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2337A -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2337A
CN115892337A CN202111107967.6A CN202111107967A CN115892337A CN 115892337 A CN115892337 A CN 115892337A CN 202111107967 A CN202111107967 A CN 202111107967A CN 115892337 A CN115892337 A CN 115892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ne
hatch
support bod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79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佟继东
付永刚
赵鑫
黄琳
曹娜
张健康
王建民
何鑫
李大成
李耀美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arbour Fourth Stevedo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arbour Fourth Stevedo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arbour Fourth Stevedo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arbour Fourth Stevedo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79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2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2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2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上架体包括:第一平面架、第二平面架和第三平面架,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平行相对设置且分别与第三平面架垂直,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与第三平面架的相对两端固装,第一平面架远离第三平面架的一端形成有朝向第二平面架方向的勾状结构;下架体为一竖直设置的平面架,下架体的顶端与第二平面架远离第三平面架的一端铰接,在下架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与下架体铰接,支撑架和下架体之间连接有2根连接绳。本发明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适用性强,在船舶舱口上安装快捷,提高了指挥手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卸作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卸作业中装卸指挥手需要随时观察门机作业情况,并及时观察工属具与钢丝扣磨损情况。通常情况下装卸指挥手是踩在船舶舱口处观察指挥,但是,大多数船舶舱口位置不便于指挥手工作,缺少长时间站立的位置并且身体上半身探出舱口,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包括:第一平面架、第二平面架和第三平面架,所述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平行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三平面架垂直,所述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与第三平面架的相对两端固装,所述第一平面架远离所述第三平面架的一端形成有朝向第二平面架方向的勾状结构;
所述下架体为一竖直设置的平面架,所述下架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平面架远离所述第三平面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架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下架体铰接,所述支撑架和下架体之间连接有2根连接绳,以使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下架体之间的最大的夹角为90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整所述第三平面架的长度调整所述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架体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弯折架和第二弯折架,所述第一弯折架和第二弯折架均为平面架弯折90度后形成,所述第一弯折架和第二弯折架水平的一面组成所述第三平面架,所述第一弯折架竖直的一面为所述第一平面架,所述第二弯折架竖直的一面为所述第二平面架;
所述第二弯折架的水平部分上固装有2个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弯折架的水平部分包括2个平行的第一柱体,每个所述第一柱体穿过1个所述第一套筒,在所述第一柱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套筒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可以与不同的第一通孔相对并通过螺栓固定,用于调整所述第三平面架的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架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四平面架和第五平面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五平面架铰接,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固装,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平面架连接,所述第五平面架上固装有2个沿竖直方向的第二套筒,所述第四平面架包括两个平行且沿竖直方向的第二柱体,每个所述第二柱体穿过1个所述第二套筒,在所述第二柱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二套筒上形成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可以与不同的第三通孔相对并通过螺栓固定,用于调整支撑架的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下架体的底端安装有2个滚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二平面架的底端固装有一挡板,用于将所述下架体与所述第二平面架之间的最大夹角限定为18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五平面架的上部设置有2个第一钩体,当所述支撑架旋转至与所述下架体平行时钩住所述支撑架。
上述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将所述上架体挂在船舶舱口上,使船舶舱口位于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之间、第三平面架与船舶舱口的顶面相贴,使勾状结构挂在船舶舱口的内侧并锁紧,旋转支撑架,使支撑架打开至其与所述下架体之间的最大角度,使用者站在支撑架上。
本发明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适用性强,在船舶舱口上安装快捷;
2、根据船舶舱口的宽度,调整第三平面架的长度,使本发明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船舶舱口;
3、通过调整第五平面架在第四平面架上的位置,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高度和船舶舱口的高度;
4、当旋转第三平面架和下架体至平行时,由于设置有滚轮,便于携带,方便性强。
5、结构简单,便于维修,维修成本低;
6、提高了指挥手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第一弯折架,1-2:第一套筒,1-3:第二弯折架,1-4:挡板,1-5:勾状结构,1-6:第一通孔,1-7:第二通孔,2-1:第四平面架,2-2:第二套筒,2-3:连接绳,2-4:第五平面架,3:滚轮,4: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上架体包括:第一平面架、第二平面架和第三平面架,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平行相对设置且分别与第三平面架垂直,第三平面架的相对两端固装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第一平面架、第二平面架和第三平面架形成敞口向下的“[”形。第一平面架远离第三平面架的一端形成有朝向第二平面架方向的勾状结构1-5;
下架体为一竖直设置的平面架,下架体的顶端与第二平面架远离第三平面架的一端铰接,在下架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支撑架4,支撑架4的一端与下架体铰接,支撑架4和下架体之间连接有2根连接绳2-3,以使打开支撑架时,将支撑架4与下架体之间的最大的夹角限制为90度。
在第二平面架的底端固装有一挡板1-4,用于将下架体与第二平面架之间的最大夹角限定为180°。
上述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将上架体挂在船舶舱口上,使船舶舱口位于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之间、第三平面架与船舶舱口的顶面相贴,使勾状结构1-5挂在船舶舱口的内侧并锁紧,旋转支撑架4,使支撑架4打开至其与下架体之间的最大角度,使用者(装卸指挥手)站在支撑架4上。
实施例2
为了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船舶舱口,可以通过调整第三平面架的长度调整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之间的距离。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对上架体进行设计,例如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架体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弯折架1-1和第二弯折架1-3,第一弯折架1-1和第二弯折架1-3均为平面架弯折90度后形成,第一弯折架1-1和第二弯折架1-3水平的一面组成第三平面架,第一弯折架1-1竖直的一面为第一平面架,第二弯折架1-3竖直的一面为第二平面架;
第二弯折架1-3的水平部分上固装有2个第一套筒1-2,第一弯折架1-1的水平部分包括2个平行的第一柱体,每个第一柱体穿过1个第一套筒1-2,在第一柱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1-6,在第一套筒1-2上形成有第二通孔1-7,第二通孔1-7可以与不同的第一通孔1-6相对并通过螺栓固定,用于调整第三平面架的长度。
实施例3
为了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装卸指挥手以及船舶舱口,对下架体进行设计,例如: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下架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四平面架2-1和第五平面架2-4,支撑架4与第五平面架2-4铰接,连接绳2-3的一端与支撑架4固装,另一端与第五平面架2-4连接,使第五平面架2-4、连接绳2-3和支撑架4围成三角柱体结构,第五平面架2-4上固装有2个沿竖直方向的第二套筒2-2,第四平面架2-1包括两个平行且沿竖直方向的第二柱体,每个第二柱体穿过1个第二套筒2-2,在第二柱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三通孔,在第二套筒2-2上形成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可以与不同的第三通孔相对并通过螺栓固定,即调整第五平面架2-4在第四平面架2-1上的位置,用于调整支撑架4的高度。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在下架体的底端安装有2个滚轮3,可以将上架体和下架体旋转至第三平面架和下架体至平行,打开滚轮3,在地面上直接滑动本发明的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方便携带。
在第五平面架2-4的上部设置有2个第一钩体(图中未示出),当支撑架4旋转至与下架体平行时钩住支撑架4,减小运输过程中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的体积。
在第四平面架2-1的顶端安装有2个第二钩体(图中未示出),当支撑架4达到特定高度时,第二钩体可以钩住第五平面架2-4的顶端,从而实现增加稳定性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包括:第一平面架、第二平面架和第三平面架,所述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平行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三平面架垂直,所述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与第三平面架的相对两端固装,所述第一平面架远离所述第三平面架的一端形成有朝向第二平面架方向的勾状结构(1-5);
所述下架体为一竖直设置的平面架,所述下架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平面架远离所述第三平面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架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一端与所述下架体铰接,所述支撑架(4)和下架体之间连接有2根连接绳(2-3),以使所述支撑架(4)与所述下架体之间的最大的夹角为9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第三平面架的长度调整所述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体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弯折架(1-1)和第二弯折架(1-3),所述第一弯折架(1-1)和第二弯折架(1-3)均为平面架弯折90度后形成,所述第一弯折架(1-1)和第二弯折架(1-3)水平的一面组成所述第三平面架,所述第一弯折架(1-1)竖直的一面为所述第一平面架,所述第二弯折架(1-3)竖直的一面为所述第二平面架;
所述第二弯折架(1-3)的水平部分上固装有2个第一套筒(1-2),所述第一弯折架(1-1)的水平部分包括2个平行的第一柱体,每个所述第一柱体穿过1个所述第一套筒(1-2),在所述第一柱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1-6),在所述第一套筒(1-2)上形成有第二通孔(1-7),所述第二通孔(1-7)可以与不同的第一通孔(1-6)相对并通过螺栓固定,用于调整所述第三平面架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架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四平面架(2-1)和第五平面架(2-4),所述支撑架(4)与所述第五平面架(2-4)铰接,连接绳(2-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4)固装,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平面架(2-4)连接,所述第五平面架(2-4)上固装有2个沿竖直方向的第二套筒(2-2),所述第四平面架(2-1)包括两个平行且沿竖直方向的第二柱体,每个所述第二柱体穿过1个所述第二套筒(2-2),在所述第二柱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二套筒(2-2)上形成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可以与不同的第三通孔相对并通过螺栓固定,用于调整所述支撑架(4)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架体的底端安装有2个滚轮(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平面架的底端固装有一挡板(1-4),用于将所述下架体与所述第二平面架之间的最大夹角限定为18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平面架(2-4)的上部设置有2个第一钩体,当所述支撑架(4)旋转至与所述下架体平行时钩住所述支撑架(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上架体挂在船舶舱口上,使船舶舱口位于第一平面架和第二平面架之间、第三平面架与船舶舱口的顶面相贴,使勾状结构(1-5)挂在船舶舱口的内侧并锁紧,旋转支撑架(4),使支撑架(4)打开至其与所述下架体之间的最大角度,使用者站在支撑架(4)上。
CN202111107967.6A 2021-09-22 2021-09-22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5892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7967.6A CN115892337A (zh) 2021-09-22 2021-09-22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7967.6A CN115892337A (zh) 2021-09-22 2021-09-22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2337A true CN115892337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7967.6A Pending CN115892337A (zh) 2021-09-22 2021-09-22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23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1782U (zh) 预制件翻转设备
CN208135749U (zh) 桥梁施工龙门吊
CN107401484A (zh) 风塔组装方法
CN207861747U (zh) 预制混凝土块吊运车
US7862285B1 (en) Compressor trolley
CN215794309U (zh)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
CN115892337A (zh) 可折叠舱口瞭望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210635607U (zh) 一种能防止吊钩摇晃的门式起重机
CN109119561B (zh) 带提升功能的电池架及其提升方法
CN107500210A (zh) 一种举升车
CN112160577A (zh) 一种利用高空作业平台装置进行梁柱连接作业施工方法
CN207361687U (zh) 一种便于施工的举升车
CN214762961U (zh) 一种用于悬挂安全带的可移动伸缩装置
CN213326443U (zh) 快速卸料平台
CN211863614U (zh) 一种可移动式便携安全带辅助悬挂装置
CN208380038U (zh) 一种钢筋安装台车
CN209394214U (zh) 适用于h型钢组立的装置
CN112320610A (zh) 一种港口货物转运的龙门吊
CN207811118U (zh) 一种无配重吊车
CN202924406U (zh) 一种可移动升降式型材装车架
CN206970175U (zh) 塔节翻转装置
CN107522130A (zh) 一种便于施工的举升车
CN206436209U (zh) 一种客车压缩机安装工装
CN220954726U (zh) 一种悬挂施工作业工具
CN219356632U (zh) 一种吊装喷涂所用升降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