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3017A - 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3017A
CN115933017A CN202111061936.1A CN202111061936A CN115933017A CN 115933017 A CN115933017 A CN 115933017A CN 202111061936 A CN202111061936 A CN 202111061936A CN 115933017 A CN115933017 A CN 115933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optical waveguide
waveguide layer
vertica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19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Easpe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Easpe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Easpe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Easpe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19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3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3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3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所述平板透镜包括一体成型的光波导层,所述光波导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垂直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一垂直面及所述第二垂直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以及第二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

Description

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是一种利用相互正交的两层周期性分布的阵列光波导,使光线在两层阵列光波导中各发生一次全反射的透镜。由于两层阵列光波导是相互正交的结构,所以会使第一次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和第二次全反射时的出射角相同。在光源光线发散角内的所有光线在经过平板透镜后会相应的收敛到光源以平板切面为轴的面对称的空间位置,从而得到一个1:1的浮空实像。
然而,现有的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具有加工难度大、无法一体成型、基材耗损率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一光波导层,所述第一光波导层包括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垂直面;
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层;
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二光波导层,所述第二光波导层包括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垂直面;
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形成第二反射层;以及
将所述第一光波导层与所述第二光波导层进行贴合,贴合后,所述第一齿形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齿形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
该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中,第一光波导层及第二光波导层为分别一体成型的,并且通过在第一齿形结构的第一垂直面设置第一反射层,在第二齿形结构的第二垂直面设置第二反射层能够实现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的效果,其降低了加工难度,且分别一体成型第一光波导层及第二光波导层,基材耗损率低。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平板透镜,其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均具有透光性;
一体成型的第一光波导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光波导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垂直面;
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
一体成型的第二光波导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并贴合于所述第一光波导层上,所述第二光波导层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垂直面;以及
第二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
该平板透镜中,第一光波导层及第二光波导层均为一体成型的,并通过在第一齿形结构的第一垂直面设置第一反射层,在第二齿形结构的第二垂直面设置第二反射层能够实现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的效果,其降低了加工难度,具有基材耗损率低等优点。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一体成型一光波导层,所述光波导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垂直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一垂直面及所述第二垂直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以及
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层,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形成第二反射层。
该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中,光波导层为一体成型的,并且通过在第一齿形结构的第一垂直面设置第一反射层,在第二齿形结构的第二垂直面设置第二反射层能够实现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的效果,其降低了加工难度,且一体成型光波导层,基材耗损率低。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平板透镜,其包括:
一体成型的光波导层,所述光波导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垂直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一垂直面及所述第二垂直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
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以及
第二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
该平板透镜中,光波导层为一体成型的,并且通过在第一齿形结构的第一垂直面设置第一反射层,在第二齿形结构的第二垂直面设置第二反射层能够实现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的效果,其降低了加工难度,且一体成型光波导层,基材耗损率低。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显示器以及上述的平板透镜;其中,所述平板透镜位于所述显示器的一侧,以使来自所述显示器出射的光经所述平板透镜后形成浮空实像。
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平板透镜,因此,其至少具有与上述的平板透镜相同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平板透镜的成像原理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平板透镜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平板透镜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变形实施例中,第一齿形结构及第二齿形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变形实施例中,第一齿形结构及第二齿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平板透镜                        10、10’
第一基板                        11
第二基板                        12
第一光波导层                    13
第一齿形结构                    131
第一垂直面                      131a
第一连接面                      131b
光波导层                        14
第一表面                        141
第二表面                        142
第二光波导层                    15
第二齿形结构                    151
第二垂直面                      151a
第二连接面                      151b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第三方向                        Z
电子装置                        100
显示器                          20
浮空实像                        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平板透镜的成像原理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板透镜至少包括第一垂直面131a及第二垂直面151a。第一垂直面131a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垂直面151a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第一垂直面131a与第二垂直面151a均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构成的平面。沿第三方向Z上观察,第一垂直面131a与第二垂直面151a正交排列。在第一垂直面131a及第二垂直面151a上均设置有反射层(图未示),光源出射的光线经过第一垂直面131a产生一次全反射,经过第二垂直面151a再次产生一次全反射,由于第一垂直面131a及第二垂直面151a正交设置,光线重新汇合聚集到第二垂直面151a的一侧,而形成与实物比例为1:1的实像。
图1中,实物以一个五角星为例,其距离第一垂直面131a的下边缘的距离为d,其在第二垂直面151a的一侧的实像距离第二垂直面151a的上边缘的距离也为d。如此,光线经平板透镜10后,物像面相对于平板透镜10对称,产生负折射率现象,实现空中成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平板透镜的具体结构及制备方法。
图2示出的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平板透镜1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平板透镜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一光波导层13、第二光波导层15、及第二基板12。
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基板11及所述第二基板12均具有透光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及所述第二基板12的材质为玻璃,其分别作为第一光波导层13及第二光波导层15的载体。
第一光波导层13位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光波导层15之间,第二光波导层15位于第一光波导层13和第二基板12之间。第一基板11、第一光波导层13、第二光波导层15及第二基板12依序堆叠。
第一光波导层13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二方向Y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一齿形结构131。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131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1的第一垂直面131a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面131a的第一连接面131b,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垂直面131a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面131b。第一垂直面131a上设置有第一反射层(图未示)。
第二光波导层15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X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二齿形结构151。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151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12的第二垂直面151a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面151a的第二连接面151b,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垂直面151a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面151b。第二垂直面151a上设置有第二反射层(图未示)。
沿第三方向Z上,多个第一齿形结构131构成的光波导阵列与多个第二齿形结构151构成的光波导阵列垂直,从而使正交方向上的光束汇聚于一点,保证物像面(光源侧和成像侧)相对于平板透镜10对称,产生等效负折射现象,实现空中成像。
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齿形结构131的截面具有垂直三角形的形状。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构成的平面上,第一垂直面131a的投影及第一连接面131b的投影分别构成垂直三角形的直角边及斜边。沿第二方向Y上,多个第一齿形结构131的长度逐渐变大再变小。每一第一齿形结构131的第一垂直面131a与第一连接面131b的夹角相同。每一第一齿形结构131的第一垂直面131a的高度均相同。
沿第二方向Y上,第二齿形结构151的截面具有垂直三角形的形状。在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构成的平面上,第二垂直面151a的投影及第二连接面151b的投影分别构成垂直三角形的直角边及斜边。沿第一方向X上,多个第二齿形结构151的长度逐渐变大再变小。每一第二齿形结构151的第二垂直面151a与第二连接面151b的夹角相同。每一第二齿形结构151的第二垂直面151a的高度均相同。
第一齿形结构131和第二齿形结构151的形状、大小及排布不限于此,只要保证第一齿形结构131具有垂直于第一基板11的垂直面,第二齿形结构151具有垂直于第二基板12的垂直面,第一齿形结构1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齿形结构151的延伸方向垂直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波导层13的材质为树脂,第一光波导层13一体成型于第一基板11上。第二光波导层15的材质为树脂,第二光波导层15一体成型于第二基板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的材质为金属,例如铝、或铝合金等。
本申请还提供第一实施例的平板透镜10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于第一基板11上,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一光波导层13;于第一垂直面131a上形成第一反射层;于第二基板12上,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二光波导层15;于所述第二垂直面151a上形成第二反射层;以及将所述第一基板11形成有所述第一光波导层1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基板12形成有所述第二光波导层15的一侧进行贴合。贴合后,所述第一齿形结构131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二方向Y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齿形结构151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X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正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的材质为玻璃,第一光波导层13的材质为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光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采用一次滚印制程或者一次热压印制程在第一基板11的表面上一体成型第一光波导层13。第二基板12的材质为玻璃,第二光波导层15的材质为树脂(如,PET、光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采用一次滚印制程或者一次热压印制程在第二基板12的表面上一体成型第二光波导层15。然后,将保持第一光波导层13中的第一齿形结构1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光波导层15中的第二齿形结构151的延伸方向正交贴合、填充固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波导层13一体成型于其他的基板载体上,第二光波导层15一体成型于其他的基板载体上,待第二光波导层15第一光波导层13与第二光波导层15相互贴合后,再于第一光波导层13远离第二光波导层15的一侧贴合第一基板11,于第二光波导层15远离第一光波导层13的一侧贴合第二基板12。
现有的平板透镜制作工艺复杂,其光波导层的基材为玻璃,有加工难度大、无法一体成型、基材耗损率高等缺点。上述的平板透镜及其制备方法中,第一光波导层和第二光波导层为树脂材料,其可以采用滚印或热压印制程一体成型,降低了加工难度,基材耗损率低。
图3示出的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平板透镜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平板透镜10’包括光波导层14。光波导层14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41及第二表面142。所述第一表面141包括多个第一齿形结构131。所述第二表面142包括多个第二齿形结构151。
具体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齿形结构131、第二齿形结构151、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的材料、形状、大小、排布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平板透镜10’中,第一齿形结构131、第二齿形结构151、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的材料、形状、大小、排布。
即,第二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齿形结构131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二方向Y周期性排列的,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131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1的第一垂直面131a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面131a的第一连接面131b,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垂直面131a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面131b。第一垂直面131a上设置有第一反射层(图未示)。多个第二齿形结构151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X周期性排列。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151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12的第二垂直面151a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面151a的第二连接面151b,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垂直面151a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面151b。第二垂直面151a上设置有第二反射层(图未示)。所述第一垂直面131a及所述第二垂直面151a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构成的平面。沿第三方向Z上,多个第一齿形结构131构成的光波导阵列与多个第二齿形结构151构成的光波导阵列垂直,从而使正交方向上的光束汇聚于一点,保证物像面(光源侧和成像侧)相对于平板透镜10’对称,产生等效负折射现象,实现空中成像。
第二实施例的平板透镜10’中,光波导层14的材质为柔性的树脂(如,PET、光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采用一次滚印制程一体成型所述光波导层14。此结构平板透镜具有最少光波导成像单元。
同理,现有的平板透镜制作工艺复杂,其波导层的基材为玻璃,有加工难度大、无法一体成型、基材耗损率高等缺点。第二实施例的平板透镜及其制备方法中,光波导层14为树脂,其可以采用一次滚印制程一体成型,降低了加工难度,基材耗损率低。
图4为本申请一些变形实施例中,第一齿形结构或第二齿形结构的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截面是指沿第一齿形结构131或第二齿形结构151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
由于平板透镜主要利用分别设置于第一垂直面及第二垂直面上的第一反射层及第二反射层进行全反射,以实现平板透镜成像效果。因此,在至少保证第一齿形结构131包括第一垂直面131a的前提下,第一齿形结构131具有多种形态结构,而且多个第一齿形结构131可以为连续排列的也可以为不连续排列。同样,在至少保证第二齿形结构151包括第二垂直面151a的前提下,第二齿形结构151也具有多种形态结构,而且多个第二齿形结构151可以为连续排列的也可以为不连续排列。
现结合图4,详细说明如下,并且以下以齿形结构统称第一齿形结构131和第二齿形结构151。
如图4中的(a)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多个齿形结构为不连续排列的锯齿。
如图4中的(b)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包括直角边(第一垂直面131a及第二垂直面151a的投影)及折断结构的斜边(第一连接面131b及第二连接面151b的投影),多个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的锯齿。
如图4中的(c)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多个齿形结构为不连续排列的锯齿。
如图4中的(d)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多个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的锯齿。
如图4中的(e)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包括直角边(第一垂直面131a及第二垂直面151a的投影)及弧形的斜边(第一连接面131b及第二连接面151b的投影),多个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的锯齿。即,第一连接面131b及第二连接面151b为弧形面。该弧形可以为半圆或半椭圆等。
如图4中的(f)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包括直角边(第一垂直面131a及第二垂直面151a的投影)及阶梯状的斜边(第一连接面131b及第二连接面151b的投影),多个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的锯齿。即,第一连接面131b及第二连接面151b为阶梯状表面。
如图4中的(g)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多个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的锯齿。
如图4中的(h)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矩形,多个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的锯齿。
如图4中的(i)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的截面包括直角边(第一垂直面131a及第二垂直面151a的投影)及不规则锯齿状的斜边(第一连接面131b及第二连接面151b的投影),多个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的锯齿。即,第一连接面131b及第二连接面151b为锯齿状表面。
此外,如图4中的(g)图所示,锯齿结构中,垂直面的高度为h,相邻的两个垂直面之间的距离为L,定义锯齿结构所在的膜层的纵横比为L:h。在一些实施例中,L:h≤1。纵横比优选为1:2.8。或者说,定义所述第一垂直面131a的高度为h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垂直面131a之间的距离为L1,则L1:h1≤1,L1:h1优选为1:2.8;定义所述第二垂直面151a的高度为h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垂直面151a之间的距离为L2,则L2:h2≤1,L2:h2优选为1:2.8。如此,以使平板透镜具有较佳的成像效果。
图5为本申请一些变形实施例中,第一齿形结构及第二齿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现结合图5,详细说明如下,并且以下以齿形结构统称第一齿形结构131和第二齿形结构151。
如图5中(a)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在俯视图中呈正方形,在立体图中为正方体。多个齿形结构交叉分布。
如图5中(b)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在俯视图中呈三角形,在立体图中为三角柱。多个齿形结构非连续排列。
如图5中(c)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在俯视图中呈椭圆,在立体图中为半圆柱体,切面部分为反射面(第一垂直面131a及第二垂直面151a)。多个齿形结构非连续排列。
如图5中(d)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在俯视图中呈直角梯形,在立体图中为四棱柱。多个齿形结构连续排列。
如图5中(e)图所示,每一齿形结构在俯视图中呈L型结构,在立体图中为多边形柱体。多个齿形结构连续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图4及图5中所示的各个锯齿结构均为等大等间距排列的,以使平板透镜具有较佳的成像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锯齿结构也可以为非等大和/或非等间距排列的。另外,锯齿结构不限于图4及图5中所示出类型,其还可以具有其他变形方式,但图4及图5中示出的各个锯齿结构的形态,在加工时制备比较容易。例如,滚印制程中,滚印的刀具容易制备;或者压印制程中,压印模板比较容易制备,且容易脱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如图6所示,电子装置100包括显示器20以及平板透镜10(10’)。所述平板透镜10(10’)位于所述显示器20的一侧,以使来自所述显示器20出射的光经所述平板透镜10(10’)后形成浮空实像30。
显示器20显示的画面信息经过平板透镜10(10’)后,在空中形成浮空实像30,该浮空实像30可以呈现显示器20的画面。显示器20显示的画面信息可以包括状态信息及操作按钮等。可以理解,该浮空实像30在空中成像位置可通过调整显示器20及平板透镜10(10’)的位置而改变。
电子装置100可以为家用电器(如,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等)、自助终端(如,医疗自助机、银行自助机等)。电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图未示)、控制模块(图未示)等。用户可以对浮空实像30进行操作。检测模块用以检测用户对浮空实像30进行的操作,并将检测到的交互信号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交互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子装置,进而实现无接触操作,更干净卫生。
显示器2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液晶附硅(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等。
检测模块可以为远近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干涉传感器、光栅传感器、编码器、光纤式传感器或电荷耦合器件。也就是说,检测模块的感应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远近红外、超声波、激光干涉、光栅、编码器、光纤式或电荷耦合器件等。
此外,电子装置100不限于家用电器及自助终端,其还可以为其他具有显示器的装置,如头戴式显示装置,用户可对浮空实像30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一光波导层,所述第一光波导层包括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垂直面;
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层;
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二光波导层,所述第二光波导层包括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垂直面;
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形成第二反射层;以及
将所述第一光波导层与所述第二光波导层进行贴合,贴合后,所述第一齿形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齿形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波导层的材质为树脂,采用滚印制程或者热压印制程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光波导层;和/或所述第二光波导层的材质为树脂,采用滚印制程或者热压印制程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光波导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透镜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均具有透光性;
其中,所述第一光波导层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二光波导层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贴合步骤中,所述第一基板形成有所述第一光波导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基板形成有所述第二光波导层的一侧贴合;
或者,贴合步骤后,于所述第一光波导层远离所述第二光波导层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一基板,于所述第二光波导层远离所述第一光波导层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二基板。
4.一种平板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均具有透光性;
一体成型的第一光波导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光波导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垂直面;
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
一体成型的第二光波导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并贴合于所述第一光波导层上,所述第二光波导层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垂直面;以及
第二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材质为玻璃,所述第一反射材料层的材质和/或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一光波导层和/或所述第二光波导层的材质为树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或不连续排列的;
沿所述第一齿形结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形状、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或矩形的形状;或者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面的第一连接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垂直面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弧形面、锯齿状表面或阶梯状表面;
所述多个第二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或不连续排列的;
沿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形状、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或矩形的形状;或者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面的第二连接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垂直面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弧形面、锯齿状表面或阶梯状表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透镜,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垂直面的高度为h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垂直面之间的距离为L1,则L1:h1≤1;
定义所述第二垂直面的高度为h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垂直面之间的距离为L2,则L2:h2≤1。
8.一种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成型一光波导层,所述光波导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垂直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一垂直面及所述第二垂直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以及
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层,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形成第二反射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层的材质为树脂,采用一次滚印制程一体成型所述光波导层。
10.一种平板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成型的光波导层,所述光波导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每一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垂直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的多个第二齿形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一垂直面及所述第二垂直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
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以及
第二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板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层的材质为树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板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多个第一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或不连续排列的;
沿所述第一齿形结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形状、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或矩形的形状;或者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面的第一连接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垂直面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弧形面、锯齿状表面或阶梯状表面;
所述多个第二齿形结构为连续排列或不连续排列的;
沿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形状、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或矩形的形状;或者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面的第二连接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垂直面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为弧形面、锯齿状表面或阶梯状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板透镜,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垂直面的高度为h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垂直面之间的距离为L1,则L1:h1≤1;
定义所述第二垂直面的高度为h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垂直面之间的距离为L2,则L2:h2≤1。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以及如权利要求4至7及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透镜;
其中,所述平板透镜位于所述显示器的一侧,以使来自所述显示器出射的光经所述平板透镜后形成浮空实像。
CN202111061936.1A 2021-09-10 2021-09-10 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5933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1936.1A CN115933017A (zh) 2021-09-10 2021-09-10 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1936.1A CN115933017A (zh) 2021-09-10 2021-09-10 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3017A true CN115933017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5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1936.1A Pending CN115933017A (zh) 2021-09-10 2021-09-10 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30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5489B2 (en) Semi-transmissive reflection sheet, light guide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10157097A1 (en) Coordinate sensor,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device, light-receiving unit
KR101096901B1 (ko) 광학 시트, 면 광원 장치, 투과형 표시 장치
US8384682B2 (en) Optical interactive panel and display system with optical interactive panel
US2020015033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TWI484389B (zh) 觸控顯示裝置
US9671541B2 (en) Optical sheet module
US20130075765A1 (en) Infrared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touch screen
JP2013016472A (ja) 導光板
JP5983790B2 (ja) 半透過型反射シート、導光板、表示装置
JP2012238431A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モジュール
JP6027155B2 (ja) 半透過型反射シート、表示装置
EP2758831A1 (en) Backlight device
CN112987410A (zh) 一种前置光源及显示装置
WO2012099123A1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15933017A (zh) 平板透镜、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KR101268085B1 (ko) 접합패턴이 형성된 광학시트를 가지는 광학시트 모듈
JP5784428B2 (ja) 導光板ユニット
JP6147311B2 (ja) 半透過型反射シート、表示装置
KR102342062B1 (ko) 지문인식용 광학필름
JP2013200495A (ja) 配列型表示装置
KR101522242B1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19574539U (zh) 一种显示器件
TWI723876B (zh) 顯示裝置
JP5935459B2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