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9483A - 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9483A
CN115929483A CN202310045649.4A CN202310045649A CN115929483A CN 115929483 A CN115929483 A CN 115929483A CN 202310045649 A CN202310045649 A CN 202310045649A CN 115929483 A CN115929483 A CN 115929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flexible
tank
coefficient
refue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56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鹏
钱鹏飞
钟军
朱得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Fengrui Engine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Fengrui Engine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456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94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9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9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车辆发生加油操作后,获取加油体积,根据所述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在喷油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发动机内实际空燃系数;获取理论空燃系数;将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进行对比,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本发明可实现在不依赖燃料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燃料组分的快速获取,降低开发成本,提升自学习速度,提高燃烧稳定性,避免熄火。

Description

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灵活燃料发动机指能使用纯汽油燃料、纯醇类燃料及不同比例的汽油和醇类燃料的混合燃料的发动机。灵活燃料发动机对应的混合油箱在加注新油后,油箱内燃料组分会发生突变,其空燃比也可能会随之发生突变,例如,对甲醇/汽油灵活燃料,由于甲醇当量比与汽油当量比相差较大,若在原本含甲醇的油箱中注入汽油,则混合燃料空燃比会发生突变。而燃料空燃比的突变可能会导致ECU(Enginecontrolunit:发动机控制器)油路自学习偏差过大,继而报出相关油路故障,严重时可能导致熄火。
目前,主要通过燃料传感器检测油箱中的燃料组分。但是,采用燃料传感器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油箱中燃料组分识别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包括:
检测到车辆发生加油操作后,获取加油体积,根据所述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在喷油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发动机内实际空燃系数;
获取理论空燃系数,其中,所述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或者为实际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一燃料且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
将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进行对比,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
可选地,所述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所述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包括: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时,获取基于所述加油体积生成的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中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外时,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可选地,所述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一燃料且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所述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包括: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外时,获取基于所述加油体积生成的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中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灵活油箱之外的至少一个油箱喷油。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之后,还包括:
计算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的累积喷油体积;
当所述累积喷油体积大于预设体积时,控制所述灵活油箱之外的至少一个油箱喷油。
可选地,所述预设体积为油管和油轨体积之和。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燃料的密度和所述加油体积,计算所述第一燃料的新增质量;
获取加油前所述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和所述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
基于所述新增质量、所述总质量和所述残余质量,生成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可选地,所述获取理论空燃系数包括:
按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一燃料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燃料的第一当量比;
获取缸内进气量,根据所述缸内进气量确定所述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
获取目标空燃系数,根据所述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所述第一当量比和所述目标空燃系数,生成所述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
按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二燃料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燃料的第二当量比;
根据所述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和所述第二当量比,确定喷油燃料质量;
根据消耗所述缸内进气量所需燃料质量和所述喷油燃料质量,生成所述理论空燃系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检测到车辆发生加油操作后,根据加油体积提前预测加油后可能的燃料比例,并按可能的燃料比例进行试探性喷油控制,获得试探性喷油控制导致的实际空燃系数,将其与理论空燃系数进行对比,并基于对比结果确定加油后灵活油箱内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从而实现在不依赖燃料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燃料组分的快速获取,进而将ECU油路自学习偏差限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仅可提升自学习速度,提高燃烧稳定性,避免熄火,还可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甲醇/汽油灵活燃料汽车油路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灵活燃料发动机相对单一燃料发动机而言,发动机电控系统最大的挑战在于燃料当量比的获得,在发动机加油场景下,加注新油会导致油箱内燃料组分发生变化,油箱内燃料当量比可能发生突变,比如甲醇当量比(6.45)仅为汽油(14.7)的43%左右,若在甲醇油箱中加入汽油,则会导致混合燃料当量比发生突变。对此,虽然通过氧传感器不加任何策略也可学到燃料组分,但由于加油前后混合燃料的当量比偏差较大,通过氧传感器反馈信号反算燃料组分耗时较长,学习速度过慢,可能带来燃烧不稳定的问题,甚至导致熄火。而采用燃料传感器,虽然可快速识别燃料组分,但成本较高。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提出一种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本文中的空燃比,指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之间的质量的比例。当量比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理论上所需空气量。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S100,检测到车辆发生加油操作后,获取加油体积,根据所述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可通过判断油箱液位变化是否大于一定阈值判断是否发生加油操作。也可通过油箱液位变化和油箱盖状态综合判断是否发生加油操作,具体地,通过油箱盖状态判断油箱盖是否打开过,并且通过油箱液位判断油箱液位是否上升,若油箱盖打开过且油箱液位上升,则判定发动机发生加油操作。通过油箱液位变化和油箱盖状态综合判断,可避免将因车辆抖动、油箱晃荡导致的油箱液位变化误判为加油导致,也可避免将油箱检查等其他打开油箱盖的场景识别为加油场景,提升加油操作判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触发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对应程序,提高发动机乃至整体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其中,可通过设置加油标志位,用以在通过油箱液位变化和油箱盖状态综合判断是否发生加油操作后,标识加油状态,在加油标志位变为已加油时,触发快速油品自学习策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对应程序,在执行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后,加油标志位变为未加油状态。
其中,在开始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后,禁止进行碳罐冲洗、催化器加热等操作,以免影响空燃比的学习。
进一步地,可通过加油前后的液位变化量确定加油体积。具体地,通过传感器获取加油后的燃油总体积,获取加油前的剩余燃油体积,计算燃油总体积与剩余燃油体积的差值,得到加油体积,其中,加油前的剩余燃油体积可通过在每次熄火之前采集存储。
在确定加油体积后,基于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第一燃料指混合燃料中的一种燃料,对于甲醇/汽油灵活燃料,第一燃料指甲醇和汽油中的一种,对于乙醇/汽油灵活燃料,第一燃料指乙醇和汽油中的一种,第一燃料的具体燃料类型根据用户需求设定。
预估含量,指加油后,灵活油箱(也称作混合油箱)内第一燃料的预估含量占比,比如,预估质量比,或者预估体积比。
因为灵活燃料发动机的可用燃料类型是确定的,比如对于甲醇/汽油灵活燃料发动机,加注的燃油必然是甲醇和汽油中的一种,即加注的燃油类型只有两种情形,基于此,结合加油体积,就可分别预估两种情形下第一燃料的预估含量。通过将新加注燃油认定为第一燃料,可生成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通过将新加注燃油认定为第二燃料,可生成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和最小预估含量,可通过加油体积、第一燃料的密度以及加油前的剩余燃油体积确定。
一实施例子中,对于甲醇/汽油灵活燃料发动机,第一燃料为甲醇,第二燃料为汽油,在检测到车辆发生加油操作后,获取加油体积,根据所述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甲醇质量比的最大值。
步骤S200,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在喷油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发动机内实际空燃系数。
按照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控制灵活油箱对应的喷油器的喷射量。一实施例子中,按甲醇质量比的最大值控制灵活油箱对应的喷油器的喷射量,进行喷油控制。
空燃系数,用于衡量发动机内空气与燃料形成的混合气的浓度,当空燃系数等于1或接近1时,混合气的浓度接近理论混合比,当空燃系数大于1时,混合气偏稀,当空燃系数小于1时,混合气偏浓。
可选地,将空燃比与当量比的比值作为空燃系数。
可选地,将完全燃烧发动机缸内的空气需要的燃料质量与油箱实际喷射燃料总质量的比值,作为空燃系数。
因为从喷油器执行喷油,到氧传感器检测到此次喷油燃烧对应信号,生成空燃系数,存在管路上的纯物理延迟和氧传感器本身的响应延迟,因此,在喷油预设时长后,再获取发动机内实际空燃系数,以获得更准确的空燃系数,更准确反映当前喷射的实际状态。预设时长可由用户根据发动机实际的管路条件和氧传感器性能确定。
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灵活油箱按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后,统计累积喷油体积,并判断累积喷油体积与油管和油轨体积的和的大小关系,在累积喷油体积大于油管和油轨体积的和后,延迟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发动机内实际空燃系数。其中,预设时长为从灵活油箱按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开始到累积喷油体积大于油管和油轨体积的和之间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之和。
步骤S300,获取理论空燃系数。
理论空燃系数可选为加油情形一导致的空燃系数,加油情形一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理论空燃系数也可选为加油情形二导致的空燃系数,加油情形二为:实际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一燃料且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理论空燃系数的计算方式使其具体取值与相应的加油情形形成对应关系。
一实施例子中,第一燃料为甲醇,第二燃料为汽油,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汽油但按加油燃料为甲醇(甲醇质量比的最大值)进行喷油控制。
另一实施例子中,第一燃料为甲醇,第二燃料为汽油,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甲醇且喷油控制时,也按加油燃料为甲醇计算喷油量。
又一实施例子中,第一燃料为汽油,第二燃料为甲醇,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甲醇,但喷油控制时,按加油燃料为汽油计算喷油量。
再一实施例子中,第一燃料为汽油,第二燃料为甲醇,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汽油且喷油控制时,也按加油燃料为汽油计算喷油量。
步骤S400,将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进行对比,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
通过理论空燃系数的计算方式,建立其与相应加油情形的对应关系。将实际空燃系数与理论空燃系数对比,若二者比较接近,则说明实际加油情形与理论空燃系数对应的加油情形一致,若二者相差较大,则说明实际加油情形与理论空燃系数对应的加油情形不一致。从而确定加油后灵活油箱内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
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步骤S400中所述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包括: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时,获取基于所述加油体积生成的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中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在预设阈值范围外时,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其中,当实际空燃系数与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时,说明二者比较接近,实际加油情形与理论空燃系数对应的加油情形一致,即实际加油情形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此时可确定本次加油的燃料为第二燃料,加油后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最小预估含量。
当实际空燃系数与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外时,说明二者相差较大,实际加油情形与理论空燃系数对应的加油情形不一致,即实际加油情形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一燃料且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此时可确定本次加油的燃料为第一燃料,加油后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即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通过将理论空燃系数设置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使得将理论空燃系数和实际空燃系数进行对比后,根据二者的差异大小确定实际的加油情形,从而实现燃料组分的快速识别。
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一燃料且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步骤S400中所述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包括: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在预设阈值范围外时,获取基于所述加油体积生成的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中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其中,当实际空燃系数与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时,说明二者比较接近,实际加油情形与理论空燃系数对应的加油情形一致,即实际加油情形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一燃料且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此时可确定本次加油的燃料为第一燃料,加油后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最大预估含量。
当实际空燃系数与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外时,说明二者相差较大,实际加油情形与理论空燃系数对应的加油情形不一致,即实际加油情形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此时可确定本次加油的燃料为第二燃料,加油后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即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通过将理论空燃系数设置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一燃料且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将理论空燃系数和实际空燃系数进行对比后,根据二者的差异大小即可确定实际的加油情形,从而实现燃料组分的快速识别。
进一步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第二燃料的密度和加油体积,计算第二燃料的新增质量;获取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和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基于第二燃料的新增质量、残余燃料的总质量和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生成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其中,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对应于新加燃料为第二燃料时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含量。因而在计算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时,根据第二燃料的密度和加油体积,可计算出新加燃料质量,即第二燃料的新增质量。
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可通过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体积以及燃料比例、燃料密度确定,残余燃料的体积可通过传感器检测获得并在每次熄火前存储。
基于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体积以及燃料比例,可确定第一燃料的残余体积,再结合第一燃料的密度,可确定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
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即为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总质量。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与第二燃料的新增质量之和为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的燃料总质量。计算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总质量与燃料总质量的比值,作为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通过在检测到车辆发生加油操作后,根据加油体积提前预测加油后可能的燃料比例,并按可能的燃料比例进行试探性喷油控制,获得试探性喷油控制导致的空燃系数,将其与理论空燃系数进行对比,并基于对比结果确定加油后灵活油箱内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从而实现在不依赖燃料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燃料组分的快速获取,降低开发成本,提升自学习速度,提高燃烧稳定性,避免熄火。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应用于包含多个油箱的车辆,除灵活油箱外,还包括至少一个油箱,且至少一个灵活油箱以外的油箱的当量比已知,比如,目前存在一种甲醇/汽油灵活车辆,其油路如图2所示,包含大油箱和小油箱,其中大油箱即灵活油箱,可加注甲醇和汽油,小油箱为汽油油箱,用于发动机快速启动。
可选地,步骤S200中所述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之后,还包括:控制所述灵活油箱之外的至少一个油箱喷油。
其中,喷油的所述灵活油箱之外的油箱的当量比已知,且与混合油箱相比,其当量比不会发生突变,该油箱可为汽油油箱。为便于描述,将灵活油箱之外的油箱称为辅助油箱,应注意的是,此处的“辅助”仅用于与灵活油箱区分,并不代表限制相应油箱的作用。
可选地,在控制灵活油箱按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之后,立即控制至少一个辅助油箱与灵活油箱同时喷油,喷射到缸内参与燃烧。
可选地,在控制灵活油箱按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之后,再控制至少一个辅助油箱喷油,喷射到缸内参与燃烧,其中,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长。
在灵活油箱和辅助油箱同时喷油时,根据负荷和喷油器最小脉宽限值,通过标定选择合适的喷射占比。
因为控制灵活油箱按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其喷油依据是一个预估值,存在错误的可能,比如,实际上加的油是汽油,灵活油箱内甲醇的实际含量为最小预估含量,此时按照甲醇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会导致空燃比偏浓,空燃系数较小,完全燃烧发动机缸内的空气需要的汽油质量与油箱实际喷射汽油总质量的比值较小,油箱喷射汽油总质量较大,导致燃烧不稳定,而因为辅助油箱的当量比是已知且固定的,通过引入辅助油箱喷油参与燃烧,可降低燃料总体空燃比的突变程度,从而降低因空燃比突变导致燃料不稳定等不良影响,提高燃烧稳定性。若实际加的是甲醇,按加汽油计算灵活油箱的喷油量,会导致空燃比偏稀,通过引入辅助油箱喷油参与燃烧,可以降低空燃比偏稀程度。此外,灵活油箱新加燃油后可能会出现空燃比剧烈波动,通过引入辅助油箱参与燃烧,可以缓冲空燃比波动,降低空燃比波动程度,从而提高燃烧稳定性。
可选地,步骤S200中所述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之后,还包括:
计算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的累积喷油体积;具体可通过灵活油箱的喷油量统计累积喷油体积。
当所述累积喷油体积大于预设体积时,控制所述灵活油箱之外的至少一个油箱喷油。
为便于描述,将灵活油箱之外的油箱称为辅助油箱,应注意的是,此处的“辅助”仅用于与灵活油箱区分,并不代表限制相应油箱的作用。
其中,预设体积可以为用户根据开发经验确定的一个阈值。
通过在灵活油箱喷出一定体积的燃油之后,再控制辅助油箱喷油,可降低辅助油箱的喷油量,减少对辅助油箱的影响。
可选地,预设体积为油管和油轨体积之和。当累积喷油体积大于油管和油轨体积之和时,灵活油箱中新加燃油开始影响燃烧过程,在这个时间点引入辅助油箱参与燃烧,使得辅助油箱可以缓冲新加燃油引入的空燃比波动,同时,尽可能减少辅助油箱的消耗。
可选地,预设时长为从灵活油箱按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开始到累积喷油体积大于油管和油轨体积的和之间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之和,在灵活油箱喷油预设时长后,辅助油箱停止喷油,退出燃烧。这个过程时间较短,可尽量减少辅助油箱的消耗。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燃料的密度和所述加油体积,计算所述第一燃料的新增质量;获取加油前所述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和所述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基于所述新增质量、所述总质量和所述残余质量,生成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其中,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对应于新加燃料为第一燃料时,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含量。因而在计算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时,根据第一燃料的密度和加油体积,可计算出新加燃料质量,即第一燃料的新增质量。
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可通过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体积以及燃料比例、燃料密度确定,残余燃料的体积可通过传感器检测获得并在每次熄火前存储。
基于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体积以及燃料比例,可确定第一燃料的残余体积,再结合第一燃料的密度,可确定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
第一燃料的新增质量与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之和,即为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总质量。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与第一燃料的新增质量之和为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的燃料总质量。计算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总质量与燃料总质量的比值,作为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通过第一燃料的密度和加油体积,计算出第一燃料的新增质量,再结合加油前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和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生成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质量,实现第一燃料比例的粗定位,以便于后续基于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质量进行后续喷油控制,进一步实现第一燃料比例的细定位,从而实现燃料组分的快速识别。
可选地,所述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所述获取理论空燃系数包括:
按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一燃料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燃料的第一当量比。即,加油燃料为第一燃料时,灵活油箱内混合燃料(也可为纯第一燃料)的当量比,此处的“第一”仅用于与后文中的“第二”区分开,“第一”“第二”并无特殊含义。
获取缸内进气量,根据所述缸内进气量确定所述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
其中,缸内进气量指实际的缸内进气量。
一实施方式中,发动机仅有一个灵活油箱,缸内进气量等于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比如,乙醇/汽油灵活燃料发动机配置一个灵活油箱,其实际的缸内进气量等于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
另一实施方式中,发动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油箱,则根据各个油箱的预设的油箱喷油分配比确定各个油箱的消耗气量。
获取目标空燃系数,根据所述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所述第一当量比和所述目标空燃系数,生成所述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
目标空燃系数为设定值,可设置为1。
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因而按照加油燃料为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具体地,将第一当量比作为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燃料的当量比参与喷油量的计算,结合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第一当量比和目标空燃系数,生成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具体可将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除以第一当量比、目标空燃系数,得到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
按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二燃料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燃料的第二当量比。即,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时,灵活油箱内混合燃料(也可为纯第二燃料)的当量比。
根据所述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和所述第二当量比,确定喷油燃料质量。
因为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加油后灵活油箱内燃料的实际当量比为第二当量比。因此,根据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和第二当量比,可计算出灵活油箱喷出的喷油燃料质量。
根据消耗所述缸内进气量所需燃料质量和所述喷油燃料质量,生成所述理论空燃系数。
其中,消耗缸内进气量所需燃料质量指按目标空燃系数计算出的消耗掉缸内进气量所需的燃料质量。
一实施方式中,车辆仅有一个灵活油箱,则将消耗所述缸内进气量所需燃料质量与喷油燃料质量的比值作为理论空燃系数。
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车辆除甲醇/汽油灵活油箱外,还有一个汽油油箱,在计算甲醇/汽油灵活油箱对应的喷油燃料质量的同时,计算汽油油箱的喷油计算,具体地,根据预设的油箱喷油分配比确定汽油油箱的消耗气量,结合汽油的当量比和目标空燃系数,生成汽油油箱的喷油燃料质量,将甲醇/汽油灵活油箱对应的喷油燃料质量转换成等效汽油的质量,计算出该等效汽油的质量与汽油油箱的喷油燃料质量之和,将消耗所述缸内进气量所需燃料质量与所述喷油燃料质量之和的比值作为理论空燃系数。
可选地,所述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一燃料且按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所述获取理论空燃系数包括:获取预存的理论空燃系数。其中,预存的理论空燃系数可设置为1。
如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甲醇/汽油灵活燃料车辆,其包括灵活油箱和汽油油箱,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包括:
检测到加油标志位B_refuel=true,即确认发生加油时,根据新加油体积预测出加油后可能的甲醇含量占比:rt_FFPredMin-预测加油后油箱内甲醇质量比的最小值、rt_FFPredMax-预测加油后油箱内甲醇质量比的最大值。
按甲醇质量比的最大值rt_FFPredMax计算灵活油箱喷油量并喷油,根据实际喷油量计算当前累积喷油体积,当累积喷油体积大于油管和油轨体积和后,新加燃油开始影响燃烧过程,此时刻记为t0。自t0时刻开始,引入汽油参与燃烧,根据负荷和喷油器最小脉宽限值,通过标定选择合适的喷射占比rt_splt(可选为50%甲醇油路、50%汽油油路),按照油箱甲醇比例rt_FFPredMax控制甲醇喷油器的喷射量。
获取实际加的是汽油但软件按新加的是甲醇计算喷油量导致的lambda值(空燃系数),记为λ0,并监测实际的λ,经延迟后,判断是否满足λ0-thd<λ<λ0+thd&λ<1-thd,其中,thd为设定差值,若是,说明氧传感器监测到的实际λ值落在λ0附近,此时认为新加入的不是甲醇,将甲醇含量切换到rt_FFPredMin,若不满足,说明氧传感器监测到的实际λ值未落在λ0附近,认为此时加入的是甲醇,甲醇含量维持为rt_FFPredMax。
关闭汽油油箱喷油器,仅开启灵活油箱喷油,退出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中的处理器可以实施为车辆的车载电脑。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灵活油箱和至少一个辅助油箱。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甲醇/汽油灵活油箱和汽油油箱。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发明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车辆发生加油操作后,获取加油体积,根据所述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在喷油预设时长后,获取发动机内的实际空燃系数;
获取理论空燃系数,其中,所述理论空燃系数为实际加油燃料为第二燃料但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或者为实际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一燃料且按所述第一燃料进行喷油计算所得的空燃系数;
将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进行对比,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包括: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时,获取基于所述加油体积生成的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中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外时,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比的结果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包括: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当所述实际空燃系数与所述理论空燃系数的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外时,获取基于所述加油体积生成的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中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判定所述第一燃料的实际含量为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小预估含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灵活油箱之外的至少一个油箱喷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灵活油箱按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喷油之后,还包括:
计算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的累积喷油体积;
当所述累积喷油体积大于预设体积时,控制所述灵活油箱之外的至少一个油箱喷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体积为油管和油轨体积之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油体积生成加油后灵活油箱中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燃料的密度和所述加油体积,计算所述第一燃料的新增质量;
获取加油前所述灵活油箱内残余燃料的总质量和所述第一燃料的残余质量;
基于所述新增质量、所述总质量和所述残余质量,生成所述第一燃料的最大预估含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理论空燃系数包括:
按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一燃料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燃料的第一当量比;
获取缸内进气量,根据所述缸内进气量确定所述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
获取目标空燃系数,根据所述灵活油箱的消耗气量、所述第一当量比和所述目标空燃系数,生成所述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
按加油燃料为所述第二燃料确定加油后所述灵活油箱内燃料的第二当量比;
根据所述第一燃料对应的喷油量和所述第二当量比,确定喷油燃料质量;
根据消耗所述缸内进气量所需燃料质量和所述喷油燃料质量,生成所述理论空燃系数。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
CN202310045649.4A 2023-01-30 2023-01-30 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Pending CN115929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5649.4A CN115929483A (zh) 2023-01-30 2023-01-30 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5649.4A CN115929483A (zh) 2023-01-30 2023-01-30 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9483A true CN115929483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554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5649.4A Pending CN115929483A (zh) 2023-01-30 2023-01-30 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94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8971B2 (en)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a fuel composition or a fuel quality
US7946280B2 (en)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567866B2 (en) Fuel injection control device
US7793536B2 (e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a fuel mixture
US1001814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engine control
CN101600874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WO2011125167A1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8214129B2 (en) Distinguishing the fuel admitted to a fuel system
US9938910B2 (en) Modeling oil dilution using a multicomponent model
KR101394080B1 (ko) 차량 내의 연소에 공급될 수 있는 연료의 알코올 농도 결정방법
KR101551163B1 (ko) 공기/연료비를 조절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연료량을 탐지하기 위한 방법
US7735476B2 (en) Virtual fuel sensor for dual fuel tank applications
US1001814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engine control
US7987839B2 (en) Method to determine a fuel composition
CN115929483A (zh) 灵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组分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KR101284281B1 (ko) 수소와 천연 가스 혼합연료의 수소 함유량 측정방법
KR100448299B1 (ko) 내연 기관의 연료 분사 제어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제어프로그램
US6805091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fuel content of the regeneration ga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direct fuel-injection with shift operation
CN115977819A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汽车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260541A (ja) 車両の燃料補給安全装置
JP5593794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079744B2 (ja) 燃料蒸気圧計測システム
US5937798A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ir to fuel ratio in a flexible fueled vehicle during wide open throttle or part throttle enrichment operation
KR101312596B1 (ko) 가스 엔진의 연료 공급 방법 및 가솔린 대체 가스 연료분사 제어 장치
KR100980887B1 (ko) 에탄올 함량 오학습 보정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3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FENGRUI ENGINE Co.,Ltd.

Applicant before: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