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3874A - 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3874A
CN116003874A CN202210161867.XA CN202210161867A CN116003874A CN 116003874 A CN116003874 A CN 116003874A CN 202210161867 A CN202210161867 A CN 202210161867A CN 116003874 A CN116003874 A CN 116003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nylon
treatment
liquid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18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德超
庄荣仁
黄章鉴
翁梓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 Ya Plast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n Ya Plast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01390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79778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11026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202330754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 Ya Plast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an Ya Plast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003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38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聚酯、尼龙及的染料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含有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步骤b:对废弃织物进行包括酸处理的第一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一液状物及第一固状物。第一阶段处理包括借由混有氧化剂的酸液进行酸处理。第一固状物包含回收的聚酯,且/或第一液状物包括回收的尼龙或降解的尼龙。

Description

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织物或尼龙纤维织物在市面上或生活中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举例而言,聚酯纤维可以与尼龙纤维共织,再借由纺织工业或成衣工业中常用的方式,以造成各式各样的帽、衣、裤、裙、袜等织物。因此,如何针对这些共织物中的聚酯及/或尼龙进行回收及/或处理含有聚酯的废弃物,实已成目前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可以降低酸液的整体使用量且/或提升聚酯及/或尼龙的回收量或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含有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步骤b:对废弃织物进行包括酸处理的第一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一液状物及第一固状物。第一阶段处理包括借由混有氧化剂的酸液进行酸处理。第一固状物包含回收的聚酯,且/或第一液状物包括回收的尼龙或降解的尼龙。
本发明发现在酸性环境下,能提升氧化剂的脱色功能,包括染料从纤维中物理移出,以及去除发色团,提高回收纤维的色相质量,以提升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
基于上述,借由上述步骤,本发明的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酸液的整体使用量且/或提升尼龙及/或聚酯的回收量或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为了说明而非限制,阐述揭示特定细节的示例性实施例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各种原理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一般技术者将显而易见的是,得益于本揭示案,可在脱离本文所揭示特定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实践本发明。此外,可省略对熟知装置、方法及材料的描述以免模糊对本发明的各种原理的描述。
范围在本文中可表达为自“约”一个特定值至“约”另一特定值,其亦可以直接表示为一个特定值及/或至另一特定值。在表达所述范围时,另一实施例包括自该一个特定值及/或至另一特定值。类似地,当借由使用先行词“约”将值表达为近似值时,将理解,该特定值形成另一实施例。将进一步理解,每一范围的端点显然与另一端点相关或与另一端点无关。
在本文中,非限定的术语(如:可能、可以、例如或其他类似用语)为非必要或可选择性的实施、包含、添加或存在。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术语(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应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背景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解释,除非在此明确这样定义。
[回收物]
提供含有聚酯(polyester)、尼龙(Nylon)及染料的回收物。
在一实施例中,回收物的取得方式例如包含:收集含尼龙及聚酯的各类型回收物或废弃物;可以依据前述回收物的种类、颜色及/或曾被使用的用途,进行对应的分类。前述的回收物例如可以包括衣物,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一般正规的衣物标签上会注明其所使用的纤维成分。
在一实施例中,含有尼龙及聚酯的回收物可以进一步地进行以下其中之一的前处理(即,进行后续处理前的处理;本质上仍为回收物):去除回收物上的对象(如:夹件、扣件、饰物、标签及/或其他明显非含有尼龙或聚酯的物);对回收物进行初步的清洁(如:对污渍进行水洗、甩落杂质等,但不限);借由物理性的方式(如:剪、裁、割或切,但不限)降低回收物的单一尺寸;及/或,对回收物进行干燥。
在一实施例中,回收物的取得方式也可以例如包含:通过直接购买处理过的含有尼龙及聚酯的回收物(如:回收旧衣,但不限)。
需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术语“尼龙”包含一般常被称为尼龙的聚合物,诸如:尼龙66(Nylon 66)、尼龙6(Nylon 6)、尼龙510(Nylon 510)、尼龙1,6(Nylon1,6)、其他包括聚酰胺官能基且相似于前述聚合物的类似聚合物、上述的共聚物或上述的共织物。
需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术语“聚酯”包含一般常被称为聚酯的聚合物,特别是指芳香族聚酯,并且此处特别指源自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PTA)及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的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另外,本文中的聚酯也可以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此外,也可以使用共聚物,其特别指的是可通过使用两种以上的二羧酸及/或两种以上的二醇成分得到的共聚物。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织物的染料大多为有机染料。举例而言,偶氮染料(如:单偶氮染料(monoazo dyes)或双偶氮染料(disazo dyes))常用于尼龙或聚酯的染色。有机染料在聚合物上的附着性通常较好。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未限定有机染料的种类。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织物的染料不包含无机染料。无机染料大多含有重金属元素,可能较为容易引起人体的过敏或不适。
[第一阶段处理]
对前述的回收物进行第一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一液状物及第一固状物。
需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术语“液状物”并不限于该物须完全为液态。举例而言,“液状物”可以包括液体;以及悬浮于该液体中或悬浮于该液体上的悬浮物。前述悬浮物的粒径可以小于或等于1毫米(millimeter;mm);或是,以ASTM E11-01的标准而言,前述悬浮物可以通过筛目数(mesh)为18或更大数值的筛网。又举例而言,“液状物”可以包括高分子溶液(polymer colloid)或其他类似的胶体(colloid)。
需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术语“固状物”并不限于该物须完全为固态。举例而言,“固状物”可以包括固体;以及附着该固体上或借由毛细现象而位于两个该固体之间的液体。该“固状物”可以借由适当的方式干燥(如:加热干燥及/或减压干燥),以获得几乎无液体的该固体。以该“固状物”的总重量计,干燥后的该固体的重量可以为约80%或以上;较佳为约90%或以上;更佳为约95%或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处理可以包括将回收物浸入酸液中(可被称为:酸洗或酸处理)。举例而言,可以将前述的回收物浸入混有氧化剂的酸液中;或是,将前述的回收物浸入酸液中,然后,再将氧化剂混入其内。之后,可以借由适当的方式(如:以筛网过滤;但不限)以将第一液状物及第一固状物彼此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阶段处理中,回收物与混有氧化剂的酸液的重量比(即:回收物的重量:混有氧化剂的酸液的重量)可以约为1:8~1:30。较佳地,在第一阶段处理中,回收物与混有氧化剂的酸液的重量比可以约为1:10~1:15。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可以将回收物浸入混有氧化剂的酸液中加热至约80℃~150℃。较佳地,可以加热至约90℃~140℃,以高于聚酯的玻璃转化温度下进行。若加热的温度过低(如:小于80℃),则可能会因为反应过慢,而使产能利用率不佳。若加热的温度过高(如:大于150℃),则可能使有机染料分解或脱色的效果不佳(如:过多的氧化剂产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且/或可能有工安的疑虑。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可以将回收物浸入混有氧化剂的酸液中搅拌及/或静置约1小时以上。较佳地,搅拌及/或静置约1小时至9小时。更佳地,搅拌及/或静置约2小时以上。又更佳地,搅拌及/或静置约2小时至8小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可以将回收物浸入混有氧化剂的酸液中加热(加热温度可以如前所述);并且,于加热的过程中予以搅拌及/或静置(搅拌及/或静置时间可以如前所述)。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借由有机酸的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若使用硝酸、盐酸或硫酸,则容易对酸处理槽(如:酸洗槽;但不限)或其他可能的金属制具(如:不锈钢制具;但不限)造成损坏。硝酸与氧化剂的混合容易造成工安上的危害。盐酸加热后(如:80℃以上)容易产生氯化氢气体。硫酸可能会造成其他非尼龙的纤维(如:聚酯纤维)溶解,而造成液状物及固状物之间的分离性降低。氢氟酸较容易造成工安上的危害。草酸的水溶性较低(如:约14.3g/100ml@25℃),故较难于室温配制成高浓度水溶液以溶解尼龙。磷酸对尼龙溶解度不佳。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借由脂肪酸(fatty acid)的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芳香酸(aromatic acid)(如:苯甲酸;但不限)的水溶性较低,故较难于室温配制成高浓度水溶液以溶解尼龙。并且,相较于尼龙,其他非尼龙的纤维(如:聚酯纤维或其他包含芳香基的聚合物)可能更难被脂肪酸溶解。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借由直链脂肪酸(straight chain fatty acid)的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以具有相同碳数的脂肪酸进行比较,相较于具有支链(sidechain)的脂肪酸,直链脂肪酸大多可以具有较佳的水溶性。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借由碳数为3以下的直链脂肪酸(straight chain fattyacid)的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碳数为3以下的直链脂肪酸可以具有较佳的水溶性。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借由甲酸(即,蚁酸;可由蚂蚁、蜜蜂等膜翅目昆虫所分泌)或乙酸(即,醋酸;可由醋酸菌所产生)的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甲酸及乙酸为自然界可见的生物酸,在应用及/或处理(如:废液处理,但不限)上较为生态环境友好(eco-friendly)。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借由甲酸的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相较于乙酸,甲酸更容易将尼龙溶解。
在一实施例中,在混有氧化剂的酸液中,以混有氧化剂的酸液的整体计,酸的浓度约为20wt%(重量百分比)~95wt%。较佳地,以混有氧化剂的酸液的整体计,酸的浓度约为30wt%~90wt%。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中,所使用的氧化剂为无机氧化剂。无机氧化剂可以包括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氯酸盐(如:氯酸钠或氯酸钙)、次氯酸盐(hypochlorite)(如:次氯酸钙(calcium hypochlorite)或次氯酸钠(sodiumhypochlorite))、高氯酸盐、臭氧、硝酸、硝酸盐、过硼酸盐(如:过硼酸钠)、高锰酸盐(permanganate)(如: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重铬酸盐(如:重铬酸钠)或上述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中,所使用的无机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次氯酸盐或臭氧。过氧化氢的还原产物通常为水、氧气或氢氧根(hydroxide)。次氯酸盐还原产物通常可为氯离子。臭氧还原产物通常可为氧气。过氧化氢、次氯酸盐或臭氧在应用及/或处理(如:废液或废气处理,但不限)上较为生态环境友好。
在一实施例中,氧化剂在酸性环境下,具有适于将有机染料氧化,而可使之分解或脱色。因此,含有氧化剂的酸液对于含有染料的聚酯-尼龙混纺织物,可以兼具分离与脱色的效果。也就是说,相较于“先以不含氧化剂的溶剂溶解或降解尼龙,然后,于将聚酯-尼龙分离之后,才移除染料进行除色(如:使用氧化剂)”的方式,本实施例或类似实施例的方式更可以提高聚酯与尼龙的回收质量,而可以提升其回收利用价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混有氧化剂的酸液中,以混有氧化剂的酸液的整体计,氧化剂的浓度约为0.5wt%~10wt%。较佳地,以混有氧化剂的酸液的整体计,氧化剂的浓度约为1wt%~8wt%。若氧化剂的浓度过低(如:小于0.5wt%),则可能使有机染料分解或脱色的效果不佳。若氧化剂的浓度过高(如:大于10wt%),则可能会有工安的疑虑。
在一实施例中,氧化剂可以使有机染料被分解,而使其(即:分解后的有机染料)不具有原本的颜色(即:退色)。
在一实施例中,氧化剂可以使有机染料的部分官能基被改变,而使其(即:结构改变后的有机染料)较容易地自其他聚合物(如:聚酯或尼龙)上脱离(即:脱色)。
在一实施例中,借由氧化剂的处理,分解后或结构改变后的有机染料可能较容易溶解于溶剂中。举例而言,分解后或结构改变后的有机染料可能较容易溶解于水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状物可以包括其他非尼龙的聚合物(如:聚酯)。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排除第一固状物中还包括少量的尼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液状物可以包括酸液及溶于该酸液中的尼龙/降解的尼龙、尼龙悬浮物或降解的尼龙悬浮物。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排除第一液状物中还包括少量的非尼龙的聚合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液状物可能不含有氧化剂。举例而言,双氧水加热后可能被分解为水及氧气。又举例而言,未与染料反应的双氧水于加热后可能被分解为水及氧气。
在一实施例中,以前述回收物中的总尼龙量计,第一液状物中的尼龙量约为75wt%~90wt%,且第一固状物中的尼龙量对应地约为25wt%~10wt%。
在一实施例中,借由前述混有氧化剂的酸液,可以提升尼龙及/或聚酯的回收量或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回收的聚酯的颜色可以接近白色。依据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CIE)所制定的色度坐标图(CIE1931color space)来表示,若含有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回收物的颜色亮度(即,L*值)约为20,则借由上述的方式回收的聚酯的颜色亮度可以约为75以上,a*值可以约为-4~+4,且b*值可以约为-8~+8。
在一实施例中,借由白度的提升,可以提升回收物(如:回收的尼龙及/或回收的聚酯)的利用价值。
[第二阶段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前述的第一液状物进行第二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二液状物及第二固状物。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阶段处理可以包括稀释。举例而言,可以将前述第一阶段处理中,酸处理所使用的溶剂(solvent)(如:水)加入第一液状物中,然后,可以借由适当的方式(如:以筛网过滤或静置分离;但不限)以将第二液状物及第二固状物彼此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阶段处理的方式可以还包括将前述溶剂加入前述的第一液状物之后,将溶液降温(如:降温至室温(约25℃);或是,降温至室温以下及冰点以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阶段处理的方式可以还包括将前述溶剂加入前述的第一液状物之后,将溶液搅拌及/或静置(如:搅拌3分钟及静置30分钟以上;或是,搅拌5分钟及静置60分钟以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处理可以包括借由含有氧化剂及20wt%~95wt%甲酸的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且第二阶段处理可以包括将水加入前述的加入第一液状物中,以使溶液中的甲酸浓度降至约20wt%以下。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状物可以包括尼龙。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液状物可以包括酸液及溶于该酸液中的尼龙/降解的尼龙、尼龙悬浮物或降解的尼龙悬浮物。第二液状物中酸性物质的浓度小于第一液状物中酸性物质的浓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液状物可能不含有氧化剂。
[第三阶段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前述的第一固状物进行第三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三液状物及第三固状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阶段处理可以包括酸处理。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方式可以相似于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方式。举例而言,可以将前述的第一固状物浸入酸液中,然后,可以借由适当的方式(如:以筛网过滤;但不限)以将第三液状物及第三固状物彼此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可以将的第一固状物浸入酸液中加热(如:加热至约70±5℃~100±5℃),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可以将的第一固状物浸入酸液中搅拌及/或静置(如:搅拌及/或静置30分钟以上;或是,搅拌及/或静置60分钟以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所使用的溶质及溶剂可以相同或相似于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所使用的溶质及溶剂。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的酸液浓度不同于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的酸液浓度;且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的酸液浓度不同于第二液状物的酸浓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的酸液浓度小于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的酸液浓度;且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的酸液浓度大于第二液状物的酸浓度。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中,所使用的溶液中的氧化剂浓度可以小于0.5wt%。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所使用的溶液可以不含有氧化剂。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先将99wt%的甲酸水溶液与浓度约20%以下的回收甲酸水溶液混合,然后,前述的混合液可以做为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的酸液。如此一来,可以降低甲酸的整体使用量。在一实施例中,在前述的混合液中,甲酸的浓度可以大于80wt%。如此一来,可以对尼龙有较佳的溶解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回收甲酸水溶液可以包括借由进行第二阶段处理后所获得的第二液状物(包括:本次处理循环中所获得的第二液状物;及/或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多次下,先前的处理循环中所获得的第二液状物);且/或,借由先前的处理循环中所进行的第四阶段处理(详述如后)后所获得的第四液状物(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多次下)。如此一来,可以降低甲酸的整体使用量,且在回收的甲酸水溶液(如:第二液状物及/或第四液状物)中溶于该酸液中的尼龙/降解的尼龙、尼龙悬浮物或降解的尼龙悬浮物可继续进行后续的回收,而可以提升尼龙的回收量。
举例而言,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含有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步骤b:对废弃织物进行包括酸处理的第一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一液状物及第一固状物。步骤c:对第一液状物进行第二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二液状物及第二固状物。步骤d:对第一固状物进行第三阶段处理,以至少获得第三液状物。在多次的处理过程中,步骤a、步骤b及步骤d可以执行N次,其中N大于或等于1;步骤c执行M次,其中M小于或等于N;且第N次的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包括借由第M次的第二液状物进行酸处理。
又举例而言,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含有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步骤b:对废弃织物进行包括酸处理的第一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一液状物及第一固状物。步骤c:对第一液状物进行第二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二液状物及第二固状物。步骤d:对第一固状物进行第三阶段处理,以至少获得第三液状物。步骤e:对第三液状物进行第四阶段处理(详述如后),以获得第四液状物及第四固状物。在多次的处理过程中,步骤a、步骤b、步骤d及步骤e可以执行N次,其中N大于或等于2;第N次的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包括借由第P次的第四液状物进行酸处理,其中P小于N。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固状物可以包括其他非尼龙的聚合物(如:聚酯)。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排除第三固状物中还包括极少量的尼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固状物中尼龙的比例(可为尼龙占第三固状物整体的重量比)小于第一固状物中尼龙的比例(可为尼龙占第一固状物整体的重量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固状物中聚酯的比例(可为聚酯占第三固状物整体的重量比)大于第一固状物中聚酯的比例(可为聚酯占第一固状物整体的重量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液状物可以包括酸液及溶于该酸液中的尼龙/降解的尼龙、尼龙悬浮物或降解的尼龙悬浮物。
在一实施例中,以前述第一固状物中的总尼龙量计,第三液状物中的尼龙量可以约为90wt%或以上;或是更为95wt%或以上。也就是说,借由两阶段的酸处理(即,第一阶段处理中的酸处理及第三阶段处理中的酸处理),前述回收物中的尼龙几乎已可被溶解或降解而于后续的步骤中分离。
[第四阶段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前述的第三液状物进行第四阶段处理,以获得第四固状物及第四液状物。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阶段处理可以包括稀释。举例而言,可以将前述第一阶段处理或前述第三阶段处理中,酸处理所使用的溶剂(solvent)加入第三液状物中,然后,可以借由适当的方式(如:以筛网过滤或静置分离;但不限)以将第四液状物及第四固状物彼此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阶段处理的方式可以还包括将前述溶剂加入前述的第三液状物之后,将溶液降温(如:降温至室温(约25℃);或是,降温至室温以下及冰点以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阶段处理的方式可以还包括将前述溶剂加入前述的第三液状物之后,将溶液搅拌及/或静置(如:搅拌3分钟及静置30分钟以上;或是,搅拌5分钟及静置60分钟以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处理可以包括借由含有氧化剂及20wt%~95wt%甲酸的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第三阶段处理可以包括借由两阶段不同浓度的甲酸水溶液进行第三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且第四阶段处理可以包括将水加入前述的加入第三液状物中,以使溶液中的甲酸浓度降至约20%以下。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固状物可以包括尼龙。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液状物可以包括酸液及溶于该酸液中的尼龙/降解的尼龙、尼龙悬浮物或降解的尼龙悬浮物。第四液状物中酸性物质的浓度小于第三液状物中酸性物质的浓度。
[尼龙的回收再利用]
包括尼龙的第二固状物及/或第四固状物基本上已可借由适当的方式,进行尼龙的回收再利用(如:尼龙拉丝或尼龙造粒;但不限)。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二固状物及/或第四固状物进行进一步地水洗,以降低第二固状物及/或第四固状物中酸液或其他物质(如:分解后或结构改变后的有机染料或已分解或未分解的氧化剂;但不限)的浓度,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二固状物及/或第四固状物进行干燥,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聚酯的回收再利用]
包括聚酯的第三固状物基本上已可借由适当的方式,进行聚酯的回收再利用(如:聚酯造粒;但不限)。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固状物及/或第三固状物进行进一步地水洗,以降低第一固状物及/或第三固状物中酸液或其他物质(如:分解后或结构改变后的有机染料或已分解或未分解的氧化剂;但不限)的浓度,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固状物及/或第三固状物进行干燥,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例及比较例]
于以下表示实例及比较例,对于本发明作具体地说明,而本发明根本不受到下述实施例限定。
[实例1]
第一阶段处理:取聚酯(PET)-尼龙混纺废弃织物20克(grams;g)(L=22%、PET重量占70%、尼龙重量占30%),置入1升(liter;L)反应槽,并放入50g的水、450g的甲酸、1.5g的次氯酸钠。在温度90℃下搅拌6小时之后,尼龙已溶解或裂解,PET保留纤维结构。降温至40℃,经过3毫米(millimeter;mm)的筛网分离PET(即,第一固状物)与尼龙浆液(即,第一液状物)。
第二阶段处理:尼龙浆液(即,第一液状物)以20微米(micrometer;μm)的滤网分离尼龙与酸液,并以12g的水清洗尼龙粉体(即,第二固状物)。前述被20μm滤网分离后的酸液及用于清洗后的水可被加以搜集(即,第二液状物)。
第三阶段处理:PET纤维(即,第一固状物)置于3mm的筛网上,以第二液状物清洗,并再以28g的水清洗PET纤维。前述被清洗后的PET纤维可被加以搜集(即,第三固状物)。前述用于清洗后的第二液状物及用于清洗后的水可被加以搜集(即,第三液状物)。
第四阶段处理:将第三液状物以1μm的滤网分离尼龙与酸液,即得第四固状物与第四液状物。
PET纤维(即,第三固状物)经105℃烘干2小时,得PET织物纯度重量比为99.5%;L=81%、a=1.2、b=6.4,利于回收应用。
PET纯度重量比的测量方式如下:取容积1000立方厘米(cubic centimeter;cc)的三角烧瓶,倒入浓度75%重量比的硫酸水溶液600cc,并取分离后PET织物样品3g投入烧瓶中。之后,将烧瓶加热至50℃±5℃并维持1小时,且每10分钟摇动1次。完成后以具有3mm筛网的漏斗抽气排液,以浓度75%重量比的硫酸水溶液200cc倒入漏斗清洗织物并抽气排液,再以200CC的清水倒入漏斗清洗织物2次;每次皆以抽气排液体。之后,再把处理后的PET织物置于烘箱以105℃烘干2小时后秤重得2.986g,确认纯度重量比为99.5%。在以下其他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皆采用此方法,故不予赘述。
[实例2]
步骤或方式类似[实例1],仅以醋酸取代甲酸,得PET织物纯度重量比为99.2%;L=80%、a=1.6、b=7.2,利于回收应用。
[实例3]
步骤或方式类似[实例1],仅以次氯酸钙取代次氯酸钠,得PET织物纯度重量比为99.6%;L=88%、a=0.8、b=3.6,利于回收应用。
[比较例1]
类似于第一阶段处理:取PET-尼龙混纺废弃织物20g(L=22%、PET重量占70%、尼龙重量占30%),置入1L反应槽,并放入50g的水、450g的甲酸。在温度90℃下搅拌6小时,尼龙已溶解或裂解,PET保留纤维结构。降温至40℃,经过3mm的筛网分离PET(即,类似于第一固状物;简称:类第一固状物)与尼龙浆液(即,类似于第一液状物;简称:类第一液状物)。
类似于第二阶段处理:尼龙浆液(即,类第一液状物)以20μm的滤网分离尼龙与酸液,并以12g的水清洗尼龙粉体(即,类似于第二固状物;简称:类第二固状物)。前述被20μm滤网分离后的酸液及用于清洗后的水可被加以搜集(即,类似于第二液状物;简称:类第二液状物)。
第三阶段处理:PET纤维(即,类第一固状物)置于3mm的筛网上,以类第二液状物清洗,并在以28g的水清洗PET纤维(即,类似于第三固状物;简称:类第三固状物)。前述用于清洗后的类第二液状物及用于清洗后的水可被加以搜集(即,类似于第三液状物;简称:类第三液状物)。
第四阶段处理:将类第三液状物以1μm的滤网分离尼龙与酸液,即得类似于第四固状物的固状物(简称:类第四固状物)与类似于第四液状物的液状物(简称:类第四液状物)。
PET纤维(即,类第三固状物)经105℃烘干2小时,得PET织物纯度重量比为99.3%;L=58%、a=2.4、b=8.9。PET纤维呈灰黄色,需再进行脱色才能回收应用。
[实用性]
借由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对回收物中的尼龙或聚酯进行回收。并且,回收后的尼龙或聚酯可以进行再利用。再利用的方式例如但不限于:织物、布幕、轮胎等含尼龙的物的制造用。回收聚酯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再制或化学再制。物理再制包括利用押出机将处理后的聚酯熔融后再押出造粒。化学再制包括利用化学解聚液将回收的聚酯解聚,再于特定的条件下将解聚后得到的单体及/或低聚物重新聚合,然后进行造粒;化学解聚液可以是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二甘醇或任意组合。回收聚酯的处理方式可以参考申请号为110113065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和/或申请号为202110825541.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提供含有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以及
步骤b:对所述废弃织物进行第一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一液状物及第一固状物,其中:
所述第一阶段处理包括借由混有氧化剂的酸液进行酸处理;且
所述第一固状物包含回收的聚酯,且/或所述第一液状物包括回收的尼龙或降解的尼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中所使用的酸仅为直链脂肪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中所使用的酸仅包括甲酸或乙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氧化剂为无机氧化剂,所述无机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盐、臭氧、硝酸、硝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次氯酸盐、过硼酸盐、重铬酸盐或上述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中所使用的酸浓度为20wt%~95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中所使用的氧化剂浓度为0.5wt%~1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酸处理是在高于聚酯的玻璃转化温度下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处理的酸处理还包括加热至80℃~1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废弃织物与所述混有氧化剂的酸液的重量比为1:8~1: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处理的处理时间为1小时~9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c:对所述第一液状物进行第二阶段处理,以获得第二液状物及第二固状物;
步骤d:对所述第一固状物进行第三阶段处理,以至少获得第三液状物;以及
步骤e:对所述第三固状物进行第四阶段处理,以获得第四液状物及第四固状物,其中:
所述第二液状物的酸浓度小于所述第一液状物的酸浓度;
所述第三阶段处理包括酸处理;
所述第四液状物的酸浓度小于所述第三液状物的酸浓度;且
第三固状物包含回收的聚酯,且/或所述第二固状物及/或所述第四固状物包括回收的尼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聚酯及尼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回收的聚酯的L值为75%以上、a*值可以为-4至+4且b*值可以为-8至+8。
CN202210161867.XA 2021-10-21 2022-02-22 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60038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9088A TWI797789B (zh) 2021-10-21 2021-10-21 含聚酯及尼龍的廢棄織物處理方法
TW110139088 2021-10-21
TW111102618A TW202330754A (zh) 2022-01-21 2022-01-21 含聚酯、尼龍及染料的廢棄織物處理方法
TW111102618 2022-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3874A true CN116003874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9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1867.XA Pending CN116003874A (zh) 2021-10-21 2022-02-22 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38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4588B (zh) 一种亚临界水条件下分离回收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的方法
EP2922905B1 (en) Processing of cotton-polyester waste textile
CN110790980A (zh) 一种废聚酯纤维制品中混纺材料的分离除杂方法
JP2005255963A (ja) 繊維状ポリエステルからエステルモノマーを回収する方法
CN110698658B (zh) 一种废聚酯链解制备有色聚酯的方法
JP2019035022A (ja) 混合繊維の分離方法、第1の繊維の製造方法、第2の繊維の分解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第3の繊維の分解物の製造方法
CN116003874A (zh) 含聚酯、尼龙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
US20230127947A1 (en) Disposal method for waste fabric containing polyester, nylon, and dye
CN116003875A (zh) 含聚酯、氨纶及染料的废弃织物处理方法
JP2004217871A (ja) 染着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からの有用成分回収方法
US20230131718A1 (en) Disposal method for waste fabric containing polyester, spandex, and dye
TW202330754A (zh) 含聚酯、尼龍及染料的廢棄織物處理方法
TWI797789B (zh) 含聚酯及尼龍的廢棄織物處理方法
TW202330752A (zh) 含聚酯、氨綸及染料的廢棄織物處理方法
CN110734578B (zh) 一种废聚酯原料中分离获得再生聚酯的方法
JP2023551806A (ja) リサイクルプロセスのためのポリエステル廃棄物の原料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JP202304160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綿混紡織物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WO2022118243A1 (en) Feedstock purification of polyester waste for recycling processes
JP737664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及び弾性繊維を含む廃織物の処理方法
JP737664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とウール繊維を含む廃布地の処理方法
CN110818943A (zh) 一种气体发泡制备含微孔的废聚酯颗粒的方法
TWI789070B (zh) 包含聚酯和棉纖維的廢舊織物的處理方法
JP5134563B2 (ja) ポリアルキ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繊維からの異素材除去方法
US20060070188A1 (en) Colorant Removal from Polymeric Fibers
JP745705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ウール混紡生地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