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3288A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3288A
CN115903288A CN202211366817.1A CN202211366817A CN115903288A CN 115903288 A CN115903288 A CN 115903288A CN 202211366817 A CN202211366817 A CN 202211366817A CN 115903288 A CN115903288 A CN 115903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p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electrode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668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怡洋
朱凌波
黄建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668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32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3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3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位于第二基板的驱动芯片;第一基板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窥电极,防窥电极与驱动芯片电连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驱动芯片用于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本申请中,直接通过驱动芯片向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无需额外设置视角控制电路,能够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并改善显示面板窄视角下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视角切换功能,在需要防窥的场合下,能够将显示装置切换或者调整到窄视角模式。但现有显示装置需要额外增设视角控制电路来实现窄视角显示,既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制作难度,还会存在不同电路之间同步向性较差进而影响窄视角显示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在不增加额外视角控制电路的基础上使得显示面板具备窄视角显示功能,同时还能改善显示面板窄视角下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驱动芯片;
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窥电极,所述防窥电极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位于第二基板的驱动芯片;第一基板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窥电极,防窥电极与驱动芯片电连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驱动芯片用于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本申请中,直接通过驱动芯片向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进而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产生竖直方向的电场,驱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竖直偏转,实现窄视角显示,无需额外设置视角控制电路,能够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并改善显示面板窄视角下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通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基于上述相关技术的缺陷,发明人提出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具体地,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位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以及位于第二基板2的驱动芯片4;第一基板1朝向液晶层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窥电极5,防窥电极5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驱动芯片4用于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
如图1中所示,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3。第一基板1例如可以是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例如可以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可适用于平面内切换型(IPS)、边缘电场切换型(FFS)等模式的显示面板,针对IPS型或FFS型的显示面板,公共电极6和像素电极7是形成在同一基板(即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显示过程中,驱动芯片4分别向公共电极6和像素电极7传输电压信号,公共电极6和像素电极7之间形成电场,驱动液晶层3内的液晶分子在与基板大致平行的平面内旋转,从而获得更广的视角,实现宽视角显示。本申请中将以FFS型为例对显示面板进行说明,其中,第二基板2中可设置有公共电极6和像素电极7。第二基板2中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未在图中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具体结构,本发明对此不赘述也不限定。
其中,显示面板可划分为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公共电极6、像素电极7和液晶层3等均位于显示区AA。驱动芯片4可设置于非显示区NA,驱动芯片4用于向公共电极6、像素电极7等传输电信号,完成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其中,第二基板2中还可设置多条数据线8、多条扫描线9、以及公共电极线(图中未示出),数据线8与扫描线9相互绝缘并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域SP,像素电极7设置于子像素区域SP内,每个子像素区域SP内还可设有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薄膜晶体管位于扫描线9与数据线8交叉位置附近。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图中未示出)、有源层(图中未示出)、源极(图中未示出)及漏极(图中未示出),其中栅极电连接对应的扫描线9,源极电连接对应的数据线8,漏极电连接对应的像素电极7。公共电极线(图中未示出)用于向公共电极6传输电源电压信号。上述数据线8、扫描线9、像素电极7和薄膜晶体管的具体设置方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限定。
值得提出的是,本申请中,在第一基板1朝向液晶层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窥电极5,各防窥电极5均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第一驱动模式即为窄视角显示模式,窄视角显示模式开启也可以理解为防窥功能开启。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至少部分时段内,驱动芯片4向防窥电极5发送第一电压信号,同时驱动芯片4可向公共电极6传输电源电压信号,使得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形成竖直电场E1(如图中箭头所示),液晶层3中的液晶分子31在竖直电场E1作用下而倾斜翘起(即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显示面板产生漏光现象使得画面对比度降低,进而实现窄视角显示。图2中显示面板即第一驱动模式下。
其中,可将现有显示面板中驱动芯片4已有的电压信号复用为第一电压信号,例如可将数据信号、扫描信号或检测信号等复用为第一电压信号。如此,无需额外设置视角控制电路,仅利用驱动芯片4的已有功能即可向防窥电极5提供电压信号,完成显示面板窄视角显示。另外,利用驱动芯片4直接向防窥电极5传输电压信号也能避免现有技术中防窥电压信号与显示电压信号不同步的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窄视角下的显示效果。
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式,第二驱动模式即为宽视角显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防窥功能关闭的模式。宽视角显示模式下,无需向防窥电极5传输电信号,液晶分子31仅在水平方向偏转。
可选的,当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数值不同时,防窥电极5与公共电极6产生的竖直电场数据信号E1强度不同,液晶分子31的竖直偏转角度也就不同。液晶分子31的竖直偏转角度越接近垂向90度,防窥效果越好。本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第一电压信号为数值可调电压信号,进而通过控制第一电压信号的大小实现不同档位的防窥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晰示出防窥电极5在第一基板1上的设置方式,图1所示俯视图中并未示出第一基板1的其他结构(例如色阻层等)。另外,显示面板中还可设置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任意结构,比如偏光片等,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位于第二基板的驱动芯片;第一基板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窥电极,防窥电极与驱动芯片电连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驱动芯片用于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本申请中,直接通过驱动芯片向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进而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产生竖直方向的电场,驱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竖直偏转,实现窄视角显示,无需额外设置视角控制电路,能够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并改善显示面板窄视角下的显示效果。
其中,对于防窥电极5在第一基板1上的具体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以下实施例中,本申请将以几种可选方案对防窥电极5的具体结构及排布方式等进行介绍。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还可包括多条数据线8和选通模块10;多条数据线8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选通模块10的一端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选通模块10的另一端与防窥电极5和数据线8电连接;选通模块10用于选通数据线8与驱动芯片4,或者选通防窥电极5与驱动芯片4。
参考图3,数据线8可在第二基板2上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方向Y排列,以图中所示方位为例,可定义第一方向X为列方向,第二方向Y为行方向。显示面板中还设置有选通模块10,选通模块10的一端可与驱动芯片4的数据信号输出端口电连接,选通模块10的另一端同时连接防窥电极5和数据线8。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同时连接防窥电极5和数据线8,并不是选通模块10同时将驱动芯片4、防窥电极5和数据线8电连接,而是选通模块10可在不同驱动阶段选择性地选通驱动芯片4和数据线8,或者选通防窥电极5与驱动芯片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驱动过程仅进行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子像素区域SP可对应一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由薄膜晶体管T、像素电极7和公共电极6构成的液晶等效电容Clc以及存储电容Cst,公共电极6接收电源电压信号Vcom。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接收扫描信号Scan,源极接收数据信号Vdata,存储电容Cst分别与像素电极7和公共电极6相连。显示面板一帧显示画面的驱动过程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内,扫描信号Scan控制薄膜晶体管T导通,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像素电极7,数据信号Vdata充入液晶等效电容Clc中,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6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电场,驱动转液晶分子31在水平方向偏转,实现画面显示,第一阶段也可称为充电阶段;另外,由于液晶等效电容Clc与存储电容Cst并联,第一阶段内数据信号Vdata也充入存储电容Cst。在第二阶段,薄膜晶体管T关断,像素电路不再接收数据信号Vdata,利用存储电容Cst内存储的电压维持当面帧的画面显示,第二阶段也可称为保持阶段。
根据上述驱动过程可知,显示面板的一帧显示画面内,无需持续向数据线8传输数据信号。因此,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阶段内,利用选通模块10将驱动芯片4与数据线8导通,第二电压信号(即数据信号)传输至像素电路完成像素电路正常充电。在除第一阶段外的其他时段(即第二阶段),利用选通模块10将驱动芯片4与防窥电极5导通,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防窥电极5,防窥电极5与公共电极6之间产生竖直电场E1,驱动液晶分子31在竖直方向旋转,显示面板透光效果增加,显示视角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窄视角显示模式下,液晶分子31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发生偏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液晶层3中的液晶分子31可为正性液晶分子,正性液晶分子具有响应快的优点,在显示面板未加任何电压的情况下,正性液晶分子呈平躺状态。
其中,第一电压信号即为防窥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既可为数据信号也可为其他电压信号,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相同,即将数据信号复用为第一点电压信号。如此,利用同一电压信号(数据信号)即可对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进行调节。
另外,在第二阶段利用数据信号作为防窥电压信号,能够保证液晶分子31水平翻转的情况下竖直翻转,提升了液晶分子31水平翻转和竖直翻转的同步性,能够保证第一驱动模式下,每帧显示画面均呈现窄视角显示,提升防窥效果。除此之外,由于数据信号为数值可调电压信号,通常情况下,驱动芯片4可输出G0~G255灰阶对应的不同电压的数据信号,利用数据信号作为第一电压信号能够以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实现不同档位的防窥功能。
其中,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防窥电极5为条状,实际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也可将防窥电极5设置为块状或其他形状,能够正常传输第一电压信号即可。当防窥电极5设置为条状时,可设置防窥电极5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数据线8的数量,保证每个防窥电极5均能接收的数据信号,并且防窥电极5同样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方向Y排列。当防窥电极5的数量与数据线8数量和排布方式相同时,可利用同一掩膜版制备数据线8和防窥电极5,无需新开掩膜版,能够降低显示面板制造成本。
由于液晶分子31具有一种特性,如果长时间给液晶分子31施加同向电压,会使液晶分子31极化,即使将电压取消,液晶分子31亦会因为特性的破坏而无法再因电场的变化而恢复到原本状态。因此,在显示画面的时候,可以一定的频率去翻转液晶分子31,防止液晶分子31固定偏向同一个方向而失去活性。显示面板支持多种翻转模式,比如点翻转模式、行翻转模式、列翻转模式等,实现翻转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不断交替薄膜晶体管T源极电压的正、负极性(即数据信号的正、负极性),或不断交替公共电极6的正、负极性,以达到翻转目的。本实施例中,可设置奇数列和偶数列数据线8接收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例如偶数列数据线8接收正极性(或负极性)的数据信号,奇数列数据线8接收负极性(或正极性)的数据信号,以达到列翻转的效果。相应的,若将数据信号复用为第一电压信号,奇数列防窥电极5和偶数列防窥电极5传输的第一电压信号的极性也相反,进而提高防窥功能开启时显示的均一性。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选通模块10的具体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任意能够实现选通模块10功能方法均在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示例性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通模块结构示意图,可参考图3和图5,在可能的实施例中,选通模块10可包括多个选择器11,选择器11包括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输入端a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第一输出端b与数据线8电连接,第二输出端c与防窥电极5电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可利用选择器11构成选通模块10,选择器11即为显示面板领域常用的demux电路。选择器11包括与驱动芯片4的数据信号端口电连接的输入端a、与数据线8电连接的第一输出端b以及与防窥电极5电连接的第二输出端c。驱动芯片4可在第一阶段控制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导通,通过选择器11将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各数据线8;在第二阶段控制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导通,通过选择器11将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各防窥电极5。其中,当防窥电极5采用图3所示设置方式时,可设置选择器11、数据线8和防窥电极5的数量均相同。
可选的,选择器11可包括两个二极管,第一二极管T1包括第一子控制端d1、第一子输入端a1和第一子输出端b1;第二二极管T1包括第二子控制端d2、第二子输入端a2和第二子输出端b2。具体地,第一子输入端a1和第二子输入端a2作为选择器11的输入端a与驱动芯片4的数据信号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一子输出端b1为选择器11的第一输出端b,第二子输出端b2为选择器11的第二输出端c。第一子控制端d1和第二子控制端d2分别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其中,第一子控制端d1和第二子控制端d2可用于接收驱动芯片4发出的时钟信号,在第一阶段,第一子控制端d1根据第一时钟信号CK1导通,第一子输入端a1和第一子输出端b1连通,选择器11用于传输第二电压信号(数据信号);延时预设时间后,第一子控制端d1关断,第二子控制端d2根据第二时钟信号CK2导通,第二子输入端a2与第二子输出端b2连通,选择器11用于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也可为数据信号),此阶段即为第二阶段。
可选的,若显示面板处于第二驱动模式,即不需要开启防窥功能,保持显示面板呈现宽视角,驱动芯片4可持续控制选通模块10选通驱动芯片4和数据线8,也即,选择器11的输入端a始终与第一输出端b导通。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还可包括检测信号线12;检测信号线12的一端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检测信号线12的另一端与防窥电极5电连接。
参考图6,第二基板2中还设置有检测信号线12,检测信号线12可设置于靠近驱动芯片4的非显示区NA中,检测信号线12的一端与驱动芯片4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电连接,另一端与防窥电极5电连接。检测信号线12用于在对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测试(Visual Test,VT)时向数据线8、扫描线9和/或公共电极线传输测试信号,以检测显示面板中各走线和薄膜晶体管T等是否正常。在显示面板投入使用后,检测信号线12和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一般处于闲置状态,本实施例中,可利用检测信号线12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
具体地,在第一驱动模式的部分时段内,利用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作为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现窄视角。其中,检测信号也可为数值可调电压信号,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多防窥档位调节。利用检测信号线12向防窥电极5传输信号,在一帧显示画面内可持续将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保证第一驱动模式下,显示面板呈现窄视角显示状态。
可选的,此种设置方式下,若显示面板处于第二驱动模式,即未开启防窥功能时,驱动芯片4可控制检测信号线12浮置,也即,驱动芯片4的不向检测信号线12提供第一电压信号,显示面板保持宽视角显示。
其中,可选的,检测信号线12一般包括第一检测信号线121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22,第一检测信号线121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22与驱动芯片4的两个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一检测信号线121用于向奇数列数据线8传输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线122用于向偶数列数据线8传输检测信号。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清晰示出检测信号线12与防窥电极5的设置方式,图6中未示出检测信号线12与数据线8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仍可将防窥电极5设置为条状,并与数据线8排布方式相同,此时,可设置奇数列防窥电极5通过第一检测信号线121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偶数列防窥电极5与第二检测信号线122电连接。驱动芯片4向第一检测信号线121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22传输极性相反的检测信号,例如,向第一检测信号线121传输正极性(或负极性)的检测信号,向第二检测信号线122传输负极性(或正极性)的检测信号,同样也能够增强防窥功能开启时显示的均一性。图中以虚线走线代表第一检测信号线121,实线走线代表第二检测信号线122。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均以防窥电极5为条状进行说明,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可将防窥电极5设置为块状,块状的防窥电极5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列。
其中可选的,当防窥电极5呈块状时,可设置防窥电极5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电极7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交叠。如此,在第一驱动模式下,防窥电极5和公共电极6之间产生的竖直电场与像素电极7和公共电极6之间产生的水平方向电场距离较近,同一子像素区域SP内的液晶分子31翻转的程度接近或相同,进一步提升了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可继续参考图7,当防窥电极5呈块状时,第一基板1上还可设置有多条信号传输线13,信号传输线13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二方向Y排列;信号传输线13与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多个防窥电极5分别电连接;信号传输线13的一端靠近驱动芯片4并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
具体地,当防窥电极5呈块状时,为保证第一电压信号在各防窥电极5的传输效果,可在第一基板1中设置多条信号传输线13,防窥电极5和驱动芯片4之间通过信号传输线13实现电连接。其中,信号传输线13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与数据线8相同。在同一行方向排列的防窥电极5的数量与信号传输线13的数量相同,每条信号传输线13分别与同一列方向的防窥电极5电连接,同一列的防窥电极5接收相同信号传输线13传输的第一电压信号。
当防窥电极5呈块状时,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间段内,可向奇数列信号传输线13和偶数列信号传输线13传输极性相反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而使得沿第二方向Y任意相邻的两个防窥电极5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极性相反,增强防窥功能开启时显示的均一性。
其中,信号传输线13与防窥电极5可同层设置,当信号传输线13与防窥电极5同层设置时,信号传输线13直接与同一列方向的防窥电极5分别电连接。同层设置的好处在于,不会增加显示面板在出光方向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可选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信号传输线13与防窥电极5可异层设置并通过过孔电连接。
如图8中所示,还可设置信号传输线13与防窥电极5位于不同膜层,二者通过绝缘层间隔。此时,可通过在绝缘层中设置过孔将信号传输线13与同一列方向的防窥电极5分别电连接。异层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降低防窥电极5所在膜层的布线难度,同时也能够减少信号传输线13与防窥电极5之间的寄生电容。
可选的,可继续参考图1、图3、图6和图7,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多个导电结构14,导电结构14位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当防窥电极5呈条状时,防窥电极5通过导电结构14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当防窥电极5呈块状时,信号传输线13通过导电结构14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
具体地,由于驱动芯片4和防窥电极5设置于不同基板,可设置二者之间通过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导电结构14实现电连接,导电结构14可设置靠近驱动芯片4的非显示区NA中。
当防窥电极5呈条状时(如图1、图3和图6中所示),防窥电极5靠近驱动芯片4的一端可通过导电结构14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若将数据信号复用为第一电压信号,则防窥电极5靠近驱动芯片4的一端与选通模块10的输出端(具体可为选择器11的第二输出端c)通过导电结构14电连接。若利用检测信号线12传输第一电压信号,则防窥电极5靠近驱动芯片4的一端与检测信号线12通过导电结构14电连接。
当防窥电极5呈块状时(如图7中所示),可设置信号传输线13靠近驱动芯片4的一端通过导电结构14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若将数据信号复用为第一电压信号,则信号传输线13靠近驱动芯片4的一端与选通模块10的输出端(具体可为选择器11的第二输出端c)通过导电结构14电连接。若利用检测信号线12传输第一电压信号,则信号传输线13靠近驱动芯片4的一端与检测信号线12通过导电结构14电连接。
其中,导电结构14可以是导电金球或导电胶等,但不限于此,导电结构14的具体设置方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选择。
可选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还可包括色阻层15,色阻层15在第一基板1背离防窥电极5的一侧,色阻层15包括色阻16和黑矩阵17;防窥电极5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17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内。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基板1中,在防窥电极5背离液晶层3的一侧还可设置色阻层15,色阻层15和防窥电极5所在膜层之间可通过平坦化层间隔,色阻层15包括多个色阻16以及黑矩阵17,黑矩阵17可呈网格状,色阻16可设置于网格状的黑矩阵17之间。色阻16可包括不同颜色的色阻16,黑矩阵17可用于防止不同发光颜色子像素区域SP之间出现漏或串色等现象。色阻16和黑矩阵17的具体设置方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发明对此不赘述也不限定。
其中,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本申请中,可将防窥电极5设置于黑矩阵17下方,也即,使得黑矩阵17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防窥电极5在第一基板1的正投影。如此,无论防窥电极5设置为透明导电极(例如ITO电极等)或者非透明电极(例如金属电极等),均不会对子像素区域SP的开口率和穿透率造成影响。
可选的,如图2和图8中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防窥电极5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且防窥电极5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色阻16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内。当防窥电极5为透明电极时,可将防窥电极5设置于色阻16下方,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防窥电极5不会对显示面板穿透率造成影响。
另外,在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制备防窥电极5时,可优选将防窥电极5设置为阵列排布的块状,并通过信号传输线13将同一列的防窥电极5与驱动为芯片电连接。信号传输线13可设置为金属走线,通过金属走线传输第一电压信号至各防窥电极5,能够降低防窥电极5和信号传输线13的整体阻抗,避免防窥电极5上的信号出现延迟。信号传输线13可位于黑矩阵下方,避免金属走线对显示面板穿透率造成影响。
可选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还可设置触控电极(图未示出),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其中,可额外设置触控电极或将现有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本发明实施例限定触控电极的具体设置方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当将公共电极6复用为触控电极时,显示面板的一帧显示画面还包括触控时段,触控时段内,公共电极6用于触控感测,而非用于显示画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时间维度上,触控时段和第一阶段应该不存在交叠的区域,也即,在除第一阶段的其他时段内进行触控感应。因此,在触控时段内,数据线8无需传输数据信号,本实施例中,在触控时段,驱动芯片4可控制选通模块10选通驱动芯片4和防窥电极5,进而将数据信号传输至防窥电极5,以复用数据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实现窄视角显示。对于第二阶段和触控阶段在时间维度上的相对关系,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设置第二阶段和触控阶段交叠,或第二阶段包括触控阶段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该驱动方法包括: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
上述驱动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全部技术特征及相应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过多说明。
可选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二基板2包括多条数据线8和选通模块10;多条数据线8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选通模块10的一端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选通模块10的另一端与防窥电极5和数据线8电连接;第一驱动模式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阶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阶段;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包括:在第一阶段,利用选通模块10选通数据线8与驱动芯片4,以向数据线8传输第二电压信号;在第二阶段,利用选通模块10选通防窥电极5与驱动芯片4,以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
其中,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均可为数据信号。
可选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选通模块10包括多个选择器11,选择器11包括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输入端a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第一输出端b与数据线8电连接,第二输出端c与防窥电极5电连接;在第一阶段,利用选通模块10选通数据线8与驱动芯片4,以向数据线8向传输第二电压信号,包括:在第一阶段内,控制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导通,以通过选通模块10向数据线8传输第二电压信号;在第二阶段,利用选通模块10选通防窥电极5与驱动芯片4,以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包括:在第二阶段内,控制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导通,以通过选通模块10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
可选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方法还包括:在第二驱动模式下,利用选通模块10选通数据线8与驱动芯片4,以向数据线8传输第二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宽视角显示。
可选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式还包括触控时段,触控时段与第一阶段不交叠;驱动方法还包括:在触控时段内,利用选通模块10选通防窥电极5与驱动芯片4,以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
可选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基板2还包括检测信号线12,检测信号线12靠近驱动芯片4;检测信号线12用于电连接防窥电极5和驱动芯片4;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包括: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通过检测信号线12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
可选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方法还包括:在第二驱动模式下,控制检测信号线12浮置,使显示面板呈宽视角显示。
可选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防窥电极5呈条状,防窥电极5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二方向Y排列(如图1、图3和图6所示);或者,防窥电极5呈块状,防窥电极5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列(如图7所示);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在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防窥电极5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包括:向沿第二方向Y任意相邻的两个防窥电极5传输极性相反的第一电压信号。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均可参考对应的显示面板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显示装置中可设置有视角切换按键,用于供用户向该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信号,进而使得显示装置进入第一驱动模式。视角切换按键可以是实体按键,该实体按键可以设置在该显示装置的外壳上,以便于用户通过触按等方式向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视角切换按键也可为软件控制或者应用程序(APP)内的视角切换功能。通过软件或APP开启输入视角切换请求。进而进入第一驱动模式,用户还可通过上述视角切换按键调节防窥档位。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驱动芯片;
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窥电极,所述防窥电极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多条数据线和选通模块;所述多条数据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选通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选通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防窥电极和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选通模块用于选通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驱动芯片,或者选通所述防窥电极与所述驱动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模块包括多个选择器,所述选择器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防窥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检测信号线;所述检测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检测信号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防窥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电极呈条状,所述防窥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或者,所述防窥电极呈块状,所述防窥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窥电极呈块状时,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多条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传输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防窥电极分别电连接;
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一端靠近所述驱动芯片并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防窥电极异层设置并通过过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包还包括多个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当所述防窥电极呈条状时,所述防窥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当所述防窥电极呈块状时,所述信号传输线通过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色阻层,所述色阻层位于所述防窥电极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色阻层包括色阻和黑矩阵;
所述防窥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色阻层,所述色阻层位于所述防窥电极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色阻层包括色阻和黑矩阵;
所述防窥电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且所述防窥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色阻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内。
11.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模式,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多条数据线和选通模块;所述多条数据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选通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选通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防窥电极和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阶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阶段;
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包括:
在所述第一阶段,利用所述选通模块选通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驱动芯片,以向所述数据线传输第二电压信号;
在所述第二阶段,利用所述选通模块选通所述防窥电极与所述驱动芯片,以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模块包括多个选择器,所述选择器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防窥电极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阶段,利用所述选通模块选通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驱动芯片,以向所述数据线向传输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阶段内,控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导通,以通过所述选通模块向所述数据线传输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在所述第二阶段,利用所述选通模块选通所述防窥电极与所述驱动芯片,以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二阶段内,控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导通,以通过所述选通模块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式;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驱动模式下,利用所述选通模块选通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驱动芯片,以向所述数据线传输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宽视角显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式还包括触控时段,所述触控时段与所述第一阶段不交叠;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触控时段内,利用所述选通模块选通所述防窥电极与所述驱动芯片,以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检测信号线,所述检测信号线靠近所述驱动芯片;所述检测信号线用于电连接所述防窥电极和所述驱动芯片;
所述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包括:
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通过所述检测信号线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式;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驱动模式下,控制所述检测信号线浮置,使所述显示面板呈宽视角显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电极呈条状,所述防窥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或者,所述防窥电极呈块状,所述防窥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所述防窥电极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使所述显示面板呈窄视角显示,包括:
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部分时段向沿所述第二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防窥电极传输极性相反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366817.1A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9032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6817.1A CN115903288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6817.1A CN115903288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3288A true CN115903288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5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66817.1A Pending CN115903288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32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2379A (zh) * 2023-06-20 2023-09-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2379A (zh) * 2023-06-20 2023-09-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6682379B (zh) * 2023-06-20 2024-04-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049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JP6848043B2 (ja) 視野角切替可能な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視野角切替方法
KR10115394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362393B2 (en) Four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572854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88486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04692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8006852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783483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selectable between wide view angle display and narrow view angle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US9646553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30136688A (ko) 표시 장치
US866538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0004588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10066365A (ko) 격벽 상에 전극을 가지는 액정표시소자
KR101100883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KR20060122118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8170983A1 (zh)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KR2012010472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3031295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1590328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JP2010250265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18128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308302A (zh)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08012277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040021893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