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7399B - 注射器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注射器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7399B
CN115957399B CN202310250381.8A CN202310250381A CN115957399B CN 115957399 B CN115957399 B CN 115957399B CN 202310250381 A CN202310250381 A CN 202310250381A CN 115957399 B CN115957399 B CN 115957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retaining
bracket
shel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03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57399A (zh
Inventor
姚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antang Longt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antang Longt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antang Longt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antang Longt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503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7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7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7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57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7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安全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内套于外壳内且其内部设置有注射器容置通道的支架,该外壳和该支架之间设置有使二者具有轴向错开趋势的弹性结构以及在轴向错开后防止二者或二者之一回退至初始状态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支架上的至少一个止退弹片和设于外壳上的至少一个止退位,该止退弹片具有与止退位在轴向上投影不重合以便使支架自由出入外壳的初始状态以及受来自容置通道内的压力作用而外扩进而被限制于止退位的止退状态。本发明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在无需任何工装辅助的情况下,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支架和外壳的装配,省时省力,为注射器安全装置的批量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注射器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射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器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带暴露针头且使用过的注射器是手术室、实验室或医院的危险源,一个疏忽都足以让医生或卫生员被未遮蔽且已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所伤,且注射器针头内还可能残留有药物或患者体液,而药物或患者体液的不当接触均有可能给接触者带来健康隐患。为免除隐患,欧美等部分国家或地区已强制要求使用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注射器以在注射后对针头进行保护,既可防止针头误伤人或动物,也可防止针头与注射器本体分离,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注射器也可杜绝重复使用的可能。
现有的注射器安全防护装置一般包括外壳和滑动安装在外壳内的注射器支架,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设置有使二者之间具有轴向错开趋势的弹簧,但在注射器使用前,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通过外锁定结构锁定,弹簧则呈被压缩状态;注射器支架的中心即形成了容置通道,当将注射器置入该容置通道内时,注射器的针头延伸至注射器支架和支架外并套设有针护套,注射器的注射管近端被设于注射器支架上的内锁紧结构锁定,注射器的柱塞则一端处于注射管内,一端延伸至注射器支架外。使用时,移走针护套、按压柱塞进行药物注射,当柱塞行程到底时,柱塞上的触发结构会触发外锁定结构,解除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的锁定,则在弹簧的作用下,外壳与注射器支架之间即轴向错开,外壳将针头覆盖,同时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的止退结构将外壳锁紧在覆盖针头的状态,实现对针头的保护。
可以看出,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的止退结构是确保外壳保持对针头覆盖状态的一个关键结构。
如公告号为CN 104411351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射装置的防针刺安全装置,该装置中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的止退结构包括:设于外壳近端的闩锁指状物以及设于注射器支架远端的容置件,当外壳和注射器支架在弹簧的驱使下轴向错开后,闩锁指状物即纳入该容置件中,阻止注射器支架退回以确保针头受外壳包裹。
该止退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两个闩锁指状物的合围圈直径比注射器支架主体的外径要小,则当将注射器支架装配到外壳内时,需要先采用工装将各闩锁指状物撑开以便注射器支架主体通过;或者在装配时先使闩锁指状物与容置件处于轴向不共线的状态,待注射器支架通过闩锁指状物后,再扭转外壳或注射器支架使容置件与闩锁指状物轴向共线;无论是哪种装配方式,都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或自动化组装线的成本居高不下,使批量集约化生产受限。
公告号为CN101437561B的中国发明专利和公开号为CN114761058A、CN11188858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也存在上述不足。
又如公开号为213609016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射器针头保护装置,该装置中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的止退结构包括:设于外壳远端内壁上的止口以及设于注射器支架远端的止退爪;其中,该止退爪是自注射器支架向外倾斜设置的,则装配时,同样也需要利用工装夹持住止退爪以便能够将注射器支架装配到外壳内。
为了降低集约化生产的成本,当前亟需开发装配操作更为简便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器安全装置,该装置中外壳和支架的装配十分简便,无需任何工装辅助。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注射器安全装置,包括外壳、内套于外壳内且其内部设置有注射器容置通道的支架,该外壳和该支架之间设置有使二者具有轴向错开趋势的弹性结构以及在轴向错开后防止二者或二者之一回退至初始状态的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支架上的至少一个止退弹片和设于外壳上的至少一个止退位,该止退弹片具有与止退位在轴向上投影不重合以便使支架自由出入外壳的初始状态,以及受来自容置通道内的压力作用而外扩进而被限制于止退位的止退状态。
本发明中限位机构中的止退弹片因具有弹性形变而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即当支架的容置通道内未装入注射器时,止退弹片与止退位在轴向上的投影是不重合的,止退位对支架不产生任何阻挡,支架能够自由出入外壳,此为初始状态;而当支架的容置通道内装入注射器时,止退弹片会因为受到注射器的挤压而外扩、处于能与止退位产生对抗的位置,在弹性结构的驱使下,止退弹片到达止退位所处的位置并被该止退位所限制,使支架无法回到初始位置,此为止退状态。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在无需任何工装辅助的情况下,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支架和外壳的装配,省时省力,为注射器安全装置的批量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中,所述的止退弹片自支架的端部或非端部延伸而出,且其至少包括一个相对支架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和与第一折弯部一体连接的第二折弯部,止退状态下,第一折弯部靠近容置通道的一端或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一折弯部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二折弯部位置形成触发位且第二折弯部远离容置通道的一端形成与外壳接触或不接触的止退爪位。
将止退弹片设置为具有相对支架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是为了使止退弹片向容置通道内偏置,在注射器的必经之路上形成阻挡,使注射器不易通过;则当注射器通过容置通道时即会向止退弹片的触发位位置施加压力,促使止退弹片外扩;随着止退弹片外扩,第二折弯部远离容置通道的一端向外壳逐渐靠近,从而形成止退爪位,与外壳上的止退位相互作用以防止外壳或支架回退。
本发明中,第二折弯部上的止退爪位可以与外壳接触(除与止退位接触外,还与外壳内壁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仅与止退位接触);当与外壳不接触时,止退状态下的止退弹片仅起到止退作用和顶紧注射器以防止注射器在容置通道内晃动的作用;而当与外壳相接触时,止退状态下的止退弹片除了能起到止退作用和防止注射器在容置通道内晃动的作用外,还能顶紧支架以防止支架在外壳内晃动。
本发明中,止退弹片可以是以第一折弯部与支架相连的,也可以是以第二折弯部与支架相连的。当以第一折弯部与支架相连时,触发位即位于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一折弯部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二折弯部位置,止退爪位即位于第二折弯部的自由端;而当以第二折弯部与支架相连时,触发位即位于第一折弯部靠近容置通道的一端(即自由端),而止退爪位即位于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一折弯部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二折弯部位置。
考虑到注射器向触发位施压能够引起的止退爪位的位移大小,优选以第一折弯部与支架相连,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折弯部不必向容置通道偏置过多,且注射器向触发位施加较小的力即能带动止退爪位向外壳偏移较大的距离,既方便注射器通过,又能够尽快形成止退。
在上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中,初始状态下的所述的止退爪位位置的轴向投影伸入容置通道或与容置通道边缘重合或凸出于容置通道。无论初始状态下,止退爪位所处的位置如何,只要确保止退状态下能够与止退位相互作用即可。显然,在不影响支架通过止退位、自由进出外壳的前提下,初始状态下的止退爪位越接近外壳越好(即止退爪位位置的轴向投影优选是凸出于容置通道的),使用起来更加省力。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中,所述的止退弹片具有呈C型或折线型的截面,该C型或折线型截面的开口朝向支架外周且开口角度大于等于90°。
其中,折线型大致呈向侧边倾倒且开口更大的V型,与折线型截面相比,呈C型截面的止退弹片上,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过渡更加圆滑。无论是哪种形状的止退弹片,优选将其开口设置为朝向支架外周(即止退弹片以第一折弯部与支架相连),并且开口角度不小于90°,以免止退爪位与止退位相抵触时,止退弹片以开口过小而导致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应力集中而折断。
在上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中,所述的止退弹片设于支架的端部;
或者,所述的支架的壁上形成有第一切口,所述的止退弹片设于该第一切口处。
优选将止退弹片设于支架的端部,且更优选为设置于支架的远端,以使支架的两端都具有固定注射器的结构。
本发明对支架上止退弹片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对多个止退弹片在支架上的布置方式也是没有限制的,也可以将所有止退弹片设置在支架的同一周向位置上,也可以不处于同一周向位置上,处于同一周向位置上时,可以是均布的,也可以是不均布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仅设置一个止退弹片时,支架上与止退弹片相对的位置不应是空缺的,而是设有实体结构,以免注射器在止退弹片的挤压下向该侧倾斜而不能向止退弹片施加足够的压力。
不过,为了使注射器受力均匀,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中,所述的止退弹片有至少两个,所有止退弹片绕支架周向均匀布置。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止退位的设置方式,第一种是:所述的止退位凸设于外壳上,该止退位具有朝向外壳近端的止退面以及用于向止退弹片施加反作用力以利止退弹片通过该止退位的第一引导楔面。
由止退面、第一引导楔面和外壳内壁限制的止退位具有大致呈三角形的截面,当外壳和支架在弹性结构的驱使下轴向错开时,止退弹片也在被第一引导楔面的挤压下沿着第一引导楔面滑行,直到滑行至第一引导楔面的末端时,该压力才消除,止退弹片才被释放而止退面处,并与止退面相抵而达到止退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止退位只能起到防止支架或外壳回退的作用,而无法将支架锁定在外壳内。此时,则需要在支架和外壳之间另外设置锁定机构。即,在上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中,所述的外壳内部还形成有锁定位,所述的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锁定弹片,该锁定弹片具有与锁定位在轴向上投影不重合以便支架自由出入外壳的初始状态,以及受来自容置通道内的压力挤压而外扩进而被限制在锁定位的锁定状态。
与锁定位相作用的锁定弹片也与止退弹片一样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也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初始状态和锁定状态,且初始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也是由注射器触发的。
即,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中,所述的锁定弹片自支架的端部或非端部延伸而出,且其至少包括一个相对支架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三折弯部和与第三折弯部一体连接的第四折弯部,锁定状态下,第三折弯部靠近容置通道的一端或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三折弯部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四折弯部位置形成触发位且第四折弯部远离容置通道的一端形成与外壳接触或不接触的锁定爪位。
同样地,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中,初始状态下,所述的锁定爪位位置的轴向投影伸入容置通道或与容置通道边缘重合或凸出于容置通道;
所述的锁定弹片设于支架的端部;或者,所述的支架的壁上形成有第二切口,所述的锁定弹片设于该第二切口处。
同时,锁定位也有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锁定位的设置方式为:所述的锁定位凸设于外壳内壁上;
该锁定弹片和该止退弹片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或相反,所述的锁定位具有朝向外壳端部且朝向与止退面相反的锁定面;锁定状态下,所述的锁定弹片通过锁定爪位或第四折弯部钩住锁定面或抵在该锁定面上。
当支架和外壳发生轴向错位时,止退面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支架回退,而锁定面的作用是为了将支架限制在外壳内而不能脱离外壳,,因此锁定面和止退面的朝向是始终相反的,即锁定面始终朝向外壳远端,而止退面始终朝向外壳近端;当锁定弹片的朝向发生改变时,仅是锁定弹片与锁定面的作用位置发生改变;即当锁定弹片和该止退弹片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朝向支架远端)时,锁定弹片通过锁定爪位或第四折弯部钩住锁定面;当锁定弹片和该止退弹片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反时(锁定弹片的自由端朝向支架近端,止退弹片的自由端朝向支架远端),锁定弹片通过锁定爪位或第四折弯部抵住锁定面。
第二种锁定位的设置方式为:所述的锁定位包括形成于外壳壁上且便于锁定弹片的锁定爪位或第四折弯部纳入的第一锁止间隙,该第一锁止间隙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了防止锁定弹片回退的辅助止退面和防止支架脱离外壳的锁定面。
当锁定弹片的锁定爪位(甚至整个第四折弯部)纳入该第一锁止间隙中时,不仅能够与锁定面相作用而起到锁定功能,还能够与辅助止退面相作用而起到止退功能,达到辅助止退弹片的目的。
本发明中,该第一锁止间隙可以是直接开设在外壳壁上的,也可以是采用以下方式形成的:
所述的外壳壁上开设有第一窗口,该第一窗口处设有第一锁止弹片,该第一锁止弹片的固定端与外壳相连,该第一锁止弹片的自由端沿外壳轴向延伸,该第一锁止间隙即形成于第一锁止弹片的自由端与第一窗口内壁之间;
所述的第一锁止弹片朝向外壳中心的一侧内凸并形成有第二引导楔面,该第二引导楔面用于向锁定弹片施加反作用力以利锁定弹片通过第一锁止弹片而纳入第一锁止间隙中。
若第一锁止间隙直接开设在外壳壁上,则要求锁定状态下锁止弹片的锁定爪位是与外壳壁相接触的,不仅如此,外壳壁还对锁定爪位施加了反向作用力,则当锁止弹片在弹性结构的驱使下到达第一锁止间隙位置时,能够快速地纳入进去。
若第一锁止间隙由第一锁止弹片和第一窗口限定,由于第一锁止弹片上具有用于将锁定爪位引导至第一锁止间隙内的第二引导楔面,因此锁定状态下锁止弹片的锁定爪位可以与外壳壁接触或不接触。
第二种止退位的设置方式是:
所述的止退位包括形成于外壳壁上且便于止退弹片的止退爪位纳入的第二锁止间隙,该第二锁止间隙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了防止止退弹片回退的止退面和防止支架脱离外壳的锁定面。
本发明中,该第二锁止间隙可以是直接开设在外壳壁上的,也可以是采用以下方式形成的:
所述的外壳壁上开设有第二窗口,该第二窗口处设有第二锁止弹片,该第二锁止弹片的固定端与外壳相连,该第二锁止弹片的自由端沿外壳轴向延伸,该第二锁止间隙即形成于第二锁止弹片的自由端与第二窗口内壁之间;
所述的第二锁止弹片朝向外壳中心的一侧内凸并形成有第三引导楔面,该第三引导楔面用于向止退弹片施加反作用力以利止退弹片通过第二锁止弹片而纳入第二锁止间隙中。
该止退位的设置方式与第二种锁定位的设置方式是相同的,此处不作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中限位机构中的止退弹片因具有弹性形变而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即当支架的容置通道内未装入注射器时,止退弹片与止退位在轴向上的投影是不重合的,止退位对支架不产生任何阻挡,支架能够自由出入外壳,此为初始状态;而当支架的容置通道内装入注射器时,止退弹片会因为受到注射器的挤压而外扩、处于能与止退位产生对抗的位置,在弹性结构的驱使下,止退弹片到达止退位所处的位置并被该止退位所限制,使支架无法回到初始位置,此为止退状态。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在无需任何工装辅助的情况下,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支架和外壳的装配,省时省力,为注射器安全装置的批量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二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二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二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注射器安全装置的第二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200安全装置,包括外壳1、内套于外壳1内且其内部设置有注射器200容置通道100的支架2,该外壳1和该支架2之间设置有使二者具有轴向错开趋势的弹性结构3、在轴向错开后防止二者或二者之一回退至初始状态的限位机构4以及在轴向错开后防止支架2脱离外壳1的锁定机构5,本实施例以弹簧31作为弹性结构3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弹簧31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且,本实施例仅对限位机构4和锁定机构5进行详细介绍,对注射器200安全装置中的其他结构不作详细阐述,这些结构可采用现有已知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限位机构4包括设于支架2上的一个止退弹片41和设于外壳1上的一个止退位42,其中,该止退弹片41设于支架2的远端且因具有弹性形变而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当支架2的容置通道100内未装入注射器200时,止退弹片41与止退位42在轴向上的投影是不重合的,止退位42对支架2不产生任何阻挡,支架2能够自由出入外壳1,此为初始状态;而如图2所示,当支架2的容置通道100内装入注射器200时,止退弹片41会因为受到注射器200的挤压而外扩、处于能与止退位42产生对抗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弹簧31的驱使下,止退弹片41到达止退位42所处的位置并被止退位42所限制,使支架2无法回到初始位置,此为止退状态。
可以看出,在安装注射器200前,由于止退弹片41处于初始状态,因此支架2能够自由出入外壳1,在无需任何工装辅助的情况下,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支架2和外壳1的装配,省时省力,为注射器200安全装置的批量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在安装注射器200后,止退弹片41处于能与止退位42产生对抗的位置,能够与止退位42相作用实现对支架2的限位,防止支架2回退,以确保注射器200的针头能够保持被外壳1包裹的安全状态。
为使止退弹片41能够被注射器200触发而发生状态改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止退弹片41包括相对支架2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41a和与第一折弯部41a一体连接的第二折弯部41b;第二折弯部41b与第一折弯部41a呈夹角设置,且该夹角角度不小于90°,这使得止退弹片41呈向侧边倾倒以使开口朝向支架2外周且开口更大的V型。
虽然,第二折弯部41b与第一折弯部41a呈夹角设置,但对于支架2来说,第二折弯部41b可能仍是朝容置通道100内偏置的,也可能是与支架2平行的,还可能是朝支架2外周偏置的,这三种状态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从图1可以看出,初始状态下,第一折弯部41a朝向容置通道100内侧偏置,在注射器200的必经之路上形成阻挡,使注射器200不易通过;从图2可以看出,当注射器200通过容置通道100时即会向止退弹片41的触发位位置施加压力,促使止退弹片41外扩,该触发位可以处于第一折弯部41a与第二折弯部41b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一折弯部41a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二折弯部41b位置;随着止退弹片41外扩,第二折弯部41b的自由端向外壳1逐渐靠近,形成与外壳1上的止退位42相互作用以防止外壳1或支架2回退的止退爪位。
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止退爪位位置的轴向投影可以是伸入容置通道100的,也可以是与容置通道100边缘重合的,或者是凸出于容置通道100的。无论初始状态下止退爪位所处的位置如何,只要确保止退状态下能够与止退位42相互作用即可。显然,在不影响支架2通过止退位42、自由进出外壳1的前提下,初始状态下的止退爪位越接近外壳1越好,使用起来更加省力。
由图2可见,止退状态下,止退爪位受力使得应力在第一折弯部41a和第二折弯部41b之间的过渡位置集中,若第一折弯部41a和第二折弯部41b之间的夹角角度过小会导致该过渡位置发生折断,因此要将该夹角角度设置为不小于90°。
由图1、图2和图3可见,本实施例中,止退位42是凸设于外壳1上的,并且,止退状态下,第二折弯部41b上的止退爪位仅与止退位42接触,而不与外壳1内壁相接触。
具体地,该止退位42具有朝向外壳1近端的止退面42a以及用于向止退弹片41施加反作用力以利止退弹片41通过该止退位42的第一引导楔面42b。
由止退面42a、第一引导楔面42b和外壳1内壁限制的止退位42具有大致呈三角形的截面,当外壳1和支架2在弹性结构3的驱使下轴向错开时,止退弹片41也在第一引导楔面42b的挤压下沿着第一引导楔面42b滑行,直到滑行至第一引导楔面42b的末端时,该压力才消除,止退弹片41才被释放至止退面42a处,止退面42a对止退弹片41形成限位,起到防止止退弹片41回退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楔面42b可以是直接与止退面42a相连接的,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过渡面42c与止退面42a相连接的,该过渡面42c可以如图1所示的与外壳1内壁相平行,也可以是一个与类似第一引导楔面42b但倾斜方向相反的楔面,本实施例对此无特殊要求。
在弹簧31的作用下,支架2和外壳1具有相互错开的趋势,而止退位42仅能起到防止支架2或外壳1在轴向错开后回退的作用,无法将支架2锁定在外壳1内。此时,则需要在支架2和外壳1之间另外设置锁定机构5。
如图1和图2和图3所示,该锁定机构5包括:形成于外壳1内部的锁定位51以及设于支架2上的锁定弹片52,本实施例中,锁定弹片52也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也具有两个工作状态:与锁定位51在轴向上投影不重合以便支架2自由出入外壳1的初始状态,以及受来自容置通道100内的压力挤压而外扩进而被限制在锁定位51的锁定状态;并且,初始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也是由注射器200触发的。
即,该锁定弹片52与支架2远端一体成型,包括相对支架2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三折弯部52a和与第三折弯部52a一体连接的第四折弯部52b,锁定状态下,第三折弯部52a与第四折弯部52b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三折弯部52a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四折弯部52b位置形成触发位,而第四折弯部52b的自由端则形成与锁定位51相作用的锁定爪位。
同样地,初始状态下,锁定爪位位置的轴向投影可以是伸入容置通道100的,也可以是与容置通道100边缘重合的,或者是凸出于容置通道100的;无论初始状态下锁定爪位所处的位置如何,只要确保锁定状态下能够与锁定位51相作用即可。显然,在不影响支架2通过锁定位51、自由进出外壳1的前提下,初始状态下的锁定爪位越接近外壳1越好,使用起来更加省力。
本实施例中,锁定状态下的锁定爪位也是仅会与锁定位51接触,而不会与外壳1内壁接触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定位51凸设于外壳1内壁上且具有朝向外壳1端部的锁定面51a,并且,由于止退面42a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支架2回退,而锁定面51a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支架2脱离外壳1,因此锁定面51a和止退面42a是始终处于朝向相反的状态的,但锁定弹片52和止退弹片41的朝向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定弹片52和止退弹片41的朝向是相同的,这就使得锁定弹片52与锁定面51a的作用位置、止退弹片41与止退面42a的作用位置也是相反的;这就要求第四折弯部52b和第三折弯部52a之间的角度要设置得较小,以确保锁定状态下锁定爪位甚至第四折弯部52b能钩住锁定面51a而不滑脱,如此才能确保顺利锁定。
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初始状态下的锁定爪位影响支架2自由出入外壳1,第三折弯部52a向容置通道100内偏置的角度要比第一折弯部41a的偏置角度大,而第四折弯部52b的长度也需要设置得较短。在锁定状态下,第三折弯部52a和第四折弯部52b几乎呈垂直状态,第四折弯部52b则与锁定面51a几乎呈平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止退弹片41和锁定弹片52均各设一个,而且二者是相对设置的,确保注射器200安装到容置通道100内时,止退弹片41和锁定弹片52对注射器200所形成的阻力是相当的,从而使得注射器200能够始终保持对中状态。
本实施例注射器200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装配时,先将止退弹片41对准止退位42、将锁定弹片52对准锁定位51后,将支架2安装到外壳1内,支架2近端和外壳1近端之间暂时形成锁定,此时,止退弹片41和锁定弹片52均处于初始状态;
而后再将注射器200插入到支架2的容置通道100内,由于止退弹片41和锁定弹片52均朝向容置通道100内偏置,对注射器200的通过形成了阻力,随着注射器200到达支架2远端,注射器200便向止退弹片41和锁定弹片52分别施加反作用力,驱使止退弹片41和锁定弹片52发生弹性形变,止退弹片41的止退爪位、锁定弹片52的锁定爪位分别外扩,待注射器200完全安装到容置通道100内后,注射器200近端和支架2近端之间形成锁定;
使用时,拔除注射器200针头上的针保护结构,待注射完毕后,立即解除支架2近端和外壳1近端之间的锁定,则在弹簧31的驱使下,支架2和外壳1迅速轴向错开,在此过程中,锁定弹片52的第三折弯部52a随支架2经过锁定位51,而第四折弯部52b则钩住锁定面51a,以将支架2锁定在外壳1内;与此同时,止退弹片41的止退爪位在第一引导楔面42b的挤压下沿着第一引导楔面42b滑行,待滑行至第一引导楔面42b的末端时该压力消除,止退爪位被释放至止退面42a处,以防止支架2回退;第四折弯部52b钩住锁定面51a和止退爪位被释放至止退面42a处是同时发生的,从而实现对支架2的双向限位,确保注射器200的针头始终被外壳1包裹。
实施例2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注射器200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止退弹片41具有呈C型的截面。
与V型截面相比,呈C型截面的止退弹片41上,第一折弯部41a和第二折弯部41b之间的过渡更加圆滑,第一折弯部41a和第二折弯部41b之间更不易折断。
实施例3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锁定机构5包括开设在外壳1上的条形窗口53,以及设于支架2远端的锁定片54,且该锁定片54不向容置通道100内偏置。
该锁定片54具有处于支架2外周的锁定凸起55,该锁定凸起55具有朝向锁定片54固定端的锁定平面55a以及朝向锁定片54自由端的第三引导楔面55b。
该锁定平面55a可以直接与第三引导楔面55b连接,也可以通过过渡面55c与第三引导楔面55b连接;过渡面55c的设置参考实施例1。
由于第三引导楔面55b的存在,当将支架2安装到外壳1内时,外壳1会挤压该第三引导楔面55b,如此支架2即可顺利进入外壳1;当锁定片54通过外壳1近端并到达条形窗口53位置时,锁定凸起55即会嵌入该条形窗口53内;当外壳1和支架2轴向错开时,锁定凸起55沿该条形窗口53滑动,直至锁定平面55a抵靠在条形窗口53的内端面上,如此形成对支架2的锁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200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止退弹片41不设置在支架2的远端,而是设置在支架2的壁上。即:支架2的壁上形成有第一切口,而止退弹片41即设于该第一切口处。
在此情况下,止退弹片41的固定端也是与支架2一体成型的,而止退弹片41的自由端可以与实施例1或2或3相同朝向支架2远端,也可以朝向支架2近端;只需确保止退面42a与止退弹片41自由端的朝向相反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200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锁定弹片52或锁定片54不设置在支架2的远端,而是设置在支架2的壁上;即:支架2的壁上形成有第二切口,而锁定弹片52或锁定片54即设于该第二切口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锁定弹片52和止退弹片41自由端的朝向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锁定面51a和止退面42a的朝向始终是保持相反状态的,并且,锁定面51a始终朝向外壳1远端,而止退面42a始终朝向外壳1近端。因此,当锁定弹片52和止退弹片41自由端的朝向相反时,止退弹片41的自由端始终是朝向支架2远端的,只能改变锁定弹片52自由端的朝向,即:止退弹片41的自由端始终朝向支架2远端、锁定弹片52的自由端朝向支架2近端;此时,锁定弹片(52)通过锁定爪位或第四折弯部52b抵住锁定面51a。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弹片52的结构可以设置为与实施例1或2或4中止退弹片41的结构是相同的,也可以保持与实施例1或5中锁定弹片52相同的结构。
实施例7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200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止退位42包括形成于外壳1壁上且便于止退弹片41的止退爪位纳入的第二锁止间隙300,该第二锁止间隙300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了防止止退弹片41回退的止退面42a和防止支架2脱离外壳1的锁定面42d。
当止退弹片41的止退爪位纳入该第二锁止间隙300中时,不仅能够与止退面42a相作用而起到止退功能,还能够与锁定面42d相作用而起到锁定功能。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不再设置额外的锁定机构5。
由于止退弹片41需要同时具备锁定功能,因此本实施例中止退弹片41的结构设置得与实施例1中锁定弹片52相同更佳;并且,与止退弹片41相对的位置仍具备实体结构21,该实体结构21是支架2的延伸。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锁止间隙300可以是直接开设在外壳1壁上的,也可以是采用以下方式形成的:
外壳1壁上开设有第二窗口400,该第二窗口400处设有第二锁止弹片43,该第二锁止弹片43的固定端与外壳1相连,该第二锁止弹片43的自由端沿外壳1轴向延伸,该第二锁止间隙300即形成于第二锁止弹片43的自由端与第二窗口400内壁之间;
第二锁止弹片43朝向外壳1中心的一侧内凸并形成有第四引导楔面43a,该第四引导楔面43a用于向止退弹片41施加反作用力以利止退弹片41通过第二锁止弹片43而纳入第二锁止间隙300中。
若第二锁止间隙300直接开设在外壳1壁上,则要求止退状态下止退弹片41的止退爪位是与外壳1壁相接触的,并且,外壳1内壁与止退爪位之间还存在着力的对抗,只有这样,当止退弹片41在弹簧31的驱使下到达第二锁止间隙300的位置时,止退爪位才能够快速地纳入进去。
若第二锁止间隙300由第二锁止弹片43和第二窗口400限定,由于第二锁止弹片43上具有用于将止退爪位引导至第二锁止间隙300内的第四引导楔面43a,因此止退状态下止退弹片41的止退爪位可以与外壳1壁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锁定位51包括形成于外壳1壁上且便于锁定弹片52的锁定爪位或第四折弯部52b纳入的第一锁止间隙,该第一锁止间隙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了防止锁定弹片52回退的辅助止退面和防止支架2脱离外壳1的锁定面。
当锁定弹片52的锁定爪位甚至整个第四折弯部52b纳入该第一锁止间隙中时,不仅能够与锁定面相作用而起到锁定功能,还能够与辅助止退面相作用而起到止退功能,达到辅助止退弹片41的目的。
本发明中,该第一锁止间隙可以是直接开设在外壳1壁上的,也可以是采用以下方式形成的:
即:外壳1壁上开设有第一窗口,该第一窗口处设有第一锁止弹片,该第一锁止弹片的固定端与外壳1相连,该第一锁止弹片的自由端沿外壳1轴向延伸,该第一锁止间隙即形成于第一锁止弹片的自由端与第一窗口内壁之间;
第一锁止弹片朝向外壳1中心的一侧内凸并形成有第二引导楔面,该第二引导楔面用于向锁定弹片52施加反作用力以利锁定弹片52通过第一锁止弹片而纳入第一锁止间隙中。
若第一锁止间隙直接开设在外壳1壁上,则要求锁定状态下锁止弹片的锁定爪位是与外壳1壁相接触的,并且锁定爪位和外壳1内壁之间还存在着力的对抗,只有这样,当锁止弹片在弹簧31的驱使下到达第一锁止间隙位置时,能够快速地纳入进去。
若第一锁止间隙由第一锁止弹片和第一窗口限定,由于第一锁止弹片上具有用于将锁定爪位引导至第一锁止间隙内的第二引导楔面,因此锁定状态下锁止弹片的锁定爪位可以与外壳1壁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实施例9
如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200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止退弹片41的数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些止退弹片41可以是均匀布置在支架2周壁上的,当然也可以不均匀布置。
实施例10
如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200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锁定弹片52或锁定片54的数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些锁定弹片52或锁定片54可以是均匀布置在支架2周壁上的,当然也可以不均匀布置。
实施例11
如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200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止退状态下,止退爪位不仅与止退位42相接触,还与外壳1内壁相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止退状态下的止退弹片41除了能起到止退作用和防止注射器200在容置通道100内晃动的作用外,还能顶紧支架2以防止支架2在外壳1内晃动。
此时,若止退爪位与外壳1内壁之间不存在力的对抗,则止退位42处仍旧需要设置第一引导楔面42b或第四引导楔面43a;若止退爪位与外壳1内壁之间存在力的对抗,则不需要设置第一引导楔面42b或第四引导楔面43a。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一种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1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锁定状态下,锁定爪位不仅与锁定位51相接触,还与外壳1内壁相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锁定状态下的锁定弹片52除了能起到锁定作用和防止注射器200在容置通道100内晃动的作用外,还能顶紧支架2以防止支架2在外壳1内晃动。
此时,若锁定爪位与外壳1内壁之间不存在力的对抗,则锁定位51处仍旧需要设置第二引导楔面;若锁定爪位与外壳1内壁之间存在力的对抗,则不需要设置第二引导楔面。

Claims (14)

1.一种注射器安全装置,包括外壳(1)、内套于外壳(1)内且其内部设置有注射器(200)容置通道(100)的支架(2),该外壳(1)和该支架(2)之间设置有使二者具有轴向错开趋势的弹性结构(3)以及在轴向错开后防止二者或二者之一回退至初始状态的限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4)包括设于支架(2)上的至少一个止退弹片(41)和设于外壳(1)上的至少一个止退位(42),该止退弹片(41)具有与止退位(42)在轴向上投影不重合以便使支架(2)自由出入外壳(1)的初始状态,以及受来自容置通道(100)内的压力作用而外扩进而被限制于止退位(42)的止退状态;
所述的止退弹片(41)自支架(2)的端部或非端部延伸而出,且其至少包括一个相对支架(2)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41a)和与第一折弯部(41a)一体连接的第二折弯部(41b),止退状态下,第一折弯部(41a)靠近容置通道(100)的一端或第一折弯部(41a)与第二折弯部(41b)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一折弯部(41a)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二折弯部(41b)位置形成触发位且第二折弯部(41b)远离容置通道(100)的一端形成与外壳(1)接触或不接触的止退爪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的所述的止退爪位位置的轴向投影伸入容置通道(100)或与容置通道(100)边缘重合或凸出于容置通道(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退弹片(41)具有呈C型或折线型的截面,该C型或折线型截面的开口朝向支架(2)外周且开口角度大于等于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退弹片(41)设于支架(2)的端部;或者,所述的支架(2)的壁上形成有第一切口,所述的止退弹片(41)设于该第一切口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退弹片(41)有至少两个,所有止退弹片(41)绕支架(2)周向均匀布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退位(42)凸设于外壳(1)上,该止退位(42)具有朝向外壳(1)端部的止退面(42a)以及用于向止退弹片(41)施加反作用力以利止退弹片(41)通过该止退位(42)的第一引导楔面(42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内部还形成有锁定位(51),所述的支架(2)上设有至少一个锁定弹片(52),该锁定弹片(52)具有与锁定位(51)在轴向上投影不重合以便支架(2)自由出入外壳(1)的初始状态,以及受来自容置通道(100)内的压力挤压而外扩进而被限制在锁定位(51)的锁定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弹片(52)自支架(2)的端部或非端部延伸而出,且其至少包括一个相对支架(2)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三折弯部(52a)和与第三折弯部(52a)一体连接的第四折弯部(52b),锁定状态下,第三折弯部(52a)靠近容置通道(100)的一端或第三折弯部(52a)与第四折弯部(52b)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三折弯部(52a)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四折弯部(52b)位置形成触发位且第四折弯部(52b)远离容置通道(100)的一端形成与外壳(1)接触或不接触的锁定爪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所述的锁定爪位位置的轴向投影伸入容置通道(100)或与容置通道(100)边缘重合或凸出于容置通道(100);所述的锁定弹片(52)设于支架(2)的端部;或者,所述的支架(2)的壁上形成有第二切口,所述的锁定弹片(52)设于该第二切口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位(51)凸设于外壳(1)内壁上;
该锁定弹片(52)和该止退弹片(41)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或相反,所述的锁定位(51)具有朝向外壳(1)端部且朝向与止退面(42a)相反的锁定面(51a);锁定状态下,所述的锁定弹片(52)通过锁定爪位或第四折弯部(52b)钩住锁定面(51a)或抵在该锁定面(51a)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位(51)包括形成于外壳(1)壁上且便于锁定弹片(52)的锁定爪位或第四折弯部(52b)纳入的第一锁止间隙,该第一锁止间隙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了防止锁定弹片(52)回退的辅助止退面和防止支架(2)脱离外壳(1)的锁定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壁上开设有第一窗口,该第一窗口处设有第一锁止弹片,该第一锁止弹片的固定端与外壳(1)相连,该第一锁止弹片的自由端沿外壳(1)轴向延伸,该第一锁止间隙即形成于第一锁止弹片的自由端与第一窗口内壁之间;
所述的第一锁止弹片朝向外壳(1)中心的一侧内凸并形成有第二引导楔面,该第二引导楔面用于向锁定弹片(52)施加反作用力以利锁定弹片(52)通过第一锁止弹片而纳入第一锁止间隙中。
13.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退位(42)包括形成于外壳(1)壁上且便于止退弹片(41)的止退爪位纳入的第二锁止间隙(300),该第二锁止间隙(300)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了防止止退弹片(41)回退的止退面(42a)和防止支架(2)脱离外壳(1)的锁定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射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壁上开设有第二窗口(400),该第二窗口(400)处设有第二锁止弹片(43),该第二锁止弹片(43)的固定端与外壳(1)相连,该第二锁止弹片(43)的自由端沿外壳(1)轴向延伸,该第二锁止间隙(300)即形成于第二锁止弹片(43)的自由端与第二窗口(400)内壁之间;
所述的第二锁止弹片(43)朝向外壳(1)中心的一侧内凸并形成有第三引导楔面(43a),该第三引导楔面(43a)用于向止退弹片(41)施加反作用力以利止退弹片(41)通过第二锁止弹片(43)而纳入第二锁止间隙(300)中。
CN202310250381.8A 2023-03-16 2023-03-16 注射器安全装置 Active CN115957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0381.8A CN115957399B (zh) 2023-03-16 2023-03-16 注射器安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0381.8A CN115957399B (zh) 2023-03-16 2023-03-16 注射器安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7399A CN115957399A (zh) 2023-04-14
CN115957399B true CN115957399B (zh) 2023-07-04

Family

ID=85899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50381.8A Active CN115957399B (zh) 2023-03-16 2023-03-16 注射器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739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8263A1 (en) * 2001-05-18 2002-11-20 Crown Cork & Seal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afety device for a syringe
AU2007357859B2 (en) * 2007-08-21 2014-05-29 Safety Medical Products Limited Lockable shield assembly for a syringe
US9248242B2 (en) * 2012-04-20 2016-02-02 Safety Syringes, Inc. Anti-needle stick safety device for injection device
CN111132714A (zh) * 2017-09-30 2020-05-08 群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针头及安全针头装置
WO2021078608A1 (en) * 2019-10-23 2021-04-29 Becton Dickinson France Inj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needle shield
WO2021084099A1 (en) * 2019-11-01 2021-05-06 Tech Group Europe Ltd Needle prot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syringe centring features and disassembly lock
CN213609016U (zh) * 2020-09-10 2021-07-06 苏州赛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注射器针头保护装置
CN111888581A (zh) * 2020-09-10 2020-11-06 苏州赛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针头保护装置的安全注射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7399A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8654B2 (en) Power unit
US5562626A (en) Safety syringe
US6939330B1 (en) Syringe insertion system
EP2451506B1 (en) Injection device
CN101827621B (zh) 带有用于注射器承载器的锁定机构的注射装置
JP5520997B2 (ja) 物質送達装置に関する改善
KR20170003976U (ko) 안전 주사기
JP2004531316A (ja) 注射器ホルダに関する改良
WO2005044348A1 (en) Device for an injector
EA016835B1 (ru) Инъек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3554593A1 (en) Safety needle devices
US20220218913A1 (en)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adapted for long term storage
CA2556951A1 (en) Injection syringe
CN115957399B (zh) 注射器安全装置
CN213609016U (zh) 注射器针头保护装置
US10426897B2 (en) Container holder assembly for a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and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comprising the container holder assembly
CN220459710U (zh) 注射器针保护装置及其注射器支架
WO2022052575A1 (zh) 注射器保护装置及其安全注射器
WO2020006751A1 (zh) 注射器
CN111888580B (zh) 一种安全注射器
US20030105434A1 (en) Protection cap assembly for syringes
EP4260888A1 (en) Autoinjector
US11980749B2 (en) Autoinjector
CN219743565U (zh) 一种注射器及其安全装置
CN220125255U (zh) 注射器用防护装置及其一次性安全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