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9385A - 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9385A
CN115969385A CN202211540591.2A CN202211540591A CN115969385A CN 115969385 A CN115969385 A CN 115969385A CN 202211540591 A CN202211540591 A CN 202211540591A CN 115969385 A CN115969385 A CN 115969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ion
point
reference electrode
location
m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05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健
李毅刚
陈牧
杨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5405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9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9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9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动标测装置,包括:第一参考电极,第一参考电极用于获取心脏第一位置处的第一电信号;第二参考电极,第二参考电极用于获取心脏第二位置处的第二电信号;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与第一参考电极,第二参考电极相连;信号处理器接收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并由第一电信号分析第一参考电极标测的各点位的第一激动时间LAT1和第一激动顺序,由第二电信号分析第二参考电极标测的各点位的第二激动时间LAT2和第二激动顺序;再由第一激动顺序,第二激动顺序及各点位的标测时间差LAT2‑LAT1确定目标激动点。还公开了使用该激动标测装置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该标测装置及其方法能够提高激动标测准确性及标测效率。

Description

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电生理标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房性早搏又称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检测,约60%的人有房性早搏发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早搏,并经常是持续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房性心动过速)出现的先兆。除了引发患者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外,房性早搏还会引起患者焦虑,影响生活质量。频发的房性早搏还与心房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痴呆、脑卒中和死亡相关。
如图1所示,目前房性早搏激动标测采用的是单参考电极法。采用冠状窦电极作为唯一的参考电极,领先冠状窦电极最早的点即为房性早搏的起源点,也是作为房性早搏消融靶点。但由于心房心肌对导管机械碰触敏感,多源性房性早搏也非常多见。因此,机械碰触的房性早搏和非目标的房性早搏可能比目标房性早搏领先冠状窦电极更早,从而错误的将机械碰触的房性早搏和非目标房性早搏当作目标激动点。因此,现有用于激动标测的装置其标测准确性低,标测时间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该标测装置能够提高标测准确性及标测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激动标测装置,包括:
第一参考电极,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用于获取心脏第一位置处的第一电信号;
第二参考电极,所述第二参考电极用于获取心脏第二位置处的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通常情况,将第二位置远离第一位置设置;
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第二参考电极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并由所述第一电信号分析所述第一参考电极标测的各点位的第一激动时间LAT1和第一激动顺序,由所述第二电信号分析所述第二参考电极标测的各点位的第二激动时间LAT2和第二激动顺序;再由所述第一激动顺序,所述第二激动顺序,及各点位的标测时间差LAT2-LAT1确定目标激动点。通过设置第一参考电极和第二参考电极分别在不同位置进行标测,利用第一参考电极和第二参考电极的激动顺序、标测时间差分别判断目标激动点,由激动顺序确定的目标激动点和标测时间差确定的目标激动点,两者相互验证,从而保证标测的准确性。
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选用心脏中任意两个不同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为冠状窦,冠状窦是一个天然的固定位置,其包绕左房后下壁且连通右房,能辅助判断早搏是起源于左房还是起源于右房。所述第二位置通常选择左心耳或高位右房或上腔静脉,也可以是左心房或右心房内的任意位置。具体的,在预测起源点位于左房时,所述第二位置可优先选择左心耳。在预测起源点位于右房时,所述第二位置可优先选择为高位右房或上腔静脉。
所述第一参考电极和所述第二参考电极可选用普通电极。在第一位置选用冠状窦时,与设置的第一位置相配合,所述第一参考电极可选用冠状窦电极,采用专用电极,便于操作过程中电极的放置。
信号处理器可选用市面上任意具有上述标测功能的三维标测系统,通常情况下,可选用强生CARTO系统或雅培ENSITE系统。
本发明第二方面,一种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该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使用上述激动标测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
预测起源点,获取起源点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实际时间差;
在第一位置放置第一参考电极,由第一参考电极标测各点位的第一激动时间LAT1和第一激动顺序;
在第二位置放置第二参考电极,由第二参考电极标测各点位的第二激动时间LAT2和第二激动顺序;
获取在第一激动顺序,第二激动顺序中具有相同激动顺序的最早激动点;
计算各点位的标测时间差LAT2-LAT1,获取标测时间差与实际时间差相等的待定激动点;
在待定激动点和最早激动点为同一点位时,确定该点位为目标激动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为冠状窦,所述第一参考电极为冠状窦电极。
优选地,在预测起源点位于左房时,所述第二位置为左心耳;在预测起源点位于右房时,所述第二位置为高位右房或上腔静脉。
其中,由体表心电图的P波可以辅助判断起源点的位置。
获取起源点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实际时间差的步骤为:在对心脏不进行任何触碰的情况下,通过三维标测系统直接测量起源点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实际时间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参考电极和第二参考电极,采用双参考电极法激动标测时,目标激动点不仅需要满足最早激动点,还需同时满足相同的激动顺序和相同的时间差,从而保证标测的准确性。
2.通过激动顺序和时间差的双重验证,使不满足的房性早搏点,如非目标激动点,机械触碰造成的房性早搏点可以被快速排除,从而缩短标测时间,提高标测效率。验证得到的目标激动点作为射频消融术的重要参考,其准确率高,降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复发概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背景技术中现有激动标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激动标测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心脏;2、目标激动点;3、非目标激动点;4、机械碰触早搏点;5、冠状窦电极;6、第二参考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见图2所示,一种激动标测装置,包括:
第一参考电极,所述第一参考电极选用冠状窦电极5,放置在冠状窦处,用于在冠状窦处获取各点位发送的第一电信号。
第二参考电极6,所述第二参考电极6选用普通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放置在远离冠状窦处,如左心耳或高位右房或上腔静脉。所述第二参考电极6用于获取第二位置处的第二电信号。
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选用强生CARTO系统或雅培ENSITE系统。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冠状窦电极5和第二参考电极6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并由所述第一电信号分析所述第一参考电极标测的各点位的第一激动时间LAT1和第一激动顺序,由所述第二电信号分析所述第二参考电极6标测的各点位的第二激动时间LAT2和第二激动顺序;再由所述第一激动顺序,所述第二激动顺序及各点位的标测时间差LAT2-LAT1确定目标激动点2。
一种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其使用上述激动标测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在进行激动标测前,通过体表心电图上的P波判断起源点。由预测的起源点,确定在心脏1中用于放置电极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需选取便于放置且标测过程中电极能够保持稳定状态的位置。然后,在对心脏1不进行任何触碰的情况下,通过三维标测系统直接测量起源点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实际时间差,即得到一固定值。优选地,将冠状窦设置为第一位置,冠状窦电极5作为第一参考电极。
在第一位置放置第一参考电极,由第一参考电极标测各点位的第一激动时间LAT1和第一激动顺序。
在第二位置放置第二参考电极6,由第二参考电极6标测各点位的第二激动时间LAT2和第二激动顺序。
获取在第一激动顺序,第二激动顺序中具有相同激动顺序的最早激动点。
计算各点位的标测时间差LAT2-LAT1,获取标测时间差与实际时间差相等的待定激动点。
在待定激动点和最早激动点为同一点位时,确定起源点为目标激动点2。
利用双重判断,且目标激动点具有的固定时间差,排除机械碰触早搏点4、非目标激动点3,保证标测的准确性。该过程减少了重复标测,缩短标测时间,提高标测效率。
其中,在预测起源点位于左房时,所述第二位置为左心耳,也可为心房内任意位置;在预测起源点位于右房时,所述第二位置为高位右房或上腔静脉,也可为心房内任意位置。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激动标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参考电极,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用于获取心脏第一位置处的第一电信号;第二参考电极,所述第二参考电极用于获取心脏第二位置处的第二电信号;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第二参考电极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并由所述第一电信号分析所述第一参考电极标测的各点位的第一激动时间LAT 1和第一激动顺序,由所述第二电信号分析所述第二参考电极标测的各点位的第二激动时间LAT2和第二激动顺序;再由所述第一激动顺序,所述第二激动顺序及各点位的标测时间差LAT2-LAT 1确定目标激动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动标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为冠状窦,所述第一参考电极则为冠状窦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动标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为左心耳或高位右房或上腔静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动标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为强生CARTO系统或雅培ENSITE系统。
5.一种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测起源点,获取起源点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实际时间差;
在第一位置放置第一参考电极,由第一参考电极标测各点位的第一激动时间LAT 1和第一激动顺序;
在第二位置放置第二参考电极,由第二参考电极标测各点位的第二激动时间LAT2和第二激动顺序;
获取在第一激动顺序,第二激动顺序中具有相同激动顺序的最早激动点;
计算各点位的标测时间差LAT2-LAT 1,获取标测时间差与实际时间差相等的待定激动点;
在待定激动点和最早激动点为同一点位时,确定起源点为目标激动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为冠状窦,所述第一参考电极为冠状窦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测的起源点位于左房时,所述第二位置为左心耳;在预测的起源点位于右房时,所述第二位置为高位右房或上腔静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体表心电图的P波判断起源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起源点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实际时间差的步骤为:在对心脏不进行任何触碰的情况下,通过三维标测系统直接测量起源点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实际时间差。
CN202211540591.2A 2022-12-02 2022-12-02 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Pending CN115969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0591.2A CN115969385A (zh) 2022-12-02 2022-12-02 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0591.2A CN115969385A (zh) 2022-12-02 2022-12-02 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9385A true CN115969385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7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0591.2A Pending CN115969385A (zh) 2022-12-02 2022-12-02 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93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1593A (zh) * 2023-07-04 2023-10-0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一种室性心动过速的激动顺序标测系统、设备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1593A (zh) * 2023-07-04 2023-10-0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一种室性心动过速的激动顺序标测系统、设备及装置
CN116831593B (zh) * 2023-07-04 2023-11-2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一种室性心动过速的激动顺序标测系统、设备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toki et al. Global left atrial strain in the prediction of sinus rhythm maintenance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Nademanee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mapping of the electrophysiologic substrate
Ghoraani et al. Localized rotational activation in the left atrium during human atrial fibrillation: relationship to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and low-voltage zones
Chao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DS2 score and risk of very late recurrences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JP2019136494A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シング及び接触測定を用いた心臓内瘢痕組織の識別
US8655427B1 (en) Catheter systems for measuring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issue and methods of use
US2017031927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ment and risk assessment
CN115969385A (zh) 激动标测装置及验证目标激动点的方法
Seewöster et al. Prediction of low-voltage areas using modified APPLE score
Russo et al. Atrial septal aneurysms and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the role of atrial electromechanical delay
Moon et al. Right atrial anatomical remodeling affects early outcomes of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Evranos et al. Predictor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with cryoballoon
EP3962351B1 (en) Co-registration of cardiac images
Che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rolonged P wave duration and left atrial scarring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Govindan et al. Right atrial myocardial deformation by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predicts recurrence i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Meo et al.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omplexity in relation to ab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Kiedrowicz et al. Predictors of the voltage derived left atrial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Gong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morphology to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Xu et al. Functional studies of left atrium and BNP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the prediction of recurrence after CPVA.
Rossi et al. Predictors of left atrial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eferred for catheter ablation
Liu et al. P wave duration≥ 150 ms predicts poor left atrial function and ablation outcomes in non-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Zuo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ac rhythm, left atrial appendage flow velocity, and CHA2DS2‐VASc score: Study based on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d 2‐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Baman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trial cardiomyopathies
Kuo et al. Low voltage zones detected by omnipolar Vmax map accurately identifies the potential atrial substrate and predicts the AF ablation outcome after PV isolation
Moreno‐Weidmann et al. Easily available ECG and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for prediction of left atrial remodeling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A multicenter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