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9553A - 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卫生用层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卫生用层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9553A
CN115919553A CN202111293502.4A CN202111293502A CN115919553A CN 115919553 A CN115919553 A CN 115919553A CN 202111293502 A CN202111293502 A CN 202111293502A CN 115919553 A CN115919553 A CN 115919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aminate
product
liqui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35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裕卫
甘以明
陈富章
许颖博
曾东辉
颜志坚
陆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iabang Paper Products Co ltd
Foshan Ru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King Wonder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iabang Paper Products Co ltd
Foshan Ru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King Wonder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iabang Paper Products Co ltd, Foshan Ru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King Wonder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Jiabang Pap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35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95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9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9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层合物及其吸收制品,该层合物包括:至少一层压缩回复率1%以上,并且有0.001mm以上孔隙密集空腔满足伊辛模型(ISING)的韧性弹感层和/或其贴合制品;至少一层起防水阻隔底层和/或其贴合制品;最终形成液体在芯层扩散速度为0.01m2/s以上,瞬吸时间2min/5ml以内,持续时间3s以上,液体吸收量至少达到10ml/m2的层合物,并能保持舒适弹感,阻隔液体,液体在空腔中基于伊辛模型快速扩散,有一定的液体吸收量,并能应用于个人及医疗卫生护理用品中。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卫生用层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层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芯层具有压缩回复率10%以上的柔性弹感的单层或者多层天然或者化学制品芯层,并且有0.001mm以上孔隙密集空腔的层合物;其能保持舒适弹感,阻隔液体,液体在空腔中基于伊辛模型快速扩散,有一定的液体吸收量,并能应用于个人及医疗卫生护理用品中。
背景技术
大部分的吸收制品在结构上都包含顶片、底片和吸收芯。顶片和吸收芯之间还可能存在采集层或分配层,这用于采集液体,使液体快速从顶片疏导至吸收芯。
现有技术中,CN 106943238 B(M.A.罗布斯等人)公开了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具有接触身体表面的顶片、接合到该顶片的底片、以及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其中,吸收芯具有上层和下层,上层包括上表面和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下层包括上表面和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上层包括开孔泡沫,下层包括纤维性网络。该专利的吸收制品具有横向中心线;其上层包含周边,在周边内包含两个或者更多个不连续部分,其中第一不连续部分具有第一周边,其中第二不连续部分具有第二周边,且第一不连续部分和所述第二不连续部分不直接接触。其吸收芯上层周边包含纵向轴线和横向轴线中心轴线,横向轴线中心轴线将吸收芯上层周边分成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吸收芯下层包含纵向轴线和横向轴线,横向轴线将吸收芯下层分成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吸收制品上层的第一区段的总表面积比吸收制品上层的第二区段大至少5%。也即,该专利的上层具有开孔泡沫便于采集吸收液体,下层为双吸收芯的设计。
CN 107249536B(B.J.恩斯伯格等人)公开了一种诸如尿布之类的吸收制品,其包括顶片、底片和吸收芯。吸收芯又包括芯包裹物(16,16’),芯包裹物包括顶层(16)和底层(16’)、介于顶层和底层之间的吸收层,该吸收层包括至少纵向延伸的中心部分(60)、和设置在中心部分的横向外侧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61,62)。吸收芯还包括介于中心部分和侧部之间的第一折叠引导件和第二折叠引导件(261,262)。每个侧部包括多个小翼(610-613,620-623),每个小翼相对于折叠引导件具有近侧侧边(6200,6210,6220)并且从该近侧侧边向外延伸,并且其中相邻小翼由介于它们的相邻侧边(6202-6211,6213-6221)之间的间隙分开。该专利的吸收制品具有折叠引导件连接吸收芯,用于引导吸收液体;吸收芯基本上不含纤维素纤维,其吸收材料由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组成。
CN 110366489 B(G.埃德姆等人)公开了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100)包括液体可透过的非织造顶片(226)、与顶片(226)分离的非织造第二材料(237)、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228)、以及定位在第二材料(237)与底片(228)中间的吸收芯(230)。第二材料(237)被定位在顶片(226)与吸收芯(230)中间并且为大致平面的。顶片(226)包含多个凹陷部(253)和多个凸起区域(251),并且空隙(259)被限定在顶片(226)下方的凸起区域(251)中。第一孔(275)形成在凸起区域(251)的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凹陷部(253)各自形成基部,该基部被定位成最远离凸起区域(251)的基本上中心的位置。第二孔(277)形成于凹陷部(253)的基部(263)中。该第一孔(275)延伸穿过顶片(226),并且第二孔(277)延伸穿过顶片(226)并且至少部分地穿过第二材料(237)
CN 107920938 B(A.V.史密斯等人)公开了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液体可透过的三维顶片。顶片包括含有疏水性材料的第一层和含有亲水性材料的第二层;第一层接合至第二层。顶片包括多个凹陷部、多个突出部以及多个着陆区;着陆区围绕至少大部分的多个突出部和多个凹陷部。该专利的吸收制品还包括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采集材料、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采集材料和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之间的吸收芯、以及标记。标记位于采集材料或液体可透过的顶片上,且从吸收制品的面向穿着者侧是可见的。标记与采集材料或液体可透过的顶片颜色不同。该专利的顶片结构包括多个凹陷部、多个突出部以及多个着陆区,用于改善柔软性和减少皮肤暴露于身体流出物。
CN 108883019 B(E.G.比安奇等人)公开了一种吸收制品如尿布,其沿平行于纵向轴线(80’)的纵向和垂直于纵向的横向(90’)延伸,并包括介于顶片(24)和吸收芯(28)之间的分配层(54)。分配层包括纤维材料以及基本上不含纤维材料的第一纵向延伸的通道和第二纵向延伸的通道(86a,b),其可改善液体吸收的效率。纤维材料沿横向异型分布,使得通道之间的平均基重与通道外侧的侧向区域中的平均基重相差至少50g/m2,和/或其中分配层包括具有第一基重(bw1)的第一区域和具有第二基重(bw2)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基重和第二基重相差至少20g/m2
CN110785156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吸收和容纳身体流出物的一次性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具有身体表面和相背对的衣服表面的开孔非织造顶片;底片;吸收芯;以及设置在顶片上的表面改性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包含疏水性颗粒和疏水性粘合剂,该粘合剂对颗粒的比率为4:1至1:4,并且其中在侵害后,该制品具有小于30mm2的顶片污渍面积。
上述专利或专利申请主要也是集中在对顶片及分配层对吸收通道等的研究开发,而且目前的吸收制品大部分是通过增加吸收材料或者压缩,增加隔边堵挡液体的流动,以此来增加液体的吸收效率。
这些吸收制品是依靠毛细管作用来实现液体的采集和吸收。一些吸收制品还包括纹理化和/或开孔顶片,用以改善液体的收集作用。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利用伊辛模型进行快速扩散并保证相关的弹性舒适。伊辛模型是是一类描述物质相变的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模型,物质经过相变,要出现新的结构和物性,整个系统是由多维周期性点阵组成,点阵的几何结构可以是立方的或六角形的,每个阵点上都赋予一个取值表示自旋变数,在外力的作用下液体往下及周边扩散,不会向空气渗出。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吸收制品的层合物,其能对液体进行快速和持续的疏导,从而改善当前吸收制品的舒适度、贴合性和吸收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层合物及吸收制品,其具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吸收效率。
一方面,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层合物,该层合物包括:
至少一层芯层,其中,该芯层是由单层韧性弹感层、多层韧性弹感层或者韧性弹感层与具有吸液功能的制品贴合而形成,所采用的弹感层的压缩弹性回复率在1%以上、且沿层合物法向上同向纤维间间隙所形成的空腔的孔径在0.001mm以上,所用的制品形成芯制品层;以及
至少一层防水阻隔底层,其中,该阻隔底层是由单层薄膜、多层薄膜或者薄膜与非织造制品、黏胶制品和/或纺织纤维制品的贴合而形成,所采用的薄膜是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所用的制品形成底制品层,其克重为1-500g/m2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由于所采用的弹感层的压缩弹性回复率(简称压缩回复率)在1%以上,因而其具有更好的舒适度;而由于沿层合物法向上同向纤维间间隙所形成的空腔的孔径(以下简称空腔孔径)在0.001mm以上,液体能在空腔中基于伊辛模型快速扩散。
在本发明中,压缩回复率是指样品被一定重物压缩一定时间后、再恢复一定时间后,样品厚度的恢复程度。不同国家或不同部门,其具体实验条件可能有所不同。在本发明中,压缩面积为100平方厘米(圆形)、压块重量为2.4千克,样品压缩回复率=(样品压缩5分钟、恢复1分钟后的厚度)/压缩前厚度*100%。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芯层的具体结构可以为单层弹感层、多层弹感层、单层弹感层+单层芯制品层、多层弹感层+单层芯制品层、或者N层弹感层+≦N层的芯制品层;阻隔底层的具体结构可以为单层薄膜、多层薄膜、单层薄膜+单层底制品层、多层薄膜+单层底制品层、或者N层薄膜+≦N层的底制品层。其中,芯制品层和底制品层均属于贴合层。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所采用的弹感层的压缩回复率优选在2%以上、更优选优选在5%以上,例如10%以上,其空腔孔径优选在0.01mm以上、更优选在0.05mm以上,例如在0.1mm以上。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所采用的弹感层的成分可以是天然或化学成分,例如:TPE、TPV、棉、天丝、黏胶、竹纤维、麻、丝、聚丙烯酸、聚砜、聚脲、PES、聚酯及其衍生物纤维、尼龙及其衍生物纤维、氨纶及其衍生物纤维、以及丙纶及其衍生物纤维、聚烯烃及其衍生物纤维、芳纶及其衍生物纤维、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腈纶、维纶、氨纶、氯纶、莱赛尔等等。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所采用的芯层的克重可以为10-1500g/m2,优选为50-1500g/m2,更优选为100-1000g/m2;所采用的芯层的厚度可以为0.5-30mm,优选为1-25mm,更优选为2-20mm。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液体在采用的芯层中扩散速度优选为0.01m2/s以上,瞬吸时间优选在2min/5ml以内,持续时间优选在10s以上,液体吸收量优选至少达到10ml/m2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当芯层是由弹感层与芯制品层贴合而形成时,所采用的制品包含但不限于如下一组的一种或者多种:纸制品、木浆制品、非织造制品、吸液分子材料、纺织纤维制品、其混合物、其包裹或其层合物。优选地,本发明层合物中的芯层包括至少一层弹感层与一层芯制品层。所采用的具有吸液功能的制品,吸液量越高越好。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弹感层中法向上同向纤维间间隙所形成的空腔,其形成的工艺可以为天然或者化学成分的织造、非织造、浇筑成型、发泡等,发泡又包括物理发泡法(惰性气体发泡法、低沸点液体发泡法、中空微球发泡法)、化学发泡法和机械发泡法等。
在上述本发明层合物的芯层中,弹感层与芯制品层之间优选存在一50nm以上的物理间隙,该物理间隙中设置有不连续的、一层或多层的热塑性树脂和/或可固化树脂,以便粘合合弹感层与芯制品层。也可以通过嵌合、针刺、光固、波频、压力或者热量来实现弹感层与所用制品的贴合,或采用上述的混合方法。优选的方法为不影响弹感和柔软度的贴合方法。其中,物理间隙+不连续的粘合树脂的方法具有特别的优点,其具有更好的透气性能。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所采用的芯层可以进行任意的穿透孔、半穿透孔、压花、印花等各种形状设计,可以是设计的任意花纹,可以为条状、圆形、孔状、点状、六角型、菱形、格子、正方形等的形状单独或者任意组合,优选为不影响弹感的图案。实现的工艺是超声波、高周波、激光、刀切、模切等成型方法,优选的方法为超声波、激光、模切。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所采用的阻隔底层优选由热塑性树脂薄膜与底制品层贴合而形成。进一步优选地,在薄膜与底制品层之间存在一700nm以上的物理间隙,该物理间隙中设置有不连续的、一层或多层的热塑性树脂和/或可固化树脂,以便粘合各层;也可以是多层热共挤出,不需要粘和树脂。同样地,物理间隙+不连续的粘合树脂的方法具有特别的优点,其具有更好的透气性能。
在上述本发明层合物的阻隔底层中,所采用的底制品层的材质为选自如下一组的纤维:聚酯及其衍生物纤维、尼龙及其衍生物纤维、氨纶及其衍生物纤维、以及丙纶及其衍生物纤维、聚烯烃及其衍生物纤维、芳纶及其衍生物纤维、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纤维、棉制品等。
在上述本发明层合物的阻隔底层中,薄膜所采用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可为如下一组树脂的一种或者任意多种的共混物:聚烯烃;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共混物;二元酰胺和二元醇、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共混物;二元异氰酸和二元醇、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共混物;含有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的共聚物或共混物;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基团的共聚物或共混物;和/或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基团的共聚物或共混物。
在上述本发明层合物的阻隔底层中,形成薄膜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中可以含有4%以上的无机填料或成孔剂;其中,无机填料可为碳酸钙、钛白粉、硫酸钡白、白炭黑、炭黑等等无机物及其共混物。
更具体地,在上述本发明层合物的阻隔底层中,形成薄膜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可以为如下一组材料的一种或者任意多种的共混物:PP、PE、PPSU、PSU、PA、PBT、PET、PVAc、PVA、EVA、聚氟乙烯、聚乙烯醇缩甲醛、TPEE、TPEA、TPO、TPU、TPE、TPV等。
在上述本发明层合物的阻隔底层中,热塑性树脂薄膜的成型工艺可以为压延、吹膜、流延、单向拉伸、双向拉伸、液体成膜等。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如果在薄膜和底制品层之间、和/或在弹感层和芯制品层之间设置有物理间隙,该物理间隙内树脂的克重优选为0.1g/m2-550g/m2,更优选为0.6g/m2-400g/m2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除了芯层和阻隔底层外,在芯层的上方也可以设有顶片,顶片可以是多层或者单层。顶片可以是织造物、非织造物、不连续薄膜或涂层等及其任意混合层;其中,织造物可以是经纬编织物、机织等方法;非制造物可以是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针刺、水刺。优选的是有舒适及合理下渗通道的顶片,优选的通道包含但不限于漏斗形的小孔、纵向分布细小而密集的细纹、直线或以上纹路的组合。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顶片可以是棉布类、呢绒类、麻布类、丝绸类和化纤类等等。其中,化纤类的可以是TPE、TPV、棉、天丝、黏胶、竹纤维、聚丙烯酸、聚砜、聚脲、PES、聚酯及其衍生物、尼龙及其衍生物、氨纶及其衍生物、以及丙纶及其衍生物、聚烯烃及其衍生物、芳纶及其衍生物、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优选为亲体液型的顶片材质。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顶片的克重可以是5-200gsm,更为优选的克重是6-100gsm。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位于层间可以为有物理间隙的树脂,物理间隙的形状可以和制品层的形状一致,也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计,优选为喷雾状、圆形状、花纹状、不规则网状、螺旋状、中空状、欧米伽状、二叉树状等。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层和层的粘合方式也可以为下述的一种:热融胶粘合、热轧粘合、超声波粘合、高周波、纺粘粘合(自身粘合、化学粘合、机械加固)。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层和层的结合力大于0.01N/15mm,优选大于0.02N/15mm,更优选大于0.025N/15mm。
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中,其具有阻隔功能,能通过达因值低于50的液体阻隔测试、通过血液阻隔测试(ASTM F1670)、可通过静水压阻隔50mmH2O或以上的测试结果(AATCC127)。
另一方面,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个人及医疗卫生护理用品,其采用上述本发明的层合物,其中,该个人及医疗卫生护理用品优选为吸收制品。
本发明的层合物和吸收制品,采用压缩回复率在1%以上的弹感层,且具有0.001mm以上的空腔孔径,从而能保持舒适弹感,阻隔液体,液体在空腔中基于伊辛模型快速扩散,有相当的液体吸收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只是针对本发明某些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层合物的产品模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层合物的产品模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制备具有弹感的芯层的流程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制备阻隔底层的流程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制备的具有弹感的芯层孔洞花纹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层合物的血液阻隔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芯层所构建的空腔(泡孔法空腔)的扫描电镜示意图;
上述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
1    弹感芯层
11   弹感层
12   芯贴合层(热塑性树脂和/或可固化树脂)
13   芯纸品层(具有吸水功能的制品)
2    阻隔底层
21   阻隔薄膜(阻隔型树脂薄膜)
22   底贴合层(热塑性树脂和/或可固化树脂)
23   底制品层(非织造制品等)
3    吸收层
4    顶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各具体实施方式中,克重、厚度、剥离力、压缩弹性回复率、空腔孔径(SEM)、扩散速度、静水压、血液阻隔、瞬吸时间、吸收量等方法如下:
(1)克重检测标准:
A)检测标准:GB/T 24218.1-2009
B)检测仪器:
试样裁剪器,从以下器具中选取:一、圆刀裁样器,裁剪的试样面积至少为50,000mm2;二、方形模具,面积至少为50,000mm2(如250mm×200mm),并配有裁刀;三、钢尺,分度值为1mm,并配有裁刀。
天平,误差范围在测量质量的±0.1%之间。
C)检测方法:使用圆刀裁样器,或使用方形模具和裁刀从样品上裁取至少三个试样,每个试样的面积至少为50,000mm2。若提供的样品不足以裁取规定尺寸的试样,则尽可能裁取最大尺寸的矩形试样,用钢尺测量试样的面积。若要求得出变异系数,则试样个数至少为5个。
在标准大气下用天平测量每个试样的质量。
计算每个试样单位面积的质量,以及平均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如果需要,计算变异系数,以百分率表示。
(2)厚度检测标准:
A)检测标准:GB/T24218.2-2009
B)检测仪器:两个水平圆形板,由压脚(上圆形板)及基准版(下圆形板)组成。压脚可上下移动,并于基准板保持平行,压脚表面面积为2,500mm2;基准板表面直径至少大于压脚直径50mm;测量装置,可显示压脚与基准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为0.01mm。
C)检测方法:裁剪10块试样,每块试样面积均大于2,500mm2。
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下进行试验。使用B)所述的装置,调整压脚上的载荷达到0.5kPa的均匀压强,并调节仪器示值为零。抬起压脚,在无张力状态下将试样放置在基准板上,确保试样对着压脚的中心位置。降低压脚直至接触试样,保持10s。调节仪器测量样品厚度,记录读数,单位为毫米(mm)。对其余9块试样重复进行以上步骤。
(3)剥离力检测标准:
A)检测标准:GB8808;
B)采样标准:宽度15.0±0.1mm,长度200mm。将样品宽度方向的两端除去50mm,沿样品宽度方向均匀裁取纵、横试样各5条。复合方向为纵向。沿试样长度方向将复合层与基材预先剥开50mm,被剥开部分不得有明显损伤。若试样不易剥开,可将试样一端约20mm浸入适当的溶剂中处理,待溶剂完全挥发,再进行剥离力的试验。
C)检测方法:将试样剥开部分的两端分别夹在试验机上、下夹具上,使试样剥开部分的纵轴与上、下夹具中心连线重合,并松紧适宜。试验时,未剥开部分与拉伸方向呈T型。记录试样剥离过程中的剥离力曲线。根据试验所得曲线形状,采取其中相近的一种取值方法。每组试样计算其算数平均值,取两位有效数字,以牛顿(N)为单位。
(4)压缩弹性回复率检测标准:
A)检测标准:GB/T6669-2008
B)采样标准:试样的上下面应平行,相邻各面应垂直。试样长度、宽度分别为(50±1)mm,厚度应为(25±1)mm,试样应无污染,各面应无表皮。单片厚度不足的试件,应将足够数量(50×50)mm的试片叠合,使叠合试样在受压前总厚度至少为25mm,各试片之间用玻璃片隔开。在测试时,整个叠合件作为一个试样。试验时的压缩方向应与产品实际使用时的受压方向相同。试验前,试样应在下列任一种环境中状态调节16h以上。(23±2)℃,相对湿度50%±5%;(27±2)℃,相对湿度65%±5%。
C)检测方法:试样初始厚度do等于在水平位置测得的由试片和玻璃片叠合总厚度减去玻璃片厚度。将试样或叠合试样置于装置的两平板之间,压缩试样厚度的50%±4%或75%±4%,并保持此状态。在特殊情况下,可压缩90%。在15min内,将被压缩的试样或叠合样置于(70±1)℃的烘箱内并保持(22±0.2)h。从烘箱内取出装置并在1min内从装置中取出试样,将其放置于低导热物体(如木板)的表面上,物体的表面温度应是实验室温度。试样在于状态调节相同的温度下恢复(30±5)min。测量试样最终厚度d1。测量时需仔细不要弄乱叠合件,试样最终厚度df等于由试片和玻璃片叠合总厚度减去玻璃片厚度。
(5)空腔孔径(SEM)检测标准:
通过发射电子聚焦光束来扫描样品的表面形态,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的样子发生作用,产生多种能够被检测的信号。这些信号就包含来样品的表面形态和组成染色,包括可计算出空腔孔径的信号。
(6)扩散速度检测标准:
A)检测标准:GB/T21655.2
B)检测仪器: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测试仪
C)采样标准: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数量按产品标准或有关方商定进行。每个样品剪取0.5m以上的全幅织物,取样时避开匹端2m以上。裁取试样,试样的数量为5块,尺寸为(90±1)mm×(90±1)mm。裁样时应在距布边150mm以上区域内均匀排布,各试样都不在相同的纵向和横向位置上,并避开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和褶皱。
D)检测标准:用干净的镊子轻轻夹起待测试样的角部,将试样平整地置于仪器的两个传感器之间,通常穿着中贴近身体的一面作为浸水面,对着测试液滴下的方向放置。启动仪器,在规定时间内向织物的浸水面滴入0.2g±0.01g测试液,并开始记录时间与含水量变化状况,测试时间为120s,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0Hz。测试结束后,取出试样,仪器自动计算并显示相应的测试结果。用干净的吸液纸吸去传感器板上多余的残留液,静置至少1min,再次测试前应确保无残留液。重复上述步骤,直至5个试样测试完毕。
(7)静水压检测标准:
A)检测标准:GB/T 4744-2013
B)采样标准:取样后,尽量减少对试样的处理,避免用力折叠。除调湿外不作任何处理(如熨烫)。在织物不同部位裁取至少5块试样,试样尺寸应能满足试验面积的要求,试样尽可能带有代表性。可不剪下试样进行测试。不应在有很深褶皱或折痕的部位进行试验。如需测定接缝处静水压值,宜使接缝位于试样的中间位置。
C)检测方法:每个试样使用洁净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进行试验。擦净夹持装置表面的试验用水,夹持调湿后的试样,使试样正面与水面接触。夹持试样时,确保在测试开始前试验用水不会因受压而透过试样。以6.0kPa/min±0.3kPa/(60cm H2O/min±3cm H2O/min)的水压上升速率对试样施加持续递增的水压,并观察渗水现象。记录试样上第三处水珠刚出现时的静水压值。不考虑那些形成以后不再增大的细微水珠,在织物同一处渗出的连续性水珠不作累计。如果第三处水珠出现在夹持装置的边缘,且导致第三处水珠的静水压值低于同一样品其他试样的最低值,则剔除此数据,增补试样另行试验,直到获得正常试验结果为止。
(8)血液阻隔检测标准:
A)ASTM F 1670
B)采样标准:
1、每个材料,组成,部位(非均一性材料设计时)或其他条件下随机选取3个样;
2、如果材料为在两个纤维层中夹有一层密封层,则材料边缘的毛细作用可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假阳性,而导致结果不合格。此时应将实验样品的边缘封好,以避免毛细作用影响。在实验进行前应以粘合剂、封口胶、固体石蜡或付有粘和剂的泡沫对样品进行封固;
3、密封只对边缘的试样,留下中心57mm的开放区域进行测试;
4、若试样制作成品时要经过杀菌处理,则需对试样进行杀毒处理。杀毒过程不能影响试样的性能,必须符合制造厂家的要求;
5、试样在实验前,应在温度为(21±5)℃、相对湿度30-80%的条件下处理至少24小时。6、如果允许,可以使用其他预处理条件(如灭菌),评价性能;
C)检测方法:试样在指定的时间和压力下(首先0kPa保持5分钟,之后以13.8kPa保持1分钟,然后再以0kPa保持54分钟)承受模拟体液(合成血)的穿透试验。以肉眼观察判断渗透的发生。合成血液有任何穿透证据则构成失败。结果报告体现为合格/不合格。
(9)瞬吸时间检测标准:
A)检测标准:GB/T8939-2018
B)采样标准:每个样品取5片试样。
C)检测方法:将吸收速度测试仪放于水平位置,向储液罐中倒入足够标准合成试液,启动仪器,点击润洗按钮,润洗两次。按仪器说明书规定校准自动加液装置的加液体积。将吸收速度测试仪上的弧形试样座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一片试样,撕去底部离型纸,轻轻地黏贴在弧形试样座的弧形测试区域内,粘贴时试样的前端在弧形试样座的左侧,后端在弧形试样座的右侧,且中心线与底座上出液口对应线对齐。然后将贴有试样的弧形试样座放到吸收速度测试仪的固定位置。进入吸收速度测试仪的测试界面,设置试样厚度,以确保标准测试模块可自由落至试样表面。点击测试,自动加液装置向标准测试模块内加入(5.0±0.1)mL标准合成液,计时器自动开始计时,直到吸收区最低点处液面消失时自动停止计时。
(10)吸收倍率检测标准:
A)检测标准:GB/T 8939-2018
B)采样标准:每个试样取5片试样。
C)检测方法:取一片试样,撕去离型纸,用感量0.01g的天平称其质量(吸前质量)。用夹子夹住样品的一端,并使夹子夹口与试样纵向处于垂直状态,不应夹住内置吸收层。将试样同夹子浸入(23±1℃)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试样的使用面朝上,轻轻压住试样,使其完全浸没60s,然后提起夹子,使试样完全离开水面,垂直悬挂90s后,去除夹子,称取吸液后试样的质量(吸后质量),按下式计算吸收量。按同样方法测试5片试样,取5片试样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161
实施例1-5
将18gsm亲水处理的热风无纺布PP、20gsm有孔材质(PE)、30gsm纯棉材质的顶片与和空腔直径0.2mm的2.0mm厚度的棉制弹感芯层和吸液分子材料贴合制品、棉制吸收层、6μm的阻隔薄膜和10gsm无纺制品的贴合制品以不连续树脂粘合方式压合成四层层合物、28gsmPE有孔膜、20gsmTPE透汽膜,分别与不含顶片的三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测试数据见表1。顶片分别以热风法、打孔法、水刺法进行制造。所制层合物分别具有2.0mm/s、1.0mm/s、1.5mm/s、0.5mm/s的液态水扩散速度,和30s、50s、40s、60s的瞬吸时间。均通过达因值42的液体阻隔测试、通过血液阻隔测试(ASTM F1670)。说明顶片对层合物的液体吸收扩散速度有提升作用,对瞬吸时间有减少作用。顶片的材质对应液态水的吸收扩散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为绵柔材质(PP)、纯棉材质、干爽材质(PE),无顶片;瞬吸时间快慢为无顶片、绵柔材质(PP)、纯棉材质、干爽材质(PE)。
表1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171
实施例6-10
将经编针织、纬编针织、机织、针刺、水刺的绵柔材质(PP)顶片与热风无纺布分配层、空腔直径0.2mm的2.0mm厚度的棉制弹感芯层和吸液分子材料贴合制品、棉制吸收层、6μm的阻隔薄膜和10gsm无纺制品的贴合制品以不连续树脂粘合方式压合成四层层合物、28gsmPE有孔膜、20gsm TPE透汽膜,以热融胶粘合方式压合成五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数据见表2。所制层合物分别具有2.0mm/s、1.8mm/s、2.2mm/s、2.4mm/s、2.5mm/s的液态水扩散速度,和30s、35s、28s、24s、20s的瞬吸时间。均通过达因值42的液体阻隔测试、通过血液阻隔测试(ASTM F1670)、均通过病毒细菌阻隔测试(ASTM F1671)、均可以阻隔5nm以上固体颗粒、气溶胶(YY/T 0506.5-2009)。说明顶片的制作工艺对应的液态水的吸收扩散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为水刺法、针刺法、机织法、经编针织法、纬编针织法。瞬吸时间快慢为水刺法、针刺法、机织法、经编针织法、纬编针织法。
表2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181
实施例11-16
将1.0mm、1.2mm、1.4mm、1.6mm、1.8mm、2.0mm厚度的弹感芯层和吸液分子材料贴合制品与水刺法制绵柔材质(PP)顶片、无纺布制分配层、棉制吸收层、9μm的聚烯烃防水阻隔底层薄膜和棉织品的贴合制品,以热融胶粘合方式压合成五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见表3。弹感芯层空腔直径为0.1mm以上。均通过达因值42的液体阻隔测试、通过血液阻隔测试(ASTM F1670)。压缩弹性回复率分别为10%、12%、14%、16%、18%、20%,液态水扩散速度为2.0mm/s、2.1mm/s、2.2mm/s、2.3mm/s、2.4mm/s、2.5mm/s。瞬吸时间为30s、28s、26s、24s、22s、20s。说明弹性芯体厚度越厚,压缩回弹率越大,液态水扩散速度越快,瞬吸时间越短。
表3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191
实施例17-19
将空腔直径0.01mm、0.05mm、0.1mm的2.0mm厚度的弹感芯层和吸液分子材料贴合制品与水刺法制绵柔材质(PP)顶片、热风无纺布制分配层、棉制吸收层、9μm的聚烯烃防水阻隔底层薄膜和棉织品的贴合制品,以热融胶粘合方式压合成五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见表4。均通过达因值42的液体阻隔测试、通过血液阻隔测试(ASTM F1670)。液态水的扩散速度为3.0mm/s、2.5mm/s、2.0mm/s。瞬吸时间为15s、20s、30s。吸收倍率为5.5、5.2、5.0。压缩回弹率为2%、5%、10%。说明空腔越大,液态水扩散速度越快,瞬吸时间越短,吸收倍率越大,压缩回弹率越小。
表4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201
实施例20-23
将空腔直径0.2mm的2.0mm厚度的棉制、羊毛制、丙纶制、莫代尔制弹感芯层和吸液分子材料贴合制品与水刺法制绵柔材质(PP)顶片、热风无纺布制分配层、棉制吸收层、9μm的聚烯烃防水阻隔底层薄膜和棉织品的贴合制品,以热融胶粘合方式压合成五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见表5。均通过达因值42的液体阻隔测试。液态水的扩散速度分别为2.0mm/s、1.8mm/s、1.6mm/s、1.8mm/s。瞬吸时间为20s、25s、30s、25s。压缩回弹率为10%、12%、8%、5%。说明液态水的扩散速度最好的是棉、最差的是丙纶。瞬吸时间最短的是棉,最长的是丙纶。压缩回弹率最好的是羊毛,最差的是莫代尔。
表5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211
实施例24-27
将空腔直径0.2mm的2.0mm厚度的棉制弹感芯层和木浆制品、粘胶、吸液分子材料、纺织纤维制品的贴合制品与水刺法制绵柔材质(PP)顶片、热风无纺布制分配层、棉制吸收层、9μm的聚烯烃防水阻隔底层薄膜和棉织品的贴合制品,以热融胶粘合方式压合成五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见表6。均通过达因值42的液体阻隔测试。液态水扩散速度分别为2.5mm/s、1.6mm/s、2.0mm/s、1.8mm/s。瞬吸时间为16s、30s、20s、25s。吸收倍率为4.0、4.0、5.5、4.5。说明贴合制品中木浆制品的液态水扩散速度最快,瞬吸时间最短,粘胶的液态水扩散速度最慢,瞬吸时间最长。吸液分子材料的吸收倍率最高,木浆制品和粘胶的吸收倍率最低。
表6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221
实施例28-32
将棉、非织造布、纸浆、高分子吸收体制的吸收层与热风法绵柔材质(PP)顶片、热风无纺布制分配层、空腔直径0.2mm的2.0mm厚度的棉制弹感芯层和吸液分子材料贴合制品、9μm的聚烯烃防水阻隔底层薄膜和棉织品的贴合制品,以热融胶粘合方式压合成五层层合物,和与不含吸收层的压合成四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见表7。均通过达因值42的液体阻隔测试、通过血液阻隔测试(ASTM F1670)、均通过病毒细菌阻隔测试(ASTM F1671)、均可以阻隔5nm以上固体颗粒、气溶胶(YY/T 0506.5-2009)。液态水扩散速度分别为2.0mm/s、1.8mm/s、2.5mm/s、2.2mm/s、2.0mm/s。瞬吸时间为20s、25s、18s、20s、30s。吸收倍率为5.0、4.5、4.0、5.5、3.5。说明纸浆制的吸收层液态水扩散速度最快,非织造布的最慢。纸浆制的吸收层瞬吸速度最快,不含吸收层的最慢。高分子吸收体制的吸收层吸收倍率最大,不含吸收层的吸收倍率最小。
表7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231
实施例33-39
将33μm、15μm、12μm、9μm、8μm、5μm、3μm的聚烯烃防水阻隔底层薄膜和棉制品的贴合制品与水刺法制绵柔材质(PP)顶片、热风无纺布制分配层、空腔直径0.2mm的2.0mm厚度的棉制弹感芯层和吸液分子材料贴合制品、棉制吸收层,以热融胶粘合方式压合成五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见表8。静水压阻隔35,000、15,000、10,000、9,000、6,000、5,000、2,000mmH2O(AATCC 127),除3μm未通过液体阻隔测试。说明防水阻隔底层薄膜越薄,阻隔能力越差。
表8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241
实施例40-43
将水刺法制绵柔材质(PP)顶片、热轧无纺布制分配层、空腔直径0.2μm的1.0mm厚度的棉制弹感芯层和吸液分子材料贴合制品、棉制吸收层、9μm的聚烯烃防水阻隔底层薄膜和棉织品的贴合制品,分别以热融胶粘合、热轧粘合、超声波粘合、纺粘粘合(化学粘合)方式压合成五层层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见表9。均通过达因值42液体阻隔测试、通过通过血液阻隔测试(ASTM F1670)。其剥离力分别为1.1N/15mm、1.0N/15mm、0.8N/15mm、0.9N/15mm。说明热融胶粘合的结合力最好,超声波粘合的结合力最差。
表9
Figure BDA0003335769970000251

Claims (10)

1.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层合物,该层合物包括:
至少一层芯层,其中,该芯层是由单层韧性弹感层、多层韧性弹感层或者韧性弹感层与具有吸液功能的制品贴合而形成,所述弹感层的压缩弹性回复率在1%以上、且沿所述层合物法向上同向纤维间间隙所形成的空腔的孔径在0.001mm以上,所述的制品形成芯制品层;以及
至少一层防水阻隔底层,其中,该阻隔底层是由单层薄膜、多层薄膜或者薄膜与非织造制品、黏胶制品和/或纺织纤维制品的贴合而形成,所述的薄膜是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所述的制品形成底制品层,其克重为1-500g/m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物,其中,所述弹感层的压缩回复率在2%以上、优选在5%以上,沿所述层合物法向上同向纤维间间隙所形成的空腔的孔径在0.01mm以上、优选在0.05m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物,其中,所述弹感层的成分选自于如下一组:TPE、TPV、棉、天丝、黏胶、竹纤维、聚丙烯酸、聚砜、聚脲、PES、聚酯及其衍生物纤维、尼龙及其衍生物纤维、氨纶及其衍生物纤维、丙纶及其衍生物纤维、聚烯烃及其衍生物纤维、芳纶及其衍生物纤维、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纤维、腈纶、维纶、氨纶、氯纶、莱赛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物,其中,所述芯层的克重为50-1500g/m2,优选为100-1000g/m2;所述芯层的厚度为0.5-30mm,优选为1-2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物,其中,液体在所述芯层的扩散速度在0.01m2/s以上,瞬吸时间在2min/5ml以内,持续时间在10s以上,液体吸收量至少达到10ml/m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物,其中,所述的芯层由所述弹感层和所述芯制品层贴合而成;其中,所述弹感层和所述芯制品层之间存在一50nm以上的物理间隙,该物理间隙中设置有不连续的一层或多层的热塑性树脂和/或可固化树脂,以便结合所述弹感层和所述芯制品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物,其中,所述的阻隔底层由所述薄膜和所述底制品层形成,而且在所述薄膜与所述底制品层之间存在一700nm以上的物理间隙,该物理间隙中设置有一层或多层的、不连续的热塑性树脂和/或可固化树脂,以便结合所述薄膜与所述底制品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合物,其中,在所述阻隔底层中,所述底制品层为天然的或者化学的制品层,其材质选自如下一组纤维材料:聚酯及其衍生物纤维、尼龙及其衍生物纤维、氨纶及其衍生物纤维、以及丙纶及其衍生物纤维、聚烯烃及其衍生物纤维、芳纶及其衍生物纤维、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纤维、和/或棉制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合物,其中,在所述阻隔底层中,所述薄膜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为以下一组树脂中的一种或任意多种的共混物:聚烯烃;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共混物;二元酰胺和二元醇、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共混物;二元异氰酸和二元醇、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共混物;含有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的共聚物或共混物;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基团的共聚物或共混物;和/或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基团的共聚物或共混物;
在所述阻隔底层中,形成所述薄膜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中含有4%以上的无机填料或成孔剂。
10.一种个人及医疗卫生护理用品,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层合物,其中,所述的个人及医疗卫生护理用品为吸收制品。
CN202111293502.4A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卫生用层合物 Pending CN1159195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3502.4A CN115919553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卫生用层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3502.4A CN115919553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卫生用层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9553A true CN115919553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47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3502.4A Pending CN115919553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卫生用层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95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9161B (zh) 成型非织造布
CN114134647B (zh) 成型非织造布
CN108366888B (zh) 成型非织造布
JP4559492B2 (ja) 液体移送層を含む吸収用品
KR100592002B1 (ko) 다층 커버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3874472B (zh) 用于个人护理吸收体制品的液体管理层
JP5879648B2 (ja) 体液吸収用の弾性吸収性衛生用品
KR101770647B1 (ko) 흡수 용품 용 천공된 층 및 비천공된 층을 갖는 허리 조립체
EP2353562A1 (en) Transfer layer for absorbent article
KR100765215B1 (ko) 흡수성 물품
RU2660303C2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PL186958B1 (pl) Wyrób chłonny
CN112739298B (zh) 用于吸收剂制品的流体分布材料
CN107072852B (zh) 具有用于液体分配的具有三维膜的吸收制品
KR101057928B1 (ko) 다층 흡수성 용품
CN115919553A (zh) 一种含有柔性弹感芯层的卫生用层合物
CA2856052C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fluid flow control member
JP4514668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6222023U (zh) 吸收制品和用于吸收制品的吸收主体
JP2023050959A (ja) 手術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