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5493A -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5493A
CN115915493A CN202211507639.XA CN202211507639A CN115915493A CN 115915493 A CN115915493 A CN 115915493A CN 202211507639 A CN202211507639 A CN 202211507639A CN 115915493 A CN115915493 A CN 115915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multilink
direct
direct link
reque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76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桦
吴昊
尹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763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5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5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5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一多链路信息元包含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本发明使得多链路终端可以在与接入点连接之外的自身支持的多链路上建立连接,提高了终端之间的传输速率,降低了传输延迟。

Description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802.11be系统,也称为极高吞吐量(EHT,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系统,通过一系列系统特性和多种机制增强功能以实现极高的吞吐量。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使用持续增长,对于在许多环境(例如家庭,企业和热点)中提供无线数据服务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视频流量将继续是许多WLAN部署中的主要流量类型。由于出现了4k和8k视频(20Gbps的未压缩速率),这些应用的吞吐量要求正在不断发展。诸如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游戏、远程办公室和云计算之类的新型高吞吐量,低延迟应用程序将会激增(例如,实时游戏的延迟低于5毫秒)。
鉴于这些应用程序的高吞吐量和严格的实时延迟要求,用户期望通过WLAN支持其应用程序时,吞吐量更高,可靠性更高,延迟和抖动更少,电源效率更高。802.11be系统旨在通过进一步提高总吞吐量和降低延迟来确保WLAN的竞争力,同时确保与旧版技术标准向后兼容和共存。在2.4GHz,5GHz和6GHz频段运行的802.11兼容设备。
发明内容
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建立直接连接链路,也称为直连链路来减少数据传输中转环节,提高传输速率和降低传输延迟。如果支持多链路特性的终端连接到传统的单链路接入点上,将关闭多链路特性,仅作为单链路设备使用。然而当需要建立直连链路的两个终端都是多链路设备时,仍然会按照单链路设备的方式仅在当前操作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而终端自身的多链路特性未能有效利用。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使得连接在单链路接入点上的多链路终端可以在自身支持的多链路上建立连接。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一多链路信息元包含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
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其中,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二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二多链路信息元包含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
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且第二多链路设备同意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中包含第三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三多链路信息元包含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中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指示链路启用延迟时长,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的链路启用延迟时长内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消息给接入点,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和第一多链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长,避免接入点在所述传输时长内发送数据给第二多链路设备和/或第一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当第二多链路设备需要在直连链路上与第一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时,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数据包给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进入省电模式;
当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直连链路上与第一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完毕,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数据包给接入点,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退出省电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与第一多链路设备建立的直连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并在第一链路上发送定时休眠指示消息给接入点,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和所述定时休眠指示消息中指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和第一多链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的开始时间、周期和每个周期内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避免接入点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和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时发送数据给第二多链路设备和/或第一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二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包含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的第一随机数、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一逻辑实体的地址、第二多链路设备或第二逻辑实体的地址、及接入点的基础服务集标识,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含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的第二随机数、第一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其中,第一逻辑实体和第二逻辑实体分别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操作在第一链路上的逻辑实体,第三逻辑实体和第四逻辑实体分别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操作在传输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的链路上的逻辑实体;
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二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二随机数、第一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
第二多链路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生成用于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的秘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第一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建立直连链路;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中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中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指示链路启用延迟时长,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所述链路启用延迟时长内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所述链路启用延迟时长内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消息给接入点,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长,避免接入点在所述传输时长内发送数据给第一多链路设备和/或第二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当第一多链路设备需要在直连链路上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时,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数据包给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进入省电模式;
当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直连链路上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完毕,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数据包给接入点,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退出省电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与第二多链路设备建立的直连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并在第一链路上发送定时休眠指示消息给接入点,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和所述定时休眠指示消息中指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和第一多链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的开始时间、周期和每个周期内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避免接入点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时发送数据给第一多链路设备和/或第二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二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包含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的第一随机数、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一逻辑实体的地址、第二多链路设备或第二逻辑实体的地址、及接入点的基础服务集标识,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含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的第二随机数、第一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其中,第一逻辑实体和第二逻辑实体分别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操作在第一链路上的逻辑实体,第三逻辑实体和第四逻辑实体分别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操作在传输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的链路上的逻辑实体;
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接收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的每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
第一多链路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生成用于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的秘钥。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装置,包括直连链路模块,所述直连链路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一多链路信息元包含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
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通过第二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其中,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装置,包括直连链路模块,所述直连链路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通过第一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第四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五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第六方面所述的存储介质和第七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可以在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与接入点连接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如在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多链路信息元,使得多链路终端可以在与接入点连接之外的自身支持的多链路上建立连接,有效利用了网络资源,在提供终端之间进行直连传输的同时,不影响接入点的网络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虽然本发明中公开内容按照示范性一个或几个实例来介绍,但应理解,可以就这些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技术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其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设备或消息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限制。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链路技术进行简单说明,在多链路场景下,通常一个物理设备可以包括多个逻辑实体,这里的物理设备可以指手机、电视、投影仪等设备,逻辑实体可以指物理设备中的逻辑单元,属于虚拟功能模块。一个逻辑实体对应一个收发机,每个逻辑实体可以独立的管理数据发送和接收,且每个逻辑实体独立工作在一条链路上,这样的物理设备称为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
单链路设备只有一个逻辑实体,并且只有一个MAC地址,而多链路设备有一个MAC地址,隶属于多链路设备的每一个逻辑实体都有一个MAC地址,例如一个多链路设备运行有三个逻辑实体,则在这个物理设备上有四个MAC地址,一个是多链路设备的,三个逻辑实体各有一个MAC地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包括多链路终端MLD1、接入点AP和多链路终端MLD2,多链路终端MLD1有三个逻辑终端STA1、STA2和STA3,其中,STA1与接入点AP连接,STA2和STA3未启用;多链路终端MLD2有三个逻辑终端STA4、STA5和STA6,其中,STA4与接入点AP连接,STA5和STA6未启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AP操作在2.4GHz链路上,设定链路标识为link1,STA2和STA5操作在5GHz链路上,设定链路标识为link2,STA3和STA6操作在6GHz链路上,设定链路标识为link3。
应理解,图1仅为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通信系统中设备的数量、类型等不作限定,如可包含更多个终端或接入点,而终端和接入点可以是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单链路设备,不同多链路设备中的逻辑实体的数量也可不同。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依照本文描述的原理和功能,根据本申请的术语“接入点(AP)”还可以用于描述能够在网络架构内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的接入端口或任何其他接入点,因此,接入点的使用仅是示例性的。
继续参阅图1,多链路终端MLD1和多链路终端MLD2之间可建立直连链路,本发明实施例假设MLD1为发起终端,MLD2为响应终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201、MLD1通过STA1在链路link1上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如TDLS setuprequest消息)给AP,消息中包含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
如果仅在STA1所在链路(即link1)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不包含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仅包含STA1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指示仅在链路link1上建立直连链路。
如果在STA1所在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可包含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ML element中包含MLD1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如MLD1中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对应的逻辑终端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示例地,MLD1请求在STA2所在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ML element中包含以下参数:
STA info 1:STA2的信息,如STA2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这些信息用于指示逻辑终端在什么链路上操作,由于AP不是多链路设备,所以链路标识不一定会用),STA2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指示在STA2所在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1还可同时请求在STA1所在链路和STA1所在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可包含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如MLD1请求在STA1所在链路(即link1)和STA2所在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ML element中包含以下参数:
STA info 1:STA1的信息,如STA1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STA1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等,指示在STA1所在链路(即link1)上建立直连链路。
STA info 2:STA2的信息,如STA2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STA2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等,指示在STA2所在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
应理解,MLD1也可同时请求在STA1所在链路之外的多条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相应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含的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中包含多个参数STA info。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含参数链路启用延迟,MLD1在参数链路启用延迟指示的时长内(如果有此参数)启用操作在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上的收发机,用于接收MLD2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可选地,MLD1和MLD2也可通过其他方式确认链路启用延迟时长,如默认一个链路启用延迟时长、在与AP建立连接的过程中获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01之前,MLD1和MLD2还可协商二者可以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步骤S201中,MLD1根据协商结果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如从确认可以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中选择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提高直连链路建立的效率。协商过程示例如下:
S1001、MLD1通过STA1在链路link1上发送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如TDLSdiscovery request消息)给AP,消息中包含MLD1可以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
如果MLD1只可以在STA1所在链路(即link1)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可不包含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仅包含STA1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这些信息用于指示逻辑终端在什么链路上操作),因为AP不是多链路设备,所以链路标识不一定会用。
如果MLD1可以在STA1所在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可包含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ML element中包含MLD1可以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如MLD1中可以用于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对应的逻辑终端的信息。示例地,假设MLD1可以在STA2所在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ML element中包含以下参数:
STA info 1:STA2的信息,如STA2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这些信息用于指示逻辑终端在什么链路上操作,由于AP不是多链路设备,所以链路标识不一定会用),指示可以在STA2所在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假设MLD1可以在STA1所在链路(即link1)和STA2所在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ML element中包含以下参数:STA info 1:STA1的信息,如STA1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这些信息用于指示逻辑终端在什么链路上操作,由于AP不是多链路设备,所以链路标识不一定会用),指示可以在STA1所在链路(即link1)上建立直连链路;
STA info 2:STA2的信息,如STA2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这些信息用于指示逻辑终端在什么链路上操作,由于AP不是多链路设备,所以链路标识不一定会用),指示可以在STA2所在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
1002、AP在link1上接收MLD1发送的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并发送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给MLD2,且AP从MLD1接收的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的净荷与发送给MLD2的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的净荷相同,如都只包含STA1的信息,或者都包含ML element。
S1003、MLD2在通过STA4在link1上接收AP发送的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并通过STA4在link1上发送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如TDLS discovery response消息)给MLD1的STA1。
如果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不包含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即指示MLD1只可以在STA1所在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在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中不包含ML element,仅包含STA4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指示MLD2可以在STA4所操作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
如果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包含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即指示MLD1可以在STA1所在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且MLD2仅同意在STA4所操作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在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中不包含ML element,仅包含STA4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指示MLD2可以在STA4所操作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
如果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包含多链路信息元ML element,即指示MLD1可以在STA1所在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且MLD2同意在STA4所操作的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中包含ML element,ML element包含MLD2可以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示例地,ML element包含参数STA info 1-STA info n,用于设置MLD2中可以用于建立直连链路的逻辑终端的信息,除了类似于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的地址,链路标识信息外,还可包含逻辑终端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这些信息用于MLD1决策在哪些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如MLD2同意在STA4操作的链路和STA5操作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中包含的ML element可包括以下参数:
STA info 1:STA4的信息,如STA4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STA4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指示可以在STA4所操作的链路(即link1)上建立直连链路;
STA info 2:STA5的信息,如STA5的地址,链路标识或信道标识或操作频率信息,STA5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指示可以在STA5所操作的链路(即link2)上建立直连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MLD2可直接发送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给MLD1,也可通过AP发送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给MLD1,即先发送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给AP,然后AP发送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给MLD1。
S202、AP在link1上接收MLD1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并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给MLD2,且AP从MLD1接收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的净荷与发送给MLD2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的净荷相同,如都只包含STA1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或者都包含MLelement。
S203、MLD2通过STA4在link1上接收AP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MLD2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如TDLS setup response消息)给MLD1,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具体地,如果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不包含ML element,即指示MLD1仅请求在STA1所在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通过STA4在link1上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给STA1,如STA4在link1上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给AP,AP再发送给MLD1,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不包含ML element,仅包含STA4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指示同意在STA4所在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
如果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ML element,即指示MLD1请求在STA1所在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在参数链路启用延迟指示的时长内(如果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有此参数)启用ML element中指示的链路(除STA1所在链路之外)对应的收发机,在ML element中指示的链路上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给MLD1,如果ML element中指示的链路有多条,可以在其中一条链路上发送,或者在每条链路上都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包含ML element,包含MLD2同意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对应的逻辑终端的能力信息或/和操作信息。
S204、MLD1接收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在直连链路上与MLD2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只有STA1接收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则STA1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如TDLS setup confirm消息)给MLD2的STA4,如STA1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给AP,AP再发送给MLD2。
如果有STA1以外的逻辑终端接收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则在接收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上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给MLD2,或者在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的链路中的任意一条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给MLD2。
MLD2接收到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后,MLD1和MLD2在直连链路上发送或/和接收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MLD1和AP连接的链路与MLD1和AP连接的链路可不同,如MLD1和AP在link1上连接,MLD2和AP在link2上连接,则MLD1和MLD2可通过STA3和STA6在link3上建立直连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1和/或MLD2跟AP连接的链路与直连链路互为NSTR对,即在其中的一条链路上发送数据时,在另一条链路上不能接收数据;或者,在其中的一条链路上接收数据时,在另一条链路上不能发送数据。此时,需要协调与AP连接的链路与直连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避免数据丢失。以下以MLD1为示例进行说明,MLD2的操作与MLD1类似,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如果MLD1和MLD2之间是非周期性收发,则MLD1需要在直连链路上发送数据给MLD2时,发送时长需要根据AP的广播消息(如beacon消息)发送时段设置,不能覆盖到AP的广播消息发送时段,示例如下:
1)STA1(表示MLD1在与AP连接的链路上)发送第一消息(如准备接收数据消息(CTS-to-AP消息))给AP,消息中包含参数duration,将其值设置为MLD1在直连链路上需要发送数据的时长,指示AP在该参数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不要发送数据给MLD1。进一步地,还可指示AP在该参数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不要发送数据给MLD2。
2)STA1发送数据包给AP,其中包含参数PSM,用于指示是否进入省电模式,将其值设置为1,表示进入省电模式。AP得知MLD1进入省电模式后,如果有需要发送给MLD1的数据,则在本地缓存,通过广播消息中的TIM(业务指示图)信息将MLD1对应的AID比特位设置为1,用于通知MLD1有下行数据需要接收,MLD1在直连链路上数据发送完毕后,则再次发送数据包给AP,其中PSM设置为0,指示退出省电模式,可以接收AP发送的数据。
如果MLD1和MLD2之间是周期性收发,则MLD1在直连链路上发送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如TDLS traffic request消息)给MLD2,并在link1上发送定时休眠指示消息(如TDTindication消息)给AP,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和定时休眠指示消息中均包含以下参数:
Offset:周期性传输数据的开始时间,如设置为开始时间与beacon帧的时间差;
Period:周期;
OnDuration:每个周期内可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
进一步地,MLD1接收MLD2发送的直连链路传输响应消息(如TDLS trafficresponse消息),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MLD1和MLD2根据参数Offset、Period和OnDuration在直连链路上周期性地收发数据,AP在参数Offset、Period和OnDuration指示的时间内不发送数据给MLD1和/或MLD2,如AP接收到定时休眠指示消息后,即不在消息中指示的时间内发送数据给MLD1和MLD2,也可在接收到定时休眠指示消息后,只不在消息中指示的时间内发送数据给发送消息的MLD1,也可确认跟MLD2连接的链路与MLD1和MLD2之间的直连链路是否为NSTR对,若是,则不在消息中指示的时间内发送数据给MLD2,否则,可发送数据给MLD2。
应理解,MLD1可在需要与MLD2在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时发送定时休眠指示消息给AP,即不管MLD1跟AP连接的链路与MLD1和MLD2之间的直连链路是否为NSTR对,也可仅在MLD1跟AP连接的链路与MLD1和MLD2之间的直连链路是NSTR对时发送定时休眠指示消息给AP,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1和MLD2还可根据直连链路建立过程生成用于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的密钥,将秘钥生成过程与直连链路建立过程合并,减少信令开销。示例地,安全密钥的生成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MLD1在发送给MLD2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参数:
SNONCE:MLD1生成的随机数;
Link info:包含MLD1的MAC地址或STA1的MAC地址、MLD2的MAC地址或STA4的MAC地址、及AP的BSSID(如AP的地址)。
MLD2在发送给MLD1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以下参数:
ANONCE:MLD2生成的随机数;
SNONCE:与接收到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相同;
Link info:包含MLD1的MAC地址或STA1的MAC地址、MLD2的MAC地址或STA4的MAC地址、及AP的BSSID(如AP的地址)。
MLD1在发送给MLD2的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中包括以下参数:
ANONCE:与接收到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相同;
SNONCE:与接收到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相同;
Link info:包含MLD1的MAC地址或STA1的MAC地址、MLD2的MAC地址或STA4的MAC地址、及AP的BSSID(如AP的地址)。
MLD1和MLD2根据以下方式生成秘钥:
如果MLD1和MLD2之间在与AP连接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根据Snonce、ANonce、MLD1的MAC地址MAC_MLD1、MLD2的MAC地址MAC_MLD2和AP的BSSID生成在该链路上的秘钥,生成方式示例如下:
TPK-Key-Input=Hash(min(Snonce,ANonce)||max(SNonce,ANonce));
TPK=KDF-Hash-Length(TPK-Key-Input,“TDLS PMK”,min(MAC_MLD1,MAC_MLD2)||max(MAC_MLD1,MAC_MLD2)||BSSID);
TPK_KCK=L(TPK,0,128),表示生成的TPK的前128个比特bit;
TPK_TK=L(TPK,128,Length–128),表示生成的TPK的其余bit。
其中,Hash:表示哈希算法;
KDF-Hash-Length:表示秘钥生成算法;
“TDLS PMK”:表示生成的秘钥的名称;
TPK_KCK:用于验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TPK_TK:用于MLD1和MLD2之间对应的各条链路上数据传输加解密。
可选地,也可根据Snonce、ANonce、STA1的MAC地址MAC_STA1、STA4的MAC地址MAC_STA4和AP的BSSID生成在该链路上的秘钥,示例如下:
TPK-Key-Input=Hash(min(Snonce,ANonce)||max(SNonce,ANonce));
TPK=KDF-Hash-Length(TPK-Key-Input,“TDLS PMK”,min(MAC_STA1,MAC_STA4)||max(MAC_STA1,MAC_STA4)||BSSID);
TPK_KCK=L(TPK,0,128),表示生成的TPK的前128个比特bit;
TPK_TK=L(TPK,128,Length–128),表示生成的TPK的其余bit。
需要说明的是,生成密钥使用的MLD1和MLD2的地址信息需与其在和AP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使用的地址一致,如与AP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使用的是逻辑实体的地址,则生成密钥时也使用逻辑实体的地址,如与AP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多链路设备的地址,则生成密钥时也使用多链路设备的地址,由此可以方便终端对地址和秘钥的管理,终端可以避免使用多个地址而造成管理上引入的复杂度。
如果MLD1和MLD2之间在非与AP连接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根据Snonce、ANonce、MLD1中操作在直连链路上的逻辑终端的MAC地址MAC_STA_n1、MLD2中操作在直连链路上的逻辑终端的MAC地址MAC_STA_n2生成在该链路上的秘钥,生成方式示例如下:
TPK-Key-Input=Hash(min(Snonce,ANonce)||max(SNonce,ANonce));
TPK=KDF-Hash-Length(TPK-Key-Input,“TDLS PMK”,min(MAC_STA_n1,MAC_STA_n2)||max(MAC_STA_n1,MAC_STA_n2));
TPK_KCK=L(TPK,0,128),表示生成的TPK的前128个比特bit;
TPK_TK=L(TPK,128,Length–128),表示生成的TPK的其余bit。
如果MLD1和MLD2之间有多条直连链路要建立,按上述方式对每条链路进行秘钥生成,其中,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和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都在各自的链路上发送,即MLD2在同意建立直连链路的每条链路上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MLD1在接收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的每条链路上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此时,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统一通过AP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和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在各自链路上发送。这种情况下,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和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中可以不包含ML element。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装置,包括直连链路模块,所述直连链路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一多链路信息元包含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
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通过第二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其中,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装置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MLD2,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与MLD2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装置,包括直连链路模块,所述直连链路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通过第一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装置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MLD1,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与MLD1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以功能模块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模块”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上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本发明的实施例,装置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通过总线304互相通信,存储器302中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3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301加载并执行,以控制通信接口303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应理解,设备3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MLD1或MLD2或AP,或者,上述实施例中的MLD1或MLD2或AP的功能可以集成在设备300中,设备3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MLD1或MLD2或AP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可选地,该存储器3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3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30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302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该处理器301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301中存储的指令,并且该处理器301执行该指令时,该处理器301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一个模块或者组件可以划分为多个模块或组件,或者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一多链路信息元包含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
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其中,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二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二多链路信息元包含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
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且第二多链路设备同意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中包含第三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三多链路信息元包含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中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指示链路启用延迟时长,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的链路启用延迟时长内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消息给接入点,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和第一多链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长,避免接入点在所述传输时长内发送数据给第二多链路设备和/或第一多链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第二多链路设备需要在直连链路上与第一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时,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数据包给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进入省电模式;
当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直连链路上与第一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完毕,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数据包给接入点,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退出省电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与第一多链路设备建立的直连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并在第一链路上发送定时休眠指示消息给接入点,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和所述定时休眠指示消息中指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和第一多链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的开始时间、周期和每个周期内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避免接入点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和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时发送数据给第二多链路设备和/或第一多链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二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包含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的第一随机数、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一逻辑实体的地址、第二多链路设备或第二逻辑实体的地址、及接入点的基础服务集标识,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含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的第二随机数、第一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其中,第一逻辑实体和第二逻辑实体分别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操作在第一链路上的逻辑实体,第三逻辑实体和第四逻辑实体分别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操作在传输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的链路上的逻辑实体;
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二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二随机数、第一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
第二多链路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生成用于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的秘钥。
8.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第一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发现请求消息中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建立直连链路;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发现响应消息中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中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指示链路启用延迟时长,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所述链路启用延迟时长内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所述链路启用延迟时长内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消息给接入点,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长,避免接入点在所述传输时长内发送数据给第一多链路设备和/或第二多链路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第一多链路设备需要在直连链路上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时,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数据包给接入点,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进入省电模式;
当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直连链路上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完毕,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数据包给接入点,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退出省电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与第二多链路设备建立的直连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并在第一链路上发送定时休眠指示消息给接入点,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请求消息和所述定时休眠指示消息中指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和第一多链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的开始时间、周期和每个周期内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避免接入点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直连链路上传输数据时发送数据给第一多链路设备和/或第二多链路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二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包含第一多链路设备生成的第一随机数、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一逻辑实体的地址、第二多链路设备或第二逻辑实体的地址、及接入点的基础服务集标识,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含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的第二随机数、第一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其中,第一逻辑实体和第二逻辑实体分别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操作在第一链路上的逻辑实体,第三逻辑实体和第四逻辑实体分别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操作在传输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的链路上的逻辑实体;
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接收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的每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
第一多链路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第三逻辑实体的地址及第四逻辑实体的地址生成用于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的秘钥。
15.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连链路模块,所述直连链路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多链路信息元,所述第一多链路信息元包含请求建立直连链路的链路的信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
如果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则通过第二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其中,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16.一种建立直连链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连链路模块,所述直连链路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在第二链路上建立直连链路,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只在第一链路上与接入点连接,第二链路是与第一链路不同的链路;
通过第一多链路设备启用操作在第二链路上的收发机,在第二链路中的一条或每条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507639.XA 2022-11-29 2022-11-29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15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7639.XA CN115915493A (zh) 2022-11-29 2022-11-29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7639.XA CN115915493A (zh) 2022-11-29 2022-11-29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5493A true CN115915493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7639.XA Pending CN115915493A (zh) 2022-11-29 2022-11-29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54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6685B (zh) 一种终端匹配方法、装置
KR20230118849A (ko) 멀티 링크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을 위한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05379190A (zh) 用于指示服务集标识符的系统和方法
US10999780B2 (en) Bluetooth trigger for NAN
CN112911728B (zh)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中搜索对等终端的方法、终端及介质
US20220286844A1 (en) Wlan multi-link tdls key derivation
CN112019489B (zh) 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5715026B (zh) 多链路设备的关联标识符aid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US7369576B2 (en) Managing scanning and traffic in a network
CN115915493A (zh)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2312723A (zh) 一種通信方法及通信裝置
CN112398943B (zh) 信息互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349456B2 (en) Video communication system, video transmission terminal, video recep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5696636A (zh)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65901B (zh) 多链路设备连接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0368B (zh) 控制在多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422614B (zh) 控制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3032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3231883A1 (zh) 修复wlan信息的方法、主配置器、物联网设备和系统
WO2023134607A1 (zh) 边链路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WO2023036245A1 (zh) 通信方法和多链路设备
EP4287711A1 (en) Method for discovering and connect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08814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665887A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67923A (zh) 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