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8671A -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8671A
CN115928671A CN202111110394.2A CN202111110394A CN115928671A CN 115928671 A CN115928671 A CN 115928671A CN 202111110394 A CN202111110394 A CN 202111110394A CN 115928671 A CN115928671 A CN 115928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ucted
generation system
power generation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03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继荣
陆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1103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86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00199 priority patent/WO20230445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8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8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涉及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包括置于水面以下的涵道式U型管道以及水上漂浮安装平台(1001),用于固定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升降管(1002),其下端固定安装在水底地面,上端与所述水上漂浮安装平台(1001)连接;固定于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内的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固定于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内的水泵(1009)。本发明能够在江河湖海以及普通水库中建设并发电,节约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建设资金和土地资源,直接增加国家电网的装机总容量,随时随地为国家电网输送清洁的高品位电能。

Description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以及利用涵道式无铁芯水力发电机的发电系统,尤其是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水力发电站主要由拦水水坝、输水水道、冲击式水轮机、发电机组、输配电线路等组成。但是建设水力发电站的地理条件要求非常高,而且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回收时间长等。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的势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系统,除了水力发电站外,还有依靠地理位置的高低落差修建一个上游水库,人工制造一种水力势能的抽水蓄能发电系统。每当半夜电力系统进入低谷负荷时,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可逆变的抽水、发电两用机组,以消耗100%的电网电能,把下水池水库的水抽排到上水池的水库中。白天在电力系统进入高峰负荷时,抽水蓄能水电站排出上水池水库的水能,形成一种水力势能进行水力发电,以70-80%的能量转换效率向电力系统输送。既然人们可以把下水池水库的水泵送到上水池水库,人工制造这种八两换半斤的水力势能用于发电,我们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设计一种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下沉到水库的整体水域里,把抽水机的功能设置在涵道式U型管道出水口的位置,直接将水流抽排到水面上,人工创造一种能够消除水泵扬程阻力,利用水流自然流动的特性,产生重力加速度的一种水力势能的发电系统呢。
针对这种夜间抽水蓄能、白天上网发电,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现有抽水蓄能水电站的能量转换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既可以增加国家电网的装机总容量,又能保持蓄能状态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发明内容
水是一种流动的物质,而且在任何环境下都具有保持和恢复水平的能力,静止的水面不会产生水力势能,而整个水体流域的深度将会形成一种水力势能的能量场。现代科学和实践证明,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既然地球上存在这种水力势能的能量场,科学家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利用水力势能(即水流的重力势能)的能量场,转变为自然力的能量场,科学地创造一种利用水力势能的水下发电系统,反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抽水蓄能水电站。究其原因,首先,是科学家们基本没有探索这种水体流域能量场的思维意识,其次,在现有水力发电设备中,如,水轮机、发电机、抽水机等水力机械设备,还没有适合于水下发电的系统性发电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中包括:水面漂浮安装平台结构、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以及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
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结构,主要由水面平台和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组成,是一种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基础结构,能够承载多个涵道式U型管道的水面漂浮安装平台结构;
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由设定的一根进水管和一根回水管,经管道底部的管道连接技术,对接为一根垂直于水下的U型管道,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是一种承载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以及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的安装载体;
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是根据反击式全贯流水轮机的机械原理,进而发明的一种开放式前后通透的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是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核心技术,而且,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水力发电技术领域的,反击式全贯流水轮机的机械传动功能,对于反击式全贯流水轮机的技术原理,本说明书也就不在进行陈述了,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设置于所述涵道式U 型管道的底部位置,能够利用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内形成的水力势能、压力势能,进行水下发电。
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是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的逆变工况,也是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设置于涵道式U型水流管道出水口水面之下的位置,能够在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内,将进入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内流动的水流输送到水面上,代替传统潜水泵的抽水作用。
优选的,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结构还包括,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升降管、管道固定件、管间连接件、进水管碗状拦污网、进水管、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底层平台连接件、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回水管、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水下输出电缆。具体的,、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为两层平台结构,所述升降管是下沉式水下发电系统的基础,固定安装在水库库底的地面上,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与所述升降管滑动连接,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与所述升降管滑动连接,所述底层平台连接件将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与水面漂浮安装平台锁定为一个整体;
具体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回水管,对接为一根垂直于水下的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所述进水管碗状拦污网的碗底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碗状拦污网碗口连接在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的底部,所述回水管连接在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的底部;
具体的,所述管道固定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回水管上,所述管道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管间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一根所述进水管上,所述管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一根所述回水管连接,形成一种多个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的安装体;进一步的,将多个水面平台1001连接在一起,增加水面平台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具体的,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能够在U型管道进水管的底部位置,安装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该水流发电机能够利用U型管道内形成的水力势能转换为电能;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能够在U型管道出水口的位置下,安装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该输水水泵能够在无重力流的条件下,轻松排出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内的水流。
优选的,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还包括:主轴、主轴第一固定环、壳体第一固定件、环形壳体、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定子绕组线圈、转子永磁铁、转子永磁铁承载件、壳体第二固定件、主轴第二固定环、转子第一石墨轴承、管道法兰安装螺栓、主轴轴承定位套、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导水叶片、定子绕组导线、环形壳体法兰、转子第二石墨轴承。
具体的,所述主轴第一固定环套置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壳体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第一固定环连接,所述壳体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壳体连接,形成一个十字交叉的通透性结构,所述主轴第二固定环套置于所述主轴的另一端,所述壳体第二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第二固定环连接,将所述壳体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壳体连接,形成第二个十字交叉的通透性结构,进一步的,将所述管道法兰安装螺栓,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上,能够与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进行连接。
具体的,所述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是一个多级部件,与所述定子绕组线圈的数量相等,所述定子绕组线圈,是由所述定子绕组漆包线缠绕多个线圈组成,由于定子绕组采用无铁芯结构,磁场气隙过大,设置曲面磁轭铁能够约束磁力线向定子绕组线圈外扩散,使磁场磁力线束,集中在所述定子绕组线圈周围,起到一种磁屏蔽的作用,进一步的,将灌注后的无铁芯定子绕组结构,设置于环形壳体的内壁上。
具体的,所述转子永磁铁,由多个永磁铁组成,按照N极S极的顺序将多个永磁铁,设置于所述转子永磁铁环形承载件的外壁上,所述永磁转子导水叶片的外端,设置于所述环形承载件的内壁上,所述永磁转子导水叶片的内端,设置于所述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的外壁上。
具体的,所述转子第一石墨轴承套置于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轴承定位套套置于所述主轴上,所述转子第二石墨轴承,套置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套置于所述转子第一石墨轴承和所述转子第二石墨轴承上,安装在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下方位置,
优选的,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是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垂直于水下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内的水流排出管道,产生一种循环流动的水力势能;由于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安装在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出水口的位置下,完全没有扬程阻力的电能消耗,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就能够利用最小的电能消耗功率,把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内的水流抽排到水库的水面上,使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进水口形成一种负压状态,管口大量水流将会自动涌入所述进水管,形成一股重力加速度的水力势能,迫使水流沿着管道由上而下的,驱动安装在所述进水管底部的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通过发电机的水流,在重力流的推动下会继续沿着,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由下而上的回到,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的位置,只要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持续运行,这种重力加速度的循环水流流速,将会形成一种水力势能的稳定能量场。
具体的,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设置于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回水口的位置以下,基本与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进水口持平。对照现有抽水蓄能水电站的能量转换效率,只要利用水下输出电缆提供的电能量,启动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运行,消耗20-30%的电能,基本可以让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持续发电,然后,通过水下输出电缆向电网输送70-80%的清洁电能,达到以少换多的能量转换效果。
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能够创造水力势能的前提,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也就没有任何能量场作用,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将失去用武之地,也不会产生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的结构,也就不会发明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相反的,如果没有水面漂浮安装平台结构,作为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基础,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也不会安装在,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里发挥创造水力势能的作用,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也不会在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里产生电能,综上所述,如果没有这种缺一不可的技术思想的逻辑关系,也就不会组合成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人类社会将永远在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和土地成本,而抽水蓄能水电站也只能起到消峰填谷的作用,不可能增加国家电网的装机容量。假设在现有水库基础上,利用牛顿力学万有引力和重力加速度的科学理论,建设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人类社会将掌握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地球人也将彻底告别使用化石能源的燃煤发电时代。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是充分利用牛顿力学万有引力和重力加速度的自然科学理论,创新发明的一种水下发电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在江、河、湖、海以及现有水库,建设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节约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建设资金和土地资源。2、能够增加电网的装机容量,同时也具备蓄能功能,不受电网峰谷负荷的困扰,随时随地为国家电网输送清洁的高品位电能。3、能够在即将关停的燃煤发电厂,利用冷却塔结构,改造为地上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够全部继承国家电网的输配电设施,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职工的就业问题。4、更重要的是,在人类的思维意识中,建立一种开发利用水力势能的发电方式,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技术领域,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能利用水力势能的发电技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是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的标识:1001、水面漂浮安装平台,1002、升降管,1003、管道固定件, 1004、管间连接件,1005、进水管碗状拦污网,1006、进水管,1007、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8、底层平台连接件,1009、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10、回水管,10011、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2、水下输出电缆。
附图2是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2的标识:1002、升降管,10011、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0、回水管,1005、进水管环形拦污网,1006、进水管,
附图3是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3的标识:1、主轴,2、主轴第一固定环,3、壳体第一固定件,4、环形壳体,5、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6、定子绕组线圈,7、转子永磁铁,8、转子永磁铁承载件,9、壳体第二固定件,10、主轴第二固定环,11、转子第一石墨轴承,12、管道法兰安装螺栓,13、主轴轴承定位套,14、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15、导水叶片, 16、定子绕组漆包线,17、环形壳体法兰,18、转子第二石墨轴承。
附图4是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的标识:1、主轴,2、主轴第一固定环,3、壳体第一固定件,5、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6、定子绕组线圈,7、转子永磁铁,8、转子永磁铁承载件,12、管道法兰安装螺栓,14、石墨轴环形安装承套,15、导水叶片,17、环形壳体法兰。
附图5是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的磁场磁力线示意图
附图5的标识:5、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6、定子绕组线圈,7、转子永磁铁, 8、转子永磁铁承载件,19、形容转子磁场的磁力线。
附图6是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涵道式U型管道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6的标识:1005、进水管环形拦污网,1006、进水管,1007、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9、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10、回水管,12、管道法兰安装螺栓。
附图7是燃煤发电厂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侧视示意图
附图7的标识:2001、冷却塔内圈蓄水池,2002、冷却塔外圈蓄水池、2003、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2004、管道阀门,2005、进水管,2006、回水管、2007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2008、冷却塔底座结构。
附图8是燃煤发电厂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俯视平面示意图
附图8的标识:2001、内圈蓄水池,2002、外圈蓄水池、2005、进水管,2006、回水管,2008、冷却塔底座结构,2009、内圈进水管,20010、内圈回水管。
附图9是加油站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侧视示意图
附图9的标识:3001、水塔蓄水池,3002、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3003、管道阀门,3004、回水管,3005、进水管,3006、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3007、水塔蓄水池支架。
附图10是加油站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俯视平面示意图
附图10的标识:3001、水塔蓄水池,3004、回水管,3005、进水管,3007、水塔蓄水池支架。
附图11是远洋渔船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侧视示意图
附图11的标识:4001、远洋渔船,4002、蓄水池,4003、管道阀门,4004、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4005、进水管,4006、回水管,4007、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4008、笕桥驾驶舱、4009、蓄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管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也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附图1至2所示,本发明提供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包括:水面漂浮安装平台1001、升降管1002、管道固定件1003、管道连接件1004、进水管环形拦污网 1005、进水管1006、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底层平台连接件1008、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回水管10010、水面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水下输出电缆 10012。
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1001和水面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为两层平台结构,升降管1002,是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基础,四根垂直升降管1002,固定安装在水库库底的地面上,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与升降管1002滑动连接,水面漂浮安装平台1001与升降管1002滑动连接,底层平台连接件1008,将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与水面漂浮安装平台1001锁定,水面漂浮安装平台结构,能够利用升降管的滑动连接作用,根据水面的高低变化,将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涵道式U型管道,始终保持在水库的最高水位上。
进水管环形拦污网1005呈碗状,所述进水管环形拦污网1005的碗口部连接在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底部,碗底部与所述进水管100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环形拦污网1005,与进水管1006的进水口连接,通过管道固定件1003 与回水管10010,对接为一根涵道式U型管道,进一步的,将涵道式U型管道进水管环形拦污网1005,连接在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的底部,将涵道式U型管道回水管10010,连接在水面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的底部,形成一种吊装式安装结构。
所述管道固定件1003的一端设置于回水管10010上,管道固定件1003的另一端,设置于进水管1006上,所述管间连接件100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进水管1006上,所述管间连接件1004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一根回水管10010连接,形成一种多个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的安装体;进一步的,将多个水面漂浮安装平台1001连接在一起,增加水面平台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包括:主轴1、主轴第一固定环2、壳体第一固定件3、环形壳体4、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5、定子绕组线圈6、转子永磁铁7、转子永磁铁承载件8、壳体第二固定件9、主轴第二固定环10、转子第一石墨轴承11、管道法兰安装螺栓12、主轴轴承定位套13、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 14、导水叶片15、定子绕组漆包线16、环形壳体法兰17、转子第二石墨轴承18。
如附图3至4所示,所述环形壳体4相当于传统发电机的外壳,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壳体4是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的基础部件,它与壳体第一固定件3连接,壳体第一固定件3,包括四个固定件,将四个固定件的一端设置于主轴第一固定环2上,将主轴第一固定环2套置于主轴1上,呈现一个十字形结构,将四个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于环形壳体4的内壁上,相当于传统发电机的端盖部件,将主轴第二固定环10 套置于所述主轴1的另一端,所述壳体第二固定件9,将所述管道法兰安装螺栓12,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4上,能够与所述进水管1006和回水管10010进行连接。
如附图3至5所示,所述定子绕组磁轭铁5为多级部件,与定子绕组线圈6的数量相等,定子绕组线圈6,是由定子绕组漆包线16缠绕多个绕组线圈组成,将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5与定子绕组线圈6,一对一的采用高分子材料灌注成一个环形的无铁芯定子绕组结构,灌注后的无铁芯定子绕组结构,能够起到绝缘和防水作用,由于定子绕组采用无铁芯结构,磁场气隙过大,设置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5能够约束磁力线向定子绕组线圈外扩散,使磁场磁力线束,集中在定子绕组线圈周围,起到一种磁屏蔽的作用,进一步的,将灌注好的无铁芯定子绕组线圈6,设置于环形壳体4的内壁上。
如附图3至4所示,所述转子永磁铁7,由多个永磁铁组成,按照N极S极的顺序将多个永磁铁,设置于转子永磁铁环形承载件8的外壁上,进一步的,将转子永磁铁7与转子永磁铁环形承载件8塑封在高分子材料中,将永磁转子导水叶片15的外端,设置于环形承载件8的内壁上,将永磁转子导水叶片15的内端,设置于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14上,可以理解的是,导水叶片15也可以为九个以上,七个以下,本申请设计为八个导水叶片。
如附图3至4所示,所述转子第一石墨轴承11套置于主轴1上,将主轴轴承定位套13套置于主轴1上,将转子第二石墨轴承18,套置于主轴1上,将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14,套置于转子第一石墨轴承11和转子第二石墨轴承18上。
如附图3至4所示,所述壳体第二固定件9包括四个固定件,将四个固定件的一端设置于主轴第二固定环10上,将主轴第二固定环10,套置于主轴1上,进一步的,将四个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于环形壳体4的内壁上,呈现一个十字形结构,与主轴第一固定环2,形成一种前后通透的开放式水流通道,当U型水流管道内的重力势能通过导水叶片15时,迫使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转子的导水叶片15旋转,产生一个旋转磁场,感应定子绕组线圈6,产生发电电能。
如附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包括: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回水管10010,管道法兰安装螺栓12。
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是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的逆工况,设置于回水管10010的内壁上,由于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采用无铁芯转子永磁结构设计,没有导电滑环和电刷组件,只要给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 通上电源,就可以将涵道式U型管道内的循环水流抽排到水面上,所述回水管10010 同样具备管道法兰连接装置,能够与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实现固定连接。
本发明除了在江、河、湖、海、现有水库以及远洋渔船,提供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外,还可以在陆地上创造一种水力势能的能量场,如:燃煤发电厂、高耗能的炼钢厂、化工厂、水泥厂、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型商业中心、写字楼等、都可以建设水下涵道式水下发电系统,下面以燃煤发电厂、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远洋渔船为例,简单说明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离开了水下安装的背景技术,我们可以统一的简化为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实施例二
现有燃煤发电厂,基本都坐落在人口稠密的大中城市和工业生产园区周边,但由于过度排放二氧化碳形成的温室气体,已经使人类面临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灾难。全国80%的燃煤发电厂将逐步进入关停的计划,这不仅使前期投入建设的发电机设备,以及电网输配电系统处于浪费的状态,而且燃煤发电厂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也将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针对燃煤发电厂面临的困境,建设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就能够解决上述的所有问题。
如附图7至8所示,燃煤发电厂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包括:2001、冷却塔内圈蓄水池,2002、冷却塔外圈蓄水池、2003、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2004、管道阀门,2005、进水管,2006、回水管、2007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2008、冷却塔底座结构。
所述冷却塔外圈蓄水池2002,设置于冷却塔的基础上,将进水管2005设置于冷却塔外圈蓄水池2002的底部,将管道阀门2004,设置于进水管2005的进水口位置,便于检修管道内的设备,将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2007,设置于进水管2005的底部,将回水管2006与进水管2005对接为一个垂直的涵道式U型管道,将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2003,设置于回水管的出水口位置。
所述冷却塔,是燃煤发电厂冷却发电机组的主要设备,目前关停燃煤发电厂都是将冷却塔炸毁,现在可以充分利用冷却塔的内部空间,安装多个涵道式U型管道,并且利用发电厂现有的冷却水资源,只要一次性灌满高位蓄水池,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就可以在不消耗一滴水的前提下产生电能。最重要的是,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完全继承了国家电网的基础设施,既增加电网的装机容量,又储备了水力势能,每时每刻向国家电网输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电能。
实施例三
现有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加油站,基本始建于发展燃油汽车技术的年代,供电负荷及其有限,对于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服务设施就显得不足,尤其是建设充电桩的数量十分有限,如果增加充电桩的安装数量,就必须增加电网的供电负荷。建设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完全可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具体实施方案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或加油站的旁边,建设一个高位水箱的设施,根据高位水箱的周长安装多条涵道式U型管道,只要把高位水箱注满了水,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就可以为电动汽车补充续航里程的电能。
如附图9-10所示,高速公路服务区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包括:3001、水塔蓄水池,3002、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3003、管道阀门,3004、回水管,3005、进水管,3006、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3007、水塔蓄水池支架。
所述水塔蓄水池3001,设置于水塔蓄水池支架3007上,将进水管3005,设置于水塔蓄水池3001的底部,将管道阀门3003,设置于进水管3005的进水口位置,便于检修管道内的设备,将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3006,设置于进水管3005的底部,将回水管3004与进水管3005对接为一个垂直的涵道式U型管道,将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3002,设置于回水管3004的出水口位置。
可以认为,根据抽水蓄能水电站的能量转换效率,其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减去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的消耗功率,就是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发电成本,几乎可以用免费的发电成本来形容,而且还节约了输电网络的建设成本。
实施例四
上述具体实施例都是以固定方式进行的发电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种远洋渔船,利用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进行移动式发电的技术。
所述远洋渔船的航行里程不但需要石油能源的消耗,还需要以冰保鲜或冷海水保鲜鱼货的能源消耗,船舱温度为0℃的为高温舱,船舱温度为-18℃~-35℃的为低温舱。这就需要为捕捞的鱼货提供冷冻和冷藏的电能,现有远洋渔船的技术方法是,由柴油发电机组为制冷压缩机组提供电能。如果从理论上分析,根据远洋渔船的荷载要求,减去柴油发电机和携带所需燃油重量,设计安装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基本可以为远洋渔船,解决冷冻和冷藏所消耗制冷压缩机的电能。
如附图11所示,远洋渔船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包括:4001、远洋渔船,4002、蓄水池,4003、管道阀门,4004、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4005、进水管,4006、回水管,4007、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4008、笕桥驾驶舱、4009、蓄电池组。
所述蓄水池2002设置于笕桥驾驶舱4008的舱顶上,将进水管4005设置于蓄水池2002的底部,将管道阀门4003,设置于进水管4005的进水口位置,便于检修管道内的设备,将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4007,设置于进水管4005的底部,将回水管4006,与进水管4005对接为一个垂直的涵道式U型管道,将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4004,设置于回水管4006的出水口位置,所述蓄电池组4009,是启动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4004的启动电源,当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4007产生发电效果后,蓄电池组4009将成为制冷压缩机的调节电源。
所述远洋渔船4001,是一艘移动的海上作业渔船,所有电力设施都必须依靠柴油发电机提供电能,在远洋渔船上利用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提供电能,并非是本说明书的一种臆想,而是根据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4004的,能量消耗计算公式: N=Q(m3/h)*H(m)/367/g(0.85)与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4007的,水力发电计算公式:P=9.81QH(KW)的比值,得出涵道式水流发电机利用水力势能的能量,已经产生了发电功率大于水泵消耗功率的预期效果。在本说明书附图11中,只是简单绘制了一条涵道式U型管道,实际上,根据远洋渔船的具体甲板结构,可以安装多条涵道式U型管道,最理想的设计结果是,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能够抵消柴油发电机以及携带燃油荷载的重量,远洋渔船4001,就可以在海上作业中免费获得了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电能,如果做不到抵消柴油发电机以及携带燃油荷载的全部重量,远洋渔船 4001,也能够节约大部分燃油能源的消耗量。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具体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对于所属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引伸出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面漂浮安装平台上层结构(1001)、升降管(1002)、进水管(1006)、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底层平台连接件(1008)、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回水管(10010)、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
所述升降管(1002)固定安装在水底地面上,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与所述升降管(1002)滑动连接,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上层结构(1001)与所述升降管(1002)滑动连接,所述底层平台连接件(1008)将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与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上层结构(1001)锁定为一个整体。
所述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还包括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将所述进水管(1006)与所述回水管(10010)对接为一根垂直于水面的涵道式U型管道,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承载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以及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碗状拦污网(1005),所述进水管碗状拦污网(1005)的碗口部连接在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的底部,碗底部与所述进水管(100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面漂浮安装平台底层结构(10011)的底部与所述回水管(10010)的出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道固定件(1003)、管间连接件(1004);
所述管道固定件(100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水管(10010)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进水管(1006)上;所述管间连接件(100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进水管(1006)上,另一端连接在相邻的一根所述回水管(10010)上,形成多个所述涵道式U型管道结构的连接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006)的底部位置上,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设置于所述回水管(10010)出水口下方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包括:主轴(1)、主轴第一固定环(2)、壳体第一固定件(3)、环形壳体(4)、壳体第二固定件(9)、主轴第二固定环(10)、管道法兰安装螺栓(12):
所述主轴第一固定环(2)套置于主轴(1)上,所述壳体第一固定件(3)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第一固定环(2)连接;所述壳体第一固定件(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环形壳体(4)上;所述主轴第二固定环(10)套置于所述主轴(1)的另一端;所述壳体第二固定件(9)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第二固定环(10)连接;所述壳体第二固定件(9)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壳体(4)连接;所述管道法兰安装螺栓(12)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4)上,且与所述进水管(1006)以及回水管(10010)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壳体(4)、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5)、定子绕组线圈(6)、定子绕组漆包线(16);
所述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5)是多级部件,与所述定子绕组线圈(6)的数量相等,设置于所述定子绕组线圈(6)的外环;所述定子绕组线圈(6)由所述定子绕组漆包线(16)缠绕多个线圈组成;所述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5)能够约束磁力线不向所述定子绕组线圈(6)外扩散;所述定子绕组曲面磁轭铁(5)与所述定子绕组线圈(6)用高分子树脂材料浇筑为环形定子结构,将浇筑好的所述环形定子结构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4)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子永磁铁(7)、环形承载件(8)环形安装套(14)导水叶片(15);
所述转子永磁铁(7)由多个永磁铁组成,按照N极S极的顺序将多个永磁铁设置于所述转子永磁铁环形承载件(8)的外壁上;所述永磁转子导水叶片(15)的外端设置于所述环形承载件(8)的内壁上,所述永磁转子导水叶片(15)的内端设置于所述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14)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轴(1)、主轴轴承定位套(13)、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14)、转子第一石墨轴承(11)、转子第二石墨轴承(18);
所述转子第一石墨轴承(11)套置于所述主轴(1)上,所述主轴轴承定位套(13)套置于所述主轴(1)上,所述转子第二石墨轴承(18),套置于所述主轴(1)上,所述石墨轴承环形安装套(14),套置于所述转子第一石墨轴承(11)和所述转子第二石墨轴承(18)的轴承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是涵道式无铁芯水流发电机(1007)的逆工况,设置于所述回水管(10010)的内壁上;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没有导电滑环和电刷组件,只要给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通上电源即可将涵道式U型管道内的循环水流抽排到水面上,所述回水管(10010)具备管道法兰连接装置能够与所述涵道式无铁芯输水水泵(1009)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水下水力发电以及陆上水力发电,水下水力发电包括将所述水下涵道式发电系统置于水库、江、河、湖、海发电;陆上水力发电,将包括所述涵道式水利发电系统,置于火力发电厂冷却塔、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高层写字楼及大型商业中心的管道间、冶金厂、水泥厂或化工厂等,高污染、高耗能的两高生产企业提供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的技术创新。
CN202111110394.2A 2021-09-23 2021-09-23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Pending CN115928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0394.2A CN115928671A (zh) 2021-09-23 2021-09-23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PCT/CN2021/000199 WO2023044593A1 (zh) 2021-09-23 2021-09-27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0394.2A CN115928671A (zh) 2021-09-23 2021-09-23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8671A true CN115928671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552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0394.2A Pending CN115928671A (zh) 2021-09-23 2021-09-23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86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19224T3 (es) Sistema de almacenamiento de energía hidroneumático
US8823195B2 (en) Hydro electric energy generation and storage structure
KR101042700B1 (ko) 수력 발전기
CN104329205B (zh) 水流发电装置
US20140060028A1 (en) Pumped-Storage Power Plant
CN102261302B (zh) 基于海面波浪层和深海稳定区的波浪能发电单元及系统
CN204226095U (zh) 一种水流发电装置
WO2020083013A1 (zh) 一种半潜式海洋能发电方法及装置
CN102477933A (zh) 潮汐发电站(超大型)
WO2010060504A2 (en) Energy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20207588A1 (en) Portable Hydro Electric Generator
US9657708B2 (en) Pumped-storage system
US20110080002A1 (en) Controlled momentum hydro-electric system
Merriam Wind, waves, and tides
CN216304594U (zh)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KR20180027282A (ko) 부유식 브릿지형 조류발전장치
CN115928671A (zh)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WO2023044593A1 (zh) 水下涵道式水力发电系统
JP6675633B2 (ja) 発電装置
CN1815073A (zh) 潜入式水轮机
CN113482842A (zh) 一种双向海流发电系统
CN113107752A (zh) 一种移动式潮汐发电机
JPS5819159A (ja) 自力浮力発電方法
US20240141859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JP7391123B2 (ja) 流体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