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0511A -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0511A
CN116010511A CN202111235418.7A CN202111235418A CN116010511A CN 116010511 A CN116010511 A CN 116010511A CN 202111235418 A CN202111235418 A CN 202111235418A CN 116010511 A CN116010511 A CN 116010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idence
blockchain
file
request
cer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54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水兵
周涛
蔡文欢
陈东铉
林伟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ew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e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ew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e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54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05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0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0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包括:向存证端推送证据引导请求;获取存证端基于证据引导请求返回的证据存证请求,证据存证请求包括自持方提供的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证据文件和/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机构文件ID;获取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获取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哈希值,对所有证据哈希值进行加密打包处理,形成加密证据包,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ID的加密证据包。该方法可保障证据链的不可篡改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利于证据需求方一次性低成本地获取所有真实无篡改的证据链,提升法律程序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司法鉴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司法证据可以在多个环节造假,使得证据存证公证成为现代公证的一项重要职能。证据存证公证的类别可谓多种多样,除了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视听材料,以及现场情况、行为过程等证据存证公证外,近年来又出现了知识产权证据存证、房地产证据存证和网络证据存证等新内容的证据存证类公证,并且证据存证公证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法律程序中,成为法律程序证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存取证据(存证)一般是通过公证,公证这种方式存在多种弊端:1. 成本高昂,做一个公证平均几千元;2.公证处难以取到互联网侵权或线上广告等根据地域或者根据不同的对象来个性化推送的证据;3.公证的整个取证的时间较长,需要非公证员的第三方操作,最后公证员还要出公证书,整个过程最快也要一周。鉴于公证的上述缺点,再加上其他电子证据的广泛存在和使用,现在出现了一些替代性的取证存证方式。市面证据存证的方式很多,但难以保证某类案件全面的存证。如何保障证据需求方一次性调取所有有用且真实无篡改的证据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解决保障证据需求方一次性调取所有真实无篡改的证据链的问题。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包括:
向存证端推送证据引导请求,证据引导请求包括案件类型、证据清单列表,其中,证据清单列表包括至少一项证据类型以及证据类型来源,证据类型来源包括自持方或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包括公证处、鉴定所、CA机构、仲裁机构以及版权保护中心;
获取存证端基于证据引导请求返回的证据存证请求,证据存证请求包括自持方提供的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证据文件和/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机构文件ID,以及存证端对应的存证方与案件类型对应的身份关系证明;
基于机构文件ID和第三方机构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获取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
基于预设证据存证证明模板,生成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将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返回给存证端;
获取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哈希值,对所有证据哈希值进行加密打包处理,形成加密证据包,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 ID的加密证据包,以实现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账本全网记录加密证据包。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包括:
推送引导请求模块,用于向存证端推送证据引导请求,证据引导请求包括案件类型、证据清单列表,其中,证据清单列表包括至少一项证据类型以及证据类型来源,证据类型来源包括自持方或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包括公证处、鉴定所、CA机构、仲裁机构以及版权保护中心;
获取存证请求模块,用于获取存证端基于证据引导请求返回的证据存证请求,证据存证请求包括自持方提供的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证据文件和/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机构文件ID,以及存证端对应的存证方与案件类型对应的身份关系证明;
获取证据文件模块,用于基于机构文件ID和第三方机构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获取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
生成存证证明模块,用于基于预设证据存证证明模板,生成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将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返回给存证端;
上传加密证据包模块,用于获取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哈希值,对所有证据哈希值进行加密打包处理,形成加密证据包,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ID的加密证据包,以实现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账本全网记录加密证据包。
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
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向存证端推送证据清单列表向客户端引导应基于案件类型准备何种证据文件;并通过第三方机构来直接获取证据文件,可保障证据文件的来源真实性和可靠性;将所有证据文件对应的哈希值保存到区块链上,保障存证端隐私的同时,也保障证据链的不可篡改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利于证据需求方一次性低成本地获取所有真实无篡改的证据链,提升法律程序效率,确保了存证报告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认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司法可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的应用环境中,该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应用在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系统中,该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系统包括存证端和服务器,其中,存证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存证端又称为用户端,是指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存证端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该存证端可安装在但不限于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设备上。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传统的取证方式没法确保证据是真实的。比如,网上存在某产品的侵权产品,对该侵权产品的销量进行一个截图,然后将这个截图作为侵权产品销量的证据。对于这个证据来说,如果是本地截图来造假是非常容易的,用图片编辑软件修改截图的销量数字。对于销量的时间,即使图片本身存在修改时间,但若修改本地计算机时间,则图片的形成的时间就有可能更改,而非真实的时间。
区块链的出现可解决上述证据造假的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直接进行取证和存储,就可确保这证据的真实性,在取得电子证据之后不会被篡改。随着整个社会包括法律机构系统对区块链技术的了解和使用,现在大众对区块链认识比较深,在线法律程序规定中涉及多条关于区块链的证据。很多传统的法律机构也在引入并推广在线庭审、在线立案等。对于区块链的规定就是将原来针对互联网法律机构的规定推广到所有法律机构的在线庭审。区块链技术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互联网法律机构走向所有在线审理的法律机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向存证端推送证据引导请求,证据引导请求包括案件类型、证据清单列表,其中,证据清单列表包括至少一项证据类型以及证据类型来源,证据类型来源包括自持方或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包括公证处、鉴定所、CA机构、仲裁机构以及版权保护中心。
具体地,存证端即为存证方对应的上传证据的端口,可为网页、APP或现有常用登录方式。
证据引导请求是为了便于存证方快速了解自己所要仲裁或者法律程序案件具体属于何类案件的界面引导。比如,可通过层层询问由广义到具体案件的询问,引导存证方清晰地了解自己待处理案件所属的领域,以及该领域案件如需立案,所要必须准备的证据,也即证据清单列表。
证据清单列表可包括立案证据以及补充证据,补充证据是开庭时可提供的证据,用以形成该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链。
证据类型,对于法律程序案件来说证据包括七种法定形式:
1、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法律程序中就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向法律机构所作的陈述。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的一个种类是法律程序证据种类划分中的特色。当事人是法律程序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与法律程序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决定了当事人陈述具有真实与虚假并存的特点。
因此,法律相关人员在运用这一证据时应注意防止将虚假的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对于当事人的陈述应结合案件的其他证据进行审查核实,以确定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这种物品之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书面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从司法实践来看,书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书证的表达方式上来看,有书写的、打印的,也有刻制的等;从书证的载体上来看,有纸张、竹木、布料以及石块等。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常见的有合同、文书、票据、商标图案等等。因此,书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书面文件,但有时也表现为各种物品。书证在法律程序中是普遍被应用的一种证据,在法律程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物证: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是通过其外部特征和自身所体现的属性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它不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物证是法律程序中重要的证据之一。法律程序中常见的物证有:争议的标的物(房屋、物品等);侵权所损害的物体(加工的物品、衣物等);遗留的痕迹(印记、指纹)等等。
4、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和数据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它包括录相带、录音片、传真资料、电影胶卷、微型胶卷、电话录音、雷达扫描资料和电脑贮存数据和资料等。外国法律程序法一般都没有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对待,仅将其归入书证和物证的种类中,法律程序法鉴于其具有独立的特点,将其归为一类独立的证据加以使用。
5、电子数据:电子数据是存储于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包括电子签名、格式化后的硬盘通过恢复取得的信息等等,与传统的录像、录音等视听资料有所区别。
6、证人证言:证人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和法律机构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律机构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专业人员运用其专门知识,对案件证据材料进行分析鉴别,对专门性问题作出意见,以作为法官判断相关证据真伪的参考依据。从性质上来说,鉴定意见与其它证据类型很重要的区别在于:鉴定意见本身是构建在其它证据材料基础上,得出的鉴定人的主观判断。在其它证据类型中,都力求证据材料契合客观案情,尽量与表述人的主观相分离;但在鉴定中,最有价值的反而是鉴定人通过主观知识鉴别证据材料的过程。
自持方即为个人持有方。
本实施例中的存证方可为原告、被告或与案件类型存在厉害关系的人。比如,下列情形由被告承担提供证据证明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则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法律程序,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2)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法律程序,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法律程序,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法律程序,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法律程序,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6)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法律程序,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7) 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法律程序,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8)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法律程序,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S20.获取存证端基于证据引导请求返回的证据存证请求,证据存证请求包括自持方提供的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证据文件和/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机构文件ID,以及存证端对应的存证方与案件类型对应的身份关系证明。
具体地,身份关系证明可以包括由申请人(存证方)的户籍所在地或法人的注册地和申请存证的证据所在地的公证处出具的关系证明等。申请人应在法律程序发生之前向公证处提出申请,同时还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身份证明。法人单位须提交法人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公民须提交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代理人代为申请的,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明等。一般情况下,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也不能作为证据提供方。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第一证据文件为存证方自行搜集或持有的证据文件。
机构文件ID是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机构文件(权威性文件)对应的文件ID,用以区别该机构文件。比如,公证书、版权证明等。
S30.基于机构文件ID和第三方机构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获取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
具体地,第二证据文件也即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具有权威公认性质的机构文件。
S40.基于预设证据存证证明模板,生成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将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返回给存证端。
具体地,存证证明是由该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系统出具的,多方均认可的证明证据已在该系统存证的认证书。存证证明模板是生成每一存证证明的基础模板,相当于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系统出具的电子证书。
S50.获取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哈希值,对所有证据哈希值进行加密打包处理,形成加密证据包,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ID的加密证据包,以实现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账本全网记录加密证据包。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可保证存证方的隐私,不存储存证方提供的明文证据,而是仅获取明文证据对应的哈希值,并将该哈希值结合时间存储到区块链上,用以后续基于存证方自己提供的证据和该证据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哈希值进行比对。当两者比对匹配成功时,方可说明存证方提供的证据为真实未经篡改可信的。
该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只有唯一的数据传输节点可传输数据,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因本实施例实现了证据文件对应的哈希值的全网存证,任一节点对应的数据经篡改,也不能实现全网篡改。并且由区块链本身的属性可知,即使任一节点的数据经篡改,后续区块链也会实现自我修复。
优选地,在步骤S50之后,即在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ID加密证据包之后,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041.若证据完备性为缺失,且距离举证期限小于预设时间,则给存证端和/或第三方机构发送证据准备警示信息。
具体地,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比如一周或三天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准备警示信息为提醒相关证据出具方及时准备相关证据,避免超时而造成法律机构不接收的信息。
法律机构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通知书上载明提交证据的时间及逾期提交的法律后果。如果由法律机构指定的,普通程序的案件举证期限不得少于30日,简易程序的案件,法律机构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举证期限,不受30日的限制。当事人也可以协商确定的期限,并经法律机构认可。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律机构申请延期举证,经法律机构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法律机构决定。
另外,对下列情形的证据,虽然超过举证期限提供,但法律机构仍将证据纳入审理范畴:(1)一审中的新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律机构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2)二审中的新证据: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法律机构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律机构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3)再审中的新证据: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法律机构将该证据纳入审理范畴。(4)视为新证据:当事人经法律机构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通过向存证端推送证据清单列表向客户端引导应基于案件类型准备何种证据文件;并通过第三方机构来直接获取证据文件,可保障证据文件的来源真实性和可靠性;将所有证据文件对应的哈希值保存到区块链上,保障存证端隐私的同时,也保障证据链的不可篡改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利于证据需求方一次性低成本地获取所有真实无篡改的证据链,提升法律程序效率,确保了存证报告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认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司法可究。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证据存证请求还包括提出诉求人基本信息和提出诉求事由。如图3所示,在步骤S30之后,即在获取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之后,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基于第一证据文件和/或第二证据文件、提出诉求人基本信息和提出诉求事由,以及案件类型对应预设的提出诉求书模板或仲裁书模板,生成案件类型对应的提出诉求状或仲裁申请书。
具体地,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律机构提出诉求应提交下列材料(提出诉求人基本信息):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法律程序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提出诉求状是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或原告向法律机构提出的指控被告的书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法律机构提出诉求,应当递交提出诉求状。
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交的要求进行仲裁审理的书面文件。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其内容应包括: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务及工作单位,申请人的要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S302.将提出诉求状或仲裁申请书发送给法律机构或仲裁机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系统还可关联法律机构或仲裁机构,便于实现线上认证或线上办案。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步骤S50之后,即在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ID的加密证据包之后,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011.获取定时任务,以定期监控法律机构和仲裁机构对于每一案件类型所需的当前证据要素列表。
具体地,当前证据要素列表为某一类案件类型立案时需要的最基本的证据列表。
本实施例可定期监控不同案件对于基本证据类型的要求,以使存证人可灵活及时准备证据文件,提高本系统的应用灵活性和及时更新性。
比如,对于金融类型案件立案,需要如下证据文件,以构成当前证据要素列表:
金融机构应提交加盖法人公章的下列材料: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
(四)业务许可证明材料;
(五)担保能力证明材料;
(六)分支机构设置情况证明材料;
(七)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证明材料。
S5012.若存在某个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要素列表存在更新项,则基于更新项,同步更新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清单列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证据存证证明包括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文件ID。如图5所示,在步骤S50之后,即在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ID的加密证据包之后,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021.获取授权端发送的证据验证请求,证据验证请求包括存证证明ID、至少一组待验证证据ID和对应的待验证证据文件。
具体地,授权端为经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系统授权可获取证据文件的机构,比如法律机构和仲裁机构等。
待验证证据ID为授权端提供的待验证真实性的证据文件对应的唯一编码。
S5022.基于存证证明数据库检索存证证明ID,获取检索结果。
S5023.若检索结果为存在证据,则基于机构文件ID,从区块链上获取对应的加密证据包。
S5024.解密加密证据包,获取待验证证据ID对应的证据哈希值作为目标哈希值。
S5025.获取待验证证据文件对应的待验证哈希值,将目标哈希值和待验证哈希值进行匹配,获取匹配结果。
S5026.若匹配结果为匹配,则给授权端返回证据确认并真实的提示。
具体地,本实施例可匹配授权端提供的待验证证据文件对应的哈希值,和该文件在区块链上保存的哈希值进行匹配,只有两者相同时,说明授权端提供的待验证文件为真实未篡改文件。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存证端包括存证端ID,证据存证证明包括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文件ID。如图6所示,在步骤S50之后,即在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ID的加密证据包之后,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031.获取授权端发送的信用评估请求,信用评估请求包括存证端ID、存证证明ID和至少一个伪证文件ID。
具体地,信用评估请求是授权端事后确认存证方向区块链提供的证据为伪证,向本系统请求降低存证方信用的请求。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关联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给提供伪证的存证方降低信用值。目的是保证存证方向本系统以及区块链提供真实的证据文件进行存证。
S5032.基于所有伪证文件ID的数量和所有证据文件ID的数量的占比,给存证端ID对应的存证方重新评估信用值,获得更新信用值。
S5033.将更新信用值发送给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01.获取备案端发送的合同备案请求,合同备案请求包括机构ID、合同相对人ID和电子合同ID。
具体地,合同备案请求是合同发起机构向本系统申请备案电子合同的请求,比如P2P网贷机构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各方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对网贷平台使用的电子合同做出了规范性要求。在颁布的网贷备案管理办法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对网贷平台电子合同及业务数据存证合规性的要求。对P2P网贷行业来说,落定权责,完成电子合同备案,实现合同存证,也成了P2P平台迎接监管的一项硬性要求。
S002.向合同相对人ID对应的合同相对端发送合同确认请求。若合同相对端返回合同确认信息,合同确认信息包括电子合同ID对应的电子合同,则基于预设备案存证模板,生成合同备案证明和备案证明ID。
具体地,合同备案证明是用以证明该备案证明ID对应的电子合同在本系统已备案的电子证明。
本实施例中,由合同相对端上传电子合同,用以保证上传的电子合同是经合同相对端确认过的合同。
S003.将合同备案证明和备案证明ID返回给备案端和合同相对端。
S004.将电子合同打包并加密,形成加密合同包,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加密合同包,以实现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账本全网记录加密合同包。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通过向存证端推送证据清单列表向客户端引导应基于案件类型准备何种证据文件;并通过第三方机构来直接获取证据文件,可保障证据文件的来源真实性和可靠性;将所有证据文件对应的哈希值保存到区块链上,保障存证端隐私的同时,也保障证据链的不可篡改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利于证据需求方一次性低成本地获取所有真实无篡改的证据链,提升法律程序效率,确保了存证报告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认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司法可究。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该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一一对应。如图8 所示,该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包括推送引导请求模块10、获取存证请求模块20、获取证据文件模块30、生成存证证明模块40和上传加密证据包模块50。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推送引导请求模块10,用于向存证端推送证据引导请求,证据引导请求包括案件类型、证据清单列表,其中,证据清单列表包括至少一项证据类型以及证据类型来源,证据类型来源包括自持方或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包括公证处、鉴定所、CA机构、仲裁机构以及版权保护中心。
获取存证请求模块20,用于获取存证端基于证据引导请求返回的证据存证请求,证据存证请求包括自持方提供的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证据文件和/ 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机构文件ID,以及存证端对应的存证方与案件类型对应的身份关系证明。
获取证据文件模块30,用于基于机构文件ID和第三方机构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获取与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
生成存证证明模块40,用于基于预设证据存证证明模板,生成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将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返回给存证端。
上传加密证据包模块50,用于获取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哈希值,对所有证据哈希值进行加密打包处理,形成加密证据包,通过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存证证明ID的加密证据包,以实现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账本全网记录加密证据包。
关于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相关的数据。该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例如图2所示S10至步骤S50。或者,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的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8所示模块10至模块50的功能。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例如图2所示S10至步骤S50。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装置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8所示模块10至模块50的功能。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存证端推送证据引导请求,所述证据引导请求包括案件类型、证据清单列表,其中,所述证据清单列表包括至少一项证据类型以及证据类型来源,所述证据类型来源包括自持方或第三方机构,所述第三方机构包括公证处、鉴定所、CA机构、仲裁机构以及版权保护中心;
获取存证端基于所述证据引导请求返回的证据存证请求,所述证据存证请求包括所述自持方提供的与所述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证据文件和/或所述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机构文件ID,以及所述存证端对应的存证方与所述案件类型对应的身份关系证明;
基于所述机构文件ID和所述第三方机构在所述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获取与所述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
基于预设证据存证证明模板,生成所述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将所述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返回给所述存证端;
获取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哈希值,对所有所述证据哈希值进行加密打包处理,形成加密证据包,通过所述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所述存证证明ID的所述加密证据包,以实现所述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账本全网记录所述加密证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证据存证请求还包括提出诉求人基本信息和提出诉求事由;
在所述获取与所述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证据文件和/或第二证据文件、所述提出诉求人基本信息和提出诉求事由,以及所述案件类型对应预设的提出诉求书模板或仲裁书模板,生成所述案件类型对应的提出诉求状或仲裁申请书;
将所述提出诉求状或仲裁申请书发送给法律机构或仲裁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所述存证证明ID的所述加密证据包之后,还包括:
获取定时任务,以定期监控法律机构和仲裁机构对于每一案件类型所需的当前证据要素列表;
若存在某个案件类型对应的所述证据要素列表存在更新项,则基于所述更新项,同步更新所述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清单列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证据存证证明包括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文件ID;
在所述通过所述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所述存证证明ID的所述加密证据包之后,还包括:
获取授权端发送的证据验证请求,所述证据验证请求包括存证证明ID、至少一组待验证证据ID和对应的待验证证据文件;
基于存证证明数据库检索所述存证证明ID,获取检索结果;
若所述检索结果为存在证据,则基于所述机构文件ID,从所述区块链上获取对应的所述加密证据包;
解密所述加密证据包,获取所述待验证证据ID对应的证据哈希值作为目标哈希值;
获取所述待验证证据文件对应的待验证哈希值,将所述目标哈希值和所述待验证哈希值进行匹配,获取匹配结果;
若所述匹配结果为匹配,则给所述授权端返回证据确认并真实的提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证端包括存证端ID;所述证据存证证明包括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文件ID;
在所述通过所述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所述存证证明ID的所述加密证据包之后,还包括:
获取授权端发送的信用评估请求,所述信用评估请求包括存证端ID、存证证明ID和至少一个伪证文件ID;
基于所有所述伪证文件ID的数量和所有所述证据文件ID的数量的占比,给所述存证端ID对应的存证方重新评估信用值,获得更新信用值;
将所述更新信用值发送给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证据存证请求还包括举证期限和证据完备性;
在所述通过所述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所述存证证明ID所述加密证据包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证据完备性为缺失,且距离所述举证期限小于预设时间,则给所述存证端和/或所述第三方机构发送证据准备警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备案端发送的合同备案请求,所述合同备案请求包括机构ID、合同相对人ID和电子合同ID;
向所述合同相对人ID对应的合同相对端发送合同确认请求;若所述合同相对端返回合同确认信息,所述合同确认信息包括所述电子合同ID对应的电子合同,则基于预设备案存证模板,生成合同备案证明和备案证明ID;
将所述合同备案证明和备案证明ID返回给所述备案端和所述合同相对端;
将所述电子合同打包并加密,形成加密合同包,通过所述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所述加密合同包,以实现所述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账本全网记录所述加密合同包。
8.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送引导请求模块,用于向存证端推送证据引导请求,所述证据引导请求包括案件类型、证据清单列表,其中,所述证据清单列表包括至少一项证据类型以及证据类型来源,所述证据类型来源包括自持方或第三方机构,所述第三方机构包括公证处、鉴定所、CA机构、仲裁机构以及版权保护中心;
获取存证请求模块,用于获取存证端基于所述证据引导请求返回的证据存证请求,所述证据存证请求包括所述自持方提供的与所述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证据文件和/或所述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机构文件ID,以及所述存证端对应的存证方与所述案件类型对应的身份关系证明;
获取证据文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机构文件ID和所述第三方机构在所述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获取与所述证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证据文件;
生成存证证明模块,用于基于预设证据存证证明模板,生成所述案件类型对应的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将所述证据存证证明和存证证明ID返回给所述存证端;
上传加密证据包模块,用于获取每一证据文件对应的证据哈希值,对所有所述证据哈希值进行加密打包处理,形成加密证据包,通过所述区块链的指定数据传输节点上传携带所述存证证明ID的所述加密证据包,以实现所述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账本全网记录所述加密证据包。
9.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
CN202111235418.7A 2021-10-22 2021-10-22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0105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418.7A CN116010511A (zh) 2021-10-22 2021-10-22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418.7A CN116010511A (zh) 2021-10-22 2021-10-22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0511A true CN116010511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5418.7A Pending CN116010511A (zh) 2021-10-22 2021-10-22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05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4739A (zh) * 2024-01-16 2024-02-27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证据数据的存证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4739A (zh) * 2024-01-16 2024-02-27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证据数据的存证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uy et al. A survey 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doption for revolutionary innovation
WO2020108046A1 (zh) 一种跨区块链的交互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298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managing and monetizing creative works using blockchain
TWI614636B (zh) 基於數位簽章代碼的內容驗證方法
WO2016128567A1 (en) Digital identity
US20140279611A1 (en) High assurance federated attribute management
KR20200067282A (ko) 증명서 간편 제출 서비스 지원 시스템 및 지원 방법
CN111127187A (zh)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子合同订单质押贷款方法及设备
US11663595B1 (en) Blockchain transactional identity verification
Sater Blockchain and the european union's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A chance to harmonize international data flows
CN112561529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理财产品销售系统及方法
CN116010511A (zh)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2288522B1 (ko) 디지털 콘텐츠 인증 정보 제공을 통한 디지털 콘텐츠 거래 촉진 시스템
Hadfield Delivering Legality on the Internet: Developing Principles for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Commercial Law
US9495659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a form identification number
Richards The Utah digital signature act as model legisl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Brown Coded Copyright?: How Copyright Enforcement, Remuneration, and Verification Terms in Blockchain-Enhanced Contract Models for Online Art Sales Compare to Their Traditional Counterparts
US20200403775A1 (en) Universal electronic document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blockchain
Bier Integrating Integrity: Confronting Data Harms in the Administrative Age
Mainelli et al. The missing links in the chains? mutual distributed ledger (aka blockchain) standards
US202304015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and association of multi-platform accounts
Rahman Prevention of E-Commerce Fraud in Bangladesh: A Critical Study on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Johns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Securing 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YADAV Relevance of electronics evidence
Berto Blockchain records: is the evidence admissible? A challenge for European Member St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