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2687B -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2687B
CN115982687B CN202310030183.0A CN202310030183A CN115982687B CN 115982687 B CN115982687 B CN 115982687B CN 202310030183 A CN202310030183 A CN 202310030183A CN 115982687 B CN115982687 B CN 115982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n
user
current pre
coordinate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301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82687A (zh
Inventor
张淑云
陈彬
阳建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oyful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oyful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oyful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oyful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301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2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2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2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82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2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加密模块和服务端模块,涉及数据加密技术领域,数据采集模块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用户名、登录密码和所用登录终端设备的MAC地址进行采集,加密模块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数据的不易察觉性,避免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身份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情况的发生,校验单元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所用终端设备MAC地址信息数据和面部图像数据进行识别校验,并对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数据按照特定的算法进行隐藏数据提取,提高了预登录用户身份校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加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集可视化、建模、智能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数据运维管理平台。
该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集成、管理和记录,形成了以模型为核心的完整系统,信息形象化呈现,支持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事故预测。
通过运维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将独立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集成、维护和维修,实现问题跟踪、预警、事故报告等工作,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外部设备实现智能监控、巡检、统筹等功能。
因此对于数据运维平台中数据的安全性需要时刻的保证,现有的一种保证数据运维平台数据的安全是对登录用户身份进行安全验证,采用声纹、虹膜和面部等多种方式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安全验证,这样的方式都需要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数据进行传输,由数据运维管理平台后台进行身份安全验证,然而传递的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着被第三方劫持,并恶意修改关键参数信息的风险;
现有的一种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在对预登录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对其使用私钥进行加密,这样方式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如果密钥也同时需要传输,那么数据和密钥有可能被他人截获,且一端泄露了密钥都有可能造成第三方直接获取到解密后的身份信息验证数据,最终造成数据不安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预登录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直接对加密后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密钥加密,如果密钥被截获,将直接导致用户的身份信息泄露导致数据不安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对当前预登录访问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户的身份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并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
加密模块,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的待校验信息数据;
服务端模块,对预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校验和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管理;所述服务端模块包括身份信息存储单元;
所述身份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有所有授权登录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户的面部录入数据、用户名、登录密码和该授权用户被授权的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包括当前预登录用户输入的用户名、登录密码、当前预登录用户所用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和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加密模块加密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待校验信息数据的具体加密步骤如下:
S11: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参照Ascii码对照表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登录密码中的每一位字符转化为Asci i码对应的码值;
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登录密码中每一位字符转化的Ascii码值按照其在登录密码中从左至右的输入顺序依次标记为A1、A2、...、A16;
S12: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并以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参照该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位置用坐标进行表示,举例说明,一个像素位于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横向z1,纵向z2的位置,则该像素对应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像素坐标为(z1,z2);
S13:按照一定的计算规则计算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对应的四个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坐标和四个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具体如下:
S131:利用公式a1=(A1+A2)/2计算获取正相基础节点的横坐标,利用公式b1=(A3+A4)/2计算获取该基础节点的纵坐标,将该正相基础节点标记为HY1,则该基础节点的坐标可表示为(a1,b1)与该正相基础节点对应的反相基础节点RY1的坐标为(b1,a1);
S132:依据A1、A2、...、A16的顺序,按照S131的步骤依次计算获取四个正相基础节点的坐标和四个反相基础节点的坐标,分别为正相基础节点HY1坐标(a1,b1)、正相基础节点HY2坐标(a2,b2)、正相基础节点HY3坐标(a3,b3)和正相基础节点HY4坐标(a4,b4);
反相基础节点RY1坐标(b1,a1)、反相基础节点RY2坐标(b2,a2)、反相基础节点RY3坐标(b3,a3)和反相基础节点RY4坐标(b4,a4);
S14: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的数据容量大小并将其标定为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节点分割半径,标记为I;
S15:以节点分割半径I为偏差距离,获取正相基础节点HY1的四个正相环绕节点,标记为L1、L2、L3和L4,则L1、L2、L3和L4的坐标分别为(a1-I,b1)、(a1,b1+I)、(a1+I,b1)和(a1,b1-I);
S16: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像素值的坐标与正相基础节点HY1坐标相对应的像素点,标记为D1;
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像素值坐标与L1、L2、L3和L4坐标相对应的像素点,分别标记为DP1、DP2、DP3和DP4;
S17:按照一定的获取规则获取像素点D1、DP1、DP2、DP3和DP4对应的转换值;
S18:将A1、A2、...、A16先转化为十进制后再将其转化为二进制,将转化后的值标记为JA1、JA2、...、JA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JA1转化后的值是由1和0两个数组成的7位数;
S19:按照一定的隐藏规则将JA1中的前四位数值隐藏在基础节点HY1中;
S110:按照S19依次将JA1、JA2、...、JA16的每一位数值隐藏在正相基础节点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中;
所述加密单元依据隐藏后的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的转化值将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对应像素点的转化值进行替换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经过隐藏后的面部图像数据并依据其与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设备历史信息和用户名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待传输的待校验信息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S17,具体的获取规则如下:
S171:以像素点D1为例,获取像素点D1颜色值对应的R、G、B三个数值,依次将该像素点D1颜色值对应的R、G、B数值标记为DE1、DF1和DG1,则像素点D1对应的转换值为(DE1,DF1,DG1);
S172:按照S171获取像素点D1、DP1、DP2、DP3和DP4的转换值(DE1,DF1,DG1)、(PDE1,PDF1,PDG1)、(PDE2,PDF2,PDG2)、(PDE3,PDF3,PDG3)和(PDE4,PDF4,PDG4)。
进一步的,所述S19,将JA1中的前四位数值隐藏在基础节点HY1中的具体隐藏规则如下:
S191:首先选定正相基础节点HY1为预先隐藏节点,将正相基础节点HY1对应像素点D1的转化值(DE1,DF1,DG1)中的DE1、DF1和DG1分别转化为二进制,并转化后的值重新标定为XDE1、XDF1和XDG1;
S192:将JA1的首位数值与XDE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E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E1,将JA1的第二位数值与XDF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F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F1,将JA1的第三位数值与XDG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G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G1;
则经过信息隐藏后的正相基础节点HY1对应像素点D1的转化值为(QDE1,QDF1,QDG1);
S193:依据优先级HY1、L1、L2、L3和L4的顺序,按照S191到S192将JA1、JA2的每一位的数值和JA3的第一位数值隐藏在正像基础节点HY1和其对应的四个正相环绕节点L1、L2、L3和L4中。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端模块还包括校验单元和管理单元,所述校验单元用于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待校验信息数据进行校验,所述管理单元用于授权登录的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是由4个拉丁字母、4个阿拉伯数字、4个标点符号和4个特殊符号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数据采集模块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用户名、登录密码和所用登录终端设备的MAC地址进行采集,设置加密模块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隐藏在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中,一方面提高了数据的不易察觉性,避免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身份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采用特定的隐藏方式在不改变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对登录密码进行隐藏,增加了数据破解的难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校验单元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所用终端设备MAC地址信息数据和面部图像数据进行识别校验,并对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数据按照特定的算法进行隐藏数据提取,提高了预登录用户身份校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加密模块和服务端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登录访问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户的身份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身份信息采集单元和摄像单元;
所述身份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当前预登录用户所用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所述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当前预登录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是由4个拉丁字母、4个阿拉伯数字、4个标点符号和4个特殊符号组成;所述身份信息采集单元获取到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所用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后生成面部信息采集指令并将其传输到摄像单元;
所述摄像单元接收到身份信息采集单元传输的面部信息采集指令后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数据进行图像采集并生成的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依据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当前预登录用户所用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和面部图像数据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加密模块;
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对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进行加密,所述加密模块接收到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后按照一定的生成规则生成待传输的校验信息数据,具体的加密规则如下:
S11: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参照Ascii码对照表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登录密码中的每一位字符转化为Asci i码对应的码值;
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登录密码中每一位字符转化的Ascii码值按照其在登录密码中从左至右的输入顺序依次标记为A1、A2、...、A16;
S12: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并以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参照该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位置用坐标进行表示,举例说明,一个像素位于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横向z1,纵向z2的位置,则该像素对应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像素坐标为(z1,z2);
S13:按照一定的计算规则计算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对应的四个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坐标和四个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具体如下:
S131:利用公式a1=(A1+A2)/2计算获取正相基础节点的横坐标,利用公式b1=(A3+A4)/2计算获取该基础节点的纵坐标,将该正相基础节点标记为HY1,则该基础节点的坐标可表示为(a1,b1)与该正相基础节点对应的反相基础节点RY1的坐标为(b1,a1);
S132:依据A1、A2、...、A16的顺序,按照S131的步骤依次计算获取四个正相基础节点的坐标和四个反相基础节点的坐标,分别为正相基础节点HY1坐标(a1,b1)、正相基础节点HY2坐标(a2,b2)、正相基础节点HY3坐标(a3,b3)和正相基础节点HY4坐标(a4,b4);
反相基础节点RY1坐标(b1,a1)、反相基础节点RY2坐标(b2,a2)、反相基础节点RY3坐标(b3,a3)和反相基础节点RY4坐标(b4,a4);
S14: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的数据容量大小并将其标定为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节点分割半径,标记为I;
S15:以节点分割半径I为偏差距离,获取正相基础节点HY1的四个正相环绕节点,标记为L1、L2、L3和L4,则L1、L2、L3和L4的坐标分别为(a1-I,b1)、(a1,b1+I)、(a1+I,b1)和(a1,b1-I);
S16: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像素值的坐标与正相基础节点HY1坐标相对应的像素点,标记为D1;
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像素值坐标与L1、L2、L3和L4坐标相对应的像素点,分别标记为DP1、DP2、DP3和DP4;
S17:按照一定的获取规则获取像素点D1、DP1、DP2、DP3和DP4对应的转换值;
S171:以像素点D1为例,获取像素点D1颜色值对应的R、G、B三个数值,依次将该像素点D1颜色值对应的R、G、B数值标记为DE1、DF1和DG1,则像素点D1对应的转换值为(DE1,DF1,DG1);
S172:按照S171获取像素点D1、DP1、DP2、DP3和DP4的转换值(DE1,DF1,DG1)、(PDE1,PDF1,PDG1)、(PDE2,PDF2,PDG2)、(PDE3,PDF3,PDG3)和(PDE4,PDF4,PDG4);
S18:将A1、A2、...、A16先转化为十进制后再将其转化为二进制,将转化后的值标记为JA1、JA2、...、JA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JA1转化后的值是由1和0两个数组成的7位数;
S19:按照一定的隐藏规则将JA1中的前四位数值隐藏在基础节点HY1中;
S191:首先选定正相基础节点HY1为预先隐藏节点,将正相基础节点HY1对应像素点D1的转化值(DE1,DF1,DG1)中的DE1、DF1和DG1分别转化为二进制,并转化后的值重新标定为XDE1、XDF1和XDG1;
S192:将JA1的首位数值与XDE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E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E1,将JA1的第二位数值与XDF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F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F1,将JA1的第三位数值与XDG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G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G1;
则经过信息隐藏后的正相基础节点HY1对应像素点D1的转化值为(QDE1,QDF1,QDG1);
S193:依据优先级HY1、L1、L2、L3和L4的顺序,按照S191到S192将JA1、JA2的每一位的数值和JA3的第一位数值隐藏在正像基础节点HY1和其对应的四个正相环绕节点L1、L2、L3和L4中;
S110:按照S19依次将JA1、JA2、...、JA16的每一位数值隐藏在正相基础节点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中;
所述加密单元依据隐藏后的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的转化值将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对应像素点的转化值进行替换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经过隐藏后的面部图像数据并依据其与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设备历史信息和用户名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的待校验信息数据;
所述加密模块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待校验信息数据传输到服务端模块;
所述服务端模块用于对预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校验以及经验证后的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的管理;所述服务端模块包括校验单元、身份信息存储单元、管理单元;
所述身份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有所有被授权登录的用户的面部录入数据、用户名、密码和授权登录终端设备的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数据;
所述服务端模块接收到加密模块传输的当前预登录用户的待校验数据后将其传输到校验单元,所述校验单元接收到服务端模块传输的当前预登录用户待校验数据中的用户名和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后获取身份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当前预登录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对应的面部录入数据和密码数据;
所述校验单元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待校验数据中的面部信息数据并将其与该用户对应的面部录入数据进行比对;
若比对不成功,则返回验证失败指令并将其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由当前预登录用户进行重新登录;若比对成功,则对当前预登录用户待校验数据中面部信息数据中的隐藏信息进行提取转化为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隐藏密码数据,所述校验单元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隐藏密码数据与身份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当前预登录用户的密码数据进行比对;
若比对成功,则校验成功,授权当前预登录用户进行登录;反之则返回验证失败指令并将其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由当前预登录用户进行重新登录;
所述管理单元用于授权用户登录数据运维管理平台进行数据资源的管理;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对当前预登录访问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户的身份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并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
加密模块,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的待校验信息数据,具体加密步骤如下:
S11: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参照Ascii码对照表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登录密码中的每一位字符转化为Ascii码对应的码值;
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登录密码中每一位字符转化的Ascii码值按照其在登录密码中从左至右的输入顺序依次标记为A1、A2、...、A16;
S12: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并以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参照该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位置用坐标进行表示,举例说明,一个像素位于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横向z1,纵向z2的位置,则该像素对应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像素坐标为(z1,z2);
S13:按照一定的计算规则计算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对应的四个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坐标和四个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具体如下:
S131:利用公式a1=(A1+A2)/2计算获取正相基础节点的横坐标,利用公式b1=(A3+A4)/2计算获取该基础节点的纵坐标,将该正相基础节点标记为HY1,则该基础节点的坐标可表示为(a1,b1)与该正相基础节点对应的反相基础节点RY1的坐标为(b1,a1);
S132:依据A1、A2、...、A16的顺序,按照S131的步骤依次计算获取四个正相基础节点的坐标和四个反相基础节点的坐标,分别为正相基础节点HY1坐标(a1,b1)、正相基础节点HY2坐标(a2,b2)、正相基础节点HY3坐标(a3,b3)和正相基础节点HY4坐标(a4,b4);
反相基础节点RY1坐标(b1,a1)、反相基础节点RY2坐标(b2,a2)、反相基础节点RY3坐标(b3,a3)和反相基础节点RY4坐标(b4,a4);
S14: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的数据容量大小并将其标定为当前预登录用户的节点分割半径,标记为I;
S15:以节点分割半径I为偏差距离,获取正相基础节点HY1的四个正相环绕节点,标记为L1、L2、L3和L4,则L1、L2、L3和L4的坐标分别为(a1-I,b1)、(a1,b1+I)、(a1+I,b1)和(a1,b1-I);
S16: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像素值的坐标与正相基础节点HY1坐标相对应的像素点,标记为D1;
获取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像素值坐标与L1、L2、L3和L4坐标相对应的像素点,分别标记为DP1、DP2、DP3和DP4;
S17:按照一定的获取规则获取像素点D1、DP1、DP2、DP3和DP4对应的转换值;
S18:将A1、A2、...、A16先转化为十进制后再将其转化为二进制,将转化后的值标记为JA1、JA2、...、JA16,所述JA1转化后的值是由1和0两个数组成的7位数;
S19:按照一定的隐藏规则将JA1中的前四位数值隐藏在基础节点HY1中;
S110:按照S19依次将JA1、JA2、...、JA16的每一位数值隐藏在正相基础节点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中;
所述加密单元依据隐藏后的正相基础节点HY1、HY2、HY3和HY4,反相基础节点RY1、RY2、RY3和RY4的转化值将当前预登录用户面部图像中对应像素点的转化值进行替换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经过隐藏后的面部图像数据并依据其与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设备历史信息和用户名生成当前预登录用户待传输的待校验信息数据;
服务端模块,对预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校验和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管理;
所述服务端模块包括身份信息存储单元;
所述身份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有所有授权登录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户的面部录入数据、用户名、登录密码和该授权用户被授权的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预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数据包括当前预登录用户输入的用户名、登录密码、当前预登录用户所用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信息和当前预登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17,具体的获取规则如下:
S171:以像素点D1为例,获取像素点D1颜色值对应的R、G、B三个数值,依次将该像素点D1颜色值对应的R、G、B数值标记为DE1、DF1和DG1,则像素点D1对应的转换值为(DE1,DF1,DG1);
S172:按照S171获取像素点D1、DP1、DP2、DP3和DP4的转换值(DE1,DF1,DG1)、(PDE1,PDF1,PDG1)、(PDE2,PDF2,PDG2)、(PDE3,PDF3,PDG3)和(PDE4,PDF4,PDG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19,将JA1中的前四位数值隐藏在基础节点HY1中的具体隐藏规则如下:
S191:首先选定正相基础节点HY1为预先隐藏节点,将正相基础节点HY1对应像素点D1的转化值(DE1,DF1,DG1)中的DE1、DF1和DG1分别转化为二进制,并转化后的值重新标定为XDE1、XDF1和XDG1;
S192:将JA1的首位数值与XDE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E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E1,将JA1的第二位数值与XDF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F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F1,将JA1的第三位数值与XDG1的最后一位数值进行替换并将替换后的XDG1转化为十进制数值,并将转化后的数值重新标定为QDG1;
则经过信息隐藏后的正相基础节点HY1对应像素点D1的转化值为(QDE1,QDF1,QDG1);
S193:依据优先级HY1、L1、L2、L3和L4的顺序,按照S191到S192将JA1、JA2的每一位的数值和JA3的第一位数值隐藏在正像基础节点HY1和其对应的四个正相环绕节点L1、L2、L3和L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模块还包括校验单元和管理单元,所述校验单元用于对当前预登录用户的待校验信息数据进行校验,所述管理单元用于授权登录的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是由4个拉丁字母、4个阿拉伯数字、4个标点符号和4个特殊符号组成。
CN202310030183.0A 2023-01-10 2023-01-10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Active CN115982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0183.0A CN115982687B (zh) 2023-01-10 2023-01-10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0183.0A CN115982687B (zh) 2023-01-10 2023-01-10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2687A CN115982687A (zh) 2023-04-18
CN115982687B true CN115982687B (zh) 2023-07-28

Family

ID=85972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0183.0A Active CN115982687B (zh) 2023-01-10 2023-01-10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26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0546B (zh) * 2023-08-18 2023-10-31 湖南省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云环境的模块化密码服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3070A (ja) * 2010-04-02 2011-11-04 Goyo Electronics Co Ltd 通信機器のssidを設定及び管理する設定管理システム
CN108537028A (zh) * 2018-04-17 2018-09-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计算机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8764891A (zh) * 2018-05-28 2018-11-06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移动支付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29719A (zh) * 2021-12-30 2022-04-12 安徽中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方法
CN114629713A (zh) * 2022-03-25 2022-06-14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35407B2 (en) * 2017-07-26 2020-08-04 Secret Double Octopu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mporary password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3070A (ja) * 2010-04-02 2011-11-04 Goyo Electronics Co Ltd 通信機器のssidを設定及び管理する設定管理システム
CN108537028A (zh) * 2018-04-17 2018-09-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计算机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8764891A (zh) * 2018-05-28 2018-11-06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移动支付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29719A (zh) * 2021-12-30 2022-04-12 安徽中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方法
CN114629713A (zh) * 2022-03-25 2022-06-14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国产密码技术的应用安全防护设计;张习发等;《云南科技管理》(第第5期期);第33-35页 *
浅谈视频大数据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张亮等;《安全技术防范》(第第1期期);第21-2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2687A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Secure transmission of compressed sampling data using edge clouds
EP2722001B1 (en) Secure data communication
CN105847247A (zh) 一种认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51011B (zh) 运维系统登录验证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709963B (zh) 验证图像真伪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82687B (zh) 数据运维管理平台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
WO2021179015A1 (en) Identifying trust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t
CN107580002A (zh) 双因子认证安全管理机登录系统及方法
CN111553689A (zh) 一种基于二次哈希的匹配关联方法及系统
CN105357015B (zh) 一种物联网安全认证方法
CN117272386B (zh) 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加密方法及装置、设备、系统
KR101949934B1 (ko) 증강현실 이미지를 이용한 설비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11597521B (zh) 一种变电站移动终端数据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900832A (zh) 一种基于电子卡信息安全传输验证方法的服务器和智能终端
CN116527401B (zh) 一种分布式数据服务器的安全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7131490A (zh) 基于设备硬件指纹的配电网无线终端设备身份认证方法
CN115168827B (zh) 包含身份信息的二维码生成方法和二维码读取方法
CN113259122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全场景网络安全智慧决策处置方法
CN114629701A (zh) 基于信息加密的信息展示系统
CN114822796A (zh) 基于智能合约的疫苗分配管理系统、方法及合约平台
CN114500061A (zh) 数据传输方法、物联网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27841A (zh) 远程管理软件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47482A (zh) 一种基于otp算法的身份识别码生成及校验方法
CN111598570A (zh) 基于面部识别审核交易的区块链方法及系统
CN110717078A (zh) 美容院店务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