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4208A -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4208A
CN115904208A CN202111585314.9A CN202111585314A CN115904208A CN 115904208 A CN115904208 A CN 115904208A CN 202111585314 A CN202111585314 A CN 202111585314A CN 115904208 A CN115904208 A CN 115904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interface
split
scree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53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53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4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4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4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涉及终端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显示第一界面;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在第一触发操作持续作用于第一应用的过程中,接收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二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将第二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这样,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在桌面、或者多任务后台等场景中,针对至少两个应用的长按和/或拖拽至分屏区域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快速分屏,进而实现多种场景下的灵活分屏。

Description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2021年08月0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883902.4、申请名称为“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于终端设备的功能需求也越发多样化。例如,为了满足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对多个应用程序的使用需求,较多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分屏模式,如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在同一个显示界面中显示多个应用程序。
通常情况下,用户可以打开任一应用程序,并通过在手机屏幕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从外向内滑动屏幕并停顿的操作,调出分屏应用栏,长按并拖拽该分屏应用栏中的应用程序至屏幕中,进而开启应用程序的分屏。
然而,上述应用程序的分屏方法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在应用后台、或者桌面等场景下的便捷分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包括: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和第二应用的标识;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在第一触发操作持续作用于第一应用的过程中,接收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二触发操作;其中,接收第二触发操作的起始时间与接收第一触发操作的起始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将第二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这样,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在桌面、或者多任务后台等场景中,针对至少两个应用的长按和/或拖拽至分屏区域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快速分屏,进而实现多种场景下的灵活分屏。
其中,该第一界面可以为后台多任务界面或桌面;该第一应用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应用,该第二应用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视频应用;该第一应用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第一应用的图标(或者缩略图);该第二应用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第二应用的图标(或者缩略图);第一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对信息应用的激活操作,例如,该第一触发操作可以为长按操作等;该第一状态可以理解为激活状态,该激活状态可以理解为第一应用的描述的缩小状态;该第二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对视频应用的激活操作,例如,该第二触发操作可以为长按操作等;一分屏区域可以为信息应用对应的区域,第二分屏区域可以为视频应用对应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包括:在接收到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和/或,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时,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触发,实现快速分屏。
其中,该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或第二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拖拽操作或者滑动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到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和/或,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包括: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三触发操作;其中,第三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和/或,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二分屏区域的第四触发操作;其中,第四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二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这样,在后台多任务或者桌面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双指对于应用的标识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其中,该第三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信息应用拖拽到分屏区域的操作,该第四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视频应用拖拽到分屏区域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到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和/或,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包括: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向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五触发操作;其中,第五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和/或,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向第二方向滑动的第六触发操作;其中,第六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二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这样,在后台多任务或者桌面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双指对于应用的标识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其中,该第五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信息应用向左(或向右)滑动的操作,该第四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视频应用向右(或向左)滑动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之前,还包括: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触发,实现快速分屏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之前,还包括: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以及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第一界面,包括:接收用于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响应于用于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一界面。这样,在打开后台多任务场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多个应用的多次触发操作,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
其中,该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沿屏幕下方的边缘向上滑动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应用的标识包括下述的至少一种:第一应用的图标、第一应用的缩略图、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一应用的控件;第二应用的标识包括下述的至少一种:第二应用的图标、第二应用的缩略图、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于第一状态中应用的标识呈悬浮显示、突出显示或缩小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分屏区域还显示有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最小化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用于触发全屏显示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或用于触发关闭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第二分屏区域还显示有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最小化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用于触发全屏显示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或用于触发关闭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包括: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接收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界面移动的第七触发操作;其中,第七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七触发操作,继续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响应于第八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或者,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在第四界面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四界面悬浮窗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悬浮窗在第三界面中占据的区域小于第三界面全屏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或者,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二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在第四界面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退出第一应用;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的底端和/或第二分屏区域的底端。这样,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在桌面、或者多任务后台等场景中,针对至少两个应用的长按和/或拖拽至分屏区域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快速分屏,进而实现多种场景下的灵活分屏。
其中,该第八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点击第二应用的标识的操作,或者将该第二应用的标识拖拽到全屏显示对应的区域的操作;该第一区域可以为平板中间的区域;该第二区域可以理解为用于取消用户操作的应用的分屏显示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包括:在第一界面的第三区域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这样,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双指对于应用的标识,和/或固定栏中的应用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其中,该第三区域可以为后台多任务界面中的固定栏所在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界面的第三区域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之前,还包括:在第三区域接收滑动操作,滑动操作用于更新第三区域中显示的应用的标识;其中,在第三区域接收滑动操作的过程,第七触发操作中断;在第三区域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出第三区域的第九触发操作,第九触发操作持续作用于第一应用的标识。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从任务栏中移除第一应用或者增加第一应用,避免长按该第一应用。
其中,该第九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信息应用移出固定栏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包括:在第五界面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第五界面还包括第二应用的标识。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后台多任务界面中的应用的标识,以及桌面中的应用的标识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其中,该第五界面可以理解为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包括:在第五界面的分屏任务栏中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第五界面还包括第二应用的标识。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后台多任务界面中的应用的标识,以及分屏任务栏中的应用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其中,该第五界面可以为包含分屏任务栏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应用的标识为多个已执行分屏的应用的缩略标识,第三界面中的具体显示为:分屏显示多个已执行分屏的应用的内容,以及悬浮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双指对于已经分屏的应用,以及其他应用的标识的多次触发,实现多个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包括: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接收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界面移动的第七触发操作;其中,第七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七触发操作,继续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接收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控件的第十触发操作;响应于第十触发操作,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在接收到将悬浮窗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这样,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在多任务后台等场景中,针对至少两个应用的长按和/或拖拽至分屏区域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快速分屏,进而实现多种场景下的灵活分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和第二应用的标识;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处理单元,还用于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在第一触发操作持续作用于第一应用的过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二触发操作;其中,接收第二触发操作的起始时间与接收第一触发操作的起始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将第二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显示单元,还用于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和/或,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时,显示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三触发操作;其中,第三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和/或,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二分屏区域的第四触发操作;其中,第四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二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向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五触发操作;其中,第五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和/或,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向第二方向滑动的第六触发操作;其中,第六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二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第一应用的标识;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单元,还用于: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以及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用于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响应于用于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显示单元,具体用于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应用的标识包括下述的至少一种:第一应用的图标、第一应用的缩略图、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一应用的控件;第二应用的标识包括下述的至少一种:第二应用的图标、第二应用的缩略图、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于第一状态中应用的标识呈悬浮显示、突出显示或缩小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分屏区域还显示有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最小化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用于触发全屏显示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或用于触发关闭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第二分屏区域还显示有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最小化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用于触发全屏显示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或用于触发关闭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装置,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界面移动的第七触发操作;其中,第七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七触发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继续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响应于第八触发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时,显示单元,还用于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或者,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区域的触发操作时,显示单元,还用于在第四界面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四界面悬浮窗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悬浮窗在第三界面中占据的区域小于第三界面全屏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或者,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二区域的触发操作时,显示单元,还用于在第四界面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退出第一应用;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的底端和/或第二分屏区域的底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界面的第三区域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三区域接收滑动操作,滑动操作用于更新第三区域中显示的应用的标识;其中,在第三区域接收滑动操作的过程,第七触发操作中断;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在第三区域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出第三区域的第九触发操作,第九触发操作持续作用于第一应用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五界面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第五界面还包括第二应用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五界面的分屏任务栏中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第五界面还包括第二应用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应用的标识为多个已执行分屏的应用的缩略标识,第三界面中的具体显示为:分屏显示多个已执行分屏的应用的内容,以及悬浮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装置,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界面移动的第七触发操作;其中,第七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响应于第七触发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继续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控件的第十触发操作;响应于第十触发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在接收到将悬浮窗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时,显示单元,还用于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使得电子设备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或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或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或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或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第九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或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或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至第九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后台多任务中触发应用进入激活状态的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指同时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指同时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双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双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桌面场景下实现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从后台多任务场景中打开分屏应用的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3个应用的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拖拽应用的结束位置形成不同分屏状态的界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变分屏界面大小的界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值和第二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伴随着用户对于多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也可以称为应用)的使用需求,较多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分屏模式。例如,用户可以同时打开视频APP,以及信息APP,实现观看视频与发送信息的同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实现多个APP的分屏显示。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在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平板电脑(Pad)(或也可以称为平板)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针对视频APP中的视频资源的触发时,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观看视频资源的视频101对应的界面。如图1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视频资源的播放界面、用于调节播放进度的控件、用于选择视频集数的控件或用于查看视频简介的控件等。
如图1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沿平板的边缘向内滑动的操作时,该平板中可以短暂显示如图1中的a所示的图标102,进而跳转至如图1中的b所示的界面。如图1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分屏任务栏103,该分屏任务栏103中可以包括下述一种多种:电子邮件、备忘录、信息104或图库等。
如图1中的b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信息104,并将该信息104拖拽至平板中靠右侧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1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1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104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1中的d所示的界面。
如图1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显示视频101对应的分屏界面,以及信息104对应的分屏界面。其中,该视频101对应的分屏界面以及信息104对应的分屏界面中均可以包括滑动杆,例如视频101对应的分屏界面中的滑动杆105。进一步的,用户可以拖拽该滑动杆105,实现对于视频101对应的分屏界面的移动,例如将该视频101对应的分屏界面移动至平板的右侧。
然而,上述分屏显示方法的步骤不仅繁琐,且分屏方法单一,难以实现在多种场景下的灵活分屏。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在桌面、或者多任务后台等场景中,针对至少两个应用的长按和/或拖拽至分屏区域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快速分屏,进而实现多种场景下的灵活分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为拥有触摸屏的手机(mobile phone)、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进行介绍。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指示器192,摄像头193,以及显示屏194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终端设备充电,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
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中的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终端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终端设备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拥有设置一个麦克风170C。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运动姿态。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
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或称“触控屏”。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触摸屏内可以设置有电容感测节点网格(下文简称电容传感器),当终端设备确定该电容传感器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网格中的电容的数值超出电容阈值时,则可以确定发生触摸操作;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超出电容阈值的至少一个网格所占的区域,确定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区域。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终端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终端设备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等,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具体实现分屏显示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后台多任务场景实现分屏显示(如图3-图9对应的实施例),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桌面场景实现分屏显示(如图10对应的实施例)。
其中,在终端设备基于后台多任务场景实现分屏显示方法的实施例中,图3为触发进入后台多任务的过程。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图5为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多指同时触发分屏显示的过程;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图9为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多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过程。其中,在图3-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平板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后台多任务中触发应用进入激活状态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3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下述的一种或多种:时钟、日历、图库、备忘录、视频、信息、音乐或计算器等,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停靠栏(dock)区域中的相机、通讯录、电话或电子邮件等。
在图3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沿平板的下方边缘向上滑动的操作时,平板可以显示如图3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后台多任务界面。该后台多任务界面中可以包括多个应用的缩略图,例如包括下述的一种或多种:视频301、信息302、时钟、日历、相机或通讯录等,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清除后台应用的清除应用控件。其中,该视频301的周围可以显示该视频301对应的悬浮窗控件303,该信息302的周围可以显示该信息302对应的悬浮窗控件,该日历的周围可以显示该日历对应的悬浮窗控件等。例如,当平板接收到用户触发悬浮窗控件303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包含视频301的悬浮窗的界面。
在如图3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视频301对应的缩略图和/或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的操作时,视频301和/或信息302可以处于等待分屏的激活状态。例如,在激活状态下,视频301对应的图标(或者视频301对应的缩略图)可以是在后台多任务界面中以悬浮、突出或缩小等状态显示。进一步的,当该视频301和/或信息302处于激活状态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处于激活状态的视频301和/或信息302的继续触发,实现分屏显示过程。
示例性的,在上述触发应用进入激活状态的基础上,图4-图5为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多指同时触发分屏显示的过程。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用户长按应用A的第一时间阈值内长按应用B的触发场景理解为多指同时触发,该第一时间阈值的数值通常较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用户难以实现同时长按两个应用,因此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应用A的较短时间内,接收到用户长按应用B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按照图4(或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分屏显示方法,对采用上述触发过程的至少两个应用进行分屏显示。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指同时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4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视频301对应的缩略图(或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长按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或信息302对应的图标)的操作时,该视频301和信息302均可以处于激活状态。其中,该激活状态可以为缩小的图标,例如该激活状态下的图标可以为,缩小的视频301图标以及缩小的信息302图标等。
进一步的,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处于激活状态下的视频301以及信息302,并拖拽该视频301以及信息302至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如长按视频301并沿手指401所在的位置拖拽至手指402所在的位置(该手指402所在的位置可以理解为平板左侧的分屏区域),以及长按信息302沿手指403所在的位置拖拽至手指404所在的位置(该手指404所在的位置可以理解为平板右侧的分屏区域),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
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3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分屏界面,以及信息302对应的分屏界面。其中,在该视频301对应的分屏界面中,可以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例如:用于最小化该分屏显示界面的控件405、用于全屏显示该分屏显示界面的控件406、或用于退出该分屏显示界面的控件407等;类似的,在该信息302对应的分屏界面中,也可以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例如:控件408、控件409或控件410等。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控件405的操作时,则该视频301对应的分屏界面可以最小化显示在后台,或者也显示在其他用于存放处于最小化的应用的区域中。适应的,此时平板中该视频301对应的分屏界面可以显示空白,或者显示平板的桌面的缩略图。或者,当平板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控件406的操作时,则该视频301对应的分屏界面可以全屏显示。或者,当平板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控件407的操作时,则该视频301对应的分屏界面可以退出分屏显示。适应的,此时平板可以全屏显示该信息302对应的界面。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分屏界面中的用于最小化该分屏显示界面的控件、用于全屏显示该分屏显示界面的控件、以及用于退出该分屏显示界面的控件等,可以显示在分屏界面中的任意位置,例如上述三个控件设置在分屏界面的右上方(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或者也可以设置在分屏界面的正上方,或者也可以设置在分屏界面的左上方等位置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此,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多个应用的同时触发以及拖拽操作,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指同时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视频301对应的缩略图(或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长按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或信息302对应的图标)的操作时,该视频301和信息302均可以处于激活状态。
进一步的,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处于激活状态下的视频301以及信息302,并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操作时,如长按处于激活状态下的视频301并向左滑动,以及长按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信息302并向右滑动,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5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3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5中的c所示的界面。其中,该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相同,该如图5中的c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视频301对应的缩略图并向右滑动,以及长按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并向左滑动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左右分屏显示信息302对应的图标,以及视频301对应的图标,并跳转至信息302对应的分屏界面以及视频301对应的分屏界面。其中,该信息302对应的图标以及该信息302对应的分屏界面可以为平板左侧的分屏区域,该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该视频301对应的分屏区域可以为平板右侧的分屏区域。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视频301对应的缩略图并向上(或者向下)滑动,以及长按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并向下(或者向上)滑动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呈现上下分屏显示的界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滑动的方向不做限定。
基于此,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多个应用的同时触发以及滑动操作,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
综上如图3-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分屏显示方法,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用户的多指同时操作实现对于3个、4个多个应用的同时分屏,具体操作方法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如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触发应用程序进入激活状态的基础上,图6-图9为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多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过程。其中,多指依次触发可以理解为,多指依次触发的时间间隔超过第二时间阈值。
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6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或信息302对应的图标)的操作时,该信息302可以处于激活状态。
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信息302,并将该信息302拖拽至平板下方的区域(如固定栏601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将该信息302固定在固定栏601中,避免用户一直拖拽该应用。该固定栏601中还可以包括清除应用控件602。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未将该信息302拖拽至固定栏601时,用户也可以原地继续长按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信息302,或者,为避免用户原地继续长按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信息302时,该信息302所在的位置,影响到用户查看该位置上的其他内容,用户也可以继续长按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信息302并将该信息302拖拽或者其他空白区域,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6中的c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信息302的同时,长按该视频301并将该视频301拖拽至平板中间区域(或点击该视频301)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全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界面,如图6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信息302对应的图标。其中,在触发视频301全屏显示的过程中,用户继续长按信息302。
进一步的,在如图6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将该信息302拖拽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右侧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6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3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6中的f所示的界面。其中,该如图6中的e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相同,该如图6中的f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用户长按应用并该将应用拖拽至固定栏601时,则平板可以将该应用固定至固定栏601;或者,当用户在固定栏601中长按应用并将该应用移出固定栏601,则平板也可以在固定栏601中移除该应用。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用户也可以通过对固定栏601中的多个应用的触发,实现应用分屏显示;或者,用户也可以通过分别对固定栏601中,以及后台多任务界面中除固定栏601外的应用对应的缩略图(或应用对应的图标)的触发,实现应用分屏显示。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清除应用控件602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清除后台多任务界面中除固定栏601外的应用对应的缩略图,且平板可以保留该固定栏601中的多个应用。或者,在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清除应用控件602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清除该固定栏601中的多个应用,且平板可以保留后台多任务界面中除固定栏601外的应用对应的缩略图。可以理解的是,当后台多任务界面中包括固定栏601时,该固定栏601中的清除应用控件602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包括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此,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双指对于应用的缩略图,和/或固定栏中的应用的图标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或信息302对应的图标)的操作时,该信息302可以处于激活状态。
如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信息302,并沿平板下侧的边缘向上滑动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7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或多种,例如:时钟、日历、图库、备忘录、视频301、信息、音乐、相机、通讯录、电话或电子邮件等,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信息302(可以理解为用户继续长按的信息302)对应的图标。
在如图7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拖拽信息302,且拖拽该视频301至平板中间区域(或用户点击该视频301)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全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界面,如图7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信息302对应的图标。
在如图7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将该信息302拖拽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右侧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7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3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7中的f所示的界面。其中,该如图7中的e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相同,该如图7中的f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后台多任务界面中的应用的缩略图,以及桌面中的应用的图标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示例性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双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8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或信息302对应的图标)的操作时,该信息302可以处于激活状态。
如图8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信息302,并沿平板边缘向内滑动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8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分屏任务栏801,该分屏任务栏801中可以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例如:电子邮件、备忘录、视频301或图库等。进一步的,如图8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视频301,并将该视频301拖拽至平板中间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8中的c所示的界面,并跳转至如图8中的d所示的界面。如图8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全屏显示的视频301,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信息302对应的图标。
在如图8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将该信息302拖拽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右侧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8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3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8中的f所示的界面。其中,该如图8中的e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相同,该如图8中的f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后台多任务界面中的应用的缩略图,以及分屏任务栏中的应用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双指依次触发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9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信息302对应的缩略图(或信息302对应的图标)的操作时,该信息302可以处于激活状态。
如图9中的b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信息302,并收到用户触发该视频301对应的悬浮窗控件901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9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视频301对应的悬浮窗,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显示302对应的图标。
如图9中的c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松开该信息302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9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信息302对应的全屏显示界面,以及视频301对应的悬浮窗。
进一步的,如图9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拖拽该视频301对应的悬浮窗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左侧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9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3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3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9中的f所示的界面。其中,该如图9中的e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相同,该如图9中的f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在后台多任务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双指对于应用的缩略图,以及应用的悬浮窗的多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增加应用分屏的灵活性。
上述图3-图9为针对后台多任务场景下实现分屏显示的过程,下面介绍桌面场景下实现分屏显示的过程(如图10对应的实施例)。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桌面场景下实现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一种实现中,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信息1002的操作时,则该信息1002可以处于激活状态。在视频1001处于激活状态的基础上,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信息1002的同时,长按视频1001并将该视频1001拖拽到平板中间(或点击该视频1001)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0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全屏显示视频1001对应的界面,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信息1002对应的图标。
如图10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将该信息1002拖拽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右侧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10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10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10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10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图10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包括左右分屏显示的视频1001对应的分屏界面,以及信息1002对应的分屏界面。其中,该如图10中的c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相同,该如图10中的d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在用户长按信息1002使其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通过对于分屏任务栏中的应用的进一步触发实现分屏显示,或者用户也可以通过对于后台多任务界面中的应用的触发实现分屏显示,具体操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种实现中,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视频1001和信息1002的操作时,则该视频1001以及信息1002的操作均可以处于待分屏的激活状态。其中,用户可以在同时触发视频1001和信息1002时,使其分别处于激活状态;或者用户可以在触发视频1001(或信息1002)的第一时间阈值内触发信息1002(或视频1001)时,使其分别处于激活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松开视频1001和信息1002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10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10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10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10中的f所示的界面,该图10中的f所示的界面中包括左右分屏显示的视频1001对应的分屏界面,以及信息1002对应的分屏界面。其中,该如图10中的e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b所示的界面相同,该如图10中的f所示的界面与如图4中的c所示的界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在视频1001与信息1002对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视频1001并将其拖拽至平板左侧的分屏区域,并且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信息1002并将其拖拽至平板右侧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也可以短暂显示如图10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10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10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10中的f所示的界面。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在视频1001与信息1002对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视频1001并将其向左滑动,并且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该信息1002并将其向右滑动的操作时,则平板也可以短暂显示如图10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1001对应的图标,以及信息1002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10中的f所示的界面。
基于此,在桌面状态下,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多个应用的触发,例如同时触发或依次触发,实现应用的快速分屏。
在图6-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实现分屏显示的基础上,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1-图12所示,当终端设备已经实现多个应用分屏显示(如应用A和应用B形成分屏)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用户拖拽应用C的结束位置,与应用A和应用B形成不同的分屏显示。例如,当用户将应用C拖拽至应用A所在的分屏区域时,平板可以将应用C替换处于分屏状态的应用A;当用户将应用C拖拽至应用B所在的分屏区域时,平板可以将应用C替换处于分屏状态的应用B;当用户将应用C拖拽至触发悬浮窗对应的区域时,平板可以显示应用C的悬浮窗,且该应用C的悬浮窗覆盖在处于分屏状态的应用A和应用B上;或者,当用户将应用C拖拽至触发悬取消分屏对应的区域时,平板可以取消应用C的分屏显示。其中,在图11-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平板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从后台多任务场景中打开分屏应用的界面示意图。
当平板接收到用户打开后台多任务界面对应的操作时,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1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或多种,例如:电话、时钟、日历、相机通讯录或以分屏状态显示的视频和信息等,该界面中还包括清除应用控件。
如图11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时钟1101对应的缩略图(或时钟1101对应的图标)的操作时,该时钟1101可以处于激活状态。
如图11中的b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继续长按时钟1101的同时,长按该分屏状态显示的视频和信息1102对应的分屏缩略图(或视频和微信对应的图标),并将该分屏状态显示的视频和微信1102拖拽至平板中间(或点击该分屏状态显示的视频和微信1102)的操作时,平板可以短暂显示如图11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和微信对应的图标,以及时钟1101对应的图标,进而平板可以跳转至如图11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视频1103对应的分屏界面和信息1104对应的分屏界面,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时钟1101对应的图标。
示例性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3个应用的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一种实现中,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时钟1101并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右侧的信息1104对应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左右分屏显示的视频1103对应的分屏区域,以及时钟1101对应的分屏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用户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信息1104对应的分屏区域时,则时钟1101可以替换该信息1104对应的分屏界面。
另一种实现中,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时钟1101并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左侧的视频1103对应的分屏区域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左右分屏显示的时钟1101对应的分屏区域,以及信息1104对应的分屏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用户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视频1103对应的分屏区域时,则时钟1101可以替换该视频1103对应的分屏界面。
又一种实现中,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时钟1101并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平板中间,如平板中间的虚线框区域1201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左右分屏显示的视频1103对应的分屏区域,以及信息1104对应的分屏区域,该界面中还可以显示时钟1101对应的悬浮窗。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用户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用于触发悬浮窗显示的虚线框区域1201时,则平板可以显示时钟1101对应的悬浮窗。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用于触发悬浮窗显示的虚线框区域的区域、数量或尺寸等不做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时钟1101并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虚线框区域1201的操作时,平板中可以短暂显示该时钟1101对应的呈灰色、或透明状态的悬浮窗,进而当平板接收到用户松开时钟1101的操作时,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d所示的界面。
再一种实现中,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时钟1101并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平板下方边缘,如平板中虚线框区域1202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左右显示的视频1103对应的分屏区域,以及信息1104对应的分屏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用户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用于取消应用的分屏显示的虚线框区域1202时,则平板可以显取消时钟1101的分屏显示。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用于取消应用的分屏显示的虚线框的区域、数量或尺寸等不做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时钟1101并将该时钟1101拖拽至虚线框区域1202的操作时,则平板中的界面可以呈灰色(或变暗)等状态,或者,在该虚线框区域1202中显示取消分屏的文字(或图标)等,进而当平板接收到用户松开时钟1101的操作时,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e所示的界面。
基于此,在应用A与应用B已经实现分屏显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应用C的触发,实现应用C替换分屏显示界面中的任一应用,或者开启应用C的悬浮窗,或者取消应用C的分屏显示等,提供多样的分屏显示方法。
综上如图11-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分屏显示方法,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通过其他场景,例如桌面等场景,触发两个应用分屏显示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上述分屏显示方法中对于第三个应用的触发,显示相应的分屏显示界面。
在图6-图9(或10)对应的实施例中实现分屏显示的基础上,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3所示,当应用A处于全屏显示状态,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用户拖拽应用B的结束位置,形成不同的分屏状态。例如:应用B可以与应用A形成不同位置的分屏,如应用B位于应用A的左侧或者应用B位于应用A的右侧;应用B形成悬浮窗覆盖在应用A上;应用B取消分屏等。
示例性的,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拖拽应用的结束位置形成不同分屏状态的界面示意图。在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平板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信息1302,并触发视频1301全屏显示的操作时,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全屏显示的视频1301对应的界面,以及信息1302对应的图标。
一种实现中,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信息1302并将该信息1302拖拽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右侧的虚线框区域1303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3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左右分屏显示的视频1301对应的分屏区域,以及信息1302对应的分屏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用户将该信息1302拖拽至虚线框区域1303时,则信息1302可占用该虚线框区域1303所在的位置,且视频1301可以显示在虚线框区域1304所在的位置。
另一种实现中,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信息1302并将该信息1302拖拽至分屏区域,如平板左侧的虚线框区域1304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3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左右分屏显示的信息1302对应的分屏区域,以及视频1301对应的分屏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用户将该信息1302拖拽至虚线框区域1304时,则信息1302可占用该虚线框区域1304所在的位置,且视频1301可以显示在虚线框区域1303所在的位置。
又一种实现中,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信息1302并将该信息1302拖拽至平板中间,如平板中间的虚线框区域1305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3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全屏显示视频1301对应的界面,以及信息1302对应的悬浮窗。
再一种实现中,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长按该信息1302并将该信息1302拖拽至平板下方边缘,如平板中虚线框区域1306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3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全屏显示视频1301对应的界面。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用户将该信息1302拖拽至用于取消用户操作的应用的分屏显示的虚线框区域1306时,则平板可以取消信息1302的分屏显示。
基于此,在应用A已经处于全屏显示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应用B的触发将应用B分屏显示到平板的其中一侧的分屏区域,或者开启应用B的悬浮窗,或者取消应用B的分屏显示等,提供多样的分屏显示方法。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3-图9(或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实现分屏显示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在应用A与应用B处于分屏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对于位于应用A与应用B之间的控件的滑动操作,改变分屏显示界面的大小。
示例性的,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变分屏界面大小的界面示意图。在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平板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当平板接收到用户针对视频1401和信息1402的分屏显示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4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左右分屏的视频1401对应的分屏界面,以及信息1402对应的分屏区域。该视频1401对应的分屏界面以及信息1402对应的分屏区域的中间可以包括滑动杆1403。
一种实现中,在如图14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滑动杆1403并向左滑动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4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界面较小的视频1401对应的分屏区域,以及界面较大的信息1402对应的分屏区域。
另一种实现中,在如图14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平板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滑动杆1403并向右滑动的操作时,则平板可以显示如图14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界面较大的视频1401对应的分屏区域,以及界面较小的信息1402对应的分屏区域。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滑动操作,改变分屏显示界面的大小,增加分屏显示的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仅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各实施例,下面对分屏显示方法进行具体解释。
示例性的,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5所示,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S1501、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和第二应用的标识。
其中,该第一界面可以为如图4(或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第一应用可以理解为信息应用,该第二应用可以理解为视频应用;该第一应用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第一应用的图标(或者缩略图);该第二应用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第二应用的图标(或者缩略图)。
S1502、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
其中,第一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对信息应用的激活操作,例如,该第一触发操作可以为长按操作等。
S1503、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
其中,该第一状态可以理解为激活状态,该激活状态可以理解为第一应用的描述的缩小状态。
S1504、在第一触发操作持续作用于第一应用的过程中,接收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二触发操作;其中,接收第二触发操作的起始时间与接收第一触发操作的起始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其中,该第二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对视频应用的激活操作,例如,该第二触发操作可以为长按操作等。
S1505、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将第二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
S1506、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其中,该第二界面可以为如图4(或图5)中的b所示的界面,第一分屏区域可以为信息应用对应的区域,第二分屏区域可以为视频应用对应的区域。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506可以包括:
S1506、在接收到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和/或,针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时,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其中,该对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或第二应用)的标识的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拖拽操作(如图4对应的实施例)或者滑动操作(如图5对应的实施例)。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506可以包括: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三触发操作;其中,第三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和/或,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二分屏区域的第四触发操作;其中,第四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二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
其中,如图4对应的实施例,该第三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信息应用拖拽到分屏区域的操作,该第四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视频应用拖拽到分屏区域的操作。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506可以包括: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向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五触发操作;其中,第五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和/或,接收到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应用的标识向第二方向滑动的第六触发操作;其中,第六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二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
其中,如图5对应的实施例,该第五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信息应用向左(或向右)滑动的操作,该第四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视频应用向右(或向左)滑动的操作。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506之前还包括: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
其中,该第三界面可以为如图6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第二应用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信息应用的全屏显示内容。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506之前还包括: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以及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标识。
其中,如图6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第一应用的标识可以为信息应用的图标;该第二应用的标识可以为视频应用的图标。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501可以包括:接收用于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响应于用于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一界面。
其中,如图4对应的实施例,该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沿屏幕下方的边缘向上滑动的操作。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应用的标识包括下述的至少一种:第一应用的图标、第一应用的缩略图、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一应用的控件;第二应用的标识包括下述的至少一种:第二应用的图标、第二应用的缩略图、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控件。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于第一状态中应用的标识呈悬浮显示、突出显示或缩小显示。
基于S1501-S1506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分屏区域还显示有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最小化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用于触发全屏显示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或用于触发关闭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第二分屏区域还显示有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最小化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用于触发全屏显示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或用于触发关闭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6所示,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S1601、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
S1602、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
S1603、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
S1604、接收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界面移动的第七触发操作;其中,第七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
如图6(或图7或图8)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第七触发操作可以为继续长按的操作。
S1605、响应于第七触发操作,继续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
S1606、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
其中,该第八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点击第二应用的标识的操作,或者将该第二应用的标识拖拽到全屏显示对应的区域的操作。
S1607、响应于第八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第一应用的标识。
其中,该第三界面可以为如图6(或如图7或图8)中的d所示的界面,或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
S1608、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或者,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一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在第四界面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四界面悬浮窗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悬浮窗在第三界面中占据的区域小于第三界面全屏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该第四界面可以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第一区域可以为平板中间的虚线框区域1305。
或者,在第三界面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到第二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在第四界面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退出第一应用;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的底端和/或第二分屏区域的底端,如图13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第二区域可以理解为用于取消用户操作的应用的分屏显示的虚线框区域1306。
基于S1601-S1608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606可以包括:S16061、在第一界面的第三区域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
其中,该第三区域可以为如图6中的b所示的固定栏601所在的区域。
基于S1601-S1608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6061之前还包括:在第三区域接收滑动操作,滑动操作用于更新第三区域中显示的应用的标识;其中,在第三区域接收滑动操作的过程,第七触发操作中断;在第三区域中接收到将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出第三区域的第九触发操作,第九触发操作持续作用于第一应用的标识。
其中,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第九触发操作可以理解为将信息应用移出固定栏601的操作。
基于S1601-S1608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606可以包括:在第五界面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第五界面还包括第二应用的标识。其中,如图7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第五界面可以理解为桌面。
基于S1601-S1608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606可以包括:在第五界面的分屏任务栏中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第五界面还包括第二应用的标识。其中,如图8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第五界面可以为包含分屏任务栏的界面。
基于S1601-S1608的分屏显示方法,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应用的标识为多个已执行分屏的应用的缩略标识,第三界面中的具体显示为:分屏显示多个已执行分屏的应用的内容,以及悬浮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
其中,该第三界面可以为如图13中的d所示的界面。
示例性的,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701、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
S1702、接收对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
S1703、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将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
S1704、接收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界面移动的第七触发操作;其中,第七触发操作为延续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
S1705、响应于第七触发操作,继续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
S1706、接收用于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控件的第十触发操作。
其中,如图9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控件可以理解为视频应用对应的悬浮窗控件901。
S1707、响应于第十触发操作,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悬浮窗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其中,如图9中的d所示的界面,可以全屏显示信息应用对应的内容,以及悬浮窗显示视频应用对应的内容
S1708、在接收到将悬浮窗移动到第一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其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将该视频应用的悬浮窗拖拽至终端设备左侧的分屏区域的触发操作时,可以显示如图9中的f所示的界面。
上面结合图3-图1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方法的装置进行描述。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分屏显示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如图18所示,分屏显示装置180可以用于通信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该分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1801、以及处理单元1802等。其中,显示单元1801用于支持分屏显示方法执行的显示的步骤;处理单元1802用于支持分屏显示装置执行信息处理的步骤。
处理单元1802可以和显示单元1801可以集成在一起,处理单元1802和显示单元1801可能会发生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分屏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803。其中,存储单元1803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单元180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单元1802相连。存储单元1803也可以和处理单元1802集成在一起。
以分屏显示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为例,存储单元1803可以存储终端设备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18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方法。存储单元18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等,存储单元1803可以和处理单元1802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18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1803可以与处理单元1802相独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屏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804。其中,通信单元1804用于支持分屏显示装置与其它设备交互。示例性的,当该分屏显示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通信单元1804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接口电路。当该分屏显示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该通信单元1804可以是通信接口。例如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本实施例的装置对应地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执行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1901,通信线路1904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19中示例性的以通信接口1903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19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1904可包括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的电路。
通信接口19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可能的,该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902。
存储器19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19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9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19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901用于执行存储器1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可能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9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9中的处理器1901和处理器19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示例性的,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芯片20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2020和通信接口20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04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20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202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20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2040、通信接口2030以及处理器2020通过总线系统201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201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为了便于描述,在图2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010。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020中,或者由处理器2020实现。处理器20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0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0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202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其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040,处理器2020读取存储器20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
接收对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的第一触发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操作,将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在第一状态下显示;
接收用于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一应用的标识在所述第一界面移动的第七触发操作;其中,所述第七触发操作为延续所述第一触发操作的触发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七触发操作,继续显示第一应用的标识;
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八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括所述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
在所述第三界面中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拖拽操作;
根据所述拖拽操作的结束位置,在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拖拽操作的结束位置,在第二界面的所述第一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内容,包括:
在所述拖拽操作的结束位置为所述第一分屏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一分屏区域在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内容,以及在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拖拽操作的结束位置为所述第三界面中的第一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一区域在第四界面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在所述第四界面悬浮窗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内容;所述悬浮窗在所述第三界面中占据的区域小于所述第三界面全屏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
或者,在所述拖拽操作的结束位置为所述第三界面中的第二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二区域在第四界面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内容,以及退出所述第一应用;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底端和/或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三区域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三区域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区域接收滑动操作,所述滑动操作用于更新所述第三区域中显示的应用的标识;其中,在所述第三区域接收所述滑动操作的过程,所述第七触发操作中断;
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接收到将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移动出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九触发操作,所述第九触发操作持续作用于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包括:
在第五界面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所述第五界面还包括所述第二应用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包括:
在第五界面的分屏任务栏中接收针对第二应用的标识的第八触发操作,所述第五界面还包括所述第二应用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包括下述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应用的图标、所述第一应用的缩略图、用于悬浮窗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控件;所述第二应用的标识为多个已执行分屏的应用的缩略标识,所述第三界面中的具体显示为:分屏显示所述多个已执行分屏的应用的内容,以及悬浮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第一界面,包括:
接收用于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
响应于所述用于打开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触发操作,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中应用的标识呈悬浮显示、突出显示或缩小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还显示有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最小化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用于触发全屏显示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或用于触发关闭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所述第二分屏区域还显示有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最小化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用于触发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或用于触发关闭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内容的控件。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85314.9A 2021-08-03 2021-08-03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5904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5314.9A CN115904208A (zh) 2021-08-03 2021-08-03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5314.9A CN115904208A (zh) 2021-08-03 2021-08-03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CN202110883902.4A CN113325996B (zh) 2021-08-03 2021-08-03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3902.4A Division CN113325996B (zh) 2021-08-03 2021-08-03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4208A true CN115904208A (zh) 2023-04-04

Family

ID=7742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5314.9A Pending CN115904208A (zh) 2021-08-03 2021-08-03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CN202110883902.4A Active CN113325996B (zh) 2021-08-03 2021-08-03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3902.4A Active CN113325996B (zh) 2021-08-03 2021-08-03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5072A1 (zh)
EP (1) EP4191392A1 (zh)
CN (2) CN115904208A (zh)
WO (1) WO20230109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4208A (zh) * 2021-08-03 2023-04-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3535317A (zh) * 2021-09-14 2021-10-22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界面置换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6360639A (zh) * 2021-12-27 2023-06-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EP4351116A1 (en) * 2022-01-10 2024-04-10 Honor Device Co., Ltd. Window intera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456020A (zh) * 2022-01-10 2023-07-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461113A (zh) * 2022-02-11 2022-05-10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任务栏的交互方法、处理装置及计算设备
EP4358502A1 (en) * 2022-09-06 2024-04-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utilization method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2644B2 (ja) * 2013-04-24 2017-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CN104793839B (zh) * 2014-01-20 2019-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界面的显示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200970B (zh) * 2016-07-12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的方法及终端
CN106445391A (zh) * 2016-10-17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点触控的分屏方法及分屏系统
CN110709806A (zh) * 2017-07-18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任务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170333A (zh) * 2017-12-26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K180116B1 (en) * 2018-05-07 2020-05-13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USER INTERFACES AND DISPLAYING A DOCK
CN109508136B (zh) * 2018-10-29 2021-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904208A (zh) * 2021-08-03 2023-04-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996B (zh) 2021-11-09
CN113325996A (zh) 2021-08-31
WO2023010940A1 (zh) 2023-02-09
US20230325072A1 (en) 2023-10-12
EP4191392A1 (en)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5996B (zh)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WO2021013158A1 (zh) 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129326A1 (zh)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534354B1 (ko) 시스템 탐색 바 표시 제어 방법, 그래픽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WO2020253758A1 (zh) 一种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036770A1 (zh)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193524B (zh) 多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8132790B (zh) 检测无用代码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1078032A1 (zh) 用户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238759A1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851823B (zh)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749362B (zh) 控件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59363A (zh) 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68815B (zh) 页面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48499A (zh)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3268234A (zh) 页面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268294B (zh) 界面设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88724B (zh) 卡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995701B (zh) 悬浮窗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090032B (zh) 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088725B (zh) 界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6991274B (zh) 一种上滑动效异常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75561B (zh) 获取关联关系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109481A1 (zh) 窗口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700443A (zh) 分屏推荐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