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7792A -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7792A
CN115907792A CN202111231473.9A CN202111231473A CN115907792A CN 115907792 A CN115907792 A CN 115907792A CN 202111231473 A CN202111231473 A CN 202111231473A CN 115907792 A CN115907792 A CN 115907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commodity
settlement
buy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14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乐欧
王钰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ushi Data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ushi Data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ushi Data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ushi Data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14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77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7385 priority patent/WO2023065621A1/zh
Priority to EP22882246.6A priority patent/EP427377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5907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7792A/zh
Priority to US18/461,840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011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09Buyer or seller confidence or ver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6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involving fraud or risk level assessment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G06Q20/023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the neutral party being a clearing ho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2Bill distribution or pay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2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shopp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借助交易结算系统实现,通过判断商品的销售者是否合法持有该商品来拦截假货混入商品流通过程,使用该方法,假货不能进入流通渠道,一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无需辨别真假。

Description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是根据商品单元的身份码,实现对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和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打假与造假一直处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斗法中,防伪手段越来越高明,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广大消费者甚至专业人士因此也就越来越难以掌握和使用该类防伪手段来识别假货,于是成本越来越高的打假所取得的效果也就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大量案例表明,制售假者经常是正品生产、经销过程中的内鬼,因为通常情况下正是他们把持着正品从生产者至消费者之间的批发零售流通环节,具有以假乱真的可乘之机。为了防治批发零售流通环节的售假行为,出现了利用二维码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实现一物一码、账号绑定、扫码支付的解决方案。这类方法便于消费者掌握和使用,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是,这类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制售假问题,更谈不上从根本上防治售假行为,因为标示在正品或其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借助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轻而易举地转移到假货或其包装上;更有甚者,不法经销商可以制作大量内含经销商账号或者与其相关联账号作为收款账号的二维码,标示到假货或其包装上,使购买者扫码支付的货款自动进入其账号,从而畅行无阻地、甚至更容易地大批量售假。
再高明的防伪手段,只要需要购买者配合,尤其是高难度配合,打假效果恐怕会令人大失所望。因此,最理想的打假是将假货拦截于市场(本专利中,“市场”并不具有地理边界,而是泛指交易活动)之外而无需购买者识别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单而有效地拦截假货混入正品的交易流通过程,让购买者无需识别真伪即可轻松买到正品。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以实现发明目的: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借助交易结算系统实现,所述交易结算系统包括商品数据库、扫描设备、交易结算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为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配置身份码并标示于商品单元外表面上;将商品单元信息写入商品数据库。
(2)购买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身份码,扫描设备通过互联网与交易结算中心建立起通信连接,将扫描设备的ID和扫描结果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发起交易。
(3)交易结算中心判断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为上一次交易的购买者,如果是,执行步骤(4);否则,终止交易。
(4)购买者支付货款。
(5)交易结算中心将本次交易的信息形成记录,录入商品数据库;所述记录包括商品单元的身份码、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
进一步地,所述交易结算系统还包括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交易结算软件;步骤(4)中,购买者将本次交易的应付货款支付到所述结算账号,由交易结算软件兑至本次交易的销售者。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与其所配置的身份码一一对应,每个可独立交易商品单元的身份码在该商品单元出厂进入交易流通前产生并标示于商品单元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交易结算中心根据发起交易信息中的商品单元的身份码,读取商品数据库中本商品单元的最近一次交易记录,根据其中的扫描设备ID,向记录中购买者的扫描设备发送认证信息,
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收到交易结算中心发送的认证信息,由购买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认证信息并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来确认,交易结算中心收到对于认证信息的扫描结果后,确认本次交易的销售者系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具有销售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所述认证信息可以是二维码,其中包括当前时间信息。
或者: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销售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身份码,将扫描设备的ID和扫描结果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补充交易信息;
根据补充交易信息中商品单元的身份码和扫描设备ID,交易结算中心比对商品数据库中的交易记录,如果补充交易信息中扫描设备ID与本商品单元的最近交易记录中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相同,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销售者具有销售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进一步地,所述交易结算系统还包括经销商数据库,所述经销商数据库中包括生产厂家授权或备案的具备销售其所有或部分商品资格的全部经销商及其扫描设备ID。
步骤(3)中,交易结算中心在商品数据库找到发起交易信息中的商品单元的最近交易记录,根据记录中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查找,如果找到所述ID,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是生产厂家授权或备案的具备销售该商品资格的经销商,具有销售该商品的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商品单元在出厂时,可以认定为真货;商品单元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时,有可能流经数个销售方,在流通过程中最可能出现假货。
本发明通过识别商品单元在流通过程中,每个销售环节的销售者是否为上次的购买者,验证其是否具备销售资格,杜绝假货混入。有益效果:1、生产厂家为商品单元配置身份码,并录入商品数据库,其后的交易基于商品数据库完成,保证假货不能进入真货的交易流通过程,购买者因而无需识别真伪即可轻松买到真货;2、从生产厂家开始,记录商品单元的流通渠道,保证商品单元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中,销售者是商品单元上一次的购买者;3、销售者出售商品单元后,便不可能再销售配置相同身份码的商品单元,从而杜绝销售者出售真货的同时搭售假货;4、使用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进行结算,消费者直接与生产厂家交易,防止诈骗行为,同时生产厂家可以监控其生产的商品单元的销售路径、价格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借助交易结算系统实现,所述交易结算系统包括商品数据库、扫描设备、交易结算中心。
所述交易结算系统还包括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交易结算软件。本发明中,每个生产厂家为其商品设立专门的账号,通过交易结算软件,使用该账号完成其商品的所有交易。
所述交易结算系统还包括经销商数据库,所述经销商数据库中包括生产厂家授权或备案的具备销售其所有或部分商品资格的全部经销商及其扫描设备ID。本发明中,交易结算中心通过扫描设备ID的归属来判断是否经销商。扫描设备可以是手机、专用扫描仪等。扫描设备需具备连接互联网的功能。
每个经销商可以有多个扫描设备,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扫描设备的ID与经销商进行关联,且可以增加和删除。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为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配置身份码并标示于商品单元外表面上;将商品单元信息写入商品数据库。
所述身份码可以是条形码或二维码或RFID,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编码方式。以下以二维码为例来表示身份码。
所述的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与其所配置的身份码一一对应,每个可独立交易商品单元的身份码在该商品单元出厂进入交易流通前产生并将由该身份码生成的二维码标示于商品单元外表面上。
任何产品都可能以某种特定的数量和包装进行交易,无论是最小的单件产品,还是不同数量的产品集合,只要可以作为独立单元交易,便称之为“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或简称为“商品单元”。每件产品入成品库之前由编码机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为其配置一个独有的身份码,由该身份码生成的二维码标示在产品上,供扫描用;随着产品按照顺序逐件封包,一定数量的产品集合在一起装箱或者若干箱产品集合成更大的单元,每包、每箱、每个单元都需配置相应的身份码,由该身份码生成的二维码标示在包装、箱体、单元外表面上,供扫描用;每个商品单元需要配置一个不同的身份码,由该商品单元身份码生成的二维码标示在商品单元外表面上,供扫描用。
商品数据库在每个商品单元的身份码项下,不仅记载着该商品单元出厂进入交易流通前的静态特征信息,包括品名、商标、规格型号、生产者、批次、序号、技术参数、质量、数量、包装形态、库存位置以及该商品单元直接所属的更大规格商品单元的身份码以及直接包含的更小规格商品单元的身份码;还记录着每个商品单元每次交易形成的动态交易信息,包括为每次交易生成的认证信息以及所交易商品的单价、数量、总金额,交易的时间、地点、方式(比如线上或线下、自提或送货)以及出售者、购买者、关联第三方的名称、ID、结算账号、扫码终端设备的ID码(如手机号)及其所处位置和扫码次数,其中第n次交易的购买者是第n+1次交易的出售者,对于同生产者直接交易而出厂的商品单元,其第1次交易的出售者是生产者,对于从较大规格商品单元拆分出来而首次交易的商品单元,其第1次交易的出售者是其直接从属的较大规格商品单元拆分前最后一次交易的购买者。
(2)购买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二维码,扫描设备通过互联网与交易结算中心建立起通信连接,将扫描设备的ID和扫描结果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发起交易。
本发明中,由购买者发起交易,交易的合法性判断及款项的转移在交易结算中心完成。
交易结算中心判断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为上一次交易的购买者,如果是,执行步骤(4);否则,终止交易。
规范的销售渠道中,初次销售的生产厂家或上次交易的购买者为当前交易的销售者。本发明的本质之一是确保商品在规范的销售渠道中流通,而且规范的销售渠道只能销售真货,这通过判断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具有销售权利,即通过判断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本商品单元上一次交易的购买者来实现。
生产厂家是第一次交易中的销售者。在步骤(1)中,将生产厂家设定为第一次交易的销售者。
判断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为上一次交易的购买者有多种方法,如交易结算中心可以根据发起交易信息中的产品二维码,在商品数据库中找到该商品单元的交易信息,将最近一次交易信息中的购买者名称发送给发起交易的购买者供其判断。但这种方式需要购买者做额外的判断,不够友好。
本发明中,提供了两种方法来判断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为上一次交易的购买者。
方法1:
交易结算中心根据发起交易信息中的商品单元的二维码,读取商品数据库中本商品单元的最近一次交易记录,根据其中的扫描设备ID,向记录中购买者的扫描设备发送认证信息。
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收到交易结算中心发送的认证信息,由购买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认证信息并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来确认,交易结算中心收到对于认证信息的扫描结果后,确认本次交易的销售者系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具有销售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所述认证信息可以是二维码,其中包括当前时间信息。
方法2:
销售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二维码,将扫描设备的ID和扫描结果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补充交易信息;
根据补充交易信息中商品单元的二维码和扫描设备ID,交易结算中心比对商品数据库中的交易记录,如果补充交易信息中扫描设备ID与本商品单元的最近交易记录中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相同,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销售者具有销售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本发明中,还对交易中的销售者进行以下判断:步骤(3)中还包括:交易结算中心在商品数据库找到发起交易信息中的商品单元的最近交易记录,根据记录中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查找,如果找到所述ID,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是生产厂家授权或备案的具备销售该商品资格的经销商,具有销售该商品的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当销售者满足上述要求后,执行步骤(4):购买者支付货款:交易结算中心辅助销售者生成交易结算单,该结算单交由购买者确认后,其应付的款项首先付至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交易结算中心随即执行交易结算软件,将该笔款项按照交易结算单转付给销售者以及与本次交易相关联的各方。
本次交易相关联的各方是指促成交易或运送货物或收取税金等第三方机构。
交易过程中遭遇网络钓鱼的欺骗时,借助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的唯一性及其严格的管控措施来防范,避免购买者上当受骗。
交易完成后,执行步骤(5):交易结算中心将本次交易的信息形成记录,录入商品数据库;所述记录包括商品单元的二维码、本次交易的单价、数量、总额、时间、地点、方式以及交易双方的名称、结算账号、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码及其所处位置。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特别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下面以XX酒为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该实施案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XX酒股份有限公司自己或委托第三方就其生产的全部或部分型号产品(如纸盒包装的500ml)在一个独立的市场(有出入境管控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维护并运行一个唯一的交易结算系统,该交易结算系统包括商品数据库、经销商数据库、扫描设备、交易结算中心、XX酒股份有限公司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交易结算软件,以便通过跟踪管理商品流通信息将假酒拦截于市场之外而无需购买者识别之,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为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配置、标示身份码并将商品单元信息写入商品数据库
XX酒股份有限公司在XX酒作为成品出厂进入交易流通前,依照其独有的规则,为每瓶酒配置一个不同的身份码,由该身份码生成的二维码标示在该瓶酒的瓶身上,供扫描用;该瓶酒单独包装的,为其包装盒配置一个身份码,由其生成的二维码标示于该包装盒的外表面上,供扫描用;若干瓶包装好的酒装成一箱的,为该包装箱配置一个身份码,由其生成的二维码标示于该包装箱的外表面上,供扫描用;由此类推,若干箱、盒、瓶酒的集合,只要作为独立单元交易,便配置一个市场上独一无二的身份码,由该身份码生成的二维码标示于商品单元外表面上,供扫描用。
商品数据库不仅记载着每个商品单元的身份码及其出厂进入交易流通前的静态特征信息,包括品名、商标、规格型号、生产者、批次、序号、技术参数、质量、数量、包装形态、库存位置,以及该商品单元直接所属的更大规格商品单元的身份码及其直接包含的更小规格商品单元的身份码,比如每个包装盒的身份码与其所包酒瓶的身份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每个包装箱的身份码与其所装若干包装盒的身份码之间的包含/从属关系;还记录着每个商品单元每次交易形成的动态交易信息,包括交易结算中心为每次交易发送的认证信息以及所交易商品的单价、数量、总金额,交易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销售者、购买者、关联第三方的名称、ID、结算账号、扫描设备的ID(如手机号)及其所处位置。
步骤(2)、(3):购买者扫描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二维码发起交易后,交易结算中心 判断销售者是否有销售权利。
任一ID的扫描设备扫描任一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二维码后,便与交易结算中心建立起通信连接,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情形1:该ID为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独立或或包含在其直接、间接所属的更大规格商品单元内连带交易的购买者所有,但是其不在经销商数据库中,交易结算中心于是向其发送“您无资格销售该商品单元”之类的提示,其若随即回复“退货”之类的反馈,交易结算中心则向其发送“请直接向生产厂家退货”之类的提示,无论如何,该交易终止,交易结算中心记录该交易企图于商品数据库内。
情形2:该ID为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独立或连带交易的购买者所有,而且其在经销商数据库中,交易结算中心于是向其发送“若想出售该商品单元,请让购买者扫描该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二维码”之类的提示,该交易暂时中断,等待本次交易的购买者扫描待交易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二维码。
情形3:该ID不为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独立或连带交易的购买者所有,交易结算中心将其扫码行为默认为其购买意向,于是首先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查找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交易购买者的扫描设备ID;如果没有找到,交易结算中心则向扫描该商品单元二维码的设备发送“该商品单元的持有人无资格销售”之类的提示,该交易终止,交易结算中心记录该交易企图于商品数据库内,扫码人则可在交易结算中心的引导下上传售假线索。
情形4:上述情形3中,如果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找到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交易购买者的扫描设备ID,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交易的购买者是生产厂家授权或备案的具备销售该商品资格的经销商,交易结算中心于是向其扫描设备发送认证信息以及“若想出售该商品单元,请让购买者扫描该认证信息”之类的提示,同时向当前购买者的扫描设备发送“若想购买该商品单元,请扫描销售者终端设备上的认证信息”之类的提示;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交易结算中心没有收到对于认证信息的扫描结果,本次交易的销售者不是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交易的购买者,涉嫌售假,该交易终止,交易结算中心记录该交易企图于商品数据库和和经销商数据库内,扫码人则可在交易结算中心的引导下上传售假线索。
情形5:上述情形4中,如果交易结算中心收到对于认证信息的扫描结果,本次交易的销售者系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交易的购买者,具有销售权利,交易结算中心于是启动支付操作程序,以便完成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经销商数据库记载并随时更新全部经授权或备案而有资格销售XX酒股份有限公司全部或部分产品的经销商信息,包括名称、ID、住所、经营范围,网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实缴出资额、结算账户、扫描设备的ID等反映其身份、业务、实力的关键信息;还不具备销售资格的购买者可以在购买XX酒的同时或前后申请销售资格,交易结算中心实时审核其提交的信息,对于合格的申请者即刻授权或备案,对于不合格的申请者,告知其所欠缺的条件;对于不再满足事先制定的授权或备案条件或自主放弃销售资格的经销商,交易结算中心及时取消其销售资格。
需要说明的是,出于提升交易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由交易结算中心向商品单元最后一次交易购买者发送的认证信息可设置为一经扫描或一定时间后失效,也可仅限于用扫描商品单元二维码时所使用的扫描设备扫描,除此之外的扫描设备扫描时,交易结算中心会报错并予以提示。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不妨碍正品的照常出售,即使正品所处的特殊情形致使交易结算中心暂时不能确认销售者具有销售权利,比如:销售者使用的扫描设备ID与其购买时所使用的ID不一致或者不在经销商数据库中备案的ID之中,在这种情形下,销售者只需通过一次交易手续补备扫描设备的ID即可,所付的货款经由结算账号流转后即刻如数返回;购买商品单元时所使用的扫描设备ID不再使用,同时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没有其他扫描设备ID备案在自己名下,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凭借其购买时所使用的扫描设备ID,或者凭借在交易结算中心留存的邮箱、名称及ID、等具有唯一性的身份信息更新扫描设备ID,并可选择连同更新身份信息。
步骤(4)、(5):交易货款经由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即时转付、分兑,交易信息同时录入商品数据库
举例来说,某经销商从XX酒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一批纸盒包装的500ml(比如100箱),该商品单元作为整体经过几级批发后被经销商X拆分为若干较小的商品单元出售,其中消费者A使用手机或其他扫描设备线上扫描5盒XX酒各自的二维码后,因为该5盒XX酒最后一次连带交易的购买者“经销商X”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所以交易结算中心向其发送认证信息以及“若想出售该5盒XX酒,请让购买者扫描该认证信息”之类的提示,同时向消费者A发送“若想购买该5盒XX酒,请扫描销售者终端设备上的认证信息”之类的提示,消费者A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经销商X终端设备收到的认证信息,将扫描设备的ID和扫描结果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交易结算中心据此确认本次交易的销售者“经销商X”系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交易的购买者,于是向经销商X的终端设备发送支付页面,经销商X在支付页面上确认和/或输入数量、价款(比如每盒XX酒1000元,5盒总计5000元)和送货方的名称、结算账户、送货费用(比如100元)后,交易结算中心将带有XX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结算账户以及上述交易信息的结算单发送至消费者A的终端设备供其确认,消费者A点击确认后,支付的5000元款项首先进入XX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结算账户,交易结算软件随即将其中的4900元转至经销商X的结算账户,将其中的100元转至送货方的结算账户,与此同时,交易结算中心将本次交易的信息形成记录,录入商品数据库。
零售店B从经销商X购进5箱XX酒并将其中的1箱出售给了饭店C,后者将其中的1瓶提供给顾客D与客人一起饮用,因饭店C的XX酒售罄,顾客D又从零售店B购买1盒带进饭店C饮用;顾客D扫描该盒或该瓶XX酒的二维码后,因为该盒/瓶XX酒最后一次连带交易的购买者“饭店C”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所以交易结算中心向其发送认证信息以及“若想出售该盒/瓶XX酒,请让购买者扫描该认证信息”之类的提示,同时向顾客D发送“若想购买该盒/瓶XX酒,请扫描销售者终端设备上的认证信息”之类的提示,顾客D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饭店C终端设备收到的认证信息,将扫描设备的ID和扫描结果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交易结算中心据此确认本次交易的销售者“饭店C”系该商品单元最后一次交易的购买者,于是向饭店C的终端设备发送支付页面,饭店C在支付页面上确认和/或输入数量、价款(比如该瓶XX酒1300元)和连带消费的饭菜价款1000元(或者在零售店B连带购买的其他商品1000元)后,交易结算中心将带有XX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结算账户以及上述交易信息的结算清单发送至顾客D的终端设备供其确认;顾客D点击确认后,支付的款项2300元首先进入XX酒股份有限公司结算账户,交易结算软件随即将其全部转至饭店C的结算账户(或者零售店B的结算账户),与此同时,交易结算中心将本次交易的信息形成记录,录入商品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以“XX酒股份有限公司”为户名开设的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经由金融管理机构批准、备案,由诸如银行、银联或微信支付等支付结算系统开设,具有合法性和唯一性,不受经销商控制,所以可以排除造假情形;货款经由XX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结算账户转付之步骤使购买者相信其购买的XX酒是正品,这在假XX酒泛滥的当前市场环境中,对排除消费者顾虑、改善市场环境尤其重要。
效果1:盗用、复制或收购正品身份码标示于假货外表面而待售的假货被拦截于市场之外
顾客D在饭店C饮用完两瓶XX酒后,酒瓶及其包装盒均留在了饭店C,如果后者用该废弃的或照此复制的酒瓶和包装盒罐装非XX酒液体并封装入包装盒内,待顾客E使用手机扫描该两包装盒或瓶身外表面上的二维码后,该两包装盒或瓶XX酒最后一次交易的购买者“顾客D”因不在经销商数据库中而无销售权利,所以交易结算中心向顾客E发送“该商品单元的持有人无资格销售”之类的提示,而且在终止该交易的同时将该交易企图记录于商品数据库内,顾客E则在交易结算中心的引导下上传售假线索。
假设顾客D想把饮用完的酒瓶及其包装盒以退货的名义退给饭店C,以便后者用该XX酒瓶罐装非XX酒液体并封装入原包装盒内继续出售,顾客D或饭店C扫描二维码时,交易结算中心向其发送“该商品单元的持有人无资格销售”之类的提示;其若随即回复“退货”之类的反馈,交易结算中心则向其发送“请直接向生产厂家退货”之类的提示,无论如何,该交易终止,交易结算中心记录该交易企图于商品数据库内。
由此可见,消费者(泛指为自己消费而购买商品的自然人和非经销该商品的法人)不具有销售XX酒的资格(这符合商业规则和习惯),所以不仅无法亲自售假,而且也无法将正品的废弃身份码和/或包装物卖与制售假者。即便制售假者盗用或复制正品身份码标示于假货外表面上,该假货也因正品购买者(消费者)不具备销售资格而被拦截。
如果XX酒不限于授权或备案经销商才有资格销售,交易结算中心则可设置单价范围来拦截消费者配合售假者以一件假货冒码顶替一件正品的售假行为。比如XX酒500ml的价格控制在1000元至1300元,支付的单价在此范围内的,交易结算系统对支付操作予以放行,否则中断支付,提示价格范围,允许修改单价,重新支付。这意味着饭店C至少花1000元才得以通过一次交易购买顾客D饮用完的XX酒500ml的酒瓶及其包装盒,而且顾客D以低于购买价300元的价格出售,令交易结算中心生疑并记录于商品数据库中。
效果2:经销商最多用一件假货冒码顶替一件正品,但正品同时变成了“假货”
经销商X打开1箱XX酒,将其中的5盒卖与消费者A后,填入5盒假XX酒于原箱内,并完好封箱待售;某购买者扫描该箱外表面上的二维码后,交易结算中心发现该二维码对应于因拆分而不可再作为整体交易的商品单元,此时该二维码再次现身,一定涉嫌售假,于是直接向该购买者发送“您扫描的商品单元涉嫌假货,举报有奖”之类的提示,购买者可在交易结算中心的引导下上传售假线索。
若经销商X制售假更大胆,连包装箱及其二维码也是伪造的,购买者F扫描该包装箱外表面上的二维码后,则出现以下3种情形:
情形1:该包装箱外表面标示的二维码是仿照经销商X卖与零售店B的5箱XX酒之一的包装箱伪造的,与经销商X相对的购买者F无法扫描交易结算中心发给该箱(真)XX酒最后一次交易购买者“零售店B”的认证信息,本次交易的销售者不是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涉嫌售假,交易终止。
情形2:该包装箱外表面标示的二维码是凭空捏造的,交易结算中心发现该二维码不对应任何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于是向购买者F发送“您扫描的商品单元涉嫌假货,举报有奖”之类的提示,交易终止。
情形3:该包装箱外表面标示的二维码是仿照经销商X所购100箱XX酒中还未出售的某箱正品XX酒之外包装伪造的,与经销商X相对的购买者F扫描交易结算中心发给该箱(真)XX酒最后一次交易购买者“经销商X”的认证信息后,交易结算中心确认本次交易的销售者系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于是启动支付操作程序,该箱(假)XX酒得以成功交易;但与此同时,那箱外包装被仿造、还未出售的正品变成了“假货”,经销商X一旦尝试出售那箱正品XX酒(或者第二箱假XX酒)给购买者G,与经销商X相对的购买者G无法扫描交易结算中心发给该箱(假)XX酒最后一次交易购买者“F”的认证信息,那箱正品XX酒(或者第二箱假XX酒)不仅因而售不出去,还会牵连出经销商X已经售与购买者F的该箱(假)XX酒。
由此可见,经销商最多用一件假货冒码顶替一件正品售出,但正品同时变成了“假货”而售不出去。
效果3:借助生产者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防范网络钓鱼
购买者为发起交易而使用扫描设备扫描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二维码时可能遭受网络钓鱼行为的欺骗和误导,致使其扫描设备未与真正的XX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交易结算中心建立起通信连接,因而以上所说的各步骤均无法实施。此时可借助XX酒股份有限公司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防范网络钓鱼,避免购买者上当受骗。
为此,XX酒股份有限公司在XX酒各种规格商品单元外表面所标示的二维码附近,甚至通过各种媒介,广而告之:“只有把货款直接付到XX酒股份有限公司账户XXXXX,才能买到真XX酒”之类的讯息。通过互联网等远程通信方式购买XX酒的,在购买过程中以及在接受订单之前和之后,甚至在订单确认中,上述广而告之的讯息被特别告知订购人、收货人、付款人;并且当在线显示上述广而告之的讯息时,XX酒股份有限公司嵌入官网链接或者嵌入诸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之类的权威信息系统中关于XX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页面链接,供浏览者随时点击了解、核验有关信息。
购买者使用扫描设备扫描XX酒单元外表面所标示的二维码时,若扫不出内容,说明二维码错误;若扫出的内容不包含XX酒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包含但因未嵌入链接而不可点击,或者点击后进入的不是诸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之类的权威信息系统中关于XX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页面,或者进入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者名称XX酒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所、经营范围XX酒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网址),点击其所显示的官网地址后,看不到诸如“只有把货款直接付到XX酒股份有限公司账户XXXXX,才能买到真XX酒”之类的提示,或者看到此类提示,但XX酒单元外表面上二维码附近显示的、甚或广而告之的XX酒股份有限公司账户XXXXX与其官网显示的不一致,则二维码虚假。无论是二维码错误还是虚假,都涉嫌假货,而且购买者扫描设备未与XX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交易结算中心建立起通信连接,所以无法通过交易结算系统进行交易,此时购买者需要用搜索引擎搜索XX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交易结算中心,并与其建立起通信连接,以便在其提示引导下上传假货线索。
综上所述,该方法实施后,只有经销商自己喝完一瓶XX酒500ml后,用原酒瓶罐装非XX酒液体,并封瓶、封装入原包装盒内,才得以卖出;或者用高仿的酒瓶罐装非XX酒液体后高仿封瓶、标示高仿的身份码、封装入高仿的包装盒内,才能冒码顶替真酒卖出,而且被顶替的真酒只能留着自己享用,因为一旦尝试出售真酒或第二瓶标示着相同身份码的假酒,则不仅售不出去,还会牵连出已经售出的那瓶(假)XX酒。因此,最大的假酒规模缩小至经销商为自己享用真酒而用一件假酒冒码顶替一件真酒所售出的假酒数量,其与当前的假XX规模和危害程度相比,堪称“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影响微乎其微。
此外,XX酒股份有限公司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不仅让货款不再由购买者经经销商流至生产者,而是由购买者经生产者流至经销商,所以即便经销商售假,也无利可图,而且可以防范网络钓鱼,避免购买者上当受骗。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适用于线下、线上等各种交易场景,通过互联网等通信手段远程购买某商品单元的,若货到之前已经支付,则收到货物后可以扫描该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二维码,重复之前以在线方式完成的核查销售者是否具有销售权利的步骤;若采取货到付款,则在此之外,还需完成支付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颠覆了几百年来的商业规则和方法,尤其是改变了资金流向,致使造假无利可图、售假无路可走;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和二维码以及电子支付的普及,该方法实施起来又极其简单,不需要对现有交易习惯作出重大改变,就能兼容目前所有的交易场景,所以非常容易普及应用。
总而言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简单而有效地将绝大多数假货排除在正品的交易流通过程之外,从而让购买者无需识别假货即可轻松买到正品。这种既符合传统交易习惯又独具创造性的新商业模式不仅既经济可行又行之有效地将假货拦截于市场之外而无需识别之,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使技术含量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消费者因越来越难以掌握和使用而越来越不愿配合、打假效果因此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防伪手段成为多余。

Claims (10)

1.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借助交易结算系统实现,所述交易结算系统包括商品数据库、扫描设备、交易结算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为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配置身份码并标示于商品单元外表面上;将商品单元信息写入商品数据库;
(2)购买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身份码,扫描设备通过互联网与交易结算中心建立起通信连接,将扫描设备的ID和扫描结果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发起交易;
(3)交易结算中心判断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为上一次交易的购买者,如果是,执行步骤(4);否则,终止交易;
(4)购买者支付货款;
(5)交易结算中心将本次交易的信息形成记录,录入商品数据库;所述记录包括商品单元的身份码、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结算系统还包括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交易结算软件,
步骤(4)中,购买者将本次交易的应付货款支付到所述结算账号,由交易结算软件兑至本次交易的销售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与其所配置的身份码一一对应,每个可独立交易商品单元的身份码在该商品单元出厂进入交易流通前产生并标示于商品单元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交易结算中心根据发起交易信息中的商品单元的身份码,读取商品数据库中本商品单元的最近一次交易记录,根据其中的扫描设备ID,向记录中购买者的扫描设备发送认证信息,
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否收到交易结算中心发送的认证信息,由购买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认证信息并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来确认,交易结算中心收到对于认证信息的扫描结果后,确认本次交易的销售者系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具有销售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销售者使用其扫描设备扫描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身份码,将扫描设备的ID和扫描结果上传至交易结算中心,补充交易信息;
根据补充交易信息中商品单元的身份码和扫描设备ID,交易结算中心比对商品数据库中的交易记录,如果补充交易信息中扫描设备ID与本商品单元的最近交易记录中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相同,本次交易的销售者是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销售者具有销售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易结算系统还包括经销商数据库,所述经销商数据库中包括生产厂家授权或备案的具备销售其所有或部分商品资格的全部经销商及其扫描设备ID;
步骤(3)中还包括:交易结算中心在商品数据库找到发起交易信息中的商品单元的最近交易记录,根据记录中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在经销商数据库中查找,如果找到所述ID,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是生产厂家授权或备案的具备销售该商品资格的经销商,具有销售该商品的权利;否则,终止交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交易结算中心辅助销售者生成交易结算单,该结算单交由购买者确认后,其应付的款项首先付至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交易结算中心随即执行交易结算软件,将该笔款项按照交易结算单转付给销售者以及与本次交易相关联的各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所述的记录包括本次交易的单价、数量、总额、时间、地点、方式以及交易双方的名称、结算账号、购买者扫描设备的ID码及其所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易过程中遭遇网络钓鱼的欺骗时,借助生产厂家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号的唯一性及其严格的管控措施来防范,避免购买者上当受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码为条形码或二维码或RFID。
CN202111231473.9A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59077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1473.9A CN115907792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PCT/CN2022/087385 WO2023065621A1 (zh) 2021-10-22 2022-04-18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EP22882246.6A EP4273778A4 (en) 2021-10-22 2022-04-18 TRACK-UP MANAGEMENT PROCEDURES FOR COMMODITY CIRCULATION INFORMATION
US18/461,840 US20230410117A1 (en) 2021-10-22 2023-09-06 Tracking management method for commodity circula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1473.9A CN115907792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7792A true CN115907792A (zh) 2023-04-04

Family

ID=8575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1473.9A Pending CN115907792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0117A1 (zh)
EP (1) EP4273778A4 (zh)
CN (1) CN115907792A (zh)
WO (1) WO202306562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2668B1 (fr) * 2009-03-02 2016-07-15 Advanced Track & Trace Procede de securisation de produits contre la contrefacon
CN101571943A (zh) * 2009-05-08 2009-11-04 陈晓 接力式认证防伪法
KR101351352B1 (ko) * 2013-02-28 2014-01-15 서영호 위품방지를 위한 판매관리 서비스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7016552A (zh) * 2017-04-11 2017-08-04 刘凯斌 一种商品交易过程的认证方法
CN108764942A (zh) * 2018-05-24 2018-11-06 陈俊华 一种交易信息返控防伪方法及系统
US11304059B2 (en) * 2018-08-03 2022-04-12 Vyoma Software Inc.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authenticity of an item
CN110097378B (zh) * 2019-04-24 2021-08-13 杭州宇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品交易记录及流通激励方法
US20200364817A1 (en) * 2019-05-17 2020-11-19 UCOT Holdings Pty Lt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system or device for recording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on a distributed ledger in a peer to peer network
CN110942320A (zh) * 2019-12-09 2020-03-31 王文园 一种全流程追踪式防伪系统及方法
US20210248338A1 (en) * 2020-02-08 2021-08-12 Blocktag,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a securit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3778A1 (en) 2023-11-08
WO2023065621A1 (zh) 2023-04-27
EP4273778A4 (en) 2024-05-01
US20230410117A1 (en)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58630A1 (en) Tokenization platform
US200702261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onymous transactions and conveyances
CN111461813B (zh) 基于区块链的酒类新零售方法及系统
CA3179017A1 (en) Configuration, unboxing, and crafting of token-based assets
WO201816304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of ethically verified product where there has been verific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s inspection using 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s
CN10932583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海外代购平台的方法
CN104838407A (zh) 一种电子凭证生成装置及系统
CA3110910C (en) A manufacturer system for electronic certificate-based goods distrubtion
CN209149354U (zh) 二维码识别商品互动式交易服务系统
US2023028158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 Purchases and Non-Fungible Tokens
CA2997808C (en) Electronic certificate-based payment system
CN115907792A (zh) 一种商品流通信息的跟踪管理方法
CN112561516A (zh) 基于二维码实现商品扫码支付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05019A (zh) 一种机器原装商品正品验证方法
CN105243548A (zh) 一种条形码标识防伪商品与互联网特许查询结合的防伪技术
US201000367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sale and delivery of gift cards
KR100370947B1 (ko) 인터넷을 이용한 부동산 선물거래 방법
CN114997882A (zh) 一种通过监控商品流通数量来防止假冒产品的方法
CN115841388A (zh) 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商品防伪方法与系统
CN115271693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茶酒花资产交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W201903706A (zh) 實品辨識交易轉換履歷管理平台
KR101063578B1 (ko) 공통인식 물류코드 정보기반의 전자상거래 보증시스템
CN11501857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煤炭智慧零售系统及其方法
CN113469675A (zh) 账户图像扫码支付及多方验证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90676A (zh) 一种解决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双方信用问题的担保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