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8636A - 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8636A
CN115908636A CN202211475742.0A CN202211475742A CN115908636A CN 115908636 A CN115908636 A CN 115908636A CN 202211475742 A CN202211475742 A CN 202211475742A CN 115908636 A CN115908636 A CN 115908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target
detection
map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57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
金晶
廖高灿
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Kingsoft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Kingsoft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Kingsoft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Kingsoft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757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8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8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8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地图编辑方法包括: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目标网格单元指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采用了网格单元随机探测的方法,自动确定了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相比于人工确定的方法,提升了地图编辑效率并降低了地图编辑的成本;获取反映社会性的目标对象和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预设关系,并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进行探测,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具有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

Description

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图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图编辑方法。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地图编辑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地图得到应用,例如,游戏地图场景搭建,应用于物流、建筑工程、地理科学等的数字地图,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真实准确地确定出目标对象在数字地图中的位置,对于数字地图的编辑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现有技术中,目标对象在数字地图中的位置主要是基于人工确定的,这样的确定方式在数字地图的地图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是比较容易确定。
然而,随着数字地图的地图规模增长,人工确定的方式造成了效率不足和成本增长的问题,对应地,现有的自动确定方式由于其确定结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在具有一定社会性要求的目标对象的位置确定场景中,例如,乡村城镇、建筑聚落群,会使得确定的位置无法准确反映出目标对象的社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图编辑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地图编辑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图编辑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
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目标网格单元指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图编辑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
探测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目标网格单元指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所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芯片执行时实现所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地图编辑方法,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目标网格单元指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采用了网格单元随机探测的方法,自动确定了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相比于人工确定的方法,提升了地图编辑效率并降低了地图编辑的成本;获取反映社会性的目标对象和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预设关系,并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进行探测,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具有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编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编辑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游戏地图中的虚拟建筑的地图编辑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虚拟建筑聚落的地图编辑方法中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虚拟建筑聚落的地图编辑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虚拟建筑聚落的地图编辑方法的前端显示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虚拟建筑的地图编辑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
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地图编辑方法。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地图编辑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编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02以及多个终端104。多个终端104之间通过服务器102可以建立通信连接。在在线交互场景中,服务器102用来在多个终端104之间提供地图编辑服务,多个终端104可以分别作为发送端或接收端,通过服务器102实现实时通信。
用户通过终端104可与服务器102进行交互以接收其他终端204发送的数据,或将数据发送至其他终端104等。在在线交互场景中,可以是用户通过终端104向服务端102发送对象创建请求,服务端102将完成地图编辑的目标地图反馈给客户端中。
其中,终端104与服务器102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网络为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提供了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终端104所传输的数据可能需要经过编码、转码、压缩等处理之后才发布至服务端102。
终端104可以为浏览器、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或网页应用如H5(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5,超文本标记语言第5版)应用、或轻应用(也被称为小程序,一种轻量级应用程序)或云应用等,终端104可以基于服务器提供的相应服务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如基于RTC(实时通信)SDK开发获得等。终端104可以部署在电子设备中,需要依赖设备运行或者设备中的某些APP而运行等。电子设备例如可以具有显示屏并支持信息浏览等,如可以是个人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等。在电子设备中通常还可以配置各种其它类应用,例如人机对话类应用、模型训练类应用、文本处理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购物类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终端、社交平台软件等。
服务器102可以包括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为多个终端提供地图编辑服务的服务器,又如为终端上使用的提供支持的用于后台地图编辑的服务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102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服务器也可以是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或者是带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云计算服务器或智能云主机。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一般由服务器执行,但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与服务器具有相似的功能,从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地图编辑方法。在其它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地图编辑方法还可以是由终端与服务器共同执行。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编辑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具有地图编辑功能的客户端或者服务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游戏数字地图编辑的场景、真实数字地图编辑的场景、虚拟地图生成的场景,在此不做限定。
初始地图为包含有地理要素的数字地图,可以为二维数字地图,也可以为三维数字地图,例如,预先绘制的游戏地形图,某地区的卫星地图,预先创建的工程规划地形图等,地理要素为地图中各特定地形区域要素,例如,游戏地形图中的山地区域、平原区域、水域区域等,又例如,某地区的卫星地图中的山地区域、平原区域、水域区域等,还例如,工程规划地形图中的住宅区域、商业区域、公共设施区域等。
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为对初始地图进行了网格分割后得到的地图网格,分割的方式可以为均匀分割,也可以为非均匀分割,在此不做限定。对应于初始地图,网格分割可以为二维网格分割,也可以为三维网格分割。网格是由多个网格单元构成的,各网格单元具有特定的位置和地理要素标识,其中,任意网格单元在网格中具有唯一的位置信息,任意网格可以记录多个地理要素标识。例如,某地区的卫星地图(经纬度为东经120-123度,北纬36-38度),按照经纬度进行网格分割,分割单位为0.01度经纬度,分割得到300×200个网格单元,对于位置信息为(176,134)网格单元,其记录有(山地、林地、水域)三个地理要素标识。可选地,当网格为二维网格时,创建对应的二维映射数组来存储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当网格为三维网格时,创建对应的三维映射数组来存储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
对象创建请求为用户发送的在初始地图上创建目标对象的请求,目标对象为需要在数字地图上创建的人文地理对象,例如,游戏地图中的建筑、卫星地图中的道路设施、工程规划地形图的地基等,目标地理要素为与目标对象具有位置关联性的地理要素,例如,用于在游戏地图中创建的建筑的平原区域,用于在卫星地图中创建风电设施的山地区域,用于在工程规划地形图中创建大型购物中心的商业区域。目标对象和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为表征目标对象和目标地理要素的位置关联性的关系,例如,目标对象为污水处理厂,目标地理要素为河流,污水处理厂具有和河流之间的位置关联关系:污水处理厂邻近河流。预设关系可以反映目标对象的社会性。
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具体方式为,获取对初始地图进行网格分割后的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
获取对象创建请求,具体方式为,获取用户发送的对象创建请求。
示例性地,初始地图为预先绘制的游戏地形图,对游戏地形图进行1000×1000的网格分割,获得游戏地形图对应的网格,其中,网格是由1000×1000的网格单元构成的,各网格单元具有特定的位置信息{(Xi,Yi)1≤i≤1000}和地理要素标识(山地-0,平原-1,水域-2,林地-3,草原4),获取用户发送的对象创建请求Build_Request:{TargetItem(目标对象):村庄建筑;TargetGeo-Ele(目标地理要素):1&2;Relation:“村庄建筑在平原区域且邻近水域区域”}。
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为后续进行网格单元随机探测,提供了探测对象基础、探测索引基础和探测目标基础。
步骤S204: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目标网格单元指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
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具体方式为,将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确定为探测索引,根据预设关系确定对应的位置判断条件,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满足位置判断条件的网格单元为目标网格单元。
示例性地,将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山地-0,平原-1,水域-2,林地-3,草原-4)确定为探测索引,根据预设关系“村庄建筑在平原区域且邻近水域区域”确定对应的位置判断条件:目标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为1&距离目标单元M个网络单元中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为2,从随机网格单元Rand{(Xi,Yi)1≤i≤1000}开始进行探测,确定满足位置判断条件的网格单元(Xt,Yt)为目标网格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目标网格单元指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采用了网格单元随机探测的方法,自动确定了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相比于人工确定的方法,提升了地图编辑效率并降低了地图编辑的成本;获取反映社会性的目标对象和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预设关系,并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进行探测,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具有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
可选地,步骤S202中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获取初始地图;
创建初始地图对应的初始网格;
对初始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标记,获得各地理要素的地理要素标识;
将各地理要素标识映射至初始网格中对应的各网格单元。
初始地图对应的初始网格为仅对初始地图进行了网格分割得到的网格。初始网格中各地图网格单元未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
获取初始地图,可以为从远程数据库中获取初始地图,也可以为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预先创建的初始地图,还可以为接收用户发送的初始地图,在此不做限定。
创建初始地图对应的初始网格,具体方式为,根据初始地图的地图尺寸,对初始地图进行网格分割,得到对应地图尺寸的初始地图对应的初始网格。
对初始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标记,获得各地理要素的地理要素标识,具体方式为,按照预设的标记规则,对初始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标记,获得各地理要素的地理要素标识。
将各地理要素标识映射至初始网格中对应的各网格单元,具体方式为,对齐初始地图和初始网格,将各地理要素标识映射至初始网格中对应的各网格单元。
示例性地,从远程的游戏地图数据库中获取预先绘制的游戏地形图,根据游戏地形图的地图尺寸10000×10000,对游戏地形图进行1000×1000的网格分割,得到对应地图尺寸10000×10000的初始网格,初始网格是由1000×1000个网格单元构成的。按照预设的标记规则:山地-0,平原-1,水域-2,林地-3,草原-4,对游戏地形图上的地理要素(山地、平原、水域、林地、草原)进行标记,获得各地理要素的地理要素标识:(X1,Y1,1),(X1,Y2,0),(X1,Y3,4)……(X1000,Y1000,2)。
获取初始地图,创建初始地图对应的初始网格,对初始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标记,获得各地理要素的地理要素标识,将各地理要素标识映射至初始网格中对应的各网格单元。为后续进行网格单元随机探测,提供了更准确的探测对象基础、探测索引基础和探测目标基础,保证了后续进行探测的准确性,提升了确定目标网格单元的准确性。
可选地,步骤S204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
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
根据适应度,调整运动参数;
按照调整后的运动参数,以当前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返回执行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的步骤;
在达到满足预设关系的探测目标的情况下,获得目标网络单元。
运动参数为在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中进行运动探测的参数,可以为运动速度,包括运动方向和/或运动速率,也可以为运动加速度,包括及加速度方向和/或加速度大小,还可以为振动频率等,在此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运动速度为例进行说明。
适应度为判断网格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具有位置关联关系的参考数值,适应度表征网格单元与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高低。例如,目标对象为污水处理厂,目标地理要素为河流,第一网格单元为(X8,Y8),第一网格单元邻近的网格单元具有3个河流网格单元,第二网格单元为(X10,Y8),第二网格单元邻近的网格单元具有1个河流网格单元,则第一网格单元的适应度高于第二网格单元,表征第一网格单元的社会性高于第二网格单元。适应度函数是根据目标对象和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构建的,是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计算适应度的函数。
探测目标为预先设定的对应于预设关系的探测终止判断条件,可以为运动参数调整次数,可以为适应度阈值,可以为已探测到网格单元分布的判断条件,在此不做限定。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具体方式为,生成粒子群,并赋予粒子群中各粒子预设运动参数和随机网格单元作为探测起点,根据运动参数运行粒子群进行运动探测。
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具体方式为,根据各粒子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各粒子群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
根据适应度,调整运动参数,具体方式为,根据适应度,调整各粒子的运动参数,以使各粒子继续探测到的网格单元的适应度提升。
示例性地,生成粒子群(P1-Pn),并赋予粒子群中各粒子Pi预设运动参数{运动方向(Xvi_1,Yvi_1)和运动速率vi_1}和随机网格单元(Xi,Yi)作为探测起点,根据运动参数{运动方向(Xvi_1,Yvi_1)和运动速率vi_1}运行粒子群(P1-Pn)进行运动探测,根据各粒子Pi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Xi_1,Yi_1)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F(Xi_1,Yi_1),计算各粒子群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Ai_1,根据适应度Ai_1,调整各粒子的运动参数{运动方向(Xvi_1,Yvi_1)和运动速率vi_1},将当前网格单元(Xi_1,Yi_1)设置为探测起点,根据运动参数{运动方向(Xvi_2,Yvi_2)和运动速率vi_2}运行粒子群进行运动探测,重复上述步骤,在各粒子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Xt,Yt)的适应度At满足预设适应度阈值Ex(At)的情况下,获得目标网格单元(Xt,Yt)。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根据适应度,调整运动参数,按照调整后的运动参数,以当前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返回执行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的步骤,在达到满足预设关系的探测目标的情况下,获得目标网络单元。采用了网格单元随机运动探测的方法,自动确定了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相比于人工确定的方法,不仅提升了地图编辑效率并降低了地图编辑的成本,而且更具随机性和可追溯性;根据适应度来调整探测的运动参数,保证了获得的目标网格单元可以更准确表征目标对象和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预设关系,以此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具有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
可选地,随机网格单元的数目为多个;
对应地,根据适应度,调整运动参数,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根据第一探测路径上各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一适应度阈值的局部参考网格单元,其中,第一探测路径为从任一随机网格单元起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组成的路径;
根据各探测路径上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
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运动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从多个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运动探测,提升了探测的效率。
探测路径为从随机网格单元起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组成的路径。第一探测路径为从任一随机网格单元起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组成的路径。例如,从随机网格单元(X102,Y37)起,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为{(X104,Y40)(X105,Y41)(X108,Y44)……(X118,Y57)},则第一探测路径为(X104,Y40)-(X105,Y41)-(X108,Y44)……-(X118,Y57)。可选地,创建局部结果数组来存储各探测路径上的网格单元,对每条探测路径对应创建单独的局部结果数组。
第一适应度阈值为对第一探测路径上各网格单元预先设置的适应度阈值,达到第一适应度阈值的网格单元表征该网格单元具有与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高社会性。第二适应度阈值为对各探测路径上已探测到的各网格单元预先设置的适应度阈值,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网格单元表征该网格单元具有与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高社会性。第二适应度阈值高于第一适应度阈值。第一适应度阈值可以为针对适应度的阈值,也可以适应度从高到低排列后的网格单元数目,第二适应度阈值可以为针对适应度的阈值,也可以适应度从高到低排列后的网格单元数目。
局部参考网格单元为第一探测路径上达到第一适应度阈值的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局部参考网格单元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全局参考网格单元为各探测路径上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全局参考网格单元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选地,创建对应的全局结果数组用来存储全局参考网络。
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运动参数,具体方式为,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确定局部调整因素,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确定全局调整因素,根据局部调整因素和全局调整因素,调整运动参数。局部调整因素使得后续的运动探测中第一探测路径更多保持自身的局部特征,全局调整因素使得后续的运动探测中第一探测路径更多参考各个探测路径的全局特征。局部调整因素作用明显,使得后续的各探测路径更离散进行,全局调整因素作用明显,使得后续的各探测路径更聚集于全局参考网格单元来进行。更进一步地,根据局部调整因素和全局调整因素,调整运动参数,是根据公式1调整的。公式1如下。
Vk=F[Vk-1,f1(Xpbest-Xcurrent),f2(Xgbest-Xcurrent)]    公式1
其中,Vk表示调整后的运动参数,Vk-1表示调整前的运动参数,Xpbest表示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gbest表示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current表示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f1(Xpbest-Xcurrent)表示局部调整因素,f2(Xgbest-Xcurrent)表示全局调整因素。
示例性地,根据第一探测路径上各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一适应度阈值的局部参考网格单元Pbest,根据各探测路径上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Gbest,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current和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pbest,确定局部调整因素f1(Xpbest-Xcurrent),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current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gbest,确定全局调整因素f2(Xgbest-Xcurrent),利用公式1,根据局部调整因素f1(Xpbest-Xcurrent)和全局调整因素f2(Xgbest-Xcurrent),调整运动参数V。
根据第一探测路径上各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一适应度阈值的局部参考网格单元,其中,第一探测路径为从任一随机网格单元起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组成的路径,根据各探测路径上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运动参数。使得对于运动参数的调整在考虑到全局特征的同时,保留有探测轨迹自身的局部特征,使得运动探测可以更真实准确地表现社会性,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地图更具有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
可选地,在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运动参数之前,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根据针对目标对象预设的分布稀疏度,设置调整权重;
对应地,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运动参数,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按照调整权重,调整运动参数。
目标对象的分布稀疏度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上创建的位置之间的分布稀疏程度。例如,目标对象为一个40个网格单元内10户的村庄,其分布稀疏度为每个网格单元中分布0.25个目标对象。
调整权重为对运动参数进行调整的权重,包括局部调整权重、全局调整权重,可选地,调整权重还包括惯性调整权重,惯性调整权重为运动参数的调整权重,通过设置对应的惯性调整权重可以保留调整前的运动探测的运动特征。
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按照调整权重,调整运动参数,具体方式为,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确定局部调整因素,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确定全局调整因素,根据局部调整因素和局部调整权重,以及全局调整因素和全局调整权重,调整运动参数。根据局部调整因素和局部调整权重,以及全局调整因素和全局调整权重,调整运动参数,是根据公式2调整的。公式2如下。
Vk=Vk-11·f1(Xpbest-Xcurrent)+γ2·f2(Xgbest-Xcurrent)    公式2
其中,其中,Vk表示调整后的运动参数,Vk-1表示调整前的运动参数,Xpbest表示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gbest表示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current表示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f1(Xpbest-Xcurrent)表示局部调整因素,f2(Xggbest-Xcurrent)表示全局调整因素,γ1表示局部调整权重,γ2表示全局调整权重。
更进一步地,根据局部调整因素和局部调整权重,全局调整因素和全局调整权重,以及惯性调整权重,调整运动参数。根据局部调整因素和局部调整权重,全局调整因素和全局调整权重,以及惯性调整权重,调整运动参数,是根据公式3调整的。公式3如下。
Vk=ω·Vk-11·f1(Xpbest-Xcurrent)+γ2·f2(Xgbest-Xcurrent)    公式3
其中,其中,Vk表示调整后的运动参数,Vk-1表示调整前的运动参数,Xpbest表示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gbest表示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Xcurrent表示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f1(Xpbest-Xcurrent)表示局部调整因素,f2(Xgbest-Xcurrent)表示全局调整因素,γ1表示局部调整权重,γ2表示全局调整权重,ω表示惯性调整权重。
本申请实施例中,运动参数本质上是速度矢量,公式2和公式3本质上是多个具有特定方向的速度矢量的合成公式,通过考虑第一探测路径的局部参考网格单元、各探测路径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对应特征,使得调整后的速度矢量既可以表征局部特征,也可以表征全局特征,使得运动探测可以更真实准确地表现社会性,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地图更具有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同时,根据分布稀疏度设置调整权重,使得运动探测负荷目标网格单元的分布要求。
示例性地,根据针对目标对象预设的分布稀度:每个网格单元分布0.3个目标对象,设置局部调整权重为0.3,全局调整权重为0.4,惯性调整权重为0.3,根据局部调整因素f1(Xpbest-Xcurrent)和局部调整权重0.3,全局调整因素f2(Xgbest-Xcurrent)和全局调整权重0.4,以及惯性调整权重0.3,利用公式3调整运动参数V。
根据针对目标对象预设的分布稀疏度,设置调整权重,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按照调整权重,调整运动参数。使得运动探测可以更真实准确地表现社会性,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地图更具有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同时,根据分布稀疏度设置调整权重,使得运动探测负荷目标网格单元的分布要求,提升了目标网格单元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可选地,在根据各探测路径上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之后,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输出全局参考网格单元。
由于全局参考网格单元是从各探测路径中根据第二适应度阈值确定的网格单元,因而其可以表征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中最能满足预设关系的网格单元,但若仅仅根据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来调整运动参数,会导致所有探测路径都快速向全局参考网格单元聚集,无法完全表征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社会性,但可以确定定位需要放置的中心目标对象,例如,目标对象为城镇,中心目标对象为城镇活动广场,将城镇活动广场定位在全局参考网格单元。又例如,存在多个全局参考网格单元,通过全局参考网格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表征全局参考网格单元邻近的目标网格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
可选地,按照预设运动参数,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
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和邻近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确定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其中,邻近网格单元为当前网格单元的预设探测范围内的网格单元;
根据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以及当前网格单元和邻近网格单元的总数量,确定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
探测范围为预先设定的对当前网格单元邻近的网格单元进行运动探测的探测范围。例如,当前网格单元为(X100,Y100),探测范围为10,则进行运动探测时,对(X90,Y90)到(X110,Y110)的共100个网格单元进行探测。
根据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以及当前网格单元和邻近网格单元的总数量,确定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具体方式为,根据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与当前网格单元和邻近网格单元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确定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更进一步地,将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与当前网格单元和邻近网格单元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确定为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
示例性地,目标地理要素为水域区域-2,按照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10,以随机网格单元Rand{(Xi,Yi)1≤i≤1000}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Xi,Yi)的地理要素标识和邻近网格单元(Xi±10,Yi±10)的地理要素标识,确定目标地理要素(水域区域-2)对应的网格单元,将目标地理要素(水域区域-2)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34,与当前网格单元(Xi,Yi)和邻近网格单元(Xi±10,Yi±10)的总数量100之间的比值0.34确定为当前网格单元(Xi,Yi)的适应度。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和邻近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确定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其中,邻近网格单元为当前网格单元的预设探测范围内的网格单元,根据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以及当前网格单元和邻近网格单元的总数量,确定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准确得到适应度,保证了对运动参数的调整准确性,保证了后续获得的目标网格单元的准确性。
可选地,在达到满足预设关系的探测目标的情况下,获得目标网络单元之后,还包括:
调整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返回执行按照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的步骤。
探测范围设置过小,则当前网格单元需要距离目标地理要素足够近,则适应度较高,对运动参数的调整幅度过大,导致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过于聚集,探测范围设置过大,则当前网格单元需要距离目标地理要素不够近,则适应度较低,难以对运动参数进行调整,导致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过于分散。
由于探测范围设置决定了后续获得的目标网格单元的位置,因而难以保证一次运动探测就可以获得准确表征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的目标网格单元,需要调整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进行多次探测,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准确表征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
可选地,步骤S204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按照预设迭代次数,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获得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
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
通过设置预设迭代次数,可以获得并整合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使得从随机网格单元探测,可以得到更为完整的网格单元,提升了后续确定目标网格单元的数量,提升了地图编辑的适应性和效率。
预设迭代次数为预先设定的迭代探测的次数。
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具体方式为,按照预设整合条件,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经过多次迭代,迭代次数靠后的探测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其与初始地图中的地图要素的社会性越高,通过预设整合条件,将迭代次数靠后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提升了目标网格单元的数量和社会性。
示例性地,按照预设迭代次数5次,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Xi,Yi)开始进行探测,获得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X524,Y478),(X547,Y495),(X571,Y506),(X589,Y514),(X597,Y526)};{(X186,Y247),(X348,Y412),(X436,Y477),(X549,Y504),(X588,Y520)};{(X89,Y742),(X360,Y678),(X485,Y609),(X536,Y541),(X577,Y511)},按照预设整合条件:后两个目标网格单元,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得到目标网格单元:(X589,Y514),(X597,Y526),(X549,Y504),(X588,Y520),(X536,Y541),(X577,Y511)。
按照预设迭代次数,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获得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提升了目标网格单元的数量和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
可选地,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根据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提取数量;
对每次迭代得到的各探测路径上满足目标提取数量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提取,其中,探测路径由从随机网格单元起探测得到的网格单元组成;
对提取到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去重处理。
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为目标对象的位置分布属性信息。例如,目标对象为村庄,目标村庄的位置分布属性信息为:直径3个网格单元。目标提取数量为对整合后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提取的数量。
根据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提取数量,具体方式为,根据目标对象的位置分布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提取数量。
对提取到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去重处理,具体方式为,根据多个目标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对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去重处理。
示例性地,根据目标对象的位置分布属性信息:直径3个网格单元,确定目标提取数量:3个,对每次迭代得到的各探测路径上满足目标提取数量的3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提取,比对3个目标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去除重复位置信息的目标网格单元。
根据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提取数量,对每次迭代得到的各探测路径上满足目标提取数量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提取,其中,探测路径由从随机网格单元起探测得到的网格单元组成,对提取到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去重处理。更好地对应了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提取得到特定数量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而更准确地表征了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
可选地,在步骤S204之后,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获取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
根据目标网格单元,确定初始地图中对应的目标渲染位置;
根据模型数据,在初始地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目标对象进行渲染,获得目标地图。
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为预先构建的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上的可视化模型的数据。模型数据包括模型的尺寸、模型的纹理数据等。
目标渲染位置为目标网格单元对应的初始地图中的位置。
获取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可以为从远程模型数据库中获取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也可以为从本地模型数据库中获取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
根据模型数据,在初始地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目标对象进行渲染,获得目标地图,具体方式为,根据模型数据,利用渲染器在初始地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目标对象进行渲染,获得目标地图。
根据模型数据,在初始地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目标对象进行渲染,获得目标地图,具体方式为,根据模型数据,利用渲染器在初始地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目标对象进行渲染,获得目标地图。
示例性地,初始地图为预先绘制的游戏地形图,目标对象为村庄建筑,从本地模型数据库中获取村庄建筑的模型数据,在游戏地形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村庄建筑进行渲染,获得游戏地图。
获取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根据目标网格单元,确定初始地图中对应的目标渲染位置,根据模型数据,在初始地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目标对象进行渲染,获得目标地图。使得渲染的目标对象的模型与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具有社会性,更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并提升了地图编辑效率。
下述结合附图3以本申请提供的地图编辑方法对游戏地图中的虚拟建筑应用为例,对所述地图编辑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游戏地图中的虚拟建筑的地图编辑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获取预先绘制的游戏地形图,并创建游戏地形图对应的初始网格;
游戏地形图为包括水域区域和平原区域的地理要素,游戏地形图的尺寸为16×16。初始网格的包含与游戏地形图的尺寸对应的网格单元数量。
步骤S304:对游戏地形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标记,获得各地理要素的地理要素标识,并将各地理要素标识映射至初始网格中对应的各网格单元;
步骤S306:接收用户输入的虚拟建筑创建请求,其中,虚拟建筑创建请求携带虚拟建筑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
虚拟建筑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为“在邻近水域区域的平原区域上生成虚拟建筑”。
步骤S308:根据预设关系确定对应的位置判断条件,并根据位置判断条件生成适应度函数;
位置判断条件为:网格单元记录有平原区域的地理要素标识,网格单元邻近n个网格单元内具有水域区域的地理要素标识。
步骤S310:按照预设的迭代次数、速度和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
预设的迭代次数为3次,预设的速度为0,探测范围为n。
步骤S312: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和邻近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确定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
步骤S314:根据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以及当前网格单元和邻近网格单元的总数量,确定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
步骤S316:根据虚拟建筑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提取数量;
虚拟建筑的最大直径为3,对应的目标提取数量为3个。
步骤S318:调整运动参数并降低探测范围,返回执行按照预设的迭代次数、速度和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的步骤,对每次迭代得到的各探测路径上满足目标提取数量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提取;
步骤S320:对提取到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去重处理,得到目标网格单元;
步骤S322:获取虚拟建筑的模型数据;
步骤S324:根据目标网格单元,确定初始地图中对应的目标渲染位置;
步骤S326:根据虚拟建筑的模型数据,在初始地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虚拟建筑进行渲染,获得游戏地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网格单元随机探测的方法,自动确定了虚拟建筑在游戏地形图中的创建位置,相比于人工确定的方法,提升了地图编辑效率并降低了地图编辑的成本;获取反映社会性的虚拟建筑和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预设关系,并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进行探测,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具有与游戏地形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游戏地图的编辑。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虚拟建筑聚落的地图编辑方法中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首先生成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接着对初始地图预处理,标记地理要素并存储,再生成粒子群与适应度函数,继而输入适应度函数至粒子群,然后输入运动参数和调整权重至粒子群,最后运行粒子群。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虚拟建筑聚落的地图编辑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首先获取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接着获取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的网格,然后将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的网格输入模型数据,最后运行模型数据生成目标地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虚拟建筑聚落的地图编辑方法的前端显示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中,标注有“2”的网格单元为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中,地理要素标识为2(水域)的网格单元;标注有“A”的网格单元为从第一次迭代的探测路径中确定的目标网格单元,标注有“A*”的网格单元为从第一次迭代的探测路径中确定的适应度最优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标注有“B”的网格单元为从第二次迭代的探测路径中确定的目标网格单元,标注有“B*”的网格单元为第二次迭代的探测路径中确定的适应度最优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标注有“C”的网格单元为从第三次迭代的探测路径中确定的目标网格单元,标注有“C*”的网格单元为第三次迭代的探测路径中确定的适应度最优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虚拟建筑的地图编辑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如图7所示,开始后准备初始地图,创建地理要素映射网格的二维映射数组,接着收集地图水源和陆地信息并创建标记,将标记存储至二维映射数组,创建粒子群,设置适应度函数以及迭代次数,设置参数组合,运行粒子群,获得每个粒子的位置并存储至局部结果数组(局部结果数组1,局部结果数组2……局部结果数据n),在收敛完成后,获得全局结果并存储至全局结果数组,对原适应度函数进行调整,逐步降低n的数量,直到预设迭代次数n>0收敛完成,判断预设迭代次数n>0,若是,重新创建粒子群并继续执行,若否,结果截取、去重与合并,并修改对应的局部结果数组,接着映射局部结果数组并存储至二维映射数组,结束。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地图编辑装置实施例,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802,被配置为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
探测模块804,被配置为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目标网格单元指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
可选地,获取模块802被进一步配置为:
获取初始地图;创建初始地图对应的初始网格;对初始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标记,获得各地理要素的地理要素标识;将各地理要素标识映射至初始网格中对应的各网格单元。
可选地,探测模块804被进一步配置为: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根据适应度,调整运动参数;按照调整后的运动参数,以当前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返回执行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的步骤;在达到满足预设关系的探测目标的情况下,获得目标网络单元。
可选地,随机网格单元的数目为多个;
对应地,探测模块804被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第一探测路径上各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一适应度阈值的局部参考网格单元,其中,第一探测路径为从任一随机网格单元起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组成的路径;根据各探测路径上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运动参数。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权重调整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针对目标对象预设的分布稀疏度,设置调整权重;
对应地,探测模块804被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按照调整权重,调整运动参数。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全局参考网格单元。
可选地,探测模块804被进一步配置为: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和邻近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确定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其中,邻近网格单元为当前网格单元的预设探测范围内的网格单元;根据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以及当前网格单元和邻近网格单元的总数量,确定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重复探测模块,被配置为调整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返回执行按照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的步骤。
可选地,探测模块804被进一步配置为:
按照预设迭代次数,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获得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
可选地,探测模块804被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提取数量;对每次迭代得到的各探测路径上满足目标提取数量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提取,其中,探测路径由从随机网格单元起探测得到的网格单元组成;对提取到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去重处理。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渲染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根据目标网格单元,确定初始地图中对应的目标渲染位置;根据模型数据,在初始地图的目标渲染位置处对目标对象进行渲染,获得目标地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目标网格单元指示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采用了网格单元随机探测的方法,自动确定了目标对象在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相比于人工确定的方法,提升了地图编辑效率并降低了地图编辑的成本;获取反映社会性的目标对象和目标地理要素之间的预设关系,并以满足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进行探测,使得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具有与初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社会性,更真实准确实现了对地图的编辑。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地图编辑装置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地图编辑装置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地图编辑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地图编辑装置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此外,装置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应当理解为实现该程序流程各步骤或该方法各步骤所必须建立的功能模块,各个功能模块并非实际的功能分割或者分离限定。由这样一组功能模块限定的装置权利要求应当理解为主要通过说明书记载的计算机程序实现该解决方案的功能模块构架,而不应当理解为主要通过硬件方式实现该解决方案的实体装置。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9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910和处理器920。处理器920与存储器910通过总线930相连接,数据库9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900还包括接入设备940,接入设备940使得计算设备9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9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Network)、个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9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Interface Controller))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接口,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9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9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9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9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9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其中,处理器920用于执行所述地图编辑方法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地图编辑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用于地图编辑方法。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地图编辑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芯片执行时实现所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申请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申请。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申请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申请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申请。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地图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所述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所述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
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所述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所述目标网格单元指示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包括:
获取初始地图;
创建所述初始地图对应的初始网格;
对所述初始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标记,获得各地理要素的地理要素标识;
将各所述地理要素标识映射至所述初始网格中对应的各网格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所述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包括: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
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所述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
根据所述适应度,调整所述运动参数;
按照调整后的所述运动参数,以所述当前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返回执行所述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所述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的步骤;
在达到满足所述预设关系的探测目标的情况下,获得目标网络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网格单元的数目为多个;
所述根据所述适应度,调整所述运动参数,包括:
根据第一探测路径上各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一适应度阈值的局部参考网格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探测路径为从任一随机网格单元起已探测到的网格单元组成的路径;
根据各探测路径上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
根据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所述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运动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所述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运动参数之前,还包括:
根据针对所述目标对象预设的分布稀疏度,设置调整权重;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所述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运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所述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全局参考网格单元的位置信息,按照所述调整权重,调整所述运动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各探测路径上局部参考网格单元的适应度,确定适应度达到第二适应度阈值的全局参考网格单元之后,还包括:
输出所述全局参考网格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运动参数,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包括:
按照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
所述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利用所述预设关系对应的适应度函数,计算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包括:
根据当前探测到的当前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和邻近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其中,所述邻近网格单元为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所述预设探测范围内的网格单元;
根据所述目标地理要素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以及所述当前网格单元和所述邻近网格单元的总数量,确定所述当前网格单元的适应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达到满足所述预设关系的探测目标的情况下,获得目标网络单元之后,还包括:
调整所述预设运动参数和所述预设探测范围,返回执行所述按照预设运动参数和预设探测范围,以随机网格单元为探测起点进行运动探测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所述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包括:
按照预设迭代次数,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所述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获得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
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次迭代得到的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整合,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提取数量;
对每次迭代得到的各探测路径上满足所述目标提取数量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提取,其中,所述探测路径由从随机网格单元起探测得到的网格单元组成;
对提取到的多个目标网格单元进行去重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所述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模型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网格单元,确定所述初始地图中对应的目标渲染位置;
根据所述模型数据,在所述初始地图的所述目标渲染位置处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渲染,获得目标地图。
12.一种地图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初始地图对应的网格和对象创建请求,其中,所述网格中的网格单元记录有地理要素标识,所述对象创建请求携带目标对象与目标地理要素的预设关系;
探测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各网格单元的地理要素标识,以满足所述预设关系为探测目标,从随机网格单元开始进行探测,确定目标网格单元,其中,所述目标网格单元指示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初始地图中的创建位置。
13.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地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CN202211475742.0A 2022-11-23 2022-11-23 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908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5742.0A CN115908636A (zh) 2022-11-23 2022-11-23 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5742.0A CN115908636A (zh) 2022-11-23 2022-11-23 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8636A true CN115908636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75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75742.0A Pending CN115908636A (zh) 2022-11-23 2022-11-23 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86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4164A (zh) * 2023-05-17 2023-06-23 成都数联云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编辑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4164A (zh) * 2023-05-17 2023-06-23 成都数联云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编辑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6304164B (zh) * 2023-05-17 2023-11-10 成都数联云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编辑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57776A1 (en) Autom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dicting high resolution tidal heights and currents in coastal zones
CN106767835B (zh) 定位方法和装置
Ruzinoor et al. A review on 3D terrain visualization of GIS data: techniques and software
CN103955511A (zh) 一种城市3d建筑数据的云平台数据组织和检索方法
CN103970835A (zh) 一种矢量地图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1914047B (zh) 基于二维码门牌的地理实体网格生成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4157011A (zh) 一种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KR102081552B1 (ko) 공간데이터 기반 ar 및 vr을 이용한 조경디자인 시뮬레이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5160707A (zh) 基于视点索引的三维模型快速可视化方法
CN115908636A (zh) 地图编辑方法及装置
CN102469112B (zh) 位置跟踪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07275A (zh) 基于大数据的输电线路跳闸影响范围确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41340B (zh) 一种用于网页展示的输电线路三维场景仿真方法和系统
CN112328851B (zh) 分布式电源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10072B (zh) 关键词提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78285A (zh) 用于构建数字孪生底座的大数据融合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Study on disas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mpatible with VGI and crowdsourcing
CN106255069B (zh) 一种人口空间分布的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9542062A (zh) 资源环境动态数字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Jian et al. A Hadoop-based algorithm of generating DEM grid from point cloud data
CN115329969A (zh) 一种抽签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936106A (zh) 一种监控地图的三维可视化方法、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12604290A (zh) 一种地形编辑系统、方法及装置
Victorino et al. Profiling flood risk through crowdsourced flood level reports
Ellul et al. LOD 1 VS. LOD 2–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into differences in mobile rendering perform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