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6960A - 微流路器件 - Google Patents

微流路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6960A
CN115926960A CN202211204674.4A CN202211204674A CN115926960A CN 115926960 A CN115926960 A CN 115926960A CN 202211204674 A CN202211204674 A CN 202211204674A CN 115926960 A CN115926960 A CN 115926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group
microchannel
microchannels
mai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46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内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26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69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46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controlling flow resistance, e.g. flow controllers, baff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2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05Metering of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01L2300/0816Cards, e.g. flat sample carriers usually with flow in two horizontal dir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61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and/or chambers in a single devices
    • B01L2300/0864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and/or chambers in a single devices comprising only one inlet and multiple receiving wells, e.g. for separation, spli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01L2400/0487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fluid pressure, pneuma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8Regulating or influencing the flow resistance
    • B01L2400/084Passive control of flow resistance
    • B01L2400/088Passive control of flow resistance by specific surfa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0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by electrical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微流路间产生的试验液的流动的微流路器件。微流路器件(2)具备供试验液压入的开口(22)、主流路(23)、多个微流路(24)、贮存部(25)、开口(26)以及气体透过膜(27)。多个微流路(24)中,第1组及第2组各自所包含的微流路(24)在俯视微流路器件(2)的情况下的X轴方向上排列配置,第1组及第2组在相对于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上排列配置。

Description

微流路器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使包含被检体的试验液与药剂起作用的试验中使用的板状的微流路器件。
背景技术
为了对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等进行试验,已知有如日本特开2017-67620号公报等那样使用微流路器件进行试验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67620号公报中,在具备与外部连通的导入口及排出口、以及使从导入口供给的试验液向排出口侧流动的流路的微流路器件中,将空气从导入口向流路的内部压入而将事先导入的试验液推入微细的流路。在流路设置有贮存从导入口供给的试验液的反应部,配置于该反应部的药剂作用于细菌。
发明内容
在微流路中充满试验液的情况下,已知有使用毛细管现象或压力的方法,如日本特开2017-67620号公报那样压入空气的方法是能够可靠且迅速地向微流路填充试验液的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向从1个导入口分支为多个流路的微流路器件压入试验液的情况下,由于从导入口到各流路的距离等的差异,有时在各流路间液面的高度(液头)产生差异。若在各流路间液面的高度产生差异,则被压入到一个流路的试验液有时会流向其他流路。如果一个流路的试验液流入设置于其他流路的反应部,则有可能无法观察到正确的结果。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微流路之间产生的试验液的流动的微流路器件。
本公开的微流路器件是用于使包含被检体的试验液与药剂起作用的试验的板状的微流路器件。微流路器件具备:第1开口,供试验液压入;主流路,能够供压入的试验液流动,具有与第1开口连通的入口侧端部及位于入口侧端部的相反侧的出口侧端部;多个微流路,分别具有与主流路连通的第1侧端部及位于第1侧端部的相反侧的第2侧端部;第2开口,与各微流路的第2侧端部连通;贮存部,设置于各微流路且贮存药剂;以及气体透过膜,覆盖多个第2开口中的至少1个。多个微流路包含第1组及第2组,第1组及第2组各自所包含的微流路在俯视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的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第1组及第2组在相对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案及优点将根据以下结合附图来理解的关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清楚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中的吸移管喷嘴的周边构成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的控制的框图。
图5是示出向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的流路圧入试验液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示出向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的流路圧入试验液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从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的主流路排出试验液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从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的主流路排出试验液的方法的图。
图9是示出微流路器件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微流路器件的构成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再重复其说明。
[微流路器件的构成]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的构成例的图。在图1中,示出了微流路器件2的俯视图。微流路器件2载置于后述的试验装置的工作台,在多个微流路中分别压入包含被检体的试验液。
如图1所示,微流路器件2具备板状部件20与流路结构。流路结构具备开口22(第1开口)、主流路23、微流路24、贮存部25、开口26(第2开口)、气体透过膜27、回收部28以及开口29(第3开口)。另外,微流路器件2也可以是不具有开口26(第2开口)的构成。
开口22与主流路23的一个端部连接而与主流路23连通。使用流体压将试验液从开口22压入主流路23。被压入主流路23的试验液进一步被压入微流路24。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气压作为流体压。开口22的截面例如形成为圆形状。开口22的直径例如为5μm~5mm。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22连接有1条主流路23。1条主流路23配置于包围多个微流路24的外侧的位置。
主流路23具有与开口22连通的入口侧端部23a以及位于入口侧端部23a的相反侧的出口侧端部23b。从开口22延伸的主流路23进一步分支为多个微流路24。主流路23与多个微流路24连接,使得试验液能够流动。从开口22流入的试验液经由主流路23向分支的多个微流路24流动。主流路23及微流路24的截面为矩形状,主流路23及微流路24的宽度例如为1μm~1mm。但是,主流路23及微流路24的深度(高度)不同。例如,主流路23的深度为0.5mm,与此相对,微流路24的深度为0.025mm而较小。因此,与主流路23相比,微流路24的流路阻力变大。通过与主流路23相比增大微流路24的流路阻力,如后所述,从开口22流入的试验液在暂时充满主流路23之后,能够相对于多个微流路24几乎同时地流入。
另外,在如图1所示地俯视微流路器件2的情况下,将附图的横向设为X轴方向,将附图的纵向设为Y轴方向,将相对于附图的纵深方向设为Z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X轴方向上排列配置的32条微流路24设为1个组,在Y轴方向上排列配置有2个组。即,微流路器件2具有上层的组(第1组)与下层的组(第2组)。另外,将Y轴的箭头方向作为上侧。多个微流路24分别具有与主流路23连通的第1侧端部24a、以及位于第1侧端部24a的相反侧的第2侧端部24b。
上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分别与配置于微流路器件2的上侧的主流路23连接。因此,上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配置于Y轴的下侧方向,从主流路23分支的试验液流入Y轴的下侧方向。另一方面,下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分别与配置于微流路器件2的下侧的主流路23连接。因此,下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配置于Y轴的上侧方向,从主流路23分支的试验液流入Y轴的上侧方向。
在从主流路23分支为多个微流路24之后,在微流路24的中途分别设置有贮存部25。因此,从开口22流入的试验液经过主流路23、微流路24而流动到各个贮存部25。
贮存部25配置有药剂,经由主流路23及微流路24与开口22连接,贮存从开口22流入的试验液。在贮存部25中,试验液与药剂发生反应。药剂例如为抗菌药。药剂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药剂预先载置于贮存部25。即,在试验液流入贮存部25之前,药剂载置于贮存部25。在本实施方式中,药剂涂布于贮存部25的整体。
贮存部25形成为长方体状。贮存部25的一边的长度例如为10μm~10mm。
在图1中,在板状部件20形成有64个(=32个×2)贮存部25。贮存于64个贮存部25的试验液的容量彼此相同。另一方面,载置在64个贮存部25的药剂的种类及药剂的量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在从贮存部25进一步到开口26之间配置有微流路24。该微流路24沿着Y轴方向配置,一方的端部与贮存部25连接,另一方的端部(第2侧端部24b)与开口26连接。该微流路24使流入贮存部25的试验液进一步流动至开口26。
开口26与微流路24的另一个端部(第2侧端部24b)连接。开口26的截面例如形成为圆形状。开口26的直径例如为5μm~5mm。
开口26被气体透过膜27覆盖。具体而言,在图1中,连接至上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的32个开口26与连接至下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的32个开口26分别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64个(=32个×2)开口26在微流路器件2的中央部分沿着X轴方向配置。该64个开口26被1片气体透过膜27覆盖。另外,也可以不是以1片气体透过膜27覆盖64个开口26,而是以两片气体透过膜27分别覆盖上层的组所包含的32个开口26与下层的组所包含的32个开口26。此外,气体透过膜27也可以覆盖64个开口26中的至少1个。
气体透过膜27具有使气体透过而不使液体透过的功能。作为气体透过膜27的材料,可例举出聚四氟乙烯(PTFE)等。气体透过膜27优选具有防水性。气体透过膜27的厚度为1mm以下。
气体透过膜27通过利用粘接剂进行的粘接、超声波熔接等固定于板状部件20。作为粘接剂,可例举出光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压敏性树脂等。
与开口22连接的1条主流路23以包围微流路24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并与回收部28连接。回收部28设置于主流路23的出口侧端部23b。回收部28回收从开口22流入主流路23的试验液的一部分。回收部28形成为长方体状。回收部28的一边的长度例如为10μm~10mm。也可以在回收部28设置海绵等吸收水分的部件(吸水部件)。由此,能够防止从回收部28向主流路23的逆流,并且能够防止来自主流路23的试验液的挥发。
开口29与连接有主流路23的端部的相反侧的回收部28的端部连接。从开口22到开口29为止构成为,能够利用主流路23及回收部28使试验液流动。此外,能够通过后述的试验装置的开闭部来封闭开口29。通过关闭开口29,以流入主流路23的试验液不被排出到回收部28与开口29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打开开口29,能够将残留于主流路23的试验液排出到回收部28并进行回收。
[装置构成]
接着,对使用微流路器件2进行使包含被检体的试验液与药剂起作用的试验的试验装置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图。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中的吸移管喷嘴的周边构成例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的控制的框图。另外,本公开的试验装置是向微流路器件2的微流路压入包含被检体的试验液来测量试验液的装置,作为一例,以下对为了测量细菌对抗菌药(药剂)的敏感性而将试验液压入微流路的例子进行说明。试验液包含被检体。被检体可以是菌(在具体例中为病原菌)。在具体例中,试验液也可以是细菌的悬浊液。当然,在本公开的试验装置中,只要是被压入微流路器件2的微流路的试验液,则不限定于上述的试验液。
参照图2~图4,试验装置100包括试验液设置部10、吸移管喷嘴驱动部12、工作台驱动部13、泵14、吸移管喷嘴15、工作台16、开闭部30、开闭驱动部31、涂布部32、泵33、涂布驱动部34及控制部50。
试验液设置部10是能够排列多个容纳有试验液的试验液容器5的架子。试验液设置部10能够相对于试验装置100以架为单位设置多个试验液容器5。
吸移管喷嘴15安装有可装卸的吸移管吸头1,通过吸移管吸头1的前端部从试验液容器5吸取或排出试验液。吸移管喷嘴驱动部12使与吸移管喷嘴15连接的泵14和吸移管喷嘴15水平移动及升降移动。吸移管喷嘴驱动部12例如能够通过螺线管致动器或步进马达使吸移管喷嘴15自由移动。
工作台16是用于载置微流路器件2的支承部件。工作台16形成为平板状,将微流路器件2固定在上表面。工作台驱动部13能够使工作台1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工作台驱动部13例如能够通过螺线管致动器或步进马达使工作台16自由地移动。当然,工作台驱动部13也可以使工作台16升降移动,而不使吸移管喷嘴15升降移动。另外,至少吸移管喷嘴驱动部12及工作台驱动部13是用于变更吸移管喷嘴15与微流路器件2的相对位置的移动机构。
泵14虽未图示,例如包括注射器、能够在注射器内往复动作的柱塞、以及驱动柱塞的驱动马达。泵14在经由配管与吸移管喷嘴15连接的状态下,通过使柱塞往复运动,能够调整吸移管吸头1内的气压,使试验液被吸入吸移管吸头1内,或将吸移管吸头1内的试验液向外部排出。此外,泵14在将吸移管吸头1内的试验液向外部排出的状态下,进一步使柱塞向推入注射器内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空气送出至吸移管吸头1外。
开闭部30是对微流路器件2的开口29(第3开口)进行开闭的机构。具体而言,开闭部30是通过用弹性部件封闭开口而将其控制为关闭的状态的机构,例如,在棒状的支承部的前端设置有硅酮树脂30a。开闭部30相对于吸移管喷嘴15被安装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吸移管喷嘴15移动到微流路器件2的开口22(第1开口)而使开闭部30移动到开口29的位置。开闭驱动部31驱动移动到开口29的位置的开闭部30,使硅酮树脂30a升降移动,将硅酮树脂30a推压到开口29而进行封闭,从而将开口29控制为关闭的状态。另外,在图2以及图3所示的试验装置100中,与微流路器件2的构成相匹配地仅设置1个开闭部30,但也可以与需要开闭的开口29的数量相匹配地设置多个开闭部30。此外,开闭驱动部31不仅可以使硅酮树脂30a升降移动,也可以使开闭部30相对于吸移管喷嘴15相对地移动。
涂布部32以抑制压入的试验液从微流路器件2的开口22、29等挥发为目的,在该开口等涂布密封材料。具体而言,涂布部32例如是将硅油等密封材料向开口等排出的喷嘴,通过泵33利用该喷嘴将密封材料涂布于开口等。涂布部32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利用刷子等将密封材料涂布于开口等的机构。涂布驱动部34使涂布部32移动到涂布密封材料的微流路器件2的开口22、29等的位置,并驱动泵33。在图2及图3中,图示了将涂布部32设置于与吸移管喷嘴15相同的移动机构的构成,但也可以将涂布部32设置于与吸移管喷嘴15不同的移动机构,利用涂布驱动部34使涂布部32移动。另外,若试验液的挥发不成为问题,则也可以不在试验装置100设置涂布部32。
控制部50控制试验装置100的动作。控制部5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这样的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这样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控制程序。处理器通过执行控制程序来控制试验装置100的动作。另外,控制部50的存储器也可以具备HDD(Hard DiskDrive:硬盘驱动器)。
控制部50以使微流路器件2成为规定的位置的方式控制工作台驱动部13的马达而使工作台16移动。此外,控制部50在将微流路器件2移动到规定的位置后,为了将试验液压入微流路器件2的微流路24的开口22,控制吸移管喷嘴驱动部12的马达使吸移管喷嘴15移动。进而,控制部50控制开闭驱动部31来切换微流路器件2的开口29的开闭的状态。此外,控制部50控制涂布驱动部34而在微流路器件2的开口22、29等涂布密封材料。
具体而言,控制部50控制吸移管喷嘴驱动部12的马达,使吸移管喷嘴15移动到规定的试验液容器5的位置,控制泵14从吸移管吸头1的前端部吸取试验液容器5内的试验液。之后,控制部50控制吸移管喷嘴驱动部12的马达,使吸移管喷嘴15移动到微流路器件2的开口22的位置,控制泵14而将试验液从吸移管吸头1的前端部压入开口22。
控制部50能够与由个人计算机(PC)或专用的计算机实现的运算处理装置200连接。使用者能够经由运算处理装置200来管理试验装置100。例如,在运算处理装置200中,能够设定由工作台驱动部13实现的工作台16的移动量、由吸移管喷嘴驱动部12实现的吸移管喷嘴15的移动量、利用泵14从吸移管吸头1的前端部吸取或排出的试验液的量等。运算处理装置200也可以电连接至与试验装置100相邻配置的其他装置而构成试验系统。
[向微流路器件压入试验液]
接着,对使用试验装置100向微流路器件2压入试验液的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向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2的流路圧入试验液的构成例的图。微流路器件2的板状部件20具备图5的上侧的第1板状部件20a与下侧的第2板状部件20b。第2板状部件20b层叠于第1板状部件20a。第2板状部件20b相对于第1板状部件20a配置于图1所示的Z轴的负方向(下方向)。
第1板状部件20a及第2板状部件20b由透明的材料形成为矩形板状。作为第1板状部件20a及第2板状部件20b的材料,可例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这样的丙烯酸树脂、玻璃等。在第1板状部件20a形成有流路结构。具体而言,在第1板状部件20a形成有开口22、主流路23、微流路24、贮存部25、开口26以及回收部28(参照图1)。第2板状部件20b作为开口22、主流路23、微流路24、贮存部25、开口26以及回收部28的下表面发挥功能。第1板状部件20a及第2板状部件20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设定为0.5mm~3mm。另外,第2板状部件20b通过超声波熔融而直接固定于第1板状部件20a,但也可以经由粘接剂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气压进行加压而将被吸移管吸头1吸入的试验液从开口22压入微流路24。如图5所示,从吸移管吸头1流入的试验液经过开口22、主流路23而充满微流路24、贮存部25以及开口26。但是,微流路器件2的多个微流路24经由主流路23连通。因此,在将试验液圧入从1个开口22经由主流路23分支为多个微流路24的微流路器件2的情况下,在各流路间液面的高度(液头)产生差异,因该差异而使试验液在流路间产生流动。
图6是示出向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2的流路圧入试验液之后的状态的图。将图6所示的上侧的路径设为路径A,将下侧的路径设为路径B。从开口22流入的试验液经过主流路23被分成路径A的微流路24、路径B的微流路24,并到达各个开口26。如图6所示,由于路径B与路径A相比距开口22的距离更长,因此路径A的开口26的液头比路径B的开口26的液头更高。由于在路径A与路径B中在液头产生差异,因此为了消除该差异,试验液在路径A与路径B之间产生流动。若试验液在路径A以及路径B的贮存部25内产生流动,则有可能无法观察到正确的结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试验液压入多个微流路24后,将残留于主流路23的试验液排出到回收部28。通过排出残留于主流路23的试验液,使各流路独立,防止因液头差异引起的流动,从而使得多个微流路24不会经由主流路23而成为1个流路。
图7是示出从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2的主流路23排出试验液之后的状态的图。将图7所示的上侧的路径设为路径A,将下侧的路径设为路径B。通过从主流路23排出试验液,路径A的微流路24与路径B的微流路24不会经由主流路23而成为1个流路。因此,即使路径A的开口26的液头比路径B的开口26的液头更高,也不会为了消除该差异而在路径A与路径B之间产生试验液的流动。
图8是用于说明从根据实施方式的微流路器件2的主流路23排出试验液的方法的图。在图8中,在主流路23连接有多个微流路24,在主流路23的一端(出口侧端部23b)设置有回收部28。在回收部28的与主流路23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开口29。虽然未图示,但主流路23在连接有回收部28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与开口22连接。
当试验液流入主流路23时,与主流路23相比,各个微流路24的流路阻力更大,因此,如果不是主流路23全部被试验液充满之后,则试验液不会流入各个微流路24。为了使各个微流路24的流路阻力比主流路23的流路阻力大,只要使主流路23的截面积比各个微流路24的截面积大即可。如果主流路23的宽度与各个微流路24的宽度相同,则使主流路23的深度比各个微流路24的深度更深。例如,若将主流路23的深度设为0.5mm,则在将各个微流路24的深度设为0.001mm时,能够将主流路23的截面积设为各个微流路24的截面积的500倍。
在使试验液流入主流路23的情况下,开口29被开闭部30的硅酮树脂30a封闭而成为关闭的状态。因此,流入主流路23的试验液在该阶段不会向回收部28排出。在主流路23全部被试验液充满之后,如图8所示,试验液几乎同时地流入各个微流路24。由此,试验液流入各个微流路24以及各个贮存部25。
之后,去除封闭开口29的开闭部30的硅酮树脂30a,在打开了开口29的状态下从开口22送入空气,从而如图8所示将残留在主流路23内的试验液排出到回收部28。另外,从开口22送入的空气能够利用为了压入试验液而从吸移管吸头1排出的空气。回收部28具有保持所排出的主流路23内的试验液的空间(缓冲空间),该空间比主流路23的体积大。
是否向回收部28排出主流路23内的试验液能够通过开口29的开闭来控制。残留在主流路23内的试验液通过空气从开口22向回收部28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各个微流路24压入试验液,将残留在主流路23内的试验液排出到回收部28后,向开口22、开口26、开口29等涂布硅油等密封材料。涂布于开口22、开口26、开口29等的密封材料并不限定于硅油33a,只要是停留于开口22、开口26、开口29等并抑制试验液的挥发的材料,则可以是任何材料。
如图1所示,微流路器件2是全部的微流路24与1条主流路23连通的构成。因此,回收到回收部28的试验液只有残留在1条主流路23内的试验液。然而,根据微流路器件的构成的不同,有时设置多个主流路,并使多个微流路24与所划分的各个主流路连通。例如,在4个主流路与供试验液压入的开口(第1开口)连通的情况下,即使是相同形状的主流路,也会产生微妙的流路阻力差异。如果为了相对于流路阻力存在差异的4个主流路排出试验液而从开口(第1开口)压入空气,则根据压入的空气的条件的不同,有可能会残留1条无法排出试验液的主流路。
在4个主流路中的1条主流路残留有试验液的情况下,之后,即使从开口(第1开口)压入空气,空气也会从排出了试验液的主流路逸出,而无法从残留有试验液的主流路排出。如上所述,与残留有试验液的主流路连通的多个微流路24为了消除流路间的液头的差异而在路径间产生试验液的流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压入有试验液的开口22(第1开口)的数量与主流路23的条数一致,以使多个组各自所包含的微流路24全部与1条主流路23连通的方式配置。即,不是设置1条沿着直线延伸的流路来使全部的微流路与该流路连通,而是以利用1条流路将在板状部件20上划分成多个组而配置的多个微流路24连接的方式来配置主流路23。当使全部的微流路与沿着直线延伸的流路连通时,微流路器件的1边的长度成为图1所示的微流路器件2的1边的长度的约2倍,需要使进行试验的试验装置或进行保管的冷藏室大型化。另一方面,通过如微流路器件2那样配置1条主流路23,能够在不变更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将主流路23的试验液全部向回收部28排出。
此外,在图1所示的微流路器件2中,上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开口26与下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开口26分别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全部的开口26在微流路器件2的中央部分沿着X轴方向配置,因此能够利用1片气体透过膜27覆盖全部的开口26,还能够减少气体透过膜27的数量。
[微流路器件的变形例]
另外,微流路器件的构成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构成。图9是示出微流路器件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图9所示的微流路器件2A具备板状部件20与流路结构。流路结构具备开口22(第1开口)、主流路23A、微流路24、贮存部25、开口26(第2开口)、气体透过膜27、回收部28以及开口29(第3开口)。另外,微流路器件2A中,对与图1所示的微流路器件2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再重复其说明。
在微流路器件2A中,1条主流路23A在微流路器件2A的中央部分沿着X轴方向配置。在主流路23A的一端连接有开口22,在主流路23A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收部28。多个微流路24分别与配置于中央部分的主流路23A连通。具体而言,上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从与主流路23A连通的部分向Y轴的上侧方向配置,从主流路23A分支的试验液流入Y轴的上侧方向。另一方面,下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从与主流路23A连通的部分向Y轴的下侧方向配置,从主流路23A分支的试验液流入Y轴的下侧方向。另外,微流路器件2A的主流路23A的长度能够比微流路器件2的主流路23的长度更短。
在图9中,与上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连接的32个开口26以及与下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连接的32个开口26分别配置在微流路器件2A的对置的边侧。因此,气体透过膜27需要共计2片,1片覆盖上层的组所包含的32个开口26,另1片覆盖下层的组所包含的32个开口26。
接着,图10是示出微流路器件的构成的另一变形例的图。图10所示的微流路器件2B具备板状部件20与流路结构。流路结构具备开口22(第1开口)、主流路23B、微流路24、贮存部25、开口26(第2开口)、气体透过膜27、回收部28以及开口29(第3开口)。另外,微流路器件2B中,对与图1所示的微流路器件2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再重复其说明。
在微流路器件2B中,1条主流路23B配置在通过上层的组的外侧且通过微流路器件2B的中央部分的位置。在主流路23B的一端连接有开口22,在主流路23B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收部28。多个微流路24的上层的组与配置于外侧的主流路23B连通,下层的组与配置于中央部分的主流路23B连通。具体而言,上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从与外侧的主流路23B连通的部分向Y轴的下侧方向配置,从主流路23B分支的试验液流入Y轴的下侧方向。另一方面,下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从与中央部分的主流路23B连通的部分向Y轴的下侧方向配置,从主流路23B分支的试验液流入Y轴的下侧方向。另外,微流路器件2B的主流路23B的长度能够比微流路器件2的主流路23的长度更短。
在图10中,与上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连接的32个开口26配置于微流路器件2B的中央部分,与下层的组所包含的多个微流路24连接的32个开口26配置于微流路器件2B的一边侧。因此,气体透过膜27需要共计2片,1片覆盖上层的组所包含的32个开口26,另1片覆盖下层的组所包含的32个开口26。
[其他变形例]
(1)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验装置100中,利用开闭部30的硅酮树脂30a封闭开口29而将开口29设为关闭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切换开口29的开闭的状态的构成,则可以是任意的构成。例如,在微流路器件2的开口29预先设置有开闭机构(闸门等)的情况下,开闭部30也可以是切换该开闭机构的状态的构成。
(2)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验装置100中,说明了在开口22、26、29涂布密封材料,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抑制试验液的挥发,则可以是任意的构成。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开口22、26、29安装预先准备的罩来抑制试验液的挥发。
(3)开口29的截面形成为圆形状,与回收部28连通。因此,在打开开口29的状态下从开口22送入空气并将残留在主流路23内的试验液排出到回收部28的情况下,根据送入的空气的压力的不同,试验液不仅被排出到回收部28,还有可能从开口29溢出。因此,也可以用气体透过膜覆盖开口29。
在图1中,在连接有主流路23的端部的相反侧的回收部28的端部设置有开口29,但也可以是通过在回收部28本身设置开口部而不设置开口29的构成。进一步地,也可以用气体透过膜覆盖设置于回收部28的开口部。此外,也可以不在主流路23的出口侧端部23b设置回收部28本身。
[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以下的方案的具体例。
(第1项)
一方案所涉及的微流路器件是用于使包含被检体的试验液与药剂起作用的试验的板状的微流路器件,具备:第1开口,供试验液压入;主流路,能够供压入的试验液流动,具有与第1开口连通的入口侧端部及位于入口侧端部的相反侧的出口侧端部;多个微流路,分别具有与主流路连通的第1侧端部及位于第1侧端部的相反侧的第2侧端部;第2开口,与各微流路的第2侧端部连通;贮存部,设置于各微流路且贮存药剂;以及气体透过膜,覆盖多个第2开口中的至少1个,多个微流路包含第1组及第2组,第1组及第2组各自所包含的微流路在俯视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的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第1组及第2组在相对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
根据第1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能够将主流路的试验液全部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在微流路之间产生的试验液的流动。
(第2项)
在第1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进一步具备:回收部,设置于出口侧端部,对试验液的一部分进行回收;以及第3开口,设置于回收部。
根据第2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能够将从主流路排出的试验液全部回收到回收部。
(第3项)
在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在俯视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第1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与第2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分别以相对的方式配置,1条主流路配置于包围多个微流路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第3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由于第1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与第2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分别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减少气体透过膜27的数量。
(第4项)
在第3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气体透过膜用1片膜覆盖第1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与第2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
根据第4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能够将覆盖第2开口的气体透过膜的片数设为1片。
(第5项)
在第1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在俯视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第1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与第2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分别配置于微流路器件的对置的边侧,1条主流路配置于微流路器件的中央部分。
根据第5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能够缩短1条主流路的长度。
(第6项)
在第1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在俯视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第1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配置于微流路器件的中央部分,第2组所包含的第2开口配置于微流路器件的一边侧,1条主流路配置于通过第1组的外侧且通过微流路器件的中央部分的位置。
根据第6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能够缩短1条主流路的长度。
(第7项)
在第2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回收部是比主流路的体积大的缓冲空间。
根据第7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由于回收部是比主流路的体积大的缓冲空间,因此能够将残留在主流路内的试验液全部回收。
(第8项)
在第7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在缓冲空间设置吸水部件。
根据第8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能够防止从回收部向主流路的逆流,并且能够防止来自主流路的试验液的挥发。
(第9项)
在第1项~第8项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微流路的流路阻力大于主流路的流路阻力。
根据第9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由于微流路的流路阻力大于主流路的流路阻力,因此能够使主流路的试验液几乎同时地流入各个微流路。
(第10项)
在第2项、第7项及第8项的任1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气体透过膜还覆盖第3开口。
根据第10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在将残留在主流路内的试验液向回收部排出时,能够降低试验液不停留在回收部而从第3开口排出的风险。
(第11项)
在第1项~第10项的任1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中,多个微流路还包含第3组。
根据第11项所述的微流路器件,能够设置更多的微流路。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1)

1.一种微流路器件,是用于使包含被检体的试验液与药剂起作用的试验的板状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开口,供所述试验液压入;
主流路,能够供压入的所述试验液流动,具有与所述第1开口连通的入口侧端部及位于所述入口侧端部的相反侧的出口侧端部;
多个微流路,分别具有与所述主流路连通的第1侧端部及位于所述第1侧端部的相反侧的第2侧端部;
第2开口,与各微流路的所述第2侧端部连通;
贮存部,设置于各微流路且贮存所述药剂;以及
气体透过膜,覆盖多个所述第2开口中的至少1个,
所述多个微流路包含第1组及第2组,
所述第1组及所述第2组各自所包含的微流路在俯视所述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的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
所述第1组及所述第2组在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回收部,设置于所述出口侧端部,对所述试验液的一部分进行回收;以及
第3开口,设置于所述回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所述第1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开口与所述第2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开口分别以相对的方式配置,
1条所述主流路配置于包围所述多个微流路的外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透过膜用1片膜覆盖所述第1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开口与所述第2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所述第1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开口与所述第2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开口分别配置于所述微流路器件的对置的边侧,
1条所述主流路配置于所述微流路器件的中央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微流路器件的情况下,所述第1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开口配置于所述微流路器件的中央部分,所述第2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开口配置于所述微流路器件的一边侧,
1条所述主流路配置于通过所述第1组的外侧且通过所述微流路器件的中央部分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部是比所述主流路的体积大的缓冲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缓冲空间设置吸水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流路的流路阻力大于所述主流路的流路阻力。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透过膜还覆盖所述第3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路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微流路还包含第3组。
CN202211204674.4A 2021-10-05 2022-09-29 微流路器件 Pending CN1159269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3827 2021-10-05
JP2021163827A JP2023054876A (ja) 2021-10-05 2021-10-05 マイクロ流路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6960A true CN115926960A (zh) 2023-04-07

Family

ID=85774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4674.4A Pending CN115926960A (zh) 2021-10-05 2022-09-29 微流路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9246A1 (zh)
JP (1) JP2023054876A (zh)
CN (1) CN11592696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54876A (ja) 2023-04-17
US20230109246A1 (en)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6096B1 (en) Microfluidic dispensing assembly
US7718435B1 (en) Automated slide stainer with slide housing
KR101769835B1 (ko) 토출 장치 및 액체 분주 장치, 및 액체 분주 방법
JP2001513439A (ja) マイクロ投与システム
JP5156839B2 (ja) 溶液リザーバ−ポンプチャンバを有するマイクロ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EP2846915B1 (en) Microfluidic dispenser, cartridge and analysis system for analyzing a biological sample
CN101178413B (zh) 液滴喷出头、检查装置和检查装置的使用方法
WO2009050666A1 (en) Fluid handling device for analysis of fluid samples
JP4160291B2 (ja) 生体液粒子排出装置
EP2075586A1 (en) Dispenser
JP3152423B2 (ja) ピペット装置
US20040166028A1 (en) Microproportioning system
KR101737121B1 (ko) 마이크로 유체 시스템
WO2007055151A1 (ja) マイクロリアクタおよびマイクロ分析システム
CN115926960A (zh) 微流路器件
KR100912588B1 (ko) 무전원 구동 랩온어칩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20535417A (ja) 内蔵型サンプリングデバイスを有するマイクロ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JP7455827B2 (ja) 高い再現性を提供するマイクロ流体サンプル調製デバイス
JP6363093B2 (ja) 流体ストップを備える流体システム
JP2021089188A (ja) 試験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20072546A1 (en) Test apparatus, injection method, and microchannel device
CN112673090A (zh) 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器件
CN112673089A (zh) 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器件
CN117665228A (zh) 微流路器件
JP2022044563A (ja) 試験装置、圧入方法および、マイクロ流路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