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9804A -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9804A
CN115899804A CN202310183826.5A CN202310183826A CN115899804A CN 115899804 A CN115899804 A CN 115899804A CN 202310183826 A CN202310183826 A CN 202310183826A CN 115899804 A CN115899804 A CN 115899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pply
supply pipeline
electric heating
hea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838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9804B (zh
Inventor
陈青
陈骏
易高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hu Wa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hu W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hu Wa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hu W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838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9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9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9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9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9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包括光电模块、光热模块、供电线路、供热管路、电热模块、温度监测模块和控制中心。电热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均设于供热管路,电热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均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电热模块与供电线路电性连接。控制中心设置有温度阈值,当温度监测模块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控制中心控制电热模块对供热管路中的水进行加热。其能够保证用户用水温度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克服管路过长所带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热管路设计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供热管路的布置方案,降低了管路布置的要求和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联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供热技术当中,热水通过供热管路被输送到住宅区,在输送过程中,由于供热管路的老化,或者供热管路的长度过长,会出现水温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处在供热管路的输送末端的用户,其用水温度容易不稳定。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能够保证用户用水温度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克服管路过长所带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热管路设计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供热管路的布置方案,降低了管路布置的要求和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包括:光电模块、光热模块、供电线路、供热管路、电热模块、温度监测模块和控制中心。
供电线路与光电模块电性连接,供电线路用于向住宅区域进行供电。
供热管路与光热模块连接,供热管路用于向住宅区域进行供热。
电热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均设于供热管路,电热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均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电热模块与供电线路电性连接。
控制中心设置有温度阈值,当温度监测模块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控制中心控制电热模块对供热管路中的水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电热模块包括:旁通管和电热组件。
旁通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与供热管路连通,旁通管的进口端位于其出口端的上游位置。旁通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供热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靠近旁通管的进口端设置并位于其下游位置。旁通管还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外部废水回收机构连通。
电热组件设于旁通管内,电热组件与供电线路电性连接并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温度监测模块靠近旁通管的出口端设置并位于其下游位置。
进一步的,旁通管呈弧形,旁通管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靠近供热管路的一侧。
电热组件包括电热棒,电热棒设于旁通管的中部并垂直于旁通管的中点与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的连线设置,电热棒的两端均延伸至旁通管远离供热管路的一侧侧壁。
进一步的,温度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
供热管路的外皮依次设置有第一切口段、第二切口段和第三切口段。第一切口段和第三切口段并列间隔设置且均沿供热管路的周向延伸,第二切口段沿供热管路的轴向设置并连接于第一切口段和第三切口段之间,第二切口段位于第一切口段和第三切口段的端部。第一切口段、第二切口段和第三切口段均由供热管路的外皮的外表面切至其内表面,以使供热管路的外皮形成一翻皮。
供热管路的保温层设置有安装切口,安装切口的宽度方向沿供热管路的轴向设置,安装切口的切口面所在平面与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外表面相切。温度传感器经安装切口被安装于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处。
进一步的,翻皮靠近第二切口段的端面开设有供温度传感器的线材穿过的第一过线孔。
供热管路还设置有加固条,加固条设于供热管路的外皮的外侧。加固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供热管路的外皮,另一端沿供热管路的周向延伸并覆盖于翻皮之上。
加固条设置有端部切口,端部切口由加固条的自由端端面朝其固定端延伸,端部切口将加固条的自由端分割为两个拼接块。其中一个拼接块的内侧面开设有配合槽和第一凹陷,另一个拼接块的内侧面设有与配合槽相适配的配合块和第二凹陷,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围合形成供温度传感器的线材穿过的第二过线孔。
两个拼接块靠近供热管路的外皮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块,供热管路的外皮表面开设有与安装块相适配的安装槽。两个拼接块中的一者与供热管路的外皮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温度监测模块还包括:耳部。
温度传感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耳部,耳部由磁性材料制成以用于与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吸合,耳部的吸合面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面相平齐。
进一步的,温度监测模块还包括:检测线路。
耳部由导电磁性材料制成。检测线路的正极与一耳部电性连接,检测线路的负极与另一耳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温度监测模块还包括:壳体。壳体呈扁平状。
温度传感器为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设于壳体的底部。
壳体远离温度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倒钩部,以用于防止壳体从供热管路中脱出。
进一步的,壳体远离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电磁线圈,安装腔内还设置有转动柱,转动柱靠近安装腔的口部设置并沿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倒钩部安装于转动柱,且转动柱还固定连接有衔铁片。其中,倒钩部由绝缘材料制成,转动柱和衔铁片由导电材料制成。
安装腔的内侧壁还设置有导电柱,导电柱平行于转动柱设置,导电柱靠近转动柱设置,且转动柱的两端附近均设置有导电柱。位于转动柱两端附近的导电柱分别与两侧的耳部电性连接。
当电磁线圈通电时,衔铁片被吸附并带动转动柱转动,倒钩部运动至安装腔当中,衔铁片与导电柱处于分离状态。当电磁线圈断电时,转动柱转动复位,倒钩部从安装腔伸出,衔铁片与导电柱贴合。
进一步的,安装腔内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覆盖于电磁线圈。
隔离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抵接于衔铁片和隔离层之间,以用于促使转动柱在电磁线圈断电时转动复位。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的温度监测模块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控制中心控制电热模块对供热管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供热管路中的水温维持在温度阈值附近,避免在供热管路的供应末端出现水温明显下降的问题。
电热模块利用光电模块本身发出的电能来对供热管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保障供热管路中水的温度,并没有额外使用外部的能源,这使得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与太阳能的相容性特别好,大大提高了在热电联供的情况下供热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能够保证用户用水温度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克服管路过长所带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热管路设计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供热管路的布置方案,降低了管路布置的要求和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的整体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的电热模块与供热管路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供热管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供热管路中插入温度传感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加固条在外皮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加固条的自由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翻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安装切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耳部与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为耳部与温度传感器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倒钩部位于安装腔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衔铁片被电磁线圈吸附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倒钩部伸出安装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弹性件推动衔铁片远离电磁线圈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1000;光电模块100;供电线路200;光热模块300;供热管路400;外皮410;第一切口段411;第二切口段412;第三切口段413;翻皮414;第一过线孔415;安装槽416;保温层420;安装切口421;工作钢管430;第二控制阀门440;加固条450;端部切口451;拼接块452;配合槽453;配合块454;第二过线孔455;安装块456;电热模块500;旁通管510;第一控制阀门520;排水管530;电热组件540;温度监测模块600;温度传感器610;耳部620;壳体630;安装腔631;倒钩部632;电磁线圈633;转动柱634;衔铁片635;导电柱636;隔离层637;弹性件638;控制中心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1000。
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1000包括:光电模块100、光热模块300、供电线路200、供热管路400、电热模块500、温度监测模块600和控制中心700。
供电线路200与光电模块100电性连接,供电线路200用于向住宅区域进行供电。
供热管路400与光热模块300连接,供热管路400用于向住宅区域进行供热。
电热模块500和温度监测模块600均设于供热管路400,温度监测模块600用于检测供热管路400中的水温,电热模块500和温度监测模块600均与控制中心700信号连接,电热模块500与供电线路200电性连接。
控制中心700设置有温度阈值,当温度监测模块600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控制中心700控制电热模块500对供热管路400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供热管路400中的水温维持在温度阈值附近,避免在供热管路400的供应末端出现水温明显下降的问题。
其中,电热模块500利用光电模块100本身发出的电能来对供热管路400中的水进行加热,保障供热管路400中水的温度,并没有额外使用外部的能源,这使得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1000与太阳能的相容性特别好,大大提高了在热电联供的情况下供热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1000能够保证用户用水温度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克服管路过长所带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热管路400设计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供热管路400的布置方案,降低了管路布置的要求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图15,电热模块500包括:旁通管510和电热组件540。
旁通管51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与供热管路400连通,旁通管510的进口端位于其出口端的上游位置。旁通管51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520。
供热管路400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440,第二控制阀门440靠近旁通管510的进口端设置并位于旁通管510的进口端的下游位置。旁通管510还设有排水管530,排水管530与外部废水回收机构连通。
电热组件540设于旁通管510内,电热组件540与供电线路200电性连接并与控制中心700信号连接。温度监测模块600靠近旁通管510的出口端设置并位于旁通管510的出口端的下游位置。
第一控制阀门520和第二控制阀门440均与控制中心700信号连接。
当温度监测模块600检测到水温低于温度阈值时,控制中心700控制第二控制阀门440关闭、控制第一控制阀门520开启,热水会流经旁通管510。此时,控制中心700控制电热组件540对流经旁通管510的水进行加热,实现热量补充,从而使水温维持在所需范围。
当温度监测模块600检测到水温高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时,控制中心700控制第二控制阀门440开启、控制第一控制阀门520关闭,电热组件540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对管路进行清理或维护时,可以利用排水管530将旁通管510内的水排出,以便于维护工作的进行。
具体的,旁通管510呈弧形,旁通管510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靠近供热管路400的一侧。电热组件540包括电热棒,电热棒设于旁通管510的中部并垂直于旁通管510路的中点与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的连线a设置,电热棒的两端均延伸至旁通管510远离供热管路400的一侧侧壁。通过该设计,有效地增大了电热组件540在旁通管510内的加热面积,提高了补温效果。
进一步的,温度监测模块600包括:温度传感器610。
供热管路400的外皮410依次设置有第一切口段411、第二切口段412和第三切口段413。第一切口段411和第三切口段413并列间隔设置且均沿供热管路400的周向延伸,第二切口段412沿供热管路400的轴向设置并连接于第一切口段411和第三切口段413之间,第二切口段412位于第一切口段411和第三切口段413的端部。第一切口段411、第二切口段412和第三切口段413均由供热管路400的外皮410的外表面切至其内表面,以使供热管路400的外皮410形成一翻皮414。通过将翻皮414翻起,可以使供热管路400的保温层420露出。
供热管路400的保温层420设置有安装切口421,安装切口421的宽度方向沿供热管路400的轴向设置,安装切口421的切口面所在平面与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430外表面相切。温度传感器610经安装切口421被安装于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430处。其中,安装切口421和第二切口段412相平齐。
翻皮414靠近第二切口段412的端面开设有供温度传感器610的线材穿过的第一过线孔415。
供热管路400还设置有加固条450,加固条450设于供热管路400的外皮410的外侧。加固条45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供热管路400的外皮410,另一端沿供热管路400的周向延伸并覆盖于翻皮414之上。
加固条450设置有端部切口451,端部切口451由加固条450的自由端端面朝其固定端延伸,端部切口451将加固条450的自由端分割为两个拼接块452。其中一个拼接块452的内侧面开设有配合槽453和第一凹陷,另一个拼接块452的内侧面设有与配合槽453相适配的配合块454和第二凹陷,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围合形成供温度传感器610的线材穿过的第二过线孔455。
两个拼接块452靠近供热管路400的外皮410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块456,供热管路400的外皮410表面开设有与安装块456相适配的安装槽416。两个拼接块452中的一者与供热管路400的外皮410可拆卸式连接。
通过以上设计,在安装温度传感器610时,将温度传感器610从安装切口421插入,直至温度传感器610与工作钢管430接触,温度传感器610的线材经安装切口421引出。温度传感器610安装到位后,将翻皮414盖上,温度传感器610的线材经翻皮414的第一过线孔415穿出。随后可以将加固条450盖在翻皮414之上,将温度传感器610的线材从两个拼接块452之间的端部切口451处卡入到第二过线孔455当中,并使配合块454配合于配合槽453当中,两个拼接块452就可以将温度传感器610的线材限制在第二过线孔455当中。将安装块456配合于安装槽416当中,再将拼接块452连接于外皮410,就完成了加固条450的安装。这样的话,大大提高了温度传感器610的安装稳定性,且能够避免翻皮414处损坏。
温度传感器610与工作钢管430的外部接触,可以有效地对管内水温进行监测。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监测模块600还包括:耳部620。
温度传感器61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耳部620,耳部620由磁性材料制成以用于与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430吸合,耳部620的吸合面与温度传感器610的检测面相平齐。
其中,温度监测模块600还包括:检测线路。
耳部620由导电磁性材料制成。检测线路的正极与一耳部620电性连接,检测线路的负极与另一耳部620电性连接。
耳部620可以通过磁吸吸合来提高与工作钢管430的配合准确性,使温度传感器610能够更加准确地与工作钢管430接触,保证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检测线路可以检测耳部620是否配合到位。当耳部620顺利与工作钢管430磁吸吸合时,两侧的耳部620均与工作钢管430接触,检测线路从正极到负极是导通的。如若有任何一个耳部620没有与工作钢管430顺利吸合,检测线路都会断路。这样的话,通过检测耳部620是否准确配合来判断温度传感器610是否正确安装。
具体的,温度监测模块600还包括:壳体630。壳体630呈扁平状。
温度传感器610为贴片式,温度传感器610设于壳体630的底部,耳部620设于壳体63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壳体630远离温度传感器610的一侧设置有倒钩部632,以用于防止壳体630从供热管路400中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30远离温度传感器61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腔631,安装腔631的底部设置有电磁线圈633,安装腔631内还设置有转动柱634,转动柱634靠近安装腔631的口部设置并沿壳体630的宽度方向设置。
倒钩部632安装于转动柱634,且转动柱634还固定连接有衔铁片635。沿安装腔631的深度方向,衔铁片635位于倒钩部632的下方。
其中,倒钩部632由绝缘材料制成,转动柱634和衔铁片635由导电材料制成。
安装腔631的内侧壁还设置有导电柱636,导电柱636平行于转动柱634设置,导电柱636靠近转动柱634设置,且转动柱634的两端附近均设置有导电柱636。位于转动柱634两端附近的导电柱636分别与两侧的耳部620电性连接。
安装腔631内设置有隔离层637,隔离层637覆盖于电磁线圈633。隔离层637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638,弹性件638抵接于衔铁片635和隔离层637之间,以用于促使转动柱634在电磁线圈633断电时转动复位。
具体的,衔铁片635沿转动柱634的轴向延伸设置,沿安装腔631的深度方向,衔铁片635位于导电柱636的下方。
当电磁线圈633通电时,衔铁片635被电磁线圈633吸附,衔铁片635带动转动柱634转动,衔铁片635向电磁线圈633靠近,倒钩部632随着运动,使倒钩部632运动至安装腔631当中。此时,衔铁片635与导电柱636处于分离状态。
当电磁线圈633断电时,在弹性件638的弹力作用下,衔铁片635远离隔离层637,转动柱634转动复位,倒钩部632从安装腔631伸出,直至衔铁片635的端部与导电柱636贴合后,衔铁片635被导电柱636止挡,转动柱634停止转动。其中,电磁线圈633的供电线路200、检测线路和温度传感器610的线路均可以通过线材引出。
通过以上设计,在安装温度传感器610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但不限于此):将壳体630从安装切口421插入,在插入壳体630的过程中,倒钩部632不会影响壳体630的正常插入。耳部620可以与工作钢管430之间进行磁吸配合,从而帮助将温度传感器610快速定位安装。当两侧的耳部620均顺利与工作钢管430磁吸吸合时,检测线路导通,这就表明温度传感器610也安装到位了。倒钩部632能够有效地防止壳体630从安装切口421中脱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耳部620与工作钢管43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进而保证温度传感器610位置的稳定性。另外,检测线路导通同时也表明倒钩部632充分伸出,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稳定作用。
在需要将温度传感器610取出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但不限于此):对电磁线圈633通电,倒钩部632转动回到安装腔631当中,不会对壳体630的退出造成阻碍,壳体630能够被顺利拉出。其中,在电磁线圈633通电后,若检测线路断路,则表明倒钩部632确实在电磁线圈633的作用下向安装腔631内运动,表明可以对壳体630进行拉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1000能够保证用户用水温度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克服管路过长所带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热管路400设计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供热管路400的布置方案,降低了管路布置的要求和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模块、光热模块、供电线路、供热管路、电热模块、温度监测模块和控制中心;
所述供电线路与所述光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线路用于向住宅区域进行供电;
所述供热管路与所述光热模块连接,所述供热管路用于向住宅区域进行供热;
所述电热模块和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均设于所述供热管路,所述电热模块和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均与所述控制中心信号连接,所述电热模块与所述供电线路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中心设置有温度阈值,当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电热模块对所述供热管路中的水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模块包括:旁通管和电热组件;
所述旁通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与所述供热管路连通,所述旁通管的进口端位于其出口端的上游位置;所述旁通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供热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靠近所述旁通管的进口端设置并位于其下游位置;所述旁通管还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外部废水回收机构连通;
所述电热组件设于所述旁通管内,所述电热组件与所述供电线路电性连接并与所述控制中心信号连接;所述温度监测模块靠近所述旁通管的出口端设置并位于其下游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呈弧形,所述旁通管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靠近所述供热管路的一侧;
所述电热组件包括电热棒,所述电热棒设于所述旁通管的中部并垂直于所述旁通管的中点与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的连线设置,所述电热棒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旁通管远离所述供热管路的一侧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
所述供热管路的外皮依次设置有第一切口段、第二切口段和第三切口段;所述第一切口段和所述第三切口段并列间隔设置且均沿所述供热管路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切口段沿所述供热管路的轴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切口段和所述第三切口段之间,所述第二切口段位于所述第一切口段和所述第三切口段的端部;所述第一切口段、所述第二切口段和所述第三切口段均由所述供热管路的外皮的外表面切至其内表面,以使所述供热管路的外皮形成一翻皮;
所述供热管路的保温层设置有安装切口,所述安装切口的宽度方向沿所述供热管路的轴向设置,所述安装切口的切口面所在平面与所述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外表面相切;所述温度传感器经所述安装切口被安装于所述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皮靠近所述第二切口段的端面开设有供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线材穿过的第一过线孔;
所述供热管路还设置有加固条,所述加固条设于所述供热管路的外皮的外侧;所述加固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供热管路的外皮,另一端沿所述供热管路的周向延伸并覆盖于所述翻皮之上;
所述加固条设置有端部切口,所述端部切口由所述加固条的自由端端面朝其固定端延伸,所述端部切口将所述加固条的自由端分割为两个拼接块;其中一个所述拼接块的内侧面开设有配合槽和第一凹陷,另一个所述拼接块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配合槽相适配的配合块和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围合形成供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线材穿过的第二过线孔;
两个所述拼接块靠近所述供热管路的外皮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供热管路的外皮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块相适配的安装槽;两个所述拼接块中的一者与所述供热管路的外皮可拆卸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模块还包括:耳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耳部,所述耳部由磁性材料制成以用于与所述供热管路的工作钢管吸合,所述耳部的吸合面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面相平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模块还包括:检测线路;
所述耳部由导电磁性材料制成;所述检测线路的正极与一所述耳部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线路的负极与另一所述耳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扁平状;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贴片式,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倒钩部,以用于防止所述壳体从所述供热管路中脱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靠近所述安装腔的口部设置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倒钩部安装于所述转动柱,且所述转动柱还固定连接有衔铁片;其中,所述倒钩部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转动柱和所述衔铁片由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还设置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平行于所述转动柱设置,所述导电柱靠近所述转动柱设置,且所述转动柱的两端附近均设置有所述导电柱;位于所述转动柱两端附近的所述导电柱分别与两侧的耳部电性连接;
当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时,所述衔铁片被吸附并带动所述转动柱转动,所述倒钩部运动至所述安装腔当中,所述衔铁片与所述导电柱处于分离状态;当所述电磁线圈断电时,所述转动柱转动复位,所述倒钩部从所述安装腔伸出,所述衔铁片与所述导电柱贴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覆盖于所述电磁线圈;
所述隔离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衔铁片和所述隔离层之间,以用于促使所述转动柱在所述电磁线圈断电时转动复位。
CN202310183826.5A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Active CN115899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3826.5A CN115899804B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3826.5A CN115899804B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9804A true CN115899804A (zh) 2023-04-04
CN115899804B CN115899804B (zh) 2023-05-23

Family

ID=85730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83826.5A Active CN115899804B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9804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27493A1 (de) * 2003-06-17 2005-01-20 Böhm GmbH & Co. KG Temperaturmeßstelle für elektronische Temperaturbegrenzer
US20060106365A1 (en) * 2004-11-16 2006-05-18 Welch Allyn, Inc. Probe cover for thermometry apparatus
CN202302540U (zh) * 2011-10-12 2012-07-04 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太阳能光伏发电增加壁温装置的输送石油管道
US20170198865A1 (en) * 2014-07-15 2017-07-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ipeline system
CN107702814A (zh) * 2017-11-14 2018-02-16 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辐射管的测温装置
CN207208383U (zh) * 2017-08-15 2018-04-10 象山博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起锚迅速的船锚
CN208090158U (zh) * 2018-01-01 2018-11-13 杨曙方 基于光伏技术的石油管道保温装置
CN208333682U (zh) * 2018-05-21 2019-0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井热洗温度监测装置
CN209231478U (zh) * 2018-12-10 2019-08-09 邵阳学院 一种直驱永磁电机的质量检测装置
CN210268917U (zh) * 2019-09-18 2020-04-07 福州东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棒线圈的绑带式测温装置
CN111442326A (zh) * 2020-05-11 2020-07-24 四川蜀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智能热电联供系统
US20200284009A1 (en) * 2019-03-08 2020-09-10 Xiamen Delmei Sanitary Ware Co., Ltd. Hose
GB202017741D0 (en) * 2020-11-10 2020-12-23 Toto Sleep Ltd A wearable device
CN112253880A (zh) * 2020-11-10 2021-01-22 四川大学 一种热力自循环驱动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
CN216082700U (zh) * 2021-09-29 2022-03-18 安徽省金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有效成份安全性检测装置
CN114484132A (zh) * 2022-01-17 2022-05-1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及co2储能的油气输运管道电加热热管理系统
CN114484281A (zh) * 2022-01-27 2022-05-13 江苏格陵兰传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循环管道上的防冻模块
CN114784797A (zh) * 2022-04-25 2022-07-22 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 一种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住宅综合能源系统的热电优化日前调度方法
CN114838210A (zh) * 2022-05-12 2022-08-02 上海山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力二级管网的热媒自动加热系统
CN115411776A (zh) * 2022-09-27 2022-11-2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住宅综合能源系统的热电协同调度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27493A1 (de) * 2003-06-17 2005-01-20 Böhm GmbH & Co. KG Temperaturmeßstelle für elektronische Temperaturbegrenzer
US20060106365A1 (en) * 2004-11-16 2006-05-18 Welch Allyn, Inc. Probe cover for thermometry apparatus
CN202302540U (zh) * 2011-10-12 2012-07-04 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太阳能光伏发电增加壁温装置的输送石油管道
US20170198865A1 (en) * 2014-07-15 2017-07-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ipeline system
CN207208383U (zh) * 2017-08-15 2018-04-10 象山博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起锚迅速的船锚
CN107702814A (zh) * 2017-11-14 2018-02-16 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辐射管的测温装置
CN208090158U (zh) * 2018-01-01 2018-11-13 杨曙方 基于光伏技术的石油管道保温装置
CN208333682U (zh) * 2018-05-21 2019-0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井热洗温度监测装置
CN209231478U (zh) * 2018-12-10 2019-08-09 邵阳学院 一种直驱永磁电机的质量检测装置
US20200284009A1 (en) * 2019-03-08 2020-09-10 Xiamen Delmei Sanitary Ware Co., Ltd. Hose
CN210268917U (zh) * 2019-09-18 2020-04-07 福州东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棒线圈的绑带式测温装置
CN111442326A (zh) * 2020-05-11 2020-07-24 四川蜀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智能热电联供系统
GB202017741D0 (en) * 2020-11-10 2020-12-23 Toto Sleep Ltd A wearable device
CN112253880A (zh) * 2020-11-10 2021-01-22 四川大学 一种热力自循环驱动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
CN216082700U (zh) * 2021-09-29 2022-03-18 安徽省金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有效成份安全性检测装置
CN114484132A (zh) * 2022-01-17 2022-05-1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及co2储能的油气输运管道电加热热管理系统
CN114484281A (zh) * 2022-01-27 2022-05-13 江苏格陵兰传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循环管道上的防冻模块
CN114784797A (zh) * 2022-04-25 2022-07-22 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 一种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住宅综合能源系统的热电优化日前调度方法
CN114838210A (zh) * 2022-05-12 2022-08-02 上海山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力二级管网的热媒自动加热系统
CN115411776A (zh) * 2022-09-27 2022-11-2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住宅综合能源系统的热电协同调度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范宇峰,徐向东,龚领会,李来风,张亮: "高温超导电缆低温系统数据实时监控", 低温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9804B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78198B1 (en) Liquid flow control valve
US7658203B2 (en) Fluid sensing shut-off devices with timer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CN115899804A (zh) 一种基于热电联供的综合供电供热设备
CN2918775Y (zh) 出水管的水力发电装置
CN214752681U (zh) 一种显示屏
CN110030721A (zh) 一种脱扣装置、漏电保护器及防漏电保护的电热水器
CN208251230U (zh) 二次供水末梢小流量恒压补水装置
CN209041134U (zh) 一种带水位检测的潜水泵
CN106290477A (zh) 一种滤芯组件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614297Y (zh) 数字阀
CN207960908U (zh) 一种具有水流保护器的水泵底座
CN217440877U (zh) 带有急停功能的智能排水阀装置
CN21114552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远传管控电磁阀
CN217177616U (zh) 旋转式怠速控制电磁阀
CN210534593U (zh) 一种具有储能结构的流量自动控制装置
CN217153124U (zh) 一种气动抽气助关止回阀
CN219998108U (zh) 管道用流量信号开关
CN2157334Y (zh) 泵空转之检测装置
CN217381642U (zh) 一种高稳定承压先导膜片式电磁阀
CN216776704U (zh) 一种电热水壶温控装置
CN101315149B (zh) 可燃气自动防漏控制装置
EP0572446B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ut-off valve system with particular application as an anti-flooding device
CN214672382U (zh) 一种流量开关、换热器以及热泵机组
CN206168058U (zh) 一种滤芯组件检测装置
CN2292174Y (zh) 增压泵自动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