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3517A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3517A
CN115983517A CN202211584854.XA CN202211584854A CN115983517A CN 115983517 A CN115983517 A CN 115983517A CN 202211584854 A CN202211584854 A CN 202211584854A CN 115983517 A CN115983517 A CN 115983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data
module
service
block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48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朝勇
高培道
张益兵
麻建
焦凌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Yingda International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Yingda International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Yingda International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Yingda International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848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35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3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3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包括连接层、消息队列层、微服务子系统、Nginx负载均衡、前端展示和区块链系统,所述微服务子系统用于实现碳排放数据的计算、监测以及应用,所述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合约用于预先写入碳排放计算规则,根据所述碳排放计算规则以及碳排放数据计算碳排放结果,并且所述区块链系统用于存储所述碳排放计算规则、所述碳排放数据以及所述碳排放结果。本发明优化了客户端用户的碳排放需求服务,提出从设备监测的连接到系统的前端展示的完整系统模型,监测范围覆盖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并且通过区块链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不可篡改,扩展了区块链技术的适用场景,有效提高了碳排放管理信息披露的质量和监管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碳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真实、可靠、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以监测、报告及核查为主(MRV)的碳排放量化与数据质量保证体系,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碳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现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碳排放数据的监测与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抓手。
碳排放气体监测同已成熟的环境监测相比,碳排放监测系统更为复杂,其核心是温室气体的核算,包括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产生的温室气体可以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对气体的浓度或体积等进行连续测量,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而间接排放产生的温室气体则只能通过计算得到。目前未对监测装置、监测设备及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目前碳管理相关参与方存在碳排放管理意识薄弱,对相关数据质量管理内涵和工作内容理解不全面,存档资料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部分监测数据精准度较差甚至缺失。因此,保证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可靠,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监管效率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基于区块链对涉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同时将计算结果上链存证,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可靠。适用于国内碳排放重点行业(即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高耗能行业)的工业厂区范围的碳排放监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连接层、消息队列层、微服务子系统、Nginx负载均衡、前端展示和区块链系统。
所述微服务子系统用于实现碳排放数据的计算、监测以及应用,其包括数据中心模块、接入服务模块、服务网关模块、设备中心模块、订阅发布模块、配置中心/注册中心/服务监控模块、日志服务模块、基础应用模块、任务调度模块、负载均衡模块。
所述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合约用于预先写入碳排放计算规则,根据所述碳排放计算规则以及碳排放数据计算碳排放结果,并且所述区块链系统用于存储所述碳排放计算规则、所述碳排放数据以及所述碳排放结果。
所述微服务子系统和所述区块链系统通过所述数据中心模块进行交互。
可选地,所述连接层用于实现网关和碳排放监测设备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消息队列层用于与所述连接层进行传输通信,实现数据的队列存储。
可选地,所述数据中心模块包括Redis、MongoDB以及Mysql。
可选地,所述接入服务模块,用于实现前端和后端服务的交互认证;所述服务网关模块,负责微服务请求的路由管理、请求过滤;所述设备中心模块,用于实现设备的相关功能,包含设备管理、模型定义、设备运行数据关联展示、设备远程调试、升级功能;所述订阅发布模块,用于实现物联网数据的发布、订阅获取。
可选地,所述配置中心/注册中心/服务监控模块,用于提供集中参数配置,实现服务的发现、注册、运行监控;所述日志服务模块,用于日志收集、解析、转换;所述基础应用模块,用于实现AIOT基础业务功能,其中所述基础业务功能包括组织、人员、租户、应用功能。
可选地,所述任务调度模块用于实现定时任务的定义、任务的执行、任务的监控、以及执行日志的显示;所述负载均衡模块用于实现内部核心业务服务的横向弹性扩展,未来面向服务集群以及高并发、高可用访问。
可选地,所述Nginx负载均衡,用于实现前端访问请求的端口映射、集群下的负载均衡;所述前端展示,负责物联管理平台相关配置、操作、数据展示。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系统的API接口设置有参数验证机制,用于对数据参数进行检查,过滤异常调用数据。
可选地,所述碳排放监测系统各个模块之间通过feign远程调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监测区域内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和相关计量表具获取相关涉碳数据,并以此为基础,依据国家公开标准碳排放核算方法学,计算区域内碳排放数据。同时将碳排放计算规则写入智能合约,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计算碳排放结果。涉碳数据、碳排放结果数据及边缘计算规则在区块链中上链存证,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可追溯。
本发明从记录到计算过程上来说,区块链技术记录了与计算用户碳排放量逻辑一致的实时记录;从记录的后续保存和更新角度而言,一旦数据成为分布式存储引擎中的永久部分,并被区块链网络中的计算节点所有,不可篡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使用了分布式的存储引擎用来存储账本数据,具有较好的水平线性弹性扩展性,满足区块链系统对于海量存储的需求,同时减轻了节点存储的压力,基于区块链的成熟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
本发明优化了客户端用户的碳排放需求服务,提出从设备监测的连接到系统的前端展示的完整系统模型,监测范围覆盖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并且通过区块链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不可篡改,扩展了区块链技术的适用场景,有效提高了碳排放管理信息披露的质量和监管效率,保证了碳排放数据质量,促进国际国内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的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数据架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的业务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连接层、消息队列层、微服务子系统、Nginx负载均衡、前端展示和区块链系统。
微服务子系统用于实现碳排放数据的计算、监测以及应用,其包括数据中心模块、接入服务模块、服务网关模块、设备中心模块、订阅发布模块、配置中心/注册中心/服务监控模块、日志服务模块、基础应用模块、任务调度模块、负载均衡模块。
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合约用于预先写入碳排放计算规则,根据碳排放计算规则以及碳排放数据计算碳排放结果,并且区块链系统用于存储碳排放计算规则、碳排放数据以及碳排放结果。
微服务子系统和区块链系统通过数据中心模块进行交互。
具体地,本发明通过微服务子系统实现客户端用户的碳排放需求服务,并且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计算,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即本发明通过获取区域涉碳数据,基于区块链对涉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同时将计算结果上链存证,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可靠。
此外,本发明通过监测区域内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获取相关涉碳数据,并以此为基础,依据国家公开标准碳排放核算方法学,计算区域内碳排放数据。同时将碳排放计算规则写入智能合约,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计算碳排放结果。涉碳数据、碳排放结果数据及边缘计算规则在区块链中上链存证,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可追溯。
可选地,连接层用于实现网关和碳排放监测设备的连接。
可选地,消息队列层用于与连接层进行传输通信,实现数据的队列存储。其中参考图1所示,消息队列层可以是Kafka/MQ。
可选地,数据中心模块包括Redis、MongoDB以及Mysql。
可选地,接入服务模块,用于实现前端和后端服务的交互认证;服务网关模块,负责微服务请求的路由管理、请求过滤;设备中心模块,用于实现设备的相关功能,包含设备管理、模型定义、设备运行数据关联展示、设备远程调试、升级功能;订阅发布模块,用于实现物联网数据的发布、订阅获取。
可选地,配置中心/注册中心/服务监控模块,用于提供集中参数配置,实现服务的发现、注册、运行监控;日志服务模块,用于日志收集、解析、转换;基础应用模块,用于实现AIOT基础业务功能,其中基础业务功能包括组织、人员、租户、应用功能。
可选地,任务调度模块用于实现定时任务的定义、任务的执行、任务的监控、以及执行日志的显示;负载均衡模块用于实现内部核心业务服务的横向弹性扩展,未来面向服务集群以及高并发、高可用访问。
可选地,Nginx负载均衡,用于实现前端访问请求的端口映射、集群下的负载均衡;前端展示,负责物联管理平台相关配置、操作、数据展示。
可选地,区块链系统的API接口设置有参数验证机制,用于对数据参数进行检查,过滤异常调用数据。
可选地,碳排放监测系统各个模块之间通过feign远程调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具体地,参考图1所示,具体如下:
前端展示:负责物联管理平台相关配置、操作、数据展示等,是平台操作的入口及门户。
Nginx负载均衡:实现前端访问请求的端口映射、集群下的负载均衡。
接入服务(安全策略/API网关/访问认证):实现前端和后端服务的交互认证、安全管控等;同时支持AIOT前端调用,未来也面向第三方系统和应用。
服务网关(Springcloud-Gateway):负责微服务请求的路由管理、请求过滤等。
配置中心/注册中心/服务监控(Nacos):提供集中参数配置等,实现服务的发现、注册、运行监控等。
日志服务(Logstash):日志收集、解析、转换。
基础应用:实现AIOT基础业务功能,如组织、人员、租户、应用等相关功能。
数据中心(图中右侧所示的数据中心为图中微服务子系统中数据中心的展开图):实现和数据库交互的相关服务,包含数据源的连接、数据存储、数据读取、关系库和内存库双向同步等。
设备中心:实现设备的相关功能,包含设备管理、模型定义、设备运行数据关联展示、设备远程调试、升级等功能。
任务调度(Quartz):实现定时任务的定义、任务的执行、任务的监控、以及执行日志的显示等。包含周期任务、定时任务等。
负载均衡(Ribbon):实现内部核心业务服务的横向弹性扩展,未来面向服务集群以及高并发、高可用访问。
订阅分布:实现物联网数据的发布、订阅获取等,不仅支持传统采集、还支持相关指令控制等。
Kafka/MQ:消息队列。实现数据的队列存储,以及订阅、发布各方的状态、数据的协调一致。
连接层:结合网关侧的边缘计算框架,实现网关和平台的链接的安全、可靠。
区块链:将碳排放计算规则写入智能合约,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计算碳排放结果。涉碳数据、碳排放结果数据及边缘计算规则在区块链中上链存证,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可追溯。
此外,参考图2所示,本发明的业务流程如下:本发明基于区块链技术,针对国内碳排放重点行业(即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高耗能行业)的工业厂区范围进行碳排放监测,通过对各行业监测区域和范围采集外部系统数据(即设备1、设备2等),获取区域相关涉碳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该区域碳排放量。从原始涉碳数据到碳排放数据全流程上链存储,并基于智能合约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减少人为干扰,保障数据源头可追溯、数据计算无干扰、数据真实可信。
步骤一:通过采集外部系统数据,获取区域相关涉碳数据,涉碳数据包括直接碳排放数据和间接碳排放数据,其中直接碳排放具体指区域内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直接排放相关的涉碳数据包括化石能源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废气的流速、流量、湿度、压力、温室气体浓度等数据。间接碳排放具体指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与间接排放相关的涉碳数据包括由外部向区域供电量和供热量等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该区域碳排放量。温室气体具体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0)、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采集方式分为设备端主动上送、边缘网关采集上送、平台端下发采集任务或指令。
步骤二:设备端通过平台连接层,建立安全连接和设备注册、认证等,确保连接安全可靠。设备端主要包括监测区域内涉碳数据的烟气传感器、外购电力和热力的计量表具。
步骤三:设备数据通过MQTT协议上送,设备中心、数据中心等核心服务获取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合约计算出该区域碳排放量,同时进行数据上链存储、日志记录等。
实时监测的区域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1)
Figure BDA0003990614520000071
其中:
Q—传感器监测的烟气流量,m3/h;
Ci—烟气中温室气体质量浓度,C1为CO2质量浓度,C2为CH4质量浓度,C3为N20质量浓度,C4为HFCs质量浓度,C5为PFCs质量浓度,C6为SF6质量浓度,kg/m3
GWPi—各类温室气体对应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1为CO2全球变暖潜能值,GWP2为CH4全球变暖潜能值,GWP3为N20全球变暖潜能值,GWP4为HFCs全球变暖潜能值,GWP5为PFCs全球变暖潜能值,GWP6为SF6全球变暖潜能值。
(2)间接碳排放量=E×G+∑iNi×Wi/1000
其中:
E—区域外购耗电量,kWh;
G—电力排放因子,kgCO2/kWh;
Ni—区域外购耗热量,GJ;
Wi—热力排放因子,tCO2/GJ。
(3)实时监测的区域碳排放量=直接碳排放量+间接碳排放量。间接碳排放量可以逐时监测计量,与直接碳排放量保持同一时间间隔进行监测、计量和储存,方便汇总累加。
步骤四:核心服务通过服务网关进行横向集群扩展,同时面向前端展示,提供请求和展示返回。
步骤五:外部API安全访问:针对采集数据,可以进行前端展示,也可以提供外部服务调用;外部调用,给予接入服务进行API认证和访问授权,确保外部API调用的安全可靠。
此外,参考图3所示,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数据架构:整个数据架构自底向上可以分为底层存储引擎、数据存储体系、数据一致性保证机制、多节点部署模式、API接口异常数据过滤。
1底层存储引擎
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采用了分布式的存储引擎用来存储账本数据,具有较好的水平线性弹性扩展性,满足区块链系统对于海量存储的需求。同时,底层的分布式存储引擎具有较高的数据一致性保障、较好的故障恢复机制,在单节点粒度上起到了较好的数据容灾作用。
2数据存储体系
通过构建数据存储体系,系统将结构化数据存储入数据库中,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于文件服务器中,数据的Hash值存储至区块链中,保护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提供了数据的私密性,也减轻了节点的存储压力,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
3数据一致性保证机制
通过Recovery机制、stateudate机制、Checkpoint机制等多种机制,保证不同节点的数据状态在正常、异常情况下均可以达到一致,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也体现了系统对数据源各类异常情况的正确处理。
4多节点部署模式
通过多节点的部署,所有节点互为备份,满足高并发查询需求的同时,使整个系统不存在单点故障,提升数据容灾能力,保障系统稳定性。
5API接口异常数据过滤
区块链平台的API层具有全方面的参数验证机制,对用户通过JSONRPC传入的参数进行全面检查,过滤掉异常的调用数据,阻止非法的外部输入并返回相应的错误码和错误信息,从API层保障了用户输入的合法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参考图4所示,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的业务控制,具体如下:
1控制方式:平台端下发区域涉碳数据采集控制指令,最终由边缘网关进行解释和执行;
2控制下发:由前端或者外部业务应用通过API方式,下发或者传递控制指令,联动策略和其他定时任务等。
3核心服务:相关指令通过服务网关进行调用,通过基础应用服务、设备中心等核心服务,进行设备影子描述和动作,同时将设备描述和动作信息进行MQTT发布。
4控制设备连接:设备端通过平台连接层,建立安全连接和设备注册、认证等,基于订阅、发布模式实时获取设备动作信息,进行解析和执行匹配。
5动作执行:针对网关子设备,由网关进行协议转换和指令执行;针对平台直连设备,直接由平台指令进行设备控制和执行。
从而,本发明通过碳排放监测传感器获取区域内相关涉碳数据,并以此为基础,依据国家公开标准碳排放核算方法学,计算区域内碳排放数据。同时将碳排放计算规则写入智能合约,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计算碳排放结果。涉碳数据、碳排放结果数据及边缘计算规则在区块链中上链存证,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可追溯。从记录到计算过程上来说,区块链技术记录了与计算用户碳排放量逻辑一致的实时记录;从记录的后续保存和更新角度而言,一旦数据成为分布式存储引擎中的永久部分,并被区块链网络中的计算节点所有,不可篡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使用了分布式的存储引擎用来存储账本数据,具有较好的水平线性弹性扩展性,满足区块链系统对于海量存储的需求,同时减轻了节点存储的压力,基于区块链的成熟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层、消息队列层、微服务子系统、Nginx负载均衡、前端展示和区块链系统;
所述微服务子系统用于实现碳排放数据的计算、监测以及应用,其包括数据中心模块、接入服务模块、服务网关模块、设备中心模块、订阅发布模块、配置中心/注册中心/服务监控模块、日志服务模块、基础应用模块、任务调度模块、负载均衡模块;
所述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合约用于预先写入碳排放计算规则,根据所述碳排放计算规则以及碳排放数据计算碳排放结果,并且所述区块链系统用于存储所述碳排放计算规则、所述碳排放数据以及所述碳排放结果;
所述微服务子系统和所述区块链系统通过所述数据中心模块进行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用于实现网关和碳排放监测设备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队列层用于与所述连接层进行传输通信,实现数据的队列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模块包括Redis、MongoDB以及Mysq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服务模块,用于实现前端和后端服务的交互认证;所述服务网关模块,负责微服务请求的路由管理、请求过滤;所述设备中心模块,用于实现设备的相关功能,包含设备管理、模型定义、设备运行数据关联展示、设备远程调试、升级功能;所述订阅发布模块,用于实现物联网数据的发布、订阅获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中心/注册中心/服务监控模块,用于提供集中参数配置,实现服务的发现、注册、运行监控;所述日志服务模块,用于日志收集、解析、转换;所述基础应用模块,用于实现AIOT基础业务功能,其中所述基础业务功能包括组织、人员、租户、应用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调度模块用于实现定时任务的定义、任务的执行、任务的监控、以及执行日志的显示;所述负载均衡模块用于实现内部核心业务服务的横向弹性扩展,未来面向服务集群以及高并发、高可用访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ginx负载均衡,用于实现前端访问请求的端口映射、集群下的负载均衡;所述前端展示,负责物联管理平台相关配置、操作、数据展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系统的API接口设置有参数验证机制,用于对数据参数进行检查,过滤异常调用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监测系统各个模块之间通过feign远程调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CN202211584854.XA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Pending CN1159835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4854.XA CN115983517A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4854.XA CN115983517A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3517A true CN115983517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65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4854.XA Pending CN115983517A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35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8171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北京始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碳排放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094524A (zh) * 2023-09-13 2023-11-2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8171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北京始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碳排放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228171B (zh) * 2023-05-08 2023-07-21 北京始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碳排放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094524A (zh) * 2023-09-13 2023-11-2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
CN117094524B (zh) * 2023-09-13 2024-03-1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8351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RU2583703C2 (ru) Обнаружение и анализ злоумышленной атаки
CN109492991A (zh) 配电工程建设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
CN106951694B (zh) 一种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自适应建模方法
US20100017214A1 (en) Extended services oriented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ed analytics
CN111915135A (zh) 一种生产运营监管系统
WO20200733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 blockchain-based energy grid
CN109147293A (zh) 一种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8418849A (zh) 一种油气管道scada系统
CN114037585A (zh) 碳数据处理、交互与展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8803466B (zh) 一种工业锅炉能效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
US20230410127A1 (en) Blockchain-based Carbon Emission/Energy Consumption Data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Enterprises
CN107302572A (zh) 一种云监控中心的架构方法
Suleiman et al. Inter-domain analysis of smart grid domain dependencies using domain-link matrices
CN115439249A (zh) 一种跨区块链的业务服务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272539B1 (ko) 검침 스케줄을 이용하는 검침 데이터 관리 장치, 검침 데이터 관리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14307569B (zh) 一种烟气治理智能运行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648216A (zh)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餐厨垃圾处理效果的监测系统和方法
Frotscher Architecture-based multivariate anomaly detection for software systems
CN109686070B (zh)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终端自动调试方法及其介质和设备
CN11534802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燃气安全协同处置方法
CN115016902B (zh) 工业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Jia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community big data dynamic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CN114997574A (zh) 一种基于业务中台的配电台区弹性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Ayuba et al.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Oil and Gas Flow Rate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