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6575A -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46575A CN115946575A CN202310221698.9A CN202310221698A CN115946575A CN 115946575 A CN115946575 A CN 115946575A CN 202310221698 A CN202310221698 A CN 202310221698A CN 115946575 A CN115946575 A CN 1159465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thermal management
- mode
- control unit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热管理系统设置有多个热管理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多个热管理单元与多个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热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以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且设置在对应的电池支路,用于获取对应的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单元还用于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控制单元根据每一电池支路的实际温度情况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精准的对对应的电池支路进行温度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对电池支路的温度调节效率,降低不同电池支路之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电池支路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现有的电动车辆中,电池作为独立的系统部件装配到车身上。但是,目前车辆中,采用热管理系统基于整个电池系统的温度进行热管理,但商用车等中大型车辆,由于车辆较大,电池排布不一致,电池温度不一致,无法精准的进行电池的热管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降低不同电池支路之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电池支路的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车辆设有热管理系统及多个电池支路,电池支路包括电池单体,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热管理单元,与多个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热管理单元用于对对应的电池支路进行热管理,以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单元,分别与多个热管理单元进行连接,用于控制热管理单元工作。上述热管理单元与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控制单元根据每一电池支路的实际温度情况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精准的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单体的温度调节效率,降低不同电池支路之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电池支路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且设置在对应的电池支路,用于获取对应的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单元还用于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上述通过将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电池支路中,并且将每一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方式,能使控制单元精准的获取每一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从而提升热管理系统对电池支路的温度调节的精准度及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多个开关,与多个热管理单元、多个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开关分别与对应的电池支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及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开关开闭,以使电池支路为对应的热管理单元上下电。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可在某一电池支路需要进行温度调节时,控制开关可通过控制对应的开关导通,即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对对应的电池支路进行温度调节,无需将所有热管理单元全部通电,从而有效的降低热管理单元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分别与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及对应的电池支路的第一电极连接,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多个冗余开关,与多个热管理单元、多个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冗余开关分别与对应的电池支路的第二电极、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及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开关开闭,以使电池支路为对应的热管理单元上下电。通过上述方式,开关和冗余开关同时设置于电池支路和热管理单元的供电回路中,能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单元包括:制冷机构,用于制冷导热液;加热机构,用于加热导热液;循环管路,设置有导热部及热处理部,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支路上,热处理部分别与制冷机构及加热机构连接;其中,导热液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的管体内。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可基于电池支路的实际温度情况,在电池支路过热时,控制单元可控制制冷机构为电池支路进行降温,在电池支路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单元可控制加热机构对电池支路进行加热,从而有效的保证电池支路在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下能稳定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与热管理单元通过CAN总线连接,CAN总线用于传输CAN报文,CAN报文设有热管理单元的标识信息,控制单元基于标识信息识别热管理单元。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可通过CAN总线传输的CAN报文中包含的热管理单元的标识信息,对每一热管理单元进行精准的控制,从而使得控制单元能及时的针对每一温度异常的电池支路进行温度调节,降低不同电池支路之间的温度差异。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集成于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上述方式,能有效的简化车辆控制系统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包括:控制单元获取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单元基于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以对对应的电池支路进行热管理,以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基于每一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实时的对每一电池支路进行单独的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对电池支路的温度调节效率,降低不同电池支路之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电池支路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单元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加热模式、自循环模式及关机模式;控制单元基于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包括:控制单元获取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的当前工作模式;控制单元将温度信息与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温度阈值与当前工作模式关联;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实时的获取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以根据电池支路的实时温度信息,调节电池支路的温度。在电池支路过热时,控制单元可控制热管理单元切换制冷模式或自循环模式,为电池支路进行降温,在电池支路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单元可控制热管理单元切换为加热模式和/自循环模式,为电池支路进行加热,在电池支路温度正常时,控制单元控制热管理单元切换关机模式,以保持电池支路当前的温度状态,从而有效的保证电池支路在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下能稳定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电池支路的温度,温度阈值包括与关机模式关联的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且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制冷模式;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加热模式;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自循环模式;其中,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通过上述方式,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判断当前电池支路的温度较高后,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为电池支路降温,以使电池支路的温度降低至对电池支路工作最佳的温度;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判断电池支路当前的温度较低后,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为电池支路升温,以使电池支路的温度回升至对电池支路工作最佳的温度;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判断当前电池支路的温度适中后,控制单元控制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低能耗的自循环模式调节电池支路的温度,以使电池支路的温度维持在对电池支路工作最佳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电池支路的温度或电池支路中回路的进水口温度,温度阈值包括与自循环模式关联的第四温度阈值、第五温度阈值和第六温度阈值,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且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关机模式;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五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制冷模式;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六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加热模式;其中,第五温度阈值小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第六温度阈值。通过上述方式,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进水口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判断当前进水口的温度适宜后,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降低热管理系统的功耗;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进水口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五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的温度较高后,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为电池支路降温,以使电池支路的温度降低至对电池支路工作最佳的温度;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进水口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六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的温度较低后,控制单元控制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为电池支路升温,以使电池支路的温度升高至对电池支路工作最佳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电池支路的温度或电池支路中回路的进水口温度,温度阈值包括与制冷模式关联的第七温度阈值和第八温度阈值,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七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关机模式;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八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自循环模式。通过上述方式,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七温度阈值,判断当前电池支路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后,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降低热管理系统的功耗;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进水口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八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温度适宜后,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能耗最低的自循环模式调节电池支路的温度,以使电池支路的温度维持在对电池支路工作最佳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阈值还包括与制冷模式关联的第九温度阈值,热管理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九温度阈值,控制单元产生异常信号;其中,第九温度阈值大于第八温度阈值。通过上述方式,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九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的温度过高后,控制单元产生异常信号,以提醒操作人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电池支路的温度和电池支路中回路的进水口温度,温度阈值包括与加热模式关联的第十温度阈值和第十一温度阈值,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且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十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关机模式;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十一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自循环模式。通过上述方式,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电池支路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十温度阈值,判断当前电池支路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后,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降低热管理系统的功耗;当热管理单元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控制单元基于进水口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八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温度适宜后,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切换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能耗最低的自循环模式调节电池支路的温度,以使电池支路的温度维持在对电池支路工作最佳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阈值还包括与加热模式关联的第十二温度阈值,热管理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十二温度阈值,控制单元产生异常信号;其中,第十二温度阈值大于第十温度阈值。通过上述方式,判断进水口的温度过低后,控制单元产生异常信号,以提醒操作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多个电池支路,多个电池支路并联设置;车辆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阐述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单独对对应的电池支路进行温度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能够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热管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设置有多个热管理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多个热管理单元与多个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热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以对对应的电池支路进行温度调节。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根据每一电池支路的实际温度情况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精准的对对应的电池支路进行温度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对电池支路的温度调节效率,降低不同电池支路之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电池支路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车辆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热管理单元与电池支路循环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热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步骤S200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6是步骤S200第二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7是步骤S200第三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8是步骤S200第四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9是步骤S200第五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电池1、电池支路11、控制器3、马达5;
热管理系统10、热管理单元100、控制单元200、开关300、冗余开关400;
制冷机构110、加热机构120、输液泵130、循环管路140、导热部141;
进水口A、第一电极B、第二电极C;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程序指令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从市场发展前景及应用趋势来看,由于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已经在多种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利用。如应用到水力、火力、风力以及太阳能电站等多种储能电源系统,而且为高功率的装置提供动力,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车辆,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以车辆为例,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车辆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电池1可以固定设置在车辆的车身上,例如,电池1固定设置于车辆车身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可以用于给车辆供电,例如,电池1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车辆还可以包括控制器3和马达5,控制器3用来控制电池1为马达5供电,例如,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电池1不仅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提供驱动动力。
其中,车辆中的电池1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电池支路11,电池支路包括电池单体(图未标),车辆还设有热管理系统10,热管理系统10单独对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车辆中,采用热管理系统基于整个电池系统的温度进行热管理,但商用车等中大型车辆,由于车辆较大,电池排布不一致,电池温度不一致,无法精准的进行电池的热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辆设有热管理系统10及多个电池支路11,电池支路包括电池单体,热管理系统10包括:多个热管理单元100,与多个电池支路11一一对应设置,热管理单元100用于对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进行热管理,以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单元200,分别与多个热管理单元100进行连接,用于控制热管理单元100工作。
其中,电池支路11为组成车辆的电池的一部分支路,其包括电池单体。其中,电池支路11的温度主要受电池支路11中的电池单体的温度影响。
热管理单元100为用于调节电池支路11温度的温度调节单元。
控制单元200为用于实时监控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并可基于温度信息控制热管理单元100实时的调节电池支路11的控制元件。
具体地,热管理单元100与电池支路11可以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为,每一热管理单元100与一电池支路11连接,并且每一热管理单元100对与其连接的电池支路11的温度进行一对一的调节,从而对每一电池支路11中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
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10设置有与多个电池支路11对应数量的热管理单元100。每一热管理单元100与控制单元200及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连接,控制单元200实时监控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并基于温度信息实时的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对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处于最有利于电池支路11工作的温度。通过上述方式,热管理单元100与电池支路11一一对应设置,控制单元200根据每一电池支路11的实际温度情况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精准的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10对电池单体的温度调节效率,降低不同电池支路11之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电池支路11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10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图未示),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200连接,且设置在对应的电池支路11,用于获取对应的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控制单元200还用于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工作。
温度传感器为用于获取电池支路11温度信息的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池支路11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200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将获取到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200,以使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对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通过上述方式,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电池支路11中,并且将每一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200连接,能使控制单元200精准的获取每一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从而提升热管理系统10对电池支路11的温度调节的精准度及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可以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IC温度传感器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包括四个,一个设置于热管理单元100的进水口A,另外三个设置于电池支路11的不同位置上。其中控制单元200通过设置在电池支路11上的两个温度传感器,以获取电池支路11上的三个不同位置的温度信息,进一步地,控制单元200可通过采用三个不同位置的温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电池支路11的温度。其中,控制单元200通过设置在进水口A的温度传感器,获取进水口A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10还包括多个开关300,与多个热管理单元100、多个电池支路11一一对应设置,开关300分别与对应的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及控制单元200连接,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开关300开闭,以使电池支路11为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上下电。
开关300为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热管理单元100由与其连接的电池支路11的进行供电,每个热管理单元100与电池支路11之间通过开关300进行电连接,且开关300与控制单元200控制连接,控制单元200可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控制开关300的通断以控制热管理单元100工作。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200可在某一电池支路11需要进行温度调节时,控制开关300可通过控制对应的开关300导通,即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工作,对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无需将所有热管理单元100全部通电,从而有效的降低热管理单元100的能耗,实现每个热管理单元100单独的上下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300可以包括电子开关,控制单元200通过与电子开关控制连接,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300分别与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及对应的电池支路11的第一电极B连接,热管理系统10还包括:多个冗余开关400,与多个热管理单元100、多个电池支路11一一对应设置,冗余开关400分别与对应的电池支路11的第二电极C、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及控制单元200连接,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开关300开闭,以使电池支路11为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上下电。
具体地,电池支路11为第一电极B和第二电极C分别为电池支路11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热管理单元100的正接电极通过开关300与电池支路11的第一电极B连接,热管理单元100的负接电极通过冗余开关400与电池支路11的第二电极C连接。控制单元200需要同时控制开关300和冗余开关400导通,热管理单元100才能工作,相应的,控制单元200只需控制开关300或冗余开关400断开,即可使热管理单元100关机。其中,当热管理单元100需要工作时,控制单元200先后控制开关300和冗余开关400导通,当热管理单元100关机时,控制单元200想控制先后控制冗余开关400和开关300断开,通过上述方式能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10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是图2中热管理单元与电池支路循环管路连接示意图。热管理单元100包括:制冷机构110,用于制冷导热液;加热机构120;用于加热导热液;循环管路140,设置有导热部141及热处理部,导热部141设置于电池支路11上,热处理部分别与制冷机构110及加热机构120连接;其中,导热液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140的管体内。
具体地,导热液为用于吸收和传导热量的液态介质。制冷机构110为用于对导热液进行制冷的机构。加热机构120为用于对导热液进行加热的机构。循环管路140为由运输导热液的管体环绕形成的管路,其中,管体以一定的环绕于电池支路11,以形成循环管路140的导热部141,管体另一部分作为循环管路140的热处理部(图未标),与制冷机构110及加热机构120连接。其中,管体可以为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这里本文不详细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单元100采用水冷的方式对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在其它实施例中,热管理单元100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对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本文不加以限定。
具体地,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控制制冷机构110或加热机构120工作,以调节导热液的温度,以通过导热液对电池子路的进行温度调节。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200可基于电池支路11的实际温度情况,在电池支路11过热时,控制单元200可控制制冷机构110为电池支路11进行降温,在电池支路11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单元200可控制加热机构120对电池支路11进行加热,从而有效的保证电池支路11在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下能稳定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单元100还包括输液泵130,其中,输液泵130与循环管路140连接,用于驱动导热液在循环管路140内循环流动。控制单元200与输液泵130连接,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输液泵130工作,以对电池支路11的进行温度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0与热管理单元100通过CAN总线连接,CAN总线用于传输CAN报文,CAN报文设有热管理单元100的标识信息,控制单元200基于标识信息识别热管理单元100。
具体地,CAN总线为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其中,热管理单元100可通过CAN总线发送设置有热管理单元100本身的标识信息的CAN报文给控制单元200,控制单元200基于CAN报文中的标识信息便能精确的确定发送CAN报文的热管理单元100,进而对热管理单元100进行控制。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200可通过CAN总线传输的CAN报文中包含的热管理单元100的标识信息,对每一热管理单元100进行精准的控制,从而使得控制单元200能及时的针对每一温度异常的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降低不同电池支路11之间的温度差异。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0集成于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即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电池的热管理。通过上述方式,能有效的简化车辆控制系统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对电池支路的电量信息、充放电状态等工作状态进行管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热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热管理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0。热管理方法包括步骤S100至步骤S200:
步骤S100:控制单元获取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
电池支路11在为车辆中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其温度可能实时变化,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电池支路11的能耗及供电稳定性等性能。控制单元200实时获取每一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以实时调节每一电池支路11的温度,以确保电池支路11处于最佳的温度范围内。
步骤S200:控制单元基于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以对对应的电池支路进行热管理,以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
控制单元200基于上一步骤获取的温度信息,对温度信息进行处理,以确定每个电池支路11的温度是否处于异常高温或异常低温的状态,进而确定对应的电池单体的温度是否处于异常高温或异常低温的状态。若控制单元200确定电池支路11处于异常高温或异常低温的状态,则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工作,以对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进而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200基于每一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实时的对每一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的调节,以对对应的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10对电池支路11的温度调节效率,降低不同电池支路11之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电池支路11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加热模式、自循环模式及关机模式。
制冷模式用于对电池支路11进行降温,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降低到适于电池支路11工作的最佳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0可通过控制热管理单元100的制冷机构110工作,以使热管理单元100进入制冷模式。
加热模式用于对电池支路11进行升温,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升高到适于电池支路11工作的最佳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0可通过控制热管理单元100的加热机构120工作,以使热管理单元100进入加热模式。
自循环模式为热管理单元100较为低功耗的一种工作模式,控制单元200可通过控制热管理单元100进入自循环模式,以使热管理系统10以低功耗的工作模式对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以保证电池支路11的温度维持在其工作时的最佳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0可通过控制输液泵130工作,以驱动导热液在运输管路中循环流动,以使热管理单元100进入自循环模式,通过运输管路中导热液循环流动与电池支路11进行热交换。
关机模式为热管理单元100在电池支路11的温度能长时间维持在最佳温度或电池支路11不工作时的一种工作模式。在关机模式下,热管理单元100功耗最低,但可与控制单元200保持信息交互,即控制单元200可以随时唤醒热管理单元100。其中,步骤S200可通过如图5所示的方式实现,图5是步骤S200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步骤S200可通过步骤S210至步骤S230的方式实现,具体如下:
步骤S210:控制单元获取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的当前工作模式。
控制单元200获取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当前工作模式,可以理解为,每一电池支路11均有相应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200,与此同时每一电池支路11均与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连接,所以控制单元200获取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即为获取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
步骤S220:控制单元将温度信息与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温度阈值与当前工作模式关联。
步骤S230: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
一并对步骤S220及步骤S230进行阐述。其中,与当前工作模式关联的温度阀值指的是,控制单元200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另一工作模式的温度切换条件。
可选地,当前工作模式关联的温度阀值有多个,每个温度阈值对应不同的另一工作模式,控制单元200通过将获取的温度信息与每个温度阀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热管理单元100是否需要切换及需要切换的工作模式,进而控制热管理单元100进入对应的工作模式。
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200实时的获取电池支路11的温度信息,以根据电池支路11的实时温度信息,调节电池支路11的温度。在电池支路11过热时,控制单元200可控制热管理单元切换制冷模式或自循环模式,为电池支路11进行降温,在电池支路11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单元200可控制热管理单元100切换为加热模式和/自循环模式,为电池支路11进行加热,在电池支路11温度正常时,控制单元200控制热管理单元100切换为关机模式,以保持电池支路11当前的温度状态,从而有效的保证电池支路11在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下能稳定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电池支路11的温度,温度阈值包括与关机模式关联的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其中,电池支路11的温度为设置在电池支路11不同位置上的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多个温度的平均值或最大值。步骤S200可通过如图6所示的方式实现,图6是步骤S200第二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其中,步骤S230可通过步骤S211、步骤S221及步骤S231至步骤S233的方式实现,具体如下:
步骤S211:控制单元获取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的当前工作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21:控制单元将温度信息与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温度阈值与当前工作模式关联。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31: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且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制冷模式。
当热管理模块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若电池支路11的温度升温至第一温度阀值或超过第一温度阀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以使电池支路11能快速的降温。
步骤S232: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加热模式。
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若电池支路11的温度降温至第二温度阀值或低于第二温阀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以使电池支路11能快速的升温。
步骤S233: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自循环模式。
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若电池支路11的温度等于第三温度阀值或低于第三温阀值,并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使电池支路11能维持在对电池支路11工作最佳的温度。
具体地,通过上述方式,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判断当前电池支路11的温度较高后,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为电池支路11降温,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降低至对电池支路11工作最佳的温度;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判断电池支路11当前的温度较低后,控制单元200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为电池支路11升温,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回升至对电池支路11工作最佳的温度;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判断当前电池支路11的温度适中后,控制单元200控制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低能耗的自循环模式调节电池支路11的温度,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维持在对电池支路11工作最佳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电池支路11的温度和电池支路11中回路的进水口A温度,温度阈值包括与自循环模式关联的第四温度阈值、第五温度阈值和第六温度阈值。其中,第五温度阈值小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第六温度阈值。电池支路11中回路的进水口A温度指的是热管理单元100中的导热液流入电池支路11时的温度。当热管理单元100处理自循环模式下时,热管理单元100通过控制导热液在循环管路140内流动,以通过导热液自身的导热性能来调节电池支路11的温度。所以,进水口A的温度即为进水口A处导热液的温度,通过获取进水口A处导热液的温度,可以有效的确定热管理单元100以何种工作模式能有效的对电池支路11的温度进行调节。可选地,步骤S200还可通过如图7所示的方式实现,图7是步骤S200第三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其中,步骤S200可通过步骤S212、步骤S222及步骤S234至步骤S236的方式实现,具体如下:
步骤S212:控制单元获取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的当前工作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22:控制单元将温度信息与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温度阈值与当前工作模式关联。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34: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且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关机模式。
换而言之,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若电池支路11的温度等于第四温度阀值或大于第四温阀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使热管理单元100处于能耗较低的状态。
步骤S235: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五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制冷模式。
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若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五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以通过制冷机构110对导热液进行制冷,从而为电池支路11进行高效的降温。
步骤S236: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六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加热模式。
第六温度阈值为当热管理单元100处于自循环模式时,进水口A处导热液的温度异常低,以至于导热液单凭流动性及自身导热特性无法升温时的温度。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若电池支路11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六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以通过加热机构120对导热液进行加热,从而为电池支路11进行高效的升温。
通过上述方式,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判断当前进水口A的温度适宜后,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降低热管理系统10的功耗;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进水口A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五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A的温度较高后,控制单元200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为电池支路11降温,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降低至对电池支路11工作最佳的温度;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进水口A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六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A的温度较低后,控制单元200控制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为电池支路11升温,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升高至对电池支路11工作最佳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电池支路11的温度和电池支路11中回路的进水口A温度,温度阈值包括与制冷模式关联的第七温度阈值和第八温度阈值,温度阈值还包括第九温度阈值。电池支路11中回路的进水口A温度指的是热管理单元100中的导热液流入电池支路11时的温度。其中,第九温度阈值大于第八温度阈值。可选地,步骤S200可通过如图8所示的方式实现,图8是步骤S200第四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其中,S200可通过步骤S213、步骤S223及步骤S237至步骤S239的方式实现,具体如下:
步骤S213:控制单元获取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的当前工作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23:控制单元将温度信息与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温度阈值与当前工作模式关联。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37: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七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关机模式。
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若电池支路11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七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使热管理单元100处理低功耗模式,降低热管理系统10的功耗。
步骤S238: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八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自循环模式。
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若进水口A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八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使电池支路11通过导热液的导热特性及流动性进行降温。
通过上述方式,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七温度阈值,判断当前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后,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降低热管理系统10的功耗;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进水口A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八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A温度适宜后,控制单元200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能耗最低的自循环模式调节电池支路11的温度,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维持在对电池支路11工作最佳的温度。
步骤S239: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九温度阈值,控制单元产生异常信号。
其中,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若进水口A的温度持续大于或等于第九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会持续的产生异常信号,以提示操作人员,以防止操作人员在当前温度情况下,继续执行高负荷的操作,从而导致电池支路11受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电池支路11的温度和电池支路11中回路的进水口A温度,温度阈值包括与加热模式关联的第十温度阈值和第十一温度阈值,温度阈值还包括与加热模式关联的第十二温度阈值,其中,第十二温度阈值大于第十温度阈值。电池支路11中回路的进水口A温度指的是热管理单元100中的导热液流入电池支路11时的温度。步骤S200可通过如图9所示的方式实现,图9是步骤S200第五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其中,S200可通过步骤S214、步骤S224及步骤S240至步骤S242的方式实现,具体如下:
步骤S214:控制单元获取与温度信息对应的热管理单元的当前工作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24:控制单元将温度信息与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温度阈值与当前工作模式关联。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40: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且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十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关机模式。
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时,若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十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使热管理单元100处理低功耗模式,降低热管理系统10的功耗。
步骤S241: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十一温度阈值,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工作在自循环模式。
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时,若进水口A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八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控制与电池支路11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的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使电池支路11通过导热液的导热特性及流动性进行升温。
通过步骤S240至步骤S241的方式,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十温度阈值,判断当前电池支路11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后,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关机模式,以降低热管理系统10的功耗;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控制单元200基于进水口A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八温度阈值,判断进水口A温度适宜后,控制单元200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切换工作模式为自循环模式,以能耗最低的自循环模式调节电池支路11的温度,以使电池支路11的温度维持在对电池支路11工作最佳的温度。
步骤S242:响应于当前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且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十二温度阈值,控制单元产生异常信号。
当热管理单元100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时,若进水口A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九温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00会持续的产生异常信号,以提示操作人员,以防止操作人员在当前温度情况下,继续强行操作,从而由于电池支路11由于温度过低无法满足车辆的用电系统的用电需求,导致车辆的用电系统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如图1所示,车辆包括现有车辆的上述技术特征的同时,本申请的车辆还设置有多个并联设置的电池支路11,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阐述的热管理系统10,其中,热管理系统10通过上述方式,基于控制单元200的控制下对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内部存储有程序指令31,程序指令31被执行以实现上述热管理方法。
其中,程序指令31可以形成程序文件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存储介质中,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U盘、SD卡、PD光驱、移动硬盘、大容量软驱、闪存、多媒体记忆卡、服务器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热管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另外,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存储在一个移动终端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即,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装置,所述程序指令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该存储装置可以为如U盘、光盘、服务器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其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智能终端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10及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其中,热管理系统10设置有多个热管理单元100及控制单元200,其中,多个热管理单元100与多个电池支路11一一对应设置,热管理系统10通过控制单元200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以对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200根据每一电池支路11的实际温度情况控制对应的热管理单元100,精准的对对应的电池支路11进行温度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10对电池支路11的温度调节效率,降低不同电池支路11之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电池支路11的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有所述热管理系统及多个电池支路,所述电池支路包括电池单体,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
多个热管理单元,与所述多个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热管理单元用于对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进行热管理,以对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热管理单元进行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
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用于获取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开关,与所述多个热管理单元、所述多个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开关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及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开关开闭,以使所述电池支路为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上下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及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多个冗余开关,与所述多个热管理单元、所述多个电池支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冗余开关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的第二电极、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及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开关开闭,以使所述电池支路为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上下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单元包括:
制冷机构,用于制冷导热液;
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所述导热液;
循环管路,设置有导热部及热处理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池支路上,所述热处理部分别与所述制冷机构及所述加热机构连接;
其中,所述导热液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的管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热管理单元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CAN总线用于传输CAN报文,所述CAN报文设有所述热管理单元的标识信息,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标识信息识别所述热管理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集成于所述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
7.一种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以对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进行热管理,以对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单元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加热模式、自循环模式及关机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的当前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温度信息与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温度阈值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关联;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所述温度阈值包括与所述关机模式关联的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关机模式,且所述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制冷模式;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关机模式,且所述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关机模式,且所述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自循环模式;
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和所述电池支路中回路的进水口温度,所述温度阈值包括与所述自循环模式关联的第四温度阈值、第五温度阈值和第六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自循环模式,且所述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关机模式;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自循环模式,且所述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制冷模式;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自循环模式,且所述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六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
其中,所述第五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所述第六温度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和所述电池支路中回路的进水口温度,所述温度阈值包括与所述制冷模式关联的第七温度阈值和第八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且所述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七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关机模式;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且所述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八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自循环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阈值还包括与所述制冷模式关联的第九温度阈值,所述热管理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且所述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九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产生异常信号;
其中,所述第九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八温度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所述电池支路的温度和所述电池支路中回路的进水口温度,所述温度阈值包括与所述加热模式关联的第十温度阈值和第十一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并使与所述温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加热模式,且所述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关机模式;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加热模式,且所述进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一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单元工作在所述自循环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阈值还包括与所述加热模式关联的第十二温度阈值,所述热管理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加热模式,且所述进水口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十二温度阈值,所述控制单元产生异常信号;
其中,所述第十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十温度阈值。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支路,并联设置;
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单元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进行热管理。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储存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能够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21698.9A CN115946575A (zh) | 2023-03-09 | 2023-03-09 |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21698.9A CN115946575A (zh) | 2023-03-09 | 2023-03-09 |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46575A true CN115946575A (zh) | 2023-04-11 |
Family
ID=87289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21698.9A Pending CN115946575A (zh) | 2023-03-09 | 2023-03-09 |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46575A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99634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
CN109591541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
CN110277596A (zh) * | 2018-03-15 | 2019-09-24 | 奥迪股份公司 | 电池和用于运行电池的方法 |
US20200031250A1 (en) * | 2018-07-25 | 2020-01-30 | Nio Nextev Limited |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method and vehicle |
CN111342167A (zh) * | 2020-03-28 | 2020-06-26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极耳风冷方式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CN111376692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多支路温度调节液冷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786996A (zh) * | 2021-01-26 | 2021-05-11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电池包水冷系统及水冷控制方法 |
CN213920595U (zh) * | 2020-09-21 | 2021-08-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214043776U (zh) * | 2020-12-16 | 2021-08-24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电路、系统及汽车 |
CN114497804A (zh) * | 2022-01-18 | 2022-05-13 | 三一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CN115133168A (zh) * | 2021-03-29 | 2022-09-30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和动力电池 |
-
2023
- 2023-03-09 CN CN202310221698.9A patent/CN1159465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99634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
CN109591541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
CN110277596A (zh) * | 2018-03-15 | 2019-09-24 | 奥迪股份公司 | 电池和用于运行电池的方法 |
US20200031250A1 (en) * | 2018-07-25 | 2020-01-30 | Nio Nextev Limited |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method and vehicle |
CN111376692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多支路温度调节液冷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42167A (zh) * | 2020-03-28 | 2020-06-26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极耳风冷方式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CN213920595U (zh) * | 2020-09-21 | 2021-08-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214043776U (zh) * | 2020-12-16 | 2021-08-24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电路、系统及汽车 |
CN112786996A (zh) * | 2021-01-26 | 2021-05-11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电池包水冷系统及水冷控制方法 |
CN115133168A (zh) * | 2021-03-29 | 2022-09-30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和动力电池 |
CN114497804A (zh) * | 2022-01-18 | 2022-05-13 | 三一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94809U (zh)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 |
CN107994290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复合热管理系统 | |
CN209786084U (zh) |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系统 | |
CN206364153U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的电池组热管理装置 | |
CN105958155A (zh) |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储能的动力电池降温方法和装置 | |
CN112060981A (zh) |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US11462752B2 (en) | Mobile fuel cell direct current fast charger and portable power supply thermal integration | |
CN111600049A (zh) | 一种氢发动机及其新型能量输出管理方法 | |
CN211376819U (zh) |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13140749A (zh) | 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快速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202534754U (zh) | 蓄电池调温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动车 | |
CN202474108U (zh) |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 |
CN118281434A (zh) | 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及其方法、控制器和储能系统 | |
CN111834704B (zh) |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06887616B (zh) | 一种基于液态有机储氢的燃料电池冷启动系统及方法 | |
CN113193260A (zh) | 车辆热管理方法及装置、系统 | |
CN115946575A (zh) |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655669B (zh) | 用于电池温度调节的控制器 | |
CN113258096A (zh) |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16442858A (zh) | 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217917587U (zh) | 一种电驱系统热管理装置及纯电动汽车 | |
CN113644337B (zh) | 一种混合供电方舱的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 |
CN114475360B (zh) | 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液回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
CN113793952A (zh) |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低温启动控制方法、装置 | |
CN112002925A (zh) | 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