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6605B - 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6605B
CN115926605B CN202211487921.6A CN202211487921A CN115926605B CN 115926605 B CN115926605 B CN 115926605B CN 202211487921 A CN202211487921 A CN 202211487921A CN 115926605 B CN115926605 B CN 115926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mponent
reacting
primer
poly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79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26605A (zh
Inventor
孙诚
张永钦
鞠家辉
王嵩
李传富
杨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Xiny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Xiny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Xiny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Xiny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79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6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6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6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26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6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该喷膜材料包括底漆和聚脲弹性体,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反应得到,A组份由聚醚多元醇I、胺类扩链剂Ⅰ、含羟基的环氧树脂、稀释剂、催化剂和润湿分散剂反应得到;B组份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聚醚多元醇Ⅱ反应得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反应得到,C组份由聚醚多元胺Ⅰ、聚醚多元胺Ⅱ、胺类扩链剂Ⅱ和色浆反应得到;D组分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Ⅱ反应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喷膜材料,由底漆和聚脲弹性体共同作用,能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渗透加强,还能降低掉块侵入行车界限的距离,保证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路网的大力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隧道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多发生衬砌掉块、突水突泥、渗漏水等病害,其中以衬砌掉块危险性最大,严重影响隧道的使用功能,直接缩短隧道的使用寿命,危及乘客和列车安全。因此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技术研究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现有衬砌加固技术包括打锚杆注浆法、安装加固钢板法和重新浇注衬砌法等。其中,锚杆注浆法的成本低,但效果较差,且运行后极易出现新的裂缝导致加固失效;安装加固钢板法虽然短期效果良好,但施工繁琐、难度大,长期运行锚杆和螺栓有锈蚀风险,增加新的安全隐患;重新浇注衬砌法效果最好,但维修时间长,需要对行车线路进行封锁,影响正常列车行驶。
喷涂聚脲弹性体是一种快速固化成膜的绿色环保施工技术,聚脲弹性体作为喷膜材料,具有强度高、弹性大、抗冲击、耐老化等特点,其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能够在任意曲面、仰面进行喷涂施工。但是,现有聚脲弹性体属于高弹性材料,多用于防水防腐领域,其100%定伸强度低于5MPa,但聚脲弹性体变形过大会造成掉块侵入行车界限,影响隧道内的管线及行车安全;此外,现有聚脲弹性体固化时间在15s左右,不能满足隧道天窗作业时间短、衬砌表面多渗水的要求,易造成聚脲弹性体与基材表面明水反应,导致聚脲弹性体强度下降,不能满足隧道防掉块技术对托举混凝土掉块的需要。
此外,现有环氧底漆具有高渗透性、强结合力的优势,但存在低温固化慢、脆性大缺点,不能满足隧道防掉块加固技术对混凝土基材锚固的需求。
中国专利201810437741.4公开了隧道衬砌加固的W型钢带锚杆组合整体支护构造,此专利初期防护效果较好,但W型钢带需要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时锚栓与钢板对孔困难,施工效率低,且钢板和锚栓在应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应力腐蚀,长期运行下有腐蚀掉落风险。
中国专利201820686330.4公开了隧道衬砌加固及渗漏水复合式构造,此专利衬砌加固和治理渗漏水效果好,但施工难度大,周期长,需要长时间封锁线路,对正常列车行驶影响极大。
综上,现有衬砌病害整治技术存在耗时长、功效低、整治费用高等难题,传统聚脲弹性体材料存在100%定伸强度较低、固化时间的缺陷。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底漆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聚脲弹性体,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喷膜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喷膜材料,包括底漆和覆盖在所述底漆上的聚脲弹性体,其中,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2:1-4: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5-25份的聚醚多元醇I、5-15份的胺类扩链剂Ⅰ、20-25份的含羟基的环氧树脂、33-58份的稀释剂、1份的催化剂和1份的润湿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聚醚多元醇Ⅱ按重量比为10:9.6-10:16.6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0-15份的聚醚多元胺Ⅰ、30-45份的聚醚多元胺Ⅱ、30-40份的胺类扩链剂Ⅱ和5份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Ⅱ按重量比为10:3.4-10:10.8反应得到。
本发明的喷膜材料原理是:
第一点,本发明的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分和B组份组成,通过各成分的配比,可以调整成品材料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的固化效果、渗透性和粘结强度,具有良好的低温、高湿度固化性能,高渗透性、良好的混凝土表面加固性能、高附着力。具体分析如下:
现有的环氧、聚氨酯类底漆材料温度使用范围在≥10℃,且湿度≤75%。本发明通过在A组分中引入特定比例的高活性的聚醚多元醇I和胺类扩链剂Ⅰ,极大地缩短了底漆的固化时间,大幅度降低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保证底漆能在较低温度和较高的湿度下仍可以正常固化,从而将喷膜材料的使用温度扩大到≥0℃,湿度≤90%。
现有的环氧、聚氨酯类底漆对混凝土的渗透力不足,渗透厚度小于1mm,粘结强度2.5MPa。本发明通过在A组分中引入特定比例的低粘度环氧树脂,极大地增加底漆的硬度和渗透固结性能,从而将喷膜材料的粘结强度扩大到≥5MPa。本发明通过在A组分中引入特定比例的活性稀释剂和高沸点稀释剂,极大地增加了底涂的渗透效果,特别是仰拱喷涂时的锚固效果,从而将喷膜材料的渗透厚度扩大到大于5mm。
第二点,现有的聚脲弹性体,100%定伸强度≤5MPa,固化时间在15s左右。本发明的聚脲弹性体是喷膜加固复合涂层的主要防护层,由C组分和D组份组成,通过各成分的配比,可以调整成品喷膜材料的100%定伸强度≥35MPa,超快固化的特性≤5s。不同于传统的聚脲材料,高强度喷涂本发明的聚脲弹性体在100%变形时具有极大的拉伸强度,具体表现在当较大的荷载下(如:大型掉块荷载),材料不会被破坏,且变形量较小(不会侵入行车界限);当衬砌结构有渗透水时,能在渗透水被清理后,快速在基层固化,极大减少与明水的反应以及材料性能下降的可能性。
第三点,本发明的喷膜材料,由底漆和聚脲弹性体共同作用,其中底漆具有强度高、渗透性好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渗透加强,使其复合涂层与衬砌结构的垂直拉拔力≥6MPa;聚脲弹性体的100%定伸强度高达35MPa,极大地降低掉块侵入行车界限的距离,保证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喷膜材料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喷膜材料,由底漆和聚脲弹性体共同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渗透加强,使其复合涂层与衬砌结构的垂直拉拔力≥6MPa,还能极大地降低掉块侵入行车界限的距离,保证行车安全。
2、本发明的喷膜材料,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好,降低了脱粘的风险,保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醇Ⅰ的分子量为500-1000、且伯羟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8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参数的聚醚多元醇具有高活性。
更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醇Ⅰ为聚氧化丙烯三醇或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三醇。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两种均可以作为聚醚多元醇Ⅰ,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所述胺类扩链剂Ⅰ为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N,N'-二烷基甲基二胺。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与聚醚多元醇和环氧树脂相比,胺类扩链剂Ⅰ的反应活性极高,添加量5%以上时能将底漆固化时间缩短到30min以内,极大地改善底漆的高湿环境下的固化特性,保证底漆在湿度≤90%时正常固化。胺类扩链剂Ⅰ反应活性高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添加量5%以上时,在0℃以上的范围内都能正常固化。胺类扩链剂Ⅰ的高活性极大地缩短了底涂固化时间,增加底漆的温度适应性。
进一步,所述含羟基的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44或环氧树脂E51。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E44和E51环氧树脂粘度低,能够降低体系粘度,其环氧值较低,有利于提高底漆的硬度,增加附着力。
进一步,所述稀释剂为活性稀释剂E9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活性稀释剂能够有效降低粘度,增加渗透效果,并参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不会因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涂膜不均质和环境污染,提高底漆强度。
进一步,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或有机铋。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两种,均可以做为催化剂,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能提高材料反应活性,减少水汽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润湿分散剂为BYK-190水性分散剂。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底漆的分散效果增加储存稳定性,增加底漆润湿基材效果提高附着力,购自BYK公司。
进一步,所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均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B组份采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由其制得的预聚体反应活性大,对温度变化不敏感,且其对称性好,分子更加规整,更容易结晶,能够极大地提升底漆的强度。
D组分采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由其制得的预聚体反应活性大,缩短固化时间,且其对称性好,分子更加规整、更容易结晶,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氢键,提升喷膜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醇Ⅱ均为官能度为2、分子量为2000、且伯羟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80%。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参数的聚醚多元醇Ⅱ,反应活性适中,能在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预聚的过程中反应均匀,得到NCO含量在10%-15%的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即B组份。
采用上述参数的聚醚多元醇Ⅱ,反应活性适中,能在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预聚的过程中反应均匀,得到NCO含量在14%-24%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即D组份。
更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醇Ⅱ为聚氧化丙烯二醇或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二醇。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两种均可以作为聚醚多元醇Ⅱ,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胺Ⅰ的平均官能度均为2.2-2.5、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95%,或者平均官能度均为2.2-2.5、分子量为3000且伯氨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95%。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参数的聚醚多元胺的反应活性大,分子量适中。
更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胺Ⅰ为聚氧化丙烯二胺、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聚氧化丙烯三胺和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三胺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种类的聚醚多元胺含有高活性的氨基,能够缩短固化时间。此外,聚醚多元胺的两个氨基与异氰酸酯形成脲键,脲键的键能远大于氨基甲酸酯键,能够极大的提升成品材料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胺Ⅱ的平均官能度为2、分子量为650-200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参数的聚醚多元胺Ⅱ的分子量较短,能够提高拉伸强度。
更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胺Ⅱ为分子量为65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或分子量为12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的分子量较小,具有高度对称性,在极大的增加拉伸强度、100%定伸强度的同时,其断裂伸长率仍能保持较高水平,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中的苯环具有吸电子作用,能够增加氨基中N的电负性,进一步增加分子间氢键作用,材料的分子间氢键力越高,材料微相分离程度越好,进一步提高成品材料的性能。
进一步,所述胺类扩链剂Ⅱ为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N,N'-二烷基甲基二胺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是结构极为规整,具有空间位阻效应的脂环族胺类扩链剂,其反应活性是一般芳香族胺类扩链剂的10倍以上,能够极大地缩短材料固化时间。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结构规整、对称性好,有利于形成较多的氢键、增加物理交联程度,提高拉伸强度和伸长率。与传统的MOCA相比,两个乙基的空间位阻效应较低,增加其反应活性,更有利于调整反应速度。N,N'-二烷基甲基二胺为仲胺,反应活性适中,且不受环境湿度的影响,适量的添加量能够使材料获得良好的流平性,与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配合使用,能够灵活的调节材料的固化时间。
进一步,所述色浆为聚醚分散色浆。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色浆在聚醚中分散,聚醚能够参与反应,增加强度。
进一步,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20份的聚醚多元醇I、10份的胺类扩链剂Ⅰ、22份的含羟基的环氧树脂、35份的稀释剂、1份的催化剂和1份的润湿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聚醚多元醇Ⅱ按重量比为10:15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2份的聚醚多元胺Ⅰ、38份的聚醚多元胺Ⅱ、35份的胺类扩链剂Ⅱ和5份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Ⅱ按重量比为10:3.4反应得到。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为最佳参数,得到的喷膜材料的技术效果也是最好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底漆
步骤1.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5-25份的聚醚多元醇I、5-15份的胺类扩链剂Ⅰ、20-25份的含羟基的环氧树脂、33-58份的稀释剂、1份的催化剂、1份的润湿分散剂、1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9.6-16.6份的聚醚多元醇Ⅱ;
步骤1.2:制备A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聚醚多元醇I、胺类扩链剂Ⅰ、含羟基的环氧树脂、稀释剂、催化剂和润湿分散剂投入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到A组分;
步骤1.3:制备B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1.1称取的聚醚多元醇Ⅱ,升温至80℃-85℃反应2h-2.5h,得到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B组分;
步骤1.4:将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2:1-4: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即得到底漆;
步骤2:制备聚脲弹性体
步骤2.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0-15份的聚醚多元胺Ⅰ、30-45份的聚醚多元胺Ⅱ、30-45份的胺类扩链剂Ⅱ、5份色浆、1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3.4-10.8份的聚醚多元醇Ⅱ;
步骤2.2:制备C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聚醚多元胺I、聚醚多元胺II、胺类扩链剂和色浆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C组分;
步骤2.3:制备D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聚醚多元醇Ⅱ,升温至80℃-85℃反应2h-2.5h混合均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D组分;
步骤2.4:将C组分和D组分按体积比为1: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得到聚脲弹性体。
本发明的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喷膜材料可以采用现有的喷涂设备来制备,避免了购置生产设备的支出,减少生产阶段的基础投入,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易得,价格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1.4和步骤2.4中,所述反应固化的温度均为≥0℃,湿度均为≤90%。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参数,反应固化的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上述喷膜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喷膜材料在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喷膜材料的应用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喷膜材料可以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采用喷涂的方式施工,能够适应隧道复杂的结构,根据实际需求喷涂不同厚度、形状,施工方便灵活,极大的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2、采用本发明的喷膜材料制成的加固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能够长期的保护隧道内行车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应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打磨待修复加固区域
采用水喷砂的方式,在待修复加固区域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清除表面的浮浆、灰尘、异物;
步骤2:清灰及烘烤
采用高压水枪清洗的方式,清除表面残余的异物及水喷砂过程中残留表面的砂子;
步骤3:喷涂底涂
在待修复加固区域的表面,喷涂底漆至厚度为50μm-150μm;
步骤4:喷涂聚脲弹性体
擦干渗水区域,在底漆上立即喷涂聚脲弹性体至厚度为5mm-10mm,形成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步骤3中,在待修复加固区域的表面喷涂高渗透性的环氧改性聚氨酯底漆,通过底漆的渗透作用,加固混凝土材料,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并加强聚脲涂层与混凝土的结合力。
步骤4中,高强度喷涂聚脲弹性体与高渗透性环氧改性聚氨酯底漆复合,形成隧道衬砌结构的喷膜加固复合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喷膜材料,包括底漆和覆盖在所述底漆上的聚脲弹性体,其中,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4: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25份的分子量1000的伯羟基含量大于80%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三醇、15份的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5份的E44、33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5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0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5份的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质量含量大于95%的聚氧化丙烯二胺、5份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5份的分子量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胺、35份的分子量为12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5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5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5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和5份聚醚分散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74.6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25.4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上述组分均可市售购买。
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底漆
步骤1.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5份的分子量1000的伯羟基含量大于80%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三醇、15份的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5份的E44、33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5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0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1.2:制备A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三醇、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E44、活性稀释剂E9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BYK-190水性分散剂投入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到A组分;
步骤1.3:制备B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1.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得到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B组分;
步骤1.4:将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4: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即得到底漆;
步骤2:制备聚脲弹性体
步骤2.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5份的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质量含量大于95%的聚氧化丙烯二胺、5份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5份的分子量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胺、35份的分子量为12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5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5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5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5份聚醚分散色浆、74.6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25.4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2.2:制备C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胺、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聚氧化丙烯三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N,N'-二烷基甲基二胺和聚醚分散色浆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C组分;
步骤2.3:制备D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混合均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D组分;
步骤2.4:将C组分和D组分按体积比为1: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得到聚脲弹性体。
上述喷涂均采用PMC公司生产的PHX-40喷涂机。
上述喷膜材料在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中的应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喷膜材料,包括底漆和覆盖在所述底漆上的聚脲弹性体,其中,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23份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三醇、13份的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4份的E44、38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5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0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5份的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质量含量大于95%的聚氧化丙烯二胺、5份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5份的分子量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胺、35份的分子量为12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5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5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5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和5份聚醚分散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74.6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25.4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上述组分均可市售购买。
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底漆
步骤1.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5份的分子量1000的伯羟基含量大于80%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三醇、15份的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5份的E44、33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5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0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1.2:制备A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三醇、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E44、活性稀释剂E9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BYK-190水性分散剂投入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到A组分;
步骤1.3:制备B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1.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得到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B组分;
步骤1.4:将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即得到底漆;
步骤2:制备聚脲弹性体
步骤2.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0份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醚二胺、42份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4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2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5份聚醚分散色浆、64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36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2.2:制备C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醚二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N,N'-二烷基甲基二胺和聚醚分散色浆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C组分;
步骤2.3:制备D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混合均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D组分;
步骤2.4:将C组分和D组分按体积比为1: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得到聚脲弹性体。
上述喷涂均采用PMC公司生产的PHX-40喷涂机。
上述喷膜材料在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中的应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喷膜材料,包括底漆和覆盖在所述底漆上的聚脲弹性体,其中,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20份的聚氧化丙烯三醇、10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25份的环氧树脂E44、45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48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2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0份的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质量含量大于95%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醚二胺、6份的聚氧化丙烯三胺、25份的分子量为65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20份的分子量为12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3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1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5份聚醚分散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64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36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上述组分均可市售购买。
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底漆
步骤1.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份的聚氧化丙烯三醇、10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25份的环氧树脂E44、45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48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2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1.2:制备A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三醇、N,N'-二烷基甲基二胺、环氧树脂E44、活性稀释剂E9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BYK-190水性分散剂投入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到A组分;
步骤1.3:制备B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1.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得到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B组分;
步骤1.4:将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即得到底漆;
步骤2:制备聚脲弹性体
步骤2.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0份的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质量含量大于95%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醚二胺、6份的聚氧化丙烯三胺、25份的分子量为65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20份的分子量为12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3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1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5份聚醚分散色浆、64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36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2.2:制备C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醚二胺、聚氧化丙烯三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聚醚分散色浆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C组分;
步骤2.3:制备D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混合均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D组分;
步骤2.4:将C组分和D组分按体积比为1: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得到聚脲弹性体。
上述喷涂均采用PMC公司生产的PHX-40喷涂机。
上述喷膜材料在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中的应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喷膜材料,包括底漆和覆盖在所述底漆上的聚脲弹性体,其中,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8份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三醇、8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21份的环氧树脂E51、51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43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7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5份的聚氧化丙烯二胺、5份的聚氧化丙烯三胺、45份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1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27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和5份聚醚分散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53.7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46.3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上述组分均可市售购买。
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底漆
步骤1.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8份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三醇、8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21份的环氧树脂E51、51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43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7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1.2:制备A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三醇、N,N'-二烷基甲基二胺、环氧树脂E51、活性稀释剂E9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BYK-190水性分散剂投入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到A组分;
步骤1.3:制备B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1.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得到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B组分;
步骤1.4:将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即得到底漆;
步骤2:制备聚脲弹性体
步骤2.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5份的聚氧化丙烯二胺、5份的聚氧化丙烯三胺、45份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1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27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5份的聚醚分散色浆、53.7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46.3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2.2:制备C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胺、聚氧化丙烯三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N,N'-二烷基甲基二胺和聚醚分散色浆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C组分;
步骤2.3:制备D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混合均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D组分;
步骤2.4:将C组分和D组分按体积比为1: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得到聚脲弹性体。
上述喷涂均采用PMC公司生产的PHX-40喷涂机。
上述喷膜材料在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中的应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喷膜材料,包括底漆和覆盖在所述底漆上的聚脲弹性体,其中,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2: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5份的聚氧化丙烯三醇、5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20份的环氧树脂E51、58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37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63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5份的聚氧化丙烯二胺、5份的聚氧化丙烯三胺、45份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1份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27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和5份聚醚分散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53.7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46.3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上述组分均可市售购买。
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底漆
步骤1.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5份的聚氧化丙烯三醇、5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20份的环氧树脂E51、58份的活性稀释剂E90、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份的BYK-190水性分散剂、37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63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1.2:制备A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三醇、N,N'-二烷基甲基二胺、环氧树脂E51、活性稀释剂E9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BYK-190水性分散剂投入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到A组分;
步骤1.3:制备B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1.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得到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B组分;
步骤1.4:将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即得到底漆;
步骤2:制备聚脲弹性体
步骤2.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0份的聚氧化丙烯二胺、10份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45份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27份的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份的N,N'-二烷基甲基二胺、5份的聚醚分散色浆、49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51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2.2:制备C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胺、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N,N'-二烷基甲基二胺和聚醚分散色浆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C组分;
步骤2.3:制备D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混合均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D组分;
步骤2.4:将C组分和D组分按体积比为1: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得到聚脲弹性体。
上述喷涂均采用PMC公司生产的PHX-40喷涂机。
上述喷膜材料在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中的应用。
对比例
本对比例的喷膜材料,包括底漆和覆盖在所述底漆上的聚脲弹性体,其中,所述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2: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40份的分子量为1000、且伯羟基质量百分含量大于80%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三醇、25份的环氧树脂E20、34份的活性稀释剂E丁酯和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5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0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50份的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含量大于95%的聚氧化丙烯二胺、10份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10份的分子量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胺、25份的二苯基甲苯二胺、5份的聚醚分散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48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52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
上述组分均可市售购买。
上述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底漆
步骤1.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40份的分子量为1000、且伯羟基质量百分含量大于80%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三醇、25份的环氧树脂E20、34份的活性稀释剂E丁酯和1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5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和50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1.2:制备A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三醇、环氧树脂E20、活性稀释剂E丁酯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投入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到A组分;
步骤1.3:制备B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1.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得到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B组分;
步骤1.4:将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即得到底漆;
步骤2:制备聚脲弹性体
步骤2.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50份的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含量大于95%的聚氧化丙烯二胺、10份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10份的分子量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胺、25份的二苯基甲苯二胺、5份的聚醚分散色浆、48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52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
步骤2.2:制备C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聚氧化丙烯二胺、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分子量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胺、二苯基甲苯二胺、聚醚分散色浆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C组分;
步骤2.3:制备D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聚氧化丙烯二醇,升温至80℃-85℃反应2h-2.5h混合均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D组分;
步骤2.4:将C组分和D组分按体积比为1: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得到聚脲弹性体。
上述喷涂均采用PMC公司生产的PHX-40喷涂机。
结果
将实施例1-实施例5、对比例制备得到的喷膜材料,分别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参照《GB/T23446-2009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通过表1可知,与对比例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5通过引入了特定比例的高活性羟基聚醚和胺类扩链,将使用温度由≥10℃,扩大至≥0摄氏度;使用湿度由≤75%,扩大至≤90%;将与混凝土的渗透厚度由≤1mm提升至5mm;将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由2.5MPa提升至≥5MPa。
与对比例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5通过引入了特定比例的高活性羟基聚醚和胺类扩链剂,将使用温度由≥10℃,扩大至≥0℃;使用湿度由≤75%,扩大至≤90%;将与混凝土的渗透厚度由≤1mm提升至5mm;将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由2.5MPa提升至≥5MPa。
与对比例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5通过引入特定比例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特定比例与种类的胺类扩链剂,将对比例材料100%定伸强度≤5MPa,固化时间在25s左右。通过对材料的配方设计,将实施例1-实施例5的100%定伸强度最大提升至35MPa,固化时间最短为5s,力学性能也要优于对比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喷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漆和覆盖在所述底漆上的聚脲弹性体,其中,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2:1-4: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5-25份的聚醚多元醇I、5-15份的胺类扩链剂Ⅰ、20-25份的含羟基的环氧树脂、33-58份的稀释剂、1份的催化剂和1份的润湿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Ⅱ按重量比为10:9.6-10:16.6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0-15份的聚醚多元胺Ⅰ、30-45份的聚醚多元胺Ⅱ、30-45份的胺类扩链剂Ⅱ和5份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Ⅱ按重量比为10:3.4-10:10.8反应得到;
所述聚醚多元醇Ⅰ的分子量为500-1000、且伯羟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80%;所述胺类扩链剂Ⅰ为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N,N'-二烷基甲基二胺;所述含羟基的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44或环氧树脂E51;所述稀释剂为活性稀释剂E90;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或有机铋;所述润湿分散剂为BYK-190水性分散剂;所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均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聚醚多元醇Ⅱ均为官能度为2、分子量为2000、且伯羟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80%;
所述聚醚多元胺Ⅰ的平均官能度均为2.2-2.5、分子量为2000且伯氨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95%,或者平均官能度均为2.2-2.5、分子量为3000且伯氨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95%;所述聚醚多元醇Ⅱ为聚氧化丙烯二醇或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二醇;所述聚醚多元胺Ⅱ的平均官能度为2、分子量为650-2000;所述胺类扩链剂Ⅱ为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已基甲烷、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N,N'-二烷基甲基二胺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所述色浆为聚醚分散色浆;
所述的喷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底漆
步骤1.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5-25份的聚醚多元醇I、5-15份的胺类扩链剂Ⅰ、20-25份的含羟基的环氧树脂、33-58份的稀释剂、1份的催化剂、1份的润湿分散剂、1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9.6-16.6份的聚醚多元醇Ⅱ;
步骤1.2:制备A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聚醚多元醇I、胺类扩链剂Ⅰ、含羟基的环氧树脂、稀释剂、催化剂和润湿分散剂投入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到A组分;
步骤1.3:制备B组份
将步骤1.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1.1称取的聚醚多元醇Ⅱ,升温至80℃-85℃反应2h-2.5h,得到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B组分;
步骤1.4:将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2:1-4: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即得到底漆;
步骤2:制备聚脲弹性体
步骤2.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0-15份的聚醚多元胺Ⅰ、30-45份的聚醚多元胺Ⅱ、30-45份的胺类扩链剂Ⅱ、5份色浆、10份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3.4-10.8份的聚醚多元醇Ⅱ;
步骤2.2:制备C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聚醚多元胺I、聚醚多元胺II、胺类扩链剂Ⅱ和色浆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C组分;
步骤2.3:制备D组份
将步骤2.1称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60℃-65℃,保持10min-15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聚醚多元醇Ⅱ,升温至80℃-85℃反应2h-2.5h混合均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得到D组分;
步骤2.4:将C组分和D组分按体积比为1:1,喷涂于底漆表面,反应固化,得到聚脲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Ⅰ为聚氧化丙烯三醇或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三醇;所述聚醚多元醇Ⅱ为聚氧化丙烯二醇或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聚醚二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胺Ⅰ为聚氧化丙烯二胺、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二胺、聚氧化丙烯三胺和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聚醚三胺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所述聚醚多元胺Ⅱ为分子量为65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或分子量为12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为环氧改性聚氨酯型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按重量比3:1反应得到,所述A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20份的聚醚多元醇I、10份的胺类扩链剂Ⅰ、22份的含羟基的环氧树脂、35份的稀释剂、1份的催化剂和1份的润湿分散剂;所述B组份为改性异氰酸酯预聚物,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Ⅱ按重量比为10:15反应得到;
所述聚脲弹性体,由C组份和D组份按体积比1:1反应得到,所述C组份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得到:12份的聚醚多元胺Ⅰ、38份的聚醚多元胺Ⅱ、35份的胺类扩链剂Ⅱ和5份色浆;所述D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Ⅱ按重量比为10:3.4反应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4和步骤2.4中,所述反应固化的温度均为≥0℃,湿度均为≤90%。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喷膜材料在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打磨待修复加固区域
采用水喷砂的方式,在待修复加固区域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清除表面的浮浆、灰尘、异物;
步骤2:清灰及烘烤
采用高压水枪清洗的方式,清除表面残余的异物及水喷砂过程中残留表面的砂子;
步骤3:喷涂底涂
在待修复加固区域的表面,喷涂底漆至厚度为50µm-150µm;
步骤4:喷涂聚脲弹性体
擦干渗水区域,在底漆上立即喷涂聚脲弹性体至厚度为5mm-10mm,形成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固涂层。
CN202211487921.6A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15926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7921.6A CN115926605B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7921.6A CN115926605B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6605A CN115926605A (zh) 2023-04-07
CN115926605B true CN115926605B (zh) 2023-10-13

Family

ID=8670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7921.6A Active CN115926605B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660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0017A (zh) * 2014-02-28 2014-05-28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改性聚氨酯底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7300A (zh) * 2017-01-23 2017-06-2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
KR102147370B1 (ko) * 2020-04-03 2020-08-24 리싸이클주식회사 고침투성 방수도료용 폴리우레아 수지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우레아 방수도막의 시공방법
CN112940593A (zh) * 2021-02-05 2021-06-11 青岛理工大学 针对工程爆破的防破片复合涂层及施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0017A (zh) * 2014-02-28 2014-05-28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改性聚氨酯底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7300A (zh) * 2017-01-23 2017-06-2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
KR102147370B1 (ko) * 2020-04-03 2020-08-24 리싸이클주식회사 고침투성 방수도료용 폴리우레아 수지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우레아 방수도막의 시공방법
CN112940593A (zh) * 2021-02-05 2021-06-11 青岛理工大学 针对工程爆破的防破片复合涂层及施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混凝土聚脲涂层配套单组分聚氨酯底漆的附着性研究;吕平;丁国雷;马学强;;新型建筑材料(第09期);第86-88页 *
混凝土防护涂层配套单组分底漆的制备与应用;孙德文;刘玉亭;周进俊;刘娜;万;尹浩;李波;;中国建筑防水(第04期);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6605A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4274B (zh) 一种耐磨聚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998601B1 (ko) 분사 및 롤링 도포용 폴리우레아 수지 도막 방수재
CN102786870B (zh) 一种聚脲防腐涂层制备方法
CN110157307B (zh) 一种低温快速固化聚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5517B (zh) 用于水工建筑物混凝土防护防渗的聚脲基弹性体材料
CN111794548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裂缝追随性涂层体系及其防腐蚀应用
CN101818019A (zh) 喷涂聚脲高性能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0944B (zh) 混凝土涂装防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817989A (zh) 一种喷涂聚脲高强弹性防水涂料及其施工方法
KR102134009B1 (ko) 피착이 우수한 폴리우레아 수지 조성물
CN112480798B (zh) 一种聚脲防水工程涂料及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109826094B (zh) 一种有砟轨道混凝土桥面的复合防水层及其施工方法
CN102219887A (zh) 一种道砟粘结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316777A (zh) 一种喷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
CN104327696A (zh) 一种聚碳酸酯多元醇型喷涂聚脲弹性体涂料及制备方法
US4859735A (en) Castor oil based polyurethane for bridge decking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CN1955237A (zh) 一种聚脲防腐蚀涂层
CN115926605B (zh) 一种喷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580672A (zh) 特种高性能喷涂聚氨酯弹性防水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7016A (zh) 一种柔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应用
CN113004779A (zh) 一种用于蓄能电站库盆防渗的聚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64590B1 (ko) 폴리우레아 수지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구조체 보수 보강용 시공방법
CN102286244B (zh) 一种用于聚脲涂层上的保护漆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
CN106565927A (zh) 聚氨酯水玻璃三维互穿网络堵水补强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1602915A (zh) 环保高性能互穿网络结构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