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4924A -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4924A
CN115994924A CN202111238734.XA CN202111238734A CN115994924A CN 115994924 A CN115994924 A CN 115994924A CN 202111238734 A CN202111238734 A CN 202111238734A CN 115994924 A CN115994924 A CN 115994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se tracking
array
angle
inverse
tracking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87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凯
赵明
高纪凡
全鹏
黄国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a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a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87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4924A/zh
Priority to AU2022378129A priority patent/AU2022378129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189 priority patent/WO2023072012A1/zh
Priority to BR112023024699A priority patent/BR112023024699A2/pt
Priority to EP22885889.0A priority patent/EP431816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994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4924A/zh
Priority to CONC2023/0016167A priority patent/CO2023016167A2/es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3/00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 G05D3/10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without using feedback
    • G05D3/105Solar track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06T7/292Multi-camera tra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06T7/246Analysis of mo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e.g. the tracking of corners or seg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通过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可以得到离散程度较小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从而可以提高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该方法包括: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基于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Description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和便利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光伏安装支架主要包括固定支架、平单轴跟踪支架、斜单轴跟踪支架以及双轴跟踪支架。其中,平单轴跟踪支架的结构简单实用,且发电增益明显,所以光伏安装支架多采用平单轴跟踪支架。
现有的,平单轴跟踪支架在早晚太阳高度角较低时的跟踪算法一般采用逆跟踪算法,常规逆跟踪算法主要应用于平单轴跟踪支架位于平地的场景,但工程实际中平单轴跟踪支架多部署于不平坦地势,如山地项目等,并且施工时存在安装误差,均会造成阵列间存在相对坡度。为解决由于相对坡度引起的阵列间产生的阴影遮挡,可以对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阵列间逆跟踪角度进行调整。
然而,由于相邻阵列支架的逆跟踪角度的密切相关性,基于现有的调整方式对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阵列间逆跟踪角度进行调整后,前后排阵列的逆跟踪角度差异较大,若根据差异较大的逆跟踪角度进行逆跟踪,将会影响到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可以得到离散程度较小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从而可以提高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包括: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基于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获取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之后,可以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得到多个调整后的的逆跟踪角度组(即本申请中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然后,可以根据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出目标逆跟踪角度组。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确定出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较小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由于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的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较小,所以,相比基于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逆追踪,基于本申请得到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进行逆追踪,可以提高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可以包括: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相对坡度参数组,并根据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相对坡度参数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相对坡度参数用于表征相邻两个阵列的相对高度差;对应的,上述“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可以包括: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的相对坡度参数均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可以包括: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增N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并且,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减M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N和M均为正整数;根据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N个逆跟踪角度组;并且,根据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M个逆跟踪角度组;之后将N个逆跟踪角度组、M个逆跟踪角度组以及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确定为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基于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可以包括: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均值和标准差;根据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率;基于离散率,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存在相对坡度参数大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对各个阵列进行阵列分组,并确定各个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在各个阵列分组内,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当前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在各个阵列分组内,基于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相对坡度参数组”包括:调用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当前时间信息,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不同历史时间段的光线入射角度、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以及组件的阴影参数得到。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不同历史时间段可以包括:春季上午预设时段、春季下午预设时段、夏季上午预设时段、夏季下午预设时段、秋季上午预设时段、秋季下午预设时段、冬季上午预设时段以及冬季下午预设时段。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调用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之前,还包括:根据当前阵列上被阴影遮挡的阴影总长度及阴影斜率确定阴影参数。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根据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可以包括:根据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当前时刻的光线入射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初始逆跟踪角度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调整模块以及确定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调整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相对坡度参数组,并根据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相对坡度参数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相对坡度参数用于表征相邻两个阵列的相对高度差;对应的,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的相对坡度参数均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调整模块具体还用于: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增N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并且,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减M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N和M均为正整数;根据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N个逆跟踪角度组;并且,根据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M个逆跟踪角度组;之后将N个逆跟踪角度组、M个逆跟踪角度组以及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确定为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均值和标准差;根据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率;基于离散率,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还可以包括:分组模块;
分组模块,用于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存在相对坡度参数大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对各个阵列进行阵列分组,并确定各个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调整模块,还用于在各个阵列分组内,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当前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确定模块,还用于在各个阵列分组内,基于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调用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当前时间信息,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不同历史时间段的光线入射角度、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以及组件的阴影参数得到。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不同历史时间段可以包括:春季上午预设时段、春季下午预设时段、夏季上午预设时段、夏季下午预设时段、秋季上午预设时段、秋季下午预设时段、冬季上午预设时段以及冬季下午预设时段。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当前阵列上被阴影遮挡的阴影总长度及阴影斜率确定阴影参数。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获取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当前时刻的光线入射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初始逆跟踪角度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
可选的,该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可以是用于实现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的物理机,也可以是物理机中的一部分装置,例如可以是物理机中的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用于支持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实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芯片系统包括芯片,也可以包括其他分立器件或电路结构。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上述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部分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部分阵列的俯视排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一平单轴跟踪支架在不同时间段的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一平单轴跟踪支架在不同季节的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现有的,平单轴跟踪支架在早晚太阳高度角较低时的跟踪算法一般采用逆跟踪算法,具体可以根据阵列间距以及光线入射角度等参数计算出各个阵列的逆跟踪角度,以保证阵列间无阴影遮挡。然而,常规的逆跟踪算法主要应用于平单轴跟踪支架位于平地的场景,但工程实际中平单轴跟踪支架多部署于不平坦地势,如山地项目等,并且施工时存在安装误差,均会造成阵列间存在相对坡度,若平单轴跟踪支架仍根据常规的逆跟踪算法转动,阵列间会产生阴影遮挡,造成发电量损失,同时也会存在漏光,造成太阳能利用不充分。再者,由于相邻阵列支架的逆跟踪角度的密切相关性,若为了减少阴影遮挡而调整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阵列间逆跟踪角度,当阵列间逆跟踪角度差异较大时,将会影响到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基于该方法,可以根据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确定出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较小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所以,相比基于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逆追踪,基于本申请得到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进行逆追踪,可以提高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系统。参照图1,该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系统可以包括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和多个阵列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每个阵列上可以设置有一个阵列控制装置,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与每个阵列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可以为物理机(如服务器),也可以为部署在物理机上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阵列控制装置可以为设置在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上的控制器。
示例性的,阵列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阵列的逆跟踪角度;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用于在确定出调整后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后,将与各个阵列对应的目标逆跟踪角度对应发送给各个阵列控制装置;各个阵列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当前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控制调整当前阵列的逆跟踪角度。
下面结合上述图1示出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系统对本申请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该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图1示出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系统中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
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包括S201-S203:
S201、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
其中,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
示例性的,参照图3,提供了一种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阵列排布示意图。如图3所示,平单轴跟踪支架包括四个阵列,由于地势的不平坦和支架安装时高度差,四个阵列存在高度差,为了减少高度差导致阵列间出现的阴影遮挡,可以给该四个阵列确定不同的逆跟踪角度,并根据各个阵列的逆跟踪角度得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如图3所示,四个阵列的逆跟踪角度B1、B2、B3和B4分别为20.2°、11.29°、34.18°和3.08°(本申请实施中默认西高东低为正),也即是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可以为[20.2°,11.29°,34.18°,3.08°]。其中,B1、B2、B3和B4分别为四个阵列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可以看出,图3中B1、B2、B3和B4四个角度差异较大,根据该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逆跟踪,将会影响到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该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以提高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先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相对坡度参数组,并根据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然后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的相对坡度参数均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其中,相对坡度参数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相对坡度参数用于表征相邻两个阵列的相对高度差。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可以采用相对坡度角P1表示阵列X1与阵列X2的相对高度差,采用相对坡度角P2表示阵列X2与阵列X3的相对高度差,采用相对坡度角P3表示阵列X3与阵列X4的相对高度差。以相对坡度角P1为例,P1为连接阵列X1和阵列X2的底端的连接件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相对坡度参数还可以为其他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比如,相对坡度参数还可以为相邻两个阵列的底端的高度差。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将以相对坡度参数为相对坡度角为例展开描述。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当前时刻的光线入射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初始逆跟踪角度组。
示例性的,图4提供了一种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部分阵列排布示意图。图4中的阵列X1与阵列X2可以为图3中的阵列X1与阵列X2。如图4所示,此时太阳光线从西侧射入,太阳光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A为当前时刻的光线入射角度,阵列X1与阵列X2与水平面形成的初始夹角均为阵列倾角B,阵列X1与阵列X2之间的间距为d2,阵列X1与阵列X2上的组件的宽度均为d1,阵列X1与阵列X2的相对坡度角为P1。从图4中可以看出,由于相对坡度角为P1的存在,当前时刻阵列X1会对阵列X2有遮挡,在阵列X2上形成阴影部分M。为了避免阴影遮挡对阵列的输出功率的影响,可以对阵列X2的阵列倾角B进行调整。如图4所示,当将阵列X2的阵列倾角B调整为阵列倾角B2时,阵列X1将不会对阵列X2产生遮挡。具体的,可以根据表达式(1)确定阵列倾角B2:
d2=(d1*cosB)/2+(d1*cosB2)/2+[(d1*sinB)/2+(d1*sinB2)/2+tan P1*d2]/tanA                                                    (1)
类似的,可以以阵列X2的B2为基准,确定出图3中的阵列X3的B3,以阵列X3的B3为基准,确定出图3中的阵列X4的B4,然后将B1(与B相等)、B2、B3和B4确定为初始逆跟踪角度组。
从上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的确定方式中可以看出,相邻两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会影响后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所以,在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时,如果相邻两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过大,若要保持前排阵列对后排阵列无遮挡,对于后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的调整幅度可能会特别大,需要将后排阵列的逆跟踪角度调到极低,甚至调整后排阵列至平行于水平面或者调整为负值。这样,虽然无遮挡,但是角度减小带来的发电损失将会大于遮挡带来的发电损失。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的相对坡度参数均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再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
其中,预设相对坡度参数可以为人为事先确定的参数,比如,预设相对坡度参数可以为3°。
可选的,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存在相对坡度参数大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对各个阵列进行阵列分组,并确定各个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然后,在各个阵列分组内,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当前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之后,在各个阵列分组内,基于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示例性的,参照图5,提供了另一种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阵列排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平单轴跟踪支架包括四个阵列X1、X2、X3和X4,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为[20.2°,11.29°,34.18°,3.08°],对应的相对坡度参数组为[2.4°,-4.4°,4.4°]。可以看出,相对坡度参数组中存在相对坡度参数大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3°,需要对阵列进行分组。
由于X2与X3的相对坡度角P2为负值,也即是X2低于X3,当太阳光线按照图5所示的方向入射时,X2将不会对X3造成遮挡。所以,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以X3为界限对阵列进行分组,也即是将X2与X1确定为一个分组,并将X3与X4确定为一个分组。然后将X2与X1作为一个新的平单轴跟踪支架进行逆跟踪角度的调整,并将X3与X4作为一个新的平单轴跟踪支架进行逆跟踪角度的调整。
可选的,可以调用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当前时间信息,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其中,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不同历史时间段的光线入射角度、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以及组件的阴影参数训练得到。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时间段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不同,前排阵列对后面阵列的遮挡阴影也不相同,所以不同时间段可以对应不同的相对坡度参数组。在有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需求时,可以获取当前时间信息,根据当前时间信息确定对应的时间段(比如,春季上午)。而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可以基于一个时间段确定出一个相对坡度参数组,所以可以将当前时间信息输入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确定出相对坡度参数组。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可以根据当前时刻的光线入射角度A、阵列倾角B、阵列X1与阵列X2的组件的宽度d1、阵列X1与阵列X2之间的间距d2以及阴影部分M的长度确定阵列X1与阵列X2的相对坡度角P1。具体的,可以根据表达式(2)确定P1:
tan P1=((d2-cosB*(d1-M))*tanA-sinB*(d1-M))/d2       (2)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当前阵列上的阴影总长度及阴影斜率确定阴影参数。
其中,当前阵列上的阴影总长度可以为太阳光线入射侧阵列上的组件被遮挡的总长度,比如,如图6所示,当前阵列上的阴影总长度为N;阴影斜率可以为当前阵列上在俯视方向的形成的阴影的斜率,比如,如图6所示,当前阵列的阴影斜率为tan∠a。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阵列上可以包括有多个组件,这多个组件中每个组件与后排阵列的组件的相对高度差可能都不相同,这样,前后排阵列间会存在南北高度差,导致前排阵列对后排阵列上每个组件的阴影遮挡都不相同。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平单轴跟踪支架的部分阵列的俯视排布示意图,其中,X1为前排阵列,X2为后排阵列。可以看出,X1对X2中各个组件造成的阴影均不相同。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X2上被阴影遮挡的阴影总长度及阴影斜率确定阴影参数。图6中X2上左侧的8个组件上有阴影,最左侧的组件被遮挡的阴影最大,且阴影长度为M1,最左侧组件和被遮挡的最右侧组件的间隔长度即为当前阵列上的阴影总长度N,则可以根据M1和N确定出当前阵列的阴影斜率(对应图6中的tan∠a),然后可以根据tan∠a的大小确定阴影参数。比如,当tan∠a的值小于或等于0.02时,可以将图6中1/3N处对应的阴影长度确定为阴影参数;当tan∠a的值大于0.02小于或等于0.05时,可以将图6中1/4N处对应的阴影长度确定为阴影参数;当tan∠a的值大于0.05时,可以将图6中1/5N处对应的阴影长度确定为阴影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根据当前阵列上阴影总长度及阴影斜率确定阴影参数的方式仅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对确定阴影参数的方式的限定。另外,各个组件的阴影长度可以通过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还可以通过采集设备采集阵列图像,根据采集到的图像中的阴影长度按照像素比例确定各个组件的阴影长度。或者,还可以根据电池片尺寸及遮挡电池片数量推算阴影长度。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历史时间段可以包括:春季上午预设时段、春季下午预设时段、夏季上午预设时段、夏季下午预设时段、秋季上午预设时段、秋季下午预设时段、冬季上午预设时段以及冬季下午预设时段。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同一平单轴跟踪支架在不同时间段的阵列排布示意图,图7中上方为上午时间段的阵列排布示意图,下方为下午时间段的阵列排布示意图。可以看出,在上午时间段,阵列X2上产生的阴影M是由于阵列X2和阵列X3之间的相对坡度角P2造成的,而在下午时间段,阵列X2上产生的阴影M是由于阵列X1和阵列X2之间的相对坡度角P1造成的。也即是,对同一阵列而言,上午时间段和下午时间段的相对坡度角可能不同,造成的阴影长度可能不同。另外,由于前后排阵列间会存在南北高度差,所以上午时间段和下午时间段前排阵列对后排阵列的相对坡度角也不相同。因此,在上午时间段和下午时间段需要分别确定阴影参数,并根据上午时间段和下午时间段的阴影参数分别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
示例性的,参照图8,提供了一种同一平单轴跟踪支架在不同季节的阵列排布示意图,图8中左方为夏季下午时间段的阵列排布示意图,右方为冬季下午时间段的阵列排布示意图。如图8所示,夏季下午时间段太阳方位西偏北,阴影偏南,冬季下午时间段太阳方位西偏南,阵列阴影偏北,两个时间段的X1对X2的阴影不同。所以,在不同季节也需要分别确定阴影参数,并根据阴影参数分别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
S202、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其中,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预设偏差角度可以是人为事先确定角度,示例性的,预设偏差角度可以为1°。
可选的,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增N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并且,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减M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N和M均为正整数;根据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N个逆跟踪角度组;并且,根据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M个逆跟踪角度组;之后将N个逆跟踪角度组、M个逆跟踪角度组以及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确定为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若B1、B2、B3和B4组成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为[20.2°,11.29°,34.18°,3.08°],N为1,M为14,相对坡度参数组为[1.9°,-0.6°,1.3°],当前时刻的光线入射角度A为17°、阵列倾角B为20°、阵列上的组件的宽度d1为4400mm、阵列之间的间距d2为9000mm。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增1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为21.2°,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减14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14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分别为19.2°、18.2°、17.2°、16.2°、15.2°、14.2°、13.2°、12.2°、11.2°、10.2°、9.2°、8.2°、7.2°和6.2°。结合表达式(1),可以确定1个逆跟踪角度组为[21.2°,10.39°,35.46°,2.25°],14个逆跟踪角度组为[19.2°,12.2°,32.91°,3.94°]、[18.2°,13.13°,31.66°,4.81°]、[17.2°,14.09°,30.43°,5.7°]、[16.2°,15.07°,29.21°,6.6°]、[15.2°,16.06°,28.01°,7.52°]、[14.2°,17.09°,26.81°,8.46°]、[13.2°,18.13°,25.63°,9.41°]、[12.2°,19.2°,24.46°,10.39°]、[11.2°,20.30°,23.30°,11.38°]、[10.2°,21.42°,22.14°,12.39°]、[9.2°,22.57°,21.00°,13.42°]、[8.2°,23.75°,19.86°,14.47°]、[7.2°,24.97°,18.73°,15.54°]和[6.2°,26.21°,17.61°,16.64°]。可以将上述得到的1个逆跟踪角度组、14个逆跟踪角度组以及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供16个逆跟踪角度组确定为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S203、基于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
其中,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根据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率;之后,基于离散率,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
示例性的,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率可以根据表达式(3)确定:
离散率=均值/标准差                     (3)
以前述中得到的16个逆跟踪角度组作为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为例,候选逆跟踪角度组[10.2°,21.42°,22.14°,12.39°]的离散率最小,为0.321,则可以将该逆跟踪角度组确定为目标逆跟踪角度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中,在获取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之后,可以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得到多个调整后的的逆跟踪角度组(即本申请中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然后,可以根据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出目标逆跟踪角度组。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确定出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较小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由于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的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较小,所以,相比基于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逆追踪,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得到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进行逆追踪,可以提高整个阵列的全局输出功率。
另外,针对不平坦地势平单轴跟踪系统各排支架间存在阴影遮挡,影响发电量的现象,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事先确定不同时间段的相对坡度参数组构建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当前时间信息从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中确定出相对坡度参数组,并根据该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出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以减少遮挡及漏光,从而减少发电损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通用性强、适用各种地形的平单轴跟踪系统。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该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图1所涉及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系统中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该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调整模块12和确定模块13。
其中,获取模块1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201,调整模块12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202,确定模块1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203。
具体地,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调整模块12,用于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确定模块13,用于基于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相对坡度参数组,并根据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相对坡度参数组包括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相对坡度参数用于表征相邻两个阵列的相对高度差;对应的,调整模块12具体用于: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的相对坡度参数均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调整模块12具体还用于: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增N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并且,在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减M次预设偏差角度,得到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N和M均为正整数;根据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N个逆跟踪角度组;并且,根据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M个逆跟踪角度组;之后将N个逆跟踪角度组、M个逆跟踪角度组以及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确定为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均值和标准差;根据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率;基于离散率,从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还可以包括:分组模块;
分组模块,用于在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中存在相对坡度参数大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对各个阵列进行阵列分组,并确定各个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调整模块12,还用于在各个阵列分组内,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当前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确定模块13,还用于在各个阵列分组内,基于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从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调用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当前时间信息,确定相对坡度参数组;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不同历史时间段的光线入射角度、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以及组件的阴影参数得到。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不同历史时间段可以包括:春季上午预设时段、春季下午预设时段、夏季上午预设时段、夏季下午预设时段、秋季上午预设时段、秋季下午预设时段、冬季上午预设时段以及冬季下午预设时段。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确定模块13,还用于根据当前阵列上的阴影总长度及阴影斜率确定阴影参数。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获取模块11具体还用于:根据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当前时刻的光线入射角度和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初始逆跟踪角度组。
可选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该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的程序代码等。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包括存储器41、处理器42(42-1和42-2)、总线43和通信接口44;存储器41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42与存储器41通过总线43连接;当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运行时,处理器42执行存储器41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例如图10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42,例如图10中所示的处理器42-1和处理器42-2。这些处理器42中的每一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42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4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41(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1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43与处理器42相连接。存储器41也可以和处理器42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41,用于存储本申请中的数据和执行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对应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42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1内的数据,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4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控制系统、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44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总线4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4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9,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中的获取模块实现的功能与图10中的接收单元实现的功能相同,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中的调整模块实现的功能与图10中的处理器实现的功能相同,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中的存储模块实现的功能与图10中的存储器实现的功能相同。
本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RAM、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寄存器、硬盘、光纤、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所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
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所述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
基于所述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所述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获取所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相对坡度参数组,并根据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所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包括所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用于表征相邻两个阵列的相对高度差;
所述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包括:在确定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中的相对坡度参数均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预设偏差角度对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包括:
在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增N次所述预设偏差角度,得到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并且,在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中首排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上连续递减M次所述预设偏差角度,得到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N和M均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N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N个逆跟踪角度组;并且,根据所述M个首排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和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M个逆跟踪角度组;
将所述N个逆跟踪角度组、所述M个逆跟踪角度组以及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确定为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包括:
确定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均值和标准差;
根据所述均值和所述标准差,确定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率;
基于所述离散率,从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所述目标逆跟踪角度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中存在相对坡度参数大于所述预设相对坡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各个阵列的相对坡度参数,对所述各个阵列进行阵列分组,并确定各个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
在所述各个阵列分组内,根据所述预设偏差角度对当前阵列分组对应的初始逆跟踪角度子分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
在所述各个阵列分组内,基于所述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从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所述目标逆跟踪角度子分组中包括当前阵列分组内的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相对坡度参数组,包括:
调用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当前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
所述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根据不同历史时间段的光线入射角度、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以及组件的阴影参数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历史时间段包括:春季上午预设时段、春季下午预设时段、夏季上午预设时段、夏季下午预设时段、秋季上午预设时段、秋季下午预设时段、冬季上午预设时段以及冬季下午预设时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阵列间相对坡度模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当前阵列上的阴影总长度及阴影斜率,确定所述阴影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所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
根据阵列倾角、各个阵列之间的间距、各个阵列中组件的宽度、当前时刻的光线入射角度和所述相对坡度参数组,确定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
10.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初始逆跟踪角度组;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包括所述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各个阵列的初始逆跟踪角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偏差角度对所述初始逆跟踪角度组进行调整,确定候选逆跟踪角度组;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所述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阵列的调整逆跟踪角度的离散程度,从所述候选逆跟踪角度组中确定目标逆跟踪角度组;所述目标逆跟踪角度组中包括各个阵列的目标逆跟踪角度。
11.一种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
当所述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
CN202111238734.XA 2021-10-25 2021-10-25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94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8734.XA CN115994924A (zh) 2021-10-25 2021-10-25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U2022378129A AU2022378129A1 (en) 2021-10-25 2022-10-25 Array backtracking angle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2/127189 WO2023072012A1 (zh) 2021-10-25 2022-10-25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BR112023024699A BR112023024699A2 (pt) 2021-10-25 2022-10-25 Método e aparelho de ajuste de ângulo de retrocesso de array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EP22885889.0A EP4318168A1 (en) 2021-10-25 2022-10-25 Array backtracking angle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ONC2023/0016167A CO2023016167A2 (es) 2021-10-25 2023-11-29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ajuste del ángulo de retroceso de matriz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8734.XA CN115994924A (zh) 2021-10-25 2021-10-25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4924A true CN115994924A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8734.XA Pending CN115994924A (zh) 2021-10-25 2021-10-25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18168A1 (zh)
CN (1) CN115994924A (zh)
AU (1) AU2022378129A1 (zh)
BR (1) BR112023024699A2 (zh)
CO (1) CO2023016167A2 (zh)
WO (1) WO20230720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51086A1 (en) * 2008-08-27 2010-03-04 Keshner Marvin S Redundant array of single axis tracking solar panels
KR101195740B1 (ko) * 2009-06-29 2012-11-01 오쏠라 유한회사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및 그의 태양광 추적 방법
WO2019084454A1 (en) * 2017-10-27 2019-05-02 First Sola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BASED ON TRACKING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POWER MANAGEMENT
CN110658858B (zh) * 2019-10-19 2023-06-2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光伏组件的不平坦地势逆跟踪方法
CN113093813B (zh) * 2021-04-02 2023-09-2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伏组件的逆跟踪方法、控制器及光伏跟踪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3024699A2 (pt) 2024-02-15
WO2023072012A1 (zh) 2023-05-04
EP4318168A1 (en) 2024-02-07
AU2022378129A1 (en) 2023-11-23
CO2023016167A2 (es) 202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8858B (zh) 一种基于智能光伏组件的不平坦地势逆跟踪方法
Lappalainen et al. Effects of PV array layout,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 and geographic orientation on mismatch losses caused by moving clouds
Lappalainen et al. Effects of irradiance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mismatch losses of different electrical PV array configurations
Hansen et al. A detailed model of rear-side irradiance for bifacial PV modules
CN107464038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Hu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photovoltaic field output and effect of solar tracking strategy
Appelbaum Current mismatch in PV panels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cells in the panel
Jensen et al. Self-shading of two-axis tracking solar collectors: Impact of field layout, latitude, and aperture shape
CN114978030A (zh) 一种光伏面板角度调节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419567A (zh) 一种跟踪支架的跟踪角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5994924A (zh) 阵列逆跟踪角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138132A1 (zh) 支架跟踪方法、系统、光伏设备及介质
CN114461976A (zh) 一种光伏组串方位角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297506B (zh) 一种双面单轴组件光伏系统的跟踪方法、装置及设备
Verma et al. A new contour balancing rearrangement technique to enhance the solar PV array power under a realistic 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
Ma et al. Distance calculation between photovoltaic arrays fixed on sloping ground
Choi et al. Incidence solar power analysis of PV panels with curved reflectors
US11486606B2 (en) Method of forecasting heat output of solar collectors
CN108800618B (zh)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镜场布置方法及其阴影遮挡效率计算方法
CN109726459B (zh)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间距优化方法
Meller Analytically calculating shading in regular arrays of sun-pointing collectors
CN112731975A (zh) 一种光伏组件跟踪支架倾角的调节方法
CN114397322B (zh) 基于阴影补偿的散热指数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
AU2021455921A1 (en) Tra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994438A (zh) 双面光伏组件背面辐照的计算方法和双面增益的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