遥控器或语音控制等方式向无线空调器300发送关机指令,当无线空调器300接收到关机指令后,根据关机指令完成关机,此时,不需要再接收电能,无线空调器300的设备状态调整为停止受电状态。或者,无线空调器300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通过断电来实现对无线空调器300的复位,因此,在需要对无线空调器300进行断电复位时,可以停止接收电能,无线空调器300的设备状态为停止受电状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线充电装置100在接入市电后,可以通过通信模块获取到的电池包状态以及设备状态来确定是否通过发射线圈Ls1向外无线输电。具体来讲,当电池状态为饱和状态、设备状态为停止受电状态时,无线储能装置200以及无线空调器300均没有受电需求,此时,为了节约资源,无线充电装置100可以无需向外输电,如进入待机状态或停止工作。当无线充电装置100获取到的电池包状态为待充电状态,和/或获取到的设备状态为待受电状态,则表明存在受电需求的设备,此时,无线充电装置100通过发射线圈Ls1向外无线输电。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无线储能装置200根据无线收发线圈的不同,可以包括以下两种结构:第一种为双线圈结构,即无线储能装置200中分别设置有无线接收线圈以及无线发射线圈;第二种为单线圈结构,即无线储能装置200中设置有收发复用线圈。下面,分别对无线储能装置的两种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种结构
针对无线储能装置200的第一种结构,如图3所示,无线储能装置200的无线输电模块,包括:储能接收线圈Lr2、以及与储能接收线圈Lr2电性连接的无线受电模块210,无线受电模块210与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其中,无线受电模块210用于对储能接收线圈Lr2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对储能模块240进行充电;储能发射线圈Ls2、以及与储能发射线圈Ls2电性连接的无线供电模块220,无线供电模块220与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其中,无线供电模块220用于对储能模块240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并通过储能发射线圈Ls2向外无线输电。
无线储能装置200还包括: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230,与无线受电模块210以及无线供电模块220、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无线受电模块210对储能接收线圈Ls2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以及控制无线供电模块220对储能模块240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
参考图3和图4所示,储能模块240包括:第一电池包241;其中,电池包241包括电池模组2411以及BMS保护板(电池管理系统)2412。BMS保护板可以对电池模组2411进行充电过电压、充电过电流、放电过电流、放电电压过低、温度过高等保护功能,及电量显示等功能。储能模块240还第一滤波电容E1,第一电池包241的正负极对应连接第一滤波电容E1的正负极,且第一滤波电容E1的负极接地与第一电池包电性连接,第一滤波电容E1还分别与无线受电模块210的输出端、无线供电模块2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储能接收线圈Lr2,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向外无线传输的电能,具体的,储能接收线圈Lr2可以采用电磁感应式、磁耦合共振式、微波传输式、电场耦合式无线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传输的电能。
其中,无线受电模块210的输入端与储能接收线圈Lr2电性连接,无线受电模块210的输出端与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无线充电装置100发射过来的电磁能经储能接收线圈Lr2接收后,无线受电模块210用于在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230的驱动下,对储能接收线圈Lr2接收的电磁能变换处理为直流电能后向储能模块240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无线受电模块210可以是串联-串联(S-S)、串联-并联(S-P)、并联-串联(P-S)、并联-并联P-P、LCC、CLC等任意一种变换电路拓扑。其中,无线受电模块210所进行的变换处理,包括:交流-直流变换、直流-直流变换。
具体的,参考图3和图4所示,无线受电模块210包括:桥式整流电路211和充电降压电路212,其中,桥式整流电路211的输入端与储能接收线圈Lr2电性连接,充电降压电路212的输入端与桥式整流电路2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充电降压电路212的输出端与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经桥式整流电路211将储能接收线圈Lr2捕获到的能量进行交流-直流变换成母线电压+VDC1;再经充电降压电路212进行直流-直流变换成电压Vb+后给储能模块240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桥式整流电路211,包括:与储能接收线圈Lr2串联的谐振电容Cr、桥式整流器,以及桥式整流器电性连接的第二滤波电容E2,桥式整流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可以是全桥同步整流拓扑、半桥同步整流拓扑以及不控整流拓扑中的任意一种。
举例来讲,参考图4所示,桥式整流电路211可以是由四只功率器件构成的全桥同步整流器:第一功率器件Q1、第二功率器件Q2、第三功率器件Q3、第四功率器件Q4。其中,第一功率器件Q1的发射极和第三功率器件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于谐振电容Cr的一端,谐振电容Cr的另一端与储能接收线圈Lr2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二功率器件Q2的发射极和第四功率器件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于储能接收线圈Lr2的另一端。
第一功率器件Q1的集电极和第二功率器件Q2的集电极与第二滤波电容E2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三功率器件Q3的发射极和第四功率器件Q4的发射极与第二滤波电容E2的负极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各个功率器件Q1、Q2、Q3、Q4可以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管、三极管等中任意一种晶体管。
其中,充电降压电路212,包括:第五功率器件Q5、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一电感L1,第五功率器件Q5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二滤波电容E2的正极,第五功率器件Q5发射极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电性连接,第二滤波电容E2的负极接地,且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还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储能模块240的第一滤波电容E1的正极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第五功率器件Q5可以为三极管、MOS管等中任意一种晶体管。
储能发射线圈Ls2,用于向无线空调器300无线传输储能模块240释放的电能。具体的,储能发射线圈Ls2可以采用电磁感应式、磁耦合共振式、微波传输式、电场耦合式向无线空调器300进行无线传输电能。
其中,无线供电模块220的输出端与储能发射线圈Ls2电性连接,无线供电模块220的输入端与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无线供电模块220用于在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230的驱动下,将储能模块240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后,通过储能发射线圈Ls2向外无线传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无线供电模块220可以是串联-串联(S-S)、串联-并联(S-P)、并联-串联(P-S)、并联-并联(P-P)、LCC、CLC等任意一种变换电路拓扑。其中,无线供电模块220所进行的变换处理,包括依次进行的:直流-直流变换、直流-交流变换。
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所示,无线供电模块220包括:桥式逆变电路221和放电升压电路222,其中,桥式逆变电路221的输出端与储能发射线圈Ls2电性连接,放电升压电路222的输出端与桥式逆变电路2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放电升压电路222的输入端与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储能模块240释放的能量电压Vb+,经放电升压电路222进行直流-直流变换成母线电压+VDC2;再经桥式逆变电路221进行直流-交流变换后,由储能发射线圈Ls2转换成电磁能向外无线传输给无线空调器3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桥式逆变电路221,包括:与储能发射线圈Ls2串联的第二谐振电容Cs、桥式逆变器,以及桥式逆变器电性连接的第三滤波电容E3,其中,桥式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可以是全桥同步整流拓扑、半桥同步整流拓扑以及不控整流拓扑中的任意一种。
举例来讲,参考图3所示,桥式逆变电路221可以是由四只功率器件构成的全桥同步逆变器:第六功率器件Q6、第七功率器件Q7、第八功率器件Q8、第九功率器件Q9。其中,第六功率器件Q6的发射极和第八功率器件Q8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谐振电容Cs的一端,第二谐振电容Cs的另一端与储能发射线圈Ls2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七功率器件Q7的发射极和第九功率器件Q9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于储能发射线圈Ls2的另一端。
第六功率器件Q6的集电极和第七功率器件Q7的集电极与第三滤波电容E3的正极电性连接,第八功率器件Q8的发射极和第九功率器件Q9的发射极与第三滤波电容E3的负极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第六~第九功率器件Q6、Q7、Q8、Q9可以为IGBT(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管、三极管等任意一种晶体管。
放电升压电路222,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十功率器件Q10、第二电感L2,其中,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三滤波电容E3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以及第十功率器件Q10的集电极电性连接,第十功率器件Q10的发射极与储能模块240中第一滤波电容E1的负极电性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储能模块240的第一滤波电容E1的正极电性连接。
第十功率器件Q10可以MOS管、三极管等任意一种晶体管。
具体的,储能发射线圈Ls2可以为单向发射线圈,仅用于无线发射。储能接收线圈Lr2可以为单向接收线圈,仅用于无线接收。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230,包括:控制芯片231、受电驱动电路232、供电驱动电路233。受电驱动电路232的输入端与控制芯片231电性连接,受电驱动电路232的输出端与无线受电模块210电性连接。
具体的,受电驱动电路232包括受电全桥驱动电路2321和充电降压驱动电路2322,受电全桥驱动电路2321与桥式整流器中每个功率器件(第一功率器件Q1、第二功率器件Q2、第三功率器件Q3以及第四功率器件Q4)的栅极控制端电性连接,充电降压驱动电路2322与第五功率器件Q5的栅极控制端电性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芯片231输出的PWM(Pulse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无线受电模块210的工作。
供电驱动电路233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231电性连接,供电驱动电路233的输出端与无线供电模块220电性连接。
具体的,供电驱动电路233包括供电全桥驱动电路2331,供电全桥驱动电路2331与桥式逆变器中每个功率器件(第六功率器件Q6、第七功率器件Q7、第八功率器件Q8、第九功率器件Q9)的栅极控制端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控制芯片231输出的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桥式逆变器的工作。充电降压驱动电路2332与第十功率器件Q10的栅极控制端电性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芯片231输出的PWM信号,驱动放电升压压电路222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为了对无线受电模块210的变换过程进行监测,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230还包括:第一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4和充电电流检测电路235。
其中,第一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4的输入端与桥式整流电路2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4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231电性连接,从而,第一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4用于检测桥式整流电路211输出的母线电压+VDC1,并提供给控制芯片2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第一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4的输入端与桥式整流电路2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可以是:第一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4的两个输入端对应与第二滤波电容E2的正负极电性连接。
其中,充电电流检测电路235的输入端与充电降压电路21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充电电流检测电路235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231电性连接,从而充电电流检测电路235用于检测充电降压电路212的输出电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充电降压电路212的第一二极管D1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而充电电流检测电路235的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
为了对无线供电模块210的变换过程进行监测,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230还包括:第二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6和放电电流检测电路237。
第二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6的输入端与所述桥式逆变电路2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6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231电性连接;通过第二母线电压检测电路236对桥式逆变电路221的母线电压进行检测,并提供至控制芯片231。
放电电流检测电路237的输入端与放电升压电路2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放电电流检测电路237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231电性连接。具体的,第十功率器件Q10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放电电流检测电路237与第二电阻R2电性连接,通过放电电流检测电路237对放电升压电路222的放电电流进行检测,并提供至控制芯片2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为了对储能模块240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监测,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230还包括: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38,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38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模块240的充放电端电性连接,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38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231电性连接。通过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38对储能模块240的电池电压进行检测,并提供至控制芯片2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230,还包括:用于与无线充电装置100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2391,以控制无线充电装置100改变状态:向外发射状态、停止发射状态、电池包充电状态。还包括用于与无线空调器300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模块2392。第一通信模块2391可以是蓝牙、信号载波、红外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中任意一种,第二通信模块2392可以为蓝牙、信号载波、红外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通过第一通信模块2391以及第二通信模块2392,能够获取无线充电装置100的状态、无线空调器300的状态,如获取无线充电装置100的市电接入状态、无线空调器300的设备状态。
具体来讲,无线储能装置200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市电接入状态、设备状态以及自身的电池包状态,来确定不同的供电方式,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供电方式:
若无线充电装置100接入市电,电池包状态为待充电状态,设备状态为停止受电状态,则无线储能装置200通过储能接收线圈Lr2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无线传输的电能,对电池包进行充电;
若无线充电装置100接入市电,电池包状态为待充电状态,设备状态为待受电状态,则无线储能装置200通过储能接收线圈Lr2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无线传输的电能,一方面将其转换成适用于电池充电的电能以对电池包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将其转换成适用于无线输电的电能,并通过储能发射线圈Ls2向无线充电器300无线输电;
若无线充电装置100接入市电,电池包状态为饱和状态,设备状态为待受电状态,则无线储能装置200可以进入待机状态或停止工作状态,使无线充电装置100直接给无线空调器进行供电;
若无线充电装置100未接入市电,电池包状态为可放电状态,设备状态为待受电状态,则无线储能装置200通过电池包释放电能,并通过储能发射线圈Ls2向无线充电器300无线输电。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无线储能装置200的供电能力,还可以在无线储能装置200上设置太阳能转换模块,如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流可以接入无线储能装置200的直流母线+VDC1,即可实现对电池包充电以及对无线空调器300进行供电。
第二种结构
针对无线储能装置200的第二种结构,如图4所示,无线输电模块,包括:收发复用线圈L;变换处理模块250,一端与收发复用线圈L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用于对收发复用线圈L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以对储能模块240进行充电,或对储能模块240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并通过收发复用线圈L向外无线输电。
无线储能装置200还包括:第二充放电控制模块260,与变换处理模块250、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变换处理模块250对收发复用线圈L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或控制变换处理模块250对储能模块240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
收发复用线圈L,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向外无线传输的电能,或者用于向无线空调器300无线输电,具体的,收发复用线圈L可以采用电磁感应式、磁耦合共振式、微波传输式、电场耦合式无线接收或无线发送电能。
如图5、图6所示,变换处理模块250包括:收发复用电路251,其中,收发复用电路251的一端与收发复用线圈L电性连接,一端与储能模块240电性连接,用于将收发复用线圈L无线接收到的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或将储能模块240释放的电能由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其中,储能模块240包括:第二电池包242;充放电调压电路243,分别与第二电池包242以及收发复用电路251电性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收发复用电路251输出的电流进行降压,或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二电池包242输出的电流进行升压。电池包242包括电池模组2421以及BMS保护板(电池管理系统)2422。BMS保护板2422可以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过电压、充电过电流、放电过电流、放电电压过低、温度过高等保护功能,及电量显示等功能.
具体来讲,在收发复用线圈L作为接收线圈使用时,收发复用电路251用作为接收电路,将收发复用线圈L捕获到的能量进行交流-直流变换后母线电压+VDC,同时,充放电调压电路243用作为充电调压电路,进行直流-直流变换成电压Vb+后给储能模块240充电。在收发复用线圈L作为发送线圈使用时,储能模块240释放的能连电压Vb+,经过充放电调压电路243(此时充放电调压电路用作为放电调压电路)进行直流-直流变换成母线电压+VCD;再经收发复用电路251(此时收发复用电路用作为发射电路)进行直流-交流变换后,由收发复用线圈L转换成电磁能向外无线传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收发复用电路251包括:与收发复用线圈L串联的谐振电容C、桥式子电路,以及桥式子电路连接的第四滤波电容E4,桥式子电路可以是全桥同步整流拓扑、半桥同步整流拓扑以及不控整流拓扑中的任意一种。
举例来讲,请参考图x所示,桥式子电路可以是由四只功率器件构成的全桥同步整流拓扑结构:第十一功率器件Q11、第十二功率器件Q12、第十三功率器件Q13、第十四功率器件Q14。其中,第十一功率器件Q11的发射极和第十三功率器件Q1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于谐振电容C的一端,谐振电容C的另一端与收发复用线圈L的一端电性连接,第十二功率器件Q12的发射极和第十四功率器件Q1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于收发复用线圈L的另一端。
第十一功率器件Q11和第十二功率器件Q12的集电极与第四滤波电容E4的正极电性连接,第十三功率器件Q13和第十四功率器件Q14的发射极与第四滤波电容E4的负极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各个功率器件Q11、Q12、Q13、Q14可以为IGBT、MOS管、三极管等任意一种晶体管。
充放电调压电路243,包括第十五功率器件Q15、第十六功率器件Q16,第三电感L3以及第五滤波电容E5。其中,第十五功率器件Q15的集电极与收发复用电路251中第四滤波电容E4的正极电性连接,第十六功率器件Q16的发射极与第四滤波电容E4的负极电性连接,第十五功率器件Q15的发射极和第十六功率器件Q16的集电极均与第三电感L3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第五滤波电容E5的正极电性连接,第十六功率器件Q16的发射极与第五滤波电容E5的负极电性连接,且第五滤波电容E5的负极接地,第五滤波电容E5的正负极对应电性连接第二电池包242的正负极。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二充放电控制模块260用于对上述变换处理模块250以及储能模块240进行驱动以及检测,具体请驱动或检测电路与上述第一种结构中的驱动或检测电路相似,这里就不再赘述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第二充放电控制模块260,还包括:用于与无线充电装置100以及无线空调器300的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蓝牙、信号载波、红外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通过通信模块,能够获取无线充电装置100的状态、无线空调器300的状态,如获取无线充电装置100的市电接入状态、无线空调器300的设备状态。
具体来讲,无线储能装置200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市电接入状态、设备状态以及自身的电池包状态,来确定不同的供电方式,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供电方式:
若无线充电装置100接入市电,电池包状态为待充电状态,设备状态为停止受电状态,则无线储能装置200通过收发复用线圈L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无线传输的电能,对电池包进行充电;
若无线充电装置100接入市电,电池包状态为饱和状态,设备状态为待受电状态,则无线储能装置200可以进入待机状态或停止工作状态,使无线充电装置100直接给无线空调器进行供电;
若无线充电装置100未接入市电,电池包状态为可放电状态,设备状态为待受电状态,则无线储能装置200通过电池包释放电能,并通过收发复用线圈L向无线充电器300无线输电。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无线储能装置200的供电能力,还可以在无线储能装置200上设置太阳能转换模块,如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流可以接入无线储能装置200的直流母线,即可实现对电池包充电以及对无线空调器300进行供电。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空调机组中的无线空调器300能够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或无线充电装置200无线传输的电能,如图7所示,无线空调器300包括:空调接收线圈Lr1,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装置100或无线储能装置200无线传输的电能;控制装置310,用于对空调接收线圈Lr1接收到的电能进行转换处理,以对无线空调器30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310中包含有无线受电模块,用于对空调接收线圈Lr1进行转换处理,以用于对无线空调器300进行供电,具体的无线受电模块与上述无线储能装置200中介绍的无线受电模块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无线空调器,其制冷制热的原理不同,不同类型的无线空调器所对应的负载也不同,因此,针对每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来说,控制装置310还用于对该类型的无线空调器的负载进行驱动和控制。
下面,给出无线控制器300的多种制冷制热类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如任意一种:
第一种类型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300,请参考图8所示,无线空调器300还包括:第一蓄能装置330、喷射驱动装置340以及分流装置350。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蓄能装置330用于容置蓄能材料;而喷射驱动装置340装配于第一蓄能装置330;分流装置350通过喷射驱动装置340与第一蓄能装置330连通,其中,喷射驱动装置340向第一蓄能装置330施加作用力时,第一蓄能装置330向分流装置350喷射蓄能材料,而喷射出的蓄能材料在分流装置350分散出射以释放热能或冷能。控制装置310用于控制向分流装置350喷射蓄能材料的流量。由于第一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300不需要压缩机参与制冷制热,因此,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以解决了空调器的噪声问题;另一方面的,不需要压缩机利于空调器的体积缩小,提高了空调器的便携性。
具体的,第一蓄能装置330中容置的相变蓄能材料为液态,对于无线空调器300为制冷空调器,第一蓄能装置330中容置的是蓄冷相变材料,对于无线空调器300为热泵空调器,在第一蓄能装置330容置的是蓄热相变材料。具体的,蓄能装置330中容置的相变蓄能材料为反应式制热或制冷材料,具体可以是:固体(硝盐、溴化锂等)或者液态溶质(比如:氨)与水融合制冷,或者生石灰氧化放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为了保存蓄能相变材料,第一蓄能装置330包括:密封罐体331和喷液管道332,在密封罐体331中灌装的是处于高压状态的蓄冷或蓄热相变蓄能材料,喷液管道332的进液口与密封罐体331对接,喷液管道332的喷液口与分流装置350对接,而喷射驱动装置340装配于喷液管道332,并可以对喷液管道332施加作用力,以从密封罐体331经喷液管道332向分流装置350喷射蓄能相变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喷射驱动装置340,包括:开度调节件341和第一电机342,开度调节件341装配于第一蓄能装置330的喷液管道332;第一电机342与开度调节件341电性连接,第一电机342的运转用于调节开度调节件341的开度,以改变喷液管道332向分流装置350喷射蓄能材料的流量。
具体的,开度调节件341可以是通过按压均匀调节开度的装置,此装置可以是行程式结构,也可以是旋钮式结构,或者其他可以通过按压实现喷液管道332开度调节的结构。而以上开度调节件341的结构均可以通过第一电机342的运转带动实现开度均匀调节。开度调节件341的开度越大,经喷液管道332向分流装置350喷射蓄能材料的流量越大,无线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就越好,反之,经喷液管道332向分流装置350喷射蓄能材料的流量越小,从而实现调节制冷制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空调器300还包括控制装置310,与第一电机342电性连接,通过控制装置310控制第一电机342运转,从而准确控制开度调节件341进行均匀调节开度,进而,精准控制第一蓄能装置330向分流装置350喷射蓄能材料的流量。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机342可以是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以及开关磁阻电机中的任意一种电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在此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如图8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空调器300还包括第三风机360;第三风机360与分流装置350相对设置,用于带动分流装置350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可以使分流装置350的蓄能材料释放的冷量/热量传得更远。第三风机360向分流装置350出风,可以增快空气流经分流装置350的速度,由此,可以使分流装置350的蓄能材料释放的冷量/热量传得更远,扩大了空调作用范围。
具体的,为了对第三风机360的运转进行精准控制,控制装置310与第三风机360的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10用于控制第二电机的运转,从而控制第三风机360出风的角度和/或风量,带动分流装置350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以提高空调舒适性。
应当理解的是,第三风机360的第二电机可以是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开关磁阻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中的分流装置350包括多个并联的分流子管道351,每个分流子管道351均与喷液管道332的喷液口连通,各个分流子管道351之间间隔设置或者管壁接触,以尽量使蓄能材料通过分流装置分散开来,增大喷射蓄能材料释放冷能或热能的作用范围。
第二种类型
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300,参考图9所示,无线空调器300包括:热电组件370、第二蓄能装置373-A、热交换装置374以及控制装置310,其中,第二蓄能装置373-A设置于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热交换装置374设置于热电组件370的第二区域B,第二蓄能装置373-A与热交换装置374之间连通有载能回路375;控制装置310与热电组件370以及载能回路375的放能驱动件376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10用于控制放能驱动件376和/或控制对热电组件370的供电,以使热电组件370产生的能量通过热交换装置374向外释放和/或蓄积至第二蓄能装置373-A。由于第二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300不需要压缩机参与制冷制热,因此,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以解决了空调器的噪声问题;另一方面的,不需要压缩机利于空调器的体积缩小,提高了空调器的便携性。
在实际应用时,控制装置310用于控制对热电组件370的供电,以改变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的制能状态以及第二区域B的制能状态,以使第一区域A以及第二区域B处于如下两种制能状态中的任意一种:①制热状态;②制冷状态。
其中,在第二蓄能装置373-A中容置有相变材料,由于第二蓄能装置373-A与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连接,通过改变对热电组件370的供电电流方向,可以使第一区域A处于②制冷状态,则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产生冷能并传递至第二蓄能装置373-A,以在第二蓄能装置373-A的相变材料中蓄积(这一过程为无线空调器300的蓄冷运行);
其中,通过改变对热电组件370的供电电流方向,可以使第一区域A处于①制热状态,则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产生热能并传递至第二蓄能装置373-A,以在第二蓄能装置373-A的相变材料中蓄积(这一过程为无线空调器300的蓄热运行)。
其中,热交换装置374与热电组件370的第二区域B连接,通过改变对热电组件370的供电电流方向,可以使第二区域B处于②制冷状态,则:热电组件370的第二区域B产生冷能并传递至热交换装置374,以通过热交换装置374向环境释放冷能(这一过程为无线空调器300的制冷运行)。
其中,通过改变对热电组件370的供电电流方向,可以使第二区域B处于①制热状态,则:热电组件370的第二区域B产生热能并传递至热交换装置374,以通过热交换装置374向环境释放热能(这一过程为无线空调器300的制热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的制能状态可以同步控制。
具体而言,热电组件370包括:一体成型的半导体热电件371,半导体热电件371包括第一面M1和第二面M2,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对应为第二面M2的不同区域,从而,第二蓄能装置373-A和热交换装置374均设置于半导体热电件371的第二面M2。半导体热电件371基于通入的同一直流电进行工作,从而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的制能状态被同步控制。
其中,如果向半导体热电件371通入第一方向的直流电,则半导体热电件371的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同处于制热状态,则无线空调器300同时进行制冷运行和蓄冷运行;如果向半导体热电件371通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直流电,则半导体热电件371的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同处于制冷状态,则无线空调器300同时进行制热运行和蓄热运行。可见,通过同步控制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的制能状态,可以使移动空调器300进行如下任意一种工作模式:
1、放能运行;
2、同步制冷运行与蓄能运行;
3、同步制冷运行与蓄冷运行。
而控制装置310与半导体热电件371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10用于控制对半导体热电件371的供电,以改变无线空调器的无线受电模块311向半导体热电件371通入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使半导体热电件371的第二面M2处于对应冷面状态或者热面状态。
其中,如果半导体热电片371的第二面M2处于冷面状态,则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均同处于制冷状态,则第二蓄能装置373-A蓄积第一区域A产生的冷能,与此同时,热交换装置374向外释放第二区域B产生的冷能。
其中,如果半导体热电片371的第二面M2处于热面状态,则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同处于制热状态,则第二蓄能装置373-A蓄积第一区域A产生的热能,与此同时,热交换装置374向外释放第二区域B产生的热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为了提高电器使用安全性,热电组件370还包括散热装置372,散热装置372设置于半导体热电件371的第一面M1,散热装置372用于在半导体热电片371的第一面M1处于热面状态时对第一面M1进行散热,以避免第一面M1过热。
应当理解的是,热电组件370的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的制能状态除同步控制之外,还可以分别控制:
参考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下,为了分别控制热电组件370中第一区域A与第二区域B的制能状态。半导体热电件371包括: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和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其中,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相对于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独立设置;其中,第二蓄能装置373-A设置于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第二面M2,第一区域A位于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第二面M2;热交换装置374设置于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第二面M2,第二区域B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第二面M2;控制装置310分别与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和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10用于分别控制对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供电以及对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供电,通过分别控制对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供电以及对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供电,可以使无线空调器300进行如下任意一种工作模式,针对每种工作模式,都对应有各自的运行方式:
1、单独制冷模式,对应制冷运行方式;
2、单独制热模式,对应制热运行方式,;
3、单独蓄冷模式,对应蓄冷运行方式;
4、单独蓄热模式,对应蓄热运行方式;
5、放能模式,对应放能运行方式;
6、同步制冷与蓄冷模式,对应制冷运行方式以及蓄冷运行方式;
7、同步制热与蓄热模式,对应制热运行方式与蓄热运行方式;
下面,分别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空调器300的上述每种运行方式进行描述:
蓄热运行方式:控制装置310控制向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通入第一方向的直流电时,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第一面M1处于冷面状态,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第二面M2处于热面状态,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产生热能并通过第二蓄能装置373-A蓄积。
制冷运行方式:向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通入第二方向的直流电时,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第二面M2处于热面状态,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第二面M2处于冷面状态,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产生冷能并通过热交换装置374向外释放。
蓄冷运行方式:向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通入第二方向的直流电,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第一面M1处于热面状态,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第二面M2处于冷面状态,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产生冷能并通过第二蓄能装置373-A蓄积。
制热运行方式:向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通入第一方向的直流电,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第一面M1处于冷面状态,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第二面M2处于热面状态,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产生热能并通过热交换装置374向外释放。
放能运行方式:载能回路375中的载流剂在放能驱动件376的驱动下进行循环流动,第二蓄能装置373-A中相变材料蓄积的冷能或者热能经流动的载流剂带出后,在热交换装置374中向外释放,释放后剩余的冷能或者热能随着载流剂的流动重新回到第二蓄能装置373-A中。
具体的,载能回路375包括放能管路和载能管路,其中,放能管路连接于第二蓄能装置373-A与热交换装置374之间,放能驱动件376设置于放能管路,在放能驱动件376的驱动下,第二蓄能装置373-A中蓄积的冷能或热能经载流剂带出后,经放能管路输送至热交换装置374处进行释放。其中,载能管路连接于第二蓄能装置373-A与热交换装置374之间,热交换装置374释放冷能或热能之后剩余的能量,经载冷剂在载能管路中回传至第二蓄能装置373-A,以在第二蓄能装置373-A中蓄积。可以理解的是,回传至第二蓄能装置373-A中的冷能或者热能,可以是来自于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所产生并由热交换装置374释放之后剩余的,也可以是第二蓄能装置373-A中能量通过放能管路输送至热交换装置374处进行释放之后剩余的能量,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热电组件370制造的冷热能,避免了资源浪费。
在实际应用时,在放能管路设置的放能驱动件376可以为载流剂泵3761,使得冷量/热量随载流剂流经热交换装置374。其中,载流剂泵3761的驱动电机,可以是: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开关磁阻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散热装置372至少包括散热器3721,与半导体热电件371的第一面M1连接,用于对第一面M1处于热面状态时进行散热。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散热效果,散热装置372还包括与散热器3721相对设置的散热风机3722,控制装置310与散热风机3722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散热风机3722运转,带动散热器3721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使得空气流经散热器3721,从而增加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散热风机3722可以单独采用第一风机电机进行驱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果散热风机3722为对旋风机、需要采用第一风机电机和第二风机电机一起进行驱动。其中,第一风机电机、第二风机电机均可以是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开关磁阻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的,如果半导体热电件371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和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则散热器3721包括第一散热件3721-A和第二散热件3721-B,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第一半导体热电片3721的第一面M1和第二半导体热电片3722的第一面M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热交换装置374至少包括:换热器3741,连接于半导体热电件371的第二面M2,用于捕获半导体热电件371产生的冷能或者热能并向外释放。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得空气流经换热器3741,以增加换热效果,热交换装置374还包括换热风机3742,与热交换装置374相对设置;控制装置310与换热风机3742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10控制换热风机3742运转,带动换热器3741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使得空气流经换热器374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换热风机3742可以单独采用第三风机电机进行驱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果换热风机3742对旋风机、则需要采用第三风机电机和第四风机电机进行驱动。
其中,第三风机电机、第四风机电机均可以是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开关磁阻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第三种类型
对于第三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300,参考图10所示,无线空调器300还包括: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蒸发器379以及第三蓄能装置373;其中,压缩机377与第三蓄能装置373连通,第三蓄能装置373通过载能回路与蒸发器379连通,冷凝器378与蒸发器379连通,载能回路中设置有载流剂泵380,压缩机377和载流剂泵380分别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10用于控制压缩机377和载流剂泵380的启停。
下面,分别对无线空调器300为制冷空调器或冷暖空调器为例来进行说明。
1、无线空调器为制冷空调器。
如图10所示,压缩机377与第三蓄能装置373-B连通,第三蓄能装置373-B通过载能回路375与蒸发器379连通,冷凝器378与蒸发器379连通,载能回路375中设置有载流剂泵380,压缩机377和载流剂泵380分别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压缩机377和载流剂泵380的启停。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设置蓄冷相变材料例如可以是无机PCM、有机PCM和复合PCM等,可以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
具体来讲,载能回路375设置有载流剂泵380,载流剂泵380设置在第三蓄能装置373-B和蒸发器379之间,通过载流剂泵380控制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蓄冷通过载能回路375传输至蒸发器379,再回传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此时,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设置有蓄冷相变材料。
具体地,控制装置310可以控制载流剂泵380启动,而载流剂泵380启动之后,会带动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蓄冷与载流剂进行热交换,使得携带了蓄冷的载流剂通过载能回路375传输至蒸发器379,再回传至蓄能装置37,通过载流剂泵380可以使得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蓄冷通过载流剂流经蒸发器379,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实现放冷。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压缩机377通过蓄能回路与第三蓄能装置373-B连通,蓄能回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85,第一电磁阀385设置在第三蓄能装置373-B和冷凝器378之间,如此,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通过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再回传至压缩机377。其中,冷媒例如可以是R12、R134a、R407c、R410a、R290和R3等。
具体来讲,控制装置310控制压缩机377启动之后,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且控制装置310控制第一电磁阀385导通后,使得冷媒通过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之后,流经第一电磁阀385传输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冷,以及冷媒流经第三蓄能装置373-B之后,再回传至压缩机377中。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冷凝器378通过冷冻回路与蒸发器379连通,其中,冷冻回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86,第二电磁阀385设置在冷凝器378和蒸发器379之间,如此,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传至压缩机377。
具体来讲,控制装置310控制压缩机377启动之后,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在流经冷凝器378,且控制装置310控制第二电磁阀386导通后,使得冷媒流经冷凝器378之后流经第二电磁阀386再传输至蒸发器379,冷媒流经蒸发器379之后,再回传至压缩机377。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蓄能回路和冷冻回路均包括共有管路387,共有管路387设置有节流部件381。当然,蓄能回路和冷冻回路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回路,即未包含共有管路387,如此,可以在蓄能回路设置有一个节流部件381,此时,该节流部件381设置在冷凝器378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之间;以及在冷冻回路设置一个节流部件381,此时,该节流部件381设置在冷凝器378和蒸发器379之间,以通过节流部件381实现节流降压的目的。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器300还包括第一风机382,与蒸发器379相对设置,用于带动蒸发器379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第二风机383,与冷凝器378相对设置,用于带动冷凝器378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其中,控制装置310分别与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电性连接,用于实现对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控制,例如可以控制第一风机382的档位和风速等,也可以控制第二风机383的档位和风速等。
此时,冷媒从压缩机377中流出后,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以起到制冷作用;以及在换热后的冷媒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冷媒从压缩机377中流出后,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不启动第一风机382,而是直接将冷媒通过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输入到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以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也可以启动第一风机382,使得制冷的同时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驱动电机可以采用三相无刷直流电机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等电机中的任意一种,以及,压缩机377的驱动电机可以采用三相无刷直流电机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等电机中的任意一种,载流剂泵380的驱动电机可以采用三相无刷直流电机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等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来讲,如图10所示,第一风机382采用第一风机电机进行驱动,第二风机383采用第二风机电机进行驱动,且第一风机电机和第二风机电机均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装置310对第一风机电机和第二风机电机进行控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电机和第二风机电机的启停以及工作功率,进而实现对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档位和转速进行控制。以及,载流剂泵380采用载流剂泵电机进行驱动,载流剂泵电机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装置310对载流剂泵电机进行控制,控制装置310可以控制载流剂泵电机的启停以及工作功率,进而实现对载流剂泵380的控制,以使得载流剂泵380中的载流剂与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使得热交换后的载流剂流经蒸发器379后回传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可以均为对旋风机等。
本说明书提供的空调器有多种运行方式。空调器300的第一种运行方式为制冷运行方式,具体包括:
空调器300的第一种运行方式为制冷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的电能后,经无线受电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并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电机、第二风机383电机和第二电磁阀386进行供电,使得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压缩机377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且第二电磁阀386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导通。如此,在压缩机377正常工作时,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而第一电磁阀385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散热换热,实现制冷作用;以及在换热后的冷媒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散热。
第二种运行方式具体为蓄冷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的电能后,经无线受电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并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电机、第二风机383电机和第一电磁阀385进行供电。如此,在压缩机377正常工作时,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而第二电磁阀386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以及再通过换热后的冷媒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冷的作用。也可以不启动第二风机383,直接将流经冷凝器378的冷媒通过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传输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以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冷。
第三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方式,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的电能后,经无线受电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并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电机、第二风机383电机、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二电磁阀386。如此,在压缩机377正常工作时,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再回到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冷的作用。以及,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从压缩机377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以起到制冷作用,如此,能够实现蓄冷和制冷同时运行。
第四种运行方式具体为放冷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的电能后,经无线受电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并提供给载流剂泵380和第一风机382电机进行供电。如此,在载流剂泵380工作时,会带动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相变材料流经载能管路蒸发器379,再回传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其中,相变材料在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相变材料进行换热,以起到放冷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中,由于空调器300中设置有第三蓄能装置373-B,在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相变材料蓄冷之后,可以通过载流剂泵380带动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相变材料流经载能管路蒸发器379,再回传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以实现放冷作用,还可以实现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使得空调器300具有更多的运行方式,方便用户选择,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2、无线空调器为冷暖空调器。
具体来讲,在空调器为冷暖空调器时,如图11所示,压缩机377与第三蓄能装置373-B连通,第三蓄能装置373-B通过载能回路375与蒸发器379连通,冷凝器378与蒸发器379连通,载能回路375中设置有载流剂泵380,压缩机377和载流剂泵380分别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压缩机377和载流剂泵380的启停。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设置相变材料例如可以是无机PCM、有机PCM和复合PCM等,可以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热或蓄冷,本说明书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空调器300还包括四通阀389,四通阀389分别与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蒸发器379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连通,且四通阀389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
具体来讲,载能回路375设置有载流剂泵380,载流剂泵380设置在第三蓄能装置373-B和蒸发器379之间,通过载流剂泵380控制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能量通过载能回路375传输至蒸发器379,再回传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此时,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可以设置有蓄冷相变材料或蓄热相变材料。
具体地,控制装置310可以控制载流剂泵380启动,而载流剂泵380启动之后,会带动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蓄冷与载流剂进行热交换,使得携带了蓄冷的载流剂通过载能回路375传输至蒸发器379,再回传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通过载流剂泵380可以使得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蓄冷通过载流剂流经蒸发器379,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制冷,从而实现放冷或放热。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压缩机377通过蓄能回路与第三蓄能装置373-B连通,其中,蓄能回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85,第一电磁阀385设置在第三蓄能装置373-B和冷凝器378之间,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冷。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第三蓄能装置373-B、第一电磁阀385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热。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冷凝器378通过冷冻回路与蒸发器379连通,其中,冷冻回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86,第二电磁阀386设置在冷凝器378和蒸发器379之间,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冷或除湿。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蒸发器379、第二电磁阀386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热功能。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蓄能回路和冷冻回路均包括共有管路387,共有管路387设置有节流部件381。当然,蓄能回路和冷冻回路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回路,即未包含共有管路387,如此,可以在蓄能回路设置一个节流部件381,此时节流部件381设置在冷凝器378和第一电磁阀385之间,以及冷冻回路设置一个节流部件381,此时,节流部件381设置在冷凝器378和第二电磁阀386之间,以通过节流部件381实现节流降压的目的。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器300还包括第一风机382,与蒸发器379相对设置,用于带动蒸发器379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第二风机383,与冷凝器378相对设置,用于带动冷凝器378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其中,控制装置310分别与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电性连接,用于实现对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控制,例如可以控制第一风机382的档位和风速等,也可以控制第二风机383的档位和风速等。
此时,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冷或除湿。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散热;以及在散热后的冷媒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换热,以起到制冷或除湿作用。
以及,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蒸发器379、第二电磁阀386、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热功能。其中,冷媒在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加热;以及在加热后的冷媒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以起到制热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冷。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散热,以及再通过散热后的冷媒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第三蓄能装置373-B、第一电磁阀385、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热。其中,从压缩机377流出的冷媒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热,对相变材料蓄热后的冷媒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加热,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
具体来讲,如图11所示,第一风机382采用第一风机电机进行驱动,第二风机383采用第二风机电机进行驱动,且第一风机电机和第二风机电机均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装置310对第一风机电机和第二风机电机进行控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电机3821和第二风机电机的启停以及工作功率,进而实现对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档位和转速进行控制。以及,载流剂泵380采用载流剂泵电机进行驱动,载流剂泵电机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装置310对载流剂泵电机进行控制,控制装置310可以控制载流剂泵电机的启停以及工作功率。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31可以均为对旋风机等。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可以均为对旋风机等。
本说明书提供的空调器300有多种运行方式。空调器300的第一种运行方式为制冷或制热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受电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并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第二电磁阀386进行供电,使得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压缩机377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且第二电磁阀386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导通。当然,还需要对四通阀389进行供电,以使得四通阀389的通道的通断。
如此,在第一种运行方式为制冷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而第一电磁阀385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散热;以及在散热后的冷媒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换热,以起到制冷作用。
以及,在第一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热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而第一电磁阀385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蒸发器379、第二电磁阀386、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加热;以及在加热后的冷媒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以起到制热作用。
第二种运行方式具体为蓄冷或蓄热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并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第一电磁阀进行供电。
如此,在第二种运行方式为蓄冷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而第二电磁阀386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冷。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散热,以及再通过散热后的冷媒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
以及,在第二种运行方式为蓄热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而第二电磁阀386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依次流经四通阀389、第三蓄能装置373-B、第一电磁阀385、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热。其中,从压缩机377流出的冷媒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热,对相变材料蓄热后的冷媒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加热,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
第三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方式或制热和蓄热同时运行方式,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并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二电磁阀386进行供电。
如此,在第三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从而起到制冷作用。以及,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三蓄能装置373-B,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冷。如此,能够实现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
以及,在第三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热和蓄热同时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蒸发器379、第二电磁阀386、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热功能。以及,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依次流经四通阀389、第三蓄能装置373-B、第一电磁阀385、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三蓄能装置373-B进行蓄热。如此,能够实现制热和蓄热同时运行。
第四种运行方式具体为放冷运行方式或放热运行模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磁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载流剂泵380和第一风机382进行供电。
如此,在第四种运行方式为放冷运行模式时,由于载流剂泵380在供电情况下正常工作,会带动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能量与载流剂进行热交换,使得携带了蓄能的载流剂通过载能回路375传输至蒸发器379,再回传至第三蓄能装置373-B,其中,通过载流剂泵380可以使得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能量通过载流剂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相变材料进行换热,以起到放冷作用或放热作用。具体地,若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为蓄冷相变材料,则起到放冷作用;若第三蓄能装置373-B中的相变材料为蓄热相变材料,则起到放热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中,由于空调器300中设置有第三蓄能装置373-B,在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相变材料蓄能之后,可以通过载流剂泵380的载流剂与第三蓄能装置373-B的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使得热交换后的载流剂通过载能回路375传输至蒸发器379,以实现放冷作用或放热作用,还可以实现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以及制热和蓄热同时运行,当然也可以单独实现制冷或制热,使得空调器300具有更多的运行方式,方便用户选择,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第四种类型
对于第四种类型的无线空调器300,包括: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蒸发器379、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控制装置310;其中,压缩机377与第四蓄能装置373-C连通,第四蓄能装置373-C通过放能电路依次与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和冷凝器378连通,冷凝器378与蒸发器378连通,放能电路中设置有三通阀391,压缩机377和三通阀391分别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压缩机377和三通阀391的运行。
具体来讲,无线空调器300可以为制冷空调器或制暖空调器或冷暖空调器,且空调器可以是无线空调器或者有线空调器,本说明书不作具体限制。下面,分别对空调器为制冷空调器以及冷暖空调器为例来进行说明。
1、空调器为制冷空调器。
如图12所示,压缩机377与第四蓄能装置373-C连通,第四蓄能装置373-C通过载能回路375与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和冷凝器378连通,冷凝器378与蒸发器379连通,载能回路375中设置有三通阀391,压缩机377和三通阀391分别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压缩机377和三通阀391的运行。
其中,控制装置310可以控制压缩机377的运行参数以及控制住三通阀391的每个通道的通断等。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设置蓄冷相变材料例如可以是无机PCM、有机PCM和复合PCM等,从而可以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
具体来讲,载能回路375设置有三通阀391,三通阀391设置在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蒸发器379之间,通过三通阀391控制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能量依次流经载能回路375的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和冷凝器378之后,再回传至第四蓄能装置373-C。此时,第四蓄能装置373-C设置有蓄冷相变材料。
具体地,控制装置310可以控制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导通,而第二通道断开,此时,通过启动压缩机377,使得压缩机377的冷媒通过三通阀391流经第四蓄能装置373-C,使得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冷量会流入冷媒中,再依次流经放能管路的三通阀391、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再回到第四蓄能装置373-C;使得携带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的冷量的冷媒在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实现放冷作用,由于此时是通过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压缩机377的冷媒共同制冷,其制冷效率更高,适合在高温或高冷量输出的情况下使用。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压缩机377通过蓄能回路与第四蓄能装置373-C连通,蓄能回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85,第一电磁阀385设置在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冷凝器378之间,如此,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通过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第一电磁阀385、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三通阀391,再回传至压缩机377。其中,冷媒例如可以是R12、R134a、R407c、R410a、R290和R3等。
具体来讲,控制装置310控制压缩机377启动之后,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且控制装置310控制第一电磁阀385导通后,使得冷媒通过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之后,流经第一电磁阀385传输至第四蓄能装置373-C,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冷,此时控制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导通,使得流经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冷媒依次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再回传至压缩机377中。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冷凝器378通过冷冻回路与蒸发器379连通,其中,冷冻回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86,第二电磁阀386设置在冷凝器378和蒸发器379之间,如此,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传至压缩机377。
具体来讲,控制装置310控制压缩机377启动之后,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在流经冷凝器378,且控制装置310控制第二电磁阀386导通后,使得冷媒流经冷凝器378之后流经第二电磁阀386再传输至蒸发器379,冷媒流经蒸发器379之后,再回传至压缩机377。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蓄能回路和冷冻回路均包括共有管路387,共有管路387设置有节流部件381。当然,蓄能回路和冷冻回路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回路,即未包含共有管路387,如此,可以在蓄能回路设置有一个节流部件381,此时,该节流部件381设置在冷凝器378和第四蓄能装置373-C之间;以及在冷冻回路设置一个节流部件381,此时,该节流部件381设置在冷凝器378和蒸发器379之间,以通过节流部件381实现节流降压的目的。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器300还包括第一风机382,与蒸发器379相对设置,用于带动蒸发器379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第二风机383,与冷凝器378相对设置,用于带动冷凝器378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其中,控制装置310分别与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电性连接,用于实现对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控制,例如可以控制第一风机382的档位和风速等,也可以控制第二风机383的档位和风速等。
此时,冷媒从压缩机377中流出后,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以启动制冷作用;以及在换热后的冷媒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冷媒从压缩机377中流出后,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和第四蓄能装置373-C,再通过三通阀391中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再回传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不启动第一风机382,而是直接将冷媒通过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输入到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以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也可以启动第一风机382,使得制冷的同时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
以及,在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导通时,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冷量可以通过冷媒带出后,依次流经载能回路375的三通阀391、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之后,再回传至第四蓄能装置373-C。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驱动电机可以采用三相无刷直流电机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等电机中的任意一种,以及,压缩机377的驱动电机可以采用三相无刷直流电机单相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单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等电机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三通阀391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10,以通过控制装置310控制三通阀391的通道的通断。
具体来讲,第一风机382采用第一风机电机进行驱动,第二风机383采用第二风机电机进行驱动,且第一风机电机和第二风机电机均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装置310对第一风机电机3821和第二风机电机进行控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电机和第二风机电机的启停以及工作功率,进而实现对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档位和转速进行控制。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可以均为对旋风机等。
本说明书提供的空调器300有多种运行方式。空调器300的第一种运行方式为制冷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受电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第二电磁阀386进行供电,如此,使得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压缩机377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且第二电磁阀386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导通。由此可知,在压缩机377正常工作时,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而第一电磁阀385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实现制冷作用;以及在换热后的冷媒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散热。
第二种运行方式具体为蓄冷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第一电磁阀385开关进行供电。
如此,在压缩机377正常工作时,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而第二电磁阀386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三通阀391,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以及再通过换热后的冷媒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冷的作用;也可以不启动第二风机383,直接将流经冷凝器378的冷媒通过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传输至第四蓄能装置373-C,以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冷。
第三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方式,包括:无线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二电磁阀386进行供电。
如此,在压缩机377正常工作时,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三通阀391,再回到压缩机377,以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冷。以及,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从压缩机377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从实现制冷作用,进而能够实现蓄冷和制冷同时运行。
第四种运行方式具体为放冷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三通阀391和第一风机382进行供电。
如此,在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导通时,通过启动压缩机377,使得压缩机377的冷媒通过三通阀391进入到第四蓄能装置373-C,使得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冷量会流入冷媒中,再依次流经放能管路的三通阀391、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再回到第四蓄能装置373-C,其中,在携带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的冷量的冷媒在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实现放冷作用,由于此时是通过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压缩机377的冷媒共同制冷,其制冷效率更高,适合在高温或高冷量输出的情况下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中,由于空调器300中设置有第四蓄能装置373-C,在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相变材料蓄冷之后,可以启动压缩机377,使得压缩机377中的冷媒通过三通阀391进入到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从而使得冷媒携带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蓄冷,再依次流经放能管路的三通阀391、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再回到第四蓄能装置373-C,以实现放冷作用,适合在高温或高冷量输出的情况下使用;还可以实现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使得空调器300具有更多的运行方式,方便用户选择,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2、空调器为冷暖空调器。
如图13所示,压缩机377与第四蓄能装置373-C连通,第四蓄能装置373-C通过载能回路375与蒸发器379连通,冷凝器378与蒸发器379连通,载能回路375中设置有三通阀391,压缩机377和三通阀391分别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压缩机377和三通阀391的运行。
其中,控制装置310在14可以控制压缩机377的运行参数以及控制住三通阀391的每个通道的通断等。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设置相变材料例如可以是无机PCM、有机PCM和复合PCM等,可以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热或蓄冷,本说明书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空调器300还包括四通阀389,四通阀389分别与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蒸发器379和第四蓄能装置373-C连通,且四通阀389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
具体来讲,载能回路375设置有三通阀391,三通阀391设置在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蒸发器379之间,通过三通阀391控制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能量依次流经载能回路375的蒸发器379、四通阀389、压缩机377和冷凝器378之后,再回传至第四蓄能装置373-C。此时,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可以设置蓄冷相变材料或蓄热相变材料。
具体地,控制装置310可以控制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导通,而第二通道断开,此时,会带动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相变材料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传输至蒸发器379,再流经载能回路375的四通阀389、压缩机377和冷凝器378之后,再回传至第四蓄能装置373-C,通过三通阀391可以使得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相变材料流经蒸发器379,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实现放冷。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压缩机377通过蓄能回路与第四蓄能装置373-C连通,其中,蓄能回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85,第一电磁阀385设置在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冷凝器378之间,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第一电磁阀385、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三通阀391,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冷。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三通阀391、第四蓄能装置373-C、第一电磁阀385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热。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冷凝器378通过冷冻回路与蒸发器379连通,其中,冷冻回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86,第二电磁阀386设置在冷凝器378和蒸发器379之间,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冷或除湿。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蒸发器379、第二电磁阀386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热功能。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蓄能回路和冷冻回路均包括共有管路387,共有管路387设置有节流部件381。当然,蓄能回路和冷冻回路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回路,即未包含共有管路387,如此,可以在蓄能回路设置一个节流部件381,此时节流部件381设置在冷凝器378和第一电磁阀385之间,以及冷冻回路设置一个节流部件381,此时,节流部件381设置在冷凝器378和第二电磁阀386之间,以通过节流部件381实现节流降压的目的。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器300还包括第一风机382,与蒸发器379相对设置,用于带动蒸发器379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第二风机383,与冷凝器378相对设置,用于带动冷凝器378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其中,控制装置310分别与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电性连接,用于实现对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控制,例如可以控制第一风机382的档位和风速等,也可以控制第二风机383的档位和风速等。
此时,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冷或除湿。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实现制冷或除湿作用;以及在换热后的冷媒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散。
以及,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蒸发器379、第二电磁阀386、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热功能。其中,冷媒在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加热;以及在加热后的冷媒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以起到制热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三通阀391,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冷。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空调器300处于制热模式),此时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导通,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389、三通阀391、第四蓄能装置373-C、第一电磁阀385、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热。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驱动电机也可以参考上述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驱动电机的具体叙述,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具体来讲,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风机382采用第一风机电机3821进行驱动,第二风机383采用第二风机电机3831进行驱动,且第一风机电机3821和第二风机电机3831均与控制装置31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装置310对第一风机电机3821和第二风机电机3831进行控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电机3821和第二风机电机3831的启停以及工作功率,进而实现对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的档位和转速进行控制。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82和第二风机383可以均为对旋风机等。
本说明书提供的空调器300有多种运行方式。空调器300的第一种运行方式为制冷或制热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受电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第二电磁阀386进行供电,如此,使得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压缩机377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且第二电磁阀386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导通。
如此,在第一种运行方式为制冷运行方式时,此时,使得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压缩机377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且第二电磁阀386在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导通。由此可知,在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时,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而第一电磁阀385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实现制冷作用;以及在换热后的冷媒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散热。
以及,在第一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热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而第一电磁阀385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蒸发器379、第二电磁阀386、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其中,冷媒在流经蒸发器379时,通过第一风机382使得空气流经蒸发器379,对冷媒进行加热;以及在加热后的冷媒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换热,以起到制热作用。
第二种运行方式具体为蓄冷或蓄热运行方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和第一电磁阀385进行供电。
如此,在第二种运行方式为蓄冷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而第二电磁阀386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和第四蓄能装置373-C,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冷。其中,冷媒在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散热,以及再通过散热后的冷媒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冷。
以及,在第二种运行方式为蓄热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以及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导通,如此,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而第二电磁阀386未供电处于断开情况下,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依次流经四通阀389、三通阀391、第四蓄能装置373-C、第一电磁阀385、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热。其中,从压缩机377流出的冷媒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热,对相变材料蓄热后的冷媒流经冷凝器378时,通过第二风机383使得空气流经冷凝器378,对冷媒进行加热,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
第三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方式或制热和蓄热同时运行方式,包括:无线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压缩机377、第一风机382、第二风机383、第一电磁阀385和第二电磁阀386进行供电。
如此,在第三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一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从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二电磁阀386和蒸发器379,再回到压缩机377,从而起到制冷作用。以及,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从而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依次流经四通阀389、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第一电磁阀385、第四蓄能装置373-C和三通阀391,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冷;如此,能够实现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
以及,在第三种运行方式具体为制热和蓄热同时运行方式时,此时压缩机377正常工作且四通阀389处于第二状态,使得冷媒从压缩机377流出后,由于第二电磁阀386导通使得冷媒依次流经冷冻回路的四通阀389、蒸发器379、第二电磁阀386、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制热功能。以及,由于第一电磁阀385导通使得冷媒依次流经蓄能回路的依次流经四通阀389、三通阀391、第四蓄能装置373-C、第一电磁阀385、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压缩机377,从而实现对第四蓄能装置373-C进行蓄热。
第四种运行方式具体为放冷运行方式或放热运行模式,具体包括:接收线圈Lr1接收到无线传输过来的电能后,经无线接收模块311调压后,转换成需求电压提供给三通阀391、第一风机382进行供电。
如此,在第四种运行方式为放冷运行模式时,控制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导通,此时,通过启动压缩机377,使得压缩机377的冷媒通过三通阀391的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流经第四蓄能装置373-C,从而使得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冷量输入到冷媒中,再依次流经三通阀391、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之后,再回传至第四蓄能装置373-C,从而在压缩机377和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放冷。
如此,在第四种运行方式为放热运行模式时,该模式通常用于对冷凝器378进行化霜操作,且在该模式下节流部件381的开度达到最大,使节流作用失效,控制三通阀391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导通,而第三通道断开,此时,通过启动压缩机377,通过启动压缩机377,使得压缩机377的冷媒通过三通阀391流经第四蓄能装置373-C,从而使得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热量输入到冷媒中,再依次流经第一电磁阀385、节流部件381和冷凝器378之后,再通过四通阀389回传至第四蓄能装置373-C,从而在压缩机377和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制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中,由于空调器300中设置有第四蓄能装置373-C,在第四蓄能装置373-C的相变材料蓄能之后,可以启动压缩机377,使得压缩机377中的冷媒通过三通阀391进入到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从而使得冷媒携带第四蓄能装置373-C中的蓄冷,再依次流经放能管路的三通阀391、蒸发器379、压缩机377、冷凝器378、节流部件381和第一电磁阀385,再回到第四蓄能装置373-C,以实现放冷作用或放热作用,还可以实现制冷和蓄冷同时运行,以及制热和蓄热同时运行,当然也可以单独实现制冷或制热,使得空调器300具有更多的运行方式,方便用户选择,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包括:
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储能装置以及无线空调器;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在接入市电时向外无线输电;
所述无线储能装置,包括无线输电模块、与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电性连接的储能模块;其中,在所述无线储能装置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空调器建立通讯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和/或所述无线输电模块用于将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向外无线输电;
所述无线空调器,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或所述无线储能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输电模块,包括:
储能接收线圈、以及与所述储能接收线圈电性连接的无线受电模块,所述无线受电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无线受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接收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对所述储能模块进行充电;
储能发射线圈、以及与所述储能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的无线供电模块,所述无线供电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无线供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并通过所述储能发射线圈向外无线输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储能装置,还包括:
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无线受电模块以及所述无线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接收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以及控制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包括:
桥式整流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接收线圈电性连接;
充电降压电路,所述充电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供电模块,包括:
放电升压电路,所述放电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
桥式逆变电路,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发射线圈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
第一电池包;
第一滤波电容,与所述第一电池包电性连接,以及与所述无线受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无线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输电模块,包括:
收发复用线圈;
变换处理模块,与所述收发复用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变换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收发复用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以对所述储能模块进行充电,或对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并通过所述收发复用线圈向外无线输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储能装置,还包括:
第二充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变换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变换处理模块对所述收发复用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或控制所述变换处理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进行变换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处理模块,包括:
收发复用电路,分别与所述收发复用线圈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收发复用电路用于将所述收发复用线圈无线接收到的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或将所述储能模块释放的电能由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
第二电池包;
充放电调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包以及所述收发复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放电调压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收发复用电路输出的电流进行降压,或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电池包输出的电流进行升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空调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或所述无线储能装置无线传输的电能;
控制装置,用于对所述空调接收线圈接收到的电能进行转换处理,以对所述无线空调器供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用于容置蓄能材料的第一蓄能装置;
喷射驱动装置,装配于所述第一蓄能装置;
分流装置,通过所述喷射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蓄能装置连通,其中,所述喷射驱动装置作用于所述第一蓄能装置时,所述第一蓄能装置向所述分流装置喷射蓄能材料,喷射出的蓄能材料在所述分流装置分散出射以释放热能或冷能;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向所述分流装置喷射蓄能材料的流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热电组件;
第二蓄能装置,设置于所述热电组件的第一区域;
热交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热电组件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蓄能装置与所述热交换装置之间连通有载能回路;
控制装置,与所述热电组件以及所述载能回路的放能驱动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放能驱动件和/或控制对所述热电组件的供电,以使所述热电组件产生的能量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向外释放和/或蓄积至所述第二蓄能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第三蓄能装置;
其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蓄能装置连通,所述第三蓄能装置通过载能电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载能电路中设置有载流剂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载流剂泵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载流剂泵的启停。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第四蓄能装置;
其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四蓄能装置连通,所述第四蓄能装置通过放能电路依次与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放能电路中设置有三通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三通阀的运行。
CN202111235013.3A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空调机组 Pending CN1160149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013.3A CN116014905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空调机组
PCT/CN2022/110225 WO2023065777A1 (zh) 2021-10-22 2022-08-04 空调机组、无线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013.3A CN116014905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4905A true CN116014905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5013.3A Pending CN116014905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49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7068B2 (en) Vehicl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thereof
CN206124684U (zh) 一种太阳能供电的汽车空调系统
CN103486682A (zh) 光伏空调系统
CN216436892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16216102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16203946U (zh) 一种空调器
WO2023185268A1 (zh) 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6014905A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16216101U (zh) 一种空调机组
WO2023065777A1 (zh) 空调机组、无线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14912A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116014911A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03744433U (zh) 光伏空调系统
WO2023065776A1 (zh) 空调机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15216784U (zh) 一种电池冷却与机组一体制冷系统
CN202419811U (zh) 一种机柜嵌套安装式直流空调器
CN216204176U (zh) 一种无线空调器及其控制装置
CN216203945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6204177U (zh) 一种无线空调器及其控制装置
CN21684495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6693841U (zh) 一种蓄能装置及空调器
CN216203944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464706U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CN2163846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464707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