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9210B - 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9210B
CN115979210B CN202211582770.2A CN202211582770A CN115979210B CN 115979210 B CN115979210 B CN 115979210B CN 202211582770 A CN202211582770 A CN 202211582770A CN 115979210 B CN115979210 B CN 115979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evel
monitoring
pipe
layer
go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27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79210A (zh
Inventor
刘佳俊
熊彩霞
史继彪
宋豪
武晨曦
张颂
赵光森
吴洪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Zhongkua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Zhongkua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Zhongkua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Zhongkua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827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9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9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9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79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9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包括:确定所述采空区的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地表水层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在沉积土层区域范围内选择地表监测点,并设置地表监测装置;在地表水层区域范围内选择潜水位监测点,并设置潜水位监测装置;在弯曲带区域范围内选择基岩监测点,并设置基岩监测装置;在裂隙带区域范围内选择承压水位监测点,并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获取地表监测装置、潜水位监测装置、基岩监测装置以及承压水位监测装置的监测信息,根据所述监测信息判断所述采空区的稳定程度。本发明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通过组合监测技术,提升采空区治理工后监测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基岩监测和水位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采空区治理后其沉降变形监测数据是最直观判断其场地能否投入使用的依据,而采空区以上靠近弯曲下沉带的基岩层是反应其下沉变形关键的层位。
传统基岩监测装置可以监测沉降变化,其标杆外的护管在排除降水干扰上效果显著,但长期的监测过程地下水变化影响了采空区治理后稳定状态判断——采空区治理过程中充填材料在压力作用下贯通土岩结合面、裂隙带等,导致水力联系发生变化,局部空间水位变化导致的抬升和下沉量超过治理预计范围。因此用传统的基岩监测判断采空区稳定性不准确。且传统基岩标施工过程中主要通过灌注蒽油进行防腐剂,蒽油中的芳香烃会扩散到水体中污染地下水环境,监测周期内造成安全隐患。
现有采空区治理后的监测,主要针对浅层水位和监测点进行改进,关于采空区治理后深部岩层的监测手段主要还是通过基岩监测,且只考虑到了岩层的变化,没有考虑实际工况中水位对整个岩层的影响,监测结果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考虑较少。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通过设置地表监测点、潜水位监测点、基岩监测点以及承压水位监测点的组合监测技术,提升采空区治理工后监测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采空区的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地表水层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所述三带包括弯曲带、裂隙带以及垮落带;
在所述沉积土层区域范围内选择地表监测点,并设置地表监测装置,所述地表监测装置深入所述沉积土层区域内;
在所述地表水层区域范围内选择潜水位监测点,并设置潜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潜水位监测装置深入所述地表水层区域内;
在所述弯曲带区域范围内选择基岩监测点,并设置基岩监测装置,所述基岩监测装置深入所述弯曲带区域内;
在所述裂隙带区域范围内选择承压水位监测点,并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承压水位监测装置深入所述裂隙带区域;
获取地表监测装置、潜水位监测装置、基岩监测装置以及承压水位监测装置的监测信息,根据所述监测信息判断所述采空区的稳定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空区的参数信息,初步确定所述采空区的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地表水层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所述采空区的参数信息包括:开采高度、开采深度、开采时间、采空区的地质数据以及地表水层水位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钻孔取芯,通过岩芯情况精确确定所述采空区的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地表水层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以及所述弯曲带和裂隙带的深度,所述岩芯情况包括:岩芯完整度、强度、水质含盐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根据钻孔取芯情况确定所述基岩监测点的深度,所述基岩监测点位于所述裂隙带以上岩石抗压强度高于6Mpa的弯曲带区域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根据钻孔取芯的岩体破碎状态确定所述承压水位监测点,所述承压水位监测点位于所述裂隙带区域内,不超过所述垮落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所述承压水位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10m的第一圆形区域范围,所述基岩监测点位于所述第一圆形区域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所述承压水位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5m-10m的第二圆形区域范围;以所述基岩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5m-10m的第三圆形区域范围;所述地表监测点以及所述潜水位监测点位于所述第二圆形区域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三圆形区域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表监测装置穿过所述杂填土层,深入所述沉积土层区域内2-5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潜水位监测装置穿过所述杂填土层以及所述沉积土层,深入所述地表水层区域内5-10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表监测装置包括:护管、混凝土体以及监测钉;
所述的设置地表监测装置包括:
钻孔穿过杂填土层到达沉积土层2-5m,插入护管,对护管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体,在混凝土体具有一定塑性时,在其顶部安装监测钉。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潜水位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水位花管、第一水位管、第一滤布、第一封盖以及第一水位管盖;
所述的设置潜水位监测装置包括:
钻孔穿过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到地表水层;将第一水位管部分嵌设于第一水位花管内,一端通过第一封盖固定第一水位管和第一水位花管后,整体插入孔内;第一水位花管外包裹第一滤布;第一水位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粗砂,第一水位管顶部设有第一水位管盖。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岩监测装置包括:标底、标杆、第一扶正器、第一保护管、主标头以及副标头;
所述的设置基岩监测装置包括:
钻孔穿过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到弯曲带;下第一保护管;通过水泥将标底固定于弯曲带内的指定位置,将标杆连接标底,并于标杆和第一保护管之间设置第一扶正器,标杆顶部连接主标头,第一保护管顶部设置有副标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承压水位监测装置包括:第二保护管、第二水位花管、第二水位管、第二滤布、第二封盖、第二扶正器、第二水位管盖以及保护管盖;
所述的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包括:
钻孔穿过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弯曲带到裂隙带;下第二保护管;第二水位管底部装有粗砂;将第二水位管部分嵌设于第二水位花管内,一端通过第二封盖固定第二水位管和第二水位花管后,整体插入第二保护管内;第二水位花管外包裹第二滤布;第二水位管与第二保护管之间设置第二扶正器;第二水位管顶部设有第二水位管盖;第二保护管顶部设置有保护管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多个监测点设置多个监测装置,采用组合监测技术以提升采空区治理工后监测准确性,排除因治理过程中水力联系变化导致的基岩浮动因素,增设承压水位监测点、潜水位监测点,分别监控不同层位岩土体沉降变形情况,为治理后的采空区是否稳定提供依据。
2、根据采空区的参数信息和岩芯取样判断采空区弯曲下沉带位置,防止治理过程中的串浆,也保证监测岩层的合理性。
3、根据水质情况省去使用蒽油对基岩监测装置中标杆的防腐施工措施,降低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采空区的层位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承压水位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基岩监测点深度确定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基岩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地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潜水位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基岩沉降稳定性判定标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地表沉降稳定性判定标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监测装置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采空区治理后的监测,关于采空区治理后深部岩层的监测手段主要还是通过基岩监测,且只考虑到了岩层的变化,没有考虑实际工况中水位对整个岩层的影响,监测结果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考虑较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通过设置地表监测点、潜水位监测点、基岩监测点以及承压水位监测点的组合监测技术,提升采空区治理工后监测准确性。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301:确定采空区的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地表水层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
示例性的,首先,获取采空区基本参数信息:包括开采时间、开采高度、开采深度、开采方式、采空区以上初步地质资料、地表和深层水位(地表水层C)情况。根据采空区基本参数信息,初步确定杂填土层A、沉积土层B、地表水层C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三带包括弯曲带D、裂隙带E以及垮落带F。
通过步骤301的信息,布置各个监测点位置。先确定承压水位监测点的位置,后以承压水位监测点为圆心,半径5~10范围按照一定形状进行其他监测点的布置。
步骤302:在裂隙带区域范围内选择承压水位监测点,并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深入裂隙带区域。
根据技术背景可知,治理过程导致水力联系发生变化,地表水层C水压、水位变化对基岩的抬升、下降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承压水位监测点穿过地表水层C以及弯曲带D,在其位置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10,可以直观准确反应地表水层C以下承压水的变化。
示例性的,钻孔取芯,通过岩芯情况精确确定采空区的杂填土层A、沉积土层B、地表水层C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以及弯曲带D和裂隙带E的深度,岩芯情况包括:岩层强度、岩芯强度、水质含盐量、岩体破碎状态等。钻孔穿过杂填土层A、沉积土层B、弯曲带D到裂隙带E,在孔内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10。
参考图3所示,承压水位监测装置10包括:第二保护管11、第二水位花管12、第二水位管13、第二滤布14、第二封盖15、第二扶正器16、第二水位管盖17以及保护管盖18。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10具体包括:在孔内下第二保护管11;第二水位管13底部装有少量粗砂,将第二水位管13部分嵌设于第二水位花管12内,一端通过第二封盖15固定第二水位管12和第二水位花管13后,整体插入第二保护管11内;第二水位花管13外包裹第二滤布14;第二水位管12与第二保护管11之间设置第二扶正器16,以对第二水位管12进行固定;第二水位管12顶部设有第二水位管盖17;第二保护管11顶部设置有保护管盖18,第二水位管盖17以及保护管盖18的设置可以防止受到雨水侵扰。冒出地表的部分通过保护罩50进行保护。
步骤303:在弯曲带区域范围内选择基岩监测点,并设置基岩监测装置,基岩监测装置深入弯曲带区域内。
示例性的,根据岩芯、水质情况确定裂隙带E和弯曲带D深度范围,确定监测基岩层位深度。以承压水位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10m的第一圆形区域范围,基岩监测点位于第一圆形区域范围内。
参考图4所示,首先,收集采矿地质平面、剖面图确定采空区范围与深度;根据煤层倾角θ、采煤高度H、顶板岩层硬度f,选取裂隙带深度计算公式,并计算裂隙带大致深度;布设监测线、放点;根据裂隙带计算深度钻孔,计算深度以上2m进尺钻孔取芯,深度以下0.5m进尺钻孔取芯,观测岩芯是否破碎;若否,则重新计算深度以上2m进尺钻孔取芯,深度以下0.5m进尺钻孔取芯,再观测;若是,则根据裂隙带位置深度,向上选取岩芯做强度测试;若岩芯强度>6MPa,则选定为基岩监测点;若岩芯强<6MPa,则继续选取岩芯进行强度测试。其中,裂隙带深度确定方法主要参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中采煤地质地质情况、煤层采高、煤层顶板硬度三个方面,对裂隙带高度进行计算;岩性是否破碎主要判别标准主要依据岩石取芯率、岩芯破碎状态、钻进异常,甚以钻孔成像为辅助判断是否到达裂隙带深度;岩芯抗压强度标准主要依据为:抗压强度=1.3~1.5(基岩标杆件重度/钻孔面积),根据以往基岩深度100m经验计算选6Mpa作为最低强度。
确定好基岩监测点后,进行钻孔穿过杂填土层A、沉积土层B到弯曲带D,在孔内设置基岩监测装置20。
参考图5所示,基岩监测装置20包括标底21、标杆22、第一扶正器23、第一保护管24、主标头25以及副标头26。设置基岩监测装置10具体包括:通过水泥将标底21固定于弯曲带D内的指定位置,并在孔内下第一保护管24;第一保护管24抵持于水泥上且套设于标底21上;将标杆22通过螺丝与标底21连接,并于标杆22和第一保护管24之间设置第一扶正器23,第一扶正器23用于保持标杆22稳定不弯曲;标杆22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主标头25,第一保护管24的顶部通过螺丝设置有副标头26。冒出地表的部分通过保护罩50进行保护。采空区以上基岩沉降带动标底21和标杆22向下沉降。
步骤304:在沉积土层区域范围内选择地表监测点,并设置地表监测装置,地表监测装置深入沉积土层区域内。
示例性的,以承压水位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5m-10m的第二圆形区域范围;以基岩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5m-10m的第三圆形区域范围;地表监测点位于第二圆形区域范围内和/或第三圆形区域范围内。在深度方向上,地表监测装置30穿过杂填土层A,深入沉积土层B区域内2-5m。具体的,钻孔穿过杂填土层A到达沉积土层B,在孔内设置地表监测装置30。
参考图6所示,地表监测装置30包括护管31、混凝土体32以及监测钉33。设置地表监测装置30具体包括:在孔内插入护管31,对护管31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体32,在混凝土体32具有一定塑性时,在其顶部安装监测钉33。
步骤305:在地表水层区域范围内选择潜水位监测点,并设置潜水位监测装置,潜水位监测装置深入地表水层区域内。
示例性的,以承压水位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5m-10m的第二圆形区域范围;以基岩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5m-10m的第三圆形区域范围;潜水位监测点位于第二圆形区域范围内和/或第三圆形区域范围内。在深度方向上,潜水位监测装置40穿过杂填土层A以及沉积土层B,深入地表水层C区域内5-10m。具体的,钻孔穿过杂填土层A、沉积土层B到地表水层C,在孔内设置潜水位监测装置40。
参考图7所示,潜水位监测装置40包括第一水位花管41、第一水位管42、第一滤布43、第一封盖44以及第一水位管盖45。设置潜水位监测装置40具体包括:将第一水位管42部分嵌设于第一水位花管41内,一端通过第一封盖44固定第一水位管42和第一水位花管41后,整体插入孔内;第一水位花管41外包裹第一滤布43,防止泥沙进入第一水位花管41内封堵水孔;第一水位管42与孔壁之间填充粗砂,用于固定第一水位管42;第一水位管42顶部设有第一水位管盖45。冒出地表的部分通过保护罩50进行保护。
步骤306:获取地表监测装置、潜水位监测装置、基岩监测装置以及承压水位监测装置的监测信息,根据监测信息判断采空区的稳定程度。
示例性的,通过地表监测装置30、潜水位监测装置40、基岩监测装置20以及承压水位监测装置10进行沉降监测,待治理结束后,以治理前、中、后的基岩和地表标高变化差距结合水位变化趋势,判断该场地是否达到治理后的稳定状态。
治理后的采空区至少监测六个月,是否达到稳定的判断,除了沉降速率小于0.17mm/d外,还需要结合水位变化的关系进行判定。
关于基岩监测点稳定性的判别,参考图8所示,当沉降速率达不到稳定值,承压水变化都需要进行持续监测;沉降速率达到了稳定值,但受到水位抬升影响,仍不能判断为稳定,但水位若处于下降状态则可判定为稳定状态;当6个月内沉降速率小于0.17mm/d,且主标受到水位上升影响,则可以判断为稳定状态。
关于地表监测点稳定性的判别,如图9所示,地表沉降是否稳定主要根据基岩沉降变形与地表水位变化情况共同确定,在基岩处于稳定状态后,地表受到水位抬升、下降变化而上浮、下降则可以判断为稳定;若基岩随地表同时上浮且水位处于抬升状态则判断为稳定状态,其余均需要继续监测,等待到达稳定期。
参考图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优化监测装置施工方法,以缩短施工工期,同时提高监测精准度。监测点施工顺序依次为承压水位监测点施工、基岩监测点施工、地表监测点施工、潜水位监测点施工,利用承压水位监测点固井水泥凝固时间,进行基岩监测点的钻孔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工序衔接紧凑,减少窝工。
本发明针对采空区治理后变形沉降特点提供沉降和水位共同监测的组合方法,在治理前提前布设组合监测点,该组合监测点包括基岩监测、深部承压水位监测、潜水位监测和地表沉降监测。根据开采情况和岩层信息确定弯曲带位置,确定合适基岩沉降观测层面。通过地下水质信息,改进防腐要求,减少地下水环境的安全隐患。治理后通过结合水位信息变化判断采空区治理后是否达到稳定状态。
基岩监测点是通过将标杆与基岩层面连接,可以直接反应岩层面上的沉降变化,相较于地表监测可以最直观的反应采空区之后关键层沉降变化的方式。主要包括标底、标杆、副标头、第一保护管、第一扶正器等装置。标底与底部岩层固定,沉降通过标底传递给标杆,地面以上主标头与杆体连接反应基岩层面的沉降,副标头同第一保护管连接,反应基岩层以上整个土岩面沉降情况。
潜水位监测点穿过杂填土层一定深度,对地表水层水位进行监测。
地表沉降监测点穿过杂填土层和沉积土层一定深度,对杂填土层和沉积土层沉降进行监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多个监测点设置多个监测装置,采用组合监测技术以提升采空区治理工后监测准确性,排除因治理过程中水力联系变化导致的基岩浮动因素,增设承压水位监测点、潜水位监测点,分别监控不同层位岩土体沉降变形情况,提高测量精准度,为治理后的采空区是否稳定提供依据。
2、根据采空区的参数信息和岩芯取样判断采空区弯曲下沉带位置,防止治理过程中的串浆,也保证监测岩层的合理性。
3、根据水质情况省去使用蒽油对基岩监测装置中标杆的防腐施工措施,降低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4、优化了监测装置施工顺序,选取弯曲带的基岩层面作为关键层,利用水泥硬化的时间进行钻进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工序衔接紧凑,减少窝工。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采空区的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地表水层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所述三带包括弯曲带、裂隙带以及垮落带;
在所述沉积土层区域范围内选择地表监测点,并设置地表监测装置,所述地表监测装置深入所述沉积土层区域内;
在所述地表水层区域范围内选择潜水位监测点,并设置潜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潜水位监测装置深入所述地表水层区域内;
在所述弯曲带区域范围内选择基岩监测点,并设置基岩监测装置,所述基岩监测装置深入所述弯曲带区域内;
在所述裂隙带区域范围内选择承压水位监测点,并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承压水位监测装置深入所述裂隙带区域;
获取地表监测装置、潜水位监测装置、基岩监测装置以及承压水位监测装置的监测信息,根据所述监测信息判断所述采空区的稳定程度;
其中,承压水位监测点穿过地表水层以及弯曲带;
以所述承压水位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10m的第一圆形区域范围,所述基岩监测点位于所述第一圆形区域范围内;
以所述承压水位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5m-10m的第二圆形区域范围;以所述基岩监测点为圆心,形成一半径为5m-10m的第三圆形区域范围;所述地表监测点以及所述潜水位监测点位于所述第二圆形区域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三圆形区域范围内;
所述地表监测装置穿过所述杂填土层,深入所述沉积土层区域内2-5m;
所述潜水位监测装置穿过所述杂填土层以及所述沉积土层,深入所述地表水层区域内5-10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空区的参数信息,初步确定所述采空区的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地表水层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所述采空区的参数信息包括:开采高度、开采深度、开采时间、采空区的地质数据以及地表水层水位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钻孔取芯,通过岩芯情况精确确定所述采空区的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地表水层以及采空区三带区域位置,以及所述弯曲带和裂隙带的深度,所述岩芯情况包括:岩芯完整度、强度、水质含盐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钻孔取芯情况确定所述基岩监测点的深度,所述基岩监测点位于所述裂隙带以上岩石抗压强度高于6Mpa的弯曲带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钻孔取芯的岩体破碎状态确定所述承压水位监测点,所述承压水位监测点位于所述裂隙带区域内,不超过所述垮落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监测装置包括:护管、混凝土体以及监测钉;
所述的设置地表监测装置包括:
钻孔穿过杂填土层到达沉积土层2-5m,插入护管,对护管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体,在混凝土体具有一定塑性时,在其顶部安装监测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位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水位花管、第一水位管、第一滤布、第一封盖以及第一水位管盖;
所述的设置潜水位监测装置包括:
钻孔穿过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到地表水层;将第一水位管部分嵌设于第一水位花管内,一端通过第一封盖固定第一水位管和第一水位花管后,整体插入孔内;第一水位花管外包裹第一滤布;第一水位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粗砂,第一水位管顶部设有第一水位管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岩监测装置包括:标底、标杆、第一扶正器、第一保护管、主标头以及副标头;
所述的设置基岩监测装置包括:
钻孔穿过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到弯曲带;下第一保护管;通过水泥将标底固定于弯曲带内的指定位置,将标杆连接标底,并于标杆和第一保护管之间设置第一扶正器,标杆顶部连接主标头,第一保护管顶部设置有副标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水位监测装置包括:第二保护管、第二水位花管、第二水位管、第二滤布、第二封盖、第二扶正器、第二水位管盖以及保护管盖;
所述的设置承压水位监测装置包括:
钻孔穿过杂填土层、沉积土层、弯曲带到裂隙带;下第二保护管;第二水位管底部装有粗砂;将第二水位管部分嵌设于第二水位花管内,一端通过第二封盖固定第二水位管和第二水位花管后,整体插入保护管内;第二水位花管外包裹第二滤布;第二水位管与第二保护管之间设置第二扶正器;第二水位管顶部设有第二水位管盖;第二保护管顶部设置有保护管盖。
CN202211582770.2A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Active CN115979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2770.2A CN115979210B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2770.2A CN115979210B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9210A CN115979210A (zh) 2023-04-18
CN115979210B true CN115979210B (zh) 2023-11-28

Family

ID=8597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2770.2A Active CN115979210B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921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428A (zh) * 2015-08-21 2015-12-16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地下水多层位监测管
CN108225265A (zh) * 2018-03-05 2018-06-2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软土路基变形远程综合监测系统及安装方法
AU2020103699A4 (en) * 2020-11-11 2021-02-11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rilled hole stratified filling method
CN213812473U (zh) * 2020-12-30 2021-07-27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岩溶湿地地表和地下水位监测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428A (zh) * 2015-08-21 2015-12-16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地下水多层位监测管
CN108225265A (zh) * 2018-03-05 2018-06-2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软土路基变形远程综合监测系统及安装方法
AU2020103699A4 (en) * 2020-11-11 2021-02-11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rilled hole stratified filling method
CN213812473U (zh) * 2020-12-30 2021-07-27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岩溶湿地地表和地下水位监测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9210A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1017A (zh) 一种适用于裸岩地质条件下深水桩基钢护筒施工方法
CN107130918A (zh) 大坝帷幕灌浆冲击造孔施工方法
CN112554247A (zh) 基坑监测系统
CN113152450A (zh)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植桩技术在复杂地基中的应用
CN112392049A (zh) 一种软弱地层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CN110145309B (zh) 一种浅埋煤层注浆充填绿色采煤方法及其沉降观测装置
CN113898410B (zh)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岩层破裂分布时空演化动态监测方法
Je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motion and threshold values for colluvium slope displacement induced by heavy rainfall: a case study in northern Taiwan
CN111335904A (zh) 一种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施工监测方法
CN115979210B (zh) 一种采空区治理后稳定性评价的监测方法
CN103352700B (zh) 冲积含水层自动补充失水法预防井筒破裂的方法
CN110672062A (zh) 一种监测基岩沉降量监测点的埋设方法
CN111894452A (zh) 风积沙深覆盖凝灰岩地层端承桩的组合钻进方法
CN108532650B (zh) 一种原位测定地下结构所受水浮力的方法
CN102995647A (zh) 一种桩孔注浆隔渗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RU2351734C2 (ru) Способ бурения скважин или вторых стволов с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м окончанием
CN206989839U (zh) 盾构限界内基岩突起爆破预处理系统
CN213209012U (zh) 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和水位监测井
Bozozuk et al. Deep bench marks in clay and permafrost areas
Langford et al. Pore pressure reduction and settlements induced by deep supported excavations in soft clay
CN113802566B (zh) 一种用于富水砂层基坑的预应力锚索支护及施工方法
Charlton et al. Comprehensive Foundation Rehabilitation at Bear Creek Dam
CN203066062U (zh) 一种隔渗钻孔灌注桩
CN209854752U (zh) 兼作深层沉降标的降水井
CN111364971B (zh) 一种用于监测隧道开挖地表脱空的装置及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