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8927A - 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58927A CN115958927A CN202211386506.1A CN202211386506A CN115958927A CN 115958927 A CN115958927 A CN 115958927A CN 202211386506 A CN202211386506 A CN 202211386506A CN 115958927 A CN115958927 A CN 1159589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fixedly connected
- land
- module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型运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包括运载主体,所述运载主体侧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机翼,四个所述机翼远离运载主体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运载主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陆地行走机构,所述运载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运载主体较短一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水面行走机构;本发明通过设有机翼、叶片、陆地行走机构、水面行走机构,在较为平坦的路面上采用陆地行走机构在地面上进行运载,遇到水流阻拦时,设备整体进入水中,此时陆地行走机构收起,水面行走机构开始运行,从而在水面上进行运载,而遇到较为复杂的地形或者高处运载时,设备可以进行飞行运载,因此本申请可以进行水陆空三栖运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运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进行一些小重量物品的运载时,一般采用无人机进行运载,即通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器运载包裹,自动送达目的地,无人机运载的优点在于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缺点主要在于恶劣天气下无人机会送货无力,在飞行过程中,无法避免人为破坏等,但是采用无人机运载存在以下问题:
无人机运载时,采用其内部的电源进行供电,无人机采用飞翔的方式进行运载,因此电池需要负担无人机的重量以及运载货物的重量,因此能够进行运载的距离有限,而采用陆地机器人进行运载时,陆地机器人遇到较大的障碍时便无法正常进行运载,且无人机在水面上进行运载时,若是电量不足,掉落在水力,此时难以将其进行回收,因此亟须一种可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运载的运载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条例提供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包括运载主体,所述运载主体侧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机翼,四个所述机翼远离运载主体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运载主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陆地行走机构,所述运载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运载主体较短一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水面行走机构;
所述运载主体包括控制模块、转换模块、收发模块、采集模块以及位置监测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设备整体进行控制与调节;所述转换模块将设备的空运、水运以及陆运之间进行相互调节,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并发送信息,所述采集模块化会实时采集道路信息,并与接收到的道路信息进行对比,所述位置监测模块用于检测设备整体运输时的位置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载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内部充有气体,且所述漂浮板远离水面行走机构的一侧为椭圆面,所述漂浮板的另一侧为平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载主体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侧面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载主体整体为T型,所述运载主体的两侧均为阶梯状,所述运载主体两侧的两个阶梯上均活动连接有转动板,且所述转动板的底端均与从动板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轮位于两个从动板的内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面行走机构包括进行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运载主体靠近连接块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连接块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换向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板与转动轴处于同一轴线位置,且所述换向板靠近转动轴的一侧为椭圆段,所述换向板远离转动轴的一侧为尖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载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可供移动块移动的滑槽,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螺纹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连接板远离调节旋钮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杆的螺纹槽长度与连接板内滑槽的长度相同,且所述螺纹杆与连接板的接触面为光滑表面,所述卡板与移动板的高度相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换模块内包括陆运模式,水运模式以及空运模式,所述收发模块接收运载全程的道路信息,所述位置监测模块监测到自身移动到需要更换运输方式的路段时,下发指令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转换模块切换到陆运模式,水运模式以及空运模式中的一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运模式时叶片进行工作,所述水运模式时水面行走机构进行工作,所述陆运模式时陆地行走机构进行工作,且设备整体涂刷有防水漆,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实时联网并上报设备整体的位置信息,所述采集模块实时采集设备周围的道路信息,并与收发模块接收到的道路信息进行对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有机翼、叶片、陆地行走机构、水面行走机构,在较为平坦的路面上采用陆地行走机构在地面上进行运载,遇到水流阻拦时,设备整体进入水中,此时陆地行走机构收起,水面行走机构开始运行,从而在水面上进行运载,而遇到较为复杂的地形或者高处运载时,此时叶片转动,从而使得设备可以进行飞行运载,因此本申请可以进行水陆空三栖运载;
2、本发明通过设有调节旋钮、螺纹杆、移动块、移动板,将需要进行运载的物品放置在连接板上,此时转动调节旋钮,调节旋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时使得移动块移动,移动块移动时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移动后与卡板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可以固定不同尺寸的货物,便于进行运载。
3、本发明通过设有控制模块、转换模块、收发模块、采集模块以及位置监测模块,位置监测模块可以了解到设备自身所处的位置,并与道路信息进行核对,此时可以及时进行模式切换,平坦的路面可以采用陆运模式节省能源,遇到湖泊、小河等环境时可以进行水运,往高处运输时可以进行空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陆地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水面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运载主体;2、机翼;3、叶片;4、陆地行走机构;401、转动板;402、从动板;403、轮轴;404、转动轮;5、水面行走机构;501、连接块;502、固定块;503、输出轴;504、换向板;505、转动轴;506、螺旋桨;6、固定机构;601、连接板;602、限位杆;603、螺纹杆;604、调节旋钮;605、移动块;606、移动板;607、卡板;7、漂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与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包括运载主体1,运载主体1侧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机翼2,四个机翼2远离运载主体1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叶片3,运载主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陆地行走机构4,运载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6,运载主体1较短一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水面行走机构5,运载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漂浮板7,漂浮板7的内部充有气体,且漂浮板7远离水面行走机构5的一侧为椭圆面,漂浮板7的另一侧为平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漂浮板7内部充满有气体,因此漂浮板7的密度较小,当经过水面时,设备整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完成水面上的运输,此外漂浮板7的一面为椭圆面,且为整体的前进方向,从而便于破开水面,有利于设备在水面上前进。
参照图3,运载主体1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转动板401,转动板401的侧面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从动板402,从动板4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轮轴403,轮轴40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轮404,运载主体1整体为T型,运载主体1的两侧均为阶梯状,运载主体1两侧的两个阶梯上均活动连接有转动板401,且转动板401的底端均与从动板402活动连接,转动轮404位于两个从动板402的内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载主体1为T型,因此运载主体1侧面的两个阶梯均设有转动板401,因此当转动轮404的两侧均设有从动板402时,两个从动板402与转动板401也可在运载主体1的侧面运动而不会发生碰撞,此外,当需要陆运时,转动板401向下转动,使得转动轮404与运载主体1之间的距离增加,可以便于其进行陆运,而当转动板401向上转动时,此时转动板401与从动板402之间相互折叠,因此可以收回,便于切换模式而完成其余方式的运输。
参照图4,水面行走机构5包括进行连接的连接块501,运载主体1靠近连接块50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轴505,转动轴50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桨506,连接块50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块502,固定块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503,输出轴5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换向板504,换向板504与转动轴505处于同一轴线位置,且换向板504靠近转动轴505的一侧为椭圆段,换向板504远离转动轴505的一侧为尖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进行水运时,此时设备整体会漂浮在水面上,设备漂浮在水面上时,此时运载主体1控制转动轴505转动,转动轴505转动时使得螺旋桨506转动,从而使得设备整体能够向前移动,而在进行水运时,此时连接块501会控制固定块502转动,固定块502转动时会使得输出轴503转动,输出轴503带动换向板504进行摆动,而当换向板504进行摆动时,此时螺旋桨506转动时所喷射的水流在经过换向板504时会进行变向,从而改变运载主体1的移动方向,使其在水下进行移动时更加方便。
参照图5,运载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1,连接板601的内部开设有可供移动块605移动的滑槽,移动块605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03,移动块605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602,螺纹杆60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604,移动块6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06,连接板601远离调节旋钮604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板607,螺纹杆603的螺纹槽长度与连接板601内滑槽的长度相同,且螺纹杆603与连接板601的接触面为光滑表面,卡板607与移动板606的高度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将货物放置在移动板606与卡板607内,转动调节旋钮604时,螺纹杆603随着调节旋钮604转动,此时移动块605会带动移动板606移动,移动板606会靠近卡板607,从而将货物夹紧,方便进行输送,而非规则的物体,采用绑带绑在运载主体1的侧即可。移动块605移动时会通过限位杆602限制其位置,保证其移动时更加稳定。
参照图6,所述转换模块内包括陆运模式,水运模式以及空运模式,所述收发模块接收运载全程的道路信息,所述位置监测模块监测到自身移动到需要更换运输方式的路段时,下发指令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转换模块切换到陆运模式,水运模式以及空运模式中的一种,位置监测模块可以了解到设备自身所处的位置,并与道路信息进行核对,此时可以及时进行模式切换,平坦的路面可以采用陆运模式节省能源,遇到湖泊、小河等环境时可以进行水运,往高处运输时可以进行空运。
参照图1、空运模式时叶片3进行工作,水运模式时水面行走机构5进行工作,陆运模式时陆地行走机构4进行工作,且设备整体涂刷有防水漆,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实时联网并上报设备整体的位置信息,所述采集模块实时采集设备周围的道路信息,并与收发模块接收到的道路信息进行对比,通过将接收到的网络上的道路信息与采集模块实时采集到的周围道路环境信息进行比较,保证设备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模式切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解决的是运载装置无法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运输问题;
遇到较为坎坷的路面或者进行高处运输时,此时叶片3进行转动,叶片3转动时通过机翼2带动运载主体1飞起,从而完成运输;
而在平坦的路面进行运输时,此时叶片3停止转动,运载主体1控制转动板401进行转动,转动板401转动时使得从动板402转动,因此运载主体1与路面的整体高度会发生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路面,转动轮404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设备整体可以在路面上进行移动,从而在路面上进行运输,且此时较为节省能源;
在路面上运输遇到较宽的水面时,此时转动板401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轮404贴紧运载主体1,将转动轮404收回,由于漂浮板7密度较小,因此整体会漂浮在水面上,运载主体1控制转动轴505使得(405)转动,因此设备能够在水面上进行行走,从而完成水面上的运输,且固定块502可以控制输出轴503转动,输出轴503转动时能够带动换向板504转动,从而调整换向板504的角度,进而可以改变运载主体1的前进方向,从而完成转向;
进行运载前,将需要进行运载的货物放置在连接板601上,且位于移动板606与卡板607之间,转动调节旋钮604,调节旋钮604转动时能够使得螺纹杆603转动,螺纹杆603转动会带动移动块605移动,移动块605移动时带动移动板606移动,因此移动板606会靠近卡板607,从而将位于移动板606与卡板607之间的货物夹紧,完成货物的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条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包括运载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主体(1)侧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机翼(2),四个所述机翼(2)远离运载主体(1)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叶片(3),所述运载主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陆地行走机构(4),所述运载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6),所述运载主体(1)较短一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水面行走机构(5);
所述运载主体(1)包括控制模块、转换模块、收发模块、采集模块以及位置监测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设备整体进行控制与调节;所述转换模块将设备的空运、水运以及陆运之间进行相互调节,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并发送信息,所述采集模块化会实时采集道路信息,并与接收到的道路信息进行对比,所述位置监测模块用于检测设备整体运输时的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漂浮板(7),所述漂浮板(7)的内部充有气体,且所述漂浮板(7)远离水面行走机构(5)的一侧为椭圆面,所述漂浮板(7)的另一侧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主体(1)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转动板(401),所述转动板(401)的侧面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从动板(402),所述从动板(4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轮轴(403),所述轮轴(40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轮(4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主体(1)整体为T型,所述运载主体(1)的两侧均为阶梯状,所述运载主体(1)两侧的两个阶梯上均活动连接有转动板(401),且所述转动板(401)的底端均与从动板(402)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轮(404)位于两个从动板(40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行走机构(5)包括进行连接的连接块(501),所述运载主体(1)靠近连接块(50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轴(505),所述转动轴(50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桨(506),所述连接块(50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块(502),所述固定块(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503),所述输出轴(5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换向板(5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板(504)与转动轴(505)处于同一轴线位置,且所述换向板(504)靠近转动轴(505)的一侧为椭圆段,所述换向板(504)远离转动轴(505)的一侧为尖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1),所述连接板(601)的内部开设有可供移动块(605)移动的滑槽,所述移动块(605)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03),所述移动块(605)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602),所述螺纹杆(60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604),所述移动块(6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06),所述连接板(601)远离调节旋钮(604)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板(6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03)的螺纹槽长度与连接板(601)内滑槽的长度相同,且所述螺纹杆(603)与连接板(601)的接触面为光滑表面,所述卡板(607)与移动板(606)的高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内包括陆运模式、水运模式以及空运模式,所述收发模块接收运载全程的道路信息,所述位置监测模块监测到自身移动到需要更换运输方式的路段时,下发指令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转换模块切换到陆运模式,水运模式以及空运模式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运模式状态下,叶片(3)进行工作,所述水运模式时水面行走机构(5)进行工作,所述陆运模式时陆地行走机构(4)进行工作,且设备整体涂刷有防水漆,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实时联网并上报设备整体的位置信息,所述采集模块实时采集设备周围的道路信息,并与收发模块接收到的道路信息进行对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86506.1A CN115958927A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86506.1A CN115958927A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58927A true CN115958927A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7351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86506.1A Pending CN115958927A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5892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50071A (zh) * | 2024-01-11 | 2024-02-13 | 北京大学 | 航行器及其跨域方法 |
-
2022
- 2022-11-07 CN CN202211386506.1A patent/CN11595892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50071A (zh) * | 2024-01-11 | 2024-02-13 | 北京大学 | 航行器及其跨域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09402B (zh) | 旋翼无人机的自动辅助降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627010A (zh) | 一种水空两栖无人机 | |
CN109204860B (zh) | 一种舰载无人机弹射/回收一体化装置 | |
CN101885295A (zh) | 陆空两用飞行器 | |
CN115958927A (zh) | 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 | |
CN110588263A (zh) | 一种多栖无人移动平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357690A (zh) | 一种激光引导的移动式无人机停机坪 | |
CN103847963B (zh) | 一种无人驾驶动力三角翼飞行器 | |
CN108638773B (zh) | 一种三旋翼轮式水陆空三栖机器人 | |
CN209617534U (zh) |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自动寻轨起降装置 | |
CN111845232A (zh) | 轮毂涵道共用的海陆空潜多栖无人平台 | |
CN214727996U (zh) | 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 | |
CN104260873B (zh) | 一种三角翼飞行器 | |
CN106516150A (zh) | 一种无人机分离起降系统 | |
CN204173155U (zh) | 一种三角翼飞行器 | |
CN216101397U (zh) | 海空兼用飞行器 | |
CN210149580U (zh) | 一种复合翼无人机停机装置 | |
CN201941976U (zh) | 倾转旋翼三栖飞行器 | |
CN104477385A (zh) | 一种无人扑翼飞行器 | |
CN104317304A (zh) | 基于微波引导的固定翼无人机自主降落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211139665U (zh) |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飞机 | |
CN113120230A (zh) | 一种组合动力大机动无人机系统设计方法及系统 | |
CN204310048U (zh) | 一种无人扑翼飞行器 | |
CN113277080B (zh) | 一种用于无人机充电的扑翼平台及其充电方法 | |
CN104477386A (zh) | 一种单发双摇杆平拍类扑翼飞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