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2458B - 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2458B
CN115942458B CN202310226728.5A CN202310226728A CN115942458B CN 115942458 B CN115942458 B CN 115942458B CN 202310226728 A CN202310226728 A CN 202310226728A CN 115942458 B CN115942458 B CN 115942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message
address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67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42458A (zh
Inventor
余冠彬
陈冠乾
杨子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j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j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j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j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267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2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2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2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42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2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O‑RU第一节点;O‑RU第一节点判断是否与目标O‑RU存在级联关系;当与目标O‑RU不存在级联关系时,O‑RU第一节点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目标O‑RU;目标O‑RU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O‑RU第一节点;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O‑RU第一节点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O‑DU;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O‑DU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这样,可确定拓扑架构中目标O‑RU与O‑DU之间各O‑RU节点的层级详细信息,并在管理面异常时,快速确定异常节点。

Description

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开放式无线接入网通信节点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O-RAN(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O-RAN)即开放式无线电接入网,是一个基于RAN元素的互操作性和标准化的概念,包括针对不同供应商的白盒硬件和开源软件元素的统一互连标准。O-RAN 架构将模块化基站软件堆栈集成在现成的硬件上,允许来自分立供应商的基带和无线电单元组件无缝地一起运行。O-RAN 通过高效、智能和通用性的共同属性,强调了精简的 5G RAN 性能目标。在O-RAN前传过程中,开放式分布单元O-DU(OpenDistributed Unit,简称O-DU)能够对开放式射频单元O-RU(Open Radio Unit,简称O-RU)进行通信控制。并且,考虑到通信性能以及成本,一个O-DU往往级联有多个O-RU。
在实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
在呈级联关系的O-RAN前传网络中,当出现管理面的异常/初始化顺序问题,存在某些O-RU级联节点上报信息遗漏的可能,从而导致O-DU上报信息错误。并且,无法获知管理异常O-RU级联节点的具体层级,从而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对O-RAN前传网络的拓扑架构中O-RU级联节点定位的通信方法,以在O-RAN管理面异常时能够对异常节点快速定位,从而提高O-RU级联节点信息上报完整性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对O-RAN拓扑架构中O-RU级联节点定位的通信节点定位方法,用以解决拓扑架构中管理面异常通信节点定位困难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其中,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上报请求;
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判断是否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
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至少包括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MAC地址信息。
进一步的,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具体包括:
获取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在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增加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得到包括排列顺序为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的字段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
发送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其中,所述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
根据第二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包括第二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得到包括第一节点标识信息、第二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层级。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管理面上报的FIB表;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判断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是否完整,以用于判断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的管理面是否管理异常;
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的判断结果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管理正常的消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的判断结果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的消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的判断结果时,延长开放式分布单元的信息接收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系统。
具体的,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系统,包括:
信令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其中,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上报请求;
计算装置,用于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判断是否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
所述信令发送装置还用于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
信令生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所述信令生成装置还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至少包括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MAC地址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信令生成装置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在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增加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得到包括排列顺序为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的字段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
发送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数据面的地址上报请求/响应消息的交互,能够确定当前拓扑架构中各射频单元通信节点的详细层级信息;之后,通过与管理面上报的FIB表进行对比,即可快速确认管理面中是否存在管理异常射频单元通信节点,并对异常的通信节点进行层级位置确认,从而能够针对性的进行异常解决,有效提升了网络管理面的异常检测以及分析效率,以及拓扑上报信息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级联架构管理正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级联架构管理异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播二层消息Detected REQ/ RSP在拓扑级联架构中传输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实现硬件和软件组件可以互操作、支持服务提供商使用各供应商提供的非专有子组件,O-RAN架构应运而生。O-RAN前传过程中,O-DU可控制多个O-RU,并形成O-RAN前传网络的拓扑架构。请参照图1,在形成的拓扑架构中,O-DU可以视为顶端节点,连接有若干呈级联关系的O-RU;其中,O-RU级联节点可以视为扩展节点(EU)。例如,图1中有多层EU(EU1和EU1-1);EU1表示O-DU的光口1连接的EU;RU1+2表示O-DU的光口1连接的EU下面的光口2连接的RU。当拓扑架构中的末端O-RU上报信息时,可以通过各级O-RU级联节点(EU1和EU1-1)依次上报,直至信息被发送至顶端节点O-DU。即,末端O-RU与O-DU之间的上报数据可以通过各O-RU节点逐级上报。但是,当末端O-RU与O-DU之间的管理面出现节点异常或出现初始化顺序问题时,存在EU1和RU1+2的管理面可能不会上报FIB表(mac地址、接口等信息)到O-DU的情况。这时,将得到如图2所示的拓扑架构。此时,O-DU只能接收到级联节点EU1-1上报的FIB信息;级联节点EU1、RU1+2这一末端O-RU将不会上报FIB信息至O-DU,从而导致拓扑上报信息错误。并且,由于拓扑架构中的O-RU级联节点数量往往较多,当拓扑上报信息错误,并无法直接确定是哪些节点处出现管理异常,这显然不利于拓扑架构的异常检测以及异常节点确定,从而导致O-RAN管理面数据异常。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对O-RAN拓扑架构中O-RU级联节点定位的通信方法,以便在O-RAN管理面异常时能够对异常节点快速定位的技术方案。
具体的,请参照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其中,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上报请求。
这里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可以理解为O-DU下发至目标O-RU,以使目标O-RU进行地址上报的信令。其中,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O-RU的MAC地址上报请求,以使相应的目标O-RU能够进行MAC地址上报。实际应用中,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目标O-RU的标识上报请求。这里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用于区分各O-RU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当前O-DU为了能够便于区分各O-RU而下发至各O-RU的唯一编号信息。此外,这里O-DU下发至目标O-RU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为网络中的二层(数据链路层)消息。可以理解的是,在O-RAN前传拓扑架构中,目标O-RU与O-DU之间设有若干O-RU级联节点(扩展单元EU)。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将O-RAN前传网络拓扑架构中,O-DU与目标O-RU之间的各O-RU级联节点(扩展单元EU)视为O-RU节点。即,O-DU下发至目标O-RU的信息需经位于不同层级的O-RU节点依次转发。因此,在O-DU下发针对目标O-RU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时,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将依次通过目标O-RU与O-DU之间的若干O-RU级联节点。这里的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可以理解为直接连接于O-DU的O-RU级联节点。当O-RU第一节点接收到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后,将执行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的转发操作,以使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能够被发送至目标O-RU。
实际应用中,进行O-RU级联节点定位时,目标O-RU可以有多个,以能够同时对多个O-RU级联节点进行位置确定,从而快速完成对当前O-RU拓扑网络中的相应O-RU级联节点的定位检测。尤其的,当O-RU级联节点管理面异常时,进行O-RU级联节点的定位检测,便于进行针对异常节点的告警和定位。
S200: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判断是否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O-RU可以直接连接于O-RU第一节点,或者通过拓扑网络中的其它O-RU节点连接于O-RU第一节点。因此,在O-RU第一节点接收到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后,还需判断该节点是否与目标O-RU存在级联关系并得到相应的判断结果,以便确定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的转发路径。
S300: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
当得到O-RU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说明目标O-RU可以直接连接于O-RU第一节点。此时,O-RU第一节点可将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直接转发至目标O-RU。
S400: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当目标O-RU接收到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将至少上报包括自身MAC地址至O-DU。此时,目标O-RU将生成相应的地址上报响应消息,并发送至与其直接连接的O-RU第一节点。为了便于区分地址上报响应消息的发送方,这里将目标O-RU发送至O-RU第一节点的地址上报响应消息称为地址上报第一响应消息。对应的,将经由O-RU级联节点发送的地址上报响应消息,称为地址上报第二响应消息。
S500: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这里的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可以理解为能够区分拓扑架构中各O-RU级联节点的唯一O-RU身份信息。例如,当前O-DU为了能够便于区分各O-RU节点而下发至各O-RU节点的唯一编号信息。又例如,各O-RU节点的IP地址信息。再例如,各O-RU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当O-RU第一节点接收到与其直接连接的目标O-RU发送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后,可利用自身的O-RU标识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从而得到至少包括目标O-RUMAC地址、O-RU第一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可将其上报至O-DU。
S600: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
当O-DU接收到O-RU第一节点发送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即获取到连接有目标O-RU的O-RU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之后,O-DU即可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认O-RU第一节点在当前O-DU拓扑网络中的层级。
这里的节点标识对照表可以理解为记录有拓扑架构中每一O-RU节点标识以及相关节点接口信息的列表。此外,节点标识对照表还可以记录各具有不同O-RU节点标识至今的层级信息。因此,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的O-RU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可以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O-RU第一节点的层级。
此外,当第一节点标识与目标O-RU的MAC地址相邻时,可以根据相应字符段的相邻顺序以及节点标识数量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例如,当目标O-RU与O-RU第一节点直接相连时,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将包括目标O-RU MAC地址、O-RU第一节点标识。由于此时仅有一个节点,则对第一节点的定位较为简单,O-RU第一节点的层级数为1。但是,当目标O-RU与O-DU至今级联节点数量较多时,则可根据各O-RU节点标识的具体数量以及排布规律,确定各节点的层级。
同时,O-DU还可在接收到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后,确认O-RU第一节点能够正常进行数据面中的信息上报,从而避免了O-RU第一节点的数据面异常。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至少包括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唯一确认O-RU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表现为O-RU第一节点的唯一地址信息、或者唯一节点标识符信息。但是,当管理面异常发生数据泄露或数据紊乱时,节点标识符信息的准确性将存在一定风险,从而导致O-RU无法准确获知各O-RU节点的真实情况。因此,需要选用更为准确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的更新。
制造商为了使得网络硬件具有唯一代码,设计了MAC 地址这一设备代码。并且,每一MAC代码对应一个唯一的设备。因此,本申请优选MAC 地址作为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这样,当O-DU获取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即可得到可唯一确认O-RU第一节点的MAC地址。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具体包括:
获取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在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增加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得到包括排列顺序为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的字段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
发送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包括有目标O-RU的MAC地址。当O-RU第一节点根据自身的MAC标识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即可将O-RU第一节点MAC地址填充至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以便O-DU能够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的O-RU第一节点MAC地址确定O-RU第一节点的级数。
具体的,O-RU第一节点根据自身的MAC标识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是将O-RU第一节点MAC标识填充至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目标O-RU MAC地址段的相邻位置,并且二者排列顺序为O-RU的MAC地址、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从而得到包括排列顺序为O-RU第一节点MAC地址、目标O-RU MAC地址的字段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这样,O-DU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的O-RU地址段,顺序得到O-RU第一节点MAC地址、目标O-RU MAC地址。尤其的,在O-RU级联节点较多时,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各O-RU MAC地址依次顺序排布,简化了O-DU进行O-RU级数确认的流程,有效提升了O-DU对各O-RU级数确认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其中,所述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
根据第二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包括第二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得到包括第一节点标识信息、第二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确定管理面上报的FIB表是否完整,以用于判断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中是否存在管理面异常的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当得到O-RU第一节点与目标O-RU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说明O-RU第一节点与目标O-RU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的O-RU级联节点。这里将与目标O-RU直接连接、且不存在级联关系的O-RU视为O-RU第二节点。实际中,O-RU第二节点之间可以直接级联于O-RU第一节点,或者还可通过若干O-RU节点级联于O-RU第二节点。即,O-RU第一节点与O-RU第二节点之间存在至少0个O-RU节点。
当目标O-RU接收到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后,即可进行自身MAC地址的上报,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与其直接连接的O-RU第二节点。之后,O-RU第二节点即可根据第二节点标识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这时,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包括第二节点标识、目标O-RU MAC地址。优选的,O-RU第二节点根据第二节点MAC地址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发送至O-RU第一节点。即,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包括第二节点MAC地址、目标O-RU MAC地址。
之后,第二节点将发送包括第二节点标识、目标O-RU MAC地址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至第一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将根据第一节点标识对接收到的第二消息进行更新,并得到包括第一节点标识、第二节点标识、目标O-RU MAC地址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优选的,O-RU第一节点根据第一节点MAC地址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生成相应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即,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包括第一节点MAC地址、第二节点MAC地址、目标O-RU MAC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当O-RU第二节点与O-RU第一节点之间存在其它的O-RU节点时,O-RU第二节点将发送地址上报相应消息至与其直接连接的O-RU节点,以使该节点能够将自身的节点标识信息(如MAC地址信息)更新至地址上报第二响应消息,并将其上报至与其直接相连的另一O-RU节点进行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的更新。
当O-DU接收到第一节点上报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即可确定O-DU与目标O-RU之间所有参与地址上报响应消息传输的各O-RU节点的节点标识信息。之后,O-DU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即可确定各O-RU节点的层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管理面上报的FIB表;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判断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是否完整,以用于判断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的管理面是否管理异常;
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的判断结果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管理正常的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FIB表(Forwarding Info Base,转发表,简称FIB)可用于判断基于IP包的网络前缀,如何进行数据转发。FIB表的上报是基于网络中的三层(网络层)或者应用上的上报逻辑。并且,对于每一条可达的目标网络前缀,FIB表包含相应的接口标识符和下一跳信息。这里的FIB表可以理解为O-RAN 管理面m-plane上报的FIB表,记录有当前拓扑架构中目标O-RU与O-DU之间O-RU节点的实时管理状态信息。根据接收到的FIB表可以确定当前拓扑架构中相应O-RU节点的实时管理状态。而根据O-DU根据接收到的地址上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确定数据链路层中的地址上报响应消息具体经由哪些O-RU节点传输。即,可以在数据面确定当前拓扑架构中各O-RU节点的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传输的底层链路通畅,但管理面软件逻辑万一出问题没有上报信息,将会导致拓扑上报信息错误。为了避免管理面逻辑异常,这里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判断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是否完整。即,根据数据面中O-DU与目标O-RU之间各O-RU节点的信息,判断m-plane上报的FIB表记录的O-RU节点实时信息是否与数据面上报的O-RU节点信息一致。例如,可以根据节点数量、节点的地址信息等节点属性,判断数据面中O-DU与目标O-RU之间O-RU节点信息是否与m-plane上报的FIB表记录的O-RU节点实时信息一致。
当根据数据面上报的O-RU节点信息与管理面上报的O-RU节点实时信息一致时,说明管理面软件逻辑无误,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O-RU节点管理面管理正常。当根据数据面上报的O-RU节点信息与管理面上报的O-RU节点实时信息不一致时,说明管理面软件逻辑存在问题,导致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性欠缺,O-RU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开放式分布单元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确定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异常的警告。
可以理解的是,O-DU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确定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时,说明管理面软件逻辑存在问题,导致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性欠缺。即,O-RU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这时,将存在拓扑上报信息错误的风险。因此,需要发出相应的O-RU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的警示,以能够及时进行管理面异常O-RU节点的异常解决。这样,使得O-RU节点的异常能够被及时监控,从而提升管理面中O-RU节点管理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的判断结果时,延长开放式分布单元的信息接收周期。
可以理解的是,O-DU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确定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时,说明O-DU与目标O-RU之间存在管理面异常的O-RU节点。即,O-RU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这时,将存在拓扑上报信息错误的风险。但是,为了防止因网络通信状况较差或者数据发送存在时延导致的O-RAN拓扑网络中相关节点未及时上报的FIB表,从而造成对O-RU节点管理状态的误判,可延长O-DU的信息接收周期。即,延长对管理面上报FIB信息的接收周期,以等待相应节点的管理信息上报。其中,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的接收周期的延长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请参照图4,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自定义的单播的二层消息Detected REQ(地址上报请求)、Detected RSP(地址上报响应)进行节点管理状态的检测,以避免因管理面的异常或者初始化顺序问题而导致图2中的EU1 和RU1+2的管理面未上报MAC地址信息到O-DU。实际应用中,Detected REQ消息可以从O-DU发送到每个O-RU。图4为O-DU与RU1-1+1之间进行Detected REQ、Detected RSP消息交互的实施例。
由图4所示内容可知,Detected REQ消息经过中间的O-RU节点时,相应的O-RU节点仅执行转发操作,并不会对相应的信令进行修改。当Detected REQ消息到达RU1-1+1(目标O-RU)后,RU1-1+1将回复Detected RSP消息(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至O-DU。并且,当该消息依次经过O-RU第二节点O-RU(EU1-1)、O-RU第一节点O-RU(EU1)时,O-RU(EU1-1)以及O-RU(EU1)会修改Detected RSP消息,将各节点相应的MAC地址填到Detected RSP消息中。当经由O-RU节点转发Detected RSP消息到达O-DU时,O-DU将收到RU1-1+1与O-DU之间的各O-RU节点的MAC地址。具体的,将Detected RSP的消息内容中各O-RU的MAC地址标识如下:
O-RU(EU1): EU1 MAC Address
O-RU(EU1-1): EU1_1 MAC Address
O-RU (RU1-1+1):<NULL>。
并且,在该信息传输路径中,每经过一个O-RU,地址列表将更新一次。
当O-DU收到Detected RSP消息后,O-DU通过从O-RAN m-plane获取到的标准的FIB列表并经对比,即可确认从O-RAN m-plane获取的FIB列表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对比之后,发现从O-RAN m-plane获取的FIB列表有问题,可以选择延长时间等待其他节点上报或者立马发出告警,以警告相关节点的问题。这样,能让拓扑的检测和分析更准确,定位问题更方便。
请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系统100,用于执行上述的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
具体的,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系统100,包括:
信令发送装置11,用于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其中,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上报请求;
计算装置12,用于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判断是否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
所述信令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
信令生成装置13,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所述信令生成装置13还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所述计算装置12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
信令发送装置11,用于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其中,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上报请求。
这里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可以理解为O-DU下发至目标O-RU,以使目标O-RU进行地址上报的信令。其中,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O-RU的MAC地址上报请求,以使相应的目标O-RU能够进行MAC地址上报。实际应用中,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目标O-RU的标识上报请求。这里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用于区分各O-RU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当前O-DU为了能够便于区分各O-RU而下发至各O-RU的唯一编号信息。此外,这里O-DU下发至目标O-RU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为网络中的二层(数据链路层)消息。即,以太网ethernet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在O-RAN前传拓扑架构中,目标O-RU与O-DU之间设有若干O-RU级联节点(扩展单元EU)。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将O-RAN前传网络拓扑架构中,O-DU与目标O-RU之间的各O-RU级联节点(扩展单元EU)视为O-RU节点。即,O-DU下发至目标O-RU的信息需经位于不同层级的O-RU节点依次转发。因此,在O-DU下发针对目标O-RU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时,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将依次通过目标O-RU与O-DU之间的若干O-RU级联节点。这里的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可以理解为直接连接于O-DU的O-RU级联节点。当O-RU第一节点接收到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后,将执行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的转发操作,以使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能够被发送至目标O-RU。
实际应用中,进行O-RU级联节点定位时,目标O-RU可以有多个,以能够同时对多个O-RU级联节点进行位置确定,从而快速完成对当前O-RU拓扑网络中的相应O-RU级联节点的定位检测。尤其的,当O-RU级联节点管理面异常时,进行O-RU级联节点的定位检测,便于进行针对异常节点的告警和定位。
计算装置12,用于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判断是否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O-RU可以直接连接于O-RU第一节点,或者通过拓扑网络中的其它O-RU节点连接于O-RU第一节点。因此,在O-RU第一节点接收到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后,还需判断该节点是否与目标O-RU存在级联关系并得到相应的判断结果,以便确定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的转发路径。
信令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
当得到O-RU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说明目标O-RU可以直接连接于O-RU第一节点。此时,O-RU第一节点可将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直接转发至目标O-RU。
信令生成装置13,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当目标O-RU接收到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将至少上报包括自身MAC地址至O-DU。此时,目标O-RU将生成相应的地址上报响应消息,并发送至与其直接连接的O-RU第一节点。为了便于区分地址上报响应消息的发送方,这里将目标O-RU发送至O-RU第一节点的地址上报响应消息称为地址上报第一响应消息。对应的,将经由O-RU级联节点发送的地址上报响应消息,称为地址上报第二响应消息。
信令生成装置13还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这里的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可以理解为能够区分拓扑架构中各O-RU级联节点的唯一O-RU身份信息。例如,当前O-DU为了能够便于区分各O-RU节点而下发至各O-RU节点的唯一编号信息。又例如,各O-RU节点的IP地址信息。再例如,各O-RU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当O-RU第一节点接收到与其直接连接的目标O-RU发送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后,可利用自身的O-RU标识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从而得到至少包括目标O-RUMAC地址、O-RU第一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可将其上报至O-DU。
计算装置12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
当O-DU接收到O-RU第一节点发送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即获取到连接有目标O-RU的O-RU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之后,O-DU即可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认O-RU第一节点在当前O-DU拓扑网络中的层级。这里的节点标识对照表可以理解为记录有拓扑架构中每一O-RU节点标识以及相关节点接口信息的列表。此外,节点标识对照表还可以记录各具有不同O-RU节点标识至今的层级信息。因此,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的O-RU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可以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O-RU第一节点的层级。
此外,当第一节点标识与目标O-RU的MAC地址相邻时,可以根据相应字符段的相邻顺序以及节点标识数量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例如,当目标O-RU与O-RU第一节点直接相连时,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将包括目标O-RU MAC地址、O-RU第一节点标识。由于此时仅有一个节点,则对第一节点的定位较为简单,O-RU第一节点的层级数为1。但是,当目标O-RU与O-DU至今级联节点数量较多时,则可根据各O-RU节点标识的具体数量以及排布规律,确定各节点的层级。
同时,O-DU还可在接收到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后,确认O-RU第一节点能够正常进行数据面中的信息上报,从而避免了O-RU第一节点的数据面异常。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至少包括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唯一确认O-RU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表现为O-RU第一节点的唯一地址信息、或者唯一节点标识符信息。但是,当管理面异常发生数据泄露或数据紊乱时,节点标识符信息的准确性将存在一定风险,从而导致O-RU无法准确获知各O-RU节点的真实情况。因此,需要选用更为准确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的更新。
制造商为了使得网络硬件具有唯一代码,设计了MAC 地址这一设备代码。并且,每一MAC代码对应一个唯一的设备。因此,本申请优选MAC 地址作为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这样,当O-DU获取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即可得到可唯一确认O-RU第一节点的MAC地址。
进一步的,所述信令生成装置13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在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增加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得到包括排列顺序为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的字段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
发送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包括有目标O-RU的MAC地址。当O-RU第一节点根据自身的MAC标识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即可将O-RU第一节点MAC地址填充至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以便O-DU能够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的O-RU第一节点MAC地址确定O-RU第一节点的级数。
具体的,O-RU第一节点根据自身的MAC标识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是将O-RU第一节点MAC标识填充至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目标O-RU MAC地址段的相邻位置,并且二者排列顺序为O-RU的MAC地址、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从而得到包括排列顺序为O-RU第一节点MAC地址、目标O-RU MAC地址的字段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这样,O-DU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的O-RU地址段,顺序得到O-RU第一节点MAC地址、目标O-RU MAC地址。尤其的,在O-RU级联节点较多时,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中各O-RU MAC地址依次顺序排布,简化了O-DU进行O-RU级数确认的流程,有效提升了O-DU对各O-RU级数确认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信令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其中,所述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
信令生成装置13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
信令生成装置13还用于根据第二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包括第二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信令生成装置13还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得到包括第一节点标识信息、第二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计算装置12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确定管理面上报的FIB表是否完整,以用于判断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中是否存在管理面异常的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当得到O-RU第一节点与目标O-RU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说明O-RU第一节点与目标O-RU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的O-RU级联节点。这里将与目标O-RU直接连接、且不存在级联关系的O-RU视为O-RU第二节点。实际中,O-RU第二节点之间可以直接级联于O-RU第一节点,或者还可通过若干O-RU节点级联于O-RU第二节点。即,O-RU第一节点与O-RU第二节点之间存在至少0个O-RU节点。
当目标O-RU接收到O-DU下发的地址上报请求消息后,即可进行自身MAC地址的上报,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与其直接连接的O-RU第二节点。之后,O-RU第二节点即可根据第二节点标识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这时,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包括第二节点标识、目标O-RU MAC地址。优选的,O-RU第二节点根据第二节点MAC地址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发送至O-RU第一节点。即,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包括第二节点MAC地址、目标O-RU MAC地址。
之后,第二节点将发送包括第二节点标识、目标O-RU MAC地址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至第一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将根据第一节点标识对接收到的第二消息进行更新,并得到包括第一节点标识、第二节点标识、目标O-RU MAC地址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优选的,O-RU第一节点根据第一节点MAC地址信息更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生成相应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即,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包括第一节点MAC地址、第二节点MAC地址、目标O-RU MAC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当O-RU第二节点与O-RU第一节点之间存在其它的O-RU节点时,O-RU第二节点将发送地址上报相应消息至与其直接连接的O-RU节点,以使该节点能够将自身的节点标识信息(如MAC地址信息)更新至地址上报第二响应消息,并将其上报至与其直接相连的另一O-RU节点进行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的更新。
当O-DU接收到第一节点上报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即可确定O-DU与目标O-RU之间所有参与地址上报响应消息传输的各O-RU节点的节点标识信息。之后,O-DU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即可确定各O-RU节点的层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100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管理面上报的FIB表;
计算装置12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判断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是否完整,以用于判断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的管理面是否管理异常;
信令生成装置13还用于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的判断结果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管理正常的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FIB表(Forwarding Info Base,转发表,简称FIB)可用于判断基于IP包的网络前缀,如何进行数据转发。FIB表的上报是基于网络中的三层(网络层)或者应用上的上报逻辑。并且,对于每一条可达的目标网络前缀,FIB表包含相应的接口标识符和下一跳信息。这里的FIB表可以理解为O-RAN 管理面m-plane上报的FIB表,记录有当前拓扑架构中目标O-RU与O-DU之间O-RU节点的实时管理状态信息。根据接收到的FIB表可以确定当前拓扑架构中相应O-RU节点的实时管理状态。而根据O-DU根据接收到的地址上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确定数据链路层中的地址上报响应消息具体经由哪些O-RU节点传输。即,可以在数据面确定当前拓扑架构中各O-RU节点的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传输的底层链路通畅,但管理面软件逻辑万一出问题没有上报信息,将会导致拓扑上报信息错误。为了避免管理面逻辑异常,这里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判断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是否完整。即,根据数据面中O-DU与目标O-RU之间各O-RU节点的信息,判断m-plane上报的FIB表记录的O-RU节点实时信息是否与数据面上报的O-RU节点信息一致。例如,可以根据节点数量、节点的地址信息等节点属性,判断数据面中O-DU与目标O-RU之间O-RU节点信息是否与m-plane上报的FIB表记录的O-RU节点实时信息一致。
当根据数据面上报的O-RU节点信息与管理面上报的O-RU节点实时信息一致时,说明管理面软件逻辑无误,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O-RU节点管理面管理正常。当根据数据面上报的O-RU节点信息与管理面上报的O-RU节点实时信息不一致时,说明管理面软件逻辑存在问题,导致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性欠缺,O-RU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信令生成装置13还用于当开放式分布单元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确定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异常的警告。
可以理解的是,O-DU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确定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时,说明管理面软件逻辑存在问题,导致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性欠缺。即,O-RU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这时,将存在拓扑上报信息错误的风险。因此,需要发出相应的O-RU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的警示,以能够及时进行管理面异常O-RU节点的异常解决。这样,使得O-RU节点的异常能够被及时监控,从而提升管理面中O-RU节点管理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计算装置12还用于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的判断结果时,延长开放式分布单元的信息接收周期。
可以理解的是,O-DU根据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确定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时,说明O-DU与目标O-RU之间存在管理面异常的O-RU节点。即,O-RU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这时,将存在拓扑上报信息错误的风险。但是,为了防止因网络通信状况较差或者数据发送存在时延导致的O-RAN拓扑网络中相关节点未及时上报的FIB表,从而造成对O-RU节点管理状态的误判,可延长O-DU的信息接收周期。即,延长对管理面上报FIB信息的接收周期,以等待相应节点的管理信息上报。其中,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的接收周期的延长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能够在通过数据面的地址上报请求/响应信令带回层级的详细信息,与O-RAN m-plane上报的FIB表对比,可以明确管理面上报信息的完整性。如果对比之后,发现管理面上报信息有问题,则可选择延长时间等待其他节点上报或者立马发出告警,警告相关异常节点的问题。这样,可以让拓扑架构中各O-RU节点的检测和分析更准确,且定位更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其中,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上报请求;
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判断是否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
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
接收管理面上报的FIB表;FIB表记录有当前拓扑架构中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与开放式分布单元之间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的实时管理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判断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是否完整,以用于判断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的管理面是否管理异常;
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的判断结果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管理正常的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至少包括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MAC地址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具体包括:
获取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在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增加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得到包括排列顺序为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的字段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
发送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其中,所述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
根据第二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二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包括第二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得到包括第一节点标识信息、第二节点标识信息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层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的判断结果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管理异常的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不完整的判断结果时,延长开放式分布单元的信息接收周期。
7.一种通信节点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令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其中,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少包括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上报请求;
计算装置,用于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判断是否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存在级联关系;
所述信令发送装置还用于当得到与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不存在级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时,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至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
信令生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请求消息,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
所述信令生成装置还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开放式分布单元在节点标识对照表中确定第一节点的层级;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管理面上报的FIB表;FIB表记录有当前拓扑架构中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与开放式分布单元之间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的实时管理状态信息;
计算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判断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是否完整,以用于判断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的管理面是否管理异常;
信令生成装置还用于当得到管理面上报的FIB表信息完整的判断结果时,生成开放式射频单元节点管理面管理正常的消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至少包括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MAC地址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生成装置用于根据第一节点标识信息,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更新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生成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并发送至开放式分布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
在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一消息中,增加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信息,得到包括排列顺序为开放式射频单元第一节点的MAC地址、目标开放式射频单元的MAC地址的字段的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
发送所述地址上报响应第二消息至开放式分布单元。
CN202310226728.5A 2023-03-10 2023-03-10 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942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6728.5A CN115942458B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6728.5A CN115942458B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2458A CN115942458A (zh) 2023-04-07
CN115942458B true CN115942458B (zh) 2023-06-06

Family

ID=85834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6728.5A Active CN115942458B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2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1185B (zh) * 2023-12-18 2024-03-19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拓扑结构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472A (zh) * 2017-03-07 2017-08-11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sdn中控制面表项与流表及各类转发表项转发同步的方法
CN115563591A (zh) * 2021-07-02 2023-01-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方法、节点和级联中心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9090A (ja) * 1998-08-21 2000-03-03 Nec Corp ルーティングアドレス管理方法及び方式
CN101729351B (zh) * 2009-11-03 2012-01-25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拓扑信息的发现方法及系统、查询请求设备、待查询设备
US20110228696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Navneet Agarwal Dynamic 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 topology reporting
CN104753753B (zh) * 2013-12-31 2018-11-16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qpi报文的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系统
CN106027400A (zh) * 2016-07-28 2016-10-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 IPv6本地链路拓扑发现方法
CN115314864A (zh) * 2021-05-05 2022-11-08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13316212B (zh) * 2021-05-26 2022-08-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前传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472A (zh) * 2017-03-07 2017-08-11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sdn中控制面表项与流表及各类转发表项转发同步的方法
CN115563591A (zh) * 2021-07-02 2023-01-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方法、节点和级联中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2458A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1987B (zh) 一种bier-te网络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895425B2 (en)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in a service insertion architecture (SIA)
US8018873B1 (en) Enhanced link state protocol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networks
US6987726B1 (en) Management of duplicated node identifier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9120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and analysis of network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s
CN110034971B (zh) 检测业务链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25242B (zh) 跨区域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07014012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riginating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CFM) frames on non-CFM aware switches
CN106412142B (zh) 一种资源设备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US10231107B2 (en) Resource subscrip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5942458B (zh) 通信节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US20220200844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HRP20141037T4 (hr) Posrednik pretplatničkog identifikacijskog menadžmenta za fiksne/mobilne mreže
WO2006005790A1 (en) System, network entiti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a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framework
CN108848054B (zh) 网络设备注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28824B (zh) 主机拓扑生成方法和系统
US11641307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network node
CN115190068A (zh) 一种减少路由环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102122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identifying alternate delivery endpoints for mobile originated data and monitoring repor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750560B2 (en) Zero Touch Provisioning for a network element over IPv6 unnumbered interfaces in OSPFv3 networks
CN107241236B (zh) 转发信息库表项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2511437B (zh) 验证业务链的方法、发送节点、转发节点、业务功能节点
US2013018258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multicast availability
CN111431807B (zh) 一种路径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23864B (zh) Evpn隧道监控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