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1129A - 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1129A
CN115991129A CN202310288040.XA CN202310288040A CN115991129A CN 115991129 A CN115991129 A CN 115991129A CN 202310288040 A CN202310288040 A CN 202310288040A CN 115991129 A CN115991129 A CN 115991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eset
carsickness
vehicle
passe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80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91129B (zh
Inventor
张警吁
张蓉
郑亚骅
孙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3102880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11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1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1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91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1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和车辆运动信息,第一信息为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所采集到的乘客晕车历史记录的评价结果,车辆运动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所采集的信息;对第一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根据车辆运动信息计算,得到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车辆加加速度信息和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将第二信息和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输入至训练后的晕车预测模型中,得到晕车特征区间;基于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本方法以乘客为中心,将部分决定权移交给乘客,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乘客座椅角度的智能调节实现了晕车防护。

Description

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手动驾驶中,驾驶员7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通道。然而,采用自动驾驶后,因为驾驶权的移交,用户感知道路信息的能力下降;此外,当乘客从事阅读或观看屏幕等活动,眼睛将离开道路,直接削弱乘客对当前环境驾驶状况的视觉信息的感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当前状态的评价,加剧了视觉组织和前庭组织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乘客发生晕车现象。现有的晕车防护措施,都是以车辆为中心,即从乘客发生晕车程度的角度出发,改变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速度,从而有效缓解乘客的晕车程度。然而现有措施并未考虑乘客对晕车程度的主观评价,现有措施仅改变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速度,并未对乘客的乘坐状态进行缓解。因此,亟需一种晕车防护方法,以乘客为中心,在保证乘客乘车舒适性的同时,需大大提高晕车防护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晕车防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和车辆运动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所采集到的乘客晕车历史记录的评价结果,所述车辆运动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所采集的车辆速度信息和车辆加速度信息;
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
根据所述车辆运动信息计算,得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车辆加加速度信息和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将所述第二信息和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输入至训练后的晕车预测模型中,得到晕车特征区间,所述晕车预测模型为晕车历史记录和车辆运动历史信息所建立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基于所述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晕车防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和车辆运动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所采集到的乘客晕车历史记录的评价结果,所述车辆运动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所采集的车辆速度信息和车辆加速度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运动信息计算,得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车辆加加速度信息和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信息和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输入至训练后的晕车预测模型中,得到晕车特征区间,所述晕车预测模型为晕车历史记录和车辆运动历史信息所建立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晕车防护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晕车防护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晕车防护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乘客的主观晕车评价基础上,进一步综合了预设采集时间内的车辆运动信息,在本发明的车辆运动信息中引入了车辆加加速度信息和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所述车辆加加速度信息考虑了自动驾驶的变速情况,所述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考虑了车辆在行驶时换道的加速度转换幅频,最后本发明通过构建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得到了晕车特征区间,最终通过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智能调节,实现了乘客的晕车防护。本发明以乘客为中心,从乘车开始将主动权移交给乘客,在交互时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智能调节,实现了晕车防护,本方法在保证乘客乘车舒适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晕车防护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晕车防护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第一电源频率公式的函数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晕车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晕车防护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900、获取模块;901、第一处理模块;902、第二处理模块;903、第三处理模块;904、第四处理模块;9000、第一获取单元;9001、第一计算单元;9002、第二计算单元;9003、第三计算单元;9011、第四计算单元;9012、第五计算单元;9013、第六计算单元;9021、第七计算单元;9022、第八计算单元;9023、第九计算单元;9024、第十计算单元;9025、第十一计算单元;9041、第十二计算单元;9042、第十三计算单元;9043、第十四计算单元;90251、第二获取单元;90252、第一处理单元;90253、第二处理单元;90254、第三处理单元;90421、第三获取单元;90422、第四处理单元;90423、第五获取单元;90424、第六处理单元;90425、第七处理单元;90431、第四获取单元;90432、第五处理单元;800、晕车防护设备;801、处理器;802、存储器;803、多媒体组件;804、I/O接口;805、通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晕车防护方法。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方法包括步骤S1至S5,具体有:
S1:获取第一信息和车辆运动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所采集到的乘客晕车历史记录的评价结果,所述车辆运动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所采集的车辆速度信息和车辆加速度信息;
在步骤S1中,所述车辆速度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采集到的车辆所有行驶速度的记录信息;所述车辆速度信息用于判断在预设采集时间内车辆速度变化信息,进而判断车辆整体的行驶状态为加速状态、减速状态,还是匀速行驶状态,车辆速度信息可通过速度传感器进行采集;所述车辆加速度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采集到的车辆所有纵向加速度信息和侧向加速度信息,车辆加速度信息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进行采集。
所述预设初始时间能够保证进行信息评价结果的采集即可,所述预设采集时间根据导航路径所对应的行车时间进行采集时间的确定,所述导航路径由自动驾驶车辆的电子地图进行反馈。当自动驾驶车辆的导航路径确定时,其行程时间也相对确定,预设采集时间根据车载系统的反馈进行行程时间的单元划分,其中单元划分尺度可为系统预设的划分值。进一步地,为考虑乘客在行车过程中的晕动程度,所述预设采集时间还可以在综合导航路径和乘客晕车易感性评价后,进行权重计算,以实现在行车过程中的车辆运动信息包括了对乘客晕动程度的考虑。
在本实施例中,为考虑乘客自身的反应时间对晕车防护的影响,在步骤S1中包括S11至S14,具体有:
S11:获取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反应检测仪所采集到的第一按键信息和第二按键信息;
反应检测仪利用了电子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声光装置的设计,配合一定的按键功能,当乘客按下“开始”键后等待信号发出;当信号发出时,乘客再用最快的速度按下操作键,所述第一按键信息与操作键的按压状态对应;当信号消失后,乘客再次按下“开始”键,所述第二按键信息与第二次“开始”键的按压状态对应。
所述反应检测仪可通过总线或无线与车载系统连接。
S12:根据所述第一按键信息和所述第二按键信息计算,得到乘客反应时间;
为简化采集流程,乘客的反应时间为第二按键信息所对应的时间与第一按键信息所对应的时间之差。
S13:根据乘客反应时间与预设时间阈值计算,得到时间尺度;
在步骤S13中,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乘客的反应时间,T表示预设时间阈值,K表示时间尺度。其中,预设时间阈值可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测标准数据进行设定。
S14:根据所述时间尺度对预设采集时间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设采集时间。在获取车辆运动信息中,根据修正后的预设采集时间进行信息采集。
在步骤S14中,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K表示时间尺度,t表示预设采集时间,所述预设采集时间t根据导航路径所对应的行车时间进行采集时间的确定,t´为修正后的预设采集时间。
在步骤S11至步骤S14中,将乘客的反应时间与预设采集时间进行关联,避免了预设采集时间仅考虑从导航路径进行单一映射。
S2: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
在步骤S2中,将第一信息中的评价结果与预设打分值进行匹配,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的评价结果可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实现,调查问卷的结果包括多个评价等级,如:所述评价等级根据完全不会晕车到严重晕车依次划分有10级。
所述预设打分值可采用分值区间制,其与多个评价等级一一对应,以对乘客的晕车易感性进行主观表达。在本实施例中,以预设打分高值代表乘客晕车易感性强,以预设打分低值代表乘客晕车易感性弱。
为充分考虑了不同乘客的晕车易感性,当乘客为多个时,步骤S2包括步骤S21至步骤S23,具体有:
S21:将每个乘客在第一信息中的评价结果与预设打分值进行匹配,得到每个乘客的评价信息;
S22:将每个乘客的评价信息按照预设打分值从高至低依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S23:基于所述排序结果,选取排序结果中预设打分最高值,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
S3:根据所述车辆运动信息计算,得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车辆加加速度信息和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在步骤S3中,为明确车辆加加速度信息的计算,所述步骤S3包括步骤S31至步骤S35,具体有:
S31:对车辆运动信息中的车辆加速度信息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变换后的车辆加速度信息;
小波变换是将信号分解成一系列小波函数的叠加,而这些小波函数都是由一个母小波函数经过平移与尺度伸缩得来。用不规则的小波函数可以逼近非稳态信号中尖锐变化的部分,也可以去逼近离散不连续具有局部特性的信号,从而更为真实的反映原信号在预设采集时间内的变化。
对车辆运动信息中的车辆加速度信息进行小波变换,去除加速度传感器中非稳态信号中尖锐变化的采集信号。
S32:在所述小波变换后的车辆加速度信息中提取所有的纵向加速度信息;
S33:根据所有所述纵向加速度信息和预设采集时间计算,得到车辆在预设采集时间内的纵向加加速度信息;
将预设采集时间进行等时划分,得到多个采集单元时间,在每个所述采集单元时间内对应确定纵向加速度最大值和纵向加速度最小值,之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特定采集单元时间内的纵向加加速度值:
上式中,表示第个采集单元时间内的纵向加加速度值,表示第个采集单元时间所对应的纵向加速度最大值,表示第个采集单元时间所对应的纵向加速度最小值,n表示对预设采集时间进行等时划分的数量,t表示预设采集时间。
将所有采集单元时间内的纵向加加速度值进行汇总,则得到车辆在预设采集时间内的纵向加加速度信息。
S34:在所述小波变换后的车辆加速度信息中提取所有的侧向加速度信息;
S35:根据所有所述侧向加速度信息和预设采集时间计算,得到车辆在预设采集时间内的侧向加加速度信息。
将预设采集时间进行等时划分,得到多个采集单元时间,在每个所述采集单元时间内对应确定侧向加速度最大值和侧向加速度最小值,之后计算得到特定采集单元时间内的侧向加加速度值:
上式中,´表示第个采集单元时间内的侧向加加速度值,´表示第个采集单元时间所对应的侧向加速度最大值,´表示第个采集单元时间所对应的侧向加速度最小值,n表示对预设采集时间进行等时划分的数量,t表示预设采集时间。
将所有采集单元时间内的侧向加加速度值进行汇总,则得到车辆在预设采集时间内的侧向加加速度信息。
在步骤S35中,为明确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的计算,所述步骤S35包括步骤S351至步骤S354,具体有:
S351:获取在预设采集时间内车辆的所有换道次数;
S352:在所有的侧向加速度信息中对应提取每次换道前的侧向加速度信息和换道后的侧向加速度信息;
S353:根据每次换道前的侧向加速度信息和换道后的侧向加速度信息计算,得到每次换道时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在步骤S353中,第次换道时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第次换道时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表示换道后的侧向加速度信息,表示换道前的侧向加速度信息。
S354:根据车辆的所有换道次数和所述每次换道时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计算,得到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在步骤S354中,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表示所有换道次数,表示第次换道时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表示第1次换道,表示第n次换道。
S4:将所述第二信息和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输入至训练后的晕车预测模型中,得到晕车特征区间,所述晕车预测模型为晕车历史记录和车辆运动历史信息所建立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本发明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中,基于keras 2.2.4框架进行搭建,模型的训练参数中:batch_size设置为64,学习率learning_rate设置为0.001。激活函数选用sigmoid,优化器选用Adam,损失函数选用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S5:基于所述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
在步骤S5中包括步骤S51至步骤S53,具体有:
S51:将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预设晕车防护区间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所述预设晕车防护区间至少包括第一防护级和第二防护级;
S52: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一防护级匹配,则保持座椅坐面水平,调节座椅背靠下放至预设第一夹角值,在座椅背靠下放过程中,以预设第一转速进行下放,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一坐姿;
在步骤S52中,为明确预设第一转速的计算,所述步骤S52包括S521和S522,具体有:
S521:获取电机的磁极对数和第一调节时间,所述第一调节时间为从现有坐姿调节成预设第一坐姿的时间间隔;
S522:根据所述电机的磁极对数、所述第一调节时间和预设第一电源频率公式进行计算,得到预设第一转速。
在步骤S522中,预设第一电源频率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预设第一电源频率,表示第一调节时间。
如图2,本发明引入预设第一电源频率公式进行频率控制,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频率幅值的提升;在频率幅值达到稳定值后,其与电机的磁极对数作用,以保持稳定的转速直至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一坐姿,避免了频率过快提升或过慢提升对乘客晕车程度产生进一步影响。
在步骤S522中,预设第一转速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预设第一转速,60为预设常数,表示预设第一电源频率,表示电机的磁极对数。
S53: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二防护级匹配,则保持座椅坐面水平,调节座椅背靠下放至预设第二夹角值,在座椅背靠下放过程中,以预设第二转速进行下放,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二坐姿,所述预设第一转速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所述预设第一夹角值大于预设第二夹角值。
在步骤S53中,为明确预设第二转速的计算,所述步骤S53包括S531和S532,具体有:
S531:获取电机的磁极对数和第二调节时间,所述第二调节时间为从现有坐姿调节成预设第二坐姿的时间间隔;
S532:根据所述电机的磁极对数、所述第二调节时间和预设第二电源频率公式进行计算,得到预设第二转速。
在步骤S532中,预设第二电源频率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预设第二电源频率,表示第一调节时间,表示第二调节时间。
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二防护级匹配,本发明预设第二电源频率与预设第一电源频率建立联系,进行分级匹配,从而保证乘客从现有坐姿改变为预设第二坐姿。
在步骤S532中,预设第二转速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预设第二转速,60为预设常数,表示预设第一电源频率,表示电机的磁极对数。
在步骤S51至步骤S53中,所述第一防护级对应乘客呕吐、乘客头晕眼花、乘客嗜睡等严重晕车现象,通过预设第一坐姿进行大角度坐姿调节,且在调整过程中,以预设第一转速进行低转控制,以实现平稳运行,满足半躺等预设第一坐姿的要求,使乘客生理状态得到极大缓解。
所述第二防护级对应乘客唾液增多、乘客冒冷汗等轻微晕车现象,通过预设第二坐姿进行小角度坐姿调节,以实现对乘客当下乘车状态的改变。在调整过程中,以预设第二转速进行低速控制,避免晕车现象的进一步升级。
为进一步地对乘客的晕车现象进行缓解,本发明对乘客的座椅背靠进行振动交互,以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一防护级匹配时为例,具体包括步骤S523-S525:
S523:获取感应面积和座椅背靠内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所述感应面积为乘客与座椅背靠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步骤S523中,在座椅背靠朝向乘客的外表面全覆盖设置有触感传感器,每个单独的触感传感器与人体接触时都会被激活。通过检测哪些触感传感器处于活动状态(数字)或输出信号的大小,可以确定接触印记,然后将所述接触印记与预设存储的印记信息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面积。
S524:根据所述感应面积和预设接触面积值,计算得到座椅背靠内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
在步骤S524中,所述座椅背靠内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的计算公式为:
在上式中,m表示座椅背靠内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S表示感应面积,表示预设接触面积值。
S525:根据所述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和所述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计算得到第一调节时间内座椅背靠的振幅值。
在步骤S525中,所述第一调节时间内座椅背靠的振幅值的计算公式为:
在上式中,表示第一调节时间内座椅背靠的振幅值,m表示座椅背靠内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表示座椅背靠内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
同理,可在第二调节时间内对座椅背靠的振动值进行计算,并使第二调节时间内座椅背靠的振幅值低于第一调节时间内座椅背靠的振幅值,在此,本发明基于晕车特征区间的不同,能够在不同的防护级内实现不同的座椅背靠的振动交互,从而使乘客的晕车现象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晕车防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900,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和车辆运动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所采集到的乘客晕车历史记录的评价结果,所述车辆运动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所采集的车辆速度信息和车辆加速度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901,用于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车辆运动信息计算,得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车辆加加速度信息和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第三处理模块903,用于将所述第二信息和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输入至训练后的晕车预测模型中,得到晕车特征区间,所述晕车预测模型为晕车历史记录和车辆运动历史信息所建立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第四处理模块904,用于基于所述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在获取模块900中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9000,用于获取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反应检测仪所采集到的第一按键信息和第二按键信息;
第一计算单元90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按键信息和所述第二按键信息计算,得到乘客反应时间;
第二计算单元9002,用于根据乘客反应时间与预设时间阈值计算,得到时间尺度;
第三计算单元9003,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尺度对预设采集时间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设采集时间。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在第一处理模块901中包括:
第四计算单元9011,用于将每个乘客在第一信息中的评价结果与预设打分值进行匹配,得到每个乘客的评价信息;
第五计算单元9012,用于将每个乘客的评价信息按照预设打分值从高至低依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第六计算单元9013,用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选取排序结果中预设打分最高值,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在第二处理模块902中包括:
第七计算单元9021,用于对车辆运动信息中的车辆加速度信息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变换后的车辆加速度信息;
第八计算单元9022,用于在所述小波变换后的车辆加速度信息中提取所有的纵向加速度信息;
第九计算单元9023,用于根据所有所述纵向加速度信息和预设采集时间计算,得到车辆在预设采集时间内的纵向加加速度信息;
第十计算单元9024,用于在所述小波变换后的车辆加速度信息中提取所有的侧向加速度信息;
第十一计算单元9025,用于根据所有所述侧向加速度信息和预设采集时间计算,得到车辆在预设采集时间内的侧向加加速度信息。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在第十一计算单元9025中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90251,用于获取在预设采集时间内车辆的所有换道次数;
第一处理单元90252,用于在所有的侧向加速度信息中对应提取每次换道前的侧向加速度信息和换道后的侧向加速度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90253,用于根据每次换道前的侧向加速度信息和换道后的侧向加速度信息计算,得到每次换道时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第三处理单元90254,用于根据车辆的所有换道次数和所述每次换道时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计算,得到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在第四处理模块904中包括:
第十二计算单元9041,用于将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预设晕车防护区间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所述预设晕车防护区间至少包括第一防护级和第二防护级;
第十三计算单元9042,用于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一防护级匹配,则保持座椅坐面水平,调节座椅背靠下放至预设第一夹角值,在座椅背靠下放过程中,以预设第一转速进行下放,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一坐姿;
第十四计算单元9043,用于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二防护级匹配,则保持座椅坐面水平,调节座椅背靠下放至预设第二夹角值,在座椅背靠下放过程中,以预设第二转速进行下放,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二坐姿,所述预设第一转速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所述预设第一夹角值大于预设第二夹角值。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在第十三计算单元9042中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90421,用于获取电机的磁极对数和第一调节时间,所述第一调节时间为从现有坐姿调节成预设第一坐姿的时间间隔;
第四处理单元90422,用于根据所述电机的磁极对数、所述第一调节时间和预设第一电源频率公式进行计算,得到预设第一转速。
第五获取单元90423,用于获取感应面积和座椅背靠内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所述感应面积为乘客与座椅背靠之间的接触面积;
第六处理单元90424,用于根据所述感应面积和预设接触面积值,计算得到座椅背靠内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
第七处理单元90425,用于根据所述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和所述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计算得到第一调节时间内座椅背靠的振幅值。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在第十四计算单元9043中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90431,用于获取电机的磁极对数和第二调节时间,所述第二调节时间为从现有坐姿调节成预设第二坐姿的时间间隔;
第五处理单元90432,用于根据所述电机的磁极对数、所述第二调节时间和预设第二电源频率公式进行计算,得到预设第二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实施例3: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晕车防护设备,下文描述的一种晕车防护设备与上文描述的一种晕车防护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晕车防护设备800的框图。如图5所示,该晕车防护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该晕车防护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803, I/O接口804,以及通信组件8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801用于控制该晕车防护设备8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晕车防护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晕车防护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晕车防护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8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8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2或通过通信组件8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804为处理器8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805用于该晕车防护设备8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8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晕车防护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晕车防护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晕车防护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晕车防护设备800的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晕车防护方法。
实施例4: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下文描述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一种晕车防护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晕车防护方法的步骤。
该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晕车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和车辆运动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所采集到的乘客晕车历史记录的评价结果,所述车辆运动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所采集的车辆速度信息和车辆加速度信息;
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
根据所述车辆运动信息计算,得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车辆加加速度信息和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将所述第二信息和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输入至训练后的晕车预测模型中,得到晕车特征区间,所述晕车预测模型为晕车历史记录和车辆运动历史信息所建立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基于所述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晕车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一信息和车辆运动信息中,包括:
获取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反应检测仪所采集到的第一按键信息和第二按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按键信息和所述第二按键信息计算,得到乘客反应时间;
根据乘客反应时间与预设时间阈值计算,得到时间尺度;
根据所述时间尺度对预设采集时间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设采集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晕车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中,包括:
将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预设晕车防护区间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所述预设晕车防护区间至少包括第一防护级和第二防护级;
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一防护级匹配,则保持座椅坐面水平,调节座椅背靠下放至预设第一夹角值,在座椅背靠下放过程中,以预设第一转速进行下放,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一坐姿;
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二防护级匹配,则保持座椅坐面水平,调节座椅背靠下放至预设第二夹角值,在座椅背靠下放过程中,以预设第二转速进行下放,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二坐姿,所述预设第一转速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所述预设第一夹角值大于预设第二夹角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晕车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一防护级匹配,以预设第一转速进行下放中,包括:
获取感应面积和座椅背靠内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所述感应面积为乘客与座椅背靠之间的接触面积;
根据所述感应面积和预设接触面积值,计算得到座椅背靠内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
根据所述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和所述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计算得到第一调节时间内座椅背靠的振幅值。
5.一种晕车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和车辆运动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所采集到的乘客晕车历史记录的评价结果,所述车辆运动信息为在预设采集时间内所采集的车辆速度信息和车辆加速度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运动信息计算,得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车辆加加速度信息和车辆侧向加速度转换幅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信息和预处理后的第一信息输入至训练后的晕车预测模型中,得到晕车特征区间,所述晕车预测模型为晕车历史记录和车辆运动历史信息所建立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晕车特征区间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晕车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中,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乘客上车后在预设初始时间内反应检测仪所采集到的第一按键信息和第二按键信息;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按键信息和所述第二按键信息计算,得到乘客反应时间;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乘客反应时间与预设时间阈值计算,得到时间尺度;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尺度对预设采集时间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设采集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晕车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处理模块中,包括:
第十二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预设晕车防护区间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乘客座椅角度进行防护调节,所述预设晕车防护区间至少包括第一防护级和第二防护级;
第十三计算单元,用于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一防护级匹配,则保持座椅坐面水平,调节座椅背靠下放至预设第一夹角值,在座椅背靠下放过程中,以预设第一转速进行下放,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一坐姿;
第十四计算单元,用于当所述晕车特征区间与所述第二防护级匹配,则保持座椅坐面水平,调节座椅背靠下放至预设第二夹角值,在座椅背靠下放过程中,以预设第二转速进行下放,改变乘客现有坐姿为预设第二坐姿,所述预设第一转速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所述预设第一夹角值大于预设第二夹角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晕车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十四计算单元中,包括: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感应面积和座椅背靠内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所述感应面积为乘客与座椅背靠之间的接触面积;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感应面积和预设接触面积值,计算得到座椅背靠内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
第七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单个振动电机的输出频率和所述振动电机的开启数量,计算得到第一调节时间内座椅背靠的振幅值。
9.一种晕车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晕车防护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晕车防护方法的步骤。
CN202310288040.XA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991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8040.XA CN115991129B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8040.XA CN115991129B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1129A true CN115991129A (zh) 2023-04-21
CN115991129B CN115991129B (zh) 2023-06-09

Family

ID=85995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8040.XA Active CN115991129B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112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784A (zh) * 2018-11-01 2019-03-01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乘客晕车的解决方法、交通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48171A (zh) * 2018-10-11 2020-04-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解决晕动病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72478A (zh) * 2020-05-15 2020-08-25 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姿态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795416A (zh) * 2019-05-15 2021-12-14 戴姆勒股份公司 用于预测并减轻由晕车引起的干扰的方法
CN114364592A (zh) * 2019-06-10 2022-04-15 Lit汽车公司 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轨迹形状生成的方法和装置
JP2022120281A (ja) * 2021-02-05 2022-08-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酔い防止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8171A (zh) * 2018-10-11 2020-04-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解决晕动病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03784A (zh) * 2018-11-01 2019-03-01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乘客晕车的解决方法、交通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95416A (zh) * 2019-05-15 2021-12-14 戴姆勒股份公司 用于预测并减轻由晕车引起的干扰的方法
CN114364592A (zh) * 2019-06-10 2022-04-15 Lit汽车公司 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轨迹形状生成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72478A (zh) * 2020-05-15 2020-08-25 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姿态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JP2022120281A (ja) * 2021-02-05 2022-08-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酔い防止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1129B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965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monitor and alert vehicle operator of impairment
US6181996B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information user interfaces
CN116767236A (zh) 用于基于传感器数据操作车辆的系统及方法
CN112297762B (zh) 用于控制交通工具中的内部环境条件的系统和方法
CN111845762A (zh) 驾驶者注意力分散的确定
CN112638703B (zh)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71506A (zh) 用于自动调节车辆座椅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40948A (zh) 汽车座椅调节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5991129B (zh) 一种晕车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17602A (zh) 一种基于人体姿态识别的自适应中控台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17147A (zh)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4572068A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动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2959945A (zh) 车窗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3415250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69474A1 (en)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4734887A (zh) 车辆座椅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56323A (zh) 路线推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190802A (zh) 车载hud虚像高度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80304902A1 (en) Enhanced message delivery
CN114816040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地图存储设备
CN111783550B (zh) 驾驶人情绪的监控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2034908B (zh) 电子设备、安全座椅、环境调整及环境检测方法及装置
TWI822186B (zh) 調適車輛的人機介面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電腦實現方法、電腦程式產品、人機介面及車輛
CN117653863B (zh) 基于脑机接口正念冥想的晕动症干预方法
CN115520196B (zh) 驾驶员的体重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