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6973A - 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6973A
CN115886973A CN202211464391.3A CN202211464391A CN115886973A CN 115886973 A CN115886973 A CN 115886973A CN 202211464391 A CN202211464391 A CN 202211464391A CN 115886973 A CN115886973 A CN 115886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peline
freezing
saccule
un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43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pu Medic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pu Medic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pu Medic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pu Medic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43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69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6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69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10Nuclear fu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包括:充气管路,用于通过第一气态制冷介质对冷冻球囊进行充气;充气管路包括第一气瓶和减压阀;消融管路,用于对第二气态制冷介质进行降温和液化处理,并将液化处理得到的液态制冷介质输送至冷冻球囊,以使冷冻球囊同目标组织相接触并对其进行冷冻消融;消融管路包括第二气瓶、第一调节阀及蒸发器;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冻球囊的温度;排气管路,用于将冷冻消融之后得到的气态制冷介质排出管路;所述排气管路包括第二调节阀和真空泵;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冻球囊的压力。本发明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的共同作用,能够达到在控制球囊温度的同时调节球囊压力,以保证球囊形态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冷冻治疗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已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快速将组织降低到一定温度,达到杀死特定组织或者细胞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冷冻消融技术大多是利用冷却剂的焦耳汤姆逊效应或汽化吸热的原理带走人体目标组织或区域的热量,实现快速降温。常见的治疗器械有冷冻球囊、冷冻消融针等。其中冷冻球囊作为一种常规的手术器械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房颤等疾病的治疗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冷冻消融的方式出血少,与射频消融相比,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烧灼,同时术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小。
在冷冻球囊的治疗过程中,冷冻球囊的温度控制直接影响了手术效果,在对球囊进行温度控制的同时,球囊的形态同样也决定了手术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在对冷冻球囊进行温度控制的同时无法保证球囊形态。
针对上述现有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无法在控制球囊温度的同时保证球囊形态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冻球囊控制装置,用以克服相关技术中无法在控制球囊温度的同时保证球囊形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包括:
充气管路,用于通过第一气态制冷介质对冷冻球囊进行充气;所述充气管路包括第一气瓶和减压阀,所述第一气瓶中储存有所述第一气态制冷介质,所述第一气瓶、所述减压阀以及所述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消融管路,用于对第二气态制冷介质进行降温和液化处理,并将液化处理得到的液态制冷介质输送至冷冻球囊,以使所述冷冻球囊同目标组织相接触并对其进行冷冻消融;所述消融管路包括第二气瓶、第一调节阀及蒸发器;所述第二气瓶、所述第一调节阀、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冻球囊的温度;
排气管路,用于将冷冻消融之后得到的气态制冷介质排出管路;所述排气管路包括第二调节阀和真空泵;所述冷冻球囊、所述第二调节阀以及所述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冻球囊的压力;
控制器,用于对所述减压阀、所述第一调节阀及所述第二调节阀进行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的共同作用,能够在调节冷冻球囊温度的同时调节冷冻球囊的压力,以保证球囊形态,继而提高手术的效果。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管路切换阀,用于对充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进行切换;
所述管路切换阀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一端与冷冻球囊相连接,所述第二端与与充气管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排气管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管路切换阀进行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通过在冷冻球囊与充气管路以及排气管路之间设置用于管路方向切换的管路切换阀,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充气和排气的切换,达到节省冷冻球囊控制装置的内部空间的目的。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气瓶与所述第二气瓶相同,所述第一气态制冷介质与第二气态制冷介质相同。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保护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瓶与所述冷冻球囊之间;
第二保护阀,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阀与所述冷冻球囊之间;所述第一气瓶、所述减压阀、所述第一保护阀及所述第二保护阀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单向阀,一端与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之间的导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保护阀和所述第二保护阀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保护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第二气瓶、所述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三保护阀、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三保护阀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保护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真空阀之间,所述冷冻球囊、所述管路切换阀、所述第二调节阀、所述第四保护阀以及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四保护阀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保护阀,设置于所述冷冻球囊与所述真空泵之间,所述冷冻球囊、所述第五保护阀以及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五保护阀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管路切换阀与所述冷冻球囊之间的充气管路上,用于检测冷冻球囊的压力。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卸荷管路,用于对消融管路进行泄压处理;
其中,通过导管将卸荷管路的一端与蒸发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的输入端相连接。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卸荷管路包括:通过导管依次连接的第一卸荷阀、第二卸荷阀及第三卸荷阀;
所述第二卸荷阀与所述第三卸荷阀之间的备用排气管路,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卸荷阀、所述第二卸荷阀及所述第三卸荷阀进行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通过设置五个保护阀以及三个卸荷阀,能够有效降低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在使用时的危险系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冷冻球囊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有管路切换阀的装置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有保护阀的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有卸荷回路的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冷冻球囊控制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充气管路,用于通过第一气态制冷介质对冷冻球囊进行充气;充气管路包括第一气瓶和减压阀,第一气瓶中储存有第一气态制冷介质,第一气瓶、减压阀以及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消融管路,用于对第二气态制冷介质进行降温和液化处理,并将液化处理得到的液态制冷介质输送至冷冻球囊,以使冷冻球囊同目标组织相接触并对其进行冷冻消融;消融管路包括第二气瓶、第一调节阀及蒸发器;第二气瓶、第一调节阀、蒸发器以及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冻球囊的温度;排气管路,用于将冷冻消融之后得到的气态制冷介质排出管路;排气管路包括第二调节阀和真空泵;冷冻球囊、第二调节阀以及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冻球囊的压力;控制器,用于对减压阀、第一调节阀及第二调节阀进行控制。
具体地,冷冻球囊可以具有两个端口或者三个端口,例如:当冷冻球囊具有两个端口,即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时,充气管路的输出端和排气管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冷冻球囊的第一端口相连接,消融管路的输出端与冷冻球囊的第二端口相连接。当冷冻球囊具有三个端口,即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时,充气管路的输出端与冷冻球囊的第一端口相连接,排气管路的输入端与冷冻球囊的第二端口相连接,消融管路的输出端与冷冻球囊的第三端口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的共同作用,能够在调节冷冻球囊温度的同时调节冷冻球囊的压力,以保证球囊形态,继而提高手术效果。
具体地,在冷冻球囊消融的过程中包括充气、消融和复温三个阶段,其中充气阶段可以通过充气管路实现;消融阶段可以通过消融管路实现;复温阶段也通过消融管路实现,具体如下:
在充气阶段,第一气态制冷介质可以为气瓶释放的高压气态制冷介质,考虑到低压气态的制冷介质不会对人体产生冷冻效果,因此在对冷冻球囊进行充气前,需要将第一气态制冷介质通过导管经过减压阀将其气态制冷介质减压至低压状态(大约70ps i);然后将其低压气态制冷介质传输至冷冻球囊进行充气,以使冷冻球囊形成充盈状态。
具体地,减压处理可以采取两级减压,即设置第一减压阀和第二减压阀,通过第一减压阀提供第一级减压,减压后的压力大概为800磅力/平方英寸(ps i),仅为防止气瓶压力过大造成危害;然后通过第二减压阀提供第二级减压,将压力降至70磅力/平方英寸(psi),为了给充气管路提供气压来源。
在消融阶段,需要将第二气态制冷介质(即气瓶释放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经过降温、液化处理得到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介质;并将液态制冷介质输入至冷冻球囊中通过汽化吸热形成气态制冷介质,然后通过排气管路将冷冻消融之后得到的气态制冷介质排出。
具体地,降温处理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实现的,即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来调节消融管路的输入压力,不同的输入压力会使球囊产生不同的温度,从而动态调节球囊温度;在调节球囊温度的同时还需要调节球囊压力,在调节球囊压力的过程中是基于排气管路的第二调节阀实现的,即第二调节阀的作用是控制排气管路的阀门开度从而控制气态介质的流量,大的流量会带来更低的温度和更快的降温速率。同时开度的大小也能决定球囊内的压力,开度越大球囊的压力越小。因此,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在保证球囊压力的条件下,实现温度控制。
具体地,第一调节阀可以设置在第一减压阀后,以防止气瓶压力过大造成危害。
在复温阶段,采取与消融阶段相同的管路结构,即消融管路;区别点在于复温过程需要降低制冷介质的压力,使其无法形成液态,制冷剂通过球囊后,不会释放冷冻能量,既能保证球囊充盈的状态,又可利用人体血液冲刷,使球囊温度慢慢回升。在复温阶段的第一调节阀的压力范围与消融阶段的第一调节阀的压力范围不同,即消融过程中第一调节阀的压力保持在高位,使制冷介质呈现液态发挥吸热作用;复温过程中需要压力处于低位,保证冷冻介质处于气态,利用体温慢慢复温。在消融阶段和复温过程中,第二调节阀的作用都是保证球囊内的压力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内。
优选地第一气瓶与第二气瓶相同,第一气态制冷介质与第二气态制冷介质相同。充气管路和消融管路中的第一气瓶和第二气瓶可以为同一个气瓶。
优选地,如图2所示,装置还包括管路切换阀,用于对充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进行切换;管路切换阀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第一端与冷冻球囊相连接,第二端与与充气管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三端与排气管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对管路切换阀进行控制。
具体地,管路切换阀提供管路方向切换的作用,管路切换阀的一端连接冷冻球囊,另外两端分别连接充气管路的减压阀和排气管路第二调节阀。根据使用需要对充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进行相互切换,即充气时,管路切换阀与充气管路保持连通状态,充气管路和球囊得以连接;排气时,管路切换阀与排气管路保持连通状态,球囊和排气管路得以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通过在球囊与充气管路以及排气管路之间设置用于管路方向切换的管路切换阀,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充气和排气的切换,达到节省冷冻球囊控制装置的内部空间的目的。
优选地,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用于共同控制冷冻球囊的温度,包括:第一调节阀,用于通过调节消融管路的压力来调节冷冻球囊的温度;第二调节阀,用于通过调节排气管路的排气流量来调节冷冻球囊的压力;
具体地,在消融过程中,通过第一调节阀将消融管路的压力调节至第一压力范围内,以确保冷冻介质处于液态状态;在复温过程中,通过第一调节阀将消融管路的压力调节至第二压力范围内,以确保冷冻介质处于气态状态,用于;其中第一压力范围大于第二压力范围;在通过第一调节阀对消融管路进行压力调节的同时,对第二调节阀的阀口开度进行调整,以控制冷冻球囊内的压力。
优选地,如图3所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阀,设置于第一气瓶与冷冻球囊之间;第二保护阀,设置于第一保护阀与冷冻球囊之间;第一气瓶、减压阀、第一保护阀及第二保护阀依次通过导管连接;单向阀,一端与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之间的导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对第一保护阀、第二保护阀以及单向阀进行控制。
具体地,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为控制充气管路通断的切换阀(即电磁阀)。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为充气管路的两级保护,在充气过程中,会先打开第一保护阀,使经过气体注入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之间的管路,如果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之间的管路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该阈值为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则会开启单向阀用于泄压处理;在确保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之间的管路压力不大于单向阀的开启压力,才会打开第二保护阀,关闭第一保护阀,将这一段管路中的气体冲入冷冻球囊。
优选地,如图3所示,装置还包括:第三保护阀,设置于第一调节阀与蒸发器之间;第二气瓶、第一调节阀、第三保护阀、蒸发器及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对第三保护阀进行控制。
具体地,第三保护阀为控制消融管路通断的切换阀(即电磁阀),可以作为第一调节阀的保护阀,用于防止第一调节阀失效而使高压气体直接冲入气囊。
优选地,如图3所示,装置还包括:第四保护阀,设置于第二调节阀与真空阀之间,冷冻球囊、管路切换阀、第二调节阀、第四保护阀以及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对第四保护阀进行控制。
具体地,第四保护阀为控制排气管路通断的切换阀(即电磁阀),可以作为第二调节阀的保护阀,用于切断真空泵和球囊之间的连接,作为对异常情况的必要应对措施。
优选地,如图3所示,装置还包括:第五保护阀,设置于冷冻球囊与真空泵之间,冷冻球囊、第五保护阀以及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对第五保护阀进行控制。
具体地,第五保护阀用于在第二调节阀失效后开启,缓解冷冻球囊的压力;第五保护阀与第二调节阀在设置位置上具有并联关系。
优选地,如图4所示,装置还包括:卸荷管路,用于对消融管路进行泄压处理;其中,通过导管将卸荷管路的一端与蒸发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的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地,卸荷管路包括:通过导管依次连接的第一卸荷阀、第二卸荷阀及第三卸荷阀;第二卸荷阀与第三卸荷阀之间的备用排气管路,与真空泵的输出端相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对第一卸荷阀、第二卸荷阀及第三卸荷阀进行控制。
具体地,卸荷管路,用于在消融管路的导管压力大于第三预设压力阈值时对导管进行泄压处理,第三预设压力阈值为消融管路能承受的最大安全压力值。第一卸荷阀,用于在消融管路的导管压力大于第三预设压力阈值时开启,以使制冷介质通过卸荷管路排出;第二卸荷阀,用于在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处于断电状态时开启,以使制冷介质通过第二卸荷阀排出;第三卸荷阀,用于隔离排气管路和备用排气管路。
具体地,上述卸荷管路的第一卸荷阀、第二卸荷阀和第三卸荷阀的作用不同,第一卸荷阀由于其耐压值肩高,所以与消融管路的高压支路直接连接,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在紧急情况下,例如消融管路中的消融管路的导管压力大于第三预设压力阈值时则会开启第一卸荷阀,利用真空泵产生的负压使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卸荷阀、第二卸荷阀和第三卸荷阀排到排气管路中。第二卸荷阀可以与大气连通,在极端情况下,例如设备断电等情况可以通过第二卸荷阀将气体排出。第三卸荷阀的作用是隔离第三卸荷阀所在的上下两条管路,即排气管路和备用排气管路(第二卸荷阀与第三卸荷阀之间的备用排气管路,与真空泵的输出端相连接),从而当下方的排气管路发生堵塞等故障等情况时,通过第三卸荷阀和上方的备用排气管路将冷冻消融得到的气态介质排出管路。
本发明提供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单元、第二保护单元、第三保护单元、第四保护单元以及三个卸荷阀,能够有效降低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在使用时的危险系数。
优选地,如图5所示,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管路切换阀与冷冻球囊之间的充气管路上,用于检测冷冻球囊的压力。
具体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冻球囊压力,以使冷冻球囊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时控制器关闭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以切断充气状态,第二预设压力阈值为冷冻球囊能承受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其中,可以通过导管将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冷冻球囊相连接,另一端与管路切换阀相连接。
优选地,如图5所示,装置还包括:流量计,用于记录排气管路的气态制冷介质的流量;流量计的一端与真空泵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地,如图5所示,装置还包括:电磁阀,用于控制排气管路和备用排气管路的通断;其中通过导管将电磁阀设置在排气管路(真空泵的输出端)和备用排气管路的输出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气管路,用于通过第一气态制冷介质对冷冻球囊进行充气;所述充气管路包括第一气瓶和减压阀,所述第一气瓶中储存有所述第一气态制冷介质,所述第一气瓶、所述减压阀以及所述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消融管路,用于对第二气态制冷介质进行降温和液化处理,并将液化处理得到的液态制冷介质输送至冷冻球囊,以使所述冷冻球囊同目标组织相接触并对其进行冷冻消融;所述消融管路包括第二气瓶、第一调节阀及蒸发器;所述第二气瓶、所述第一调节阀、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冻球囊的温度;
排气管路,用于将冷冻消融之后得到的气态制冷介质排出管路;所述排气管路包括第二调节阀和真空泵;所述冷冻球囊、所述第二调节阀以及所述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冻球囊的压力;
控制器,用于对所述减压阀、所述第一调节阀及所述第二调节阀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管路切换阀,用于对充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进行切换;
所述管路切换阀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一端与冷冻球囊相连接,所述第二端与与充气管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排气管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管路切换阀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瓶与所述第二气瓶相同,所述第一气态制冷介质与第二气态制冷介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保护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瓶与所述冷冻球囊之间;
第二保护阀,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阀与所述冷冻球囊之间;所述第一气瓶、所述减压阀、所述第一保护阀及所述第二保护阀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单向阀,一端与第一保护阀和第二保护阀之间的导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保护阀和所述第二保护阀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保护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第二气瓶、所述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三保护阀、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冷冻球囊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三保护阀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保护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真空阀之间,所述冷冻球囊、所述管路切换阀、所述第二调节阀、所述第四保护阀以及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四保护阀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保护阀,设置于所述冷冻球囊与所述真空泵之间,所述冷冻球囊、所述第五保护阀以及真空泵依次通过导管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五保护阀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管路切换阀与所述冷冻球囊之间的充气管路上,用于检测冷冻球囊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卸荷管路,用于对消融管路进行泄压处理;
其中,通过导管将卸荷管路的一端与蒸发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的输入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冻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荷管路包括:通过导管依次连接的第一卸荷阀、第二卸荷阀及第三卸荷阀;
所述第二卸荷阀与所述第三卸荷阀之间的备用排气管路,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卸荷阀、所述第二卸荷阀及所述第三卸荷阀进行控制。
CN202211464391.3A 2022-11-22 2022-11-22 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58869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4391.3A CN115886973A (zh) 2022-11-22 2022-11-22 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4391.3A CN115886973A (zh) 2022-11-22 2022-11-22 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6973A true CN115886973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7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4391.3A Pending CN115886973A (zh) 2022-11-22 2022-11-22 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69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1716A (zh) * 2023-06-19 2023-10-03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消融温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1716A (zh) * 2023-06-19 2023-10-03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消融温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75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balloon catheters
CA2516656C (en) Control system for cryosurgery
EP2081511B1 (en) Apparatus for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balloon catheters
CA2607175C (en) Compliant balloon catheter
US95552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balloon catheters
US20070277550A1 (en) Refrigeration source for a cryoablation catheter
US97505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yoadhesion
AU2001282918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cryosurgery
CN115886973A (zh) 冷冻球囊控制装置
WO2023016299A1 (zh) 一种多通道冷冻消融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951558A (zh) 多功能气体管路控制的冷冻消融系统
CN115005964B (zh) 一种基于低温制冷机预冷的低温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
JPH07136181A (ja) 液体冷媒の供給・排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7398172A (zh) 一种冷冻消融仪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